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现代长篇小说
❶ 蒙古族近代文学史上首个诗集是什么
尹湛纳希是蒙古族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是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个创作长篇小说的人.他的代表作《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奠定了他在近代蒙古文学史上的地位
❷ 〉〉〉好书推荐〈〈〈
<<四世同堂>>
老舍(1899—196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的著作十分丰富,有《骆驼祥子》、《二马》、《月牙儿》、《四世同堂》、《茶馆》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的不朽之作。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可歌可泣,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
<<玻璃球游戏>>
黑塞的文学生涯前后长达60年,在这期间他兼收并蓄从丰富的来源中汲取思想、主题和叙事技巧。黑塞在校求学的时间短暂而无收益,他的学习主要靠自修,他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黑塞专家们找出了他的阅读造成的几种最重要的影响。德国浪漫派作家中的歌德、让·保尔、诺瓦利斯和其他人对他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雨果·巴尔称黑塞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位骑士”。
《狼图腾》,纪实体长篇小说,姜戎著。
作者简介 ●姜戎(笔名) ,本名吕嘉民,1946年生。
北京人,北京某大学研究人员。主业:政治经济学,偏重政治学方面。 1967年自愿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
作品《狼图腾》,之前以吕嘉民之名著写《落荒》、《羊油灯》。
《狼图腾》:1971年起腹稿于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于北京。2003年岁末定稿于北京。2004年4月出版。
狄戎各族以狼为图腾,高车祖老狼,突厥族狼母,薛延陀祖狼头人,蒙古族以苍狼白鹿为图腾
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进行大屠杀?中国人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有狼的风景会带给你怎样的震撼与冲击?这是一部关于狼的著作,一部对中国历史进行解读的小说,一部可以给包括商界、文化界、学术界带来震撼的作品。
本书由几十个“狼故事”组成。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阅读快感。那些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小狼艰难图腾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一个个疑问:当年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远征到欧洲进行大屠杀?中华民族今日辽阔疆土由来的原因?历史上究竟是华夏文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为什么中国马背上的民族,不崇拜马图腾而信奉狼图腾?中华文明从未中断的原因,是否在于中国还存在着一个狼图腾文化?于是,我们发出叩问:我们自诩是炎黄子孙,可知“龙图腾”极有可能是从“狼图腾”演变而来?华厦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否将从此揭秘?我们究竟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
人类社会的精神和性格日渐颓靡雌化的今天,读到《狼图腾》这样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实在是当代读者的幸运。千百年来,占据正统主导地位的鸿学巨儒,畏狼如虎、憎狼为灾,汉文化中存在着太多对狼的误解与偏见,更遑论为狼写一部书,与狼为伍探微求真了。
❸ 蒙古族简介二十字左右
简介: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人民一直游牧、生息于南起长城、北抵大漠、东达兴安岭、西越贺兰山的这片苍茫大地上。蒙古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十分广阔的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蒙古文属拼音文字类型,初创于成吉思汗时代,现行蒙古文有2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拼写时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
(3)蒙古族现代长篇小说扩展阅读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
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有狼、鹿、熊、牦牛、鹰、天鹅、树木等等。《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狼和鹿。
此外,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蒙古民族也崇拜龙,还有的部族有树木图腾崇拜、牦牛图腾崇拜等等。各种图腾神话反映了蒙古民族特点及与北方各民族、特别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神话的许多共通之处,体现出他们之间相互交融的密切联系。
蒙古民族的狼图腾最早只是古代乞颜部落孛儿只斤氏的图腾,这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经过数百年的演绎,狼图腾被人们当成了整个蒙古民族的图腾。
❹ 蒙古族现代文学史
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鄂温克族(两万七千人)和土族(二十四万人)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人的分支。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蒙古"等。
❺ 蒙古族第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
第一部书面文学作品是《蒙古秘史》。
口传文学就不知道了。可能游牧民族诞生的那一天就已经有了。
❻ 蒙古族的名人(现代)
1、哈琳,7月21日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蒙古土尔扈特部第十五代公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舞蹈系毕业,蒙古族歌手。作品有《黑眼睛的小驼羔》等。
2、腾格尔,1960年生于内蒙古鄂托克旗,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批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央国家机关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
3、张小平,男,1994年入职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2011年8月取得研究员资格,2015年3月起担任低温推进剂发动机型号副主任设计师,从事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和液氧甲烷发动机系统设计,参与了多项低温发动机项目论证。曾任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副主任设计师。
4、乌兰托娅,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蒙古族歌手。2005年,参加黑龙江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夺得冠军 ,2006年,发行专辑《阿尔斯楞的眼睛》 正式出道。2007年,签约广州新月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2010年,乌兰托娅演唱的《套马杆》走红;2009年,推出个人专辑《我要去西藏》;2011年她携《套马杆》登"唱响中国"的舞台。2014年,获得2014亚洲品牌年度奥斯卡——第9届亚洲品牌盛典“亚洲品牌十大最具潜力代言人”奖。
5、乌兰夫(1906年12月23日~1988年12月8日),曾用名云泽、云时雨,化名陈云章。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人,蒙古族。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上将军衔。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
(6)蒙古族现代长篇小说扩展阅读:
生活习俗
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和肉食。
蒙古人最大的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为“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起源于13世纪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和白节(也称白月)。
文学艺术
13世纪初起,蒙古人开始根据回鹘、吐蕃等民族的文字创制蒙古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竖着写的文字。此后,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学作品相继问世,有些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人的三大历史巨著。
马头琴是蒙古人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民族传统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与筷子舞等。另外有蒙古呼麦、蒙古长调以及近代开始风靡全球的蒙古说唱等。
宗教与信仰
蒙古人早期信仰萨满教,明末清初,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因此,喇嘛和诵经便成为敖包祭祀活动中的主角和重要内容。此外,藏传佛教法事活动还遍及蒙古族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❼ 蒙古族的名人有哪些
1、明安图(1692—1765),字静庵,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白旗人,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测绘学家。
2、 尹湛纳希(1837—1892)蒙古族小说家。汉名宝衡山,字润亭。内蒙古卓索图盟吐默特右旗人。其父是一位爱国将领和古籍收藏家、历史学者。
3、旭日干(1940—),兽医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教授,被国家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被世界誉为试管山羊之父。
4、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5、 肖乾
(1910-1999) 原名肖秉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中国现代著名记者、文学家、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燕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1931年到1935年间,萧乾和美国人安澜、斯诺编译了《中国简报》、《活的中国》等刊物和文学集。1935年他进入《大公报》当记者,那时的代表作为《流民图》。1939年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代表作有《南德的暮秋》、《银风筝下的伦敦》等,是二战时期整个欧洲战场最有名的中国战地记者。还曾采访报道第一届联合国大会、审判纳粹战犯等重大事件。1949年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工作。1995年出版了《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次大战》,译有《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捷克著名小说《好兵帅克》、加拿大《里柯克幽默小品选》、挪威易卜生的《培尔·金特》等,还有美国的《战争风云》、《屠场》、《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等15部译著。特别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当推《尤利西斯》。此书因过于奇特,在英国也没几个人能看懂、因此敢于翻译本身就成为新闻。1994年这部百万字译作问世即获新闻出版署第二届外国文学图书一等奖。萧乾晚年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等。
6、 玛拉沁夫(1930~ )
现代蒙古族作家。辽宁省吐默特旗人。幼时家境贫困,只读了几年书。1945年参加八路军,受到部队生活的锻炼;他还参加过内蒙古解放初期急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担任过基层领导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内蒙古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深厚的生活积累,为他以後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1951年,发表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受到文艺界的重视。1952年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得到许多著名作家的指导,开阔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後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主编。
7、 李准,蒙古族,1928年生于河南孟津县下屯村,在私塾、小学、中学、剧团里打工时他从未离开过书本。1952年写出了《不能走那路》,发表之后第二年调到河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80年被调至中国作协任主席团委员。1996年出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长。
作品: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被称为“立体的流民图”,1985年获茅盾文学奖;小说《不能走那条路》于1952年发表后被毛泽东主席加编者按在全国近50家报刊转载;小说《李双双小传》发表后被拍成电影流传全国获百花奖并成为经典影片;《老兵新传》是他的第一个电影剧本、拍摄后在1959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奖;电影《龙马精神》、《牧马人》获金鸡奖;《高山下的花环》(改编为电影剧本)获金鸡奖;另有电影剧本:《大河奔流》、《清凉寺钟声》、《老人与狗》等。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又是电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8、乌可力,男,研究员,蒙古族。1934年11月生,内蒙古土默特旗人,党员。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
曾任八机总科技局预研处处长,航天部预研局副局长,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执行副总裁,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顾问。一九九四年后,任中国九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到现在。
主要贡献:1958年至1960年,在中国科技大学火箭设计组任组长期间,研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毕业后从事航空工程气动方面的研究,负责歼七、歼八型号的风洞试验和计算工作。1974年研究成功无机耐高温涂料,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并协助在全国先后办起五个生产厂,年产值达100万元。1978年后,组织建立军品预研体系,并主管固体发动机、空气动力、雷达、材料方面的预研工作,推动了型号发展。在长城公司负责外贸工作,并参与卫生发射服务进入国际市场的重大决策,为我国空间技术跻身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做出了贡献。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航天大奖。
9、 德德玛
中国著名的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中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
一九四七年出生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九六零年参加家乡乌兰牧骑,一九六二年进内蒙古艺术学校声乐研究班学习声乐,一九六四年入中国音乐学院专修声乐,师从于姜家祥教授,一九六八年毕业回内蒙,先后曾在内蒙古巴盟歌舞团、内蒙古民族歌剧团、内蒙古歌舞团担任独唱和歌剧演员。一九八二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
❽ 蒙古族民歌的代表作品
1、《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是一首很古老的蒙古族民歌,由蒙古族作曲家三宝担纲创作,蒙古族歌手腾格尔演唱。这首歌也是导演冯小宁执导的电影《嘎达梅林》的同名主题曲。
歌词:
天上的大雁从北往南飞
是为了寻找太阳的温暖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呀
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
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
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2、《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蒙古族古典歌曲。流行于内蒙古阿拉善盟夏日不勒杜,即锡林郭勒一带。约产生于1686—1700年间。通常在庆典欢乐之日盛赞保卫祖国边陲的英雄的功德。曲调辽阔开朗,节奏自如悠长,气息深厚,多七、八度大跳,有极浓郁的草原风味。
3、《达那巴拉》
现代蒙古族民间叙事诗。产生并流传于内蒙古哲里木盟一带。青年达那巴拉被旗统领包善一(额尔敦必力格)强征入伍,与情人金香约定三年后团聚。由于遭到包善一的阻挠,达那巴拉四年后才得以逃跑回家,这时金香已被迫嫁人。
达那巴拉心情悲痛,饮酒大醉,被包善一的爪牙打成重伤。金香闻讯赶来会面,达那巴拉已在弥留之际,他向情人表达了来世结为夫妻的愿望,饮恨而终。
长诗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兵役制度的憎恨与抗议,塑造了金香这样一个被欺凌被损害的妇女形像。
她忠于爱情,表示愿同达那巴拉来生结合,显示出对封建礼教的蔑视。长诗以唱为主,间以散文插叙。歌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生动地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曲折的心致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4、《森吉德玛》
《森吉德玛》是一首蒙古族短调民歌,流行于内蒙伊克昭盟鄂尔多斯部落聚居的地方。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森吉德玛的美貌,也突出了青年对姑娘坚贞不渝的爱情。
歌词:
从那弦子的一端生出美妙的乐曲嗬,从你的内心里倾吐出温存细语嗬,想起了你的聪明智慧,啊,森吉德玛纵然提着黄金的水桶,何处寻觅。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生的比那东海的水还要清澈嗬,如果能在人世上获得再生,啊,森吉德玛但愿我们能在一起自由生活。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生的比那碧海的水还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聪明才智。啊,森吉德玛就是从青春盼到衰老也毫不怨尤。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生的比那潺潺流水还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聪明灵巧。啊,森吉德玛今生不能相聚来世也要同欢。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玛。
5、《诺恩吉雅》
《诺恩吉雅》是内蒙古奈曼旗民间流传的一首科尔沁民歌, 长达三十段,现已搜集整理的有十六段。歌中描述了美丽善良的蒙古族姑娘诺恩吉雅远嫁他乡的凄婉故事,展示了古老草原悠远的历史与独特风俗民情。
歌词:
老哈河水,长又长,
岸边的骏马,拖著繮,
美丽的姑娘,诺恩吉雅,
出嫁到遥远的地方。
当年在父母的身旁,
绫罗绸缎做新装,
来到这边远的地方,
缝制皮毛做衣裳。
海青河水,起波浪,
思念父母情谊长,
一匹马儿作彩礼,
女儿远嫁到他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蒙古族民歌
❾ 《草原》原文
《草原》原文如下: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9)蒙古族现代长篇小说扩展阅读:
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