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阅读 » 小说绝唱滕刚阅读答案

小说绝唱滕刚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6-18 19:40:48

『壹』 绝唱问题探究

1)作者一开头是怎样描写戏园盛况的?
明确:从三方面描写戏园盛况:一是听书的人很早就到了戏园于;二是听书的人很
多;三是因为人多,声音嘈杂。
2)戏园的这种盛况说明什么?
明确:一是烘托白妞说书的无穷魁力;二是通过对戏园里人声嘈杂的描写为后面的
鸦雀无声作铺垫,两相对照,便可看出白妞说书的超人技艺。三是说明白妞说书可雅俗
共赏,不管是读书人,还是生意人,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是白妞的热心听众。

『贰』 谁有滕刚的小说

http://www.xiaoshuo.com/readbook/00158715_26809.html
http://www.langlang.cc/ShowPrice.aspx/pid/1325759.html
http://xxsyk.cnlu.net/wenji/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3

『叁』 李永生《生命的绝唱》阅读答案 1.小说中的瘦干儿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2.这篇小说很美

1排长:英勇粗猛 瘦干儿:胆怯文雅
2一个贴切的“吼”,一句“没孬种”,凸显出排长的血性粗猛。
3诗也可以拿来防御攻击。
4烘托出当时悲凉的气氛,渲染两人跳崖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5结尾公布诗的内容,解开悬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肆』 绝唱(刘鹗)阅读简介,笔记

《老残游记》是一部思想内容上瑜瑕互见的书。可是,这部书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是出人意料的,它文笔清新生动,描写细腻深刻,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白妞说书”就是反映作品的艺术特色,历来受称赞的一段。

所谓“白妞说书”就是主人公老残在济南听艺人白妞(王小玉)说大鼓书的一段。作者通过精彩的工笔描绘,出神入化地写出了白妞说书的声乐形象。这是古典小说中描写的美文。说到描写,一些古典小说常见的毛病就是滥用“赋”的铺张扬厉的方法,极力铺陈堆砌,久而久之成了俗套,没有一点贴切形象的感觉。刘鹗则别开生面,一扫陈词滥调,呈现出新鲜活泼、形象生动的景象。这一片断所用的艺术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善于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书未开场,作者就先放下了三段铺垫文字:一段是“海报”贴出,全城立即“街谈巷议”,“举国若狂”;一段是茶房的介绍和称赞,甚至说:“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一段是老残提前三小时入场,还只“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这三段极度渲染出了当时的盛况,不仅主人公老残被深深吸引了,就连读者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个究竟——这是以环境和气氛来烘托白妞的演唱。下面帘幕拉开,该白妞出场了吧,可作者却使出“盘马弯弓故不发”的姿态,让弹三弦的先来一段垫场。而弹三弦的也很不简单,一下子就把听众吸引住了:

……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听众和读者都不知不觉渐入佳境,初步领略了这场演出的美妙,尽管主角还没登场,而配角竟有使“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的技艺,这就可见主角的技艺又将是何等高超了。——这是临场的一层衬托。下面“出来一个姑娘”,可能就是白妞,演唱呢,十分高妙:

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这人该是白妞了吧,谁知还不是。小说通过两名观众的谈论交代出这是白妞的妹子黑妞。“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原来如此!看来这黑妞的一段,又是作者故作波澜之笔。对白妞来说,则又是一层衬托。黑妞的演唱已经使老残“以为观止”,那么白妞又该怎样的更高一筹?即便白妞唱得更好,作者又将如何描写?真是越说越玄,越说越令人摸不透,文章的情势也越奇崛。正如蓄满了水的水库,我们已经无法悬想闸门一开将是怎样的景象了。从安排情节的角度看,这是金圣叹的所谓“拉辗”的艺术方法。“拉辗”,就是搓拉辗开,意思是,情节的发展不能垂直而下,要波澜起伏,摇曳之,擒纵之,非把读者挑逗得焦急万分不把底牌摊开,这样,读者就能从惊、疑、急突然转化为喜、快、慰,从而产生一种美感享受。“白妞说书”的层层烘托就有这样的艺术效果。这一片断最妙不过的地方还在于,作者不仅用环境、气氛、弹三弦的、黑妞来衬托白妞,而且还以白妞自己来衬托白妞。就是说,作品还以白妞的相貌、台风和顾盼的眼神为她的演唱烘托气氛、开拓意境。在“千呼万唤”的情势下,白妞终于出场。要是在一般的作者笔下,白妞必定是一位天上有地上无的美女。可是刘鹗竟反一调,写白妞相貌并不怎么样:“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我们认真思索一下,就会觉得作者的描绘恰到好处。如若写白妞较丑,则有损她的舞台形象,难以唤起读者的美感。如若写白妞特别漂亮,则易产生误会:白妞是以相貌吸引观众。作者这样写正是为演唱开路,有意无意地向读者表明:白妞吸引人的纯是歌喉,不是相貌。下面写白妞上台后的姿态也很得体:“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从这儿起,作者笔墨渐趋浓重。可贵的是,它不是盲无目的地铺陈,而是处处为下面的演唱铺垫:描写白妞素雅大方的舞台风度是为后面声情激越的表演留有余地;描写白妞眼神的飞动和书场的“鸦雀无声”正是为了下面的演唱制造情势和气氛。一句话,都是为烘托白妞的声乐形象服务的。

二、善于运用具体细腻的工笔描绘来突出事物的形象。工笔描绘就是精雕细刻的描写方法。它与《水浒传》里简笔写意式描写风景的方法完全不同,它是一种精确细致而又形象生动的描写,是使人产生“笔墨如镜”“色香味俱全”之感的描写。白妞演唱一段的工笔细描实在脸炙人口,它像录音带一样把白妞的演唱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但是,它和录音带不一样,它不仅能再现音乐的美,同时还能表现文学的美、语言的美。本来音乐形象就是难以捕捉的,如何运用语言把诉诸听觉的东西变成用视觉感受的语言形象,这就更加困难。可是,刘鹗却能化难为易,把白妞的演唱刻画得形象生动、维妙维肖。读者就仿佛听到了当年演唱的实况,分享到当时听众的无穷乐趣。在这一段工笔描写中,作者主要运用下列三种方法使白妞的演唱显得十分形象、具体。首先是运用比喻。就是选用准确、形象的比喻来比拟曲调的高低缓急。比如,他用“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来比喻突发曲声的高亢激越,他用“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来比喻曲声的转折回环,他用“花坞春晓,好鸟乱鸣”来比喻曲声的缭乱众多。这些新鲜的比喻有的是形象的类比,有的是境界的联想,有的比喻高昂,有的比喻低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妞演唱的节奏和旋律。看来,刘鹗是一名善用比喻的高手,在演唱之前就曾使用了好些精彩的比喻,他用“风干的福橘皮”来比拟弹三弦的一脸疙瘩,用“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来比拟黑妞曲声清脆宛转。特别绝妙的是,他形容白妞的眼睛竟用了一串叠喻:“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这样反复取喻写尽了白妞眼睛的清澈明亮、神采飞动。

其次是运用通感的方法,就是运用感觉借移的办法来描写声乐形象。比如:“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得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是运用感觉的东西来写听觉,把美妙动听的境况写得那么具体,那么活灵活现。再如,“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做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这一段纯粹是以视觉印象来写听觉印象,以有形写无形,生动地写出了那节节高起,反复出奇的艺术境界。这种打破界限,运用感觉借移的描写方法,可以更具体、更形象地反映出难以传达的音乐的美,增强表达效果。

再次是以情绘声,就是说作者不仅直接描绘声音,而且还通过听众的感觉和反映间接地描绘声音。例如,在描绘曲声突然拔尖高起的时候,夹上一句“(老残)不禁暗暗叫绝”;在描绘曲声愈唱愈低,愈低愈细渐渐隐没的时候,夹上一句:“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在描绘曲声俱来并发,异彩纷呈的时候,赘上一句:“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最后,在描绘曲声戛然而止的时候,赘上一句:“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作者这样夹杂着描写音乐的效果,不仅形象地点染了现场、情势和气氛,而且间接描绘出了曲声的美妙。

这段工笔描绘正是运用了上述几种手段,才具体形象地描绘出白妞演唱的声乐形象,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三、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老残游记》的叙景状物,还特别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就是说,作者能够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以记实的笔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事物的形象。这一点也是它与一般喜欢铺陈描写的古典小说相区别的地方。这个特点在“老残游大明湖”“看黄河打冰”等片断中反映得特别充分。在这一片断中也有反映,比如,弹三弦的、黑妞、白妞的肖像描写都是运用白描手法,没有什么夸饰,也没有用一大堆套话来形容。这一片断的末尾,白妞又出来说了一段“黑驴段”:

其音节全是快板,越说越快。白香山诗云:“大珠小珠落玉盘”可以尽之。其妙处,在说得极快的时候,听的人仿佛都赶不上听,他却字字清楚,无一字不送到人耳轮深处。

这也是白描文字,没有浓艳的夸饰,只是如实地写出了白妞演唱快而清晰的特点。

从结构上看,演唱是整个片段的高潮部分,高潮以后,作者又写了两小段作为余波。一段就是刚刚说的“黑驴段”。对于这一段,作者只是简略地写,目的是给人以余音袅袅的印象。另一段则是写听众的议论,大意是说,这样动听的歌声,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古话来形容还嫌不够,必定要用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来形容才透彻。从效果看,这段议论不过是作者借这位听众的口而交代的总结的评价。有趣的是,作者还特别点出说这话的听众就是当时著名诗人王梦湘。这样写,恐怕目的还是为了增加评论的分量。

总起来说,“白妞说书”可以称得上晚清小说中的杰出篇章,古典小说描写音乐的绝唱。作者功力非凡,他以清新隽永的散文化的笔法来写小说,一切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毫无做作之感,但是一切又那么细致深刻、匠心独运,给人以美不胜收的印象。

『伍』 语文卷最后一颗子弹的小说阅读答案有木有

《最后一颗子弹》
黎明时分林子间不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百米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刑警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全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歹徒脸上挂着绝境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枪神,可惜你没子弹啦……”
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他是有名的神枪手,不仅公安内部,就连罪犯们都称他“枪神”。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
“嘿嘿嘿……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对天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七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并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神。
“是吗?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口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不可能!别骗人啦……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明显地全身打了一个激灵。
“一……”
吴一枪手中的枪一动不动,铿锵锐利的声音顿时划破凝滞的空气传递开来。
歹徒紧盯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草晨露的手枪,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举枪的影子。
“二……”声音依然宏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林子间。一位警察与一名逃犯共同演绎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在以往的刑警生涯中,吴一枪曾遇到过各种情形,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昨夜他记住了歹徒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而自己却没了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特别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成就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额头浸出一层亮闪闪的白色,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先慢后加速度地滑过脸颊。
“三!”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的空地的一刹那,斩钉截铁大喝一声,就像刚才命令对方“站住”那样威严有力,声震长空。
“叭……”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
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在他发出”三”的同时,歹徒全身披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
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竟没有任何反应。用手枪拨过来歹徒那沾着草屑露水的脸,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
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及心脏不能供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裂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吴一枪发现追捕的歹徒起身逃跑时,立即对天空鸣枪,并命歹徒放下手中的枪,如果持枪不放,他就开枪射杀。
B.鸣枪示警后,歹徒虽然站住不动,但并没有把抢扔掉,而且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这说明歹徒根本不惧怕吴一枪。
C.吴一枪面对歹徒的一系列表现,给歹徒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歹徒产生了自我怀疑。
D.歹徒虽然狡猾凶狠,但因平时缺乏严格的射击训练和心理训练,以致林子间的带状雾气就可以干忧他的射击精度。
E.这篇小说叙述了刑警吴一枪智斗歹徒的故事,着重描写了双方对峙的场面,情节虽简单,但环环相加,气氛紧张,十分吸引读者。
(2)小说首段所写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吴一枪这个人物的特点?
(4)小说结尾对歹徒死因的交代,有人认为是多余笔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1.(1)C E (A.“开枪射杀”,原文没有依据。B.“根本不惧
怕”有一定道理。D.影响射击是因恐惧)
(2)①为人物设置特殊情境;②为全文营造紧张气氛;③为后文对峙场面作铺垫;④创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呼应标题。
(3)①老练 ②自信 ③镇定 ④勇敢。
(4)观点一:多余。理由:①前文细节描写已表现歹徒的极度恐惧,为歹徒被吓死做好了充分铺垫。②结尾不交代死因,能使读者追寻死因,激发阅读兴趣。
观点二:不多余。理由:①交代死因,使故事来龙去脉更加清楚。②交代死因,能烘托刑警吴一枪的形象。

希望采纳

『陆』 绝唱阅读答案中绝唱歌颂了什么精神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描写一位民间女说书艺人高超的歌唱艺术。前半部分以琴师和黑妞来衬托 白妞的出场,后半部分才直写白妞的说书,采取的是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 法,教学的时候,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种艺术手法。 声音本来是属于听觉的,无形无色无味,作者却将听觉上的声音与各种感觉沟通起 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说书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滋力。因此,这篇文章成为我国古代文 学作品中描写声音的少数名篇之一。学习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感觉上共通的 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平时看同学们写的文章,总觉得你们写自己眼睛所见到的,写得较具体,较充实, 一旦写到声音就往往显得捉襟见肘、“黔驴技穷”。我想原因主要是:声音这东西无形无 色无味,同学们不知道怎样去表现它才好。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这是一篇 描写声音的名篇,我们来看看人家是怎么去描绘声音的。我相信,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 后,同学们以后在文章中写到声音时就会有很多办法了。 二、简介作者和作品。 1·简介作者。 刘鹗(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清末江苏丹徒人.著有长篇小说 《老残游记》。 2.简介作品。 《老残游记》共20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的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 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述其“言进闻见”,揭露 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史治的统治下,无辜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会 现实。它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 “酷束”的狰狞,可鄙。鲁迅先生将这部书和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研人的《二十年 目睹之任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本文《绝唱》就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三、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白妞说书前,作者用两段文字描写戏园子里的盛况,有什么作用? 2.接着,文中又描写琴师的弹奏和黑妞的演唱,有什么作用?是不是有偏题或罗 嗦之嫌? 3.课文是如何描写和形容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艺的? 4课文中有两处写听书人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四、研习课文。 1.侧面描写。 1)作者一开头是怎样描写戏园盛况的? 明确:从三方面描写戏园盛况:一是听书的人很早就到了戏园于;二是听书的人很 多;三是因为人多,声音嘈杂。 2)戏园的这种盛况说明什么? 明确:一是烘托白妞说书的无穷魁力;二是通过对戏园里人声嘈杂的描写为后面的 鸦雀无声作铺垫,两相对照,便可看出白妞说书的超人技艺。三是说明白妞说书可雅俗 共赏,不管是读书人,还是生意人,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是白妞的热心听众。 3)作者是如何描写琴师和黑妞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他的相貌“甚为丑陋”,开始弹奏时懒洋洋的,大家“也不甚留神去听”,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技巧,好像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不料作者笔 锋一转,琴师“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人耳动心”,“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 绝于耳,却也压不下那弦子去”。琴师都有如此的技艺,那说唱二人可想而知了。 琴师已经技惊四座,该正角出场了吧?“停7数分钟时,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 穿戴“十分洁净”。“忽揭鼓一声,歌喉造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驾出谷,乳燕 归巢”。让众人叹服不已.“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其说唱扭力非比寻常。正当听 众心悦诚服,以为定是日妞无疑的时候,作者借听书人之口告诉众人错了,这是白妞的 妹妹黑妞,又把读者的胃口吊广起来。 正所谓“好花还要绿叶衬”,这样写,给人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感觉,衬托出白 妞说书的不同凡响。 4)在黑妞、白妞的演唱后,各有一段听书人的评论,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一段评论用黑妞和白妞相互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白妞的演唱技高一筹。后 一段评论用引用的方法,突出了白妞说书的艺术效果。虽然内容不同,但都是为了烘托 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 5)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分析,总结什么是侧面描写的方法? 明确:这种不直接写所要表现的事物,而是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绘来烘托映衬的方 法就是侧面描写,这篇文章是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的典范。 2·正面描写。 1)作者是如何正面描写白妞的出场的? 明确:白妞终于出场了,也不见得如何花容月貌,引人注意。但是“把梨花简丁当 了几声”,“将鼓锤子轻轻的点了两下”,就让人顿觉出彩。“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 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左顾右盼,就摄去了众听书人的心魄,“满 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人们 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白妞的眼睛可以说是她独特扭力的窗户。作者就是抓住她的这 一极富特点的眼睛来写,一下就把白妞写活了。 2)作者描写白妞的说唱极有层次,请同学们找出关键词整理出来。 明确:可以分为五个段落:“初不甚大”—一演唱开始;“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一演唱的结 束。 3)作者描写白妞说书最精彩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本文的精华,是运用了大量贴切 的比喻。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一体味其中的妙处。 明确: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把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的喻体,让人清楚明白。作者 设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觉设喻,白妞初唱时不甚大的声音,让人感到舒坦欢畅;“五脏 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个毛孔不 畅快”;用视觉设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技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再 如白妞演唱至“节节高起”处,作者以攀登泰山作出,具体而形象地描绘出“愈翻愈险, 愈险愈奇”的歌声;描写白妞宛转千回的歌喉时,作者以“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 中腰里盘旋穿插”为喻,活灵活现;描写渐寂忽起的时候,又用“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 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真是声光色俱备,让人浮想连翩。 以上这种特殊的比喻,修辞学上把它叫做“通感”。而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 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转移到另一感官上,凭这种感受相通, 使读者产生联想,达到认识了解事物的目的。 板书设计: 绝唱 刘鹗 侧面描写:戏园盛况琴师和黑妞听众评议 正面描写 白妞出场(重点写眼睛) 说唱(比喻——通感) (徐国鸿) [NextPage] 教学设计(B) 教学设想 本文节选自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我国小说中以散文化的语言写听觉形象 的绝妙文字。文章写的是梨花大鼓艺人白妞——王小玉高超的演唱技巧。全文由两部分 组成,前一部分是描述演唱前的情景,其特色可概括为远铺近垫的烘托手法运用精妙; 后一部分是描述演唱时的情景,其特色又可概括成巧妙地沟通视听间的通感,化听觉形 象为视觉形象。因此教读本文,要指导学生学习铺垫、烘托和通过比喻化无形为有形、 变抽象为具体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 本文浅显易懂,不必过多讲解,要引导学生自己体会。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很喜欢听大型演唱会。但是听完后别人问起感受时,往往只能一味点头 说:“好听!好听!”却很难真正把其中的好处描述给别人知道,更不用说让人有身临其境 的感觉。原因就在于,声音这东西无形无色无味,想要把它描述出来,没点技巧还真不 行。为此,我们今天来学篇文章,专门学习怎样描摹声音的技巧。 二、简介作者和作品。 刘鹗,字铁云,清末江苏丹徒人,著有长篇小说《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和《官场现形记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民蔡海花》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 说。 三、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l.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自己试着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高谈阔论说笑自如抑扬顿挫百变不穷 鸦雀无声手回百折屏气凝神轰然雷动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四、课文分析。 1.分析前可先让学生听一段曲艺演唱,如骆玉签的《重整山河待后生》,给学生一 些直接的感受,好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关于王小玉说唱艺术的理解。 2.本文的主角是谁?依主角的出场与否,本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怎样分? 明确:主角是白妞王小工。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1一4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前的情景;后一部分(5 --8自然段)描述白妞演唱时的情景。 3.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了戏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说唱、听众的评议。 4文章重点要表现的对象是白妞,花这样多笔墨写戏园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 的说唱、听众的评议,为什么? 明确:这是采用烘云托月的笔法,先不直接写白妞,而是通过写戏园、琴师、黑妞、听众来烘托白妞。这些段落也写得各具精彩,如果只是草草敷衍,就不能为白妞的 出场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了。 5.组织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 6.在第一部分浓墨重彩作好铺垫烘托后,第二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来直接写白妞呢? 明确:①出场;②演唱;③观众的评议。 7请一个同学朗读白妞出场的一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段里哪句写得最精彩? 明确:“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 一顾~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 这句话先是运用博喻的修辞方法,通过多个精妙绝伦的比喻,充分写出了王小玉眼 睛的美,眼神的厉害,然后再通过听众的感受,强调眼神的独特魁力,就像达·芬奇笔 下蒙娜丽莎的眼神,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看,都觉得她在看你。 8.写白妞说唱的两段是本文最出彩的地方。请女同学齐读第6.7自然段,男同学 思考:作者在写白妞说唱的时候,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明确:①描写极有层次。可以分为五层:”‘初不甚大”——演唱开始;“越唱越 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一旋律的跌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潮;“人弦 俱寂”—一演唱的结束。②比喻特别精妙。 9.说书艺术主要在声音的魁力上,作者运用了各种比喻使白妞的声音美形象化。 试找出这些比喻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作者设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觉设喻,白妞初唱时不甚大的声音,让人感到舒 坦欢畅,“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 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用视觉没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拨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 入天际”。再如白妞演唱至“节节高起”处,作者以攀登泰山作比,具体而形象地描绘出 “愈翻愈险,愈险愈奇”的歌声;描写白妞宛转千回的歌喉时,作者以“如一条飞蛇在黄 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为喻;活灵活现;描写渐寂忽起的时候,又用“像放那东 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真是声光色俱备,让人 浮想连翩。其他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更是突出了声音配合的神韵。 10结尾花了一段的笔墨写听众的反应,有什么作用?与第一部分是不是有重复之 嫌? 明确:白妞演唱完毕,和前文一样,又借听众之口赞扬一番,粗看是重复的文字, 其实前面只是说白妞演唱的技巧,这里赞叹白妞的演唱让人“三月不知肉味”,更突出白 妞演唱的精神魁力。 五、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欣赏一支乐曲,模仿本文巧用比喻的写法,用一二三百字表达出自己欣 赏音乐的感受。 提示:什面埋伏M江河水风二泉映月》《梁祝民黄河大合唱民命运洲田园*天鹅 湖》,京剧唱段等等都可以。 板书设计: 绝唱 刘鹗字铁云清《老残游记》 说唱前 戏园盛况 琴师弹奏 黑妞说唱 听众评议 烘托 铺垫 说唱时 白妞出场(博喻) 白妞说唱(比喻)(通感) 听众赞扬(烘托) 教案都发给你 亲我要小花花!

『柒』 四季之音的阅读答案是什么

1,一群杏蕾在晨风中舒展了身姿,飘摇舞动,嬉戏逗闹。它们汇奏着一支美妙的《春之声》圆舞曲。荷叶和花瓣上,水珠晶莹剔透,清风拂来,滴落一首首清新秀丽的小诗。满山的红叶,便是一篇浅黄的华美的散文。“踏雪寻梅”,更因了那一段飘溢的幽香,她便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小说。
这里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词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四季的美,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让读者沉醉其中。

2,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四季美好动人的景象,把文章彻底写活了,这才是本文的妙处。
3,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更加并列,起到了层层递进的作用,生动描写了“四季”的特点,也如此引出了下文。

呵呵,我也是自己想的,不一定对呵。。。。不过我也尽力了。。。。。。

『捌』 名家微型小说。。急。。

附:《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

『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阅读答案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问题举例
1、你觉得诗人所追求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2、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每一个人?
3、诗人对他人的祝福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愿?

1、你觉得诗人所追求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1.答:诗人所追求的是绝望之后的反思与幻想

2、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每一个人?
2.答:因为诗人想留下遗言给所有人以帮助知心人和知情人了解他绝望的呐喊

3、诗人对他人的祝福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愿?
3.答:诗人对他人的祝福表达了他对尘事的厌烦

海子在诸多诗中表达了想跳河自杀的想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拟想了尘世新鲜可爱,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真诚善良的祈愿,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法语版本
Faire face à la mer, le printemps doux, les fleurs épanouies
Auteur: haizi
A partir de demain, essayer d’être un homme heureux
Nourrir des chevaux, fendre bois, faire le tour monde
A partir de demain, se soucier et des légumes
J’ai une maison, en face de la mer, le printemps doux, les fleurs épanouies
A partir de demain, entrer en contact avec tous les miens
0en leur disant mon bonheur tout
Je le transmettrai
Je vais dire chacun
Toutes les rivières, à toutes les montagnes un nom doux
Inconnu, je vous adresse aussi Mes voeux
Voeu d’un avenir brillant
Voeu d’un bonheur dans le bas monde
Moi, que le bien -être
Alors que je Me limiterai à faire face à la mer, le printemps doux, les fleurs épanouies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一个诗人自杀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人们有许多解释。四川诗人钟鸣在其文章《中间地带》里。把海子说成是一个奔走于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间的人,认为海子在两个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让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一种中间地带。上海评论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诗人: 海子与骆一禾》一文中 ,赋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仪典意义 ;于是海子成了一个英雄,成了20 世纪末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象征。有人将海子与屈原、王国维、朱湘、甚至希尔维亚·普拉斯并论而谈。
众说纷纭
根据海子死后一些诗人和作家发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最在某期书城杂志上就发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运》的文章,称自己是海子的大学同学,然后断章取义地找出若干句子,对海子的诗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质疑。
朱大可说法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学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
西川说法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的说法。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另外一点就是,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这里面包括另一位北大诗人戈麦和更为有名的顾城)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
相关分析
根据悠哉在专著《海子诗歌研究》中的分析,海子生前考虑过八种自杀方式,分别见诸他的诗作。第一、二、三、四种,是“投水”、“斧劈”、“上吊”和“开枪”。在《自杀者之歌》中,海子提及前四种方式:

海子在创作初期受朦胧诗人江河,特别是杨炼的影响,形成了诗歌创作的方向之一“史诗”的创作。这些长诗创作,虽然评论界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其宏深的文化背景、宏大的艺术结构,还是其鲜活的奇崛的语言,都显示了海子的诗歌天才,对于这些巨构的解读,将使海子杰出的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形象日益突显出来。但受到读者普遍欢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诗。这些抒情短诗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最为触目惊心的是海子对生命存在的那种锥心泣血的体验和对太阳、河流、草原、大地、历史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诗里,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眷恋,有对“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也有对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凭吊。当阅读《活在珍贵的人间》、《你的手》、《写给脖子上的菩萨》、《草原上》、《海子小夜曲》时,那些热烈而汹涌的诗情就扑面而来。但这似乎还不是海子诗歌最动人的地方,要体会海子最具个性和才情的诗歌内涵,就需要阅读《亚洲铜》、《麦地》、《麦地与诗人》、《五月的麦地》、《祖国》、《黎明》等诗。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热爱长诗的创作,但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抒情短诗。他一生短暂却成就卓著,死后留下了近两百万字的作品。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4日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20世纪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注: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的第一首诗是《亚洲铜》,最后一首短诗是《春天,十个海子》。海子是真正完成中国近代诗歌改革的第一人,中国本土的田园现代诗人。

『拾』 深圳中考语文一本通说明文阅读答案

一、精神栖身于茅屋

1、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清贫的物质生活;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 (答案摘自WJW)

2、不能。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区分开来,避免造成读者误解。使论证更加严密。同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答案摘自WJW)
3、道理论证:补充论据示例: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答案摘自WJW)

4、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答案摘自WJW)

二、和谐明善

1、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只有明善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二者相辅相成。(答案摘自WJW)

2、道理论据 大量引用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痒的”。或有力证明了“和谐明善,要义在扬”。(答案摘自WJW)

3、过渡作用 事例:谢言信为了一句誓言,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弟弟,这种善义之举令人称道。(答案摘自WJW)

4、“明善”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只要人人努力,献出一点善,这个世界定会变成一个充满和谐,和善,充满爱意的人间。(答案摘自WJW)

5、示例:(1)一短句为主,简明快捷,节奏感强。如“贵了不骄,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2)句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饰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如“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答案摘自WJW)

三、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1: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答案摘自WJW)

2: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目的两个角度论证的。三段内容是递进关系。 (答案摘自WJW)

3:先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的观点,然后指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最后举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因童年受到良好的传统读书教育而一生勤奋读书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答案摘自WJW)

四、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1、.现代人需要敬畏之心。(答案摘自WJW)

2.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 (答案摘自WJW)

3、.示例一: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物质牟利,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示例二:在建筑工程中偷工减料,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示例三:生活中有些人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答案摘自WJW)

4、大自然的智慧远远高于人类的智慧,人要对自然存在有敬畏之心。 (答案摘自WJW)

五、多一些宽容

1.论点是“多一些宽容”,(或“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答案摘自WJW)

2.例:互谅,因为只有双方的胸怀都很宽广,心胸不狭隘,才有可能做到;四者之间应该是逐层递进的关系,“互爱”的要求是最高的。(答案摘自WJW)

13.补充论述宽容与无原则的迁就、善恶兼容等的区别,使论述更严密,结构更完整。(答案摘自WJW)

14.自己想

15.自己想

六、奋斗的另一面

1.指的是“消极适应”(或:适应环境也是奋斗的组成部分)。(答案摘自WJW)
2.教授是以狮子、老虎、熊等猛兽为例,从反面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更具说服力,论证效果更佳。(或:狮子、老虎、熊等猛兽善于拼搏、厮杀而不会适应环境从而导致生存境况岌岌可危,教授通过这一事实告诉学生要学会适应环境,这是从反面举例,能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答案摘自WJW)
3.本题没有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既会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荆棘和坎坷。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不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挫折和不顺,我们不应盲目抗争,可在暂时的退让和消极适应中理性思考,积蓄力量,寻找机会再去拼搏,从而成为命运的主宰者。(答案摘自WJW)
4.示例:①司马迁忍受“宫刑”的耻辱,在狱中潜心创作了“史家之绝唱”《史记》。②越王勾践屈做“阶下囚”,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吴国。(答案摘自WJW)

七、年轻人也需要反省

1.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答案摘自WJW)

2.①强调反省的重要 ②弓I出论题(答“引出论点”也可) ③作为论据论证论点

④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答案摘自WJW)

3.①自身所作所为 ②别人的经验教训 ③挫折和失败 (答案摘自WJW)

4.表明“取得同样的成功、避免同样的失误”是有可能但也不确定的结果,语言准确、严密 (答案摘自WJW)

{2}文学作品阅读

三、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

1、满怀激情张扬的青春个性。②活力四射的叛逆个性和独立自我。(答案摘自WJW)

2、示例:哇,那是多么美丽娇艳而又姿态万千的一朵朵山茶花。同学们都为之欣羡。(答案摘自WJW)

3、青春活力,有个性,聪明有才气,心灵手巧。(答案摘自WJW)

4、我认为同学们对手绘的喜爱是一种正当的兴趣爱好,无可厚非,应该加以引导而不是“压制”。 (答案摘自WJW)

四、彩蝶树

1、主要写了彩蝶树的花和叶;彩蝶树是极为寻常但又极为出色的一种树。(答案摘自WJW)

2、写法上:都使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花盛开时的热闹。 内容上:选文侧重洋紫荆花的色彩种类多、次第开放;

《紫藤萝瀑布》则强调紫藤萝花开得繁盛欢快。(答案摘自WJW)

3、作者对失去朋友的惋惜。对亲人缅怀朋友的欣慰,与对眼前美好生活的珍惜。(答案摘自WJW)

4、丰富了文章内容;与下文相呼应,融为一体;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深化文章主题。(答案摘自WJW)

5、作者曾经有过与“童话”中的“朋友树”相似的经历,所以看到“朋友树”就想起了自己“生死与共,肝胆相

照”的战友。 (答案摘自WJW)

五、那一扇门

1.a、孤独苦闷(绝望自卑);b、萌生希望(看到希望);c、重拾信心(重启心门)(答案摘自WJW)

2.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少年的提防和厌恶;用邻居对少年的态度反衬老人对少年的信任和帮助。(答案摘自WJW)

3.实指的"门":

①少年的家门:少年把自己关在家里的门;

②老人的家门:老人有意为少年未锁的那扇门。

虚指的门:

①少年的心门:少年因为自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敢与别人交往;或者:少年在老人的引导激励下,终于重启心

门,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②人们的信任之门:别人厌恶他、防范他,不再信任他,对他关起一扇门。或者:老人主动接近他,与他交往,巧妙为他打开的一扇信任之门、自信之门。(答案摘自WJW)

4.(1)主人公是"少年"。小说以"少年"的心理历程为线索,叙写了他痛改前非,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表达了只要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勇敢地推开"那扇门",就能走向光明的主题,所以主人公是"少年"。(答案摘自WJW)

(2)主人公是"老人"。因为在别人远离、防范少年时,老人却主动接近他并给他信任;老人用智慧保护了少年的尊严,巧妙地重塑少年的自信。老人对少年的教育体现了他的智慧,所以"老人"是主人公。

(3)"少年"和"老人"都是主人公。没有少年的改过自新,没有老人的巧妙引导,就没有这个故事,"那扇门"是老人和少年合力打开的。所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他俩.

六、夜晚

1.静谧、安宁 、思乡 (答案摘自WJW)

2、示例:云彩是飘在蓝天上的一条彩带。(答案摘自WJW)

3.(1)不能。“筛下”比喻月光给人深刻地留下印象,程度比“落下”等来得深,且形象生动。 (答案摘自WJW)

(2)示例①:摘录: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且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的感觉。 写法妙处: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出月光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它们在溪流上跳动,在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同步轻移。 示例②:看月亮透过树荫筛下的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写法妙处: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出月光是有声音的,它们时而丁丁当当,时而哗啦哗啦,带我们进入了一个静谧、安宁的境界。 (答案摘自WJW)

4、明白盛夏之夜是一个谁都没看的地方. (答案摘自WJW)

5、对比、不想说(答案摘自WJW)

七、不可预知的奇迹

1、那道光、那只山鹰。(2)永不言弃(答案摘自WJW)

2、这是老人对年轻人的鼓励,激励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要放弃自己的信念。(答案摘自WJW)

3、自己想

4、自己想

(3)说明文阅读

一、洁身自好的莲花

1.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答案摘自WJW)

2.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干净。(答案摘自WJW)

3.①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微米级的超微结构。或: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覆盖着无数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更细的绒毛,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
②莲叶上的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沾起叶面上的灰尘从上面高速滑落。(答案摘自WJW)

4.使得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能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生病。(答案摘自WJW)

二、奇特的“电子生物”

1、“电子生物”的重要用途有:① 执行搜寻任务;② 当“间谍”’。(答案摘自WJW)

2、因为“电子鼠”’很难达到隐形的目的,而昆虫除了体型小、不易被发现外,它们飞行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是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答案摘自WJW)

3、不久的将来”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时间不会太久远;“很可能”表示虽然现在还是一种推

测,但作者对昆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昆虫间谍”充满信心。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答案摘自WJW)

4、能够抓住“严谨”' ‘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答案摘自WJW)

三、深层海水的利用

1、丰富; 营养丰富的食物 (答案摘自WJW)

2、储量大 、 营养丰富 和 细菌含量少 (答案摘自WJW)

3、列数字 ; 说明深层海水是一种奇妙的“绿色药品”(或:说明用深层海水治疗先天过敏性皮炎疗效良好) (答案摘自WJW)

4、C(答案摘自WJW)

四、我们的家园怎么了

1.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答案摘自WJW)

2、① ② ③‖④‖⑤(答案摘自WJW)

3、不能。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答案摘自WJW)

4、少开车。多做公共交通工具,不乱扔垃圾,一纸两用等(答案摘自WJW)

五、高明的大自然

1、不能。 “差不多”一词说明了那些浮游生物吸收海洋中的碳接近三分之二(或不到三分之二),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就说明达到了三分之二,与实际情况不符。

2、(1)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2)利用喷气原理飞行(答案摘自WJW)

3、(1)总——分——总;(2)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热点内容
欧美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11-17 06:24:02 浏览:782
风水小说排行榜前十名极品风水师 发布:2024-11-17 06:11:58 浏览:932
女主是草根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11-17 05:47:22 浏览:952
两篇小说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发布:2024-11-17 04:30:50 浏览:907
桩桩的现代小说哪本最好看 发布:2024-11-17 04:30:06 浏览:104
小说都市种马 发布:2024-11-17 04:30:04 浏览:152
高考之小说阅读之手法 发布:2024-11-17 03:59:58 浏览:63
在初中写网络小说怎么样 发布:2024-11-17 03:43:38 浏览:794
写神捕门的武侠小说 发布:2024-11-17 02:42:11 浏览:78
瑶科幻小说 发布:2024-11-17 02:36:42 浏览: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