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
❶ 中国古代讽刺艺术的高峰是哪个朝代
清朝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它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❷ “七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为何有三本被删掉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但是其实在以前我们有七本名著,之所以被删了三本,是因为被删除的三本在当时不适合民众阅读。而且中国人有一种很古怪的“凑四”心理,不管什么东西都希望往四个上面凑,所以流传到现在我们就只有这“四大名著”了。
而《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也是非常优秀的文学巨作,但是这两本书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并不被统治者所认同。所以《红楼梦》出现之后,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就此算是正式确立下来了。
❸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最高峰的作品是什么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最高峰的作品,无疑就是《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代表,以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
❹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
吴敬梓是清代文学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除了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的代表作还有《文木山房诗集》、《文木山房诗论》。
作品影响
《儒林外史》就是长篇讽刺小说,乾隆14年完成。整本书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各种人对“名利”的不同表达,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
《儒林外史》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足以跻身世界文学名著之列。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批判和嘲讽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❺ 讽刺小说代表作有哪些
1、《儒林外史》
《镀金时代》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与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该长篇小说,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大胆揭露了美国南北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腐朽黑暗。
作者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对当时流行全国的投机流行病,贪污受贿进行了揭露,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社会现象运用精湛的艺术手法把社会真实提炼概括浓缩在小说中,使当时的腐败景象完全呈现在读者眼前。
❻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吗
聊斋志异不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是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蒲蚣龄《聊斋志异》、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二十年眼见之怪现象》。
但是,《聊斋志异》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6)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扩展阅读:
《聊斋志异》中许多优秀的作品,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更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都描写出其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本的属性,烘托其被赋予的性格。
在暴露统治阶级贪暴不仁的同时,还写出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有直人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❼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
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1] ,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2] 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3]
❽ “七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为何有3本被删掉
中华传统文化,凝聚了历朝历代的文学发展成果。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我国古代文学,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每一个不同的时期,它都以一种不同的形式走向巅峰。
在种种文学创作形式中,明清时期的小说成了一种较诗词歌赋而言更为通俗、受众面更广的文学形式。并且,小说成了唯一一种从古代盛行到现代的文学体裁。在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达到鼎盛。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全部都是明清时期脍炙人口的作品。
“七大名著”中为何有三本被删?
以上提及的“七大名著”,在流传和发展中有三本被删,只剩下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水三西红”。那么这三本书同样作为经典之作,为何被删?
其一,中国自古以来的“凑四传统”。
大家如果仔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会发现我们的老祖宗会有一些很有趣的传统,例如数字上的“凑四”。为什么是“七大”而不是“四大”呢?相当有趣的一种说法是“四大”在口语上读来朗朗上口,更加符合传统。
“凑四传统”在古代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无处不在,例如“四大天王”,“四大美女”、“四大发明”等。虽然这些不具有绝对的代表性,但是的确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中国人“凑四”的偏好。
其二,与时代背景不相适应。
在“七大名著”中,三本著作被删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唯一的共通之处都是它们不与那个时代的统治背景相适应。
《金瓶梅》盛行的时期,正值顺治皇帝对淫词书籍的整治阶段,正好撞在了变革的枪口之上。而《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同样作为讽刺小说,被禁的原因不言而喻。清王朝为了将强政治上的集权,通过各种手段钳制老百姓的思想。此类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无疑对封建政治构成了威胁。
《儒林外史》通过明写来批判,《聊斋志异》通过暗喻达到讽刺,但是全部逃不过统治者的法眼,因此也就成了禁书。
其三,和“四大名著”产生同质化冲突。
这三部作品之所以被剔除“七大名著”之列,私以为还有第三点原因,那便是它们和现有的“四大名著”产生了同质化冲突。这七本著作,看似取材不同,创作手法各有千秋。但是好的文学著作在本质上殊途同归。
现下的“四大名著”中,每本书都给读者构筑了一个宏大的视角。从“仙妖人魔”的魔幻主义世界到充斥着“政治权谋、军事武侠”的现实主义社会,从风花雪月的小儿女情爱到风云变幻的社会大家。个人、社会、国家、世界等的各层面矛盾已经尽数囊括在这四部小说之中。
这四部小说,在现实中融入梦幻,在创新中批判现实,完全能够弥补被删的那三部小说所要呈现给世人的一切精神风貌。
❾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吗
是的,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成书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1803年(嘉庆八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❿ 儒林外史作者是谁
儒林外史作者是我国清代时期杰出的小说家吴敬梓,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属于现如今的安徽人士,吴敬梓所创作的古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被赞誉为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高。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
(10)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扩展阅读: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在此时,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形象已经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而是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的创作主要运用了纪实、剪辑、集中、综介、变形、理想化等方法,并呈现出整体性的特点。吴敬梓以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为基础,运用这六种创作方法,创作出了高士王冕、名士杜少卿、真儒虞育德等富有光彩的艺术形象。
然而在吴敬梓将生活中的人物采撷到作品中,将生活原型创作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是对真儒虞育德、庄绍光等理想人物的塑造上,表现出不重才学重品德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