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
⑴ 查良镛怎么读
查良镛读作:zhā、liáng、yōng。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海宁,毕业于剑桥大学,中国武侠小说作家、企业家。他被誉为中国“香港四大才子”,更与古龙、梁羽生合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他于1950年代起,以笔名“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著作屡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素有“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的称赞。著名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等。
金庸武侠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比肩的畅销书,其在征服了无数读者的同时也掀起学术界对其进行研究的热潮。在21世纪,对金庸武侠小说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挖掘,追问其广泛流行的根源,阐述和归纳其特有的艺术特征,正确评价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征,把握当下文坛的创作及评价趋向,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是它对传统武侠小说的升华和超越。
⑵ 金庸先生是谁
金庸,本名查良镛,祖籍浙江海宁,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他所写的小说以名字被称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⑶ 金庸的代表作有哪些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武侠小说泰斗。于2018年10月30日下午因病于养和医院逝世,亨年94岁。
金庸的代表作主要指他创作的武侠小说,主要有十五部,完成于1955年至1972年之间。
具体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越女剑》。
⑷ 《射雕英雄传》作者是
金庸。
《射雕英雄传》中,伴随老顽童和瑛姑感情悲剧的,有一首《四张机》: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金庸的小说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古人诗词,小说的流行反过来又推动了大众对古诗词文化的了解。
像“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如今已是人尽皆知,不过很多人是从《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口中听来,却不知道是出自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金庸介绍
金庸(1924年—2018年),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
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18年10月30日,在中国香港逝世,享年94岁。
⑸ 金庸是著名的作家,金庸的籍贯是哪里
金庸的籍贯是浙江省海宁市,金庸出生于1924年,在1948年的时候移居到了香港,金庸是一个比较知名的小说家。
⑹ 金庸《侠客行》简介.
侠客行简介:
孤悬海外的侠客岛,每十年即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到中原,强行邀请武林各大门派掌门人赴岛喝腊八粥。
凡不接受邀请的门派皆被二使斩尽杀绝,而去了侠客岛的掌门人又个个渺无音信。三十年过去了,又到了二使再现江湖的日子,神州武林谈虎色变,人心惶惶。
流浪儿狗杂种偶然获得玄铁令而被玄铁令主谢烟客抢上摩天崖。九年后又阴差阳错地被长乐帮军师贝海石尊为帮主石破天。
石破天天性纯朴,憨厚老实,对江湖险恶和莫测人心浑然不觉。黑白双侠的儿子石中玉与石破天相貌酷似,却天性轻浮,举止潇洒,巧舌如簧,因调戏雪山派掌门人的孙女,闯下大祸,四处躲避雪山派的追杀。他二人相同的外貌常常被人混淆不清,弄出许多误会和冲突。
在两人周围又簇拥着一群性格迥异的美丽少女江湖怪侠丁不三的孙女叮叮当当,雪山派掌门人白自在的孙女阿秀,长乐帮侍女侍剑,皮影艺人欢欢乐乐,她们或温情缠绵柔肠百转,或俏皮个性我行我素,或精灵古怪行为诡异,或冰雪聪明慧眼识人,或一往情深以心暗许。
少男少女的恋情深深陷入野心家和阴谋家布置的陷井之中,武林各门派的切身利益与纯真的情感纠葛在一起,演绎了人世间的悲喜剧,有爱有恨,有血有泪,有生有死,到头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果,大愚原来是大智,大巧反而成拙,吃亏原来是福。
凭着至真至纯至善的秉性,男主人公石破天不是在何处,只能悲怆地仰天长问:“我是谁”。不仅获得了真正的爱情,同时最终破解了侠客岛之迷,但却始终不知生身父母。
(6)武侠小说作家查良镛扩展阅读
《侠客行》的寓意相当深刻。小说通过不识字的石破天居然能破译石壁上那首诗所包藏的绝顶武功,给人丰富的启示。它的矛头指向包括传统经学在内的各种教条主义、繁琐哲学、经院气的解读模式。
创作背景
1965年,当《天龙八部》还在《明报》连载时,《侠客行》就已开始在《明报》每周赠送的《东南亚周刊》上连载。1977年7月该书修订完稿,金庸写了该书的后记。
这部小说的书名是由诗人李白的同名古言诗而来,小说的内容也与那首诗作密切相关。不过,小说的情节并非是对李白诗作的演绎和注释,而是对这一诗作作了出人意料的安排。
⑺ 金庸是谁
金庸,原名是查良镛,金庸是他的笔名,生于浙江,祖籍是江西,不过后来移居香港,以“当代武侠小说作家”的身份十分出名,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与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代表作有很多,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曾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和剑桥大学。
⑻ 金庸是什么时候死的
金庸还没死。
金庸
原名查良镛,1924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出身望族。
大学主修英文和国际法。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
1959年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
所获荣衔甚多,包括:
1981年英国政府O.B.E.勋衔,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
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表扬其对社会工作及文学创作的成就;
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1994年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及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金庸的作品有《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连城诀》、《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等15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并且都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广播剧、舞台剧等。
其中若干作品已被译成英文、泰文、越文、法文、马来文、韩文等在海外流传,其作品销路长期高踞华人社会之榜首。金庸武侠小说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难解之谜。上至政府首脑要员、文人墨客、学者教授,下至农夫民工小贩,从中国到美利坚,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层出不穷的金庸迷。
⑼ “一代大侠”金庸的诞生:查良镛是怎么写起武侠小说的
2018年10月30日,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明报创办人、一代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
1954年,香港发生一场轰动一时的武术比赛,太极派与白鹤派因门户之见发生争执,互不相让,白鹤派的陈克夫向内地来的太极派吴公仪下战书,以比武分高下,两派掌门人签下了生死状。因香港禁止擂台比武,地点设在一水之隔的澳门。此事在香港引起很大反响,至少有五千人赴澳门等候开场,不仅是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当时报纸争相报道的题材,《新晚报》几乎每天都有相关报道。
1月17日下午,这场引人注目的比武在澳门新花园拉开帷幕,两派高手在擂台上只打了短短两个回合就以吴公仪一拳击中陈克夫致其鼻子流血而告终。但比武引起了难得一见的轰动,当天《新晚报》出“号外”报道比武结果,一上市即被抢购一空。
比武触动了新华社香港分社主管左派报纸宣传工作的金尧如,他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既然市民对比武的兴致如此高涨,何不趁热打铁,在左派报纸推出武侠小说连载,招徕读者,扩大发行量呢?1949年以后,武侠小说以其荒诞无稽在内地被禁,但金认为,左派报纸如果能打破清规戒律连载武侠小说,必可吸引大量港澳读者,以改变销量的困境。他在新华社宣传会议上提出以武侠小说吸引人民来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建议,与会者均表支持。宣委会作出决定,由《新晚报》作为试点先去办。当时《新晚报》的罗孚和《文汇报》的廖一原等都在座。
此前,《新晚报》“天方夜谭”栏目连载唐人(严庆澍)的《金陵春梦》,“下午茶座”连载其另一部小说《 *** 》,吸引了大量读者,但从未登过武侠小说。1月19日,即比武结束第三天,《新晚报》就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出“本报增刊武侠小说”的预告。20日,陈文统的《龙虎斗京华》就在“天方夜谭”开始连载了,署名“梁羽生”。这是梁羽生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标志着新派武侠小说的诞生。小说一共连载了7个月,在读者中引起意想不到的热烈反响,梁羽生一炮走红,《新晚报》销量看涨。
梁羽生
《书剑恩仇录》:故乡传说
从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到《草莽龙蛇传》,查良镛都是忠实读者,他从未想过自己也要上阵。1955年2月初,罗孚和“天方夜谭”的编辑忽然向他紧急拉稿,说《草莽龙蛇传》已连载完了,必须有一篇武侠小说顶上,而梁羽生顾不上,写稿之责非落在他头上不可。他从来没写过武侠小说,甚至连小说也没有写过,迟迟不敢答应。经不起他们的劝说,查良镛只好答应了,打电话到报馆,报了个题目《书剑恩仇录》,但从哪里写起,他还没想好。
2月7日,发稿的日子到了,编辑派了一个老工友上门来等,在当夜九点前无论如何要有一千字的稿子,否则明天的报上就有一块空白了。老工友触发了他的灵感,他便从塞外古道上一个“年近六十,须眉皆白,可是神光内蕴,精神充沛”的老者写起,先把这个工友打发走再说。所以他说,“如果我一开始写小说就算是文学创作,那么当时写作的目的只是为做一件工作”。
2月8日,《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的“天方夜谭”版开始连载,署名“金庸”,每天一段,直到1956年9月5日,共连载了574天。
“镛”字拆成两半就是“金庸”,他自称“没有什么含意的”。金庸横空出世,从此世人往往只知金庸而不知查良镛。
作为武侠小说家的金庸从1955年2月8日出场,这一年他已年过而立。虽然早就离开了故乡,但故乡在他的梦里夜夜萦回,母亲、父亲、兄弟姐妹,故乡的风物人情、民间传说深埋在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遥望江南,那是他永远的爱和痛。“如果你到过江南,会想到那些燕子,那些杨柳与杏花,那些微雨中的小船。”这正是他落笔写《书剑恩仇录》时的心境。当他写下第一部武侠小说时,他想到的是遥远而亲切的故乡,那里有海宁潮、母亲和从小熟悉的传说。
故乡一直流传,乾隆皇帝本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雍正皇帝生了个女儿,用调包计换去了陈家的儿子,乾隆实际上是汉家的血脉,这传说越数百年而不衰,从小铭刻在金庸的心里。故事轮廓由此而来,从家国恨到儿女情,江湖、江山、英雄美人、民族恩仇……一一展开。他对母亲的思念情不自禁,陈阁老夫人的名字最初连载时叫“徐惠禄”,与他母亲的名字仅一字之差,以后修改出版时改为“徐潮生”。
“我是浙江海宁人,乾隆皇帝的传说,从小就在故乡听到的。……因此第一部小说写了我印象深刻的故事,那是很自然的。……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证,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香妃为皇太后害死的传说也是假的。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
乾隆在金庸的家乡海宁修建海塘,全力以赴,直到大功告成,造福当地百姓。但金庸将乾隆皇帝写得很不济,他有时感到有些抱歉。他说,乾隆的诗写得不好,本来也没多大相干,只是小时候在海宁,后来在杭州,到处见到他的御诗石碑,心中实在反感,现在见到好多名画,也到处是他的题字,不讽刺他一番,闷气难消。写到后面,他更是禁不住大发议论,说皇帝的话不可相信。这番话和小说的主线没有多大关联。
《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开始连载的两三个星期,反应平淡,没有引起特别的轰动,刊载一个多月后,情况逐渐发生变化,曲折、起伏的情节打破了平淡的局面,深深吸引着读者,他们一路追着读下去。1950年南下香港、在上海《申报》做过编辑的董千里则说,“书剑”最初在报上连载时,他从头到尾均未错过,深佩作者之才,由此结识。
金庸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几乎每天都有,如果当天他摆了一个乌龙,次日的来信一定会多些,他写到言伯乾与文泰来大战,不经意用了“双目如电”,此后三天收到七封信,都说言伯乾的一只眼已被余鱼同射瞎了。有地址的读者来信,他会陆续回复。
电影界的朋友、中联公司总经理刘芳与太太天天争着看《新晚报》上的连载,中联很想把它改编成电影。缅甸仰光的读者来信说,当地有好几位说书人以“书剑”为压轴,颇得听众的欢迎。海外有两家中文报纸逐日转载。
data-filtered="filtered" 金庸
继梁羽生之后,金庸将武侠小说推向又一个 *** ,而且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不仅在香港大有读者,东南亚一带也有很多人争相阅读。“游戏文字,居然有人喜爱”,令他意想不到。他最初答应罗孚只是试试而已。
有些读者把书中的人物当真实的人那样看待,真诚地为他们担心,为他们抱不平。金庸说写这书时,确是把自己当作了“红花会”的一分子来设想,算是个小头目吧。“红花会”群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水浒》的一百零八将,结局也有《水浒》的痕迹。在此之前,他从未写过任何小说(读大学时写的《白象之恋》是应征之作,他没有算在内),下笔之时不知不觉会受到他从小熟悉的《水浒》影响,也受到许多外国小说的影响,有时干脆就在模仿,既有模仿《红楼梦》的,也有模仿《水浒》的。丫头喂陈家洛吃东西,就是抄《红楼梦》的。
在《书剑恩仇录》的主角陈家洛身上,隐约可以看到近代以来两个海宁籍历史人物蒋百里、徐志摩的影子。金庸说海宁不出武人,即使是军事学家蒋百里,也只会讲武,不大会动武。他们性格中都有一些忧郁色调和悲剧意味,也都带着几分不合时宜的执拗。其实,在陈家洛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一些性格。在这个虚构人物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某些理想。“又要做读书人,又要做革命首领,又要做政治家,既是富家公子,亦是草莽英雄,又重事业,又重爱情,即使在感情问题上,爱姊姊还是爱妹妹也纠缠不清。”
(陈家洛)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物,但是他反映了许多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幻想、幻灭;反映了他们的天真心态,可取之处与弱点。1
从此,金庸——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读书人,在经历动荡乱世之后,独自在异乡通过武侠小说展开他对人性无限丰富的独特理解。他的出现几乎改变了武侠小说难登大雅之堂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