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纸鹤小说推荐
A. 女主角刚开始用千纸鹤给男主角写信,男主角不回就用千纸鹤炸他,男主角给他回信自称是爷怎么怎么样的修
你说的应该是《修真世界》吧。。。
介绍:
左莫,小说《修真世界》主人公。极度现实、贪财又怕死。骨子里却极度倔强,一旦决定要完成某件事,就会疯狂拼命地完成。左莫是两年前被无空剑门掌门顺手救
回来,记忆全失,只有一张僵尸面的明显特征。之后他就成为无空剑门的外门弟子,两年后成为一名灵植夫拜入施凤容门下成内门弟子,跟施凤容学习炼丹后炼制出
一品金乌丸震惊全东浮,在东浮试剑会上以筑基期修为打败凝脉期晃安,一战成名。在东浮试剑会后以符阵打败一群凝脉期修者,震惊天月界。而一切都成就皆因他
神识中的天妖蒲和墓碑。天血界被攻破,无空剑门急速扩张,左莫被派遣到荒木礁驻守,在一个时辰内打败了乌风贼和出售金乌火,再次震惊修真界。后来妖军杀到
荒木礁,左莫带着公孙差和淳于成逃到小山界,继续他的风骚人生之路。
B. 川端康成 的千纸鹤的简介是
川端康成后期的作品与前期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前期主要描写下层庶民的朴素爱情,反映人与人关系的非现实性,以及人的本质的孤独性。后期则多以资产阶级家庭为小说的舞台,通过上层男女老少之间、近亲之间,乃至老人的变态心理,来描写瞬息间的感觉、受压抑的官能和颓废的情绪,表现了没落的心理和靡糜的生活,追求一种“忘境的美”,颓废的美。也主是说,它用肉感的笔调写病态的性爱,颂扬心灵与官能的狂热,把社会的丑与人生的恶作为艺术的美来描写,颓废色彩是明显而浓重的。这是川端小说的一种堕落。《千纸鹤》在这一方面更有代表性。
作者曾声称:“我的小说《千纸鹤》,如果人们以为是描写日本茶道的‘心灵’与‘形式’的美,那就错了,毋宁说这部作品是对当今社会低级趣味的茶道发出怀疑和警惕,并予以否定的。”(见《我在美丽的日本》)小说中作为人物之间的纽带和展开故事情节的背景,频繁地描写了茶室、茶具以及茶会,因而人们初读《千纸鹤》时,如果不仔细思考,往往会误认为作者在赞美现在的茶道,其实作者意在批判。茶道和插花、相扑等一样,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确实是美的,但是,在现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保留传统艺术的活动,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不为金钱所左右,蒙上一层铜臭气。在表现传统艺术的茶会背后,充满了尔虞我诈;在雅致的茶具上面,凝聚着丑行与罪恶。菊治的父亲通过摆弄茶道,利用女人来安慰他那丑恶的灵魂;菊治的母亲时常呆坐在茶室中,也是因为内心空虚、无所寄托;栗本近子从事茶道一行,并非为了传统艺术,而只是想赚钱,雪子家为她组织了茶道小组,她便在背后操纵,企图使菊治与雪子相结合。一个志野茶碗,本是一件精美、纯洁的艺术品,而在传世过程中却不幸染上了人类的洗涤不掉的污垢。这一切都使作者伤感,企图通过小说来否定现今的茶道,引起人们的警惕,希冀让茶道这种古老的艺术返朴归真,以摆脱目前的庸俗状态。川端在小说中批判的,并非茶道艺术本身,而是利用茶道、并使之逐渐变得低级、庸俗的人,尽管这种批判是储蓄的、苍白的,软弱无力的。《千纸鹤》中对栗本近子的心理变态,太田夫人内心的矛盾冲突,用细腻的笔调做了细致而深刻的描写,把心灵与官能的狂热作为颂扬的对象,把社会的丑与人生的恶作为艺术的美来描写,表现出一种浓重的颓废色彩。
C. 《千只鹤》情节
作者曾声称:“我的小说《千纸鹤》,如果人们以为是描写日本茶道的‘心灵’与‘形式’的美,那就错了,毋宁说这部作品是对当今社会低级趣味的茶道发出怀疑和警惕,并予以否定的。”(见《我在美丽的日本》)小说中作为人物之间的纽带和展开故事情节的背景,频繁地描写了茶室、茶具以及茶会,因而人们初读《千纸鹤》时,如果不仔细思考,往往会误认为作者在赞美现在的茶道,其实作者意在批判。茶道和插花、相扑等一样,作为一种传统艺术,确实是美的,但是,在现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切保留传统艺术的活动,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不为金钱所左右,蒙上一层铜臭气。在表现传统艺术的茶会背后,充满了尔虞我诈;在雅致的茶具上面,凝聚着丑行与罪恶。菊治的父亲通过摆弄茶道,利用女人来安慰他那丑恶的灵魂;菊治的母亲时常呆坐在茶室中,也是因为内心空虚、无所寄托;栗本近子从事茶道一行,并非为了传统艺术,而只是想赚钱,雪子家为她组织了茶道小组,她便在背后操纵,企图使菊治与雪子相结合。一个志野茶碗,本是一件精美、纯洁的艺术品,而在传世过程中却不幸染上了人类的洗涤不掉的污垢。这一切都使作者伤感,企图通过小说来否定现今的茶道,引起人们的警惕,希冀让茶道这种古老的艺术返朴归真,以摆脱目前的庸俗状态。川端在小说中批判的,并非茶道艺术本身,而是利用茶道、并使之逐渐变得低级、庸俗的人,尽管这种批判是储蓄的、苍白的,软弱无力的。《千纸鹤》中对栗本近子的心理变态,太田夫人内心的矛盾冲突,用细腻的笔调做了细致而深刻的描写,把心灵与官能的狂热作为颂扬的对象,把社会的丑与人生的恶作为艺术的美来描写,表现出一种浓重的颓废色彩。
及其十分对不起,很早以前看过,忘的差不多了,只好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夏目漱石《我是猫》、《哥儿》、《心》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雪国》
村上春树《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寻羊冒险记》、《舞!舞!舞!》、《海边的卡夫卡》
E. 找一本小说,男主是军人,女主送了一罐千纸鹤给男主,还在里面每个都写了字,男主不知道,在出任务时发现
是《遥望行止》吧,女主叫江瑶,男主叫陆行止
F. 《千纸鹤》txt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FxHj6uE5yLBCjFCExt113w
G. 川端康成,《千只鹤》还是《千纸鹤》
川端康成写的那个叫做《千只鹤》
下面是简介:
在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中,《千只鹤》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而且这部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作家创作的独特风格。同时,《千只鹤》也是一部十分复杂、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小说。
《千只鹤》和《雪国》一样,是曾长期在报纸上连载的作品。这部小说共五章:《千只鹤》发表于1949年5月《时事读物》别册, 《森林的夕阳》发表于1949 年8 月《文艺春秋》别册, 《志野彩陶》发表于1950年《小说公园》,《母亲的口红》发表于1950年11~12月的《小说公园》,《二重星》发表于1951年《文艺春秋》别册。
H. 《千纸鹤》的作者是谁
是《千只鹤》作者是川端康成
在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中,《千只鹤》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而且这部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作家创作的独特风格.同时,《千只鹤》也是一部十分复杂、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小说.《千只鹤》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细腻到极致,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
附: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文学的阴影很深的底色.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不是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艺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I. 千纸鹤txt全集下载
千纸鹤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千纸鹤
看了那篇《雨中的千纸鹤》,觉得很喜欢。
说不出为什么,只是单纯得喜欢,单纯得不想去思考: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文章。
其实心里是知道的,是因为千纸鹤。
又想起那段傻傻的日子、、、
说来也许难以相信,我竟然会在高三那个如此重要的时段去为一个女生折千纸鹤。
我不是一个手巧的人,所以不多的999只千纸鹤,竟花了我近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改变许多,包括我的成绩、状态、心态、、、
其实我一直没有告诉她,我为什么不折够一千只
我只是想还有一只留给她来折而已
如果只是我一个人在折
那么折上一万只也没有用、、、
然而很可惜,当我在她生日那天把999只千纸鹤装在一个包包(是那种她喜欢的那种蓝的包包)时,她愣了很久、、、
周围的同学在起哄,我和她是同桌。其实许多人早就看出来了点什么,只是都不愿说破而已。
后来她对我说,她真的很感动。
我明白,任何一个女孩都会感动---我觉得会
可是感动不代表感觉
这句话真的很经典、、……
别忘了采纳哟
J. 川端康成的《千纸鹤》的简介
在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中,《千只鹤》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而且这部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作家创作的独特风格。同时,《千只鹤》也是一部十分复杂、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小说。
《千只鹤》和《雪国》一样,是曾长期在报纸上连载的作品。这部小说共五章:《千只鹤》发表于1949年5月《时事读物》别册, 《森林的夕阳》发表于1949 年8 月《文艺春秋》别册, 《志野彩陶》发表于1950年《小说公园》,《母亲的口红》发表于1950年11~12月的《小说公园》,《二重星》发表于1951年《文艺春秋》别册。
如果仅仅从情节上来看的话,这部小说写的是不道德的乱伦。三谷菊治的父亲是个著名的茶道师匠,他生前与一位叫千加子的女人有染,后来又钟情于太田夫人,而且由于后者而疏远了前者,但前者仍出入于三谷家。在三谷先生去世四年之后的一天,在千加子举行的一次茶会上,太田夫人与菊治不期而遇,太田夫人思恋她的昔日情人三谷,竟移情于他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不道德的爱,在圆觉寺附近的一家旅馆过了一夜。后来太田夫人似乎出于负罪感的恐惧而自杀。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代母谢罪和以后与菊治的接触中又成为母亲的分身,继续对菊治作了“奉献”。千加子原本要把她的一个女弟子雪子这位纯洁的处女介绍给菊治,后来雪子渺无踪影。最后只有那位左乳上长着巴掌大的黑痣而且长着毛成了中性人的千加子仍按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显然这种以情节为线索的复述会使得读者对川端这篇作品产生简单化理解的导读,进而对这些内容会产生令人反感、作呕的感觉。如果仅以社会批评的方法来评判川端的这部作品自然除了对他的颓废的批评、否定很难得出其他结论。
然而,川端康成是位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都很复杂的作家。《千只鹤》也绝非仅用这种批评方法就能全面把握的作品。
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读者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接受屏幕而见仁见智。比如说欧美的日本文学接受者对于作品中的文子摔碎志野茶碗这一小说的高潮的细节是这样解读的:“在北美的学生中把这一细节作为文子张扬个性来接受而进行阐释的人很多:因为她认为自己是与母亲不同的人,就必须斩断母亲的羁绊,让把文子作为独立的个人来对待,为此她才打碎了茶碗……”(注:鹤田欣也《川端康成の芸术》,国文学研究丛书,明治书院,第131页。)
川端康成本人在1952年因《千只鹤》和《山之音》获艺术院奖时,曾在天皇面前陈述过对《千只鹤》的思考:“小说中的一位姑娘手拿千只鹤图案包袱皮,因而题名为《千只鹤》。自古以来,千只鹤的模样或图案,这是日本美术工艺和服饰方面所喜欢使用的。这是日本美的一种象征。从总体来说,可以称作日本式的。作者的心底,仿佛有一种观赏千只鹤在晨空或暮色之中飞舞的憧憬。”(注:叶渭渠著《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13页。)
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表的演说辞《我在美丽的日本》中又作过这样的表述:“我的小说《千只鹤》,如果人们以为是描写日本茶道的‘心灵’与‘形式的美’,那就错了,毋宁说这部作品是对当今社会低级趣味的茶道发出的怀疑和警惕,并予以否定。”
我们尽管不能完全把川端本人的话作为揭示这部作品主题的唯一定论而妨碍读者各式各样的解读,但是,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把握这篇小说的切入点。不管对川端上述两次谈话会有多少纷繁的解释,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这部作品是与日本传统美有着密切关系的。但是,川端在作品里不是对日本传统美的简单的褒扬,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2岁丧父 ,3岁丧母 ,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他唯一的姐姐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并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8岁时祖母去世,12岁时姐姐也去世了,16时岁祖父亦亡,最后被接到外公家扶养,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
父母、祖母、姐姐,祖父相续过世,这种对于死亡的体验给他留下的恐惧的影响是一生的。孤独的川端康成一边拒绝现实中的热量,一边在文字的世界里绘制着想象中热量,那个时候他开始阅读《源氏物语》,在他的一生中,这本书是另一个重大的影响,评价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语》。中学时,川端康成对于《源》还仅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体会到的感觉,他开始尝试自己写作。
16岁时,川端预感到祖父将不久于人世时,就决心把祖父在病榻的情景记录来。于是他写起了《十六岁的日记》。这既是作者痛苦的现实的写生,又是洋溢在冷酷的现实内里的诗情,在这里也显露了康成的创作才华的端倪。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上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就把过去所写的诗文稿子,装订成册,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的康成开始具有文人的意识,最初的写作欲望已经萌发。
中学时代,他无数次投稿石沉大海,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作天分,认真考虑自己的才能是否可以成为文学家。在1916年作为中学四年级生,在大皈《团栾》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小说《肩扛教师的灵柩》,他就经常给《文章世界》写小品、掌小说。《文章世界》举办投票选举“十二秀才”,川端康成名列第十一位。对于立志当作家的少年来说,这是很大的鼓舞,也是很值得纪念的一年。他在大学预科的同窗好友中有许多志向文学者,他们一起谈论文学,议论文坛现状和探讨当时日本很流行的俄罗斯文学,使来自农村的他顿开茅塞,受益匪浅。这期间,他在学校的《校友会杂志》上,发表了习作《千代》,他以淡淡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同三个同名的千代姑娘的恋爱故事。
1920年9月 ,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改革和更新文艺,复刊了第六次《新思潮》,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描写马戏团女演员的悲苦生活是比较成功的,受到文坛老前辈的称赞。川端康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艺年鉴》上,标志着这位文学青年正式登上了文坛。
川端发表了《招魂节一景》以后,由于恋爱的失意,特别遭未婚妻伊藤初代解除婚约,他感到幸福的幻灭,经常怀着忧郁的心情到伊豆汤岛,写了未定稿的《汤岛回忆》。此后他为了诉说和发泄自己心头的积郁,又借助自己手中的笔,为杂志写出短篇小说《林金花的忧郁》和《参加葬礼的名人》。与此同时,他在爱与怨的交织下,以他的恋爱生活的体验,写了《非常》、《南方的火》、《处女作作祟》等一系列小说,有的是以其恋爱的事件为素材直接写就,有的则加以虚构化。川端这一阶段的创作,归纳起来,主要是描写孤儿的生活,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描写自己的爱情波折,叙述自己失意的烦恼和哀怨。这些小说构成川端康成早期作品群的一个鲜明的特征。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感伤与悲哀的调子,以及难以排解的寂寞和忧郁的心绪,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川端本人也说:“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1924年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踏上社会,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活。他积极与横光利一等人发起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著名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和创作了《感情的装饰》、《春天的景色》、《浅草红团》等少数几篇具有某些新感觉派特色的作品,并无多大的建树,他甚至被称为“新感觉派集团中的异端分子”。后来他公开表明他不愿意成为他们的同路人,决心走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他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和《雪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川端康成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心中充盈令人窒息的忧郁,一次去伊豆旅行的机会,偶遇巡回艺人一行,与年少的舞女邂逅,第一次得到舞女的平等对待,并说他是个好人,他便对她油然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地,受人歧视和凌辱的舞女遇到这样友善的中学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的、诚实的友情,还彼此流露了淡淡的爱。川端将这段经历化为艺术,便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了。
1926年,除了发表了《伊豆舞娘》,川端康成一生唯一一部剧本《疯狂的一页》也被拍成电影,获得赞誉的川端康成并没有停留不前,其写作风格从新感觉到新心理主义,又到意识流,1931年的《针、玻璃和雾》可以说是其中一个的代表,接下来,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佛教空、无的思想。
1934年,川端康成开始写《雪国》连载,3年后出了单行本,并获得第三届文艺恳话会奖。
1936年,川端康成因为对于战争的反抗而宣布停笔不写文艺时评类文章,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参加相关活动。
1940年,川端康成参与成立日本文学会。
1941年受关东军邀请访问中国满洲等地,访问结束后他自费留在中国,并将妻子一同接到中国,两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回到日本。第二年,川端康成编辑了《满洲各民族创作选集》。
1944年以《故园》等文章获战前日本最后一届菊池宽奖。
1947年,历经13年《雪国》定稿。
1949年,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千只鹤》开始连载,1952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歌舞伎。
1961年,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写作《古都》,同年获得文学勋章。
1968年10月17日,凭借《雪国》、《千羽鹤》及《古都》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也是继泰戈尔之后55年第二位获此奖项的东方人。当他在瑞典科学院领奖时朗诵了论文《美丽日本之下的我》(美しい日本の私),在这篇论文中川端康成引用了几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来抒发自己对于日本,日本这个民族的审美体验。
1970年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不少作家赶到现场,只有川端康成获准进入。川端很受刺激,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
1972年4月16日,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