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做语文小说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做语文小说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6-04 18:38:32

1.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语文阅读问题,一般考生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难一点的也就是分析,一般读明白了都能答明白的,大幅度提升的话,就需要不断的做练习,和阅读了,多读一些材料,文章会对考生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2. 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初中

初中现代文阅读常见的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答题要点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 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中考阅读常见的就是记叙文和说明文,议论文较少,限于篇幅,不再赘述。希望对你在学习和考试时有所帮助.

语文阅读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

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 做语文阅读题的方法与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网络网盘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caXTSbiPNTe37DygiUDK4A

提取码:ay3j

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4.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你觉得有哪些

引言:如果你要选择小学语文的话,一定要学好专业的知识。

5. 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如下: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答出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需要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1、答出描写人物。2、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3、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6. 如何做好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一、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

(1)概括景物的特点

首先要看描写了哪些景物,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动词或形容词,然后再归纳概括。

(2)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技巧)

①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③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④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在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在结尾:照应开头,营造余韵,升华主题等。

②联系词语选用:用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可营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效果。 (高中语文学习助手)

③联系描写对象: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④联系情节发展: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可展示世态风情、暗示人物命运和推动情节发展。

⑤联系作品主题:环境影响人物性格的形成,并决定人物的行为举止,它会体现出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环境本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②人物(烘托心情,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运)

③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

二、鉴赏小说的情节

(1)内容作用 ①对环境: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③对主题: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结构作用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三、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作用

①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对比、衬托,突出其他人物形象特点。

②与故事情节的关系: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③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揭示、突出主题。

四、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答题基本格式表达技巧+具体内容+表达效果。

五、鉴赏小说的语言

(1)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语言风格角度: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②遣词造句角度: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

(2)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赏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时,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一方面的艺术魅力。

六、鉴赏小说的标题

标题的作用 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以物件(物象)为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以形象特征为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以问题为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7. 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答题模板分别是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公式:

一、第一段作用:

两方面。

①内容:从本身和主题两方面说。

②形式:结构和手法。

答题方法。

1、交代故事发生背景,人物所处环境。

2、引出下文故事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二、分析人物形象:

①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

②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

③注意小说活动的历史背景。

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通过以上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另外,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

答题方法:——是——的——。

例如:某某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执着、爱憎分明……的农民形象。

三、环境描写作用:

答题方法: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时令、地点等;渲染——的气氛;表现烘托人物——的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四、情节的作用:

情节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提供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答题方法:……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8. 做语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网络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LI8b5DtbsoSTuKSxYuUg8w

提取码: 8av1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9. 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

阅读实际就是要考查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常见题型及答法:
说明文阅读:
1、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
2、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3、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望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5、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
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
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6、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列数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4、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5、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7、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此外,还有摹状貌,引用等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 3、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 2、总分总 3、分总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准确。(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第一特征。) 2、平实或生动。
记叙文阅读:
1、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4、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5、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6、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7、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8、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
例如:《七根火柴》——无名战士;《一件小事》——“我”。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9、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10、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11、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议论文阅读: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4、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5、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6、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7、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其实阅读考的东西都是万变不离其中,你只要掌握了答题的格式和技巧(从什么角度来答题)基本上能拿到满分(最多扣2分)。
语文阅读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重点!!!绝对的重点!!!)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热点内容
都市完结小说大全林逸 发布:2025-02-06 12:27:21 浏览:852
都市文只有一个女主的小说 发布:2025-02-06 12:27:19 浏览:873
推荐一部好看的冥界小说 发布:2025-02-06 12:25:33 浏览:955
女强小说推荐女主超多马甲现代 发布:2025-02-06 12:06:37 浏览:47
好看的一女多夫非女尊穿越小说推荐 发布:2025-02-06 12:04:07 浏览:379
相思随梦入心间小说免费 发布:2025-02-06 11:42:47 浏览:76
被收购的网络小说剧本有多少 发布:2025-02-06 11:28:44 浏览:740
一个男的带着兄弟骨灰的武侠小说 发布:2025-02-06 10:52:51 浏览:345
古代好看的虐文的小说 发布:2025-02-06 10:50:31 浏览:150
冰霜与烈焰科幻小说 发布:2025-02-06 10:49:14 浏览: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