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现代主义的小说

现代主义的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3-19 22:27:18

1. 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派小说的定义和简介

先给您格非先生的定义:
直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伪现代派”时期(1979-1981)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意识流、象征主义)的影响,中国文学曾出现过以“新感觉派小说”和“现代派诗歌”为代表的、在文学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探索的实验作品。代表作家和诗人有刘呐欧、穆时英、施蛰存、戴望舒、李金发、卞之琳等等。这些作家的作品或者在小说的形式、节奏、手法上带有现代主义的特征,注重捕捉新奇的感觉,以表现作家眼耳感官里的城市风貌;或者受弗洛伊德性心理学的影响,更重于心理分析;或者用朦胧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来暗示、表现感觉和情调……不过,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它们只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流派而存在,并没有产生更大的影响。80年代初中国文坛现代派文学创作潮流的兴盛繁荣,也不是二、三十年代前后现代派文学思潮的简单回归,而是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涌入催生的产物。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最早在诗歌界显现出来。顾城、北岛、舒婷等人的“朦胧诗”,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对传统文学的理念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朦胧诗所强调的“自我”,也使人们开始思考“人”这一命题,文学也由此开始向文学本身回归。“朦胧诗”虽然不能算作现代主义文学,但是,它的怀疑精神、它的诸多创作手法、它的荒诞意识,却是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互相呼应的。
当理论界正在掀起介绍西方现代主义理论高潮的时候,小说家们也迫不及待地将这些刚刚被引入的理论运用到创作实践中。一向被奉为文坛大哥的王蒙,重出江湖后在创作中有意识地突破传统小说的写法,大胆地吸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表现手法。从1978年初到1985年上半年,他先后发表了19部充满探索精神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夜的眼》、《布礼》、《春之声》、《风筝飘带》、《海的梦》、《蝴蝶》等作品,很明显是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意识流”的影响,在形式上体现出与传统文学很不一样的特征。与此同时,一批像王蒙一样曾经活跃于50年代文坛的老作家们也纷纷加入了探索的阵营。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用电影蒙太奇镜头组合的手法,扩大了作品的容量,使作品内容具有立体感,并通过梦幻,突破时空局限,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宗璞的《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作品着力用荒诞的历史、荒诞的现实、荒诞的环境,乃至荒诞的思想、感情的描摹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开掘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世界。另外,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谌容的《减去十年》的小说,也都有意无意地借鉴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技艺。
随着创作实践轰轰烈烈的展开,关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探讨与争鸣,也一发不可收拾。其间涌现出来的代表性文章有: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等。这些争鸣探索文章和当时译介论著一起,汇成一股强有力的理论体系,影响着中国新时期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
80年代前期的探索性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开始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以主观的心理意识流程来安排叙事时空,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并没有触及到中国作家深层的审美观念、创作观念和创作模式。所谓“现代主义”只是运用了象征、变形、意识流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和技巧,其作品整体上仍是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的“社会写实文学”,其目的是为了表达作家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认知与意见,即对主观意识的描写是为反映客观现实服务的,作品的主题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忧虑,而不是西方现代派所表现的对“个体生命”的忧虑,因此他们的创作事实上仍旧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延续。正因为此,他们的创作被人们称为 “东方意识流”或“心理现实主义”,也有人称其为“伪现代派”。
但是,这一时期作家们的创作,却为后来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对现代主义具有亲和力的读者群和评论者群体。他们的作品是80年代中国文学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取得的最初的成果。

二、先锋小说的繁荣期:(1985-1988)
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和介绍进中国,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如心理分析小说,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新小说,以及理论界的形式主义、叙述学、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在80年代中期成为人们所关注与争论的热点,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刺激下,中国的先锋小说创作在1985年后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
最早引发“井喷”的是于1985年先后发表的两部小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你别无选择》用“音乐式”的结构和“黑色幽默”的语言方式,以看似荒诞的情节,展现某音乐学院僵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心灵的扼杀;《无主题变奏》则将心理片断和生活片断“无主题”地串联起来,通过一个自动由大学中退学,并安心于做一个“无所事事”的饭店服务员的青年的自述,展现出年轻一代孤独、迷惘的生存状态。和王蒙、宗璞等“伪现代派”作品相比,这两部作品已经超越了形式探索的层面,将现代主义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在思想意识、文学精神和表现手法上更加成熟,更具有现代主义的特点。正因为此,批评家们认为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正在步入繁荣期。而《你别无选择》也被称为“第一部成功的中国现代派文学作品”,是“一代人 ‘情绪历史’的一个浓缩”。
继刘索拉、徐星之后,马原、洪峰、格非、残雪、余华、孙甘露、莫言、苏童、扎西达娃、北村等一批作家纷纷登上文坛,开始了先锋文学之舞。中国的先锋文学先天地带有现代文学影响的痕迹。如莫言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比喻为“两座灼热的高炉”,认为他们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余华则对卡夫卡和川端康成推崇倍至,他的小说也充满了新小说和罗布-格里耶的痕迹;残雪的作品,飘荡着卡夫卡的影子;格非、孙甘露的作品,受到了博尔赫斯的深刻影响……当然,他们的探索并不是纯粹的摹仿,也体现出了很强的个性和本土化的特征,如马原、格非等人不同于博尔赫斯对纯粹的幻想世界的迷恋,带上了一种传统东方关注“现象”而不重视 “真”与“幻”的区别的亦真亦幻色彩;孙甘露的诗性探索也立足并着力于对现代汉语诗性功能的挖掘,等等。
在对“形式”的变革上,马原无疑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拉萨河的女神》,第一次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把几起没有因果联系的事件拼贴在一起。他在《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大师》、《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小说中,使用元叙事的手法打破了小说的“似真幻觉”之后,又进一步混淆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马原的这引起叙述探索形成了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并以独特的方式消解了此前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手法所造成的真实幻觉,成为以后的作家的模仿对象和小说实验的起点。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小说中的世界,都是变形的,她的人物,都带有某种“神经质”,互相间缺乏沟通、信任,并存在一种“自虐”和“他虐”的心理。她的小说以一种丑恶意象的堆积凸现外在世界对人的压迫,把一种个人化的感觉上升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寓言的层次。
格非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便致力于叙事迷宫的构建,他以人物内在意识的无序性构筑出一团线圈式的迷宫——其中有缠绕、有冲撞、也有意识的弥散与短路。如他的短篇小说《褐色鸟群》,首次运用了“叙述空缺”的手法,叙述了一个似真似幻的故事。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对“真实性”的追求,透露出现代人对“存在”的实在本质的怀疑。

三、沉寂期(1989至今)
90年代初,由于先锋作家们的作品过于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在读者中逐渐失去市场,先锋作家们因此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作品的叙述风格采取了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方式,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作品转型到小说的其他领域。但中国先锋小说的探索并未从此停止,在90年代,仍然有一批作家坚守“先锋”孤寂的阵地,如韩东、朱文、海男、黑孩等等。他们依然用自己的创作继续着中国文学的先锋之舞。
中国先锋小说的繁荣期虽然短暂,但是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它打破了传统写实模式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垄断地位,终结了一个被政治权威控制着的小说时代,中国的小说创作,从此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另外,先锋作家们所取得的探索成果,如时空错位、零度情感叙述、叙事的圈套等等,也被90年代的作家们适当而娴熟地运用着,中国的文学,因此也被注入了新的因素,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景象。

就我个人看来,给您三句话,希望对您有启示
一,中国当代文学受外国文学影响深远,尤其是1978年之后,但是这种影响却是效仿,直接结果就是“来得快去得快”,譬如先锋小说,马尔克斯句式等等。
二,现代派在中国不可能有,这是西方古典哲学终结的表现,而我们是文革个人崇拜与非理性的结束,两者虽然表象上看都是对于传统的颠覆,但东方并不等于西方,尤其是在哲学上。
三,现代派小说是否真的构成现代派的特质,仍有待分析。

2. 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

在内容上:1.表现人与社会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孤独、苦闷、冷漠、2.对自我生存价值的怀疑3.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
在艺术表现上,现代主义小说对许多反传统的技巧和手法进行了探索。

3. 现代主义文学的新小说派

1、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的法国,后成为二战后法国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说流派之一。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2、他们认为世界是荒诞、虚无地和不真实的,传统小说是对读者的愚弄和欺骗,小说以描写人物性格和情感为主的时代以及过去。反对传统小说的倾向性,主张作家原封不动地照搬荒诞世界的存在,不赋予它任何意义和感情色彩。新小说屏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断。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
3、代表人物有阿兰·罗布-格里耶、米歇尔·布托尔、娜塔丽·萨洛特、克洛德·西蒙、杜拉斯。 1、法国萨洛特:第一个写新小说
2、法国西蒙:“新小说派之父”,《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佛兰德公路》
3、法国罗布—格里耶:《窥视者》:获法国1995年的“评论家奖”,《橡皮》(1953,杜邦、格里纳达端、瓦拉斯,写政治谋杀案)

4. 现代主义小说代表作

《尤利西斯》。

5. 什么是拟现代派小说

先锋小说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的一种小说。

说白了现代主义也就是“先锋派”!它包括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意识流派,荒诞派等等”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

在“先锋小说”中,个人主体的寻求,和历史意识的确立已趋淡薄,它们重视的是“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

艺术特征:

“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

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

在“先锋小说”中,个人主体的寻求,和历史意识的确立已趋淡薄,它们重视的是“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

6. 什么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是20世纪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禾金等。1928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开始了对日本新感觉主义文学的介绍,1932年至1935年,施蛰存主编大型文学期刊《现代》,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重要的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随着施蛰存辞任《现代》编辑一职,新感觉派逐步解体。
所谓新感觉,指将主观感受投射到客观事物之上,从而使主观感觉客体化,构成所谓的“新现实”。为了展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觉和体验,他们的作品往往采用新奇的文体、华美的词藻、象征和通感等手法。刘呐鸥等人曾大量介绍这一文学流派的小说,并在创作中模拟。

从创作的内容来看,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描绘场景为十里洋场的上海——中国新兴的大都市。他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奇异的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对都市繁复驳杂的景观色彩进行渲染,对喧嚷匆促的都市生活节奏进行呈现,对都市人汹涌起伏的内心情欲进行刻画。
从创作的技巧来看,新感觉派引进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的结构、语言、人物心理描写等方面有所创新。他们的创作呈现出技巧高于内容的试验性质。
首先,为了表现“主观感觉客体化”这一“新感觉”,他们往往采用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方法将主体感受投射到客体上去。在新感觉派作家看来,现实并不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而是感觉和体觉双重类型的混合。
其次,他们受到来自意识流、电影文学的影响,突破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在情节上的明晰连贯,代之以“不确定性”,小说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具有不确定性。他们大量删减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代之以回忆、联想、闪念、梦幻、潜意识,读者必须用想象来补缀情节。
为了表现都市生活的繁忙速度,加快叙事节奏,大量的电报式的语句、跳跃性的对话,甚至采用拟声、拟形的方法以表现特定的情绪。
总之,新感觉派小说吸取来自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立体化、动态化、感觉外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借鉴了来自西方的意识流的小说结构和人物塑造的方法,创造出独特的“心理型的小说流行用语和特殊的修辞,用色彩的象征,动态的结构,时空的交错及充满速率和曲折度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上海的繁华和喧哗”,使自己和第一代的海派文学有了本质的区别,超越了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流派。

7. 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

鲁迅:“我疑心将来的黄金世界里,也会有将叛徒处死刑。”鲁迅对这个社会的洞察力透彻到可怕。今天读鲁迅,仍然是非常必要的,今天社会里的种种现象鲁迅的书里早就都写了。鲁迅一生创作最多的是杂文,不过毕竟杂文是应时而作,现在理解起来有些地方可能有些困难。鲁迅的诗成就很高,不管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鲁迅的现代散文诗集叫《野草》,比较晦涩难懂,建议最后阅读。我觉得最值得读得是鲁迅的小说,鲁迅的小说并不多,只有三十多篇,且都是中短篇,只读情节的话一个半天就能读完,理解却需要一生。如果只打算读几篇的话,我推荐《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值得一提的是《故事新编》,以前人们不太重视,不过的今天对其评价越来越高。

茅盾:今天中国最权威的文学奖,叫“茅盾文学奖”,这个奖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只评选长篇小说。茅盾的一生都和政治密不可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真得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个人觉得茅盾最优秀的作品是《春蚕》,至于《子夜》,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不过不得不说,当时在长篇小说的技巧运用上还有很多不足,今天读起来多少还是有些无趣。我觉得读这部作品最大的意义在于教人怎么把一部模式化的作品写得好看

8. 现代主义小说的介绍

【现代主义小说】又称现代派小说,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复杂的小说创作潮流,包括诸如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迷茫的一代”小说等许多小说创作流派。

9.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新小说派

形成于本世纪50年代的法国,后成为二战后法国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说流派之一。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新小说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最早兴起于法国,风行于20世纪50、60年代,影响波及英、德、美、日、波兰、捷克等国,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学现象。主要有4个代表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娜塔莉·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和克洛德·西蒙。法国文学界出现的一支新的小说创作流派。以阿兰·罗布-格里耶(1922~ 2008)、娜塔丽·萨洛特(1902~ )、米歇尔·布陶(1926~ )、克洛德·西蒙(1913~ )、马格丽特·杜拉斯(1914~ ) 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公开宣称与19世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决裂,探索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语言,描绘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刻画出一个前人所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世界。法国文学评论家称他们为"新小说派"或"反传统小说派"。这一派在50年代刚出现时不为人所理解,被认为是"古怪"、"荒诞"、"好像发精神病"。但到了60年代,新小说派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文学的一支具有代表性的流派。这一派的小说和理论,在西欧、美国和日本曾流行一时,并且影响遍及波兰、捷克等东欧、中南欧国家。 1、法国萨洛特:第一个写新小说
2、法国西蒙:“新小说派之父”,《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佛兰德公路》
3、法国罗布—格里耶:《窥视者》:获法国1955年的“评论家奖”,《橡皮》(1953,杜邦、格里纳达端、瓦拉斯,写政治谋杀案)

10. 求现代主义作家及作品!!!

表现主义:
卡夫卡《变形记》
意识流:
伍尔芙《墙上的斑点》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超现实主义:
阿拉贡《巴黎的乡下人》
存在主义:
加缪《局外人》
萨特《恶心》、《存在与虚无》(哲学著作)
荒诞派:
贝克特《等待戈多》
尤奈斯库《秃头歌女》
新小说派:
西蒙《风》
罗布—格里耶《窥视者》
黑色幽默: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魔幻现实主义:
鲁尔福《佩德罗•帕拉莫》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热点内容
免费小说网一路青云 发布:2025-02-07 02:20:40 浏览:780
清在假期阅读小说三国演义 发布:2025-02-07 02:20:39 浏览:639
女主穿越古代很强大的小说 发布:2025-02-07 02:09:01 浏览:455
古风父女禁忌小说推荐 发布:2025-02-07 01:56:34 浏览:566
一部有四个顶级刀客的武侠小说 发布:2025-02-07 01:25:50 浏览:327
2015的玄幻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发布:2025-02-07 01:18:01 浏览:448
因战友死亡五年复仇回归都市小说 发布:2025-02-07 01:02:15 浏览:847
马伯庸推荐玄幻小说 发布:2025-02-07 00:49:09 浏览:986
小说排行免费榜完结榜 发布:2025-02-07 00:49:08 浏览:553
宋朝皇后刘娥听书 发布:2025-02-07 00:42:37 浏览: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