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狂人日记对现代小说写作的贡献

狂人日记对现代小说写作的贡献

发布时间: 2022-03-05 19:48:35

1. 鲁迅对中国文学有什么贡献

“作为表象的鲁迅,始终是一个启蒙者。首先是个启蒙者,而且是个优秀的启蒙者。正像人们把孙文叫作革命之父一样,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这是日本文学评论家竹内好说的,“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很难想象没有鲁迅的中国文化史究竟会如何写呢?

2. 鲁迅对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在哪些方面

两个方面:

1、文艺贡献

鲁迅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

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网络全书。

2、学术贡献

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其不仅结束了“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的时代。

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

(2)狂人日记对现代小说写作的贡献扩展阅读

鲁迅代表作品介绍:

1、《呐喊》

《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

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

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2、《彷徨》

《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后编入《鲁迅全集》。

《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

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类题材。前者以《祝福》和《示众》为代表;后者以《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为代表。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该小说集在深广的历史图景中,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鲁迅

3.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什么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

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网络全书。

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狂人日记对现代小说写作的贡献扩展阅读:

艺术特质

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鲁迅在处理这些题材时又具有极其独特的眼光。在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即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

人物轶事

鲁迅在广州时,一个青年受他的感化,随他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热情的留他在自己景云里的寓所住,后来那人又让鲁迅给他在上海找个工作。鲁迅很为难的情况下找到郁达夫说实在没办法,须请一家书店报馆名义上请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由鲁迅自己拿出,由达夫转交给书店报馆作为月薪发给他。鲁迅对青年的提携帮助程度可见一斑。

4. 鲁迅和赵树理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鲁迅赵树理对现代文学的互补式贡献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前有鲁迅,后有赵树理,同为铸就中国现代文学的辉煌,立下 了堪载史册的卓越功勋,他们既有联系,又相区别。

、里程碑式的文坛巨匠

鸦片战争在轰开国门的同时,也惊醒了昏然酣睡中的国人之美梦。为救吾国吾民,半 个多世纪以来,仁人志士们前仆后继,慷慨赴难,但无论是旨在科技救国的洋务运动, 还是立足政体革新的辛亥革命,最后均以失败告终。惨痛的教训使先觉者深切意识到, 思想革命乃是当务之急。于是乎,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为宗旨的新文化运动在中 华大地骤然而起。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之重要一翼应运而生,在理论倡导上,胡适的 《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等一系列文章振 聋发聩,原本死寂的文坛顿然风雷乍起,一场创作实践层面上的文学革命已是箭在弦上 。正是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背景下,鲁迅的《狂人日记》于1918年破土而出 ,并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1](P339)轰动文坛,成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 作。从此,鲁迅便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写了《孔乙己》《药》等十余篇小说,且于1923 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小说的数量虽不算多,但其文体形式却是万象纷呈, 恰如当年茅盾之所言:“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 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2](P324)鲁迅在现代文学发生期的突出贡 献之一,诚如他自己所言,是以文学创作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从而使胡适、陈独秀 等人力倡的文学革命理论得以开花结果。鲁迅的创作真正使中国小说从传统所固有的故 事框架中彻底解放出来,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多样化发展的基础,并无可置疑地确定了 其现代文学奠基者的地位。

在鲁迅等文坛巨擘的艰难努力下,崭新的现代文学在古老的中华大地站稳了脚跟,实 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接轨,推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遗憾的是,在长期闭关自 守状态下,国人本来就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少,文学革命的发展又极迅猛,人们无暇对西 方各种思潮进行消化、鉴别,再加上文学革命中的主干分子多为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思想方法上难免有偏激和走极端的弊病,这就使文学革命不可避免地带有“在否定传统 时,就往往否定一切,而在学习西方新思潮时,又容易肯定一切”[3](P42)的特点,这 就导致了新文学降生伊始即带有严重的“西化”倾向,只是停留在少数知识分子中间, 与本邦民众,特别是与占人口90%的农民群众相脱离,这种脱离甚至严重到了令人瞠目 结舌的地步:鲁迅反映农民生活的经典力作《阿Q正传》居然被中国的农民读者拒之千 里之外。文学革命是在思想革命的时代潮流下应运而生的,其宗旨之一就是要窃取西方 文学圣火以改变愚弱国民之灵魂。倘若新文学不能被大众所接受,那么,新文学作品中 所蕴涵的思想再宏深、再精辟,也只能与民众们失之交臂。因此,若不能彻底实现新文 学从“西化”到“民族化”、“大众化”的根本性转变,就不仅不能使新文学在中国大 地真正扎根结果,而且也难以实现新文学开拓者们借文学改造国人之灵魂、借启蒙以救 国的一片苦衷。可以肯定地说,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系、对西方文学生吞活剥始建而成的 中国新文学,一开始就面临着民族化、大众化这一严峻使命。早在五四时期,有识之士 就高举起“平民文学”之大旗,“左联”成立伊始,即设立了文艺大众化研究会,尽管 先辈们殚精竭虑,作了种种努力,然心有余而力不足,终因历史条件的限制而功亏一篑 。直到赵树理登临文坛,《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品风行于世,才标志着新 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最终胜利,才真正实现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热情拥抱。

《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小二黑结婚》则预示着新文学的彻底大 众化。没有鲁迅,中国文学不知何时方能与世界文学接轨;没有赵树理,新文学本土化 的历程不知何时是个尽头。正鉴于此,我们可作如是言:鲁迅是不朽的,赵树理同样也 是不朽的,他们同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里程碑式的文坛巨匠。

二、义无反顾地张扬文学的功利性

在文学价值上,鲁迅与赵树理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注重文学的功利性,主动而热忱地 追求文学的教育功能与认识功能。鲁迅弃医从文的初衷是为了启蒙,为了改良人生:“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们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4](P212)正是在这一创作思想指导下,鲁迅的整个现 实主义小说,无论是《呐喊》,还是《彷徨》都始终如一地显示出强烈的“审丑”意识 ,“审丑”成了《呐喊》《彷徨》最为醒目的标识。

5. 鲁迅狂人日记在思想和艺术上对现代小说开创性

鲁迅的小说,开创性贡献在于他的思想。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就很繁荣,而鲁迅不仅仅在白话文语言上对现代小说做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的反帝反封建反专制的思想,指导年轻一代。

6. 鲁迅对现代小说艺术的贡献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及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鲁迅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说。他以《呐喊》、《彷徨》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现代小说在他手里开创,也在他手里成熟。他的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他不仅是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而且也是现代小说的理论开创者。他的小说理论,来源于他丰厚的文学理论观念,更得源于他的创作经验,比那些纯粹的小说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性。首先,鲁迅先生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为中国小说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普通民众,写出了"人的觉醒";他用白话创作,用截取生活片断的方法来显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种种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他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西方小说的经验,使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多样化;他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优秀旗手。从中国小说发展史来看,鲁迅确是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1918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发表于《新青年》,以“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其次,鲁迅的小说作品既使人感受到一种沁人心脾、回味无穷的感性美,又揭示着催人奋进、闪烁着时代光辉的理性美。鲁迅是第一个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深刻的反映农民问题的伟大作家。当述及1922年至1925年北京文坛成了“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之后,鲁迅又发现其间从四处乡间跑来北京“侨寓”的一代年轻作者,所写小说往往“隐现着乡愁”,鲁迅称之为“乡土文学”。这一命名也成为经典之论,被后起的研究者所广为采纳。鲁迅“命名”不同于生硬地照搬某些洋概念,更不同于简单的拿文坛的事例去“证实”某种概念的存在,而是把构成文学史现象的最有特征的表现,上升为一种理论的概述与定位。类似的“命名”在鲁迅的其它论述中都有表现,如论述莽原社为“聊以快意”的一群,狂飙社对恶浊社会的讥刺搏击以及“虚无的反抗”,“未名社”在将“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等等。鲁迅寻找这种种不同创作倾向之间的转换或对立的关系,实际上这几个社团又都环环紧扣,此起彼伏地装点了20年代中期的文坛。 他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场上,把中国人的主题—— 连同他们的破衣衫、悲哀的命运和痛苦灵魂带领了长期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盘踞的文学殿堂。在以往的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虚幻的民生,人民还是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鲁迅以作品将人民从精神上解脱,这是一种从理论上的改观。在鲁迅的笔下,我们既看到了被兵匪官僚折磨得成为木偶人一般的中年闰土,也看到了像双喜、阿发一样机智能干、纯朴无私的农村少年。鲁迅这些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石。在鲁迅反映下层人物的作品中,他的着意描写并非是那些惺惺相惜般的无病呻吟,总是把活生生的现实同残酷的封建制度以及国人所具有的劣根性紧密相连,以现实中的小事刻画出重大的社会问题。比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既是被科举制度愚弄乃至毁灭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又是一个不能清醒遭人耻笑的的可怜人物,给人留下一个可悲、可叹的鲜活人物形象,令读者无不深深思索。同样《一件小事》中,启示知识分子正视自己的阴暗面,向满身尘垢却正值无私的“卑贱者”学习,从他们身上寻求希望和力量。第三,鲁迅在新文学所采取的不同思路让我们看清了新知识者在资源建构上的不足。鲁迅在师承上,他支持钱玄同,肯定文学革命的白话文文言,“白话在生长,总当笃信进化论,相信“文学救国”的思想伦理意义,而且在白话文问题上以《新青年》主张以后为大关键”。在他的文学思想上,他承章太炎而来追慕魏晋文学的事实也早为论家所注意了。鲁迅通过发掘提炼特定的文学现象来把握文学进程,并在解释这些现象时,充分注意其与社会思潮的联系,注意形成典型文学现象的创作心态与情感表达方式。这样,所谓“历史的联系”就是很具体可感。鲁迅通过文学现象的提炼去展示文学发展过程的方法,能做到抓住要点总揽全局,抓环节体现过程,这是文学史研究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至今仍不失其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他的作品是现实与理想紧密相连的完美整体,他秉承了诸家的众才之长,既深刻鞭挞黑暗封建社会的残酷,又把人类美好理想深情寄托出来,但绝不是虚幻的乌托邦式的超现实理想。譬如,他在《灯下漫笔》中写道“……这人肉的宴席现在还排着,有很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使人者,掀掉这宴席,毁坏这厨房,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人如其人,文为心声。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通过自己的作品把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起来。鲁迅宛如滚滚长江之上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指路航标,鲁迅的作品永远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珍贵瑰宝。

7. 鲁迅对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在哪些方面

“文学革命”发起之后,一大批的白话文文学作品涌现,但是,这一时期真正显示文学实绩的是鲁迅。
他将文学看作是改变国民精神的“第一要著”,与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域小说集》第一次系统的介绍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文学,受到外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如尼采的影响,将立人视为文学的出路,文学家鲁迅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刻自觉。
1918年,《狂人日记》的刊登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小说集《呐喊》、《彷徨》是

8. 以作品为例,试论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10)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以全新的现代创作手法,新颖的小说形式、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意识流手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表现了现代人的初步觉醒,作品从一问世,就引起巨大反响,达到了现代小说的成熟。
其次包括《狂人日记》在内的20年代的《呐喊》《彷徨》小说集同样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不但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样成为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1、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祝福》《离婚》等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特点;《狂人日记》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肥皂》《白光》有心理剖析的色彩。在鲁迅小说“复调”小说的特点。
2、在艺术表现上也有许多创造,A\艺术风格多样化,整体上注重白描,也有《伤逝》《孤独者》等抒情小说;有《高老夫子》《肥皂》等讽刺小说;有《故乡》《社戏》等乡土小说;《孔已己》外在的喜剧性中所蕴涵的悲剧意味,B\在格式上,鲁迅更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狂人日记》采用第一人称的日记体、意识流手法;《《孔乙己》截取人物生平片段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时间中途起笔。C\以“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利用典型细节、白描以及“画眼睛”的手法来塑造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D从叙述角度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同时应用第一第三人称,E从时序顺序上看,有倒叙,有顺序F从情节看,有单线,有复线。

9. 鲁迅的小说创作对中国小说现代化有什么贡献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及现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鲁迅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在小说。他以《呐喊》、《彷徨》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现代小说在他手里开创,也在他手里成熟。他的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作家。他不仅是现代小说的开创者,而且也是现代小说的理论开创者。他的小说理论,来源于他丰厚的文学理论观念,更得源于他的创作经验,比那些纯粹的小说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性。首先,鲁迅先生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为中国小说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普通民众,写出了"人的觉醒";他用白话创作,用截取生活片断的方法来显示生活的全貌;他用种种方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他吸收和借鉴了现代西方小说的经验,使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多样化;他是中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优秀旗手。从中国小说发展史来看,鲁迅确是现代小说的开山鼻祖。1918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发表于《新青年》,以“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其次,鲁迅的小说作品既使人感受到一种沁人心脾、回味无穷的感性美,又揭示着催人奋进、闪烁着时代光辉的理性美。鲁迅是第一个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深刻的反映农民问题的伟大作家。当述及1922年至1925年北京文坛成了“寂寞荒凉的古战场”之后,鲁迅又发现其间从四处乡间跑来北京“侨寓”的一代年轻作者,所写小说往往“隐现着乡愁”,鲁迅称之为“乡土文学”。这一命名也成为经典之论,被后起的研究者所广为采纳。鲁迅“命名”不同于生硬地照搬某些洋概念,更不同于简单的拿文坛的事例去“证实”某种概念的存在,而是把构成文学史现象的最有特征的表现,上升为一种理论的概述与定位。类似的“命名”在鲁迅的其它论述中都有表现,如论述莽原社为“聊以快意”的一群,狂飙社对恶浊社会的讥刺搏击以及“虚无的反抗”,“未名社”在将“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等等。鲁迅寻找这种种不同创作倾向之间的转换或对立的关系,实际上这几个社团又都环环紧扣,此起彼伏地装点了20年代中期的文坛。
他站在人民本位的立场上,把中国人的主题—— 连同他们的破衣衫、悲哀的命运和痛苦灵魂带领了长期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盘踞的文学殿堂。在以往的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虚幻的民生,人民还是在水深火热之中煎熬,鲁迅以作品将人民从精神上解脱,这是一种从理论上的改观。在鲁迅的笔下,我们既看到了被兵匪官僚折磨得成为木偶人一般的中年闰土,也看到了像双喜、阿发一样机智能干、纯朴无私的农村少年。鲁迅这些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奠定了雄厚的基石。在鲁迅反映下层人物的作品中,他的着意描写并非是那些惺惺相惜般的无病呻吟,总是把活生生的现实同残酷的封建制度以及国人所具有的劣根性紧密相连,以现实中的小事刻画出重大的社会问题。比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既是被科举制度愚弄乃至毁灭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又是一个不能清醒遭人耻笑的的可怜人物,给人留下一个可悲、可叹的鲜活人物形象,令读者无不深深思索。同样《一件小事》中,启示知识分子正视自己的阴暗面,向满身尘垢却正值无私的“卑贱者”学习,从他们身上寻求希望和力量。第三,鲁迅在新文学所采取的不同思路让我们看清了新知识者在资源建构上的不足。鲁迅在师承上,他支持钱玄同,肯定文学革命的白话文文言,“白话在生长,总当笃信进化论,相信“文学救国”的思想伦理意义,而且在白话文问题上以《新青年》主张以后为大关键”。在他的文学思想上,他承章太炎而来追慕魏晋文学的事实也早为论家所注意了。鲁迅通过发掘提炼特定的文学现象来把握文学进程,并在解释这些现象时,充分注意其与社会思潮的联系,注意形成典型文学现象的创作心态与情感表达方式。这样,所谓“历史的联系”就是很具体可感。鲁迅通过文学现象的提炼去展示文学发展过程的方法,能做到抓住要点总揽全局,抓环节体现过程,这是文学史研究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至今仍不失其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他的作品是现实与理想紧密相连的完美整体,他秉承了诸家的众才之长,既深刻鞭挞黑暗封建社会的残酷,又把人类美好理想深情寄托出来,但绝不是虚幻的乌托邦式的超现实理想。譬如,他在《灯下漫笔》中写道“……这人肉的宴席现在还排着,有很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使人者,掀掉这宴席,毁坏这厨房,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人如其人,文为心声。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通过自己的作品把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起来。鲁迅宛如滚滚长江之上的一颗熠熠闪光的指路航标,鲁迅的作品永远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珍贵瑰宝。

热点内容
杜光庭的武侠小说 发布:2025-02-09 10:54:17 浏览:863
铁血战狼免费下载小说 发布:2025-02-09 10:31:13 浏览:879
诛仙1听书 发布:2025-02-09 10:20:41 浏览:188
小说校园言情校霸 发布:2025-02-09 10:01:56 浏览:73
穿越爱情玄幻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发布:2025-02-09 09:42:07 浏览:76
一夫一妻制的校园黑社会小说 发布:2025-02-09 09:14:13 浏览:359
文笔好的穿越温馨小说推荐 发布:2025-02-09 09:00:23 浏览:428
小说古代虚朝代名字 发布:2025-02-09 08:58:50 浏览:449
一开始没想到是他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发布:2025-02-09 08:50:52 浏览:320
帝少的独宠娇妻免费小说 发布:2025-02-09 08:36:01 浏览: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