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小说现代作者上学
⑴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一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一部自传体散文集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内容概要:作者凭借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将自己从日本战败后的生活与成长,以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大江夫人也应丈夫之邀,亲手为《为什么孩子要上学》绘制插图,使我们在阅读文字、欣赏图画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来自家庭的脉脉温情……
《为什么孩子要上学》读后感
看这本书,回到了简单的美好。像是在听一个长者在给我们温柔地讲他过去的故事,让我们去追求相信美好,那些有道理的话和谆谆教育我们像在延续他自己那样,看了心暖。1994年大江健三郎成为了日本第二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对智障儿子light光的教育,就知道他是个多有爱的人。光成为了作曲家,在这之前,父亲留意到了他对鸟叫的敏感,这就是教育,不放弃懂挖掘未被开发的才能和赞扬。 丈夫写故事,妻子配图,多和……
《孩子为什么要上学》 读后感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作者,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刚毕业的时候喜欢读小说,当时就读过大江健三郎的书,也是冲着他的名气读的,一本是《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结果是没读完,还有《性的人》这本好算读完了,但是也没感觉好在哪里。可能是文化差异和翻译的原因吧。像这样的经历在那个读经典的时代遇到的多去了。多数经典都感觉不好读,读不下去,读下去了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那时候没有人指导所以走了很多弯路,不过那些弯路也都变成了有价值的财富。 不过一直知道大江健三郎有一个智障的孩子,名字叫做光。这次看到这本书,我还以为是写他的孩子的呢。书的介绍里说这是大江写的唯一一本给孩子看的书。于是就下了订单。书里有很多空页和插图,插图是他太太画的,虽然不是很专业,不过在业余水平中,也已经很了不得了。字数不多,今天用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感觉一般,也许是不太符合我现在的阅读兴趣了吧。我现在更喜欢真实的故事,更喜欢有逻辑的分析,更喜欢写实的照片,更喜欢精心设计的结构,可惜都没看到……
⑵ 求比较好看的自传小说 200分
李开复《世界因你而不同》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⑶ 必看的个人自传小说
必看的个人自传小说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必看的个人自传小说,希望您喜欢!
必看的个人自传小说
01《人间失格》
太宰治
《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这个书名“人间失格”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当人,我不够资格了。如果你看过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本书可以概括为《被嫌弃的叶藏的一生》。
《人间失格》以“我”看到叶藏的三张照片后的感想开头,中间是叶藏的三篇手记,而三篇手记与照片对应,分别介绍了叶藏幼年、青年和壮年时代的经历,描述了叶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丧失为人资格的道路的。
而看书的过程中,主人公叶藏的挣扎和沉沦如此真实,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一起沉沦,迈进黑暗的深渊。反而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才缓过神来:原来沉沦的只是叶藏,不是我。不由地按住胸口默默惊叹一声:好险!然后重新打量自己的灵魂。作者太宰治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后,选择了死亡,投河自尽,年仅39岁。他用死,给了读者挣脱伪装的勇气。
02《人生的枷锁》
毛姆
本书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毛姆的主要作品。书中主人公菲利普·凯里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辛酸遭遇,大多取材于作家本人早年的生活经历,但作家打破了事实的拘束,虚构了某些重大情节,塑造了菲利普·凯里这一人物形象。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曲折遭遇,揭露了社会从精神到物质上对人的折磨和奴役。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始终未绝版,至今广为世界各国读者所传诵。
因为口吃(书中主人公的缺陷换成了瘸腿)、个头矮小而遭受欺负。压抑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敏感、自卑、对他人缺乏信任、缺少安全感的性格。带着生理以及心理上的“枷锁”,菲利普跌跌撞撞,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追寻。
和每个年轻人一样,他经历了求学、外出闯荡、爱情、友情、恋人背叛、朋友背叛、世俗眼光……诸多痛苦和打击之后,最终获得了精神自由。
主人公最让我敬佩的有两点:一是他自我剖析、自我否定的勇气。二是他敢于为自己人生负责,不放弃生活的态度。他也曾年少轻狂、一意孤行去大城市闯荡,虽然灰头土脸但不改初衷;出于对艺术的追求,他毅然辞掉工作去巴黎学画画;也曾穷途末路,饿到眼睛昏花差点活不下去……但他从未抱怨过,成功和失败都老老实实地接受。我为他“尽管世界待我如此薄情,但我从未放弃生活”的精神所感动。
03《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迟子建
这本书是迟子建丧夫之后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书中的“我”也是一个丈夫去世的女性。为了疗伤,“我”来到乌塘小镇,却亲历了各种更为悲痛的死亡。在这里目睹了这些无奈又凄惨的死亡后,“我”才知知晓这世间悲痛千千万万,而“我”不足为道。记忆最深的是丧夫后为了得到补偿费,把丈夫的尸体藏在冰柜里的蒋百嫂。
她说,你知不知道,有的人死了,没有葬礼,也没有墓地,比动物还不如!是啊,这里有人莫名其妙打针死了,有人被画砸死了,有人被闪电劈死了,留下他们的家人,“我”有什么放不下的。迟子建说她的创作很少涉及个人生活,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很担心会塑造一个哀怜的形象。但事实证明并没有,透过她的文字我看到藏于内心的伤痛,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也慢慢与那个不愿面对的自己和解。
04《饥饿的女儿》
虹影
这是一个关于女性生存与反抗的故事,也是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
书中主人公“六六”是一个私生女,出生在极其贫穷的贫民窟,在生存恶劣的环境下,精神环境也同样恶劣,正如书名一样,这是一个由内到外都饱受“饥饿”的女性。在被苦难包围的人生中,她渴望食物也渴望爱,带着这份渴望她对未来充满幻想。当她得知自己私生女的身份后,幻想轰然倒塌,只剩下无法改变的现实。
于是,她选择了用反叛去逃离家逃离苦难逃离压抑的世界。身体的麻痹无法冻结内心的伤痛,她在这反叛中越发痛苦。可她始终没有放弃寻找出口。在反复的探索自我——否定自我——逃避自我中,她找到用“写作”的方式,做自己的倚杖。她在文字中看清自己的内心,重新审视并且接受了自己的种种模样。虹影在决定写出自己故事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勇敢的故事。
05《假面自白》
三岛由纪夫
《假面自白》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发表于1949年。
作品带有自传性质,描述了主人公“我”的成长历程,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假面自白》不仅在文学上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而且由于其存在着一些能够清晰反映出三岛隐藏着的那一面的缘故,它还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假面自白》将与少年时期快乐的欲望相连的性愿望,极其正确而冷静地加以整理、表现,并将它作品化。
《假面自白》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被评价为“三岛文学的核心和根子”。
⑷ 《我的大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对你有何启发
写作背景:当时所处的时代是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俄罗斯,当时俄罗斯正处于大革命前夕,大革命前,俄国处于沙皇统治之下,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由于人们生活贫困,偷窃在农村地区已成为一种普遍的事情。人们千方百计地填饱肚子,完全无视道德的约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生活更加艰难,没有钱接受教育,所以,他们只能靠捡垃圾为生。
读完作品《我的大学》后,我深受感动。但不是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们一样丰富多彩,他们可以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高尔基没有我们这么幸运,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下,他没有放弃,没有抱怨,也没有感到难过。相反,他以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向前迈进。他也会快乐地吃那些难以忍受和不能吃的食物,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他仍然高高兴兴地去上学。高尔基十岁时母亲去世,他成了孤儿,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继续努力奋斗。在生活中,大多数人在面对错误的道路时会选择停下来,但高尔基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向前走,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⑸ 老舍自传
链接:
《老舍自传》由舒庆春所作。
⑹ 高尔基著名自传体小说第三部《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自传体小说《人生三部曲》中的一部。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使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内容梗概
长篇小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一九二三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描写阿廖沙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阿廖沙16岁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阿廖沙无处栖身,与他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阿廖沙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
创作背景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1923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10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鉴赏点评
在《我的大学》里,高尔基用自己的笔触反映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民粹派反抗沙皇统治的活动,展示了这一时期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在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高尔基就已经对俄国的丑恶现实十分憎恶,一直努力探索生活的道路。他曾经幻想自己做一个强盗,劫富济贫或者用祈祷上帝的方式来改善人们的生活,但当时他还很年轻,当然这只是天真幼稚的幻想。在大量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他也未能找到曾苦苦思索的“我该怎么办”的问题的解答。接触了许多具有革命情绪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又想从他们那里找到新的生活道路。
在喀山的四年,阿廖沙虽然没能进大学的门,但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他接触到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结识了一些民粹派革命者,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现状,逐步提高了觉悟,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正如高尔基自己回顾时所说的:“我虽然出生在下诺夫哥罗德,但精神上使我获得生命,却是在喀山。喀山是我最喜欢的一所‘大学’。”
我的大学好句摘抄
腊梅花的黄是那样的黄,黄的那样可爱,那样柔美,像初生的小鸡的嫩黄绒毛一般,它的形态有尖尖的,也有圆圆的,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小部分的含苞待放,已经没有了静静沉静睡在枝头上,一簇簇的花朵在寒风中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心况神怡,心花怒放,既使闭上眼睛,也能闻到沁人心肺的香味,使我们沉醉其中。
今年开春,我决定再也不哭了,虽然自己很残缺,没有风的自由,没有鱼的走动,没有人类的智慧,但是我发现自己除了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还拥有一副好嗓子!这,就足够了!我要用美妙的歌声,让知了爱上我,让那路过的女孩停下来为我鼓掌,让来这里的情侣充满欢笑!
读《断章》,我拾回了自信;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拥有了乐观;读《示儿》,我学会了爱国……读到此处,我的耳边响起了艾青的声音:“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而我却要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读书爱得深沉!”
“菊王”不愧为菊中之王。你看,它花芯红得鲜活,花瓣却纯白无暇。鲜绿色的茎干,翠绿色的叶子,搭配得那么和谐。它是所有菊花中开放得最好的。花瓣有的立着,有的坐着,有的垂着,那立着的好象在对另外的花瓣发号施令呢!啊!菊花,美丽的象征。
小金鱼酷爱运动,经过我的观察发现,小金鱼不怕冷,在冬天里还很欢乐,在鱼缸里嬉戏,十分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像其它动物一样蠢蠢欲动。小金鱼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还能发出一点点微弱的光芒。不仅这样,小金鱼身体两边的鳍就会显得好像两把船桨。
夜晚,望着这城市里被灯光渲染得五颜六色的天幕,没有星星,也没有明月。比起这绚丽华贵的天幕,我还是留恋那个小县城里帆布一般质朴的`天空,没有华贵的颜色,却有最可爱的星星,最纯净的明月,还有那个在夜晚陪我看星星的人。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让我们在人生之旅中提高个人修养,不断培养宽容这种良好的品质,常用宽容的眼光看世界,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坚信宽容会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并且你最终就能从宽容中获得莫大益处。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
常有人问:幸福是什么?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其实,幸福很简单,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觉。当你收获时是一种幸福,付出是一种幸福,淡泊宁静也是一种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你感觉到了没有呢?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华梯尼的装束不用说是很漂亮的。他穿着绣花的摩洛哥长皮靴,着了绣花的衣裳,纽扣是绢包的,戴了白海狸的帽子,挂了时计,阔步地走着。可是昨天,华横尼因了虚荣遭遇了很大的失败:他父亲走路很缓,我们两个一直走在前,在路旁石凳上坐下。那里又坐了一个衣服质素的少年,好像很疲倦了,垂下了头在沉思。(读后感)
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让人感到恐惧,很想逃避!
在家千般好,离家万般难。也只有在这个离家的时候,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来。今天年初七,离开也许是为了再好的相聚,但临行时,看着垂老双亲紧着鬓白的眉头,还嘱咐着出门在外,图个平平安安,心里百味俱陈。为人儿女,也明明知道,人至晚年,最大的幸福就是儿孙的陪伴,却依然一意孤行,不免泪殇。
一直没有人懂我,我习惯假装坚强,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其实,我很珍惜身边的人,只是生活的压力让我善于遗忘,把那些记忆通通遗忘?我以为遗忘可以让自己快乐起来,可是,我感觉到的却是更多的寂寞,其实,我也渴望有一个人能懂我;我也渴望有一个人能走进我的心。
它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圆之中。山茶不像桩一样,整个花朵掉落下来,而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红色的山茶花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而且,种在庭园中也能让人欣赏她淡淡的花香。
然而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手中,最使我喜爱的还是瘦骨嶙峋粗糙长满老茧的手。爸爸的那双农牧民的手,它可以说是最难看的,手上满是茧子,常常沾着泥土和灰尘,但就是这双手,凝聚着他对我们一家人所付出的心血,我喜欢它。
1、阿谀人人喜,直言个个嫌。 2、不是变化快,而是你太菜。 3、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 4、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 5、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6、生的伟大,死在花下! 7、对不起,长不出你想要的样子。 8、你只适合想念,不适合见面。 9、有钱人终成眷属!
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心窝,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雨的彩虹;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童年又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么让人怀念;又似那弯弯的小路,让你成长。风儿不可能将这温馨的回忆给吹掉;雨儿不可能把这一件一件感人的旋律掩没,只有可爱的阳光将它照射,将它保存。
平淡是一种力量,它在你人生遭受到挫折后,它会轻轻地抚慰你的心灵,为你的心灵充满向上的电量!把一份平淡放在人生的低处,静听人生的春天,就会有一股春风拂掉你人生的阴霾与坚冰,让你捕捉到平淡生活散发出的人生之味。
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傲雪临霜。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
冬天来了,大地像刚刚生产过的母亲,在白雪的覆盖下,疲惫地睡去,和煦的阳光照在上面反着圣洁的光。原野像没有生命的图画一样沉寂,只有画面的一角飘着一股浓烟,给这图画增添了动感。运送麦秸的车队,穿过原野向着那浓烟下的造纸厂进发,长长的路上留下一串鞭声笑语。
⑺ 谁是现代著名文学家,他的小说代表作是自传体三部曲
现代著名文学家应该是巴金,自传体三部曲《家》、《春》、《秋》
⑻ 这本豆瓣评分8.9的自传,是我读过的最令人震撼的小说!
豆瓣2019年度最受关注图书榜单上有一本自传体小说,英文名叫《Ecation》,中文译名很有意境美,叫做《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作者是一位年轻美国女性,她拥有剑桥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同时又在哈佛大学里深造,不过你绝对想不到,在人生的前17年里,这样一名才女竟没有任何校园学习经历。
17岁那年作者通过自学考试进入大学,经介绍前往剑桥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在剑桥她被一名教授看中并拿到了珍贵的推荐信,这意味着作者不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就已经成为一名准剑桥研究生,按常理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可实际上作者的煎熬才刚刚开始。
作者不需要为学费而担心,丰厚的奖学金和家中资产足以应付一切正常开支,她也不必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优异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唯一的遗憾,甚至可以称之为不幸的,就是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以及那满腔的怨恨与恐吓。
作者出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童年在废料场中度过,说她是一个从垃圾堆里长大的人其实并不为过,在父亲的强势带领下,一家人都信奉基督教,他们是虔诚的信徒,也是可怜又可恨的愚民,作者的父母宁愿被病痛折磨地生不如死也不去医院就诊,甚至将疫苗接种计划视为一种阴谋,而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她的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竟认为读书可耻,可恶。
于是在17岁以前作者没有接受任何系统的教育,父亲的逼迫,母亲的软弱,以及兄长的虐待让她痛苦且麻木,直到一名哥哥为求学而远走高飞时,向往自由的心才冲破了层层枷锁,彻底唤醒了装睡的自己。
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后,作者逐渐与家人分道扬镳,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从此再无弥合的可能。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一是感叹美国作为崇尚科学,自由的国度,竟也孕育了愚昧到令人发指的公民,二是感叹宗教无好坏但人心有善恶之分,三是感叹教育征服命运。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个体来说,接受良好教育是实现人生跃迁,跨越阶层的最佳途径,我国的高考制度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名校在不同地域录取分数线差距过大,但统招考试仍然是目前社会上相对十分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只需一张试卷,学子就有机会叩开美好生活的大门。
对于国家而言,教育更是如同命脉一样不可轻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精英人才,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让本国在全球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这些无一不是教育提供的价值,而从教育中获得最直观利益的典型案例莫过于德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早在18世纪初,当时的德国还是普鲁士帝国,国王威廉一世颁布“义务就学法”谕令,规定5至12岁的青少年必须去学校接受教育,没有落实的适龄儿童及家庭将受到严厉处罚。
1870年普鲁士与法国的战争爆发,此前法国曾在克里米亚战争和奥意法战争中战无不胜,可是对战普鲁士后就开始兵败如山倒,两国军事实力相差悬殊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制度不同,法国实施的是中央集权式教育,优质资源归官僚贵族子弟所有,平民百姓的子女只能接受残次不全的教育,且教学更注重传统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军事素质和爱国精神的培养,这就导致法国士兵在普鲁士军人面前不堪一击。
另一方面,在作战过程中普鲁士军队使用了先进的重型武器,杀伤力远超敌军的装备,这不得不归功于普鲁士国内发达的军工业,重型武器从零件到装配再到成型,每一步都对工程师的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高素质的工程师往往是百里挑一,为了获得更多这类人才,普鲁士人花重金进行大面积人才培育,而义务教育的普及为满足相应的需求提供了极大助力,其中对自然科学的重视更是精华所在。
从“义务就学法”谕令的颁布到普法战争暴发,德国人用了一百五十年的时间推广义务教育,这为后来德国在世界舞台上兴风作浪提供了巨大的资本,也让各国高层空前意识到人才是立国,兴国之本,而人才源自教育。
说完教育的现实意义,我想谈谈它对一个人的非功利性影响。
回到本文开篇提到的那本书上,书名对教育的含义进行了一次精妙的诠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生来就如鸟儿一般拥有自由飞翔的权利,可是要不要离开巢穴前往远方,去往什么样的地方以及选择哪一条路线,一开始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无比感到茫然无措。
书的作者在狭窄而令人窒息的环境中了17度过年,她曾无奈而坚定地相信自己将在家人的阴影下了此一生,直到进入大学开始系统地接受教育后,她才真正强烈地感受到内心萌发的自娱和反抗意识,在因读书,研究,旅行,交友而大开眼界之余,也让作者清醒地意识到原来生命可以如此可爱,教育使背负枷锁的灵魂得到了救赎。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上学这件事都有过抵触情绪,将内心的躁动强行摁下去实属不易,没完没了的考试和作业让人身心俱疲,和坏脾气甚至是无德的老师相处更是让自尊无处安放,不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常识,专业知识,也是为了让受教育者认清自己,认清别人以及认清这个世界,摆脱庸俗和愚昧从而去拥抱文明,为自己也为这个社会带去一丝温暖。
现在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生命中的苦难往往是守恒的,越是贪图享乐就越容易欠下精神上的债务,未来必将以痛苦加倍偿还,学习虽是“自讨苦吃”,却可以让一个人拥有对抗现实的勇气和智慧,若是在年轻时避重就轻,甚至放纵自己,等到彻底错过奋斗的好时光以后,就只能讨生活的苦吃。
教育是苦口良药,它不一定带来欢乐,但一定可以驱散很多绝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教育,便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