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小说阅读加答案

小说阅读加答案

发布时间: 2023-12-07 15:23:03

① 《刘牙医》高二小说阅读题及答案

(1)在柏杨镇,牙医刘正硅算得上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在他的牙医生涯中,最辉煌的记录就是给县长拔过牙。

(2)县长姓伍。那时候,县长还不是县长,是镇里的一个普通干部。伍干部被一颗烂牙折磨了好久,最后找刘牙医看。刘牙医掰开伍干部的嘴,对伍干部说,这颗牙已经烂得差不多了,要根治,最好是拔了。伍干部有满嘴的牙,也不在乎那一颗,就说,那就拔了吧。

(3)刘牙医就帮伍干部拔了,可能为了根治彻底,还带下了一块肉。

(4)刘牙医的诊所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牙齿博物馆,经他手拔下的牙他都收留着,其中当官的当老板的当学生的补皮鞋的卖豆腐的,都有。当然也有伍干部的。刘牙医像集邮一样将它们装帧起来,并美其名曰“牙册”,每颗牙下面都标注上主人的名字。刘牙医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牙齿也不例外,收藏这些牙是对主人的一种尊重,同时也让他平添一种成就感。慢慢地,这成了他的一种特殊的癖好。刘牙医的牙册集有厚厚的几本,没事的时候,他把牙册拿出来,和别人一起欣赏,他说,看,这是二根的牙,他是大老板啊,在深圳开桑拿馆,赚了大钱。这是阿前的牙。阿前,知道吗?那个开什么投资公司的名骗。这是李向前的牙,对了,就是那个卖老鼠药又会写诗的李向前。这是柳汪汪,研究尿素的博士。

(5)当然,刘牙医说得最多的是伍县长的牙。伍县长的牙排在牙册最醒目的位置,下面几个小字:伍××。括号,拔于×年×月。

(6)诊所生意不错,看牙的,闲聊的,啥人都有。常有人向刘牙医打听伍县长拔牙的细节,说得多了,就渐渐有了典故。刘牙医说,那时候,他就看出来,伍干部不是一般的人。因为他的那个牙根发了几个叉,特别难拔,貌似一颗虎牙。拔牙时恰好没有麻药了,伍干部镇定自若,手里拿着一张《参考消息》,手一摆说,拔。

(7)你想想,不打麻药,让你拔一颗试试?伍干部呢,眉头都没皱一下。

(8)刘牙医因拔过伍县长的牙而名噪柏杨镇。

(9)柏杨镇除了镇长,刘牙医威信最高,有什么摆不平的'事,找到刘牙医,事情常常迎刃而解。刘牙医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县长的牙我都敢拔,你算老几?

(10)这话有几分戏谑的成分,但也吓唬了不少人。

(11)镇里搞拆迁,遇到了钉子户,镇长就来请刘牙医,要他从中斡旋。斡旋了几次,成效不错,就给他挂了个拆迁办主任的头衔。后来,刘牙医干脆就把诊所交给了卫校毕业的儿子,人称小刘牙医。小刘牙医自小就十分叛逆,又算是科班出身,瞧不起他老子。小刘牙医一般不拔牙,他说,牙是不可再生组织,人生来只有30几颗牙,拔一颗就少一颗。一般的牙病,大都能治好。

(12)小刘牙医指着他老子牙册里那堆标本说,这些牙,起码有一半是好牙,可惜了。

(13)人问,伍县长那颗牙呢?

(14)小刘牙医看了看,说,龋齿,补补就好了。

(15)刘牙医听了,嗤了一声说,小娃娃懂个屁。

(16)刘牙医从此不再染指诊所,一门心思当他的拆迁办主任。镇上有座古祠,许多人联名呼吁保护,但也被拆了,那块地给了一个房地产商。镇长很信任刘牙医。镇长说,虽然拔牙和拆迁是不同行当,但也有相通之处,比如,要用拔牙的精神来指导拆迁。

(17)小刘牙医听了这话,也嗤了一声说,江湖游医,什么牙都拔,早晚要出事。

(1)下列选项中,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从“那就拔了吧”、“手里拿着一张《参考消息》,手一摆说,拔”等言行表现可以看出伍县长是一个有气魄的人。

B.小刘牙医自小叛逆,又有专业特长,他很看不上老刘的一套,这表现了他纸上谈兵且轻视父辈经验的做派。

C.老刘牙医认为牙齿与“身体发肤”一样“受之父母”的思想和他的什么牙都拔的行为形成对比,说明他表里不一。

D.“县长的牙我都敢拔,你算老几?”这暗示我们柏杨镇解决不了的事,在老刘牙医这儿常常迎刃而解,其实主要是靠吓唬别人才解决的。

E.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小说主题时,多处运用了讽刺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小说的主人公刘牙医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3)小说的末尾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4)小说写刘牙医当拆迁办主任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7.(1)DE

(2)答案:①缺乏专业知识;②胆大妄为;③自我吹嘘,自我感觉良好;④对权力阿谀奉承;⑤老于世故,善于钻营。

(3)答案:①双关。②对刘牙医无专业知识却胆大妄为的批判;③对镇长之流的官员不科学施政而胡乱作为的批判。

(4)①刘牙医只因为给县长拔过牙就有很高的威信,这表现了柏杨镇百姓对权力的畏惧;②刘牙医被镇长任命为拆迁办主任并拆除大家联名保护的古祠,这表现镇长对权力的滥用和权力运行中的失序与任性;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后文小刘牙医对父亲的不屑,增强了批判性;④丰富了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了刘牙医依附权力,胆大妄为的形象;⑤使作品更具时代感、现实感,也更具有荒诞感,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性,升华了主题。

② 围城现代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是现代文阅读中考试的一段材料。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围城》现代文阅读原文,一起来看看吧。

《围城》现代文阅读原文
①《围城》最让我欣赏的还是它的微妙精神,写小说的能把让人觉察到了却不能找到适当言辞表达的微妙情绪、微妙情感、微妙关系……一切微妙之处写出来,这是很需要功夫的。小说家的感应能力和深刻性达不到一定份上,是绝对写不出这一切的。而一旦写出了就意味着这位小说家已经进入很高的小说境界了。一个艺术家的本领不在于他对生活的强信号的接收,而在于他能接收到生活的微弱信号。中国当代小说家的薄弱之处,就正在于他们感觉的粗糙,而缺乏细微的感觉。他们忙于对大事件、大波动的描述,而注意不到那些似乎平常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注意不到那些似乎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和人情。而事实上,往往正是这些细微之处藏着大主题、大精神和深刻的人性以及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

②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很执著。《围城》选择的不是什么重大题材,也无浓重的历史感。它选择的是最生活化的人与事。在写这些人与事时,钱钟书写微妙的意识一刻不肯松弛,紧紧盯住那些最容易在一般小说家眼中滑脱掉的微妙之处。他要的就是这些——“这些”之中有魂儿。苏文纨不叫“方先生”而改叫“鸿渐”这一变化,他捕捉住了。褚慎明泼了牛奶,深为在女士面前的粗手笨脚而懊恼自己时,方鸿渐开始呕吐,于是褚心上高兴起来,因为他泼牛奶这件事被方鸿渐的呕吐冲掉了。方鸿渐得知韩学愈也有假博士文凭时,觉得自己的欺骗减轻罪名……所有这一切,都被钱钟书捕捉住了。而这些地方,确实是最有神的地方。

③《围城》有数百个比喻句,这些比喻句精彩绝伦。张先生附庸风雅,喜欢在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钱钟书说这“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形容天黑的程度,钱钟书说像在“墨水瓶里赶路”……夸大地说一句,《围城》的一半生命系于这几百个比喻句上,若将这几百个比喻句一撤精光,《围城》便会在顷刻间黯然失色。对于《围城》的这一种修辞,不少人已注意到,也对其做过分析,指出了它的特色以及它所产生的讽刺性等效果。而我以为,钱钟书对这一修辞手段的选择,是他在叙述过程中,竭力要写出那些微妙感觉时的一种自然选择。这些比喻句最根本性的功能也在于使我们忽然一下子把那些微妙的感觉找到了。

④当我们面对微妙时,我们深感人类创造的语言的无能。我们常常不能直接用言辞去进行最充分、最贴切、最淋漓尽致的表述,为此,我们常在焦躁不宁之中。一种语言的痛苦会袭往我们,比喻便在此时产生了。但不是所有比喻都可以疗治这种痛苦的,只有那些高明的比喻才有这样的能力。钱钟书的比喻,都是些令人叫绝的比喻。读《围城》时觉得痛快,就正在于它让那些恍惚如梦的微妙感觉肯定和明确起来了,并让我们从欲说无辞的压抑中一跃而出,为终于能够恰如其分地去表述那些微妙的感觉而感到轻松。

(摘自《面对微妙》,有删减)
《围城》现代文阅读题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表现微妙的感觉,钱钟书在他的叙述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围城》若没有这几百个比喻句,将黯然失色。

B.小说是否具有微妙精神取决于小说能否用适当的言辞将生活中觉察到的微妙情绪、微妙情感、微妙关系等表达出来。

C.《围城》的成功完全得益于钱钟书创作时的微妙意识,他抓住了一般小说家眼中最容易滑脱掉的微妙之处,展露了生活之魂。

D.人类因为常常难以直接用言辞来对微妙进行最充分、最贴切、最淋漓尽致的表述,而深感语言的无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家的感应能力和深刻性达到一定的高度,能接收生活的微弱信号,才能创作出高境界的小说。

B.《围城》中钱钟书抓住“方鸿渐得知韩学愈也有假博士文凭时,觉得自己的欺骗减轻罪名”这一细微之处,无情地揭露了方鸿渐因有相同欺骗经历的同伴而倍感安慰的阴暗心理。

C.钱钟书小说中比喻的绝妙之处在于,它总能使人从恍惚如梦的微妙感觉中清醒过来,从欲说无辞的压抑中解脱出来。

D.为了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钱钟书特意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批判张先生附庸风雅的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我们处在焦躁不宁之中,一种语言的痛苦就会袭往我们,于是便产生了比喻。比喻有高下之分,只有高明的比喻可以才可以治愈这种语言的痛苦。

B.钱钟书对微妙意识的执著值得中国当代小说家学习,倘若在写人、事时一刻不肯松弛,就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C.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小说家往往舍本逐末,忽略从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和人情中去挖掘大主题、大精神和深刻的人性。

D.文本以《围城》为例,抓住小说的内容和小说的比喻修辞,阐释了微妙精神对小说的重大意义。
《围城》现代文 阅读答案
1.【答案】C(3分)

2.D(D项歪曲文意,原文中指出“钱钟书对这一修辞手段的选择,是他在叙述过程中,竭力要写出那些微妙感觉时的一种自然选择”,而不是特意的)

3.【答案】C(3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应该是C。C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对大事件、大波动的描述”是“末”,而“平常的生活状态、生存状态”和“没有声响没有运动的事物、人情”就是“本”。另外,这些小说家,不是“忽略”了去挖掘,而是本身就没有这种能力。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③ 好望角阅读及阅读答案

《好望角》是连俊超写的一篇现代小说,现代文中的文学作品阅读理解题,一般考查表达技巧、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语言的鉴赏、思想内容赏析以及知识运用和探究能力。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好望角阅读及 阅读答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问题一:

13.阅读全文后,围绕好望角,在方框中补全对 故事 内容的概括。(4分)

14.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2)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15.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根据句后的提示进行赏析。(4分)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动作描写)

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心理描写)

16.结合全文,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4分)

17.每个人在追逐好望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4分)

好望角 阅读答案:

13.梦想被现实逐渐磨碎;在家门口找到好望角。

14.诡秘原指(行动态度等)隐秘不易捉摸。这里指老人的笑中含有深意,隐藏着他的人生的秘密,让人不解而好奇。

15.A. 谈起儿子,骄傲的背后是深深的痛,内心深处的疼痛化成外在的微微颤动深深的吸和缓缓的呼都是内心极度痛苦的一种掩饰行为,表面的平静折射的是人物内心的不平静。(能结合3个关键词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B.比喻句院子太大了,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非常形象生动,这样的比喻既符合老人的身份特点,又写出了老人内心那种空荡荡的失落孤独的感觉。(言之成理即可)

16.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历尽人生沧桑的老人。小时,小学没读完,鬼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跑散了;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没读多少,又遇上了-老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了却残生。但苦难没有把老人打倒。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老人靠对梦想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

17.(言之成理即可)人生不如意十之-,每个生命的历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每个人应该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在不如意中能够活出如意, 方法 之一就是至始至终保持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用梦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用坚守梦想来冲抵苦难的煎熬。

问题二:

1.去看“好望角”,是老船夫一生的追求。请概括他人生各阶段有关这一追求的具体内容。(4分)

答:.(1)小时候在地图上初识“好望角”,想去看看;(2)解放后努力学习,希望 出国 ;(3)后来,儿子到非洲工作,想接他出去;(4)最后他发现家门口的河岸像“好望角”。(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2.文中画线语句表现了老船夫内心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1)终于看到河岸很像好望角的狂喜;(2)为了自己的梦想而痛失亲人的悲伤;(3)在历经磨难之后人生彻悟的狂喜。(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3.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1)为人物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烘托出老人历经磨难后的坚强。(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作用”1分,“举例分析”1分)

4.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 说说 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合本文阐述理由。(6分)

答:小说主题有:(1)歌颂人的坚强、韧性之美。(2)赞颂梦想各给人抗争命运的力量。(3)有些梦想太遥远,要以豁达的心境走出人生的困境.(4)幸福就在身边,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事物。(主题3分,理由3分。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运、人物言行等阐述)


好望角阅读及阅读答案相关 文章 :

★ 阅读理解题目大全及答案

★ 小学1-6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考题练习(有答案)

★ 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 耳光现代文阅读题原文附答案解析

★ 英语六级阅读理解模拟练习附参考答案

★ 祁茂顺阅读练习及答案

★ 《故园春》柯灵阅读答案

★ 五年级语文期末阅读题练习附答案

④ 语文阅读《药》附答案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平,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语文阅读《药》附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语文阅读《药》附答案

鲁迅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①,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便出了门,走到街上。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白天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横肉的人只是嚷。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夏瑜②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得了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节选自鲁迅的《药》,有删改)

【注】

①洋钱:指银元。银元最初是从外国流入我国的,所以俗称洋钱;我国自清代后期开始自铸银元,但民间仍沿用这个旧称。

②夏瑜:隐喻清末女革命党人秋瑾。秋瑾在徐锡麟被害后不久,也于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遭清政府杀害。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开篇描绘的是极其安静的秋夜北京,是为后文老栓买药做铺垫,毕竟卖人血馒头不是多么光明正大的事情。

B.小说在第四自然段通过“掏了半天”“抖抖地装”“按了两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夫妇二人的小心谨慎和对生病的儿子关心。

C.小说的情节可以概括为:老栓买药——小栓需药——茶客谈药,可见“药”是小说的线索,还由此引出小说另一个重要人物——夏瑜这个革命者的形象。

D.作者写到华老栓想用人血馒头来治好小栓的病,读者既可以看到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残忍与自私,还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8.文中划线处的“黑的人”是什么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4分)

9.如何理解茶馆中的茶客听到夏瑜和牢头阿义的故事后表现出来的情绪?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A、D

8.是一个刽子手。(1分。或“卖人血馒头的人”)通过动作描写来塑造这一形象的。(1分)通过“抢”“扯”“裹”“塞”“抓”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他的狠毒与蛮横,“捏一捏”处可见他对这一买卖是非常的熟练,可见他的卑鄙与贪婪。(2分)

9.(6分)(1)茶客们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他们对革命者夏瑜没有丝毫的同情,有的是气愤,对牢头打了夏瑜而感到高兴,说明这是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形象(中国人)。作者对他们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3分)

(2)夏瑜这样的革命者为了拯救国人,而国人却并不理解,反而为统治者叫好,说明这场革命(辛亥革命)并没有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可见也不是中国的救世良药。(3分)

拓展阅读: 鲁迅的药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的双线结构,了解标题的含义及主题,药教案。

2、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3、理解本文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双线结构、环境。

教学难点: 标题及主题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时间: 四课时

预习要求:

1、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各部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

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词义。

教学内容: 学习本文的双线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后,并没有放弃医生的本职工作,他挥起犀利的大笔,给中国人开了第一副良药。这是一副什么样的药呢?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药》。

二、交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明暗交织的双线结构。

三、学习课文

1、介绍时代背景:

本篇小说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成的,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对于辛亥革命,早已作出正确的评价,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所以这次革命最后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创作了这篇小说。

秋瑾(1875——1907)子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小说中夏瑜的名字就是根据秋瑾的名字仿造的。

夏——秋——季节

瑜——瑾——美玉

2、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

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各部分所写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药教案》。

②归纳各部分的内容,理出文章结构线索。(附:双线结构图)

情节华家(明线)时间地点夏家(暗线)

↓↓↓

开端:老栓买药→秋天后半夜←→刑场←夏瑜就义

↓↓↓

发展:小栓吃药→当天早上←→茶馆←夏瑜血被吃

↓↓↓

高潮:茶客谈药→当天上午←→茶馆←茶客谈夏瑜

↓↓↓

结局:华母上坟→次年清明←→坟场←瑜母上坟

联想

左手康右手

与人血馒头大屠刀

文治叔武功

思考欺骗镇压

⑤ 一小时的故事文学作品类阅读原文附答案

短短一小时内,马拉德夫人经历了从痛苦到欢愉,又从欢愉到死亡的过程,显示出世事难料与人生无常。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一小时的故事》文学作品类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时的故事》文学作品类阅读原文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一小时的故事》文学作品类阅读题目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划线句“当暴风雨般的哀伤逐渐减弱时”中,用“暴风雨”来修饰“哀伤”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答:

3.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7分)

答: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马拉德夫人在得知丈夫去世时,近似绝望地扑倒在姐姐的怀里嚎啕大哭,这一情节表明女主人公深爱着丈夫及对于婚姻生活的顺从。

B.小说中女主人公“悲伤——解脱——喜悦——绝望”的心路历程在一个小时内得以充分的展现。

C.对于丈夫去世,马拉德夫人的不近人情的淡然说明她是一个对爱情、婚姻以及家庭的不忠的人。

D.布兰特雷•马拉德对妻子“一向含情脉脉”关心、爱护她,但是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妻子,使其屈从,是专制、无视妻子人格的男人,他代表了男权社会的规范。

E.马拉德夫人并不是极度高兴致死的,而是由于极度失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恐惧引发了心脏病的复发,使她最终走向了死亡。

《一小时的故事》文学作品类阅读答案

1.(1)BD

A、“丈夫的死而复生又给她以极度的高兴”错。“极度的高兴”是因为她可以获得自由。 C、还包括一直以来在丈夫专制下的屈从生活。E、“紧紧搂着姐姐的腰”就是一种掩饰。(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烘托欢快愉悦的气氛。②暗示人物获得自由后的兴奋舒适心情。③为下文人物的心情转变作铺垫。(每点2分)

3、①布兰特雷 ·马拉德是男权社会的代表。他表面对妻子关心爱护,实质上却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妻子并使其屈从,是无视妻子人格的专制男人。(2分)②马拉德夫人逆来顺受,曾屈从于夫权而不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个性得不到张扬,也没有自己的爱恨,毫无自由可言。(2分)丈夫的“死”让她失去了逆来顺受的环境,唤醒了她的反叛意识,她开始呼唤自由,祈祷为自己而活并且要活得长久。(2分)

4、观点一:我同意“挽歌”一说。

①在得到丈夫“死讯”前,马拉德夫人也许曾有过追求个性解放的念头,但从来没有付诸行动,而是一直处于不自由状态,没有爱与安全感。②得到丈夫“死讯”后,马拉德夫人呼唤的自由又因丈夫“死”而复生而失去,导致了马拉德夫人“喜极”而亡。③小说主题也表现出人性解放道路的坎坷与漫长,甚至需要付出死亡的代价。

观点二:我同意“人生无常的吁叹”一说。

①短短一小时内,马拉德夫人经历了从痛苦到欢愉,又从欢愉到死亡的过程,显示出世事难料与人生无常。②布兰特雷· 马拉德之死从故事本身来看已千真万确,但在短短一小时内他居然又“死”而复生,显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③在主题上也展示出人生变化的无常,一小时也能发生人生的重大变故。

⑥ 鲁迅小说药的阅读题及答案

《药》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语文的重点课文,所以我们在考试之前一定要做好针对性的复习。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药》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药》阅读原文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①,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窸窸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便出了门,走到街上。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白天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的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的垂着;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的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横肉的人只是嚷。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的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

“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夏瑜②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

小栓慢慢的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的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得了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

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

(节选自鲁迅的《药》,有删改)
《药》阅读题目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在开篇描绘的是极其安静的秋夜北京,是为后文老栓买药做铺垫,毕竟卖人血馒头不是多么光明正大的事情。

B.小说在第四自然段通过“掏了半天”“抖抖地装”“按了两下”等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夫妇二人的小心谨慎和对生病的儿子关心。

C.小说的情节可以概括为:老栓买药——小栓需药——茶客谈药,可见“药”是小说的线索,还由此引出小说另一个重要人物——夏瑜这个革命者的形象。

D.作者写到华老栓想用人血馒头来治好小栓的病,读者既可以看到华老栓一家的愚昧、残忍与自私,还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

8.文中划线处的“黑的人”是什么人?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4分)

9.如何理解茶馆中的茶客听到夏瑜和牢头阿义的 故事 后表现出来的情绪?请结合 文章 加以分析。(6分)
《药》 阅读答案
7.A、D

8. 是一个刽子手。(1分。或“卖人血馒头的人”)通过动作描写来塑造这一形象的。(1分)通过“抢”“扯”“裹”“塞”“抓”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他的狠毒与蛮横,“捏一捏”处可见他对这一买卖是非常的熟练,可见他的卑鄙与贪婪。(2分)

9.(6分)

(1)茶客们有年轻人,也有老年人,他们对革命者夏瑜没有丝毫的同情,有的是气愤,对牢头打了夏瑜而感到高兴,说明这是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形象(中国人)。作者对他们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3分)

热点内容
七层宝塔小说原文阅读 发布:2024-11-22 11:18:52 浏览:309
现代言情姐弟恋小说推荐 发布:2024-11-22 10:12:19 浏览:180
末世科幻小说知乎 发布:2024-11-22 09:54:12 浏览:915
2017励志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发布:2024-11-22 09:34:53 浏览:279
主角重生是个绝世美男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4-11-22 09:33:13 浏览:185
校园言情有声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11-22 09:32:30 浏览:200
小说言情完本虐恋 发布:2024-11-22 09:30:55 浏览:632
穿越古代姑爷小说 发布:2024-11-22 08:17:58 浏览:830
明朝的历史架空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11-22 08:11:57 浏览:538
网络小说无限流什么意思 发布:2024-11-22 07:57:48 浏览: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