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小说龚玥
A. 女大学生深陷校园贷被学校劝退了吗
深陷“校园贷”麻烦的小洁。家属提供
某大学校园贴的贷款小广告。
根源?
结识有钱朋友,这孩子可能有了攀比之心……
昨天下午,小洁大学的班主任毛老师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小洁刚入大学表现还不错。在大学舍友的眼里,小洁穿着时髦,和大家相处得很融洽。“我们一直以为她家境非常好。”一位舍友说,后来发现她经常跟家里要钱,再后来接到催债公司的短信,就知道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王先生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女儿自从认识了一位女性朋友后,便经常跟着她彻夜出去打游戏。这位朋友家庭条件比较富裕,可能是攀比之心作怪,导致女儿不断向家里要钱后,又将目光瞄准了各类借贷平台。
小洁的微信朋友圈最新内容是一桌菜肴的照片,还有一张是在健身会所里。紫牛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上小洁,但得知记者身份,她称要上班便挂断了电话,再也不接听。
记者体验
“校园贷”很容易,有禁令却难见效
今年9月6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不过,“取缔校园贷款业务”的禁令是来自教育部。而此前在6月28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是来自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与这些行政部门相对应的,最多只能是行政处罚。
尽管如此,不少贷款网站的大门仍然向在校大学生敞开,有的贷款平台在明知学生身份的情况下,依然发放贷款。记者在南京多个高校探访时发现,在一些公开场所明确针对大学生的“校园贷”广告依然堂而皇之地张贴着,“大学生信用贷款”、“同学易贷”、“凭学生证,来就借”、“无忧学生贷”等不绝于目。
而紫牛新闻记者在网上找到一个借贷网站,打开后页面上显示“5分钟放款”字样,点击“立即拿钱”,手机就会自动跳转至该APP的下载界面。下载完成打开后,记者选择了借款金额和借款期限,验证身份的界面会有文字提示扫描身份证的正面、背面及人脸识别,还需要填写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当前职业和教育程度。按照规定的流程全部完成后,该APP会根据借贷者本人提供的银行卡转钱。也就是说,即便是已明令禁止“校园贷”,但仍然有不少借贷APP能够给学生提供贷款。
法律人士呼吁
严处涉贷犯罪,加强学生消费引导
紫牛新闻记者从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处了解到,仅今年前9个月,就有超过20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校园贷”无力还款,被逼离校或者离家出走,家人向警方求助。对此,江苏东恒律师事务所陈令霞律师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目前“校园贷”主要存在这些问题:1、对申请人缺乏严格审查;2、利息计算不透明,宣传的低息,实则涉嫌高利贷;3、未进行风险告知;4、收债方法不合理,打擦边球,严重的甚至涉嫌违法。
陈律师分析认为,“校园贷”在法律上属于民间借贷性质,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若干意见》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不得超过24%,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利息不予保护。此外,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
“有些涉及到犯罪的应该严厉处罚。”陈律师告诉记者,相对此前被曝光的以借款人裸照或视频为要挟进行要债的,涉嫌刑事犯罪。
“这些孩子从坠地至高中阶段,基本都有父母陪伴监督,而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已都成年了,基本脱离了父母的视线,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而他们面对的是更多的消费诱惑,可能会迷失自己,这就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及时补位,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陈令霞律师说,虽然小额贷款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借贷业务,针对所有的、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但大学生毕竟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从外部严格规范或者排除这些有可能影响大学生们成长的障碍,也许更能避免如此多的悲剧。
B. 大三女学生借了校园贷,被人拍“照片”了,该怎么办
报警求助,不要给坏人更多伤害自己的机会,同时,向父母坦白,寻求帮助,不要害怕,被威胁时一定要勇于报警。
C. 女大学生身陷“校园贷”后留遗书失踪是怎么回事
只要在网络上输入大学生贷款的字样,“快速放款”“无抵押无担保”等许多吸引人的信息就会瞬间扑面而来。这些校园贷,贷款方式看似轻松,背后却隐藏着巨大风险。
近期,邵阳19岁的女大学生真真被这种快捷的贷款方式所吸引,借了第一笔校园贷后,很快就陷入了无法按期还贷的困境中。直至前几天,真真留下一封书信竟然消失无踪了。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不良平台混入“校园贷”的行列中,就像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他们用惊人的高额利息和轰炸式侮辱式的催款方式,让一个又一个贷款的学生陷入困境。
而这也正是导致借贷悲剧的原因所在。
D. 求一部小说,刚开始男主是校园贷的收债人
貌似纯洁
作者: 十一指
简介:
我叫林琅,当我站在世界巅峰,回忆在我生命中陪伴过我的女人,我清楚地记得她们当中有—— 风骚入骨的同学苏媚…… 有欲求不满的老师周晓燕…… 有纯洁清高的班花白悦馨…… 有活泼可爱的啤酒妹柳飘飘…… 有人如其名的杀手冷艳
E. 听说校园贷(各种手机借贷软件)坑害了许多大学生,我已经把两个平台的
注销账户一般是不可能的,你别用就可以了
F. 大四男生陷校园贷母亲是如何做的
大四男生陷校园贷"黑洞" 还有一个多月,23岁的小谢就将大学本科毕业,这半年来他行将崩溃,母亲借钱卖宅基地凑21万仍不够还。
2017年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络贷款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2017年9月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银行关闭了给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的“正门”,而各类贷款APP则向学生们打开了“侧门”。接下来的线下私贷让小谢彻底翻不了身。
小谢的妈妈至今都不敢相信儿子会借下这么多钱,而这些钱最后又都流向了哪里?为了给儿子还债,她除了变卖了家里的宅基地外,还向亲戚朋友们举债,截至目前已经帮儿子还款21万元,而剩下的5万元还在按周产生利息。他最担心的就是弟弟会因这个事情而走上极端,因为在不久前弟弟就有过轻生的念头。
来源:华商报
G. 女大学生替父还债陷校园贷七口人在桥洞住13年
非法“校园dai”的危害,大家或许有所耳闻,近日,湖北已发布《通知》,叫停“校园dai”!而在十堰,有一位贫困女大学生,为了替父还债,不慎深陷“校园dai”,一家七口人在桥洞住了13年……
“爽快”的贷款
今年5月20日,李倩一早就回到家。约9时许,李倩听到外面有人叫父亲,她出去一问,是两个要债的工人。李倩立即给父亲打电话,父亲说正在向老板要钱。
11时许,两名工人又来了,责问李倩,她父亲怎么还不回来,并一直等到下午两点才走。临走时,两名工人让李倩带话,他们家里也揭不开锅了,再要不到工钱,就要对李奎使用暴力。李倩从对方愤恨的眼神中,看出他们不是说着玩的。
晚上9时,李奎回来了。李倩问父亲工人要钱的事,李奎说:“你只管上学,这事别管。”父亲刚吃完饭,就有人打来电话要钱。挂断后电话一直响,父亲干脆不接了。当天晚上,李倩想到父亲身体不好,天天为钱的事忙得焦头烂额,她23岁了却不能为父亲分担,彻夜未眠。
第二天,李倩决定去银行办一张信用卡救急。银行工作人员说,她还是学生,名下没有任何财产,不能办理信用卡。
绝望的李倩回到学校,在一面墙上发现贷款广告,立即拿出手机,拨了过去。
李倩将家庭情况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全部告诉对方后,对方爽快答应贷款,并介绍了融资平台。李倩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立即按照对方要求,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及银行卡号给对方传了过去,并在6个贷款平台申请了6笔贷款共计11880元钱,5笔贷款当天到账,一笔在5月23日到账。
当晚,李倩将5笔贷款取出来后,交给了母亲。母女商议后,决定将钱拿给李奎,让他去还债,并谎称是张英发的工资。
无法忍受的威胁
因对校园贷认识不够,张英和李倩根本没意识到危险即将来临。虽然贷款总额是11880元,但扣除15%提成及其它费用后,6笔贷款实际到手的很少。而且一旦不能按时分期还款,利息以及滞纳金高得吓人。
李倩想先解燃眉之急,贷款可以慢慢还。但按照协议,一个月后的6月20日就是还款期限。随后,李倩到处借钱,并以生活费的名义在小叔处借得1000元钱,其他亲戚则无人肯借。
眼见6月20日就要到了,催款电话一个接一个,借来的1000元,有一部分已作为生活费花了,李倩根本拿不出钱还款。迫不得已,李倩给辅导员郭琴打电话,称要休学打工。
郭琴大吃一惊,随后让李倩向学校申请特困生资助。后经一再劝说,李倩才放弃休学的念头。之后的几天,李倩多次打电话问郭琴,申请批没批。郭琴感觉李倩有难言之隐。
6月30日,3000元特困生资助款获批。拿到钱后,李倩将其中2000元还贷,剩下1000元给妈妈当生活费。
转眼到了7月初,因之前有部分贷款没还,加上利息及滞纳金,需要还的钱更多了。催款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眼见到了7月中旬,因无钱可还,贷款公司的电话24小时不间断。不仅如此,贷款公司还威胁,如果不还款,将给她手机通讯录所有联系人打电话发短信,告诉他们李倩贷款不还。李倩已无法忍受这种威胁,经过两天思想斗争后,于7月17日将校园贷的事告诉了郭琴。
因李倩的问题是家庭困难,学校也无能为力,经过深思熟虑,他们决定求助媒体和社会。
李倩在学校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全年级206名学生中,她成绩排在10名左右,大一大二都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大三的奖学金在申请中。大学3年,她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她自己挣的。
李倩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找了多份兼职,可她自己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5元钱,早上吃馒头,中午吃米饭,晚上一个素菜加一个馒头。现在的状况,对于李倩和她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希望各界好心人能帮帮这个孩子。
首先是她父亲的工程问题,老板跑路她父亲没拿到钱?劳动保障出了问题,劳动部门应该负责?然后是建筑漏洞导致装修漏水,要赔钱,这应该是开发商的问题,为啥找装修的?再往后是看病没钱,借钱看病?医疗的问题你懂的!再往后才是校园带,本身就违法的高利贷,监管去哪了?总结:1走到现在不是一个事导致的,是很多社会问题2人善被人欺,老实人总受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