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现代派先锋小说

现代派先锋小说

发布时间: 2025-02-12 08:06:53

1. “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区别

现代派小说(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现代派文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变化,流派纷呈,作家的政治、思想倾向也很不一致,但就其共性来说,有如下几点:①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其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谬感。因此,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全面危机。②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这一主题。③现代派文学是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它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

先锋小说:
现代派小说标示出了一种当代小说在探索中的精神气质的变化。稍后出现的先锋小说则有着更鲜明的"文体"实验的指向。马原、残雪共同作为先锋小说的先声出现。马原对于叙述的自觉探索,和残雪的以非现实的意象冷静的展示"恶"、"暴力"的能力,都作为了先锋小说的资源。
重视叙述,是先锋小说开始最引人注目的共通之处。他们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这一故事。这开始在马原那里就有充足的体现。马原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大陆当代第一部将叙述放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之后的洪峰被认为是马原的成功的追随者。1987年间,这种写作成为一种潮流。代表作家作品迭起。这里我们就不例举。
将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运用虚构、想象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实验。背离传统小说竭力营造和现实世界对应的"真实"幻象的实现途径,明确承认小说的虚构性。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极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凸现小说的独特存在。在这种形式革新的基础上,先锋小说也挖掘包含了特定的意义,这也是与传统背离的,表现在对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注。表达了作家们对于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的个性化的体验。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最基本的特质是客观冷静地写生存状态,即追求所谓“原生态”的真实和世俗化的情调。原生态作为新写实小说的核心特质,成为作家逼近生活的有利途径,使作品获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同;然而也恰恰是这种在真正意义上并不存在的“绝对还原”,这种对知性的有意消解,制约着新写实小说美学品位的提高。

2. 茅盾小说意义

文学界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深受19世纪法国、俄国现实主义小说以及中国古典世态小说的影响。在《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中,巴尔札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风格与旧说部的笔趣清晰可见。茅盾的小说代表了一代作家,直至80年代,现代派的先锋小说兴起,新一代叙事风行于世。然而,绕开茅盾是不成的,试图把他推崇到不可逾越的地步同样不成。文学的承传是“积累”式的,后现代派的作品与评论并未把现代派的一切都扫荡干净。


茅盾的小说意义在于揭示社会现实。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及涵芬楼图书楼毁于炮火。茅盾陪母亲回乡居住,目睹了30年代的悲剧画面。回到上海,《申报月刊》向他约稿,他决定写一篇反映小镇商人生活的小说。茅盾发现故乡商人勤俭、怯弱、谨慎、奉公守法、缺少决断,写完后,题目改为“林家铺子”,被主编视为难得的好小说。后来,因祖母去世,茅盾回乡,对故乡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决定用“林家铺子”为题写小说,小说通过农民老通宝家境的变迁,深刻反映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封建地主、高利贷者联合剥削下的苦难生活。


小说以养蚕为线索,结构灵巧又绵密,语言精巧秀丽,展现了江南春蚕风俗图。小说发表后,引起广泛赞扬。朱自清肯定茅盾的创作路子,认为现代小说应如此取材才有出路。读者也认为,小说处处从侧面入手,用强有力的衬托,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深入到农村,以及数年来兵祸、苛捐等种种剥削后的农村的残酷景象,尽量暴露无疑。小说揭示了故乡农村的艰辛,连上海也都见报了,加上自己对故乡的了解和把握,茅盾顺着《春蚕》的情节,在1933年写了《秋收》和《残冬》,描写了农村经济破产,农民自发的抗租斗争,最终爆发了农民的斗争。这三篇小说合称“农村三部曲”。茅盾的小说揭示了社会现实,反映了时代变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现代派先锋小说扩展阅读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触。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亦即时局稍稍平稳时,他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

3. 什么是拟现代派小说

先锋小说又叫后新潮小说、拟现代派小说。是指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技巧,通过新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发生决裂的一种小说。

说白了现代主义也就是“先锋派”!它包括了“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象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派,意识流派,荒诞派等等”其倾向就是反映现代西方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自我间的畸形的异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情绪和虚无意识。

在“先锋小说”中,个人主体的寻求,和历史意识的确立已趋淡薄,它们重视的是“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

艺术特征:

“先锋派”的艺术特征表现为反对传统文化,刻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及欣赏习惯。片面追求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新奇;坚持艺术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担任何义务。

注重发掘内心世界,细腻描绘梦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间世界,其技巧上广泛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通感和知觉化,以挖掘人物内心奥秘,意识的流动,让不相干的事件组成齐头并进的多层次结构的特点,难于让众人理解!

在“先锋小说”中,个人主体的寻求,和历史意识的确立已趋淡薄,它们重视的是“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

4. 中国当代文学现代派小说的定义和简介

先给您格非先生的定义:
直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而产生的中国现代派小说,在新时期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伪现代派”时期(1979-1981)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意识流、象征主义)的影响,中国文学曾出现过以“新感觉派小说”和“现代派诗歌”为代表的、在文学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探索的实验作品。代表作家和诗人有刘呐欧、穆时英、施蛰存、戴望舒、李金发、卞之琳等等。这些作家的作品或者在小说的形式、节奏、手法上带有现代主义的特征,注重捕捉新奇的感觉,以表现作家眼耳感官里的城市风貌;或者受弗洛伊德性心理学的影响,更重于心理分析;或者用朦胧的意象和含蓄的语言来暗示、表现感觉和情调……不过,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它们只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流派而存在,并没有产生更大的影响。80年代初中国文坛现代派文学创作潮流的兴盛繁荣,也不是二、三十年代前后现代派文学思潮的简单回归,而是改革开放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涌入催生的产物。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最早在诗歌界显现出来。顾城、北岛、舒婷等人的“朦胧诗”,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文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学潮流,对传统文学的理念发起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朦胧诗所强调的“自我”,也使人们开始思考“人”这一命题,文学也由此开始向文学本身回归。“朦胧诗”虽然不能算作现代主义文学,但是,它的怀疑精神、它的诸多创作手法、它的荒诞意识,却是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精神互相呼应的。
当理论界正在掀起介绍西方现代主义理论高潮的时候,小说家们也迫不及待地将这些刚刚被引入的理论运用到创作实践中。一向被奉为文坛大哥的王蒙,重出江湖后在创作中有意识地突破传统小说的写法,大胆地吸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些表现手法。从1978年初到1985年上半年,他先后发表了19部充满探索精神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夜的眼》、《布礼》、《春之声》、《风筝飘带》、《海的梦》、《蝴蝶》等作品,很明显是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尤其是“意识流”的影响,在形式上体现出与传统文学很不一样的特征。与此同时,一批像王蒙一样曾经活跃于50年代文坛的老作家们也纷纷加入了探索的阵营。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用电影蒙太奇镜头组合的手法,扩大了作品的容量,使作品内容具有立体感,并通过梦幻,突破时空局限,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宗璞的《我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作品着力用荒诞的历史、荒诞的现实、荒诞的环境,乃至荒诞的思想、感情的描摹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开掘知识分子复杂的精神世界。另外,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谌容的《减去十年》的小说,也都有意无意地借鉴了现代主义小说的写作技艺。
随着创作实践轰轰烈烈的展开,关于现代主义文学的理论探讨与争鸣,也一发不可收拾。其间涌现出来的代表性文章有: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等。这些争鸣探索文章和当时译介论著一起,汇成一股强有力的理论体系,影响着中国新时期的现代主义文学创作。
80年代前期的探索性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开始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以主观的心理意识流程来安排叙事时空,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并没有触及到中国作家深层的审美观念、创作观念和创作模式。所谓“现代主义”只是运用了象征、变形、意识流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和技巧,其作品整体上仍是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的“社会写实文学”,其目的是为了表达作家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认知与意见,即对主观意识的描写是为反映客观现实服务的,作品的主题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忧虑,而不是西方现代派所表现的对“个体生命”的忧虑,因此他们的创作事实上仍旧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延续。正因为此,他们的创作被人们称为 “东方意识流”或“心理现实主义”,也有人称其为“伪现代派”。
但是,这一时期作家们的创作,却为后来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一批对现代主义具有亲和力的读者群和评论者群体。他们的作品是80年代中国文学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取得的最初的成果。

二、先锋小说的繁荣期:(1985-1988)
随着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和介绍进中国,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如心理分析小说,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新小说,以及理论界的形式主义、叙述学、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等在80年代中期成为人们所关注与争论的热点,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刺激下,中国的先锋小说创作在1985年后呈现出一种“井喷”的态势。
最早引发“井喷”的是于1985年先后发表的两部小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你别无选择》用“音乐式”的结构和“黑色幽默”的语言方式,以看似荒诞的情节,展现某音乐学院僵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心灵的扼杀;《无主题变奏》则将心理片断和生活片断“无主题”地串联起来,通过一个自动由大学中退学,并安心于做一个“无所事事”的饭店服务员的青年的自述,展现出年轻一代孤独、迷惘的生存状态。和王蒙、宗璞等“伪现代派”作品相比,这两部作品已经超越了形式探索的层面,将现代主义精神融入到作品中,在思想意识、文学精神和表现手法上更加成熟,更具有现代主义的特点。正因为此,批评家们认为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正在步入繁荣期。而《你别无选择》也被称为“第一部成功的中国现代派文学作品”,是“一代人 ‘情绪历史’的一个浓缩”。
继刘索拉、徐星之后,马原、洪峰、格非、残雪、余华、孙甘露、莫言、苏童、扎西达娃、北村等一批作家纷纷登上文坛,开始了先锋文学之舞。中国的先锋文学先天地带有现代文学影响的痕迹。如莫言将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比喻为“两座灼热的高炉”,认为他们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余华则对卡夫卡和川端康成推崇倍至,他的小说也充满了新小说和罗布-格里耶的痕迹;残雪的作品,飘荡着卡夫卡的影子;格非、孙甘露的作品,受到了博尔赫斯的深刻影响……当然,他们的探索并不是纯粹的摹仿,也体现出了很强的个性和本土化的特征,如马原、格非等人不同于博尔赫斯对纯粹的幻想世界的迷恋,带上了一种传统东方关注“现象”而不重视 “真”与“幻”的区别的亦真亦幻色彩;孙甘露的诗性探索也立足并着力于对现代汉语诗性功能的挖掘,等等。
在对“形式”的变革上,马原无疑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拉萨河的女神》,第一次把叙述置于故事之上,把几起没有因果联系的事件拼贴在一起。他在《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大师》、《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小说中,使用元叙事的手法打破了小说的“似真幻觉”之后,又进一步混淆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马原的这引起叙述探索形成了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并以独特的方式消解了此前人们所熟悉的现实主义手法所造成的真实幻觉,成为以后的作家的模仿对象和小说实验的起点。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小说中的世界,都是变形的,她的人物,都带有某种“神经质”,互相间缺乏沟通、信任,并存在一种“自虐”和“他虐”的心理。她的小说以一种丑恶意象的堆积凸现外在世界对人的压迫,把一种个人化的感觉上升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寓言的层次。
格非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便致力于叙事迷宫的构建,他以人物内在意识的无序性构筑出一团线圈式的迷宫——其中有缠绕、有冲撞、也有意识的弥散与短路。如他的短篇小说《褐色鸟群》,首次运用了“叙述空缺”的手法,叙述了一个似真似幻的故事。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对“真实性”的追求,透露出现代人对“存在”的实在本质的怀疑。

三、沉寂期(1989至今)
90年代初,由于先锋作家们的作品过于强调形式而忽视内容,在读者中逐渐失去市场,先锋作家们因此纷纷降低了探索的力度,作品的叙述风格采取了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方式,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作品转型到小说的其他领域。但中国先锋小说的探索并未从此停止,在90年代,仍然有一批作家坚守“先锋”孤寂的阵地,如韩东、朱文、海男、黑孩等等。他们依然用自己的创作继续着中国文学的先锋之舞。
中国先锋小说的繁荣期虽然短暂,但是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它打破了传统写实模式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垄断地位,终结了一个被政治权威控制着的小说时代,中国的小说创作,从此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另外,先锋作家们所取得的探索成果,如时空错位、零度情感叙述、叙事的圈套等等,也被90年代的作家们适当而娴熟地运用着,中国的文学,因此也被注入了新的因素,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景象。

就我个人看来,给您三句话,希望对您有启示
一,中国当代文学受外国文学影响深远,尤其是1978年之后,但是这种影响却是效仿,直接结果就是“来得快去得快”,譬如先锋小说,马尔克斯句式等等。
二,现代派在中国不可能有,这是西方古典哲学终结的表现,而我们是文革个人崇拜与非理性的结束,两者虽然表象上看都是对于传统的颠覆,但东方并不等于西方,尤其是在哲学上。
三,现代派小说是否真的构成现代派的特质,仍有待分析。

5. 先锋派小说的特点

先锋小说:
现代派小说标示出了一种当代小说在探索中的精神气质的变化。稍后出现的先锋小说则有着更鲜明的"文体"实验的指向。马原、残雪共同作为先锋小说的先声出现。马原对于叙述的自觉探索,和残雪的以非现实的意象冷静的展示"恶"、"暴力"的能力,都作为了先锋小说的资源。
重视叙述,是先锋小说开始最引人注目的共通之处。他们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这一故事。这开始在马原那里就有充足的体现。马原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大陆当代第一部将叙述放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之后的洪峰被认为是马原的成功的追随者。1987年间,这种写作成为一种潮流。代表作家作品迭起。这里我们就不例举。
将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运用虚构、想象等手段,进行叙事方法的实验。背离传统小说竭力营造和现实世界对应的"真实"幻象的实现途径,明确承认小说的虚构性。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极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凸现小说的独特存在。在这种形式革新的基础上,先锋小说也挖掘包含了特定的意义,这也是与传统背离的,表现在对于性、死亡、暴力等主题的关注。表达了作家们对于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的个性化的体验。

6. 现代派和先锋小说 有何异同处

为了进一步明确现代派文学的边界线,我们还需要从横的方向探讨它与其它有关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而且把注意力放在它们的区别上面,这对了解现代派文学的范围是有助益的。
现代派文学与现代文学“现代”是个中性的时间概念⑤,大致指从十九世纪末叶到现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西方现代文学包括无产阶级文学和资产阶级文学两大门类,它一般是与古典文学(或称传统文学)相对而言,虽说也有质量不同的问题,但主要是一个时间概念。现代派文学也包括时间性,即它是在“现代”这个历史阶段产生的,但主要却是个质量概念,指一种有特殊思想倾向和特殊艺术方法的文学;它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相对。从总体上讲,现代派是现代资产阶级文学的一部分,虽然其中少数作家和作品也不是不可以划入无产阶级文学中去的。比较恰当的看法是把他们看作运用了某些现代派的手法,而在思想体系上仍有所不同。
现代主义文学与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文学是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延续到九十年代末的一个文学运动,其代表人物在法国是戈蒂埃,在美国是爱伦坡,在英国是佩特和王尔德。唯美主义是现代主义在美学思想上的渊源之一,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反对艺术上的实用主义,强调艺术本身的价值;二是对音乐性、暗示性的强调;三是对感官、知觉因素的重视。但它们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唯美主义不涉及现代生活的重大问题,他们是逍遥派,出世者,而现代主义则涉及重大题材,是入世的;唯美主义者所谓美往往限于风花雪月之类,正是现代主义者所反对的;手法上,唯美主义是稀释了的浪漫派,贡献不大,现代派则有强烈的知性因素和象征因素,而且多有创新。有的现代派作品(如后期象征主义诗歌)是有唯美倾向的,但现代主义并不等于唯美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与颓废主义文学“颓废”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中世纪时是指宗教和道德方面的腐败现象。据牛津大字典说,英语中颓废(decadent)一词最早见于一八三七年卡莱尔的《法国革命史》;几种主要的法语辞典认为一八五○年以前虽已出现这个词(décadent),但不符合目前所用的意义⑥,实际上作为狭义的文体观念,要到一八八O年代龚古尔兄弟才被称为颓废派。八十年代初法国一批诗人创立《颓废杂志》,文学上的颓废主义运动才以魏尔伦为中心开展起来。法国文学史家讲颓废主义文学,严格地说是指这一段。在英国则指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初王尔德等作家。这里颓废文学的主要含义是指推翻传统观念和社会制约,耽于声色,艺术至上的倾向;它与唯美主义和早期象征主义有密切的联系,实际上这个时期不少文艺家是一身而三任的。现代主义中相当数量的作品不能说没有这种颓废主义的色彩和消极颓唐的情绪,但我们仍然需要在两者之间作出区分;颓废主义是逃避现实问题的,现代主义则是关注现实的;颓废主义的艺术手法是接近传统,明快易懂的,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末流,现代主义则是远离传统,深奥难懂的,在继承浪漫主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现代主义文学与象征主义文学 西方不少评论家是把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兴起于法国的象征主义文学作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始阶段。把象征主义作为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分水岭是讲得通的:传统文学以描绘现实世界为主,运用写实或浪漫手法;象征主义则表现了现代派的一些特点:以抒写个人意识为主,运用表现法。但现代主义无疑是个更大的范畴,它可以包括象征主义,而象征主义并不能包括现代主义。这里的界限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问题。但这是一个属于核心的部分,现代主义的美学体系基本上是象征主义的。
现代主义文学与先锋派文学 “先锋”在中世纪是个军事术语,指打仗时走在最前列的进攻部队;十九世纪时开始用于政治方面,指极端主义的政党和主张,如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曾在一八七一年办过一个《先锋》杂志,这以后才运用到文艺领域来,泛指破坏一切传统形式的倾向,如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它在政治上代表一种激进倾向,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都以革命相标榜,一遇挫折就转向极权主义或无政府主义。一九二○年以来,在美国,先锋派就和现代派通用了。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先锋派通常指艺术上的极端形式,它否定艺术形式本身。我以为,不妨把现代派中搞离奇形式实验和极端主义主张的部分称作先锋派,否则“先锋”一词就丧失原意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认为五十年代以来现代派文艺已为西方世界广泛接受,已经丧失“先锋”的反叛意味了。
经过上述对现代派文学纵横坐标两方面的探讨,现代派文学的边界线大致可以定下来了,说得简明一点:现代派文学是产生在一八九O至一九七○年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德、英、美、意)的九个流派组成的文学,它的典型的思想特征是反映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意识,特别是人类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和脱节;它主要的艺术手法是非现实主义的表现法,侧重象征、暗示,避免正面的描述和说明,经常带有荒诞的隐晦的特色;它是现代资产阶级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无产阶级文学有根本区别,与同属资产阶级文学的其它品种(如唯美主义、颓废主义等等)既有联系,更有区别。

热点内容
男女主都很强现代的小说 发布:2025-02-12 11:00:52 浏览:861
科幻小说魅力源于哪里 发布:2025-02-12 10:10:03 浏览:276
签约网络小说要写多少字 发布:2025-02-12 09:26:53 浏览:85
科幻小说主角的爷爷姓福 发布:2025-02-12 09:22:39 浏览:664
现代派先锋小说 发布:2025-02-12 08:06:53 浏览:905
天龙八部续写的好的武侠小说 发布:2025-02-12 08:05:56 浏览:720
帝霸宠妻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2-12 07:12:32 浏览:911
万诱引力小说校园杨烁 发布:2025-02-12 06:57:31 浏览:505
玄幻小说男主轮回九世姓楚 发布:2025-02-12 06:43:16 浏览:355
现代中国小说 发布:2025-02-12 06:28:58 浏览: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