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科幻小说阅读理解

科幻小说阅读理解

发布时间: 2022-05-24 15:37:31

科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科幻小说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学幻想”在多年以后,的确在科学上成为了现实。因此,科幻小说就具有了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

在哲学主题上来说,科幻小说和人类上古的神话传说有着相似的精神基础,即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解释、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与猜测。在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应该是科幻小说最早的文学母体。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小说、冒险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痕迹。

(1)科幻小说阅读理解扩展阅读

科幻小说代表着一种“开放的系统”,它不受传统社会思想的束缚,可以无拘无束地探讨各种各样的社会概念和科学概念。当然,对科幻小说是不是“开放的系统”一直存在着争论,但科幻小说是充满了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社会和变化多端的不同的环境,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它们为科幻小说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因此麦克因泰尔说科幻小说“是最有价值的文学方式”,“科幻作家正开始挖掘科幻小说无限的可能性,生产出文学领域里最激动人心的作品”。

因此我们读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必须摆脱传统的阅读方式,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因为科幻小说本身就是与现实拉开距离的“陌生化”的作品,而西方现实又是我们感到陌生的现实。换句话说,西方当代科幻小说是与我们拉开双重距离的作品,以传统的阅读方式想象,很难理解其绝妙之处和真正的意义。

❷ 科幻小说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第一,足够的词汇量,以及对这些词汇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语文词汇散见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广泛的阅读和细心的积累可以提供帮助。
第二,精读文章的能力。 读一篇文章不仅仅要读懂内容,还要读懂文体、结构、技巧、主旨。不能总是让自己成为读者,而应该从创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作者说了什么,他怎么说的,他用了哪些技巧,他想表达他对于世界的什么认识和观点。
第三,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基本了解。 掌握语言基本词汇和特点,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古人的观念和追求。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追根溯源,才能传承发展。
第四,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足够多的古诗文,对古代知名作家有基本的了解。 凡是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最好能熟读成诵,理解深刻,经久不忘。对于知名作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王安石等最好能读一下相关传记。一方面有利于理解其作品,另一方面有利于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第五,观察、体验、阅读、思考、表达是一体的。 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不可能有对世界的感性认知,没有广泛的阅读不可能加深对世界的理解。这里的广泛阅读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哲学、心理等方面的著作都可涉猎,他们不仅可以增广见识,还能提供认识世界的不同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是我们表达的基础。没有对这些问题的个性化思考就只会人云亦云。
科幻小说考查的不仅仅是语言表达能力,而是对整个语文能力的综合考察。没有体验、阅读、思考,空洞的表达是打动不了人心的。科幻小说阅读理解虽有技巧,但一切技巧的前提是实力的提升。

❸ 阅读完海底两万里,请谈谈你对科幻小说的认识革看法

读完海底两万里,对科幻小说的认识和看法: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❹ 急!求科幻文学作品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老人与海》这本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大马林鱼将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用尽了一切手段来反击。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尽管鱼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他的英勇意志。圣地亚哥是个可怜的老头。海明威以自己精炼的语言塑造了这个形象,可以说,海明威并没有给予老人成功,却赋予老人在压力下优雅而坚韧的形象。海明威的这部小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这个骨头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看了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的懂得了:做人不应该被任何困难所屈服,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圣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就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点不顺利,就会退缩,有时还会说上几句垂头丧气的话。在学习上,我只要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就没有信心,认为自己考不到好成绩。《老人与海》中,主人公与鲨鱼搏斗,鱼叉被鲨鱼带走了,他就把小刀绑在桨把上。刀子折断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丢掉了,他就用舵把。这种充满信心、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吗? 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上不再因为一两次不顺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 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对,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我要感谢这本书,感谢它让我学到了那么多知识,感谢它让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感谢它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使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妨将鲨鱼看作打击,吃掉我们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说的:“它没有打败你,它没有。” 一个真正的强者,只能被摧毁而不能被击败。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阿q正传》读后感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当高明的,其精当的环境描绘,精彩的对话描写,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冷峻峭拔、含蓄精练又饱含讽刺的语言都让人赞叹。可以说,《阿Q正传》已经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学习的一个典范。
但是,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阳也难免有黑子一样,《阿Q正传》也不是白璧无暇,在它第九章《大团圆》的最后写阿Q临刑前看到众看客的眼光的一段心理描绘,在艺术上就存在明显的硬伤。
当阿Q看到那些等着为杀人喝彩的人们,作者这样写到:“这刹那中,他的思想又仿佛旋风似的在脑里一回旋了。四年之前,他曾在山脚下遇见一只饿狼,永是不近不远的跟定他,要吃他的肉。他那时吓得几乎要死,幸而手里有一柄斫柴刀,才得仗这壮了胆,支持到未庄;可是永远记得那狼眼睛,又凶又怯,闪闪的像两颗鬼火,似乎远远的来穿透了他的皮肉。而这会他又看见从来没有见过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钝又锋利,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永远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这些眼睛们似乎连成一气,已经在那里咬他的灵魂。”
对于看客,鲁迅是铭心刻骨、深恶痛绝的。在日本学医时看幻灯片,看到外国人杀中国人,而其他中国人在围观,脸上现出麻木的神情,那一镜头极大的刺激了鲁迅,并在他心里定格,他认为,“凡是愚弱的国民,无论体格如何健全茁壮,都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而自己的第一要做,就在于医治他们的灵魂,从此弃医从文,为改造国民性而奋斗。对于看客内心的阴暗丑陋鲁迅在多篇作品中都有揭露和抨击,在《药》中写华老栓去买人血馒头时,那些看客的丑态是:三三两两聚集,又围成半圆,脖颈伸得很长,仿佛多鸭,被无形的手提着了似的;在《祝福》中作者写人们的那种生了蛆的同情是,跟着祥林嫂围观祥林嫂来一遍一遍地听她阿毛的悲惨故事;在小说《示众》里,鲁迅用整篇小说来揭示看客内心的阴暗;在《阿Q正传》的前文写阿Q的丑陋是,从城里回来向别人大谈其杀革命党的见闻,嘴里还津津乐道着“杀头,好看!好看!”在其杂文中也有多处对这种看热闹看杀头的癖好的批判。这里鲁迅再一次用尖锐犀利的语言,穿透了看客的皮肉,活画出看客的灵魂。这样描绘的确使文章更具批判力量,使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但这段描绘虽然在思想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上却是失败的,它不符合艺术的真实。一、以阿Q的精神境界,他是不会有这样的思想的。阿Q是个充满精神胜利的善于自欺欺人的麻木又糊涂的小百姓。以前且不说,就是在决定自己生死的画供时,尚且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懵懵懂懂地立志要画得圆,直到走向刑场,他也没能像窦娥一样觉醒,只是自欺欺人的高叫着“再过二十年又是一个”,连对这个害他至死的社会的最起码的痛恨都没有。阿Q太可悲、太可怜了。可悲又可怜的阿Q怎么会突然产生了深刻的思想,对看客产生了入木三分的认识呢?阿Q不也曾是一个看客吗?不要说阿Q,即使是能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有一定认识的比较清醒的知识分子,又有几人能认识到看客内心的丑陋与阴暗呢?这段描写显然不符合阿Q思想的真实,是作者鲁迅写到这里再也忍无可忍,于是将笔锋一转,借阿Q的联想对看客极尽揭露与鞭挞,是作者用自己的思想代替了阿Q的思想,这显然是文学创作的大忌,在艺术上是失败的。二、即便阿Q有这样深刻的思想,即便这种联想的内容对于阿Q来说是合理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走向刑场就要被枪决的人,也决不会再在内心对看客表现出那样的痛彻骨髓的憎恨。他可能会痛恨冤枉自己的所谓革命党;可能依然记恨假洋鬼子不准自己革命以至于落到今天的结局;可能怕让王胡小D辈知道了笑话;也可能自欺欺人地想,未庄谁敢犯杀头的罪,我阿Q就敢了,于是就心满意足地走向死地;当然更可能什么都不想,而只是死前的恐惧。总之,无论如何,在临死前的最后时刻,他是不会单单联想到看客怎么样的。作者这样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失真的。
也许这一切作者都知道,但写到这里,作者对看客的憎恶已经难以用理性来控制,也别讲阿Q有没有这么深刻的思想,也别讲在此刻有没有可能去作如此联想,反正即使犯忌,即使做出艺术的牺牲,也要把自己锋利的匕首投枪掷向看客了。也许在这里作者已没法解决思想和艺术的冲突,只好舍艺术而求思想了。尽管《阿Q正传》存在这样的艺术缺憾,但我们还是能够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的。再说,毕竟瑕不掩瑜,即便如此,《阿Q正传》仍不失为我国现代文学上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看了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正传》,发现他笔下所写的阿Q是旧社会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为何会写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为了想要宣泄对人性弱点的看法吧!所以鲁迅先生用讽刺意味的手法写出国人病态的社会和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从这篇文章里面,我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那被践踏的人权以及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的“精神胜利法”了,这实在是一个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这个方面来讨论。“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说好听一点是精神胜利法,其实根本就是驼鸟的心态,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真正的去解决问题,只能够转身就跑。
如果现今社会中有人想靠着精神胜利法来存活下去,我想这应该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吧!因为不可能有老板会想要用这样的员工,不要说在工作了、如果再读书时就有这种心态,我想有这种心态的人未来应该是非常的惨吧,就连在同学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脚。而在文章中阿Q为了减轻外力给来的欺压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来逃避现实,就因为这样使得阿Q以自负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也许精神胜利法是给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人生哲学,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是却又因为外在种种的失落,于是只有用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安慰,但这毕竟只是一种自我麻醉的方法罢了,它并不会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个人自暴自弃的表现方法吧。
还由于阿Q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出卖劳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写给人家作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但是阿Q他连基本的人生权利也没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连一间栖身的房屋也没有,只好长年在土榖祠里落脚,然后必须强迫接受有钱人的欺负,以及村里人们的戏弄、侮辱,这个现象让我感到非常的无奈,在现今社会似乎也是有类似的现象发生,似乎有钱人在社会里就是老大、而没钱的就只能成为有钱人底下的玩具一样被玩弄。在没有人权的社会里他的这些做法是否可以给予同情呢?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体会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对于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人虽然被讽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鲁迅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应该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对人太过自私,不然永远都不会进步。

《 名人传》读读后感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
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
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
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
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
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
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
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简爱》读后感
花了三天多的工夫终于读完了《简爱》,我晓得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进程。这连住的多少日,我多少乎除了吃饭和睡觉,所有工夫都消耗在这原来自边远国家的小说里。但是我还得在埋怨的同时,不得不供认它的出色与迷人。很少见到这样迷人的异国风情。这布满着英国十九世纪趣味的故事里,让我感触了很多。其实我该当早些接触这本书,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绍它了。惋惜,我具有着一点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如今去观赏它,切实有些相见恨晚。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奉有点难以适应。不过呢,人间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每当我读到小简爱由于无亲无端而蒙受虐待和歧视时,心中顿起的可怜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转危为安让我多么高兴;当她英勇地接受了圣约翰的求婚而保持本人心中的真爱时,多么令鼓励和震撼;特殊在文章最后,她丢弃所有去照应那位怜悯的爱德华时,我的心中欣喜与打动迸发而出。
对于这本小说,我想它最大的胜利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出色交融。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画景色时,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以一个画家情味去掌握光和影的调和。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致的景色描写的词汇。该当要感激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使译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辉。其次,夏落蒂.波郎特在言语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作为一名英国人,作者能够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言语。在读这本书的时分,我觉得本人能够经过它感触到整个欧洲的文明气氛。比如说英国人的骄傲感和绅士风味,德国的大国氛围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味。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比方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再次,夏落蒂.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置上,能够称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望而生畏,这比拟现实,然而她赋予的恋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化到读者的心田里。如此奇妙的感情戏,让我很意外,很惊喜。
《简爱》的作者假如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毫无疑问,后者的文明底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中国人能够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毕生所学要比夏落蒂.波郎特要博大的多,究竟中国的文明底蕴要丰盛的多。中肯的说,简爱确实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无论是人物丰厚还是物致的描画上,《红楼梦》都是更为出色的。然而,《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观赏的地方。比如说,《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能够说淋漓尽致。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
读这本书我似乎读了一遍《圣经》,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热诚的信奉,真很令人钦佩。如今的中国是一个不足信奉的时期。在读《简爱》时分,让我感触到在具有宗教哺育下能力够得到的人情的纯美,在如今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其实,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而如今国人却常常无视了先人的睿智。比方圣经里劝人从善,劝人宽忍,劝人感恩,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两者是相同的。在读《简爱》的时分,我经常被圣经里的美妙的思想启迪着,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心中仿佛收获许多。让我深信,关于中国的儒家文明真的需求重新审阅。

❺ 科幻小说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什么

1、科幻小说就具有了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

2、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

3、甚至有些科学幻想在多年以后,的确在科学上成为了现实。

在哲学主题上来说,科幻小说和人类上古的神话传说有着相似的精神基础,即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解释、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与猜测。在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应该是科幻小说最早的文学母体,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小说、冒险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痕迹。

科幻小说代表着一种开放的系统,它不受传统社会思想的束缚,可以无拘无束地探讨各种各样的社会概念和科学概念,当然,对科幻小说是不是开放的系统一直存在着争论。

但科幻小说是充满了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生命、不同的社会和变化多端的不同的环境,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它们为科幻小说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因此麦克因泰尔说科幻小说是最有价值的文学方式,科幻作家正开始挖掘科幻小说无限的可能性,生产出文学领域里最激动人心的作品。

因此我们读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必须摆脱传统的阅读方式,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因为科幻小说本身就是与现实拉开距离的陌生化的作品,而西方现实又是我们感到陌生的现实。

换句话说,西方当代科幻小说是与我们拉开双重距离的作品,以传统的阅读方式想象,很难理解其绝妙之处和真正的意义。

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能移居火星么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科幻小说里,人类就开始

1.(2)
2.①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②1/3的重力;③有相当于地球上1/100的大气浓度;④火星上有水。
3.祖布林: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费雷德曼:了解生命的缘起和归宿。
4.在A处,“我们将不得不审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才有依据,正因为不能往火星上移民,地球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进一步强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5.“略”

❼ 刘慈欣当代中国科幻第一人阅读理解

有人说,科幻文学描写了未来的可能性。但刘慈欣却l理解认为,这是国内读者对科幻文学最大的误区。“科幻小说应该给人一种对宇宙深邃的敬畏、对神秘新世界的向往”,而绝不是对未来的预测。希望能够帮到你。

❽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科幻小说

有,比如《X的诞生》,它的故事都非常的接地气,一点都没有那些传统的科幻设定,非常的具有生活气息。

❾ 什么是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二、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四、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涉及到许多尖端的科研项目,当然也经常出现似是而非的假科学。因此,科幻小说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视和指责。
西方最著名的科幻小说,有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写的《月球旅行》,英国的赫·乔·威尔斯写的《大战火星人》,美国的阿西莫夫写的《赤裸的太阳》等。
国内最著名的科幻小说,有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刘慈欣的《球状闪电》等。中国的倪匡也是一位多产的科幻小说作家,现居美国三藩市,“卫斯理”是他常用的一个笔名,代表作有《还阳》,《新武器》,《爆炸》,《另类复制》等。

❿ 有关海底两万里的问题及答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题训练:
3.《海底两万里》故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从人们的谈论海底怪兽的奇怪故事开始的。人们是怎样描述怪兽的:
4.凡尔纳的这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生物学家 教授 (人物名)带着他的仆人 (人物名)和一个捕鲸手 。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环球探险旅游。
5.“鹦鹉螺”号潜艇的船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中是这样描述艇长的:
6.这位船长最让你敬佩的地方是 。
7. 人们生活在海洋里,吃穿用都来之大海,衣服的料子是用某种贝壳运动的 织成的;卫生间的香水是从 里提炼出来的;床是海洋里最柔软的 铺成的;笔是 ;墨水是 。
8.潜艇一般潜在海面下 米,每天都要到 来换气。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谁?——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哪国人?——法
《海底两万里》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尼摩或阿龙纳斯
阿龙纳斯的仆人叫什么?——康塞尔
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的一部书叫什么?——《海底的秘密》
“鱼叉手之王”指的是谁?——尼德。兰
海里有会发光的水母吗?——有
国际通用的海难求救信号是什么?——SOS
鲸鱼用什么进行呼吸?——肺
《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什么名字?——鹦鹉螺号
潜艇的主人是谁?——尼摩船长
尼摩船长会说几种语言?分别是哪几种?——四种,法、德、英、拉丁
世界有几大洋?分别是什么?——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大叶藻
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贝壳类的足丝
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什么做成的?——鲸的触须
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什么做的?——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
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多少?——12000册
鹦鹉螺号的造价是多少?——200万法郎
鹦鹉螺号的最快速度是多少?——每小时50海里
鹦鹉螺号是靠什么来发动的?——电力
珊瑚是一种动物还是植物?——动物
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裙带菜、海带、紫菜、石花菜、石花菜、鹅掌菜
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鱼类。——
阿龙纳斯有没有救活鹦鹉螺上的伤员?——没有
尼摩船长为什么把死者的墓地选在珊瑚丛中?——因为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
一条巨鲨袭击采珠人时,是谁把那条鲨鱼杀死了?——尼德。兰
海里有沸水吗?——有
海水有红色的吗?——有
海底有城市吗?——有
鹦鹉螺号曾经去过南极吗?——是
尼摩船长用什么办法解除了被困在冰层中的危机?——热水
大章鱼身上有多少个吸盘?——250个
大章鱼的血液是什么颜色的?——蓝色
大章鱼有几个心脏?——三个
阿龙纳斯他们最终获得自由了吗?——是
鹦鹉螺号最后的结局怎样?——卷入旋涡
鹦鹉螺号是用什么击退了土人的进攻?——电
书中是以谁的名义命名了南极大陆?——尼摩
海龟的寿命有多长?——300多岁
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什么?——浮游生物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多少?——71%
哪种鱼在产卵后会死亡?——大马哈鱼
海绵是一种动物吗?——是
海马是鱼类的一种吗?——是
鱼有耳朵吗?——有
鱼有心脏吗?——有
汇入大西洋的最长的河流是什么?——亚马逊河
西印度群岛位于大西洋的西部吗?——是
哪种动物的脑最大?——抹香鲸
娃娃鱼的体长一般在几米左右?——1米
世界上冰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南极大陆
北半球海洋中的水以什么方向流动?——顺时针
一、填空
1、儒勒?凡尔纳是 (法国) 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 ”。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3、《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
4、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5、《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 船长(尼摩),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 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
6、《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 ),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 (儒艮),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7、《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
二、简答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
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3、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4、《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 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
二选择(每题4分,共36分) 10、( )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 A康塞尔 B尼德 C阿尤纳斯 11、尼摩船长在海底用( )做的笔写字。 A鲸鱼骨头 B鹅毛 C塑料 12、“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谁说的( )。 A阿尤纳斯 B尼摩船长 C尼德 13、鹦鹉螺号是用( )作为动力源的。 A电 B太阳能 C海水 14、鹦鹉螺号最快时速是( )海里。 A、50 B、500 C、5000 15、鹦鹉螺号总计费用是( )法郎。 A、225万 B、100万 C、500万 16、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 ( ) A、兔子 B、水獭 C、鲨鱼 17、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 ) A、鲨鱼 B、撞上一块暗礁,搁浅 C、被炸弹轰炸 18、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呢?( ) A因为珊瑚地很美丽 B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 一、填空
1、儒勒?凡尔纳是 ( 国家 )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为“ ”。( 法国 ,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 )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 ,第三部是 。( 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 ”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 现代 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机器时代” 西方和日本 科幻)
4、《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 , ,还在于 。(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
5、《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 船长、自然科学家 、仆人
捕鲸手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 ,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他们分别是 。(尼莫、 阿龙纳斯、 康塞尔、 尼德?兰, 法拉格特,)
6、《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 发电。(海洋)
7、《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 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 ,它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鲨鱼 儒艮 )
8、《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 、 、 、 、 、 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 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 )
9、《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 “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
10、你还知道作者的那些作品?写出其中两部:《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机器岛》《大木筏》《隐身新娘》等

热点内容
2018小说排行榜新御宅屋 发布:2025-02-12 01:01:49 浏览:134
古代小说女主是秦若曦男主是皇帝 发布:2025-02-12 00:55:15 浏览:909
古代穿越小说封面素材 发布:2025-02-12 00:52:48 浏览:623
小甜心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12 00:40:02 浏览:48
网络小说芧山 发布:2025-02-12 00:18:17 浏览:507
租借女友小说水原千鹤免费 发布:2025-02-12 00:10:29 浏览:534
重新开始小说阅读 发布:2025-02-12 00:09:29 浏览:901
言情小说男主姓赫连 发布:2025-02-11 23:52:39 浏览:126
哪个小说网站里写小说可以在QQ阅读里面看到 发布:2025-02-11 23:51:53 浏览:413
有哪些经典的都市言情小说 发布:2025-02-11 23:50:38 浏览: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