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放假救灾小说阅读答案

放假救灾小说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2-05-28 03:38:35

㈠ <话说地震>阅读答案

科普说明文《话说地震》——
介绍了地震的知识,并引导学生怎样防震救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㈡ 阅读《屋梁上的柳条箱》(孙春平)一文,完成第15—18题。的答案

15.答案:小雁翎得知柳条箱来历;小雁翎偶识柳条箱主人;小雁翎家伤心焚毁柳条箱(或:小雁翎家焚毁柳条箱)。

16.答案:A处,从上文知道徐县长是因为忙于公务,为乡里造福而没来取柳条箱的,并不是他有意忘记,由此看出徐县长是个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好公仆。
B处,救灾出发前写下嘱托,表明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遗嘱交代早年寄存在小雁翎家的柳条箱,并嘱咐就此焚毁,向小雁翎一家致以问候,说明徐县长诚恳朴实、讲究诚信、无私奉献、重感情、没有官架子。

17.答案:①渲染了故事悲凉的气氛。②表达了对徐县长这个人民好公仆形象的深深怀念。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8.答案:略。

㈢ 《现代应用写作》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现代应用写作》综合练习题

一、判断正误:
1、按行文方向划分,公文可以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
2、公文标题一般包括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 )
3、公文的开头一般被称为引据部分,常用介词“依据”、“遵照”等,如“遵照上级指示……”( )
4、公文为了庄重起见,结尾语常用一些富有文言色彩的惯用语,如“当否,请批示”、“特此函复”。( )
5、公文的发文时间要用汉字书写完整的公元年月日。( )
6、公文写作要注意数词的用法。表示数量增加,在数字前面有时加“了”,有时
“到”。数字前面加“了”指增加后的总算;数字前面加“到”,指净增数。
如“增加了50%”和“增加到50%”,前者指增加 后的总数,后者指净增数。( )
7、倍数只能用于增加,不能用于减少。例如,不能把由一百减少到五十说成“减
少了一倍”。( )
8、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可以把需要请示的几件事情一并写在一份请示中。( )
9、为使请示的事情尽快得到解决,应该把请示分别送给几个有关部门,以便各
部门齐抓共管。( )
10、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如果本单位解决不了,可以请求上级帮助解决。若担心
上级主管部门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够,可以越级请示。( )
二、单项选择题
1、行政公文不必具备的特点是( )
A、工具性 B、哲理性 C、规范性 D、权威性 E、理论性
2、公文标题中有的要素不能省略。下列标题格式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发文机关+主题内容+文种 B、发文机关+主要内容
C、发文机关+文种 D、文种 E、主要内容
3、下列各项中,属于公文的文头部分的项目是( )
A、发文机关 B、主送机关 C、抄送机关 D、印发机关 E、传达机关
4、下列不符合“命令(令)”的特点的是( )
A、发文的限制性 B、内容的明确性
C、发布时间的有限性 D、执行的强制性 E、发布广泛性
5、下列对议案的使用要求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议案一般由各级政府或人大代表提出
B、议案的主送机关是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C、议案一旦表决通过,就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付诸实施
D、议案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
E、方案不是领导专用的
6、下列对“决定”这一文种特点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决定的事项性质的重要 B、决定的政策性较强
C、对决定的执行带强制性 D、布置的行动性比较紧急
E、决定是可以用于人事任任免
7、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应该使用的文种是( )
A、命令 B、布告 C、通告 D、公告 E、通知
8、下列通知中,属于部署性通知的是( )
A、关于依法打击制造、贩卖盗版光盘的通知
B、关于春节期间放假的有关事项的通知
C、关于公布实行《集贸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D、某省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彩票市场管理的通知
E、会议通知
9、下列公文中,文种使用不当的是( )
A、《关于目前金融工作形势的报告》
B、《关于申请将本市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报告》
C、《关于干部选拔任用若干问题的请示》
D、《关于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经费问题的请示》
E、《申请》
10、用以答复下级机关请示的事项,应当使用的文种是( )
A、决定 B、指示 C、批复 D、通知 E、函
11、按时间顺序将许多延续信息进行综合,有条不紊地概述出来,这种综合技巧叫做( )
A、汇集概述法 B、归纳概述法 C、纵横法 D、纵横综合法 E、述职
12、下列调查方法中,不属于直接调查的是( )
A、电话调查 B、归纳概述法 C、问卷调查 D、电脑联网调查 E、谈话法
13、下列文书中,属于业务章程的是( )
A、《某省语言学会章程》 B、《某集团公司章程》
C、《某歌唱比赛章程》 D、《某基金使用章程》 E、《学校章程》
14、下列不符合条据特点的是( )
A、凭证性 B、一文一事
C、简洁明快 D、美观性 E、下行文
15、机关、团体介绍本单位人员到其他单位、团体联系工作时使用的信函文书叫做( )
A、证明信 B、介绍信 C、邀请信 D、感谢信 E、通知
16、在机关、系统内部发布基层干部任免、聘用的信息,最常用的是( )
A、任职命令 B、通报 C、通告 D、通知 E、报告
17、下列经济司法文书中,律师所不常用的是( )
A、法律咨询意见书 B、司法建议书 C、法律意见书 D、答辩状 E、申论
18、经济纠纷案件的原告依法律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维护自身经济权益的诉讼请求的司法文书叫做( )
A、仲裁申请书 B、刑事起诉状 C、民事起诉法 D、行政起诉状 E、赔偿申请书
19、下列司法文书中,必须在案件审理结束、判决生效后才能使用的是( )
A、委托书 B、申诉法 C、上诉状 D、答辩状 E、通知
20、下列司法文书中,原告、被告均可使用的是( )
①委托书 ②答辩状 ③申诉状 ④上诉状 ⑤起诉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E、①②③④

21、按公文的行文方向来划分,“请示”、“报告”属于( )
A、上行文 B、下行文 C、平行文 D、上下行都可以
22、下列是公文中常用的结语,其中属于“请示”的结语是( )
A、特此报告 B、特此通知 C、望认真贯彻执行 D、妥否,请批示
23、“安排”是计划中的一种,它是指( )
A、时间较短、范围较小、内容单一、比较具体的计划 B、时间较长、范围较广、内容比较概括的长远计划 C、粗线条、纲要式的计划 D、初步的、预备性的或非正式的计划
24、公文的正文中必须使用阿拉伯数码的是( )
A、农历日月的写法 B、表示星期几的时候 C、名词中的数词 D、表示数量、长度、高度、重量等各种计量的数字(并非整千整百和个位数)
25、公文中使用楷体字印刷的是( )
A、标题 B、主题词 C、发文字号 D、签发人的姓名
26、公文的标题应该使用( )
A、黑体字 B、宋体字 C、仿宋体字 D、楷体字
27、“为搞好安全生产......特制订……计划”是一则计划的开头。这种开头属于( )
A、根据式 B、目的式 C、情况式 D、由总结前段情况引入式
28、“希望各地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结合本地情况,抓好XX工作”是应用文的结尾,它属于( )
A、总结式 B、强调式 C、鼓动式 D、希望要求式
29、总结的内容不包括( )
A、做了什么 B、怎么做的 C、今后的具体目标 D、取得的成绩或不足以及经验或教训
30、在公文中不能作为附件处理的材料是( )
A、以通知方式发布的行政规章 B、转述式通报涉及的材料 C、某些具体数字、图表等 D、转发或批转有关文件的通知中涉及的具体文件
31、行政公文不必具备的特点是( )
A、工具性 B、哲理性 C、规范性 D、权威性
32、公文标题中有的要素不能省略。下列标题格式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发文机关+主题内容+文种 B、发文机关+主要内容
C、发文机关+文种 D、文种
33、下列各项中,属于公文的文头部分的项目是( )
A、发文机关 B、主送机关 C、抄送机关 D、印发机关
34、下列不符合“命令(令)”的特点的是( )
A、发文的限制性 B、内容的明确性
C、发布时间的有限性 D、执行的强制性
35、下列对议案的使用要求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议案一般由各级政府或人大代表提出
B、议案的主送机关是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C、议案一旦表决通过,就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付诸实施
D、议案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
36、下列对“决定”这一文种特点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决定的事项性质的重要 B、决定的政策性较强
C、对决定的执行带强制性 D、布置的行动性比较紧急
37、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应该使用的文种是( )
A、命令 B、布告 C、通告 D、公告
38、下列通知中,属于部署性通知的是( )
A、关于依法打击制造、贩卖盗版光盘的通知
B、关于春节期间放假的有关事项的通知
C、关于公布实行《集贸市场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D、某省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彩票市场管理的通知
39、下列公文中,文种使用不当的是( )
A、《关于目前金融工作形势的报告》
B、《关于申请将本市列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报告》
C、《关于干部选拔任用若干问题的请示》
D、《关于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经费问题的请示》
40、用以答复下级机关请示的事项,应当使用的文种是( )
A、决定 B、指示 C、批复 D、通知
41、按时间顺序将许多延续信息进行综合,有条不紊地概述出来,这种综合技巧叫做( )
A、汇集概述法 B、归纳概述法 C、纵横法 D、纵横综合法
42、下列调查方法中,不属于直接调查的是( )
A、电话调查 B、归纳概述法 C、问卷调查 D、电脑联网调查
43、下列文书中,属于业务章程的是( )
A、《某省语言学会章程》 B、《某集团公司章程》
C、《某歌唱比赛章程》 D、《某基金使用章程》
44、下列不符合条据特点的是( )
A、凭证性 B、一文一事
C、简洁明快 D、美观性
45、机关、团体介绍本单位人员到其他单位、团体联系工作时使用的信函文书叫做( )
A、证明信 B、介绍信 C、邀请信 D、感谢信
三、多项选择
1、请示的标题( )
A、可以省略发文单位 B、不能出现“请求”、“申请”字样
C、不能出现“报告”字样 D、用黑体字印刷
2、应用写作的要求包括( )
A、材料真实 B、观点正确 C、格式讲究 D、安排合理
3、通知大体可以分为( )
A、指示性通知 B、告知性通知 C、发布性通知 D、会议通知
4、指示性通知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几部分
A、发通知的原因或目的 B、通知事项 C、具体要求 D、受文单位应如何办理
5、会议通知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 )
A、会议内容(保密的除外) B、时间、地点 C、参加人员 D、对出席者的要求
6、按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报告分为( )
A、工作报告 B、情况报告 C、答询报告 D、申请报告
7、根据请示的不同内容和写作意图,可以将其分为( )
A、请求批示的 B、请求批准的 C、请求批转的 D、请求拨款的
8、计划的四要素包括( )
A、目的和任务 B、措施和办法 C步骤和时间 D、检查和督促
9、直述式通报的正文一般包括( )
A、介绍被通报的事 B、对事做出分析、评价 C、说明对事情的处理结果 D、对受文者提出要求
10、申请书的正文应该包括( )
A、申请事项 B、申请理由 C、表示决心和要求 D、尤其要介绍自己的政治面貌、工作简历
11、下列对启事与海报的异同的分析,正确的有( )
A、启事可以用个人名义发布,海报不行
B、启事与海报都具有告启性
C、启事与海报都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D、启事即可张贴,也可通过媒介发布、海报一般只能张贴
E、启事可以设计成图文并茂,鲜明、美观、活泼,海报不行
12、总结的特点有( )
A、指导性 B、回顾性 C、自身性 D、平实性 E、综合性
13、通报写作中运用较多的文字表达方式是( )
A、叙述 B、描写 C、抒情 D、说明 E、议论
14、可用于处理事故,追究、惩处责任人或批评错误的文种有( )
A、通知 B、决定 C、命令(令) D、通报 E、通告
15、行政公文的主要作用有( )
A、警示作用 B、沟通作用 C、指导作用 D、凭证作用 E、激励作用
21、下列对启事与海报的异同的分析,正确的有( )
A、启事可以用个人名义发布,海报不行
B、启事与海报都具有告启性
C、启事与海报都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D、启事即可张贴,也可通过媒介发布、海报一般只能张贴
E、启事可以设计成图文并茂,鲜明、美观、活泼,海报不行
22、总结的特点有( )
A、指导性 B、回顾性 C、自身性 D、平实性 E、综合性
23、通报写作中运用较多的文字表达方式是( )
A、叙述 B、描写 C、抒情 D、说明 E、议论
24、可用于处理事故,追究、惩处责任人或批评错误的文种有( )
A、通知 B、决定 C、命令(令) D、通报 E、通告
25、行政公文的主要作用有( )
A、警示作用 B、沟通作用 C、指导作用 D、凭证作用 E、激励作用

四、简答题
26、应用文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27、通知可分为哪些类型?下列通知各属于哪种类型?
①《国务院关于发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通知》
②《关于加强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
③《某某电力局关于召开第二季度生产会议的通知》
28、计划的正文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29、慰问信按内容可分为哪三类?下列慰问信各属于哪一类?
①某县人民政府致在该县抗洪救灾的人民解放军某部官兵的慰问信。
②国务院给某地震灾区人民的慰问信。
26、应用文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30、通知可分为哪些类型?下列通知各属于哪种类型?
①《国务院关于发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的通知》
②《关于加强冬季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
③《某某电力局关于召开第二季度生产会议的通知》

31、计划的正文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32、慰问信按内容可分为哪三类?下列慰问信各属于哪一类?
①某县人民政府致在该县抗洪救灾的人民解放军某部官兵的慰问信。
②国务院给某地震灾区人民的慰问信。

四、综合写作题(第30小题20分,第31小题30分,共50分)
30、某高科技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可用于建材、机械制造等行业。为打开销路,该公司除增加广告投入外,拟向社会招聘三名营销经理。要求不但必须有一定的营销经验和客户联系渠道,还必须具有向客户介绍新材料的性能、特点的一定专业知识。为得到这种人才,公司愿提供较高的年薪和一定比例的销售营利提成。
请为公司拟写一份供报纸刊登用的招聘启事。
要求:(1)对拟招聘人才的各种要求、条件、报酬等可根据情况自拟。
(2)字数300字以上。

31、下列是某市近三年火灾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失的数据。请根据这份材料,结合自己平时了解的情况,以某某市公安局的名义拟写一份报告,向市政府说明情况,分析事故上升的原因,提出改进工作、消除隐患的办法。要求字数500字以上。
2000 2001 2002
火灾次数 次数 101 121 145
升降幅度 — +12% +12%
造成伤亡情况 伤 344 380 421
升降幅度 — +11% +11%
亡 38 46 514
升降幅度 — +12% +11%
造成损失情况 经济损失 231万 345万 561万
升降幅度 — +15% +16%
火灾事故原因 电器故障 22 41 56
升降幅度 — +19% +14%
用火不慎 67 55 50
升降幅度 — -2% -1%
违规操作 12 25 39
升降幅度 — +108% +56%

五、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应用文
材料:
某公司安全科准备于二OO五年六月六日上午八时在二楼会议室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各队负责安全工作的队长参加,并且要求与会者在会上汇报前段时间本队安全生产方面的自检自查情况。
请你以该安全科的名义写一份会议通知。
六、对下面这篇应用文进行修改

XX队关于请求更新设备的请示报告
X发[ 2005]3号
公司党委
王副经理
资产部
当前我们公司形势一片大好。全公司干部职工正在以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投身到企业的改革发展建设中去。形势喜人也逼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爱护群众的积极性,也要维护好生产设备,以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后劲。为此我们才呈送以下这份请示报告。
我们队现在使用的XX设备是上个世纪XX年代购买的。当时那可真称得上是一套先进设备。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为我们队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流逝,再好的设备也会老化。现在我们这套设备工艺已经落后。特别是其中的几个重要部件已经大修过几次,到了难已再修的程度。继续使用极易出现生产事故。为此,我们请求公司为我们队更新XX设备。大约需要人民币XXX万元。
借此机会我们顺便汇报一下我队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第一季度超额完成任务,第二季度也做到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请领导放心,我们决不会因为设备问题而影响任务的完成。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另几套后买的设备的作用。
以上请示报告,妥否请批准。

XX队队长XXX
2005年6月
七、参加培训学习,你一定有许多收获和体会。请你写一份学习总结。

㈣ 急急急...!!!郑板桥阅读答案急急急急急急快快快,谢谢!!!!!!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一、读书、教书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二、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 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 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 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笋图>>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岁, 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 四十八岁,为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侯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四、作吏山东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 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 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 禹王台勘灾。 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 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 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钞>>、<<词钞>>,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1751年, 五十九岁,作<<难得湖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五、再次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 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 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画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郑板桥画扇 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兴化城东门古板桥。4岁,母汪夫人去世;5岁父继聚郝夫人。14岁继母郝夫人卒。少时读书真州毛家桥约于是年前后,20岁从兴化前辈陆种园先生写词。23岁与周邑人徐氏成婚,24岁中秀才,26岁开始教馆。30岁父郑立庵卒,31岁约于本年卖画扬州,陆续约十年时间。其子亦约于本年夭折。39岁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岁,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闱捷音》,43岁,雍正十三年二月,扬州北郊与饶五姑娘定情,题《西江月》一阙。

44岁,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应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45岁,乳母费氏卒,复得程羽宸资助,纳饶氏。50岁,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为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2岁妾饶氏生子。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

63岁与李禅、李方膺合作《三友图》。

73岁4月作《竹石图》,5月3日作《修竹新篁图》。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于兴化城内升仙荡畔拥绿园中,身后无子,以郑墨之子郑田过继,葬子城东之管阮庄(今大垛镇管阮村)。

板桥《闲居》云:“荆妻拭砚磨新墨,弱女持笺学楷书”。传说板桥学书,夜间误以指在徐氏体肤上毕恭毕敬练习,徐氏云:“人各有体”。这句话触动了板桥,于是从古人的书体中学一半,撇一半,创立了“六分半书”。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岁后又一女。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郑板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去应试,结果中了举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进士,五年之后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板桥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

五年之后,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有一次夜里出去,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板桥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郑板桥因为失去了独子,他总是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板桥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郑板桥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板桥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板桥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板桥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在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板桥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这正好与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合。他的画一般只有几竿竹、一块石、几笔兰,构图很简单,但构思布局却十分巧妙,用墨的浓淡衬出立体感。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人感到兰竹的勃勃生气。

郑板桥到过模式口法海寺吗?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三次进京,与法海寺仁公上人、瓮山无方上人、卧佛寺青崖和尚有过交往,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尤其是有关法海寺的诗篇,引起一些人的注意。有人撰文,说郑板桥到过模式口的法海寺。
京西有两座法海寺:一在香山公园以南的万安山,俗称北法海寺;一在模式口以北的翠微山,俗称南法海寺。郑板桥到的是哪个法海寺呢?
郑板桥首次进京,时在雍正三年(1725年),写了《燕京杂咏》三首,从诗的内容分析,此次他没有到法海寺。乾隆元年(1736年),郑板桥二次进京,在礼部会试时中了进士,他在诗中写道:“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以表达当时兴奋的心情。然而,中了进士并不等于就有官做,朝中没有“靠山”的郑板桥,只好在京闲居。到哪里去打发时间呢?他想到了无方上人。早在郑板桥漫游江南之时,两人就在庐山相识。郑板桥找到了无方上人。他在《赠瓮山无方上人》诗中写道:“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题目中的“瓮山”,即今颐和园万寿山,当时还没建清漪园(今颐和园),“御园”当指圆明园。瓮山之阳,有圆静寺,无方上人在该寺出家。故友重逢,十分高兴,有诗为证:“一见空尘俗,相思已十年。补衣仍带绽,闲话亦深禅。烟雨江南梦,荒寒蓟北田。闲来浇菜圃,日日引山泉。”无方上人虽住在御苑附近,但生活却很艰苦,过着“补衣”“带绽”的生活,还要浇田种菜。看到老朋友生活如此清苦,郑板桥无限感慨:“初识上人在江西,庐山细瀑鸣秋窗。后遇上人入燕赵,瓮山古瓦埋荒庙。”
无方上人有位好友,名叫青崖和尚,在碧云寺出家,二人过从甚密。青崖和尚邀郑板桥到碧云寺一游,郑板桥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在《寄青崖和尚》诗中写道:“山中卧佛何时起,寺里樱花此日红。骤雨忽添崖下水,泉声都作晚来风。”对卧佛寺的秀丽风光进行生动的描绘。郑板桥在卧佛寺居住期间,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户部郎中伊福纳(字兼五,姓那拉),在伊福那的携同下,郑板桥到香山观赏红叶,“红树年年只报秋,西山岁岁想同游”,正是此行的真实写照。香山以南,翻过一道山梁,有法海寺。寺中仁公上人与郑板桥谈话极为投机,相见恨晚,不知不觉,夜色降临,“宾主吟声合,幽窗夜火燃。风铃如欲语,树鹤不成眠。”法海寺坐西朝东,是观看日出之所,郑板桥自然不放过这一机会,星光满天,他就起床了。“重帛那禁寒,拥裘坐岩前。露重如小雨,径危滑难陟。”秋天的北京,对于郑板桥来说,极为寒冷。郑板桥在京闲居一年,没有谋到一官半职,只好南归杨州。乾隆六年(1741年),郑板桥第三次进京,被慎郡王看中,委以范县令,后又做过潍县县令。此次进京,他没有到西山游览。
郑板桥到过的法海寺,为什么说是北法海寺,而不是南法海寺呢?理由有四。其一:郑板桥游卧佛、法海二寺,均以圆静寺为“根据地”。瓮山距北法海寺近,距南法海寺远,岂有舍近求远之理?其二:郑板桥游法海寺的时间是乾隆元年,北法海寺是顺治十七年(1660年)重修的,至乾隆元年,只有76年,寺庙应属完整,正是寺院的鼎盛时期。而同时期的南法海寺,自正德十年(1515年)以来,已多年没有重修, 当时法海寺有无僧人,还很难说。其三:北法海寺是顺治皇帝敕建的,至今寺址尚存顺治御笔“敬佛”碑。南法海寺是座太监庙,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对明代太监墓、太监庙持消极态度,进京求官的郑板桥难道就想不到这一点?其四:郑板桥曾在法海寺观日出。北法海寺坐西朝东,一望无垠,是观看日出的绝妙所在;坐北朝南的南法海寺,三面环山,不宜观看日出。

㈤ 话说地震 阅读参考答案!!

15.请根据文意,简述地震产生的过程.(4分)
1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2分)
①与之相应的,地壳的反应便产生三种不同式样的断层.
②当地壳的"怒火"憋得越来越大,超过岩石本身能承受的强度时便使岩层断裂错动.
17.地震造成灾害具有哪些特点 根据第3段文意,分点概括回答.(3分)
18.怎样科学地实施防震救灾 请根据文意和你的认识简要解答.(5分)

15.地球运动变化产生地应力;地应力造成地壳的岩层扭曲变形产生能量;能量增加使岩层断裂错动形成"断层带";巨大的能量释放产生地震.
16.①三种板块间的相对活动.②地壳岩层扭曲变形产生的能量,或能量.
l7.地震往往突然发生;会发生多次
,连续造成灾害;引发一系列衍生性灾害.
l8.加强
和预报的研究;以预防为主,走综合防御之路;充分认识
,学会"与灾相处".
:如及时救护,灾后防疫,空降物资,防震演习等.

㈥ 救灾车闯祸后阅读答案

1面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全文中心的一句话是(B)

a.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国家的利益。

b.歌颂人们为了抗洪救灾而表现出的宽容谅解。

c.说明互相谅解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d.歌颂谅解、宽容精神,反对骂人吵架的不文明的行为。

2.这篇文章写作上的一个主要特点是(A)

a.用前后鲜明对比的方法突出中心思想。

b.形象具体、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c.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人胜。

d.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含蓄,发人深思。

3.使故事情节发生急剧转变的一句话是:
答:这人拉的是抗洪物资

4.简要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表达作用。

1)现场立刻静下来。

立刻:有力地表现出人们对“抗洪”的热情

2)人们很快闪开,看着汽车加大油门朝火车站驶去。

闪开:表现出在场的人们让道行动的迅速统一,大家生怕误了装火 车。
5.文中有哪些描写?主要是哪一个?
答: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主要是语言描写。

㈦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阅读答案

1.让罹难者生命在国家记忆里永存。
2.用全国默哀、下半旗这样的隆重仪式来哀悼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平民百姓,体现了国家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表现。
3.示例:父母: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获救;老师: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而自己却不幸遇难;学生: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压在13岁的向孝廉同学身上,生死之间马健同学手刨4小时将其救出。
4.国家与人民同在、爱心与希望同在、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同在。

㈧ (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的阅读答案

【答案】“站立”指:地震中 没有倒下的大衣橱;灾难中人们坚强、团结 、乐观的精神。

17.运用反复的修辞,突出了地震瞬间带给人心理感受上的时间之 久。

18.是说爸爸妈 妈仍然在抗震救灾的现场,从侧面反映了灾 难的深重,[来也写出了作者对父母的担心 。

(2)奶奶对生活的热爱、对 困难的乐观态度影响了我,让我害怕、悲伤 的心慢慢

有了温暖。

19.结合事例,围绕“热爱生活 、坚强乐观、善良热心、疼爱孙女”等作答 。(言

之有理即可)

20.示例:房屋没了,一些人 境 的 没了,环境改变了,但活着的人依然坚强乐 观,依然

热爱生活。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人 总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

㈨ 求一篇小说阅读试题的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
乡村教师
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4 分)
答:即将大学毕业的娟子主动放弃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决定回乡工作。同宿舍的姐妹们大惑不解,于是娟子给她们讲述了一个乡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真实故事,为乡村教师的精神所感动,同宿舍的三个姐妹跟着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乡村教师。
答题要点:1、娟子的决定;2、乡村教师的事迹;3、事迹对我们的感染;4、“我们“的举动”。每个要点1分。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2 分)
答:① 以此纪念舍己数学生的乡村教师;
② 以此赞扬去乡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 分)
答:插叙。(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乡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4 分)
答:一是为小学教师舍身救学生的精神所感动(或“感激小学教师的救命之恩”,或“传承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爱”),以当一名乡村教师为荣;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养育自己的家乡、让贫苦的家乡不再贫苦。
答题要点:1、精神鼓舞(或“载誉而归”,或“传承爱心”);2、回报家乡。每个要点2分。
5.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 分)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㈩ 求精神救助阅读答案

1 含义:范春芳的据东莞对“我”精神上的影响。 作用: 作用:点明文章中心

2 因为女儿是这么把裙子给范春芳的,我心里惭愧所以也把钱塞给春芳 也把钱塞给春芳。 因为女儿是这么把裙子给范春芳的,我心里惭愧所以也把钱塞给春芳。

3 女儿是把自己喜爱的东西给范春芳 而母亲则是把自己不用的东西给她。 己喜爱的东西给范春芳, 女儿是把自己喜爱的东西给范春芳,而母亲则是把自己不用的东西给她。 说明我的救助并不是全心全意的,还是带着个人的自私情感。

4 说明我的救助并不是全心全意的,还是带着个人的自私情感。(言之有理 即可) 女儿是个真正大方去帮助他人的人,她有着一颗善良纯真的心, 真正大方去帮助他人的人

5 女儿是个真正大方去帮助他人的人,她有着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在文章中 与我作对比,突出我内心的自私情感。 与我作对比,突出我内心的自私情感。

热点内容
高黄肉多的古代小说 发布:2025-02-09 05:07:39 浏览:986
玄幻小说主角是琴修 发布:2025-02-09 05:05:21 浏览:454
十大经典乡村乡土小说推荐排行榜 发布:2025-02-09 04:49:20 浏览:197
免费武侠小说网 发布:2025-02-09 04:38:24 浏览:486
猫女校园小说 发布:2025-02-09 04:13:58 浏览:803
古言全文免费完结小说下载 发布:2025-02-09 04:07:34 浏览:805
关于女主是特工重生的小说完结 发布:2025-02-09 03:32:26 浏览:496
科幻小说风云气象公司 发布:2025-02-09 03:21:30 浏览:958
言情小说中间虐结尾好的 发布:2025-02-09 03:18:22 浏览:432
言情小说何须浅碧浅轻红色 发布:2025-02-09 03:17:38 浏览: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