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鲁迅
Ⅰ 《沉沦》是第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小说集为什么却说鲁迅的呐喊是现代文学史小说的开端
答案:《沉沦》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1·《呐喊》是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出版。
2·《沉沦》是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Ⅱ 中国现代文学史
1、最早尝试新诗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初期白话诗人是( A )
A.胡适 B.刘半农 C.康白情 D.周作人
2、中国现代被称为“舶来品”的文学样式是( D )
A、小说 B、散文
C、诗歌 D、戏剧
3、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基础的《呐喊》出版于( D )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4、下列哪位作家的创作体现出“爱的哲学”的主题?( D )
A.叶绍钧 B.庐隐 C.冰心 D.王统照
5、吴荪甫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D )
A、《蚀》 B、《边城》
C、《林家铺子》 D、《子夜》
6、《凤凰涅盘》出自诗集( A )
A、《女神》 B、《星空》
C、《恢复》 D、《前茅》
7、《憩园》和《寒夜》标志着巴金小说的纵深发展,它们产生于哪一时期?( C )
A、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
B、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初
C、40年代中后期
D、40年代初期
8、下列哪一位诗人被称为“农民诗人”?( A )
A、田间 B、艾青
C、戴望舒 D、臧克家
9、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张“为艺术”的文学观念并且取得较大成绩的团体是( B )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语丝社 D、沉钟社
10、如果说周朴园是《雷雨》命运悲剧的核心人物,那么谁则是《雷雨》精神悲剧的核心人物?( A )
A、蘩漪 B、周萍
C、周冲 D、鲁侍萍
11、《倾城之恋》讲述的是破落望族出身的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她的名字是( A )
A.白流苏 B.曹七巧 C.孟烟鹂 D.吴翠远
12、《故事新编》中的哪一作品赞扬了墨子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 C )
A、《奔月》 B、《理水》
C、《非攻》 D、《铸剑》
13、善长以教育界和底层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作家是( B )
A、 沈雁冰 B、叶绍钧
C、 振铎 D、王统照
14、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的作者是( B )
A、丁玲 B、孙犁
C、赵树理 D、周立波
15、以下哪一部是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 C )
A.《写在人生边上》 B.《传奇》 C.《人
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的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
简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创作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四部诗集。真挚的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表现在:(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再别康桥》,康桥周围有名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却着力描写康河。(2)章法整饬,灵活多样。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等都各有变化。如《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整齐匀称。 (3)词藻华美,风格明丽。(4)灵动飞扬,洒脱妩媚。如《莎扬娜拉》,虽只有短短五行,却将日本女郎与朋友道别时的神态、情绪、心理活动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挥洒自如、轻盈、柔和、恬淡。(5)有着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有力的实践了闻一多诗歌理论的“三美”主张,具有“纯诗”的惊人之美,并以自我和理想的表达为中心,在中国现代诗领域树立起一种真纯的浪漫主义精神。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为什么说杂文创作是鲁迅创造力的重要标志,并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杂文创作,是鲁迅毕生最重要的事业,是他心血的主要结晶和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正是他那博大精深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杂文创作, 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 文化史和文学史上无以伦比的地位。如果说,散文诗和记叙散文,分别表现鲁迅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某一方面,那么在杂文中,我们却看到了鲁迅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
2、结合作品,论析郁达夫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那曲折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而且具有大胆的反抗情绪、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就郁达夫小说艺术的产生、艺术特色以及深远意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问答完毕 !!累死 题目好难 希望亲满意
Ⅲ 中国现代文学史真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于 b
A. 1915年 B. 1917年 C. 1918年 D. 1921年 2.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最早发表于b
A. 《京报副刊》 B. 《晨报副刊》 C. 《学灯》 D. 《新青年》
3. 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的是下列哪一话剧团体?a A. 春柳社 B. 民众戏剧社 C. 戏剧协社 D. 春阳社 4.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出版于c
A. 1919年 B. 1920年 C. 1921年 D. 1922年 5. 20年代中期出现了法对新文化运动的“甲寅派”,其主要代表是a A. 章士钊 B. 胡适 C. 吴宓 D. 陈源
6. 下列于1937年获天津《大公报》文艺奖金并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是a A. 《画梦录》 B. 《包身工》 C. 《名优之死》 D. 《给战斗者》 7. 张爱玲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b A. 1942年 B. 1943年 C. 1946年 D. 1947年
8.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是下列哪一文学社的机关刊物a A. 文学研究会 B. 创造社 C. 语丝社 D. 新月社 9. 下列属于“东北作家群”代表作家的是a A. 舒群 B. 柔石 C. 叶紫 D. 丁玲 10. 中国现代最早的童话小说是c
A. 《超人》 B. 《命命鸟》 C. 《小雨点》 D. 《小坡的生日》
11. 1902年在日本横滨问世的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的创办者是a A. 梁启超 B. 王国维 C. 林纾 D. 胡适
12.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于哪一年发表于《新青年》杂志a A. 1917年 B. 1918年 C. 1921年 D. 1923年
13. 倾向于法国象征派的三个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属于c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A. 文学研究会 B. 新月社 C. 前期创造社 D. 后期创造社 14. 被鲁迅赞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是b A. 冰心 B. 冯至 C. 徐志摩 D. 闻一多 15. 中国现代文坛首开“乡土小说”之风的作家是d A. 彭家煌 B. 王鲁彦 C. 许钦文 D. 鲁迅 16.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b
A. 1928年 B. 1930年 C. 1937年 D. 1942年 17. 用话剧形式创作“农村三部曲”(《五奎桥》 《香稻米》 《青龙潭》)的作家是c A. 田汉 B. 夏衍 C. 洪深 D. 李健吾 18. 艾青第一本诗集诗集《大堰河》出版于b A. 1935年 B. 1936年 C. 1938年 D. 1940年 19. 代表郭沫若历史剧最高成就的剧作是c
A.《高渐离》 B. 《南冠草》 C. 《屈原》 D. 《孔雀胆》 20. 长篇小说《财主底女儿们》的作者是b A. 张恨水 B. 路翎 C. 孙犁 D. 胡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 下列哪些诗集问世于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A. 《尝试集》 B. 《扬鞭集》 C. 《蕙的风》 D. 《新梦》 E. 《烙印》
22. 被鲁迅称道的“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包括?abce
A. 《官场现形记》 B.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C. 《老残游记》 D. 《新中国未来记》 E. 《孽海花》
23. 下列哪些是新文学第三个十年国统区文学的代表作家? A. 孙犁 B. 周立波 C. 丁玲 D. 袁水拍 E. 陈白尘
24. 下列属于“九叶”诗人的有?bcde
A. 鲁藜 B. 辛笛 C. 郑敏 D. 袁可嘉 E. 穆旦
25. 以下属于钱钟书创作的文学作品是?abc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A. 《围城》 B. 《走在人生边上》 C. 《人?鬼?兽》 D. 《淘金记》 E. 《南行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 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1925)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27.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研究会简章》),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於现实主义。
29.“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0. 简述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1.文学观念的变化和现代格局的形成。2.翻译文学的繁荣。3,“小说界革命”和小说创作的繁荣。4.话剧的萌芽。
31. 简述《新青年》在五四文学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新青年是最早应启蒙运动需要而诞生的综合性文化批判刊物,同时也是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间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阵营进攻的主要阵地。
32. 简述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出现的原因。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3. 比较分析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暴风骤雨》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异同。34. 结合中国像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和创作实践,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和根本意义。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我国现代文坛反映农村土地改革的两部长篇小说。它们在创作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异,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在刻画人物手法上,前者以“静”的表现见长,后者以“动”的描写取胜;在矛盾处理和形象塑造上,前者表现出强烈的真实性,后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在艺术手法上,《暴》要优于《桑》,而在形象的典型性和矛盾的处理上,《桑》又要高于《暴》。形象展现了农村由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转变的基本面貌,展示了农村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和部分社会习俗的变革。在艺术上具有“新颖独到的大众风格”,小说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绝大部分反映农村的生活和斗争,追求的艺术境界是质朴纯净,被称作“诗化小说”。)
鲁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小说在他的手中开始并且成熟,从而进入中国文学的殿堂,走入世界文学之林。 他是现代杂文的开创者,他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吧杂文这一艺术形式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形成了以他命名的“鲁迅杂文”。他在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发展史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尝试具有诗的精魂和散文的外形的文体的作家。
Ⅳ 鲁迅冰心老舍郭沫若矛盾巴金合称什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
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尊为大师级的现代作家,通称为“鲁、郭、茅、巴、老、曹”。
Ⅳ 鲁迅的著名文学作品
1、《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
该小说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鲁迅:
2、《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讽刺了中国传统礼教和中国人的陋俗。它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
3、《野草》是鲁迅唯一一部短篇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在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所写的散文诗二十三篇,包括《秋夜》、《复仇》、《希望》、《雪》、《死火》、《过客》、《立论》、《一觉》、《风筝》等。
《野草》于1927年由北新书局初版,后收入《鲁迅全集》。
4、《孔乙己》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小说,也是该篇小说的主人公。这篇小说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孔乙己作为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缺乏实际技能,只会诸如“‘茴’下面的‘回’字有几种写法”这样的迂腐“知识”。
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馆里人们嘲笑的对象,后来因为偷书而被打断了腿。根据小说的内容,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大人》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小说暴露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科举制度制造了大量只懂钻故纸堆,没有实际营生技能的读书人。小说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可笑又可悲的底层人物形象,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5、《鲁迅·故事新编》是2006年文物出版社发行部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鲁迅。《故事新编》 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其内容有: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等。
Ⅵ 鲁迅的代表小说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的小说集
Ⅶ 中国现代文学史 3个阶段名称
①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②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③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