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肖复兴小说阅读答案

肖复兴小说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6-17 08:32:06

① 超重肖复兴阅读答案

15、第一段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要点:内容上:①交代故事发生背景及时间地点。②烘托紧张热闹而又温馨的气氛,便于与下文子女的冷漠形成对比。③暗示主题。强调出国航班多、出国学生多、行李箱大、送行父母多,实际上在暗示事件具有社会普遍性。
结构上:为下文写行李超重铺垫。

16、小说中的儿子和女儿见了父母都是“气哼哼的”,其原因一样吗?试简单说明。第6段写的是与前文相同的事情,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4分)
答案要点:①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行李超重带来麻烦而把怨气撒在家长身上,是对长辈的爱的不理解(缺乏感受),是自私的表现。
②这样写看似重复,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这样写可以突出表明独生子女不理解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普遍意义。

17、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6分)
答案要点:
①是小说的线索。通过它将机场上的母子、父女的活动联系起来,构成情节。
②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它既指所带行李超重,又指父母期待超重、情感超重;
③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它反映了有些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溺爱;这种溺爱与子女对父母的冷漠、埋怨形成鲜明对比,对父母和子女有双重警示意义。

18、假如你是知心的大小伙子或麻辣女儿,你会乖巧地怎么说怎样做?有人说:做父母难,做儿女也不易。对此你怎么看?(8分)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② 苦瓜(肖复兴) 阅读答案

1.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瓤和籽的鲜红,表达对苦瓜的喜爱之情。
2.因为它里面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做菜很好吃;苦瓜是母亲的象征,它令我回忆起母亲。

③ 肖复兴母亲阅读答案 速求!!

10.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方框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11.第三段写道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这是为什么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十一段的主要内容
13.阅读第十二段,联系全文.分析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的原因
14.本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文末说世上有一部书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面对母亲这部永远写不完的书.请将要谈谈你的看法
10..接受(好感)
感谢(感激)
怀念(思念,愧疚)
11.表达了"我"对继母的反感,也包含着对生母的思念. 
12.写继母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将亲生女儿远嫁内蒙.
13.为母亲的关爱而感动,为母亲的衰老而伤感,为以前的无知而愧疚.
14.(1)不是生母,胜似生母,答勤劳,善良,无私,包容(宽容也可);
(2)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天下的母亲最大多数是值得歌颂的,我们要学习
母亲的优良品质,努力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19.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反感→( )→( )→( )
20.第⑶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一举动的,请简要分析。(2分)
2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⑾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22.阅读第⑿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我”和母亲流泪的不同原因。(3分)
23.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概括这位母亲的形象。(3分)
24.一位同学读完本文后,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小诗,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再仿写一段,整体上要求与前两段的风格一致。(3分)
母亲是一张弓,我是弓上的箭,您宁肯将筋骨拉断,也要把孩儿送到人生之巅。
母亲是一座桥, 任我将您的脊梁踏弯,不管风霜雪雨,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 , , 。

参考答案:
19.接受(好感)——感谢(感激)——怀念(思念、愧疚)。
20.由于“我”年少不懂事,心理上还不能接受后妈,于是有意挂出生母的照片,一方面表达了“我”对继母的反感,同时也包含着刚失去母亲的“我”对生母的思念。
21.继母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将亲生女儿远嫁。(要有记叙的相关要素,时间,人物,事件,结果,其中事件必须讲到嫁女儿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22.不设统一答案,“我”流泪宜从三个方面回答:为母亲的关爱而感动,为母亲的衰老而伤感,为自己以前的无知而愧疚。母亲流泪的原因是:⑴为女儿远嫁而伤心。⑵为儿子终于理解和接纳了自己而欣慰。(如有学生答“为自己多少年受的委曲而流泪”,最多给1分)
23.(1)勤劳朴实。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帮人家看孩子,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2)善良慈爱。终始疼爱我和弟弟,我被自行车撞倒后背我去医院,自责自己没有照看好我。(3)宽容。在我挂出生母的照片后不仅不反对,还说服父亲,表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极大的宽容之心。(4)无私。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忍痛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内蒙古,悉心照顾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不是生母,胜似生母。(必须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仅仅写出性格只得一半分。)
24.不设统一答案。要求运用比喻修辞,表达对母亲的赞美,语言通顺、风格与前文大致相似即可,结构、韵脚等均不作要求。(视修辞的运用和语言通顺程度给分)答案示例:母亲是一条小船,风口浪尖从不回旋,勇敢地载着儿女们,渡过了多少激流险滩。母亲是一座高山,您伟岸的身躯,立地顶天,竭力把您的儿女举到宇宙之间。母亲是一部大书,这书我永远也读不完,您是我人生的辞典,牵引着我努力向前。

④ 阅读 花边饺子里的母爱 肖复兴答案

2.请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1]妈妈耍花招包花边饺.
[2]我耍花招包花边饺.
3.文章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起到过渡的作用,联系上下文
4.本文在以饺子为线索,表达了哪些感情?表达浓浓的母爱和子女对母爱的深沉回报之情.
5.小小的花边饺子,浸满浓郁的情思。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中,都记录着我们的生活,寄托着我们的感情。你能说说你身边的什么事物寄托了你的什么情感吗?以前总是跟远方的友人一起吃桔子,现在吃桔子的时候就会想起她,想起在一起的日子。寄托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友情的歌颂。

⑤ 《荔枝》肖复兴阅读答案

1.文章中有许多描写,你能找出你最欣赏的一处,细赏一番吗?
2.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3.联系全文,体会“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蕴含的情感,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作者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4.第(3)段中,面对母亲买回来的沙果,作者“连声说真好吃”、“不住口说真便宜”。对作者这种安慰母亲的“把戏”,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1、“母亲扑啼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母亲看到爱着自己的儿子买回来的那么“贵重”的东西,虽然清苦,但还是笑了,那笑容饱含了太多满足,母亲用一生的爱呵护孩子,现在孩子也会懂得心疼母亲了,那是何等的幸福,看着母亲用筋脉突兀的手不停的抚摸,可见母亲多么想把这份爱延续更久,是那样的怕那爱不经意间流掉。看似平淡的话语,潜藏了多少爱的碎瓣,母亲,好伟大的词语!
2、(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国人对亲人表达情意的方式太过含蓄,不能当面讲,就写在这里吧)
3、“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者以这样的话语作为整篇文章的结束语,暗含了自己太多的思绪,看似结束的文章,却在作者心底掀起了感情的波澜,是啊,荔枝可以年年红,而我的母亲已经不在了,生命的轮回由不得生命自己去做主,这多么的遗憾啊,母亲生前把爱都分给了我和儿子,而她自己却在临终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颗荔枝。
4、很同意作者这种安慰母亲的“把戏”。第一,做母亲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能听到自己的孩子能懂事的说出这样安慰自己的话,做母亲的还有什么好期盼好奢求的呢。第二,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把当时的母亲换作是作者,那样用心的洗的水果,它不单单是一盘水果的问题,那里面融入了太多的爱,母亲的爱是不需要回报的,但不回报和不懂得感知就是两码事了,所以,我很同意作者的那种做法。

⑥ 窗前的母亲肖复兴阅读答案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候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是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6)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子一棍子,没枣子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7)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过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8)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9)当然,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者肖复兴,原文有改动)

1.文章第(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是“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2.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6分)

(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3.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4.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6分)

答案

1.不矛盾。"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子女的角度来说的。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2.(1)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2)比喻。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

3.收束全文,点明主旨,深化文意。

4.(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3)"窗"还连接着母亲的现在和过去,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

16.文中第五段划横线的句子所描写的细节,哪些词语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答案:“还”和“已经”。它们简洁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女归家的急切心情。

17.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
(2)只有太阳悄悄地移过窗前
答案:第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因为它描述了太阳移动的过程,突出了时间慢慢流逝的过程,表现了母亲一个人长时间守候在窗前的寂寞。而第二个句子只叙述了过程,淡而无味。

18.文章第六段写到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后面又说“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不矛盾。前面说是“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的。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我们看来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这样说,突出了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19.探究思考:写母亲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本文为什么单单选择写“窗前”的母亲?
答案:(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总是站在窗前,“窗”是母亲目送我们出去、盼望我们归来的地方,“窗”是沟通母亲和我们的纽带。
(2)“窗口”又是沟通母亲和外界的纽带,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在窗口母亲见到了她认为新鲜的事。
(3)“窗口”还沟通着母亲的过去和现在,窗前的一切,会使她联想起一些陈年往事,联想起过去的时光。
(4)“窗口”还是我们了解母亲、感受母亲情感的通道。母亲在窗口凝望的身影,传达着她对我们深深的爱和牵念,也传达着她的寂寞孤独。
(5)“窗前”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空荡荡的窗口,还存留着我们对母亲的回忆,勾起我们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6)将母亲的形象定格于“窗前”,通过一个小小的窗口来表现母亲的形象和情感,切入点小,笔墨集中,但内蕴丰富,形象丰满。构思巧妙。

⑦ 母亲,肖复兴。阅读答案

10..接受(好感)
感谢(感激)
怀念(思念,愧疚)

11.表达了"我"对继母的反感,也包含着对生母的思念. �

12.写继母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将亲生女儿远嫁内蒙.

13.为母亲的关爱而感动,为母亲的衰老而伤感,为以前的无知而愧疚.

14.(1)不是生母,胜似生母,答勤劳,善良,无私,包容(宽容也可);
(2)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天下的母亲最大多数是值得歌颂的,我们要学习
母亲的优良品质,努力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⑧ 肖复兴的《母亲》阅读答案

无声之爱难以捕捉,但伴随而来的是一缕清香,香而看不见,给人以优美的感受。一个伟大的母亲的无声之爱传递给了她的儿女,但她的儿女却感觉不到这种温暖,像肖复兴一样。《窗前的母亲》就是以一位母亲关爱儿女,体贴儿女的文章。

《窗前的母亲》写出了母亲对于孩子的爱,坐在窗前,一向都是在看远处的风景,她最爱呆在窗前发生的一切对任何人来讲都是母亲的必有脆弱。花白的头发在迎风摆动,消逝的岁月已去了。但母亲还拥有一张温暖的脸庞。作者望见母亲,每次都是悄悄地偷窥。当作者上楼时,看到了母亲已早早的为他打开好了门,等着他回家。母亲去世后,作者在看到窗前,亦是空空荡荡,似乎丢失了这份爱、珍贵与温暖。

母亲的爱是伟大的,蕴含着无限的亲情,莫名是的无声,哪怕是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在时时刻刻的爱着自己的儿女,传递着母爱的呵护。母亲又是创造生命的天使,她时常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压力,却从不任劳任怨,尽自己最大的力多日的操劳。日日夜夜洒下的汗水与心血浇灌着下一代人,风风雨雨中,她的背影一天天的消逝。她曾为了自己的儿女宁献出生命,批评与教育。母亲的关爱其实在更多的时候是以无声的形式来表达的,母亲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可以抛弃一切,抚养成人。作为下一代人,要同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母亲。了解忧虑中的母亲的感受,为了母亲的叹息要争气,铭刻母亲的爱要感恩。

母亲有一种无声之爱,这种爱的境界远远高于其他爱的体现,从内心深处萌发出一颗感恩的情芽。只有来认真思考与感受她的无声之爱。

⑨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 肖复兴 阅读答案

去远方

肖复兴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6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7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选自2009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

19、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6段画线的句子表达在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四)19、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20、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21、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2、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难忘的回忆。

23、年轻是就应该去远方,敢闯敢拼,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张扬个性,不要让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

⑩ <母亲的月饼> 肖复兴 阅读理解答案

答案:1羡慕: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
惦记:(对人或事物)心里老想着,放不下心。文中指总是想着外面店里卖的月饼。
2、(1)小时候店里的月饼与现在的月饼对比;过去品种单调,现在的月饼花样和品种多,那时在北京城里中秋的月饼绝对地道。
(2)母亲自己做的月饼与店里卖的月饼进行对比。母亲自己做的月饼的味道远远赶不上店里卖的月饼,但总是能够给全家带来快乐。
(3)母亲做的月饼的外形与店里卖的月饼的外形进行对比。
3、母亲制作月饼的过程及母亲做的月饼的特点。
4、为了让儿子尝尝以往艰辛日子的味道,别一天到晚吃凉不管酸。
5、 流逝的不仅仅是岁月,时间,还有我们的感情,对生活的尊重,还有在逆境中那份自尊和坚强。我们再也找不回以往那种如是珍宝的感情,我们也不会再亲手为了家人而亲自动手做一份满含真诚和爱意的月饼,冷漠代替我们的感情,我们失去了真心真意。。。。

热点内容
一对一玄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02 08:20:24 浏览:424
主角修炼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2-02 08:09:01 浏览:228
找一本校园小说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发布:2025-02-02 08:07:28 浏览:867
腹黑会长是头狼全文免费小说 发布:2025-02-02 07:50:10 浏览:351
有没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02 07:17:05 浏览:540
俞静雅叶北城小说的名字 发布:2025-02-02 07:08:23 浏览:854
科幻小说起什么名字大全 发布:2025-02-02 06:43:40 浏览:48
2017完结网游类小说排行 发布:2025-02-02 05:59:23 浏览:586
凤栖梧桐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2-02 05:54:54 浏览:549
校园男主混混成长小说 发布:2025-02-02 04:55:53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