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文学现代小说
『壹』 拉美文学有哪些好作品
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苦妓追忆录》《番石榴飘香》《绑架》《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
胡利奥·科塔萨尔:《跳房子》《放大》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城市与狗》《绿房子》《酒吧长谈》、《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莉娅姨妈和作家》《世界末日之战》《迈塔的故事》《谁是杀人犯?》《后母的奖赏》
卡洛斯·富恩特斯:《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最明净的地区》《克里斯托巴尔·诺纳托》《美国佬》《与劳拉·迪亚斯共度的岁月》
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
胡安·鲁尔福:《佩德罗·巴拉莫》《烈火平原》
劳拉·埃斯基韦尔:《恰似水之于巧克力》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胜利之舞》《对死者的承诺》《邮差》《巴勃鲁·聂鲁达-火热的耐心》
伊莎贝尔·阿连德:《幽灵之家》、《佐罗:一个传奇 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开始》、《阿佛洛狄特:感官回忆录》、《怪兽之城》、《金龙王国》、《矮人森林》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火的记忆》《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豪·路·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恶棍列传》《布罗迪报告》
『贰』 哪本书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拉丁美洲小说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拉丁美洲小说,20世纪拉美文学的中流砥柱“魔幻现实主义”派,也因有了《百年孤独》而更放异彩。那么马尔克斯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诺贝尔文学奖奖台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追本溯源来看一下他走过的路。
『叁』 你为什么喜欢拉美文学
我私人喜欢拉美文学,是因为一个字∶巫。范宁评说《左传》,说“艳而富,其失也巫”。意思是文字华丽,但太多神怪之事了。拉美文学,也是这劲头。
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包括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的整个地区。拉丁美洲的命名,是由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长期历史发展的共同性决定的。
其中主要使用西班牙语的国家,称为“西班牙美洲”;把巴西包括在内的时候,则称为“伊比利亚美洲”。拉丁美洲则是其总称。除了上述以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外,还包括使用英语的国家和地区。
具体表现
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它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回避内容的社会意义;讲究形式美和节奏的音乐性;追求幻想的意境和感伤的情调;描写雅致的珍品和异国的风光。
最早在作品中表现出现代主义风格的诗人是墨西哥的萨尔瓦多·迪亚斯·米龙(1853~1928)。
“现代主义”这个名称是由墨西哥浪漫主义诗人胡斯托·谢拉·门德斯(1848~1912)为古铁雷斯·纳赫拉(1859~1895)的诗集所作的序言中首次提出的。
『肆』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一定是拉美文学吗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不是文学集团的产物,而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限于拉美地区。
『伍』 关于拉美文学,有哪些经典的书籍推荐
博尔赫斯的所有小说(并不多)、诗歌、散文和论述。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迷宫里的将军》,及大量短篇集。短篇里《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不该错过。科塔萨尔《跳房子》及大量短篇,比如《中午的海岛》《万火归一》《南方高速公路》。略萨《绿房子》《公羊的节日》《给青年小说家的信》鲁尔福《佩德罗 巴勒莫》是拉美史上最伟大小说之一,不该错过。短篇集不提,反正他的所有东西加起来篇幅也不大。卡彭铁尔《追击》。富恩特斯《欧拉》、《最明净的地区》等等。阿斯图里亚斯《总统先生》《玉米人》。剩下就是从博尔赫斯的论述里找他提到的那些诗人和小说家名字,然后去翻。博尔赫斯的论述和散文是个大宝藏。
『陆』 拉美文学为什么会产生世界性的影响
文/思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拉美文学大爆炸中,有四位领军人物从拉美作家群中脱颖而出,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是马尔克斯,他于1982年最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百年孤独》对中国作家影响深远。两年后的1984年,以《跳房子》闻名的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因病辞世,剩余的两位,秘鲁作家胡利奥巴尔加斯略萨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一直都是近些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争夺者。今年略萨不负众望终于获奖,也难怪众多媒体都说是“实至名归”。在我看来,这四位拉美文学的领军人物任何一位都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更不要提拉美文学的宗师级人物博尔赫斯和胡安鲁尔福了。
放眼世界,很少有一个地区像拉丁美洲这样,在短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众多的优秀作家,更为奇特的是这些出生在不同国度和地域的作家,无论是在题材、风格和技巧上都显示出如此众多写作经验的类通性。近几天接受媒体采访时,我总是强调说谈略萨就免不了要谈论其他拉美作家,免不了要谈论拉美这片神秘而蛮荒的土地。无论略萨还是马尔克斯,他们都与拉美这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某种神秘的共同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拉美文学的风格是一种扎扎实实的现实主义风格。但是我们谈论最多的拉美文学风格又是“魔幻”的,这两种看似完全不搭界的风格又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呢。有人说是靠作家的想象力,有人说只是表面的统一,内部依然是分裂的,如此等等。略萨在1971年的曾写过一篇关于马尔克斯的论文,也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他声称对欧美作家而言,他们无法理解拉丁美洲这块神秘土地的现实本身就是一种荒诞与神奇的结合体,拉美作家之间之所以有着如此共同性正是这块神秘的蛮荒之地的真实写照,而不是所谓吹嘘得天花乱坠似的魔法技艺。
略萨获奖后,虽然有众多媒体争先恐后的报道,但是在中国出版界并未有多大的反响,并非中国的出版界大佬们对略萨不感冒,而是因为略萨的中文著作版权早已瓜分完毕,竞争的硝烟战根本打不起来,不像去年诺贝尔奖爆得冷门颁给了罗马尼亚女作家赫塔米勒后,众多出版界大佬们为挣得中文版权拼得你死我活。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已经有略萨的中文作品面世,云南人民出版社规模宏大的拉美文学丛书成为我们了解拉美文学的一个重要参照,其中收录了略萨的作品。其后时代文艺出版社购得了略萨作品集的版权。新世纪以来尤其在2009-2010年间,上海九九读书人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及一向以外国文学见长的上海译文出版社都在不间断地出版略萨的作品。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与拉美文学有关的爆炸性新闻,在我们饱受盗版之苦十几年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中文版权终于尘埃落定,被新经典文化以百万美元的高价购得。
略萨的获奖,著作中文版权的瓜分,马尔克斯的畅销,拉美文学的魅力可见一斑。也许我们该换个角度思考一个问题:拉美文学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开头部分:多年以后,站在行刑队面前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想必会记起父亲领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样的一个神奇的句式曾被众多中国作家模仿。从马原的《虚构》、莫言的《红高粱》、韩少功的《雷祸》、洪峰的《和平年代》、刘恒的《虚证》、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到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余华的《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和陈忠实的《白鹿原》都有着熟悉的影子。博尔赫斯曾言,每一位作家事实上都创造了自己的先驱者。换句话说,作家的创作总会让我们想起某种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当下语境中的重新复活自然会对作家现在和将来的创作产生影响。
另一位拉美作家,生于古巴的阿莱霍卡彭铁尔在谈到拉美文学的辉煌成就时说,当代所有的拉美作家都具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略萨也好,科塔萨尔也好,马尔克斯也好,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欧美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叙事方式,与此同时又没有丧失拉美文学中独特的荒诞神奇的现实主义风格,无论是魔幻现实主义,还是结构现实主义都紧紧贴近拉丁美洲的大地之上。略萨年轻的时候研读过福克纳、博尔赫斯、萨特、福楼拜等,他甚至不止一次提到说他宁愿是十九世纪的作家,他依靠那个时代众多欧美作家的滋养而活。但是这种对欧美作家的倾心和模仿并没有让他丧失自我的风格。对一种小说技巧而言,它只能服务于他笔下那些神奇,仿佛永无休止自动繁衍的故事时才会焕发出魅力和光彩。所谓“世界性的眼光”是一种大传统,而拉美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小传统,只有当小传统融于到大传统的时候,这种拉美文学的奇异魅力才会自动升华。就如同那个一生没有走出奥地利的银行小职员卡夫卡,只有在他用德语写作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的文学中的魅力所在。拉美文学对中国作家的意义不在于模仿这种技巧性写作,而在于把握住这种世界性的眼光的同时,还不要丧失掉本土传统的根源。
1997年,略萨曾劝诫年轻的小说家说,作家最好不要对获奖期望太高,因为有时这些名和利会顽固地躲避那些最应该受之无愧的人。作家最应该做的就是写作,实现自己的文学抱负,因为对作家来说,写作意味着最好的生活方式,不必十分在意其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后果。十几年后,略萨终于站在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上,而且他就是那个受之无愧的人。
『柒』 关于拉美文学,有哪些经典的书籍推荐
一提起拉丁美洲的文学,人们首先想起来的代表人物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实际上他只是拉丁魔幻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前面还有一位巨头——胡安·鲁尔福。
胡利奥·科塔萨尔,阿根廷作家,拉丁美洲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代表作是跳房子。主人公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谛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卡洛斯·富恩特斯,墨西哥作家,成就与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比肩。
他的代表作品是与劳拉·迪亚斯共度的岁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主人公劳拉•迪亚斯是德国后裔,全书描写了她所见证的墨西哥从1905—2000年的各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通过劳拉的一生和家世,展现了这个处在拉丁文化与美国文化交流和冲突的边界地区的国度近百年的风云变幻,揭示了有着特殊历史、文化和种族渊源的墨西哥人民的苦难,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捌』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乌拉圭]奥拉西奥·基罗加)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J0PJEXP1xVflz7yUN7tZXQ
书名: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
作者:[乌拉圭]奥拉西奥·基罗加
译者:林光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2
页数:360
内容简介:
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王,深刻影响马尔克斯
波拉尼奥曾说:“必须阅读基罗加。”
西语文学翻译家林光先生代表译作
不断再版,被译成多种语言
编辑推荐
◎影响众多拉美文学大师的“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王”
基罗加的作品,对马尔克斯、科塔萨尔、波拉尼奥等拉美文学大师的写作产生过十分深刻的影响,他的小说技巧娴熟,常被大师引作给年轻作家的小说写作范例。
◎命运的无常与自然的残酷向来没有道理可寻,死亡是作品也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同本书的主题一样,作者的生活一直被疯狂、意外和死亡包围。父亲、继父、朋友、女儿、儿子先后因意外去世或自杀,作者本人,也在得知自己患癌后自杀身亡。死亡在作者笔下如吃饭一般平常,入睡一样平静。
◎如果你喜欢爱伦·坡,那你一定不能错过基罗加
惊悚、诡异、恐怖、暗黑,同爱伦·坡一样,基罗加的小说有一种魔力,人们即使能够猜到结局,却依然能随故事情节的展开而不断被震撼。
◎拉美现代文学奠基人,魔幻现实主义先行者
基罗加是拉美文学现代性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虚幻与真实的交叠在他的小说中随处可寻,书中选录的短篇小说《死去的人》,甚至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篇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湿热潮闷的南美丛林里,与命运和死亡的对抗从未停止。这是发生在拉美大地上的荒蛮故事,有关爱情、疯狂和死亡的事件,正在这里不受控制、野蛮地发生。
内容简介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是乌拉圭作家奥拉西奥·基罗加的短篇小说集,选录了作者的成名作《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作者为自己儿女创作的童话《大森林的故事》以及作者其他的寓言故事如《阿纳孔达》《胡安·达里恩》等,共28篇作品。基罗加善于从拉丁美洲独特的社会生活和神秘的大自然景物中汲取题材,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营造背景气氛,使他的作品里呈现出全然不同于前人的浓烈色彩和个性。
媒体推荐
作为一个以死亡和大自然为创作主题的作家,基罗加重新定义了想象的边界,揭示了纯粹的现实主义是要为不寻常的、可怕的拉美丛林现实所嫌恶的。
——《拉丁美洲文学艺术》
名人推荐
每篇小说都有它自己的世界,就像基罗加在他的《完美短篇小说家十诫》中指出的那样:讲述时,要好像故事只对人物的小环境有意义,你可以成为其中一个人物,只有这样,小说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
——胡里奥·科塔萨尔(阿根廷作家,《南方高速》作者)
必须阅读基罗加,必须阅读菲利斯贝尔多·埃尔南德斯,必须阅读博尔赫斯。必须阅读鲁尔福、蒙特罗索、加西亚·马尔克斯。
——罗贝托·波拉尼奥(智利作家,《2666》作者)
年轻的短篇小说家应该仔细研究大师们是怎样开始他们的故事的,应该一个个地阅读莫泊桑、吉卜林、舍伍德·安德森、基罗加最好的作品的开头几段,特别是基罗加,他或许是他们之中最有小说技巧意识的。
——胡安·博什(多米尼加作家,该国前总统)
在我们的语言里,在任何一种语言里,很少有人能像基罗加那样娴熟地驾驭短篇小说。
——奥古斯托·蒙特罗索(危地马拉作家,《黑羊》作者)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奥拉西奥·基罗加(Horacio Quiroga)(1878—1937),乌拉圭作家,著有《朦胧的情史》《被放逐的人们》《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等。他的作品影响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胡里奥·科塔萨尔、罗贝托·波拉尼奥等拉丁美洲文学大师,被誉为“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王”。
译者简介
林光(1929—2016),我国著名学者、翻译家,商务印书馆编审,国务院津贴获得者。1929年出生于福建省连江县,台湾新竹中学毕业。1949年6月离开台湾,经香港到北京,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办公厅秘书处办事员、时代出版社编辑、商务印书馆编审等职。主编《拉丁美洲散文选》;编写我国第一部西汉词典《简明西汉词典》(1965年出版);并参加《新西汉词典》《袖珍西汉词典》编写;担任《简明葡汉词典》《简明葡萄牙语语法》《牛津—杜登西语汉语图文对照词典》的责任编辑。译作有《日丹诺夫 加里宁 基洛夫》《征服新西班牙信史》《碧血黄沙》《回首话沧桑——聂鲁达回忆录》《聂鲁达散文选》《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