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在河西走廊聆听语文小说阅读

在河西走廊聆听语文小说阅读

发布时间: 2023-03-19 16:12:19

A. 阅读李新勇《河西走廊的风》回答问题 (1)文章开头写对河西走廊的联想和想象有什么用(2)文中写到...

(1)与下文形成对比,用现实证明河西走廊并没有想象中的优美和充满诗意。
(2)文中主要写了西北风和民风。轿运碧作者从自然环境的荒凉和落魄,一个民族的热情好客和纯朴乐观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重要。
(3)呼应前文,紧扣标题悄歼。虽然西北风使大漠戈壁荒凉,但纯朴的民闭举风让作者对河西走廊的感觉更细腻、更具体,更能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

B. 高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一个外国讽刺小说,求原文或标题

可以选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
这篇发表于1870年的小说,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西方所谓竞选自由的黑幕,讽刺味非常强烈。

C. 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考试多次出现的阅读题和作文

常考的,问老师啊 - - 老师肯定会告诉你的, 你缓誉或考试前翻翻资料书,课本虚毁就行扰伍了当然字词一定要过关哦--不然语文考不了高分的呢

D. 高中语文阅读小说的叙事特点答题方法汇总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小说的叙事特点答题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小说叙事特点题型及答题模板

【设问方式】

1. 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

3. 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题角度】

一、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二、叙述人称及视角:

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

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1、全知全能视角(也叫“上帝视角”、“0视角”)。2、有限视角(也叫“凡人视角”、“内视角” )、3、儿童视角,如《吉祥如意》,4、动物视角,如《我是猫》)。

三、情节安排(构思+)技巧:

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等等。

四、 叙述安排上的技巧:

1、对虚庆话、2、心理、3、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4、回忆与现实交织、5、时空集中。

小说的叙事特点是什么

小说叙事是一个小说用于表现内容的一种形式,对于小说叙事来说,往往一个完整的叙事大纲更加的能够构思出好的小说来,叙事就是对于故事的讲述,往往一个波澜壮阔、有条有理、人物鲜差升握明的小说的可读性更强,更加的能够把人带入到小说的环境中去,把人们吸引笑备过来。

现在生活中娱乐方式的多种多样,让人们的选择余地特别的多,无论是日常游戏、读书、学习等,都是人们喜欢的娱乐方式,而小说也是当下比较容易消磨时间的一种娱乐方式,往往好多工作者再回到家中都喜欢看看小说。

小说的叙事特点是虚构性和故事性,对于小说叙事来说往往都是一个完整鲜明的故事,人们在读整篇小说时不会发生混乱,能够跟随故事的情节一环扣一环的发展下去,能够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可以与小说的主人公产生深刻的共鸣。

E.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1

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4分)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6分)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8分)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2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

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3分)

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3分)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题3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即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分)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

F. 河西走廊的月亮 阅读答案

1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都用得非常精妙,请你点评其精妙之处。(4分)

(1)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

(2)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

16.请你用简笔画表示出“落日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的景致。(3分)

17.文中反复地出现“空旷”一词,而文中又说“绝非只有空旷”,这样表达矛盾吗?请说出理由。(4分)

18.“空旷”往往造就苍凉之美,请你默写出一句表达苍凉之美的古代诗词名句。(2分)

19.张骞、林则徐、玄奘三个例子没有紧扣月光来写,请你改写这三个例子,保留排比句式,并把“月光”一词巧妙融进三个事例中。(5分)

20.请你结合这数茄御篇文章的内容或思想,为西北大开发拟一则公益广告。(4分)

15.(1)“吞噬”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戈壁滩中黑暗的浓重,车灯的无能为力。

(2)“翻动”可以使人联想到当时战争的激烈,战士们的勇敢无畏。

16.略。画出落日在山颠的景象即可。

17.不矛盾。“空旷”是指自然环境的空旷,“不空旷”则是指在河西走廊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热血和希望。

18.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等等。

19.比如:张骞凄惶的战马曾在这月光中迷路,林则徐悲愤的囚车曾在这月光下哭泣,班超曾在这月光下展读投笔从纳亩戎的誓言,玄奘西行取经的身影曾在这月光下踯躅。薯岩

20.略

G. 河西走廊敦煌阅读理解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多达5万多件,保留有汉文、佉卢文、粟特文、突厥文、吐蕃文、梵文、于阗文、回鹘文、西夏文、叙利亚文、八思巴文等多种民族古文字资料,内容涉及中古社会的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网络图书馆。敦煌文化是世界古文明的缩影,敦煌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传播华夏文明的有效途径。

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因中国丝绸大量输往西方而得名,成为中华民族推动世界文明进程的集中反映。敦煌的得名与丝路交通的开通有关。东汉应劭言:敦,大也;煌,盛也。唐人李吉甫亦言: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南朝人刘昭称敦煌为华戎所交一都会,隋朝人裴矩称敦煌是西域门户咽喉之地。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的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一处光辉的历史遗迹,被誉为东方世界艺术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其洞窟数量、壁画面积和保存现状都是世界上其他著名石窟无法比拟的。姜亮夫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中讲到:敦煌艺术包罗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也包罗了中西艺术接触后所发的光辉,是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季羡林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中说:敦煌和新疆地区是世界上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等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

十八世纪后期,近 考古学诞生。在地理大发现浪潮的推动下,敦煌、新疆及中亚地区吸引了各国考古学家的目光。据不完全统计,从1893年至1935年,来中国西北的考察团多达24批。其中1906年就有德国格伦威德尔、瑞典斯文赫定、俄国科卡诺夫斯基、俄国别列佐夫斯基、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和、芬兰曼妮尔海姆等七支考察队。这些考察团中,仅1935年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有中国学者参加。形形色色的探险家来中国的起因和身份不同,但到了中国后,都做过同样的勾当窃取文物。这些考古学上的贼将盗取的宝物捆载回国后,一夜成名。由于各国探险家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被誉为探险家的黄金世纪。在这一时期,中国西北成为西方探险家的乐园,而敦煌成为乐园中的极乐世界。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深,虽然敦煌文书本身回归中国的路很长,但缩微胶卷、高清晰文书图版的不断出版,极大地改善了准确获取敦煌文书文字信息的.条件,各国学者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开展研究。中国学者基于本土历史和母语研究的优势,在敦煌胡语文书研究之外的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奋力夺回敦煌学研究中心的同时,雀迟敦煌文化以更加新颖的姿态、更加多样的形式走向世界。1980年以来,《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舞剧在世界数十个国家演出2000余场,以更为宏大的场面、更为震撼神芦的感染力向世界人民宣传了敦煌文化,极大地提高了华夏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井上靖的历史小说《敦煌》,池田大作的书信录《敦煌的光彩》以及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声音,这些都意味着敦煌文化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1.下列关于敦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它的得名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关,古人认为敦有大的意思,煌则指盛。

B.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众多,并保留有多种民族古文字资料,内容涉及中古社会的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网络图书馆。

C.敦煌莫高窟的洞窟数量、壁画面积和保存现状位居世界第一,作为丝绸之路上一处光辉的历史遗迹,它被誉为东方世界艺术博物馆世界艺术宝库。

D.姜亮夫认为敦煌艺术是中国伟大传统的最高标准,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发扬,他和季羡林的话都称赞了敦煌艺术的成就极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1893年至1935年,来中国西北的考察团中,仅1935年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有中国学者参加,其余23批均无中国学者参与。

B.来中国西北考察的外国探险家尽管起因和身份不同,但都是为了窃取文物,这使得他们归国后一夜成名,大发横财。

C.十九世纪下顷瞎李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被誉为探险家的黄金世纪,是因为各国探险家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

D.除胡语文书研究之外,中国学者因为有本土历史和母语研究的优势,所以在敦煌研究的许多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敦煌文化丰富多彩,是世界古文明的缩影,敦煌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传播华夏文明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B.近 考古学诞生于十八世纪后期,中国的敦煌、新疆等地吸引了各国考古学家的目光,中国西北成为西方探险家的乐园,而敦煌成为乐园中的极乐世界。

C.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和不断加深,准确获取敦煌文书文字信息的条件不断改善,如今中国国学研究者也可以在同等的条件下开展研究。

D.有关敦煌的舞剧在国外受到欢迎,可见在奋力夺回敦煌学研究中心的同时,敦煌文化以更加新颖和丰富的姿态与形式走向世界。

参考答案:

1.D

2.B

3.B

本文来源于yuwen.,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H. 2020年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高频考点刷题课件:专题十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小说 14-2-2

高考资源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考资源合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I. 高中语文 散文小说阅读及古诗鉴赏 每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是什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联系语境指出词句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热点内容
乡村免费故事小说 发布:2025-01-16 14:53:11 浏览:208
异能言情都市小说 发布:2025-01-16 14:27:19 浏览:284
言情鬼小说百度云盘 发布:2025-01-16 14:22:24 浏览:206
男追女的校园小说大学 发布:2025-01-16 13:53:48 浏览:836
情深不寿现代小说 发布:2025-01-16 13:48:10 浏览:277
好看的玄幻小说500万字 发布:2025-01-16 13:41:50 浏览:63
武侠小说孙玉鑫作品 发布:2025-01-16 13:40:47 浏览:598
懒人文本听书网 发布:2025-01-16 13:39:14 浏览:223
科幻小说乌托邦 发布:2025-01-16 13:09:36 浏览:383
女主为丫鬟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1-16 13:02:49 浏览: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