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网络小说作家
『壹』 广西三剑客是谁
关于“广西三剑客”的说法,源自1997年冬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一次作品研讨会,会后我以广西三剑客为名,探讨东西、鬼子、李冯的写作(注:“三剑客”这种说法最早源自著名的军队评论家朱向前,他用于描述朱苏进等几位军旅作家。这一说法转移到描述地方的文学现象,明显不具有理论上的战斗性。)。二年过去了,三位作家在文坛已经是锋芒毕露,声名鹊起;二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又发生了些许变化,经历了一些考验(洪水、金融风暴和炸弹等等);二年过去了,文学变得更加无力,批评变得更加无能;二年过去了,我们面对千年之末的鼓噪,我们已经无话可说。当然,看看“三剑客”的写作,看看他们的文本,看看他们的冲刺姿态,他们的成功和困扰,这又给言说提供了一些理由和动力。
准确地说,“三剑客”这种说法只有地域性的意义,超出地理学的范畴,他们三人的写作很难牵扯在一起。鬼子瘦硬奇崛;东西诡秘灵巧;李冯清峻隽永……,他们三人的风格大不相同,他们也从未有过共同的组织纲领和行动准则,甚至他们的人事关系如何可能都有疑问。但“三剑客”这种说法很好听,很适合各类组织机构和刊物的操作,也很能给理论的虚张声势提供素材。二年过去了,我希望“三剑客”这种说法没有招致更多的非议,我也决没有要把某些东西包装上市的奢望。我想强调的是,这仅仅是一种理论阐释上的权宜之计。不管如何,这三位作家都是我个人极为欣赏的作家,我始终关注的是他们每个人对文学说话的态度,他们的具体的文本和各不相同的表达方式。
1998年,东西的《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得鲁迅文学奖,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东西立即就成为主流作家,这不过表明,在九十年代,主流意识形态本身也处在调整之中,并且,意识形态实践最终都必须通过人来展开,处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当然,《没有语言的生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现实主义传统的再生力量。但东西的小说有一种叙述的力量,这种力量依靠小说语言在叙述时间中细致而执拗的推进来展示特殊的存在状态。继《没有语言的生活》之后,东西又写下《目光愈拉愈长》(《人民文学》)98.1,以下简称《目光》),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一对农村夫妇在生活的困境中互相敌视而越陷越深的故事。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并不能相互理解,却容易走向互相敌对的极端。刘井无法忍受丈夫农村懒汉马男方而试图离婚,但却并不能如愿,相反,丈夫莫明其妙猜忌她与村上其他男人私通,对刘井进行肉体虐待。农村妇女刘井完全处在无助的地步,她的生存权明显遭到严重的践踏。故事的推进以刘井的层层不幸为动力,这个农村妇女对自身的困境毫无办法。更不幸的事件接踵而至。她的儿子居然被丈夫的妹妹卖掉,只有在这时,农村懒汉马男方才痛苦不堪,他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天天到镇派出所去打听儿子的下落。当然,悲剧还在演绎,村上的骗子又骗了他们变卖家产的钱而并没有帮他们找寻丢失的儿子。最终儿子还是由公安局找回来了,但儿子最终还是跑到外面去了,刘井的目光看不到儿子,她的结局很可能就是从房顶上掉下摔死。
这种苦难兮兮的故事并不少见,在当今中国的一些报刊杂志上时常可以读到类似的纪实报道。对于一个已经不再可能全方位控制新闻的社会来说,文学暴露阴暗面并不是什么惊人之举,但当代中国文学也确实在直接面对生存现实这方面无从下手。对于现在的小说写作来说,与其说表现苦难可能发掘出某些特别有力度的思想,不如说可能找到一种特殊的叙述方式。东西正是把乡土中国的生存困境放在叙述语言的情境中,这使得他的叙述力量压制了对苦难的单纯呈现。也许,东西笔下的生存状况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困境”,困境给他叙述表现提示了足够的余地。东西的叙述中的力量,来自于他对苦难的超越,他并不沉浸于苦难或不幸之中,而是始终保持距离,以冷峻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观看这些人物的行为和状态。小说的故事以及内在隐含的意义其实并不重要,对于东西来说,让事件、人物、行为和语言略加变形,偏离原来的轨迹,由此留下的空间,给叙述提示了无限的可能性。东西的小说中始终流宕着一种苦涩的荒诞感,人物总是不能恰当判断和处理自己面对的问题,以至于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马男方不去田里劳动,却怀疑妻子在地里与帮助他们家干活的邻居私通(而其他的村民似乎都不怀好意,他们神经兮兮地把这个家庭推向破碎的边缘)。马男方在毫无证据的情形下,就烧红烙铁在妻子刘井腿上留下伤痕。处在困境中的人们是如此轻易地自虐和他虐,制造困境和苦难似乎是马男方这种人的生存本能。他津津乐道于妻子刘井和朱正在南山的消息,他决不会往好处去想,想反,他迅速就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像:
整个下午南山的消息源源不断地到来,马男方想他们由暗示到不说话,事情已发展到不必说话的地步。赵凡连话都不想说了,可见事情是多么严重。马男方爬上屋顶,站在瓦梁上,他的脖子愈伸愈长,他想我就不相信看不见你们。他的目光越过山梁,看见朱正和刘井钻进稻草堆里,看见刘井肥大的臀部,听到刘井发出被捅了刀子似的嚎叫,他还闻到禾杆和新谷的气味。马男方终于看到了这么一个答案,他的眼睛一黑,双腿一软,跌坐在瓦梁上,差一点从屋顶上摔了下来。
目光愈拉愈远——根本的问题在于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对生活采取的盲目性措施,他们越是试图看清事物、事件或生活的本质,越是偏离本质。马男方执拗地要把目光投向生活的远方,他的结果就是把生活的本质搞得面目全非。也许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来说,生活在其本质上就是荒诞的。刘井渴望儿子能改变命运,让他的姑姑带他到城里上学,但结果却是儿子被拐卖了(小说对此没有明确的结论),儿子找回来后,终究为了一双胶皮鞋还是逃离了家乡。刘井也爬上屋顶,试图看到儿子,看到儿子的未来,结果却是从屋顶上摔下来。这些人看不到自己的生活,看不清事物的真相,看不到生活的前景。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其结果就是更深地陷入困境。东西竭力去呈现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困境及其荒诞性,从生活变形的状态中,从动机与结果颠倒的时刻,从人物的自虐和他虐的情境中,不断涌溢出黑色幽默的效果,它们在制造文本快乐的同时,也触动人们的思想。是什么东西使这种生活处在如此境地?是什么力量使这些人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是他们自己吗?是,也不全是。
东西在1999年发表《肚子的记忆》,这也是一篇奇特的小说,其奇特处不仅仅在于东西一如既往把人物及其生存状态进行扭曲,从而为叙述建立一个延长地带;而且,这篇小说中的所有的人物都参与叙述,每个人物既是叙述人也是被叙述人。巴赫金指称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给每一个人以同等说话的权力,巴赫金说的“复调小说”主要是指在对话结构中来处理人物的平行关系。东西则让每个人物直接参与叙述,人物在叙事中的地位不断变换,他在看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看。全知全能的叙述人,现在随时被改变。这部小说讲述一个患“暴食症”的家伙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东西的小说叙述总是选取——不如说总是把生活加以扭曲,然后展开他的反常事件。这个患暴食症的邮递员同时患了失忆症,因为失忆而暴食,因为暴食而失忆。这些故事和人物当然都是反常的,东西叙述的力量来自对生活扭曲和变形产生的张力。卑琐的希望,可怜的欲求,徒劳的挣扎,这些都使东西的那些反常规的人物不断制造荒诞效果。东西竭力去寻找生活到底在哪里出了毛病。很显然,东西过分沉浸于他所揭示的那种荒诞情境——在这些情境中,确实显示出东西超人的才华,但东西回避了生存世界的病根,那些更根本的问题,更症结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也许答案并不难找到,但在小说叙事中如果更深刻地去洞察生活内在复杂性,也许会使东西的小说获得更深刻的力量。东西同时期还有不少作品颇为出色,例如,《我和我的机器》(《江南》99.2),《把嘴角挂在耳边》(《作家》99.2)《戏看》(《作家》98.1)等等。
如果说东西是通过把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加以扭曲来建立叙述的可能性,那么,鬼子则是把底层人物的生活推到苦难的极端,通过层层加码,使他的人物遭受所有的不幸,从而建构一部苦难的奏鸣曲。1999年鬼子发表了《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人民文学》第6期), 这篇小说无疑表现了鬼子对苦难的书写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鬼子二年前以《被雨淋湿的河》而令文坛震惊,中国当代小说已经多年无法直面人民的苦难,鬼子面对了,不留余地。在二年前的一篇文章里,我曾分析过鬼子的个人经历与他对苦难书写的关系。确实,当代中国作家也少有像鬼子那样出身于底层劳动阶级,对苦难生活有着切身的体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书写苦难的。那些享受着特权社会所有好处的人,那些在红地毯上漫步的人,奢谈苦难就令人怀疑。但鬼子有资格,他经历过,而且始终铭刻在心。反复书写底层人的苦难,表现他们无法承受的生存压力,这是鬼子写作的持续主题。
这篇小说讲述一个家庭的母女俩经历的不幸生活。故事可能发生在一个小县城,因为下岗而生活拮据的女工程师偷了一块猪肉,导致丈夫出走。这使母女俩的生活立即陷入恐慌,母亲的所有愿望就是找到出走变心的丈夫。这是绝望的“寻找”,其结果是女儿也遭遇更大的不幸,母亲也终于死去。从传统的现实主义角度来看,这篇小说无疑是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它尖锐暴露了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和在这种困境中的无助。中国社会是一个落差极大的社会,在沿海地区和发达的大城市,改革开放无疑带来社会相当大的进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相应的飞跃。最先进的后工业化社会的那些现象在中国的大城市里比比皆是,传媒、广告业、时装、各种演艺和体育赛、电脑、网络……等等,但中国的基层社会依然贫穷落后。从现在的各种传媒中不难看到鬼子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性。鬼子并不单纯描述苦难生活的一些事实,这篇小说隐含的实际主题,在于揭示处于经济变动的时期,家庭所承受的灾难性后果。对于一些弱势群体来说,经济变动给他们带来的只是灾难。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另一部分人却更加贫穷,他们别无选择。这位母亲可能属于这一类型。她虽然身为工程师,也属于科技知识分子一类,但她的思想观念却依然停留在半个世纪前。我们也许会责备她自做自受,但作为生活的弱者,她们无能为力。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的弱者,没有那么多自强不息的人。她们的生活只能靠外部较好的环境来建立安全感,一旦处在困境中则只能任凭生活走向崩溃的结局。父亲当然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坏蛋,被当今商业社会激发起的欲望所俘获,个人的欲望满足完全淹没了传统的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最不幸的也许还是寒露。这个未成年的中学生由家庭的破碎而走向个人生活的绝境,她四处寻找父亲不过是她生活无望的一个象征,她就是找回了父亲,她又能如何呢?所有不该经受的苦难,她都经历了。
这部小说把一个家庭的生活推到苦难的极端,母亲的故事有如“为奴隶的母亲”的现代演绎,打瞌睡的女孩寒露的故事则更甚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毫无疑问,这篇小说对苦难生活的书写催人泪下,对底层人民不幸的反映在当今小说中也是绝无仅有。鬼子小说的叙事凝炼而冷峻,直接切入生活的实质,他的叙事几乎是偏执地向前推进,固执地走向极端。鬼子的小说也有值得追问的地方。这篇小说在艺术上相当纯粹,干净利落,鬼子的那种凝炼冷峻的叙事风格表现得非常充分。鬼子的这篇小说接近电影的表现手法,这不只是把握情绪和情感的单纯方面,同时在把一种情感氛围做到极致。他处理那些结构的转折也很像电影,例如“偷肉”、“父亲出走”、“失身”等等关键性的情节转换,带动人物的命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显示出情节本身的内在生长力。而那些情境的处理也很具有电影的氛围,如在宾馆寻找父亲,那种表现情感的现场情境气氛就极有表现力。但从另一方面来看,鬼子的小说的情节过于硬性,它们像是一个合目的性的必然过程。鬼子只关心苦难和不幸,他过分专注于他要达到的目的,以至于人物所经受的苦难像是叙述的强加,鬼子叙述总是不顾一切层层加码,直到把苦难和不幸推到极端。这使他的人物总是有单面化和类型化的特点。好人就是好,坏人就绝顶的坏,不幸就是绝对的不幸,苦难就到绝境。当然,书写苦难本身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没有彻底没有绝对就没有苦难,对于某一部小说也许是必要的,我只是担忧鬼子如何处理生活和人物的复杂性和相对性。当然,鬼子可以以他的方式去表现他所理解的生活,去演奏他的苦难奏鸣曲。
阅读李冯的小说永远是一件漫不经心的事,他恰恰和鬼子可能处在某种状态的二极。李冯的小说总是在轻松自如中给人以明晰的快感,那些快乐和智慧的趣味是随时随地从段落和句子、看上去不经意讲述的人和事中透露出来的。近二年李冯的小说风格变化不大,写作的主题也还是在二个维度上展开,一方面是当下的城市边缘文人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对近现代历史的演绎。《一周半》(《山花》99.1)描写二个外省青年人进京,试图以自由撰稿人的方式在北京谋求发展。但他们很快就被生活的现实性所压垮,他们面对经济的困窘和个人的生理欲望无能为力。李冯写出了一部分“藏匿于高校的异类”不安分的生活幻想,一种在商业主义时代的小资产阶级生活幼稚病。概括李冯小说的主题和内容并不难,但李冯小说的特别之处在他对那些生活过程的灵巧而机智的表达。随意出现的生活场景,偶然涌现的想像,李冯的小说就像是不经意打开的一个生活侧面,你随时随地都可眺望到那么一些情趣。鬼子的小说像一堵硬梆梆的墙,他总是去发掘墙下的生活死角;东西的小说有如指给你看那些翻墙者,他总是不怀好意地去拉扯那些翻墙者的腿部关节,致使他们的姿态怪异可笑;而李冯则是在墙上随意乱画,或是打开一扇窗户,他自己就跳将过去。李冯的小说如同可写性文本,不知道他在哪里开始,也不知道他要在哪里结束。开始和结束都是暂时的,也不重要,它们不过是短暂的停顿。李冯的那个叙述人不断参与到叙事中,他的感觉细致,稍稍超出常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那些平常的生活细节,其实常常越出生活的正常轨迹,在叙述的平实外表下,掩盖着对生活重新改写的那种力量。如果说鬼子是重拳出击,东西是怪招频出,李冯则是四两拨千斤。鬼子是拿一副鞭子拷打生活,东西是拿一把锥子扎生活,李冯则是手持一支狗尾巴草,给生活搔痒。有时候,这种搔痒搔到要害处也会叫人受不了。李冯的那些漫不经心的嘲弄,使生活在变质的那个瞬间,突然变得陌生,突然使人涌溢出挚爱生活和生命的感受。老吴拍打电脑,老吴冲动地买下电话,老吴渴望和那个光头女孩约会,暮色中二男二女在胡同里有目的又没有目的地行走……,这些非常平实的日常生活细节,隐藏着复杂的心理,涌动着难以压制的生活渴望。什么是有质感的生活?有时候是要把人、把生命压垮的那种东西(如鬼子的有些场景),有时候就是那些突然涌溢出的愿望。这篇小说在李冯的小说中并不能算是突出的和典型的,但却是耐人寻味的那种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冯的小说在趣味和风格方面有点类似汪曾祺,尽管他们写作的生活性质完全不同,但那种格调,那种韵致,那种情致,有某些异曲同工之意。当然,汪曾祺的那种老道和意境是李冯所不具有的,但李冯有另一种东西。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经验,有对待生活不同的态度。在本质方面是不可比的,但作为汉语写作,他们又有某种共通的地方——他们都可以在平淡之处,显示出生活的隽永和不可磨灭的痕迹。
李冯的写作确实有向着俏皮方面发展的趋势,这不仅在他的一些关于现实的小说中可以见出(例如这里提到的《一周半》以及《在天上》等等),在一些关于改写近现代历史的故事中也越发明显。他在99年发表的《谭嗣同》,就完全像是历史讽刺小说。对历史的改写和颠覆一直是李冯的业余爱好,之所以说是业余爱好,李冯写这些小说像是从不刻意要去完成的作品。他的那篇关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小说,同样是在解构历史。历史英雄和名人,都在他的改写中变成一个普通人。对历史进行解魅,从中获取叙述的快乐,这是李冯的特殊才情。
李冯最近写的《在天上》和《七短章》都是不错的作品,依然是那样轻松从容地剖析生活。对于李冯来说,生活在哪里变质,哪里就快乐出现。生活的那些动人之处,恰在于那些变形错位的环节。那个一心想换系的铁梅和“我”(《在天上》),那个在安美美安莉莉之间周旋的杜马,这些人物都有些神经兮兮,但他们总是渴望越轨。也许是一种生活的勇气,也许是当代生活在最本质方面出了毛病。李冯总是躲在幕后,不置可否。他让我们去感受生活并自己作出判断。在广西的三剑客中,李冯也许是最不负责的一个,这与最负责任的鬼子形成强烈的反差。鬼子决不含糊地告诉你,什么是生活中该诅咒的东西;东西告诉你什么是生活中应该撕开来看看的东西;李冯则只告诉你什么是有趣的可以随便看看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这三个作家同出于广西,他们风格其实大相径庭。但他们的存在给当代文坛输入了活力,他们的存在恰如其分地在当代中国文学最薄弱的那些环节起到支撑的作用。鬼子多少有些暴力化的写作倾向,给软弱的文学写作注入一种强硬的力量;东西的诡秘使当代小说叙述的呆板裂开一道缝隙;而李冯的灵巧也使笨重的文学获得暂时的轻松。但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存在就无可挑剔,也不必挑剔。事实上,我总是觉得,鬼子的写作过于沉重;东西则过于诡诈;李冯过于轻巧……,这当然都是他们的特点,我不知道如果他们之间稍微靠拢一点,是否会抹去各自的特点?或者各自就走向个人的极端,独树一帜也未尝不可?我无法得出结论。我知道广西汇聚了一批极有才情的作家,如海力洪、凡一平,……等等,他们都很有实力,跃跃欲试,虎视眈眈。桂军势不可挡,迟早要拿下中国文坛的半壁江山。
1999年12月21日于北京忘京斋
注:“三剑客”这种说法最早源自著名的军队评论家朱向前,他用于描述朱苏进等几位军旅作家。这一说法转移到描述地方的文学现象,明显不具有理论上的战斗性。
『贰』 紫川的作者是
老猪,住广西省北海市,最优秀的网络小说作家之一,起点A级签约作家。著有长篇玄幻小说《紫川》《斗铠》,《斗铠》正在连载中。
『叁』 跟明月铛齐名的网络小说家
和金庸、古龙齐名的武侠小说家主要是梁羽生和温瑞安。
武侠小说的四大名家是: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简称金古梁温。
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及《越女剑》等15部武侠小说,作品脍炙人口,亦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产品,脍炙人口。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1948年移居香港。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1996年—1997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香港筹委会委员。1998年,获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作品有:《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46)、《三剑楼随笔》(1956)、《射雕英雄传》(1957)、《神雕侠侣》(1959)、《雪山飞狐》(1959)、《飞狐外传》(1960)、《白马啸西风》(1961)、《倚天屠龙记》(1961)、《连城诀》(1963)、《天龙八部》(1963)、《侠客行》(1965)、《笑傲江湖》(1967)、《鹿鼎记》(1969)、《越女剑》(1970)等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和宗师,古龙为人豪气干云,才华惊人,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他在1969年创作了一部先有剧本后有小说的武林奇书《萧十一郎》,赢得读者的广泛赞赏。古龙与金庸、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作品有:苍穹神剑(1960)(古龙处女作)第一出版社、月异星邪(1960)第一出版社、剑气书香(1960)真善美出版社、湘妃剑(1960)又称《金剑残骨令》真善美出版社、剑毒梅香(1960)真善美出版社、孤星传(1960)真善美出版社、失魂引(1961)明祥出版社、游侠录(1961)海光出版社、护花铃(1962)又称《诸神岛》春秋出版社、彩环曲(1962)春秋出版社、残金缺玉(1962)华源出版社、。飘香剑雨(1963)华源出版社、。剑玄录(1963)满华出版社、剑客行(1963)又称《风云男儿》明祥出版社、浣花洗剑录(1964)真善美出版社、情人箭(1964)真善美出版社、大旗英雄传(1965)又称《铁血大旗》真善美出版社、武林外史(1966)春秋出版社、名剑风流(1966)春秋出版社、。绝代双骄(1967)春秋出版社、。铁血传奇(1967)又称《楚留香传奇》,分为:《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三部真善美出版社、多情剑客无情剑(1969)又分《风云第一刀》、《铁胆大侠魂》两部春秋出版社、萧十一郎(1970)春秋出版社、流星·蝴蝶·剑(1970)春秋出版社、鬼恋侠情(1970)又称《借尸还魂》楚留香传奇续集1 春秋出版社、蝙蝠传奇(1971)楚留香传奇续集2 春秋出版社、欢乐英雄(1971)春秋出版社、大人物(1971)春秋出版社、桃花传奇(1972)楚留香传奇续集3 春秋出版社、九月鹰飞(1972)春秋出版社、七种武器系列(仅完成六部)、长生剑(1971)汉麟出版社、碧玉刀(1971)汉麟出版社、孔雀翎(1972)汉麟出版社、多情环(1972)汉麟出版社、霸王枪(1973)汉麟出版社、离别钩(1979)春秋出版社、陆小凤系列(共六部)、陆小凤传奇(1972)春秋出版社、绣花大盗(1973)春秋出版社、决战前后(19973)春秋出版社、银钩赌坊(1974)春秋出版社、幽灵山庄(1975)春秋出版社、凤舞九天(1975)春秋出版社、火并萧十一郎(1973)《萧十一郎》后传南琪出版社、天涯·明月·刀(1973)汉麟出版社、绝不低头(1973)汉麟出版社、拳头(1973)又称《愤怒的小马》南琪出版社、七杀手(1973)汉麟出版社、剑 ·花 ·烟雨江南(1974)汉麟出版社、边城浪子(1974)《天涯·明月·刀》后传汉麟出版社、血鹦鹉(1975)汉麟出版社、三少爷的剑(1975)桂冠出版社、。白玉老虎(1976)桂冠出版社、漂泊英雄传(1976)南琪出版社、大地飞鹰(1976)南琪出版社、圆月弯刀(1977)汉麟出版社、飞刀 ·又见飞刀(1977)汉麟出版社、碧血洗银枪(1977)桂冠出版社、新月传奇(1978)楚留香传奇续集4 汉麟出版社、英雄无泪(1978)汉麟出版社、七星龙王(1979)春秋出版社、午夜兰花(1979)楚留香后传汉麟出版社风铃中的刀声(1980)万盛出版社、剑神一笑(1981)万盛出版社、白玉雕龙(1981)万盛出版社、怒剑狂花(1982)万盛出版社(由丁情代笔)、那一剑的风情(1982)万盛出版社(大部分由丁情代笔)、边城刀声(1983)万盛出版社(由丁情代笔)、猎鹰 ·赌局(1984)万盛出版社等。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共同扛起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大旗,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梁羽生为人正派,创作了三十余部武侠佳作,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作品有:唐朝:(共4部)《女帝奇英传》、《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宋朝:(共6部)《武林天骄》、《飞凤潜龙》、《狂侠·天骄·魔女》、《瀚海雄风》、《鸣镝风云录》、《风云雷电》明朝:(共8部)《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武林三绝》、《广陵剑》;清朝:(共17部)《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烽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草莽龙蛇传》、《龙虎斗京华》等。
温瑞安,1954年01月0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火车头,祖籍广东梅县,武侠小说作家,也是新武侠五大宗师(金、古、梁、温、黄)之一,马来西亚华侨,香港户籍,笔名有温凉玉、舒侠舞、王山而、项飞梦、温晚、柳眉色、风玲草等。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1973年赴台湾留学,1976年其创立的社团遭检举“为匪宣传”,拘留3个月后,被台湾政府驱逐出境。1981年抵香港发展,1990年转至中国大陆。温瑞安目前有小说、诗、散文、评论各类著作100多种。作品有:四大名捕系列《四大名捕震关东》 《四大名捕会京师》《碎梦刀》 《大阵仗》《开谢花》 《谈亭会》 《骷髅画》 《逆水寒》《少年冷血》 《少年追命》 《少年铁手》 《四大凶徒》 <少年无情> <大阵仗>《阿拉丙神灯》 《粉红色的老太婆》 《四大名捕斗将军》 《四大名捕斗僵尸》 《四大名捕打老虎》<四大名捕破神枪>
神州奇侠系列—正传·神州奇侠—《神州奇侠》 《剑气长江》《两广豪杰》 《江山如画》《英雄好汉》 《闯荡江湖》 《神州无敌》 《寂寞高手》《天下有雪》—外传·血河车—《幽冥血河车》 《大宗师》 《逍遥游》 《养生主》《人世间》—后传·大侠传奇—《大侠传奇》—别传·唐方一战—《侠少》 《唐方一战》等
『肆』 小说家陈建功简介
陈建功,作家,1949年11月24日出身于广西北海市。其祖父陈寿卿,系北海东华公司创办者之一,曾任北海商会主席,颇有人望,北海沦陷时,为救助难民不遗余力。其父陈朝宝,经济学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教授。陈建功1957年随父母迁居北京。
196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中毕业后,到京西煤矿当了十年采掘工人,历尽艰辛,其间开始文学创作。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北京大学文学专业继续学业,此后作品渐多并引起读者注意。其创作的短篇小说《丹凤眼》、《飘逝的花头巾》分获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陈建功到北京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95年2月调中国作协工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年作家班编委。
陈建功以小说、散文、影视剧本创作见长,描写生活以北京为多,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文风幽默风趣,得到文学评论界的普遍好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纂出版的《中华文学通史·当代文学编》称许陈氏:"那刻画人物的艺术雕刀,常能有力地突入性格的深处,开掘出性格的、社会的、人生的底蕴。它的叙事手腕,融合了古典小说特别是宋元话本的优秀传统和五四以来新格式的短篇小说的意识经验,显示了高强的艺术控驭力。他的文学语言,在老舍京味语言的基础上,博采新时代、新时期北京民众的口语,熔铸成既有旧京韵味又有城市新风的现代京白,很富有艺术表现力。"陈建功出版过的书籍有:短篇小说集《迷乱的星空》、中篇小说集《陈建功小说选》、《丹凤眼》、《鬈毛》、《前科》、《建功小说精选》、散文随笔集《从实招来》、《北京滋味》、《建功散文精选》等,创作的电视剧本:30集电视连续剧《皇城根》(合作)和23集电视连续剧《青春之歌》(合作)等。陈建功曾获多次全国性文学奖,系一级作家,国务院特殊津贴领取者,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越、捷、孟加拉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亦曾出访美、日、韩、越、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地区,和海外作家进行交流,作学术讲演。
『伍』 广西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名称
转裁:
我知道的广西知名作家有七位,总得来说,他们是各有千秋,我最欣赏的还是东西.呵呵,不知道你怎么看?
蓝怀昌
男,瑶族,1945年2月生,广西都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历任广州军区歌舞团担任创作员,河池地区文化局创作科长、副局长、局长, 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有200余万。三十年前,瑶族文学史中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直到蓝怀昌创作的著名小说《波努河》的出现。 给蓝怀昌带来文学声誉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波努河》,这部小说填补了瑶族文学史上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获得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蓝怀昌是一位勤奋的作家,继《波努河》之后,他先后创作了《魂断孤岛》、《一个死者的婚礼》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相思红》,散文集《巴楼花的女儿》和诗集等。目前,他的多部小说已经被日本作家介绍到了日本。
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蓝怀昌始终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内心的东西,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美好的东西。
除了创作之外,蓝怀昌还组织了许多文化项目,他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大辞典·瑶族卷》已经出版。由他编剧的电视剧《虎将李明瑞》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最高奖“骏马奖”,他还致力于音乐歌词创作,由他作词的《总想给您写封信》、《高山大海紧握手》等歌曲,雅俗共赏,并且获得了政府大奖。难怪圈内的朋友提起蓝怀昌,都说他是一个创作的“多面手”,一位大众化的作家。
东西
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3月出生。中国作协会员,广西作协副主席。1994年至1996年被广东省青年文学院客聘为第一届专业作家;1997年至1999年被广西文学院聘为专业作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1982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先后干过教师、新闻报道干事、秘书、报纸编辑、记者等工作,现在广西南宁某报副刊部做编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中短篇小说集《抒情时代》、《目光愈拉愈长》等。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1、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小说选刊》1996年度优秀作品奖;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1998年,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3、1995年,获第三届广西青年作家独秀文学奖。
凡一平
1964年生于一个贫寒的小学教师家庭。广西都安县人,壮族。十六岁考取河池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十七岁在《诗刊》发表诗歌《一个小学教师之死》,此诗荣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十八岁在《金城》发表第一篇小说《岁末》。十九岁参加工作。1989年至1991年,由广西作协推荐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历任都安箐盛中学教师、都安县文化局创作员、都安县文化馆副馆长、广西首期专业作家等职,现任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辑、、广西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
已先后在《诗刊》、《当代》、《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小说家》、《作品》、《清明》、《山花》、时代文艺出版社等报刊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集两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愈百篇。有作品入《小小说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情觞》、《中国超情感小说精选》、《新市民小说选》等多种选本。长篇小说处女作《跪下》出版后,荣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并被改编拍摄成同名小说二十集电视剧。中篇小说《寻枪记》被改编为电影《寻枪!》。中篇小说《理发师》也即将搬上荧幕。
获奖情况
长篇小说《跪下》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1997年) ;2001年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获第三届壮族文学奖。
鬼子
广西罗城人,自幼多灾多难,当过农民,教师,文化馆员,1989年在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曾考于该校的研究生班,后因生计艰难而弃学。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自1996年开始。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7《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
【1997年中国十佳小说奖】
【广西区政府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篇小说)
【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
《农村弟弟》(中篇小说)
【广西区政府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冯艺
男,壮族,1955年9月生。当过六年工人,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职。1997年出任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999年当选为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编审。
1982年开始散文诗和散文的创作,发表过散文诗、散文300多章(篇),其中《大瑶山的思考》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出版的作品集有《朱红色的沉思》、《云山朗月》、《逝水流痕》、《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冯艺卷)》等,其中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20集电视纪录片《西部的发现》、10集电视片《飞越广西》总撰稿人。
获奖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称号。
黄佩华
1957.8月生于广西西林县八达区平用村;1971.9月参加工作,任西林县革委会通讯员;1975.1月任西林县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秘书;1981.4月任西林县总工会干事;1981.11月任西林县委调研室调研员;1982.4月任西林县委办公室秘书;1983.9月考入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干部专修科学习;1985.6任西林县委宣传部部长;1987.11月调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
1982年始在《右江文艺》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当代》、《漓江》、《南方文学》、《红豆》、《小说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学》、《花城》、《清明》、《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主要作品
1990年中篇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三月三)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女族》,并获第一届壮族文学奖、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1992年中篇小说《回家过年》(清明)获广西首届独秀文学奖;
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当代)获广西199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
1996年为广西首批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流水谣》(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
1997年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两年制);
1999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风俗》,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漓江出版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出版。
2002年7月小说集《远风俗》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蓝晶莹
广西青年作家,天峨运管局党组书记,散文小说均长,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实,语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别了,平腊>一文自广西日报发表后在河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响,完全自然清新,这是他文章中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发表的作品小说有《秋天里的故事》和《心计》(《广西文学》发),《活命》和《山女泪》(《飞天》发),《枪响军帐》(《南方文学》发),《无后老人》(《短篇小说》发),《出事》(《红豆》发),《花格衣》(《广西日报》发),《雪的季节》和《元凶》(《三月三》发),《驱鬼》(《广西民族报》发),《厚士杂志》(《红水河》发);散文有《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广西日报》发),《别了,平腊》(《广西文学》发);报告文学《藏在深闺人未识》(《广西文学》发)。2000年和2001年分别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河池作家协会。
『陆』 言情小说中的六小公主是谁
”六小公主”她们分别是辛夷坞、顾漫、缪娟、金子、李歆、姒姜。
辛夷坞,女,1981年生于广西桂林,原名蒋春玲,北京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金牌作家,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专职作家,现签约北京白马时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当下最受欢迎的80后女作家之一,青春文学新领军人物,独创"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其所有作品均长居销量排行榜冠军位置,并陆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册。
顾漫,1981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宜兴,晋江原创网的驻站作家,曾是《仙度瑞拉》杂志编辑,作品风格轻松浪漫,大多叙述都市爱情。
本名纪媛媛,网名缪娟,中间名Claire。原为专业法文翻译,在阿尔卑斯山谷小城生活。代表作有《翻译官》《堕落天使》《最后的王公》《我的波塞冬》《丹尼海格》《智斗》等。
金子,一个爱做梦的女孩子,貌不出众,技不压人,唯求一生平顺喜乐足矣---金子
2006年 《梦回大清》一战成名,引领全国书市“穿越”风暴,至今畅销不衰。金子成为知名女性阅读品牌“悦读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2007年 《梦回大清》终结篇出版,作家金子成为网络文学界领军人物。 2008年1月 《夜上海》出版,金子首次突袭“海派”文化。 2008年7月 《夜上海》终结篇出版,数十家影视公司争购《梦回大清》、《夜上海》影视改编权。 2009年 《绿红妆之军营穿越》出版,又一部“金式”京派穿越小说、侃劲十足的作品。
李歆,言情小说家,擅长穿越题材,2003年起陆续发表中篇小说刊登于于《今古武侠版》《武侠小说》《武侠故事》等杂志。2008年初荣登中国网络原创作家风云榜,著有小说《独步天下》《秀丽江山》《凤栖梧》《谁与为偶》《询君意》等,曾获腾讯网"作家杯"第二届原创大赛第四期冠军。
姒姜,从来喜涂涂写写,上中文后,此心更甚,按捺不住,于2004年6月发表代表作《情何以堪 》,在晋江上誉毁参半,幸,誉略多于毁。心下暗喜,终不致弃坑,历时四月,完稿。此文重在战争谋略,儿女之情在辅,与时下众多青春读物大为不同。文中多有败笔,写人物的感情不清晰,且人物性格不鲜明突出,一些仇恨来的很突兀,几乎没有伏笔照应,这不能不说是作者文字功底的欠缺。在此书发表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有碧落五卷稿及诸多坑问世。然,姜坑品颇好,虽坑众多,但弃坑甚少,填土不断。
『柒』 广西哪位作家最知名
东西
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3月出生。中国作协会员,广西作协副主席。1994年至1996年被广东省青年文学院客聘为第一届专业作家;1997年至1999年被广西文学院聘为专业作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1982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先后干过教师、新闻报道干事、秘书、报纸编辑、记者等工作,现在广西南宁某报副刊部做编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中短篇小说集《抒情时代》、《目光愈拉愈长》等。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1、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小说选刊》1996年度优秀作品奖;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1998年,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3、1995年,获第三届广西青年作家独秀文学奖。
凡一平
1964年生于一个贫寒的小学教师家庭。广西都安县人,壮族。十六岁考取河池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十七岁在《诗刊》发表诗歌《一个小学教师之死》,此诗荣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十八岁在《金城》发表第一篇小说《岁末》。十九岁参加工作。1989年至1991年,由广西作协推荐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历任都安箐盛中学教师、都安县文化局创作员、都安县文化馆副馆长、广西首期专业作家等职,现任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辑、、广西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
已先后在《诗刊》、《当代》、《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小说家》、《作品》、《清明》、《山花》、时代文艺出版社等报刊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集两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愈百篇。有作品入《小小说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情觞》、《中国超情感小说精选》、《新市民小说选》等多种选本。长篇小说处女作《跪下》出版后,荣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并被改编拍摄成同名小说二十集电视剧。中篇小说《寻枪记》被改编为电影《寻枪!》。中篇小说《理发师》也即将搬上荧幕。
获奖情况
长篇小说《跪下》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1997年) ;2001年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获第三届壮族文学奖。
鬼子
广西罗城人,自幼多灾多难,当过农民,教师,文化馆员,1989年在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曾考于该校的研究生班,后因生计艰难而弃学。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自1996年开始。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7《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
【1997年中国十佳小说奖】
【广西区政府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篇小说)
【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
《农村弟弟》(中篇小说)
【广西区政府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冯艺
男,壮族,1955年9月生。当过六年工人,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职。1997年出任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999年当选为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编审。
1982年开始散文诗和散文的创作,发表过散文诗、散文300多章(篇),其中《大瑶山的思考》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出版的作品集有《朱红色的沉思》、《云山朗月》、《逝水流痕》、《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冯艺卷)》等,其中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20集电视纪录片《西部的发现》、10集电视片《飞越广西》总撰稿人。
获奖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称号。
黄佩华
1957.8月生于广西西林县八达区平用村;1971.9月参加工作,任西林县革委会通讯员;1975.1月任西林县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秘书;1981.4月任西林县总工会干事;1981.11月任西林县委调研室调研员;1982.4月任西林县委办公室秘书;1983.9月考入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干部专修科学习;1985.6任西林县委宣传部部长;1987.11月调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
1982年始在《右江文艺》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当代》、《漓江》、《南方文学》、《红豆》、《小说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学》、《花城》、《清明》、《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主要作品
1990年中篇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三月三)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女族》,并获第一届壮族文学奖、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1992年中篇小说《回家过年》(清明)获广西首届独秀文学奖;
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当代)获广西199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
1996年为广西首批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流水谣》(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
1997年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两年制);
1999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风俗》,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漓江出版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出版。
2002年7月小说集《远风俗》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蓝晶莹
广西青年作家,天峨运管局党组书记,散文小说均长,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实,语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别了,平腊>一文自广西日报发表后在河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响,完全自然清新,这是他文章中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发表的作品小说有《秋天里的故事》和《心计》(《广西文学》发),《活命》和《山女泪》(《飞天》发),《枪响军帐》(《南方文学》发),《无后老人》(《短篇小说》发),《出事》(《红豆》发),《花格衣》(《广西日报》发),《雪的季节》和《元凶》(《三月三》发),《驱鬼》(《广西民族报》发),《厚士杂志》(《红水河》发);散文有《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广西日报》发),《别了,平腊》(《广西文学》发);报告文学《藏在深闺人未识》(《广西文学》发)。2000年和2001年分别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河池作家协会。
参考资料:http://www.xqonline.net/mingjia/jieshao3.htm
回答者:天堂一杆枪 - 童生 一级 1-1 09:28
--------------------------------------------------------------------------------
冯艺
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揭晓,广西著名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历时六七年写成的《桂海苍茫——广西人文地理笔记》一书占据5部获奖散文之一,这是他继12年前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获得了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之后,再获该项奖。
彭匈
被新浪读书频道邀请的"广西第一人"
蓝怀昌
男,瑶族,1945年2月生,广西都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历任广州军区歌舞团担任创作员,河池地区文化局创作科长、副局长、局长, 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有200余万。三十年前,瑶族文学史中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直到蓝怀昌创作的著名小说《波努河》的出现。 给蓝怀昌带来文学声誉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波努河》,这部小说填补了瑶族文学史上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获得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蓝怀昌是一位勤奋的作家,继《波努河》之后,他先后创作了《魂断孤岛》、《一个死者的婚礼》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相思红》,散文集《巴楼花的女儿》和诗集等。目前,他的多部小说已经被日本作家介绍到了日本。
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蓝怀昌始终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内心的东西,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美好的东西。
除了创作之外,蓝怀昌还组织了许多文化项目,他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大辞典·瑶族卷》已经出版。由他编剧的电视剧《虎将李明瑞》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最高奖“骏马奖”,他还致力于音乐歌词创作,由他作词的《总想给您写封信》、《高山大海紧握手》等歌曲,雅俗共赏,并且获得了政府大奖。难怪圈内的朋友提起蓝怀昌,都说他是一个创作的“多面手”,一位大众化的作家。
黄佩华
1957.8月生于广西西林县八达区平用村;1971.9月参加工作,任西林县革委会通讯员;1975.1月任西林县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秘书;1981.4月任西林县总工会干事;1981.11月任西林县委调研室调研员;1982.4月任西林县委办公室秘书;1983.9月考入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干部专修科学习;1985.6任西林县委宣传部部长;1987.11月调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
1982年始在《右江文艺》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当代》、《漓江》、《南方文学》、《红豆》、《小说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学》、《花城》、《清明》、《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主要作品
1990年中篇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三月三)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女族》,并获第一届壮族文学奖、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1992年中篇小说《回家过年》(清明)获广西首届独秀文学奖;
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当代)获广西199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
1996年为广西首批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流水谣》(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
1997年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两年制);
1999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风俗》,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漓江出版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出版。
2002年7月小说集《远风俗》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蓝晶莹
广西青年作家,天峨运管局党组书记,散文小说均长,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实,语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别了,平腊>一文自广西日报发表后在河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响,完全自然清新,这是他文章中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发表的作品小说有《秋天里的故事》和《心计》(《广西文学》发),《活命》和《山女泪》(《飞天》发),《枪响军帐》(《南方文学》发),《无后老人》(《短篇小说》发),《出事》(《红豆》发),《花格衣》(《广西日报》发),《雪的季节》和《元凶》(《三月三》发),《驱鬼》(《广西民族报》发),《厚士杂志》(《红水河》发);散文有《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广西日报》发),《别了,平腊》(《广西文学》发);报告文学《藏在深闺人未识》(《广西文学》发)。2000年和2001年分别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河池作家协会。
『捌』 广西80后著名作家有哪些
80后的好像没有。
我知道的广西知名作家有七位,总得来说,他们是各有千秋,我最欣赏的还是东西.呵呵,不知道你怎么看?
蓝怀昌
男,瑶族,1945年2月生,广西都安人。1968年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历任广州军区歌舞团担任创作员,河池地区文化局创作科长、副局长、局长, 现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只有200余万。三十年前,瑶族文学史中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直到蓝怀昌创作的著名小说《波努河》的出现。 给蓝怀昌带来文学声誉的,是他的长篇小说《波努河》,这部小说填补了瑶族文学史上没有长篇小说的空白,获得1988年获首届广西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
蓝怀昌是一位勤奋的作家,继《波努河》之后,他先后创作了《魂断孤岛》、《一个死者的婚礼》等多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相思红》,散文集《巴楼花的女儿》和诗集等。目前,他的多部小说已经被日本作家介绍到了日本。
作为一位著作丰硕的作家,蓝怀昌始终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内心的东西,表现现实生活中真实美好的东西。
除了创作之外,蓝怀昌还组织了许多文化项目,他主持的《中国少数民族系列大辞典·瑶族卷》已经出版。由他编剧的电视剧《虎将李明瑞》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视最高奖“骏马奖”,他还致力于音乐歌词创作,由他作词的《总想给您写封信》、《高山大海紧握手》等歌曲,雅俗共赏,并且获得了政府大奖。难怪圈内的朋友提起蓝怀昌,都说他是一个创作的“多面手”,一位大众化的作家。
东西
原名田代琳,男,1966年3月出生。中国作协会员,广西作协副主席。1994年至1996年被广东省青年文学院客聘为第一届专业作家;1997年至1999年被广西文学院聘为专业作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1996年《小说选刊》奖。1982年毕业于河池师专中文系,先后干过教师、新闻报道干事、秘书、报纸编辑、记者等工作,现在广西南宁某报副刊部做编辑。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耳光响亮》,中篇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中短篇小说集《抒情时代》、《目光愈拉愈长》等。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1、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小说选刊》1996年度优秀作品奖;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2、1998年,小说集《没有语言的生活》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3、1995年,获第三届广西青年作家独秀文学奖。
凡一平
1964年生于一个贫寒的小学教师家庭。广西都安县人,壮族。十六岁考取河池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十七岁在《诗刊》发表诗歌《一个小学教师之死》,此诗荣获广西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十八岁在《金城》发表第一篇小说《岁末》。十九岁参加工作。1989年至1991年,由广西作协推荐进入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历任都安箐盛中学教师、都安县文化局创作员、都安县文化馆副馆长、广西首期专业作家等职,现任广西三月三杂志社副总编辑、、广西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
已先后在《诗刊》、《当代》、《十月》、《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小说家》、《作品》、《清明》、《山花》、时代文艺出版社等报刊及出版社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小说集两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愈百篇。有作品入《小小说选刊》、《中国文学》、《散文选刊》、《作家文摘》、《传奇文学选刊》、《情觞》、《中国超情感小说精选》、《新市民小说选》等多种选本。长篇小说处女作《跪下》出版后,荣获广西文艺最高奖——铜鼓奖,并被改编拍摄成同名小说二十集电视剧。中篇小说《寻枪记》被改编为电影《寻枪!》。中篇小说《理发师》也即将搬上荧幕。
获奖情况
长篇小说《跪下》获广西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1997年) ;2001年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获第三届壮族文学奖。
鬼子
广西罗城人,自幼多灾多难,当过农民,教师,文化馆员,1989年在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同年曾考于该校的研究生班,后因生计艰难而弃学。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创作,自1996年开始。
主要作品
《谁开的门》(中短篇小说集)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苏通之死》(中篇小说集/名家三连发丛书)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遭遇深夜》(中短篇小说集/公牛丛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国小说50强·鬼子卷/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集)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艰难行走的鬼子》(小说代表作及创作备忘图文本/回报丛书)昆仑出版社出版。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小说)漓江出版社出版
《幸福时光》电影剧本(张艺谋导演)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电影剧本(陈凯歌导演)
获奖情况
《被雨淋湿的河》(中篇小说)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97《小说选刊》年度优秀小说奖】
【1997年中国十佳小说奖】
【广西区政府第四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篇小说)
【1999年《人民文学》优秀中篇小说奖】
《农村弟弟》(中篇小说)
【广西区政府第三届文艺创作铜鼓奖】
冯艺
男,壮族,1955年9月生。当过六年工人,在北京上了四年大学,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民族出版社工作,先后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职。1997年出任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1999年当选为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文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编审。
1982年开始散文诗和散文的创作,发表过散文诗、散文300多章(篇),其中《大瑶山的思考》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出版的作品集有《朱红色的沉思》、《云山朗月》、《逝水流痕》、《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冯艺卷)》等,其中散文集《朱红色的沉思》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20集电视纪录片《西部的发现》、10集电视片《飞越广西》总撰稿人。
获奖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称号。
黄佩华
1957.8月生于广西西林县八达区平用村;1971.9月参加工作,任西林县革委会通讯员;1975.1月任西林县水泥厂工人、车间主任、秘书;1981.4月任西林县总工会干事;1981.11月任西林县委调研室调研员;1982.4月任西林县委办公室秘书;1983.9月考入广西民族学院干训部干部专修科学习;1985.6任西林县委宣传部部长;1987.11月调三月三杂志社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
1982年始在《右江文艺》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在《三月三》、《民族文学》、《广西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当代》、《漓江》、《南方文学》、《红豆》、《小说家》、《新生界》、《作家》、《作品》、《福建文学》、《花城》、《清明》、《散文选刊》、《羊城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
主要作品
1990年中篇小说《红河湾上的孤屋》(三月三)获广西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
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南方女族》,并获第一届壮族文学奖、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学奖;
1992年中篇小说《回家过年》(清明)获广西首届独秀文学奖;
1993年中篇小说《涉过红水》(当代)获广西1993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1994年接力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瓦氏夫人》;
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当选广西作家协会理事;
1996年为广西首批长篇小说签约作家,创作长篇小说《流水谣》(长江文艺出版社即将出版);
1997年为广西首批签约作家(两年制);
1999年当选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0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远风俗》,获广西第四届铜鼓奖;
2001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代表;
2002年漓江出版社“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出版。
2002年7月小说集《远风俗》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
蓝晶莹
广西青年作家,天峨运管局党组书记,散文小说均长,尤擅散文,其散文清新,自然平实,语言功力非凡,常出精品,<别了,平腊>一文自广西日报发表后在河池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文章不受世俗影响,完全自然清新,这是他文章中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发表的作品小说有《秋天里的故事》和《心计》(《广西文学》发),《活命》和《山女泪》(《飞天》发),《枪响军帐》(《南方文学》发),《无后老人》(《短篇小说》发),《出事》(《红豆》发),《花格衣》(《广西日报》发),《雪的季节》和《元凶》(《三月三》发),《驱鬼》(《广西民族报》发),《厚士杂志》(《红水河》发);散文有《故乡的音律》《一面湖水》《流动河流的峡谷》《在仙山做仙》《花开花落》(《广西日报》发),《别了,平腊》(《广西文学》发);报告文学《藏在深闺人未识》(《广西文学》发)。2000年和2001年分别加入广西作家协会和河池作家协会。
『玖』 网络小说作家老猪的简介
老猪,最优秀的网络小说作家之一,起点A级签约作家。著有长篇玄幻小说《紫川》《斗铠》,《斗铠》正在连载中。
本名:三个字,姓氏在百家姓中是大姓
住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职业:副科级公务员
年龄:34岁
星座属相:水象星座
体重:和笔名相符初恋:大二
婚姻状况:已婚,猪嫂揽下大部分家务活支持猪写作
爱好:写作感到累的时候,喜欢一个人跑去喝点小酒看歌舞表演
喜欢的游戏:3D网游类型,国家崛起、魔兽
喜欢的作者:罗森、莫仁、田中等等
曾混迹的论坛:旧雨楼、集龙社、爬爬网
特别经历:曾去边疆救灾待了个把月艰苦的
写作历程: 大学毕业前,老猪失恋了,课上完了,学校里又没什么事了,对于泡妞的勾当也厌倦了。于是猪就跑到网络上来,先是在旧雨楼的BBS里面混,接着就开始写《紫川》了。开始也没怎么认真写,写着写着又跑去玩了几个月。回来看看,哦,还有人看,于是又写。接下来得混饭碗,于是又停了几个月……嗯,那时候艰苦到什么程度呢?说出来大家可能都要笑话了,那时候老猪家里没电脑,写东西只能跑到外面网吧去写,写一个钟头得两块钱,很容易停电和死机,一停电一天的工作就没了。而且家里人也不怎么支持他写作,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的勾当。他们宁可他出去在路边帮人扛麻袋也好,那毕竟是实打实的工作。有一段时间,老猪上网都是口袋里揣着五毛钱去上的,只敢收发邮件,惴惴不安地看着钟,生怕过了钟拿不出钱来。这是老猪最困难的时候……
写作心态的变化:开始写《紫川》时候,老猪完全是凭着一股兴趣和爱好写的,或者叫做激情。但是在写了五六十万字以后,再多的激情都被消磨光了,剩下的只有责任感。而且此时老猪的心态也和大学时候不同了,走入社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家庭、工作上的担子都很沉重,空闲时间也大大减少,都是只有等下班以后忍着眼皮的瞌睡在敲键盘,晚上一直干到十二点多,然后洗衣服、做点家务,一般到凌晨2点才睡。
『拾』 孤独南是谁
90后网络红人,孤独南,网络歌手,小说原创作家,网络推手,网络写手,网站设计师,腾讯名博,网络顶级人气高手,1993年出生于广西钦州市的大孩子,从2009年至今发表大量90后原创日志,短时间内遍部整个互联网,大批90后同龄人疯狂转载。11年接受知青杂志采访,其事迹影响了网络一部分90后,并被登上搜搜网络。技术好和负责任是广大网友对孤独南的评价。
现在的孤独南更是围绕90后为主题与众多红人玩转于空间人气交流,小说创作以及网店经营,主号博客2011年因与网络歌手本兮的粉丝团发生矛盾受害被封,当时空间每天真实人气三万左右。2012年开始创作小号博客,短短半月聚集人气每天稳定5000+,其中2012年的新作小说更是多次收录上tx美文榜,网络技术更是牛叉级人物,一直否认是黑客的孤独南拥有技术精英徒弟上百位,据说孤独南是1993年出生的孩子,令许多网友惊讶.猜测,也深受90后同龄人喜欢,不得不佩服孤独南的实力。有知情人士透露 .其现实与娱乐圈90后某些明星来往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