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小说阅读红军之鹰

小说阅读红军之鹰

发布时间: 2022-09-11 18:57:32

① 红军之狮,红军之鹰,分别是谁的美称

红军之狮,红军之鹰,分别是彭德怀,林彪的美称。

第二次反围剿前,黄公略的哥哥黄汉湘受托蒋介石之托来红军当说客想说反老彭,他引用蒋方意思说彭人强马壮是红军雄狮劲旅,驰骋湘鄂两界什么的。这就是源头,以后红军之狮的美名就传开了。这个事件本身也说明彭在蒋方心里分量很重,早已如雷贯耳。在彭成立红三军团前,朱毛红军根本没成气候。朱毛编并了黄公略的部队(是彭的红五军底子)才达到了彭部的水平,然后合成了红一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三万多人,朱毛红军才占了四千余人,也就是说彭才是红一方面军的大当家。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他(指林彪)是红军中年轻的雄鹰。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了”。

② 十大元帅的故事

一、 朱*德:十大元帅排名第一,总司令,朱毛并称,建国后长期担任人大委员长,因年事已高且历史上与毛有过争权的事,基本被架空,党内地位不断下降。文*革中被诬陷为黑司令,在没有暖气的人民大会堂中孤零零无人问津,感染风寒,于七六年毛之前病逝!

二、彭*德*怀:十大元帅排名第二,绰号“石帅”“红军之狮”,副总司令,一野司令,志愿军司令,建国后任国防部长。性格倔犟,英勇善战,自红军开始就与林*彪齐名;屡屡得罪毛,遭毛猜忌,积怨已久。59年庐山上为民请命,被毛罗织罪名打倒,免除职务,到京郊挂甲屯种地读书,后到西南三线参加建设,文*革中被北航红*卫*兵揪斗回北京,长期遭软禁,身心俱受迫害,惨死!

三、林*彪:十大元帅排名第三,绰号“育帅”“红军之鹰”“雪地之狐”,年纪最小,资历倒数第二。四野司令,毛爱将。建国后因身体原因,及对毛和党内斗争敏感,长期养兵,毛庐山为倒彭而启用林*彪为国防部长,但其依然养病,66年文革爆发,毛委任林代掌军权,对稳定军队起到一定作用。对神话毛也有不可推卸责任。文革中奉行毛点头我签字,特殊的逍遥派,地位不断提升。对毛文*革不满,九大上试图"结束文*革,开始经济建设"失败,庐山上带领军队老干部讨伐张*春*桥,惹怒毛*泽*东,失去信任。林子立果试图刺毛救父,救国,失败。逃往苏*联政*治*避*难,不幸飞机失事,葬身异域,至今未归。林的死对毛身心打击巨大,此后,毛再未掀起大的运动,打倒大的对手,文*革实际已经结束。文*革后,林案成了文*革中唯一未翻的铁案,文*革的罪过必须有人负责,毛不行,江*清不够资格,非林莫属。

四、刘*伯*承:十大元帅排名第四,绰号“独眼龙”“独帅”,二野司令,曾留学苏联。中*共*党内知名的军事理论家,但不被毛信任,与彭*德*怀等将领关系也不甚好。十大元帅授衔时,只有排名第三的林和排名第四的刘称病未到,建国后最早交出兵权的也是林和刘,刘交出兵权后立志办军事学院,培养高级将领,但仍难逃猜忌,58年批判教*条*主*义,刘*伯*承、粟*裕、肖*克等受批,刘拖着病体到北京做检讨,赢得满场掌声,是十大元帅中最早受批判的,从此推出政治舞台,但也因此在文*革中得到保全,晚年双眼失明,丧失思维能力,得享高寿,死时极尽哀荣,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率全家亲往,徐*向*前作诗“十万军帐哭刘公”

五、贺*龙,十大元帅排名第五,绰号“刀帅”“胡子”南昌起义领导人,红二方面军领导人,解*放*战争中主要是掌管西北财政,建*国后主抓体育。彭*德*怀被批后地位一度上升,因林*彪称病,贺*龙实际掌管国防部。文革初期,因卷入毛*刘之争,被打倒,成为文*革中最早被打到的元帅,也是唯一因文*革被迫*害*致死的元帅。彭文*革落难起因于59年庐山会议,林的情况特殊。朱*德、陈*毅等虽然遭批判,但还不至于像贺这样沦为阶下囚,被整死。贺的被打倒是文革中迷雾之一,公开说法是贺与林有矛盾,林要倒贺,实际上是手握兵权的贺不赞成毛打倒国*家*主*席刘*少*奇,失去毛的信任。林死后,毛在陈*毅追悼会上把所有罪名都推给了林。

六、陈*毅:文革十大元帅排名第六。绰号“胖帅”三野司令。历史上曾和朱*德反对过毛,军事能力平平,自己曾当众说过“我是党内有名的常败将军”,后来得到粟*裕辅佐。三野名声大噪。评军衔时由于周*恩*来力挺,陈*毅才得以为帅,如果叶*挺尚在,或粟*裕资历再高一点,陈*毅必然不会成为元帅,比陈更有资格的邓*小*平因当时已经是文职,就被取消资格,已经脱下军服的外交部长陈*毅本来没有理由评帅。陈*毅为人比较有趣,会写几句诗,和知识分子关系较好,所以名*声反较一些能打仗的元*帅大。文革中陈*毅屡屡放炮,和中*央*文*革小组矛盾很深,二*月*逆*流被定性就是因为陈*毅提到延*安*整*风激怒毛*泽*东,文*革后期病死,毛因林*彪事件打击,试图缓和与老干部之间关系,穿睡衣参加陈*毅追悼会,使得陈*毅成为十大元帅中唯一得此殊荣的人,但此举显然政治目的更明显一些,陈*毅家人并不太领情。陈的一个儿子作诗曰“三年忍听万夫唾,一死何惜万岁哭

七、罗帅本身和毛的关系最好,不过去逝最早,可连去世也得到了毛亲笔赋诗的待遇

八、徐帅可算有坎坷,但文革期间也是坚持住了,为国家保存力量恢复发展做了卓越贡献,80年代也身挂名居高位要职

九、聂帅更自是不必细说了,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部长,国务院副总理,老好人一个,所以即使有磨难也不是很大,而且合理的躲避了林彪政治地位最红时期对人的批斗,避免个人之间的尴尬导致出问题

十、叶帅自是元帅中在文革中,文革后,改革开放建国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和和有最大贡献的人了.叶帅一生为人处事做人处理人际关系稳定和谐,几十年都是距离中央距离首脑最近的人,屹立不倒正常不过,要感谢叶帅为祖国建设所做的一切呀

这是别人提供的答案,你看看合不合适。

③ 《长征》的四个经典实例

应该没有过草地。
过五岭 过乌蒙山 巧度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过岷山

【译诗】
红军不怕长征中上的艰难险阻,
万水千山只当作平平常常的小事情。
山势绵延,蜿蜒曲折的五岭就像小河里翻滚的细小波浪,
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如同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江的滔滔江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暖”的理解只能通过诗句和有关资料,感悟到它写出红军渡江的热烈情景和旺盛热情,不能作明确的解释。)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寒”的意义与暖类似,在于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和夺桥战斗的激烈,不能作确切的解释。)
最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个方面军从这些地方经过以后全都笑逐颜开。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编辑本段]【赏析】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辐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领导人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
我在此仅举一真实的例子,说明“长征”在我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语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庆的一个好朋友李光来往密切,据他说,他的父亲是杨尚昆过世的夫人李伯钊的哥哥。因此杨尚昆来重庆时(当时他任国家主席),李光作为亲威拜见了长辈。当他对我谈起此事时,他说(形象是坚定傲气的):“他们(指杨尚昆及老一辈革命家)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们(指他自己)都正在经历新长征,靠自己在新时期闯出一条路来。”的确李光当时正轰轰烈烈地开办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抒情的吉它手和艺术歌曲的热爱者,他对美有一种感受和向往,当他想把这种感受与向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不禁脱口说出了“我是新长征的突击手”。
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引自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颔联、颈联四句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细部勾勒,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诗人开始习惯自然地运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诗艺的剑法,优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称以及动词。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毛诗特点,前面论及,此不赘述)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为小事。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对比及夸张来达成的,得来并不费功夫,全仗经年历月的生活观察及艺术修养。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巧渡金沙江的战斗,因当时情况亦是紧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后有强大敌军的追击下在云南禄功绞车渡,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全歼对岸守敌,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围。对于这次如此惊险的胜利,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通感艺术手法把严酷的战斗隐了下去,却把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它正怀以从容不迫的欣喜之气缓缓拍打着夹江的悬崖,诗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胜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欢悦。紧接着是冰冷的铁索桥横跨在大渡河上。红军抢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议的激战,虽不是大规模的人海战,却是显现单独个人的天才精兵之战,铁血亡命之战,旋风般的理想之战,真正堪称红军之鹰飞过了泸定桥。那时,红军刚过了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击的圈子,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刘伯承《回顾长征》)。随即而至的强渡大渡河谈何容易。连太平天国时的一代名将石达开也身败于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叹。但红军在大诗人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冲桥成功,那就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装,攀踏着悬空的寒冷铁索,拿了敌人的桥头堡。后继部队才得以跟进踏桥过了大渡河。对于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恶战,诗人仅用“铁索寒”三字便已使场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尽之意味,张弛奔竞,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辉。
最后二行(即尾联),诗人终于发出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转回肠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军”用得妙,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自然带有古汉语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说法是指当时的红一、二、四方面军,这古意盎然的“三军”又平添了当代汉语之美,岂不是难能可贵,羚羊挂角获了一个双美!

更多资料请参考http://ke..com/view/247622.htm

④ 红军长征时代的生活是十分艰苦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赏析】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领导人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
我在此仅举一真实的例子,说明“长征”在我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语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庆的一个好朋友李光来往密切,据他说,他的父亲是杨尚昆过世的夫人李伯钊的哥哥。因此杨尚昆来重庆时(当时他任国家主席),李光作为亲威拜见了长辈。当他对我谈起此事时,他说(形象是坚定傲气的):“他们(指杨尚昆及老一辈革命家)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们(指他自己)都正在经历新长征,靠自己在新时期闯出一条路来。”的确李光当时正轰轰烈烈地开办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抒情的吉它手和艺术歌曲的热爱者,他对美有一种感受和向往,当他想把这种感受与向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不禁脱口说出了“我是新长征的突击手”。
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引自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颔联、颈联四句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细部勾勒,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诗人开始习惯自然地运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诗艺的剑法,优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称以及动词。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毛诗特点,前面论及,此不赘述)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为小事。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对比及夸张来达成的,得来并不费功夫,全仗经年历月的生活观察及艺术修养。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巧渡金沙江的战斗,因当时情况亦是紧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后有强大敌军的追击下在云南禄功绞车渡,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全歼对岸守敌,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围。对于这次如此惊险的胜利,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通感艺术手法把严酷的战斗隐了下去,却把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它正怀以从容不迫的欣喜之气缓缓拍打着夹江的悬崖,诗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胜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欢悦。紧接着是冰冷的铁索桥横跨在大渡河上。红军抢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议的激战,虽不是大规模的人海战,却是显现单独个人的天才精兵之战,铁血亡命之战,旋风般的理想之战,真正堪称红军之鹰飞过了泸定桥。那时,红军刚过了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击的圈子,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刘伯承《回顾长征》)。随即而至的强渡大渡河谈何容易。连太平天国时的一代名将石达开也身败于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叹。但红军在大诗人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冲桥成功,那就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装,攀踏着悬空的寒冷铁索,拿了敌人的桥头堡。后继部队才得以跟进踏桥过了大渡河。对于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恶战,诗人仅用“铁索寒”三字便已使场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尽之意味,张弛奔竞,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辉。
最后二行(即尾联),诗人终于发出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转回肠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军”用得妙,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自然带有古汉语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说法是指当时的红一、二、四方面军,这古意盎然的“三军”又凭添了当代汉语之美,岂不是难能可贵,羚羊挂角获了一个双美!

⑤ 求一本有关鹰的小说

《梦幻天翔》《鹰歌》《痞子之风雷传说》都是

⑥ 七律.长征讲了哪几次战役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五岭、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6)小说阅读红军之鹰扩展阅读: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辐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

⑦ 有没有红军长征题材的小说

《放眼看长征》(红旗出版社2006年8 月出版,作者叶心瑜)是一本纪实类的书,详细介绍了长征的原因、经过,以细腻的笔调记录了长征途中很多感人故事。该书有一章专门写外国人怎样看长征的,很有意思。隔着七十年的时空,现代人对长征的理解,难免不带着现代眼光,看看外国人眼中的长征,也许对我们更好理解长征精神有特别意义。该书在一些网络书店已告罄。《长征日记》的名字普通,却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作者以及出版社都不同。其一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作者苑蓬。这是一本记录重走长征路过程的书,作者、长征勇士苑蓬发扬长征精神,打着背包用双脚丈量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这一壮举被记录在他撰写的《长征日记》里。其二是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作者陈虎,这部《长征日记》的历史资料来源广泛,有亲历者亲自写的回忆录,有当年每天国共双方的文件、电报、报纸,真实地再现七十年前发生在长征路上每一天的故事。

这些纪实类书籍是这股红色潮流的主旋律,其中在读者中享有口碑的《长征回忆录》(作者成仿吾)出版于二十年前,之后再版多次,今年为了纪念长征七十周年,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隆重推出,可见受欢迎的程度。总之,长征史,口述长征,行走长征……种类很丰富。除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这类大型文献以外,还有《长征沿线旅游指南》这样的新颖读物。

在书店,看到很多学生在选购一套名为《十五岁的长征》系列长篇小说(明天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品成),这是第一套描写小红军长征的小说。作品的主人公皆为小红军,由三部相对独立的长篇小说组成:《出征在即》、《腊月之城》和《指间的太阳》,讲述对人性的尊重,对诚信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特别对中小学生有教育意义。该书一反长征题材的浓重和实录,故事一波三折,惊险而富于童趣,很为学生喜爱。

⑧ 《七律长征》赏析600字

【赏析】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情,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毛主席毕身提倡的一个主题——继续革命的主题。那就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即便在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自“长征”的一个口号: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手”,它的意义是重大的。犹如诗人毛泽东在夺取江山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志们任重而道远。打了江山还要建设江山,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长征也比喻一个人应一生奋斗,自强不息,冲锋不止,直到生命的尽头。再推而广之于全人类,任何一个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场长征吗?由此可以想见这个词语的幅射面,及博大丰富的意义了。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不仅有“新长征的突击手”,还有任何新的领导人出来都要提出新时期及新时期的任务,而新时期就意味着新长征,新长征就是指新奋斗。
我在此仅举一真实的例子,说明“长征”在我们生活中所形成的一个新的文化语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庆的一个好朋友李光来往密切,据他说,他的父亲是杨尚昆过世的夫人李伯钊的哥哥。因此杨尚昆来重庆时(当时他任国家主席),李光作为亲威拜见了长辈。当他对我谈起此事时,他说(形象是坚定傲气的):“他们(指杨尚昆及老一辈革命家)是老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我们(指他自己)都正在经历新长征,靠自己在新时期闯出一条路来。”的确李光当时正轰轰烈烈地开办公司,同时也是一个抒情的吉它手和艺术歌曲的热爱者,他对美有一种感受和向往,当他想把这种感受与向往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不禁脱口说出了“我是新长征的突击手”。
让我们再慢一点进入《七律·长征》这首诗具体的美境吧,让我们重温一遍诗人自己对长征之美的解释:“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么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引自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
这首诗首联是全诗的统领,一开场就道出红军不怕艰难,视万水千山的漫漫征途为小事一桩。在此不仅写了红军不惧自然界的困难,也明显地暗示了围追堵截的敌军更不值一提,对于红军来说,他们只是等闲之辈,不堪一击。
接着颔联、颈联四句从首联所营造的浩大的外在与内在的空间中脱颖而至,进入具象的细部勾勒,诗人从容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万水千山”。诗人开始习惯自然地运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诗艺的剑法,优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称以及动词。连继出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这一连串的地理名词递进(毛诗特点,前面论及,此不赘述)不仅是交待了故事的递进,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层层情绪递进。艺术造型上也显得极为工整,从山再到水。是什么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岭,但在诗人的眼里却如小小细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挂齿也,其实质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不屑于万般艰难险阻,视之为小事。这个再现的艺术过程中通过行云流水般的对比及夸张来达成的,得来并不费功夫,全仗经年历月的生活观察及艺术修养。那么又是什么水呢?金沙江水拍打温暖的悬崖,意境美妙绝伦,风景本身就如诗如画,作者在此没有正面描写巧渡金沙江的战斗,因当时情况亦是紧急的。1935年5月3日,中央红军干部团在后有强大敌军的追击下在云南禄功绞车渡,仅用七只小船,经过九天九夜偷渡过了金沙江,全歼对岸守敌,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围。对于这次如此惊险的胜利,诗人运用象征主义的通感艺术手法把严酷的战斗隐了下去,却把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它正怀以从容不迫的欣喜之气缓缓拍打着夹江的悬崖,诗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胜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欢悦。紧接着是冰冷的铁索桥横跨在大渡河上。红军抢夺泸定桥是长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议的激战,虽不是大规模的人海战,却是显现单独个人的天才精兵之战,铁血亡命之战,旋风般的理想之战,真正堪称红军之鹰飞过了泸定桥。那时,红军刚过了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人围追堵击的圈子,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刘伯承《回顾长征》)。随即而至的强渡大渡河谈何容易。连太平天国时的一代名将石达开也身败于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叹。但红军在大诗人毛泽东的率领下,一举冲桥成功,那就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装,攀踏着悬空的寒冷铁索,拿了敌人的桥头堡。后继部队才得以跟进踏桥过了大渡河。对于这一次惊天动地的恶战,诗人仅用“铁索寒”三字便已使场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尽之意味,张弛奔竞,起落生姿,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辉。
最后二行(即尾联),诗人终于发出出自肺腑的赢得长征胜利后的喜悦之情,二万五千里转战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三军大会师近在眼前,全军上下都在喜笑颜开。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注:“三军: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转回肠之意,喜上加喜之概;“三军”用得妙,这个词语本来就是自然带有古汉语之美,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说法是指当时的红一、二、四方面军,这古意盎然的“三军”又凭添了当代汉语之美,岂不是难能可贵,羚羊挂角获了一个双美!

⑨ 有关红军长征的书

1、《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篇》

作者: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一本记述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由美国作家、全美作家协会主席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于1986年写成,三年后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这本书中开始了解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

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一场生存大博弈。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可以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第一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其麾下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3、《长征风云》

作者:赵蔚

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将对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伟大壮举进行正面的全景式的描写,以展现长征的历史风貌。

历史背景为一九三四年夏秋之际,国民党南京政权对中央苏区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在左倾教条主义路线的统治下,红军失利,被迫放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作品以中共驻莫斯科代表团派信使归国传达国际指示为序幕,真实生动地反映出长征前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化和党内军内复杂激烈的斗争。

4、《长征行》

作者:石仲泉

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史和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著名学者石仲泉的《长征行》告诉您:历史,不能遗忘,也不容遗忘。70年前长征擎起的熊熊的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它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着,随着历史的发展将会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书记述了沿途的民风习俗、礼仪服饰、饮食特产等,汇集了大量第一手珍贵图片。

5、《金沙江的记忆:红军长征过云南纪实 》

作者:史石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重温长征历史、弘扬长征精神,云南人民出版社日前推出了《金沙江的记忆——红军长征过云南纪实》一书。

以实录笔法逼真地再现长征这段历史是该书特色,作战双方将领的回忆文章、作战指示及电文,外国记者的实地报道等,都能让我们以亲历者的视角充分领略战争的全景和细节,感受战争的紧迫和真实。穿插全书的60多幅图片,不仅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让读者更形象地了解历史。

以图文并茂形式重现了红军长征过云南这一史实,并由五个相关的附录从不同侧面丰富、补充了这一伟大行动的史料。

该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红军将领回忆长征过云南的文章;第二部分为5个附录,包括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有关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报道,当年红军所过之地民众对红军的回忆,当时在云南围堵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记述资料等。

热点内容
遇见你时风好甜小说免费观看 发布:2025-01-22 15:36:16 浏览:204
古风言情甜宠短篇小说 发布:2025-01-22 15:28:21 浏览:511
都市乱入小说 发布:2025-01-22 15:23:55 浏览:755
民国言情文小说 发布:2025-01-22 14:53:21 浏览:540
一枝梨花压海棠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类似小说 发布:2025-01-22 14:33:41 浏览:87
免费阅读小说沈浪与苏若雪故事全文 发布:2025-01-22 14:12:48 浏览:831
易添小说好不好看 发布:2025-01-22 14:03:39 浏览:78
医生搞笑小说推荐女生 发布:2025-01-22 13:57:34 浏览:763
都市言情小说市场怎样 发布:2025-01-22 13:47:28 浏览:311
qq阅读小说推荐视频 发布:2025-01-22 12:55:25 浏览: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