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妈妈洗澡小说阅读理解答案
㈠ 阅读理解答案
概括本文大意
前行的路上,抚养儿子成长的路上,处处深藏着父亲母亲的深恩。父亲母亲当年将这样的恩情深深埋藏,让他们无知的女儿一次次碰触这人间的珍贵,收获这惊悚无言的感动。
在考场中的儿子,何时能懂得我此时的心情呢,怕也要在二十多年后的某一个时刻吧。
㈡ 给母亲梳头的阅读答案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里。
②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把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把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枚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与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目前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为她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度过了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他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己觉得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姣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后,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衣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
㈢ 《给妈妈洗脚》阅读题答案是什么
参考答案:
母亲为我耗干了心血,付出了青春,学出个样来,才对得起母亲.
略
难为情
我从没给母亲洗过,所以她愣住了
我给母亲洗脚,让母亲感受到了我对她的爱看到母亲的脚,就想到了她的付出,对我的爱
体谅爱母亲,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天之高,永不及于母亲思念儿女之情;
海之阔,永不广于母亲疼爱儿女之心!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㈣ 求这篇阅读理解的答案!!!!!
1、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强调了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重要性,大家要向他学习,杜绝其他不好的精神。
3、表达作者对白求恩同志之间友情的深深遗憾,对于他的死很悲痛。
4、一个人,不能凡事只想着自己。还要考虑很多很多其他的因素。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世界变成什么样子。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请采纳。
㈤ 高考现代文阅读《洗澡》答案
11.(25分)
(1)(5分)
答D给3分 答B给2分 答C给1分 答A、E不给分
(2)(6分)
①精明,节俭,有些小气甚至吝啬:②敏感,如腻,谨慎,多虑;③心地较为
善良,通情达理。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③使情
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
每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
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
①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②透过“洗澡”引起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第三和思考;③“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提示人性的奥妙和复杂,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
①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②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中两面三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③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舍蓄而有余味。
观点三:使小说的象征意蕴舍蓄、多元
①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②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③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层次丰富,针对面广,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6分。
㈥ 记叙文阅读题有答案
界 河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一位中士和两个士兵下河游泳,却再没有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界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他裸露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突然,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1. “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从全文来看,文中画线的这句话有何作用?(3分)
2. (4分)文中画线句“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请说出这句话蕴含的意思。(4分)
3. 请找出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4分)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这篇作品写战场交锋,没有枪林弹雨和弥漫的硝烟,代之以双方的对峙与两个人的交手,读来却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可谓别出心裁。
B. 年仅23岁的“他”,将“河”想象成恋人,对其神往之情就不再是洗去污秽这般简单,同时寓有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作品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心理。
C. 界河曾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以“他”为代表的士兵们,甚至怀疑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作品通过大兵们的想象与普遍的幻觉,表现出界河带给将士们的痛苦与折磨。
D. 作品善于将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中去塑造,以“他”为代表的士兵,徘徊在军纪与人愿之间,既有普通人的情感,又须履行军人的职责,人物形象丰满,富于感染力。
E. 这篇作品最大的悲剧性在于,一个战士的心中若是人性占了上风,给了对手以喘息之机,必会为自身酿成灾难。在对敌斗争中,这是一个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
《界河》参考答案:
1.(3分)答:①与前文照应,强调禁令对士兵的钳制使其失去自由;②为后文引线,预示着在战争这场噩梦中,士兵将失去生命。
2. (4分)答:“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对和平自由的向往”这人性中最真挚的感情可以超越战争,超越国别,把纯粹的人联结在一起。
3.(4分)①天气由春寒料峭突然放晴,眼前是一派明媚和煦的春色!②那条界河水流滔滔、水声潺潺,表露出不可抗拒的诱惑力。③界河两岸的鸟群在自由飞翔,与人类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无不表现了对生的渴望,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对和平的向往,既衬托出一个23岁充满生命力的士兵形象,又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
4. ( C )( E )(4分)
㈦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一、 积累运用(共20分)
1、根据下面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汉字(4分) 发liǔ( ) zǔ( )咒 kāi( )油 kān( )察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4分)
轻装淡抹 人迹罕至 摄手摄脚 人声鼎沸
遴选决择 轩然大波 熔为一体 晶莹剔透
错别字
订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 ,我咬
紧了牙, 。
2、山光悦鸟性, 。
3、 ,乾坤日夜浮。
4、油蛉在这里低唱, 。
5、横眉冷对千夫指, 。
4、综合性学习(4分)
为了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邀请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沟通,从心开始”的座谈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座谈会设计一段不超过60字的开场白。
8、 古诗词阅读赏析
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中写出环境幽静的一联是: (2分)
2)古人评诗常用 “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4分)
二、阅读理解
一碗牛肉面(共13分)
一个春寒料峭的黄昏。店里来了一对特别的客人——父子俩。父亲是个盲人:一张密布着重重皱纹的黝黑的脸上,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睛茫然地直视着前方。他身边的男孩小心地搀扶着他。那男孩看上去才二十来岁,衣着朴素寒酸,身上却带着沉静的书卷气,是个正求学的学生。男孩把老人搀到一张离我的收银台很近的桌子旁坐下。
“爸,您先坐着,我去开票。”男孩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我面前。
“两碗牛肉面。”他大声说着。我正要开票,他忽然又朝我摇摇手。我诧异地看他,他歉意地笑了笑,然后用手指指我身后的价目表,告诉我,只一碗牛肉面,一碗是葱油面。我先是怔了一怔,接着恍然大悟。我会意地冲他笑了,开出了票。他脸上露出了感激之情。
厨房很快就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男孩把那碗牛肉面移到父亲面前,细心地招呼:“爸面来了,小心烫着。”
老人却并不着急着吃,只是摸摸索索地用筷子在碗里探来探去。好不容易夹住了一片牛肉就忙不迭地把肉往儿子碗里夹。
“吃,你多吃点。”老人慈祥地说,一双眼睛虽无神,脸上的皱纹却布满温和的笑意。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做儿子的男孩并不阻止父亲的行为,而是默不作声接受了父亲夹来的肉片,然后再悄无声息地把肉片夹回父亲碗中。
“这个饭店真厚道,面条里有这么多肉。”老人感叹着。一旁的我不由一阵汗颜,那只是几片屈指可数又薄如蝉翼的肉片啊。
做儿子的这时趁机接话:爸,您快吃吧,我的碗都装不下了。”
“好,好,你也快吃。”老人终于夹起一片肉片,放进嘴里慢慢咀嚼起来。儿子微微一笑,这才大口吞咽他碗里的面。
姨妈不知道什么时候也站到了我的身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对父子。这时厨房的小张端来了一盘干切牛肉,她用疑惑的眼神看着姨妈,姨妈努嘴示意,让小张把盘子那对父子的桌子上。
男孩抬头环视了一下,见自己这一桌并无其他顾客,忙轻声提醒:“你放错了吧?我们没要牛肉。”
姨妈微笑着走了过去:“没错,今天是我们开业年庆,牛肉是我们赠送的 。”
一听这话,我左顾右盼了一下,怕引起其他顾客的不满,更怕男孩疑心。好在大家似乎都没注意到这一幕。男孩也只是笑笑,不再提问。他又夹了几片牛肉放入父亲的碗中,然后把剩下的装入了一个塑料袋中。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他们吃完,然后再目送着他们出门。
小张去收碗时,忽然轻声地叫起来。原来那男孩的碗下,还压着几张纸币,一共是六块钱,正好是我们价目表上一盘干切牛肉的价钱。一时间,我和姨妈都说不出话来,只有无声的叹息静静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5.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2分)
6. 文章开头对父子俩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7.联系上下文,推测一下文中画线句中“我”悟到了什么(2分)
8. 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情节?请用概括的语言表述,并简要说明理由。(3分)
9. 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4分)
“遗产”13元(17分)
⑴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不舒服,得去躺会儿,你吃完先去吧。碗筷等会儿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⑵我推开她得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我摸了摸她得额头,她烧得像一团炭火。我将女儿抱起来,说:“咱们上医院。”但她却从我的怀中挣脱下来,说:“不用了,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虚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⑶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
⑷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而去,接下来我又失业,于是只得蹬着三轮车去出摊赶夜市。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我发现她突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什么是生活。
⑸赶到医院挂上急诊,忙碌了一阵后,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我松了一口气。值班医生告诉我,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上班后做脊液检查才能确诊。
⑹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我感到了疲倦。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难受,浑身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⑺“别瞎想。你肯定不是。”
⑻“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的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儿藏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有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你……”
⑼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腔,我抓住女儿的手什么都说不出来。女儿怔住了,她异样地、静静地望着我……好一会儿,我感觉到她抓住我的那只手有了力度,她攥住了我的三根手指头,紧紧地攥住,两颗晶莹的泪珠,从她的两个眼角滚落而下。
⑽待女儿睡着时,东方已经透亮。我来到门外,我想透口气,突然就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打丈夫去世后,几年没有哭过了,此刻才体会到了一个无助女人动情时的哭,会是那么可怜。
⑾第二天上午,女儿确诊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医生说不要紧,住院两三天就可以出院。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女儿时,她一下子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的很紧。她还从来没有对我这样过,我们都哭了。
⑿回去后,我偷偷地打开了女儿地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包,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只小布包,眼泪再一次从我的眼角滑落。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07年2期
10、第10段中“母亲在丈夫去世后的几年没有哭过了。”而此时她为什么哭?(3分)
11、第11段中,当母亲把女儿确诊是一般性肺炎的消息告诉女儿时,女儿搂紧了母亲的脖子,搂得很紧,而且从来没有这样对待过母亲,试用第一人称描述一下女儿当时的心理。(3分)
12、小说塑造了母亲和女儿这两个人物形象,你更喜欢哪一个?请扣住文中语句简要分析原因。(3分)
13、小说中处处流露出最质朴最真挚的人情美,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让你最感动的3处。(4分)
14、看完小说,我们心潮起伏,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们似乎意犹未尽,请展开合理想象,为小说设计一个不超过80个字的结尾。(4分)
阅读文言文《赵普》(共20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5.解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4分)
①竟日: ②次日:
③明日: ④他日: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17.说说文章写了赵普哪两件事,分别用4个字概括。(4分)
①
②
18、本文刻画赵普奏荐人才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4分)
19、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成语及其故事很多,你能试着举出一个吗?并谈谈他对你成长的影响。(4分)
三、作文(50分)
20.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快乐,寻找友情,寻找财富,寻找幸福……相信你也会有这方面的体验、感想和认识。
请以“寻找”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
题目:
参考答案:
4、(1)示例: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座谈会。许多时候,我们相互埋怨,父母子女之间产生了距离。今天让我们敞开心扉,来一次心灵的交流。
阅读理解,
5、(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诗眼”是“空”。“空”是说漂水清澈,临漂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6.本文写的是一位正在求学的儿子和盲父亲在饭店吃牛肉面的事情。
7.如:表明人物的身份和窘迫的生活状况;与下文表现出的内心美好情感形成鲜明对照,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等。
8.“我”悟到了:男孩叫两碗牛肉面是叫给他父亲听的,实际上是因为经济拮据,自己吃的是油葱面,又不愿让父亲知道。
9.示例:最让我感动的是盲父亲往儿子碗里夹牛肉片这一情节,因为它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
10.示例:我最欣赏的是文中“儿子”这一人物。因为在他身上有着对父亲充满孝心、身处窘境而不自卑、做事细致耐心等美好品质。
11.答:丈夫去世后,她还有一个精神支柱――女儿,多年来,她和女儿相依为命,她们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女儿是她的希望、是她的一切。当得知女儿有脑炎的可能时,将意味着失去女儿。失去女儿将彻底摧跨她心中的这根柱子,她将一无所有,心中的茫然与痛苦使她感到无助,因此痛哭起来。
12.我经历了一次死亡的考验,感觉到生命对我的重要性,我的生命不仅属于我自己,更多时候属于我妈妈,我一定要好好活着,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我辛劳的妈妈。(意对即可)
13.本题可任选一位作答,说出理由即可。
母亲:勤劳、勇敢、任劳任怨,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美德。在丈夫去世后,她勇敢的承担起家庭的重负,一个人靠摆夜市供女儿上学,收入之微薄,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然而多年来没哭过,把所有的辛酸埋藏心底,表现出女性特有的韧性。
女儿:懂事。生病后为了省钱,不愿去医院。特别是自己省吃俭用攒下13元钱作为“遗产”留给母亲,尽管很少,却表现出一个女儿对母亲诚挚的爱。
14.①女儿不舒服心疼母亲,坚持收拾碗筷。
②女儿发烧为了省钱不愿上医院。
③女儿“临终”前把省下来的13元遗产留给母亲。
④当得知女儿只是得一般性肺炎,母女俩紧紧相拥在一起。
⑤当母亲偷偷打开女儿小布包时,发现里面只有13元,全是角票。
15、(想象合理,鼓励创新。语言通顺,表意连贯即可)
①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远离了我。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免去我的负担。这是她最真实的志愿。
②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那个小布包,那是她曾经郑重留给我的“遗产”――13元。这个小布包,记录的是我们母女间那段相依为命、刻骨铭心的经历。
16.①整天 ②第二天 ③第二天 ④过些日子(4分。每个1分)。
17.①刻苦读书 ;②奏荐人才(4分。每件事2分,意思对即可)。
18、略
19、“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和耐心、坚定的意志。表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
20、程门立雪 穿壁引光 读书破万卷 开卷有益 然荻读书 玉不琢,不成器 (故事略)
㈧ 母亲的羽衣阅读题答案
10.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11.揣摩并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
①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②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12.读第(6)至(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6)(7)两段中加点词语“欣悦自足”和“最爱回顾”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②从第(7)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8)段中作者却说“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③综观这几段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有着怎样的特点?
13.你认为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10.指“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之前备受宠爱,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好处:形象生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内涵和韵味,易引发读者思考。
11.
1)每个母亲都曾经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对美天性的追求,都有过一段天真快乐,自由幸福的美好时光。
2) 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肩负起了家庭的重任,肩负起让孩子尽享母爱,幸福成长的责任,也正因如此,母爱才得以延续和传承。
12.
1)真实形象的写出“母亲”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眷恋,也反映出母亲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美好。
2)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母亲奉献牺牲精神和母爱的无私伟大,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贤淑节俭,顾家爱家,内心丰富等。
13.歌颂母爱神圣伟大。
--------看看这个吧,全的,新找的
㈨ 阅读理解:浴着光辉的母亲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入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
1. 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
2.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
3.“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请你说说这句话特别之处在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在文中找出来。
5.想一想过去的十几年你的妈妈对你所付出的无私的爱,能不能列举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
答案:
(1)一位母亲不断痛惜呵护弱智的儿子,乘客们都很崇敬她 (2)因为那位母亲无私地溶入爱里令他们非常感动 (3)比喻十分新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5)略
㈩ 妈妈的口味阅读答案
“噢!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句中的“奥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只好尝了几口,听到我笑,妈妈才悟出了我的用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奥妙指的是:妈妈今天不吃肉,而昨天吃剩下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妈妈是为了把好的东西省给我们吃。“妈妈只好尝了几口,听到我笑,妈妈才悟出了我的用意”的意思是:我为了让妈妈吃排骨特地编造的善意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