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艺术的网课答案
『壹』 mooc中国现代文学的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C.夭夭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B.“文协”C.中国诗歌会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B.胡适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B.黄遵宪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B.《漂流三部曲》C.《爱情三部曲》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B.凌叔华C.苏雪林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B.《火》第三部C.《第四病室》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B.《离婚》C.《在酒楼上》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14.被誉为“七月”派“小说重镇”的作家是(D)。
A.绿原B.鲁藜C.胡风D.路翎
15.话剧最初被称作(A)
A.文明新戏(“新剧”) B.爱美剧 C.歌剧 D.戏剧
16.《金粉世家》的作者是(B)。
A.徐枕亚B.张恨水C.周瘦鹃 D.包天笑
17.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阵地是(B)。
A.《新诗》 B.《诗镌》C.《诗创造》D.《诗》
18.1938年成立的“文协”的全称是(A)。
A.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B.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敌协会
C.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 D.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日协会
19.三十年代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的主要是(C)。
A.新月派B.京派C.论语派D.“自由人”
20.无名氏的创作总体上倾向于(B)。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
21.田汉创作的以刘金妹、梁若英、李新群三位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是(B)。
A.《三个叛逆的女性》B.《丽人行》 C.《三姊妹》D.《漳河水》
22.老舍笔下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的主人公是(C)。
A.“张大哥”B.张天真C.“老张” D.“张先生”
23.《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是(C)。
A.土改积极分子 B.地主C.赶车老把式 D.小商贩
24.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剧本是(A)。
A.《终身大事》 B.《泼妇》C.《幽兰女士》 D.《咖啡店之一夜》
25.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的理论建设文章是(B)。
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人的文学》
26.以主人公赵惠明的日记暴露国民党特务统治黑幕的小说是(C)。
A.《第四病室》B.《蚀》C.《腐蚀》 D.《灭亡》
27.曾在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编辑《红黑》、《人间》等杂志的作家是(A)。
A.沈从文B.郁达夫C.柔石D.徐志摩
28.以老子《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作题记的作品是(B)。
A.《原野》 B.《日出》C.《子夜》 D.《骆驼祥子》
29.以浓郁的异国风光和人物的流浪生活、求生意志为内核的新型浪漫抒情小说的作者是(D)。
A.许地山B.郁达夫C.沙汀 D.艾芜
30.艾青到达延安以后创作的诗作是(D)。
A.《火把》B.《吹号者》C.《北方》D.《黎明的通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作品中,合称为“农村三部曲”的有(BD)。
A.《幻灭》、《动摇》、《追求》B.《春蚕》、《秋收》、《残冬》C.《惶惑》、《偷生》、《饥荒》
D.《青龙潭》、《香稻米》、《五奎桥》E.《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
2.收入鲁迅所编“奴隶丛书”的作品有(BDE)。
A.《八月的乡村》B.《丰收》C.《祝福》D.《生死场》E.《呼兰河传》
3.以下作品中,历史小说有(AB)。
A.《采石矶》B.《屈原》C.《大泽乡》 D.《子夜》E.《上海屋檐下》
4.有关“萧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
A.是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小说别体B.力求写真而不浓抹重彩
C.结构严谨、情节紧凑D.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完整E.词藻华丽、文采飞扬
5.以下剧作中,在延安解放区较有影响的戏剧有(BDE)。
A.《刘胡兰》B.《白毛女》C.“好一记鞭子” D.《王秀鸾》E.《兄妹开荒》
『贰』 智慧树视觉与艺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c,c,d,b,a,d,b,a,bcde,bcde
第二章a,b,d,c,a,b,c,
第三章d,b,a,c,d,acd,be,bde
我也是贴吧里看到的不知对不对
『叁』 现代长篇小说艺术三大高锋
1,茅盾。
长篇小说:
《子夜》、《蚀》三部曲 、《腐蚀》、《虹》 、《锻炼》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多角关系》
2,巴金。
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共三部),《寒夜》。
3,老舍。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大波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火葬》,《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望采纳~O(∩_∩)O~
『肆』 学习通艺术鉴赏的答案
1【单选题】艺术系统可以分为多个部分,其中不包括(D)。
A、艺术创作
B、艺术作品
C、艺术鉴赏
D、艺术收藏
2【单选题】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这句话出自(D)。
A、姚斯
B、伊塞尔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别林斯基
3【判断题】接受美学以姚斯和伊塞尔两位理论家为代表。(V)
4【单选题】《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D)。
A、王维
B、巨然
C、吴道子
D、黄公望
5如下图,输入题目关键词就能搜到答案,都有的
『伍』 外国小说《现代艺术展》阅读理解 答案
15(6分)①以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对话形式叙述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真实生动。②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法,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由此展开了故事情节的叙述③一开篇别佳将垃圾运到现代艺术展上去展览,奠定了全文诙谐幽默,讽刺批判的基调。(每一点得2分,其余答案酌情给分)
16(3分)①别佳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清扫垃圾的人;②他是一个机智聪明、幽默风趣的劳动者,如面对质疑他侃侃而谈从容不迫,把破烂垃圾取名叫“智者的呐喊”吸引观众等等;③他是一个勇敢大胆,敢于挑战权威的劳动者,他用自己的垃圾调侃和讽刺了所谓的现代艺术展的虚伪荒谬。(每一点得一分,其余答案酌情给分,但如批判别佳不给分)
17.(6分)①题目起到了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小说始终围绕“现代艺术展”而展开故事情节,以现
代艺术展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关系,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
②题目起到了揭示主题的作用:题目中所谓的“现代艺术展”,最终以一场闹剧结束,其实质都是一堆垃
圾的展览,强烈讽刺,所谓的艺术家的虚假无知,也讽刺了整个社会艺术脱离生活现实的现状。
③题目一语双关,既指现代艺术展又指垃圾展,形成了幽默讽刺的效果,也奠定了文章的幽默讽刺的基调。
(以上每一点2 分,其余答案酌情给分。)
18(6分)本文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具体表现为:
一、作者叙述描写的语言与人物本身的语言具有幽默讽刺的效果。
如叙述描写别佳的外貌特征“披头散发”“醉熏熏”“穿着破衬衫,带着黑眼圈”;描写别佳的神态动作
“理直气壮”“虚张声势”“干净利落”“侃侃而谈””开怀畅饮”“左拥右抱”,这些对人物形象的叙述描写语言,惟妙惟肖地写出一个“俨然”艺术家的清扫垃圾的工人形象,显得既滑稽幽默又令人深思;同时,主人公别佳与举办方的一本正经,显得既专业又机智的人物语言描写,极度讽刺了现代艺术展严重脱离生活现实的现象,寓庄于谐,极具幽默讽刺。
二、极度夸张荒诞的情节设置极具幽默讽刺效果。一个想偷懒的清扫垃圾的人将垃圾送入现代艺术展览会,
却意外地冠名“智者的呐喊”进行展览,接受观众的欣赏称赞;而最终全城人都将破烂送进现代艺术展馆,垃圾与艺术无法分辨,以一场闹剧结束。整个情节设置令人啼笑皆非,极具幽默讽刺的效果。
三、人物形象起到幽默讽刺效果。本文的主人公别佳只是一个清扫垃圾的工人,但他在现代艺术展上表现出来的那种风度气质宛如一个艺术家,受到所有人的追捧与崇拜,这个人物形象与清扫垃圾的别夫的身份完全不符合,形成寓庄于谐的幽默风趣的效果,讽刺批判了所谓的现代艺术家的故作姿态和虚假。
『陆』 尔雅网课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课后答案
一、选择
(6)现代小说艺术的网课答案扩展阅读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是艺术的知识点:
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学习、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视觉、听觉、触觉)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来反映现实、寄托情感的一种文化。好的艺术往往具有美学价值或者哲学价值,但不一定具有大众层面的娱乐性。与科学相比,艺术离不开情感的表达。在中国古代主要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或特指经术。语出《后汉书·伏湛传》:“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艺术形象的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艺术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渗透了艺术家深刻理性思考的形象。它不是客观生活图景随意照搬,而是艺术家经过选择、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人生理解,对社会事物的态度和理性认识的外化和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