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推荐 » 中世纪文学小说推荐

中世纪文学小说推荐

发布时间: 2022-06-13 16:54:34

1. 关于中世纪的书

小孩子最好不要读中世纪历史, 比较黑暗怪诞, 不过还是可以看看童话什么的, 其实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世纪的历史(格林童话, 不是安徒生), 比如兰胡子, 各种公主与王子的故事.

至于法国和英国的话, 其实没有什么过多关于中世纪的, 因为当时都不是什么大国, 英国的可以看看关于罗宾汉的故事, 玫瑰战争, 狮心王等等, 法国主要是圣女贞德, 其实法国历史里最有趣的应该是1400年后的故事, 比如三剑客(大仲马), 法国大革命(雨果,悲惨世界,93年, 司汤达, 红与黑),巴黎公社什么的(环游世界80天, 只提了几句, 还有列宁和马克思的, 论巴黎公社).

而中世纪的故事, 多发生在德国(基本上所有现在的童话故事都源于德国民间故事, 当然起源头更是来源于希腊神话, 印度神话和一千零一夜), 意大利(关于意大利的历史特别推荐佛罗伦萨史), 拜占庭(相关作品不多)和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欧洲真正的强大是文艺复兴之后, 所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是非常激进的, 也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高峰期, 文艺复兴后科学主义的兴起又带来了一股机械唯物主义思潮

还是多看看古希腊的作品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吧, 中世纪是欧洲的迷信与混沌的时期, 那时作品与当下的武侠小说并无二致

如果是您想了解历史的话,建议您先看<全球通史>(个人认为目前最好的一本通史), 产业革命主要分三个时期(第一次叫工业革命, 瓦特蒸汽机, 第二次, 爱迪生电灯, 第三次, 美国计算机), 工业革命主要的发源地在英国, 代表作品是凡尔纳(法国人)的一系列科幻小说(环游地球80天, 非常典型)和英国的不少18,19世纪的小说, 反映了当时工业革命和乡村生活的冲突(cranford电视剧), 当然法国大革命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自然少不了许多著作, 其实宫崎骏的不少动画片的设计也是基于工业革命时期的, 此时期的美国代表作是马克,吐温的作品, 此时的德国酝酿了大量的哲学家, 建立的经典哲学框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等)

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末, 发源于美国和德国, 在美国的话就是欧,亨利的小说和随后诞生的电影工业, 德国此时出现了大量的科学家和理论学家(比如爱因斯坦和尼采),这一时期的作品看看传记就可以了.

从历史角度来看,
中世纪最为经典的作品是<编年史>(是一部时间顺序的非常无聊的历史, 但是非常详细),文学作品有很多:比如各种王的传说,亚瑟王,beo wolf;
介绍德国历史的: 神圣罗马帝国(英国人写的), 格林童话(这个其实是最接近真实德国生活的作品,也是现代德语的起源);
介绍欧洲的: 欧洲史;
介绍美国的我也不太清楚, 毕竟这个国家的时间太短了, 不过可以看看电影: 一个国家的诞生;
介绍英国的:剑桥的大英历史(本国人写的),罗宾汉传奇,亚瑟王的故事,所有莎士比亚的作品(这是现代英语的起源),BBC的大量古装电视剧;
介绍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史;
介绍古代史的:<历史>,希腊神话,神谱,罗马十二帝王传,圣经(很好的两河流域历史),高卢战记,电视剧罗马;
介绍法国的:太多了,随便找几本小说看看就可以了解很多,不过法国的革命史实在是太复杂了

好了,就介绍这些吧, 估计也得看一阵的

2. 欧洲中世纪文学有没有描写宗教的腐朽的作品

《艾凡赫》〔英〕司各特
发表于1819年,是司各特描写中世纪生活的历史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十二世纪末英王狮心理查一世被囚在国外前后。理查王黩武喜功,1191年发起十字军东征,因参加远征的基督教国家内部分崩离析,不久就被迫班师。在归途中遇风暴,理查率少数随从,乔装平民取道维也纳回英,被奥地利公爵所俘,囚禁在多瑙河上城堡中一年余,后来付了大量赎金,才于1194年获释回国。小说《艾凡赫》的卓越成就,在于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末英国封建主义全盛时期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复杂的矛盾,展现了诺曼征服者统治集团内部以约翰亲王为代表的诺曼封建贵族与国王理查一世之间争夺王位的斗争,以塞得利克为代表的萨克逊员族与以布里昂·德·波阿—基尔勃为代表的诺曼贵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和纷争,以及以绿林好汉罗宾汉为代表的被压迫农民与弗朗·德·别夫等诺曼封建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副广阔的社会图景。作品在再现中世纪英格兰生活的时候,虽然描绘了一些富于浪漫色彩的比武、决斗等场面,但并没有把中世纪社会美化。小说采用生动的文笔,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僧侣们的腐化堕落,对被压迫的萨克逊农民以及受歧视的犹太民族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3. 请问有什么中世纪风格文学作品

1774年,随着THE CASTLE OF ORTANTO BY HORACE WALPOLE的发表。哥特的概念已经占据了英国文化。哥特小说由于其耸人听闻,情感夸张的本质和其对超自然现象的演绎一直受到众多评论家的批评。

这种流派从GRAY和THOMPSON这种坟墓诗人那里得到了超强得到想象力,是一幅融合了大量的黑色森林和单调呆板生活的风景画。有过度隐藏了可怕罪恶的房屋,修道院的废墟及极度抑郁的悲惨绝望的人生。对于那些沉溺在这些书籍中超自然现象的"牺牲者"来说,经常在眼前出现寓言中的鬼怪和流着血的NUN的幻象。哥特文化作为一场文学思想运动,使的那些理想化的浪漫诗人深深感到失望,因为由ANN RADCLIFFE的多愁善感的性格但还未超出现实,哥特就来颠覆了。尽管哥特小说影响了许多新生的流派,给他们以启发。

1820年左右,随着CHARLES MATARIN的MELMOTH THE WANDERER的发表,哥特停止了这种含混的状态,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创作及欣赏群。

今天看来传统哥特小说的影响是对有诱惑力的对手的描绘。这些对手邪恶的性格特征刺激了一些人敬畏的感觉。或是闹剧是的浪漫,或更加加入了一些蕴含哥特主题的让少女离别真爱的内容。哥特小说发展至今,它还包含了一些令人难以琢磨的、不确定的变体。他们对现在的人们产生着更大的影响。另外,文学评论家们也已经慢慢的接收了哥特文化。

首批研究哥特文化的评论家带着研究历史的态度和兴趣虔诚的接近它,它们试图拯救哥特文化,使这种死亡和模糊的流派重新获得生机。这些评论家们把现有的哥特小说放入历史的长河中检验,登载的批判及探索和哥特文章的系统化合法化。,这是对18世纪英国理性,制度,政治的反映(尽管是扭曲隐藏过的反映)。

哥特小说由多愁善感文化的抑郁开始诞生,到坟墓诗人越来越极端异常的发展,奠定了对浪漫古典流派的影响。哥特这种令人震惊的夸张风格和极端描述及对超自然现象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日益出现的浪漫的风格和内容。

虽然在从JOYCE CAROL到ANN RICE的现代氛围下,哥特文化的影响仍就荡气回肠,他的文化主题在其它各种形式的文化中均可见到。但就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哥特文化、小说已经从西方文化的独木舟中完全消亡了。

4. 急求欧洲中世纪文学作品与欧洲现代文学作品

欧洲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 英雄史诗 骑士文学 城市文学

宗教文学

一部手抄的拉丁文《圣经》中世纪欧洲宗教文学作品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圣经》高居神授人录的宝座,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中世纪通行的《圣经》是诸多神学家反复编纂和修订而成的,以拉丁语(天主教会)和希腊语(东正教会)写就。《圣经》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在整个中世纪统摄着一切文化活动。《圣经》的版本非常多,著名的包括“七十贤士译本”和“拿西山抄本”等。这些不同版本的圣经内容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9世纪初时罗马教会编纂的“通俗拉丁文译本”圣经成为天主教的法定本《圣经》。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圣经》被大量译成各种其他语言。
英雄史诗
中世纪欧洲是英雄史诗极度繁荣的时期,许多国家、民族最早的史诗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这一时期的英雄史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反映蛮族各部落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这些民族尚未被封建化,也未受基督教影响,代表作包括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贝奥武甫》(一译《贝奥武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这类史诗和荷马史诗同是氏族社会末期的产物,都歌颂部落英雄,以神话传说或历史人物事件为依据,神干涉人的命运,人对诸神逐渐失去敬仰。日耳曼民族的英雄史诗数量极多,但由于都是基于口头流传的方式,作者往往已经不可考稽。《贝奥武甫》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英国叙事诗,全诗共3182行,保留得相对完整,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则是古代高地德语文学中最古老、最具价值的杰作,现在只存流下来残稿两页,共68行。

冰岛的英雄史诗《萨迦》和《埃达》是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文学的代表之作,记录了北欧地区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奇故事。北欧的神话和传说自成体系,和希腊神话一样富有魅力。在维京时期(193年-1050年)被南侵的丹麦和挪威人带到西欧和南欧,并与罗曼人和盎格鲁-萨克逊人的神话传说融合。英格兰的《贝奥武甫》就取材于北欧神话。

由于这一类史诗具有异教精神,所以受到天主教会的严重摧残,许多史诗都被焚毁。

另一类史诗虽然也以歌颂英雄为主,但表现的却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产物,原始神祗逐渐消失,封建君臣、主仆关系和骑士制度的痕迹则得以体现,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英雄们的壮举往往表现为反对异教徒的斗争。这类史诗的代表作包括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古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其中《罗兰之歌》是此类史诗中最重要的作品。史诗问世于12世纪的法国,却直到19世纪才被发现。史诗以盎格鲁-诺曼底方言写成,以十字军东征为背景,是一个典型的表现爱国忠君主题的故事。《罗兰之歌》在中世纪地位极高,已经成了西欧封建社会理想英雄形象的象征。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也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欧洲的封建制度等级森严,小的封建主受封于大封建主而成为“封臣”,而封建主阶级最下层的一个等级就被称为“骑士”。在中世纪早期,骑士的地位是非常低微的。但是这种情况在11世纪开始历时200年之久的8次十字军东征中大大改观,骑士阶层一跃称为欧洲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中世纪的骑士制度恪守“忠君、护教、行侠”的信条,骑士们在学习武艺的同时也要学习礼仪、诗歌、音乐等。骑士要把荣誉看得高过一切,要在为封建主和“心仪的贵妇人”的冒险和效劳中获得功名。这些特征精确的体现在骑士文学中。

中世纪骑士文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在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盛行时期,很多诗人作家都从中汲取养分。尽管骑士文学中包含了种种宗教和封建礼法的因素,但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神话般的浪漫情愫仍使得这些文学作品本身对后世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骑士抒情诗
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普罗旺斯的诗歌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其形式多半借助民歌而演化。普罗旺斯的诗人是西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行吟诗人”,流传下来的有姓名的诗人有数百之多,但存留的作品很少。这些诗歌多半表现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比如著名的“破晓歌”就是描述骑士与贵妇人幽会之后在破晓时分依依惜别的情景。13世纪初很多普罗旺斯诗人流亡国外,把抒情诗传统带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发展。

除法国普罗旺斯外,德国和西班牙也出现了一些骑士阶层的诗人。比较著名的包括德国的瓦尔特·封·德·福格威德(1170年-1230年)、西班牙的伊尼科·洛佩斯·德·门多萨(1398年-1458年)、胡安·德·梅纳(1411年-1456年)等

骑士传奇
骑士传奇是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英、法、德三国都有传奇名篇传世。骑士传奇的主题大都是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信仰,表现出冒险游侠的精神。

骑士传奇按照题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系统。中世纪的骑士文学主要包括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一般是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如《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等。这些传奇虽然写古希腊罗马故事,但它们的英雄却具有中世纪骑士的爱情观和荣誉观。
不列颠系统:一般是围绕古凯尔特王亚瑟的传说发展起来的,主要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西欧国家流传非常广,法国诗人克里蒂安·德·特鲁瓦和德国行吟诗人沃尔夫拉姆·封·埃森巴赫(1170年-1220年)是这一类型传奇的代表作家。在15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亚瑟王之死》,是这一系统中成就最高的著作,全书包括八个故事,由诗人托马斯·马洛里(?-1471)依照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法文版的传奇翻译编纂而成
拜占庭系统:多以拜占庭流传的古希腊晚期故事写成。代表作品包括《奥迦生和尼哥雷特》
此外,除上述三大系统之外,西班牙的骑士传奇也非常繁荣。由于西班牙骑士传奇是在英、德、法骑士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但由于时间上的推延受到了但丁和意大利抒情诗的影响,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诗歌共同构成西班牙宫廷文学的面貌。西班牙骑士小说的典范之作是《阿马迪斯·德·高拉》,对后世的西班牙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该书曾被视为培养完美骑士的教科书,就连对骑士小说深恶痛绝的塞万提斯也曾称赞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十全十美”。

城市文学

杰弗里·乔叟西欧各国从10世纪开始,由于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并形成了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层。12世纪,市民阶层力量逐渐强大,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开始开办非教会学校。尽管市民阶层不否定宗教信仰,但却对封建领主制度和天主教会的权威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西欧许多国家的教会将市民阶层开办的非教会学校视为异端,并设立宗教裁判所,对世俗文化进行戕害和镇压。

中世纪城市文学的发展同城市斗争及“异端”思想有很密切关系,同时也适应了市民对文化娱乐的要求。城市文学多数是民间创作,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乐观精神,歌颂市民或农民个人机智和聪敏,反映了萌芽中的资产阶级的精神特征。其表现手法是讽刺,语言朴素生动,有时流于粗俗。

法国是西欧城市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城市文学最发达。“韵文故事”是法国最流行的一种城市文学类型,其特点是故事性和讽刺性都很强。作品中无情的嘲讽骑士和僧侣的丑态,但同时也暴露市民阶层的贪婪自私。法国城市文学中成就最高的包括两部作品:《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前者以动物世界隐喻人类社会,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力巨大而持久,以至于在现代法语中“列那”一词已经成为一般名词,代替了“狐狸”这个单词。18世纪德国作家歌德对之十分推崇,并改写成德语叙事诗《列那狐》。而后者则采用寓意手法,没有曲折的情节,描写梦境、典雅的爱情等主题。这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梦境的作品,甚至影响到了20世纪的现代文学。

法国城市文学在抒情诗方面成就也很高。吕特勃夫(?-1280)是中世纪第一个优秀的市民抒情诗人,出身于社会下层。他的诗歌多半描写自己的贫苦生活,讽刺僧侣和贵族。弗朗索瓦·维庸(1431年-1480年)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人,他的传世之作《歌集》和《遗言集》风格亦庄亦谐。维庸一生生活在痛苦与悲愤之中,但他的作品仍然能够超越自我和现实,以带着嘲弄的冷眼审视社会。

这一时期农民运动在文学上也有所反映。英国下级僧侣威廉·兰格伦(1332年-1400年)的长诗《农夫皮尔斯》是英国农民运动的直接产物,在当时流行颇广。此外,英国流行的瑶曲《罗宾汉瑶曲》描写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的生活,表现了市民阶层反抗封建等级的精神面貌。罗宾汉的传说再14、15世纪流传很广。除英国外,在北欧的挪威出现了类似的艾尔吉尔传说,在瑞士出现了威廉·退尔传说,都反映农民抗暴斗争。

杰弗里·乔叟(1343年-1400年)是英国中世纪诗人,也是英国文学史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乔叟开始写作时,意大利文艺复兴已经出现端倪,因此乔叟的创作受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影响。他早期的诗作包括《公爵夫人书》、《声誉之宫》和《百鸟议会》,受到法国市民文学影响较大。但乔叟最著名的作品则是《坎特伯雷故事集》。这部故事集是英国中世纪文学成就最高的市民文学,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的巨大的影响。薄伽丘的《十日谈》就大量采用了《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写作方法。

中世纪的市民戏剧也非常繁荣,主要类型包括独白剧、道德剧、傻子剧和笑剧四种体裁。这些不同的体裁在表现手法和内容题材上具很大的相似性,一般都以讽刺的笔法来表现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法国的市民戏剧十分发达,甚至产生了两个具有全欧影响力的剧团“法院书记剧团”和“傻子剧团”。著名的剧作包括比埃尔·格兰高尔(1475年-1538年)的《傻王的把戏》和笑剧《巴特兰律师的笑剧》等。

15世纪后半期,西班牙戏剧达到了比欧洲其他国家都要成熟发达的水平,代表人物包括胡安·德尔·恩西纳(1469年-1529年)和费尔南多·德尔·罗哈斯(1476年-1541年)等。前者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将中世纪简陋的宗教剧转变成具有文艺复兴特点的情节复杂的戏剧,而后者的代表作《塞莱斯蒂娜》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的名著,在文艺复兴时期被译成各种文字,广泛流传。

但丁和意大利诗歌

但丁(1265-1321)中世纪意大利诗歌非常兴盛,产生了很多不同的派别,孕育了文艺复兴,并产生了伟大的诗人但丁。

西西里诗派是意大利的第一个诗歌流派,在13世纪上半叶形成于西西里王国,代表诗人是雅科波·达·伦蒂尼(?-1248)。这一流派汲取了法国普罗旺斯抒情诗在形式和格律上的特点,韵律优美,文采绮丽,但是基本只满足宫廷趣味,缺少活力和激情。托斯卡尼诗派在13世纪下半叶诞生于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和比萨等城市,是意大利世俗文化和城市文学发展的中心。这一流派开拓了著名的“温柔的新体”诗,中心主题是歌颂女性和爱情,但不再描写骑士对贵妇的崇拜和忠诚,而是歌颂更真实的情感和更生动的形象。代表诗人包括圭多·圭尼泽利(1240年-1276年)和圭多·卡瓦尔坎蒂(1255年-1300年)等。但丁早期也属于这种风格。

关于但丁的创作是属于中世纪范畴还是属于文艺复兴范畴,学术界历来存在争议。尽管但丁的诗作仍然具有比较明显的宗教意味,但蕴涵的人本意识已经远远的超过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1265年-1321年)是中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他早期的创作如《新生》等属于“温柔的新体”,主要颂扬他所爱的女子贝雅特丽奇,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所使用的手法是中世纪惯用的梦幻、象征、寓意等。但丁最伟大的作品《神曲》写于1307年,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三个部分,是西方文学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尽管诗中仍流露着但丁作为中世纪诗人的偏见,如认为信仰和神学高于理性和哲学等,但同时也流露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此外,但丁对意大利语言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的《神曲》就是用意大利俗语而非拉丁语写成,这使得但丁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位民族诗人。

5. 有关中世纪的作品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

基督教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和它对文学的影响。教会文学的基本内容。反映氏族社会末期情况的英雄传说和英雄史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中世纪中期的欧洲文学。主要国家高度封建化后的英雄史诗及民间谣曲:《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尼卜龙根之歌》、《伊戈尔远征记》、《罗宾汉谣曲》。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骑士叙事诗的三大系统: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庭系。

骑士叙事诗对后来欧洲文学的影响。

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市民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市民文学的内容与讽刺手法,韵文故事与讽刺叙事诗。《列那狐传奇》。故事诗《玫瑰传奇》。笑剧《巴特兰律师》。

但 丁

生平与创作。 《新生》的思想内容。但丁的爱国政治理想,反对教皇干预政治,主张祖国统一。

《神曲》由三部分构成——《地狱》、《炼狱》、《天堂》。《神曲》对中世纪黑暗势力的批判。《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中世纪的神学观念和新思想的萌芽并存。《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与时代的关系。《神曲》的艺术特点。《神曲》是中古文化的哲学与艺术的综合和欧洲近代文学的“序曲”。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6. 有什么文学作品是写于欧洲中世纪的

《尼伯龙人之歌》大约写成于13世纪,讲述的是古代勃艮第(Burgundians)国王的故事。勃艮第国漂亮的公主克里姆菲尔德和尼德兰王子西格夫里特相爱并成婚,但是由于两个王后因为尊严的问题而起争执并最终反目成仇酿成一场血腥的复仇血案。这就是故事的大致梗概。

翻开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部骑士的历史。这是因为当时欧洲四分五裂、支离破碎的局面造成的,大大小小的封建城邦散布在这块古老而悠久的土地上,在冷兵器还处于绝对统治地位时,作为这些封建城邦国家对内统治和对外征服掠夺的支柱,骑士自它一产生就注定了它在欧洲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中世纪的职业军人,为了互惠、联防,自然想建立某种组织。出于这种对紧密组织的需要,诞生了骑士制度。关于骑上制度的起源,我们所知甚少。但随着这一系统的发展,它给世界提供了一种急需的东西——一种明确的行为准则。它在当时的野蛮习俗中加入了文明的因素,让生活在黑暗时代的最初五百年更舒服些了。边疆人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穆斯林、匈奴人、北欧人作战,要驯化这些粗鲁的边疆人,并非易事。这些人常常故态复萌,早晨还发这各种誓言,说什么慈悲为怀,不到晚上就会杀掉所有的俘虏。但进步总是来自缓慢的、不懈的努力。最后,最粗兽的骑士也被迫服从自己“阶层”的准则,否则就要承担后果。

7. 关于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文学作品

"中世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原因在于,历史上并不曾真正有过
一个叫作"中世纪"的朝代,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思想家或其它人
认为自己是"中世纪人",所谓的"中世纪"是后人创造的.

"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是公元15—16世纪意大
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他们认为,
在罗马帝国衰亡直至自己所处的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世纪",即"中
世纪".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利斯托弗 凯列尔在其所著《通史》中,
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中世
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期沿用下来.

"中世纪"没有绝对的时间界限.西方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中世纪"
始于公元500年左右,终于1500年左右,前者的代表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
灭亡,后者的代表性事件则是新航路的开辟.其中,又以1000年,1350年
为界,分为中世纪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中国大多数历史学家都习惯
于把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作为"中世纪"的开端,而下限则争议颇多,
有的主张以公元16世纪尼德兰革命为断限,有的主张以新航路的发现为断
限,但更多的是把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下限.

典型的"中世纪"概念有着特定的地域界限和情感色彩.当西方文艺复
兴时代的启蒙思想家创造"中世纪"一词的时候,他们意念中所指的并不是
整个世界,也不是整个欧洲,而仅仅限于指天主教所统治的地区,即中欧和
西欧.从感情上说,他们对亚洲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和阿拉伯文
化及拜占庭文化是十分向往的,对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更是崇拜得五体投
地;而对公元6至16世纪间"蛮族"的入侵而造成的古典文化的衰落极为不
满,对教会垄断文化事业也大不以为然,遂将这段历史斥之为"野蛮","未
开化","专制",称这段时期为"黑暗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在痛骂"中
世纪"西方黑暗的同时,又慨然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己任,从而形成"文
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随着"中世纪"一词使用日广,它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代名词,用于
指封建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样,"中世纪"一词不
再专用于指西方,而成了可用来表述任何一个国家历史上处于封建社会这一
发展阶段上的历史的概念.按照这种用法,由于各国进入和结束封建社会的
时间先后不一,其"中世纪"也就无法一致,如中国较早进入封建社会,其
中世纪可上溯至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时代,其下限则可延伸至清末乃至民国
时代,而印度,日本,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及非洲,美洲广大地区进入封
建时代较晚,其"中世纪"分别开始于公元11—17世纪不等.时间上的这种
差异给同一时代各国历史的比较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

更为重要的是,将具有特定涵义的"中世纪"这一概念拿来泛指世界各
国历史,在注意了经济上生产方式这一共同点的同时,却忽视了各国文化发
展的巨大差异."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总体上处于衰落的趋势,游牧民族的
入侵造成了西方古典文化的大破坏,使古典文化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整个西
方社会的文化水准也因此而大为下降,教会成了古典文化的主要保存者和使
用者,尽管能够保存下来的十分有限.而"中世纪"其它地区的文化却是另
外一副景象:在近东地区,拜占庭帝国从一开始就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
自居,积极保存了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拜占庭帝国衰弱后,悄然兴起的
俄罗斯继承了其文化遗产.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们按照伊斯兰
教教义的教导,向世界各先进国家广求知识,使阿拉伯文化迅速发展,达到
了相当高的水平.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虽因内部分裂和外敌入
侵而使其古代灿烂的文化受到相当破坏,但仍有一定的发展,而同样是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古典文明非但未受到大的破坏,反而在不断吸收,
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将古典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
具有影响的文化之一.这些带有根本性的差异是"中世纪"一词很难反映出
来的.正因为如此,一些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方以外的世界史尤其是文化教育
时,尽量避免使用"中世纪"一词,而用"中古史"等代替,迫不得已而用
之时,也多加以界定.

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发展的差异,也是为了照顾文化发展自身的
完整性,本书的"中世纪"没有一个整齐划一的时间界定.在欧洲,我们叙
述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350年的历史;在中国,我们叙述的是隋唐宋元间
的历史(公元581—1363年);在日本,我们叙述的是自公元646年大化革
新至公元16世纪室町幕府统治结束时期的历史;在印度,我们叙述的是自笈
多王朝以至德里苏凡国家时期的历史(约公元220—1526年);在阿拉伯,
则基本上是公元6至14世纪的历史.

1、定义: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
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 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
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 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 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3、分期:
中古时期各地差别太大,以西欧为标准:
5 ~ 10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化时期);
11 ~ 14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兴盛时期;
14 ~ 15 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危机时期;

8. 以法国中世纪为背景的小说都有什么比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主要是以法国为背景的小说或故事类!

罗兰之歌
斯特拉斯堡盟约
特里斯丹和绮瑟
玫瑰传奇
列那狐的故事
农民医生
分裂的毯子
讼师巴德兰 都是法国文学

9. 中世纪文学的代表文学作品

前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用古英语写成。
《贝奥武甫》写高特王贝奥武甫率领武士杀死巨怪和火龙、最后自己也英勇牺牲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英雄无比的氏族英雄形象。 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杰出作品
《罗兰之歌》分三部分。写查理大帝远征西班牙、民族英雄罗兰因奸细的出卖而最终英勇战亡、查理大帝彻底消灭敌人和奸细的故事。爱国主义是这部史诗的基本主题。爱国思想和忠君思想在罗兰的形象上得到集中体现。他把保卫“可爱的法兰西“当作自己的天职。 作者但丁:1265-1321。出生于佛罗伦萨。最崇拜维吉尔。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分为《地狱》、《炼狱》、《天堂》)
1、梦幻与写实的交融。《神曲》虽然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的灵魂在理性和爱的指引下幻游三界达到至善境界的经历,具有浓厚的宗教幻想色彩,但作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尖锐复杂的党派之争以及教皇和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梦幻与现实的交融,反映了作者对基督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趋势。
2、工整与谐调的结构。《神曲》分为3部,每部33歌,加“序曲”,共100歌。各部篇章基本相等。长诗采用连锁押韵式衔接,每部诗的末尾均以“群星”一词作结。作品在整体上工整而谐调。
3、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神曲》从头至尾充满象征和寓意。森林、狮、豹、狼被称为《神曲》的四大象征,分别代表混乱的政治环境、野心、淫欲和贪婪。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性,贝亚特丽齐是爱和信仰的化身,他们象征着人的生活要有知识和爱的指引;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然过程,地域象征黑暗社会,天堂为理想境界,炼狱是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作品的结构也是象征的, “3”的含义(3部、33篇、3韵句)就意味着神学上的“三位一体”。
4、神曲以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并采用意大利民歌形式。但丁的神学世界观与人文主义世界观的矛盾在作品中得到反映,说明但丁还没有完全脱离宗教的桎梏。 长篇故事诗,中世纪市民文学中一部风格独特作品
整部作品用象征、梦幻的手法,写“情人”经过种种努力,排除各种阻挠,最终获得玫瑰(恋人)的梦幻故事。上部基本宣扬骑士典雅的爱情的贵族文学作品,下部则突破狭隘的爱情主题,成为后来人文主义文学的萌芽。

10. 欧洲中世纪重要的文学作品推荐几部

。。说钢铁内个是不知道中世纪吧。。贝奥武甫。。卡列瓦拉。。罗兰之歌。。熙德之歌。。列那狐传奇。。巨人传。。神曲。。荷马史诗。。十日谈。。随感录。。尼伯龙根之歌。。圣经。。关于上帝什么传说。。坎特伯雷。。其实中世纪主要是戏剧。。重要的作品主要在中世纪末期。。过渡到文艺复兴内个阶段的书。。中世纪实在不太熟

热点内容
一对一玄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02 08:20:24 浏览:424
主角修炼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2-02 08:09:01 浏览:228
找一本校园小说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发布:2025-02-02 08:07:28 浏览:867
腹黑会长是头狼全文免费小说 发布:2025-02-02 07:50:10 浏览:351
有没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02 07:17:05 浏览:540
俞静雅叶北城小说的名字 发布:2025-02-02 07:08:23 浏览:854
科幻小说起什么名字大全 发布:2025-02-02 06:43:40 浏览:48
2017完结网游类小说排行 发布:2025-02-02 05:59:23 浏览:586
凤栖梧桐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2-02 05:54:54 浏览:549
校园男主混混成长小说 发布:2025-02-02 04:55:53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