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现代海派小说的特点

现代海派小说的特点

发布时间: 2024-05-10 11:29:45

Ⅰ “京派”与“海派”小说各有哪些艺术特色

京派小说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三: 京派作家既继承了乡土小说的乡村题材,又善用创造社身边小说的抒情笔法。但在自身的发展演变中,他们逐渐淡化了乡土小说的现实性而向梦幻乡土延伸,淡化了身边小说的浪漫性而专注于悲悯人生的描绘,淡化了创造社小说的主观言说而专注于情境氛围的诗意抒写。这三者的浑然融合构成了京派小说独特的风格内涵。 1、梦幻乡土 对乡土的梦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说的一大特点。京派作家是在视艺术即梦、情感即真,也就是在朱光潜所谓“理想界”与“现实界”二元对立的观念中建构着他们的乡土梦幻的。基于此,他们对宗法制乡风民俗多取宁静认同的态度,努力从中开掘纯朴的人情美、道德美,奇特的风俗美,静穆的自然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鄂东山野,芦焚的河南果园城,老向的河北农村,汪曾棋的苏北乡镇,萧乾的京华贫民区等构成了庞大的“乡村中国”的身影。在京派小说中,乡土文明与都市文明的冲突是一个主要内容。在京派作家看来,现代文明的都市道德虚伪,人性异化,压抑束缚着自然生命的发展,于是他们在回归自然的企图中以梦幻般的心态描绘着一幅幅自在自足的乡土图景。废名的《竹林的故事》、《菱荡》等作品写了乡村中翁妪男女自然相处的和谐情景,勾勒出一派“世外桃源”图。沈从文的《七个野人和最后一个迎春节》,通过对原始态的生活与“文明社会”的契约分工和政治状态的生活相对立隔膜的述说,表现出作者对“乡下人”自然、热情、勇敢、诚实等高贵性格的讴歌。与乡土民间和谐纯真的人性民情相联,京派作家或热衷于不表现社会底层人民生命力的强盛,如沈从文《柏子》中的水手任意而快活,林徽因《文珍》里的丫头大胆地求生,萧乾《邓山东》中的小贩憨厚而刚直;或在人物塑造上表现出对优美纯洁女性的关注,如沈从文的翠翠(《边城》)、三三(《三三》),废名的阿毛(《桃园》)、琴子、细竹(《桥》),林徽因的钟绿(《钟绿》)、绣绣(《绣绣》);或在飘忽的回忆中追寻着儿时的天真烂漫,如萧乾的《篱下》、《放逐》,凌叔华的《弟弟》、《小哥儿俩》,汪曾棋的《戴车匠》。总之,不论是对强悍生命力的描摹,还是表现女性的温婉纯美、儿童的纯洁稚嫩,都突出地牵动着作家们的一种共同的梦幻之情,用沈从文在《旧作选集·代序》中的话来说就是对“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神往。 2、悲悯人生 京派小说多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京派作家在历史文化的观照中既由衷地赞美那未蒙教化的原始文明的淳厚朴实,又看到了礼教、宗法制的野蛮和人生不幸的一面。同时,京派浓厚的学院背景又使作家们在理论上对社会对人类有一种悲剧意识。沈从文和废名都十分郑重地把自己作品中悲剧的美学特质的一面指出来,在他们看来,人的神性存在与悲剧性存在有着必然性的联系,由此决定了京派小说的悲剧性往往是人性的悲剧;另一方面,京派作家对人性的单纯信仰又使得他们的悲剧是“明快的”,又带着“悲悯的微笑”的情怀。这样,他们的表现方式就是在所写的人事上不为故事中卑微人事失去明快,总能保持一个作家的平静,淡淡的讽刺里常常有一个悲悯的微笑影子。凌叔华的《小刘》、《李先生》、《春天》等描写女性的作品中,都有一种由对人性的反讽而产生的轻曼的悯惜和忧伤的悲剧审美效果。京派作家还善写残缺的美的命运悲剧,如废名的《竹林的故事》中父亲在一片远暧的自然宁静中悄然而逝,而三姑娘只能在自然光色的轻抚中长成一个乖巧美丽的姑娘。沈从文的《月下小景》中的少男少女在月光中走向美丽的死亡,并借此使情爱升华到崇高境界。这些作品在对爱、美遭罹毁灭的无可奈何的叹息、悲悯中,表现出京派作家“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的努力。京派小说中尚有一类表现美丑、善恶对立较为强烈的社会批判倾向和鲜明的爱憎取舍的人生悲剧,如沈从文的《菜园》、《丈夫》等;萧乾的作品这种特点更明显,他崇尚虽败尤荣的人与命运的搏战,因此,他的悲剧中具有一些英雄主义的因素,这在《邓山东》、《小蒋》、《印子车的命运》中都可以看到。 3、诗意抒写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他们小说的文体形态是与他们的叙事态度、价值选择、文化情致相联结而存在的。在叙述中融入诗性的追求,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是京派小说文体的突出特征。沈从文喜欢用“诗的抒情”方式作小说,如《边城》有现实的忧伤,也有桃园般的浪漫,还有水的恬静蕴藉,清丽隽永的诗意扑面而来。废名善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还常把诗的象征手法移用在其小说中,《竹林的故事》以竹写青春气息,《浣衣母》、《河上柳》以杨柳喻乡村的古朴,《桃园》、《桥》以桃树言理想境界。与诗性追求相应,京派作家往往都有着意境营造的自觉。他们的小说或以景结情,或以象寓意,用空白和空灵构成立体的艺术空间,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废名的《菱荡》可视为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从多个视角描摹了陶家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性之美,从而为主人公“菱荡人”设置了一个“恰当”、“和谐”的生活背景,于是古朴宁静的自然脱化出了菱荡人的达观自如与世无争的生存观念,这样菱荡意境就成为了整篇小说的核心,而且作者还把禅境中的静观、顿悟等引入到小说中,进一步推动了小说的意境化。伴随诗性意境而来的是京派作品结构上的疏朗和散文化倾向。京派小说往往取一种形散而神聚的结构,而这正是典范的散文体结构,人们称京派作家都是遗像文体家,主要就是指这一方面而言。废名的《四大》等难于区分出是小说还是散文,林徽因的小说笔致活络自由,于看似平淡松散中见出功力。后起的汪曾祺的作品亦无波澜,几乎全无高潮,反映了他对“不像小说的小说”最早期的追求。 总之,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京派是很有特色同时又是在艺术上比较成熟的一个流派。它疏离政治,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在获得较大文学成就的同时也表现出某种在追踪社会时代脉搏上的滞后特点。但无可否认的是它在追寻人文理想、承接文学传统、融合艺术新机、开拓小说新文体等方面为现代小说走向成熟提供了多样的发展途径。 http://210.41.4.20/course/09/9/03130203.html 海派,又被称为“新感觉派”、“心理分析派”、“现代派”等。其小说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三: 一、强调主观感受。 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上海这个大都会的现代风景和生活。以刘呐鸥为代表。他早年生活在台湾省,15岁赴海外求学,历时数载,较早就受到现代主义的熏染。从1928年起,先后在《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刊物发表小说。刘呐鸥在1930年出版的《都市风景线》(收1928至1929年所写小说八篇),被公认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开山之作”。 二、情节结构独特。 小说用有色彩的象征、动态的结构、时空叠合交错的表达式,来反映都市的繁华和喧哗。以穆时英为代表。代表作是《南北极》、《公墓》、《白金的女体雕像》、《圣处女的感情》,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 三、描写手法新颖。 海派小说不断变换新技巧,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潜意识,表现人物“超我”与“原我”的冲突,显示心理分析的特征,有的还葆有古典的神韵。以施蛰存为代表。其心理分析小说堪称独步,并为我国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其最具流派特点的小说多收进1932至1933年出版的《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 http://www.cwi.org.cn/eastday/zfh/zfhgl/kxyj/lwjx/userobject1ai15007.html

Ⅱ 海派的文学追求和艺术主张

30年代中国沿海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产物。上海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得风气之先,但也是西方思潮与中国封建余毒交杂,社会矛盾尖锐,阶级对立严重的地方。清末才子佳人小说、“五四”后的新才子佳人小说、上海滩的腐朽社会风气、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对海派小说的形成都有影响。鲁迅曾说,海派文学为“商”“帮忙”,从中不难看出它的格调。这是一种商业味很浓的文学。海派没有成立过正式的组织,也未发表过宣言,之所以人们将其视作一派,是由于海派作家在思想倾向、艺术趣味和创作方法上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对都市文明既有幻灭,又有欣赏的挖掘。
海派作家应该是指活跃在上海周围的作家,代表人物有张资平、叶灵凤、穆时英、曾虚白等。他们都以都市青年男女的种种爱情纠葛。有人统计1928年前张资平70多万字的小说中,写恋爱的就有55万字。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各路作家。
其中包括已成流派的“现代派”诗歌,“新感觉派”小说,以及无法归入任何流派的上海作家如张爱玲,苏青,林徽因
广义上指所有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别,包括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鸳鸯蝴蝶派;狭义的话,就只指鸳鸯蝴蝶派海派小说主要是以描写都市生活为题材,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初期海派的叶灵凤的《紫丁香》、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的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和茅盾的《子夜》、张爱玲《金琐记》《倾城之恋》。
海派文学大体一致的特点:
1、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小说注重可读性,迎合大众口味,是一种“轻文学”;
2、过渡性地描写都市。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夜总会、赌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
3、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的新的主题,造成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
4、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5、对都市文明既有幻灭,又有欣赏。

Ⅲ 请以张爱玲小说为例,分析海派文学的特点。

海派文学是与京派文学相对的作家群,代表人物有张资平、叶灵凤、穆时英、曾虚白等。他们都以都市青年男女的种种爱情纠葛。有人统计1928年前张资平70多万字的小说中,写恋爱的就有55万字。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各路作家。其中包括已成流派的“现代派”诗歌,“新感觉派”小说,以及无法归入任何流派的上海作家如张爱玲,苏青,林徽因 。
①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小说注重可读性,迎合大众口味,是一种“轻文学”;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都是以上海都市为背景,抒写了男女都市的世俗爱情,具有可读性,。
②过渡性地描写都市。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夜总会、赌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前夫夫妻生活不合后就经常出没舞厅,后来与范柳元也经常去舞厅约会。《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红玫瑰就是个交际花的形象。③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造成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有这么一句: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致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另外〈金锁记〉〈倾城之恋〉由于张爱玲对现代性的来临一直怀着隐隐约约的恐惧感,及时行乐的世纪末情绪与古老家族衰败的隐喻贯穿了她的全部的个人记忆,一方面是对物质欲望疯狂的追求,又一方面是对享乐的稍纵即逝的恐惧,正是沦陷区都市居民沉醉于“好花不常开”的肺腑之痛,被张爱玲上升到精神层面上给以深刻的表现。张爱玲对都市现代性的靡烂性既不迷醉也不批判,她用市民精神超越并消解了两种海派的传统,独创了以都市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海派小说的美学。
④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张爱玲小说极为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主要表现为“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统一”。在教材中我们说,张爱玲小说中的许多主题、意象和象征都是古典小说和通俗小说所无法“拘限”的,因为她的创作中增加了外来的小说技巧或现代派的手法,在中国现代小说和西方现代小说这对似乎“相克”的艺术形式中找到了最适合于自己的调子。在她的第一篇小说《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就有许多人物和细节都有着明显的《红楼梦》的影响:“她(睨儿)穿着一件雪青紧身袄子,翠蓝窄脚裤,两手抄在白地平金马甲里面,还是《红楼梦》时代的丫环的打扮。惟有那一张扁扁的脸儿,却是粉黛为施,单抹了一层清油,紫铜皮色,自有妩媚处。一见了薇龙,便抢步上前,接过皮箱,说道:‘少奶成日惦念着呢,说您怎么还不来。今儿不巧有一大群客,’又附耳道……”张爱玲小说中的“市井小说的色彩”,则主要指她作品中的“通俗倾向”。

Ⅳ 海派文学的代表作及评价

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与商业化的体现!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表现的是市民生活,迎合大众口味。海派小说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形成一种性爱小说风尚,是现代人性的新式肉欲小说。后发展为“新感觉派”.
下面是我找的全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期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过渡的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第二代海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成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谁哈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海派小说 1、 初期海派:接续鸳蝴派的文学商业性传统。
①概说
新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 表现市民生活,迎合大众口味。
过渡性都市描写。 沉醉于物质享受而又有负罪感。
“都市男女”主题。 性爱小说风尚,表现现代人性的“新式肉欲小说”。
重视形式的创新。 上海追新猎奇的风貌。
②张资平
经济和性的双重压抑主题,彻底的媚俗化。
“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显示出海派的驳杂。创作《苔莉》后与创造社闹翻。
《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
③叶灵凤
以感伤恋情小说为起点,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最早的推行者之一。
31年后转向对都会女性的动态刻画。最现代的文体,狂放颓丧背后潜藏着旧式的温婉。《朱古律的回忆》《七颗心的人》
还创作过通俗长篇小说。
2、 新感觉派
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海派承上启下极重要的一个阶段。
现代人的眼光,新异的现代形式。文化根源和外来影响。
①刘呐鸥
《都市风景线》集 发现上海的现代性,对都市人生存处境的体验。感觉意识流动跳跃的文体,五光十色又混沌不清,缺少批判力。 《残留》《风景》
②穆时英
“穆时英笔调” 心理型小说流行用语和特殊修辞,文字暴发户,激烈的动作性描写。
《南北极》集 下层流浪汉生活,笔调短促别致的写实。
《上海的狐步舞》 无数条线索、无数个故事构成的“蒙太奇的语法”。
《黑牡丹》 逃离都市,舞女生活段落。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公墓》《白金女体的塑像》
都市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总体的批判和局部的迷醉,潜在的哀婉气息。
③施蛰存
心理分析小说堪称独步。不断尝试新技巧。城乡二元倾向。
《上元灯》集 初恋怀旧情绪、小市民生活
《鸠摩罗什》 转向以精神分析学说创作心理小说。
《将军底头》《石秀》《李师师》 重新解释历史人物和事件。
《梅雨之夕》《狮子座流星》现代环境下的女性世界,由情爱透视人性。
《春阳》 “文化碰撞结构”,社会变迁隐约包含在人物心理变迁之内。
④黑婴 都市流浪女成为都市女主人。
《1000尺卡通》《雷梦娜》《伞·香水·女人》《咖啡座的忧郁》《女性嫌恶症患者》《回力线》
⑤禾金 《造形动力学》《副型爱郁症》《蝴蝶样》

Ⅳ 名词解释海派文学,要必备年代,作家,作品创作特色。只有五分,不要太长

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初期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过渡的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是第二代海派。海派本是贬抑之词,挑起“京海之争”的沈从文等人对海派的定义是“道德上与文化上的”“恶风气”,是“名士才情”与“商业竞拍”相结合。被纳入海派文学的作家也是色彩各异,既有新文学作家群所排斥的“礼拜六派”,也有后期创造社的某些成员(“革命罗曼蒂克”)、“现代派”和“唯美派”,以及无法归入任何流派的上海作家如张爱玲,苏青,予且等人。若从艺术流派的角度加以考察,只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主要代表的“新感觉派”,他们热衷于在都市生活中虚秘五光十色的美,热衷于表现商业文明的节奏和情绪,有同人刊物,真正体现了流派的特征。

Ⅵ 京派与海派的不同是什么

1、代表文学主义倾向不同:

上海现代派承袭了前期创造社的文学向内心掘进的取向,并且以作家叶灵凤为桥梁,把原来附属于浪漫抒情流派的现代主义因素,拓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现代主义流派。

京派是指30年代新闻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活动于北平追求文学独立性的文学流派,“京派”的理论家带有明清帝都的古朴之风,即使是争论,也具有宁静、恬适和随和的风度。

2、代表人物不同:

在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中,京派高拆由以鲁迅、茅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京派和上运渗海现代派是以讲究审美情趣或表现技巧为职志的独具风采的文学支派。

文学史一般认为30年代的上海文坛包括三大作家群体:一是以批判都市文明为主要任务的左翼作家群,如茅盾、丁玲等,二是更顺应广大市民趣味的通俗作家群,如包天笑和张恨水。三是被称旁念脊为新感觉派的作家群,如穆时英和刘呐鸥。

(6)现代海派小说的特点扩展阅读

京派和上海现代派之争只不过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小小的插曲,两股文学支流的不期而遇的冲荡。在30年代文学的总体格局中,由于以鲁迅、茅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作为主潮左右着整个文坛,京派和上海现代派是以讲究审美情趣或表现技巧为职志的独具风采的文学支派。

应该说,这不是分庭抗礼、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流派,它们的中坚分子倒是声气互通的。沈从文是《现代》杂志的忠实支持者,施蛰存对沈从文的困境也不做袖手旁观。这种对同行的回护,说明京派海派之争是礼让之邦的“君子之争”。

热点内容
盛莞莞慕斯小说免费阅读听书 发布:2025-01-09 20:25:03 浏览:231
现代穿古代又穿回来的小说 发布:2025-01-09 19:53:16 浏览:326
校园黑客重生小说 发布:2025-01-09 19:40:34 浏览:487
萱萱小说女二现代 发布:2025-01-09 19:39:43 浏览:558
都市主角是恶人的小说 发布:2025-01-09 19:17:45 浏览:982
经典网络都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09 18:52:00 浏览:246
好看的宠言情小说 发布:2025-01-09 18:51:12 浏览:862
男频种田类类网络小说 发布:2025-01-09 16:55:20 浏览:703
小说四字古代男子名字 发布:2025-01-09 16:49:24 浏览:844
荒朝科幻小说 发布:2025-01-09 16:49:20 浏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