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中国古代小说回目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回目研究

发布时间: 2021-06-18 00:07:55

⑴ 请你模仿中国古典小说章回体标题形式,从《芦花荡》《孤独之旅》这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拟写课文回目。(2分

送女孩寻队伍归队,老英雄芦花荡杀敌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睛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件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①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②,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③的心情撑着船,编算④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⑤,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⑥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淘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啊,还这么爱干净!”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洗一洗就精神了!”老头子说:“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远远有一片阴惨⑦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了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老头子小声说:“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⑧了!”老头子没听见,拼命的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不怕。他打不着我们!”“她挂了花!”“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⑨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⑩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她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⑾那老头子:“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⑿钻入了苇塘的深处。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⒀,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注释本文选自《孙犁文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孙犁(1913~2002),当代作家。本文是孙犁的“白洋淀事迹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①尖利:(jiān lì)眼力、视力特别好②能耐:(néng nai)本事;技能。③悠闲:(yōu xián) 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闲:自得④编算:(biān suàn)方言。这里有计划,盘算的意思。⑤疟子:(yào zi)即疟(nüè)疾一种发冷发烧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疟蚊传染到人体血液里。症状是发冷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⑥寒噤:(hán jìn) 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在文中形容疟疾发作的症状.⑦阴惨:(yīn cǎn)阴沉凄惨,阴:阴沉 (本文中指光线特别阴暗不明。)
⑧挂花:(guà huā)负伤流血。⑨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⑩仄歪:(zè wāi) ①.方言。倾斜,歪斜。②.指倾斜不稳的样子⑾央告:(yāng gao) (轻声) 央求,恳求。⑿转弯抹角:(zhuǎn wān mò jiǎo) 抹角:挨着墙角绕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形容说话绕弯,不直接了当。 抹:紧挨着,经过⒀张皇失措: (zhāng huáng shī cuò)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张皇:惊慌,慌张

⑵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1 入云龙 公孙胜(出家)
2 玉臂匠 金大坚(御前听用,后任职于内府御宝监)
3 紫髯伯 皇甫端(御前听用,后任御马监大使)
4 圣手书生 萧让(受职于蔡太师府)
5 铁叫子 乐和(王都尉府中使令)
6 云里金刚 宋万(战死于润州)
7 没面目 焦挺(战死于润州)
8 九尾龟 陶宗旺(战死于润州)
9 青面兽 杨志(患病,寄留丹徒,后病逝)
10 百胜将军 韩滔(战死于常州)
11 天目将军 彭汜(战死于常州)
12 白面郎君 郑天寿(战死于宣州)
13 操刀鬼 曹正(战死于宣州)
14 活闪婆 王定六(战死于宣州)
15 丑郡马 宣赞(战死于苏州)
16 金眼彪 施恩(战死于常熟)
17 独火星 孔亮(战死于昆山)
18 神医 安道全(调御前听用)
19 井木犴 郝思文(战死于杭州)
20 金枪将 徐宁(伤于杭州,后死于秀州)
21 浪里白条 张顺(战死于杭州)
22 小霸王 周通(战死于独松关)
23 没羽箭 张清(战死于独松关)
24 双枪将 董平(战死于独松关)
25 花项虎 龚旺(战死于德清)
26 插翅虎 雷横(战死于德清)
27 急先锋 索超(战死于杭州)
28 火眼猊 邓飞(战死于杭州)
29 赤发鬼 刘唐(战死于杭州)
30 丧门神 鲍旭(战死于杭州)
31 通臂猿 侯健(杭州之战溺死于海中)
32 金毛犬 段景住(杭州之战溺死于海中)
33 船伙儿 张横(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34 没遮拦 穆弘(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35 毛头星 孔明(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36 旱地忽律 朱贵(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37 锦豹子 杨林(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痊愈)
38 白日鼠 白胜(患瘟疫,寄留杭州,后病逝于杭州)
39 小遮拦 穆春(看视病人)
40 笑面虎 朱富(看视病人,后病逝于杭州)
41 立地太岁 阮小二(战死于乌龙岭)
42 玉幡竿 孟康(战死于乌龙岭)
43 两头蛇 解珍(战死于乌龙岭)
44 双尾蝎 解宝(战死于乌龙岭)
45 矮脚虎 王英(战死于睦州)
46 一丈青 扈三娘(战死于睦州)
47 铁笛仙 马麟(战死于乌龙岭)
48 锦毛虎 燕顺(战死于乌龙岭)
49 赛仁贵 郭盛(战死于乌龙岭)
50 小温侯 吕方(战死于乌龙岭)
51 九纹龙 史进(战死于昱岭关)
52 拼命三郎 石秀(战死于昱岭关)
53 跳涧虎 陈达(战死于昱岭关)
54 打虎将 李忠(战死于昱岭关)
55 白花蛇 杨春(战死于昱岭关)
56 病大虫 薛永(战死于昱岭关)
57 摩云金 欧鹏(战死于歙州)
58 菜园子 张青(战死于歙州)
59 中箭虎 丁得孙(死于歙州)
60 圣水将军 单廷(王玉)(战死于歙州)
61 神火将军 魏定国(战死于歙州)
62 青眼虎 李云(战死于歙州)
63 石将军 石勇(战死于歙州)
64 霹雳火 秦明(战死于青溪)
65 险道神 郁保四(战死于青溪)
66 母夜叉 孙二娘(战死于青溪)
67 出林龙 邹渊(战死于青溪)
68 摸着天 杜迁(战死于青溪)
69 催命判官 李立(死于青溪)
70 金钱豹子 汤隆(死于青溪)
71 铁臂膊 蔡福(死于青溪)
72 短命二郎 阮小五(死于青溪)
73 花和尚 鲁智深(坐化于杭州)
74 行者 武松(出家并终老于杭州)
75 豹子头 林冲(病逝于杭州)
76 病关索 杨雄(病逝于杭州)
77 鼓上蚤 时迁(病逝于杭州)
78 浪子 燕青(出走于杭州)
79 混江龙 李俊(诈病于苏州,后出海,为暹罗国之主)
80 出洞蛟 童威(看视李俊,后随李俊出海)
81 翻江蜃 童猛(看视李俊,后随李俊出海)
82 神行太保 戴宗(终老于泰安州岳庙)
83 活阎王 阮小七(终老于石碣村)
84 小旋风 柴进(辞官务农)
85 扑天雕 李应(返乡)
86 鬼脸儿 杜兴(伴李应返乡)
87 大刀 关胜(后病逝)
88 双鞭 呼延灼(后抗金阵亡)
89 美髯公 朱仝(后立战功)
90 镇三山 黄信(仍任青州)
91 病尉迟 孙立(仍任登州)
92 小尉迟 孙新(随兄回登州任用)
93 母大虫 顾大嫂(随夫回登州)
94 独角龙 邹润(辞官返乡)
95 一枝花 蔡庆(返乡为民)
96 铁面孔目 裴宣(返回饮马川,受职求闲)
97 锦豹子 杨林(返回饮马川,受职求闲)
98 神算子 蒋敬(返乡为民)
99 神机军师 朱武(投公孙胜出家)
100 混世魔王 樊瑞(投公孙胜出家)
101 小遮拦 穆春(返乡为民)
102 轰天雷 凌振(仍受火药局御营任用)
103 玉麒麟 卢俊义(被毒毙于淮河)
104 呼保义 宋江(被毒毙于楚州)
105 黑旋风 李逵(被宋江下毒,死于润州)
106 铁扇子 宋清(患病在家,不详)
107 智多星 吴用(自缢于宋江墓前)
108 小李广 花荣(自缢于宋江墓前)

⑶ 中国古典文学是如何发展的

[序言]
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中国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原始民族,他们的巫术活动孕育出了文学的雏形。在这数千年历史的洗礼下,中国古典文学沉淀出一篇篇诗赋,一首首词曲,一出出戏剧,一部部文学著作。洗尽铅华的它们,惊艳了时光,温柔了流年,在物欲横流的今日,依然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神秘的历史传说、厚重的时代背景绽放出奇光异彩。
为了表达我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了解它的发展史,弘扬中国古文化,让更多人从认识古文学,到爱上古文化,再到提高民族自豪感。我们选择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脉络”这一课题,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不仅提高自身的古典文学素养,并且提升了整合资料、梳理历史脉络、探究问题的能力。
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轨迹,走近中国古典文学,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历程。

[正文]
研究性学习的航船在“中国文学的发展——探究其产生,发展和变化”这一主题的确定下开启了,小组成员抱着对这一研究的强烈兴趣开始了漫长而又丰富的探索旅程。
从资料的收集,分析,到对周边同学老师的调查访谈,再到我们之间认真地研究讨论,我们终于对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最终的结论。
随后,我们制定了如下计划,准备认真地研讨让这一课题能够开花结果:
1. 由组长主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发展主要脉络”;
2. 由组长主持研究“略述历代文学界领军人物”
3. 由组员童萌主持研究“文学类型在古代的多向演变”
4. 由组长主持研究“分析明清两朝的政治背景与文学特色联系”
5. 由组长主持研究“明清小说与唐宋元代文学的联系”
6. 由组长主持研究“清末社会剧变下的文学作品”
7. 由组员魏洪淼主持研究“对《红楼梦》的看法”
8. 由组长主持研究结题报告。
在完成了这些内容之后,我们便依照计划开始了研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着重研究了一部分内容——对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对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的研究,对其他中国文学方面的研究也涉猎一二,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
在中期学习中我们大致地研究了下列内容,即我们的研究主题——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进程:
一、殷商
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密不可分。
二、周
《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剥削阶级的罪恶,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积极进步的历史意义。
三、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大的解放时代。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都起了剧烈的变化。
△散文的勃兴
在百家争鸣中,无数杰出的思想家涌现出来,他们传世的散文绽放着思想的光辉。
历史散文:1、尚书2、春秋3、左传4、国语5、战国策
哲理散文:1、老子2、论语3、墨子4、孟子5、庄子6、荀子7、韩非子8、吕氏春秋与李斯
△屈原与《楚辞》
诗经以后的三百年间,是理智思维发展的时代,是哲学、历史散文胜利的时代。屈原是楚辞的创造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出现的伟大诗人。在他的作品里,表现了他卓越的思想、人格和天才。代表作:离骚、天问、招魂、哀郢及怀沙五篇。我们在其中看到了爱国精神的发扬,强烈的政治倾向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汉
△汉赋
1、汉初的赋家:自高祖至武帝初年,约有六七十年光景,是政治初平、经济建设的休养生息时期。
2、汉赋的全盛期:武、宣、元、成时代,是汉赋的全盛期
4、汉赋的模拟期:由於司马相如的创作,汉赋的形式格调,已成了定型。扬雄、班固二人是这一期的代表。
△《史记》司马迁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富有独创性的史书。它不是单纯的史事记载,并且反映出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揭露出历史上各种矛盾斗争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现着作者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思想。
△汉代诗歌
1、乐府中的民歌
2、五言诗:西汉是五言的酝酿时期,班固、张衡时代是五言的成立期,建安前后是五言诗的成熟时期。
3、古诗十九首
4、《悲愤诗》与《孔雀东南飞》
五、魏晋
诗歌是魏晋文学的主要形式。在汉代乐府民歌和群众性创作的基础上,五言诗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曹植、阮籍、陶渊明等,都是这一时期五言体的大诗人。从建安、正始、太康、永嘉到晋末,诗歌表现了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表现了不同的时代精神。
六、南北朝
△南北朝民歌
1、南方民歌:南方民歌,大都形式短小,内容主要是抒情。
2、北方民歌:北方为外族长期统治,在社会经济和生活习惯不同的基础上,形成与南方不同的色彩。
△南北朝诗文
代表诗人
1、南朝诗人:当日声誉最大的,是颜延之与谢灵运。
2、北朝诗人:北齐文学界最负重名的,是刑邵和魏收
七、 唐代
△唐诗兴盛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形式方面,无论古体律绝,无论五言七言,都由完备而达全盛之境。
初唐:初唐诗坛,是唐诗的准备时代。“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盛唐:王孟诗派、岑高诗派、李白
中晚唐:杜甫、白居易、孟郊、韩愈
晚唐:前期以李贺、杜牧、李商隐为代表,后期以杜荀鹤为代表。
△词的兴起
比起诗来,词与音乐发生更密切的联系。在初期,词只是音乐的附庸,与乐府诗很相近似。
晚唐:温庭筠
南唐:李煜
△ 唐代短篇小说
小说的生命由此开拓,而其地位也由此提高了。到了唐朝,文人才有意识的写作小说,把它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八、宋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
宋初:晏殊、欧阳修
中宋:苏轼
南渡前后:李清照
南宋:辛弃疾
九、元
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十、明
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人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它犹如昙花在明后期一现,弥足珍贵。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十一、清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一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鸦片战争(1840)以前告终。鸦片战争之后,开始近代文学阶段。
诗词: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纳兰性德、陈维崧、厉鹗
散文: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散文
小说:《水浒后传》、《说岳全传》、《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
、《桃花扇》、《长生殿》
戏曲:吴伟业《秣陵春》、李玉《牛头山》、李玉等人合作《清忠谱》,

在了解以上各部分信息时,我们把主要研究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
1、 在晋代陶渊明的身上,我们重点研究了他和他的最著名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分析了桃花源存在的可能性。
2、 美人形象总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女性之美的描写在古代也有很大特点,由此我们分析了《复古文学中的女性美》。
3、《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但是很可惜,曹雪芹的《红楼梦》未完,由此我们小组整理搜集了现存红楼梦古本情况。

【创新性研究成果】
一、桃花源真的是虚构的吗?

在了解了陶渊明的生平信息及其作品信息(另附资料)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一带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及研究。
对于这一问题,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大多数人认为只陶渊明虚构的,然而我们更偏向于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其真实存在的可能性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像。在完全不考虑后世人对于陶渊明的个人情感下,其论据有如下几点:
1.人物推断
据《桃花源记》中的记载,桃花源中生活的并非神仙,只是一群为了避难而离世的普通群众。而且他们为了逃避战乱,跑到与世隔绝的山中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且在那个时候,只要掌握一些农业技术就能生存下去,所以生存到东晋时期是有可能的。
2.时间推断.
据历史考证,在东晋陶渊明时期,的确发生过战争,这在某一方面可以增强历史上存在过桃花源的真实性。
3.地点推断
《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今天的竹山县。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
桃花源人是避秦乱而躲到山里去了,而秦乱就是发生在汉中郡与南阳一带,这里是古战场,因此附近老百姓会就近跑进隐蔽的大山中
4、证据
1)、【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桃花源】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森林茂盛,地势险峻。《竹山地名志》记载,桃源村名始于晋代。
《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今天的竹山县。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至今还叫“武陵峡”。尤其是,峡谷入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属竹山县官渡镇;出口处的村子叫桃花源乡,属竹溪县。桃花源村也好,桃花源乡也好,桃花源这个地名不是现在安到这里的,而是古已有之。而且,我们可以从在竹山县官渡镇流传甚广的故事《梯仙国》中,寻找到其中的证据。近年来有学者考证,《桃花源记》与《梯仙国》故事同属一题材。这个故事在《太平广记》第十二卷有所记述。故事发生在唐中宗神龙元年,当时竹山县有个富人叫阴隐客,他在自家后院打井时,发现了一个山洞,山洞后面隐藏着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千岩万壑,莫非灵景。石尽碧琉璃色,每岩壑中,皆有金银宫阙。有大树,身如竹有节,叶如芭蕉,又有紫花如盘。五色蝴蝶,翅大如扇,翔舞花间。五色鸟大如鹤,翱翔树杪。每岩中有清泉一眼,色如镜;白泉一眼,白如乳"。其中的一个都城名为"梯仙国",这个世外桃源就在竹山县。
2)、【桑洛洲桃花源】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原形为桑洛洲,这样讲是有根据的。
晋朝袁宏在其《东征赋》中看到“惟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这里的邓林,原是夸父追日故事中的典故。夸父逐日死,遗杖,化作桃树林,叫做邓林。后世多用邓林比桃花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桑洛洲上确实有很多桃树。直到清朝末年,洲上还是桃花依旧。有诗为证:《肃清江西全省》彭玉麟,“ 桃花岑旧飞红雨,桑落洲新长绿芜。”桃花岑指的就是桑洛洲清时曾国藩与太平平作战的故垒。彭玉麟是曾国藩之幕僚清时在桑洛洲扎营相当长的时间。对当地人文相当了解。 桃花岑这个名称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但是提到桃花源,恐怕无人不知。可是真正知道桃花源在什么地方的人就很少了,而且具体地点争议也很大。其实桃花岑与桃花源是同一个地方即桑落洲。当初陶渊明就是以桑洛洲为原形写下《桃花源记》。

二、复古文学中的女性美
美人形象总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女性之美的描写总能在不同时期找到相似的倩影。
一.眉目之美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使人仿佛透过千年的迷雾,看见桃花树下一个曼妙女子,顾盼生辉,言笑晏晏,只可惜“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先秦的眉目之美在时间的尘埃中沉淀成一句话、几个字、一个遥远的憧憬。自古以来眉目总是评价女性之美的决定性因素,单是眉古人很早就分为远山眉、笼烟眉等,汉时,时人称卓文君之眉如望远山。唐代佳丽杨贵妃则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近代,曹雪芹先生笔下清丽脱俗的传奇女子林黛玉更是凭着“宜嗔宜喜含情目,似颦非颦笼烟眉”更添几分哀怨风流。
二.身段之美
想当年曹植曾垂心于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还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姿。而崔莺莺作为文学中最可爱的女子形象之一。她那“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药肢娇又软,千般旖旎,似垂柳在晚风前”的风韵同样让张生一见倾心。.白居易亦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更显女性之娇羞柔美。
三.气质之美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描绘了一幅深远大气的仕女图,其意境直逼《九歌》中的“二湘”:“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那些在水一方的女子,绝不是金簪玉坠所能勾画出来的。

三、1 红楼非梦
曹雪芹,他是昨天的,也是今天的;《红楼梦》,将同这个时代,这个世界一路同行,向前走去。
五岁时便能够自己读书了,这对于我而言实属愉悦之一大喜事。记得那日父亲带我来到书房,满屋飘满了书卷的清香气息。我在父亲那严肃又渴望的眼神注目之下,小心谨慎地选了一部多册合成的画册书,也就是小人书,恰好那尽是美景与美人的图画所表现的正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
阅读,说来并不都愉悦。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我的愉悦阅读从一开始便积聚了巨大能量,看过一遍又一遍,每一次,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无论以什么心情去看,都会给你以惊奇、以赞叹、以感慨、以陶醉、以温馨、以诗意、以及心灵的震颤,幻想的神驰。
也许是一种阴差阳错吧,我从此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不同于其它书籍,即便能引起阅读兴趣,也能产生阅读快感,然而,多读几遍之后,便也索然无味,俨然鸡肋。唯有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永远读不完,也是永远读不厌的书。它能够让人得到求知的满足,也是能够饱享消闲的愉快的书。
最初读书时,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留连忘返,美不胜收。后来读时,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恢弘堂皇,气象万千,学无止境。老实说,曹雪芹笔下的世界离我们很远,然而,我们却有如同身在金陵那条街上的亲切感觉,他所描写的那些人物,与现实生活已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不知为什么,却总能在心灵深处得到呼应、共鸣。
所以说,《红楼梦》不是梦,而是昨天和今天,今天乃至明天的存在,历史和现实,当今以及未来的延伸。
无论时间和空间如何变化,常读常新的体会,不朽的魅力,就在于其非梦般与我们现实生活相连的强大生命力上。
不管如何,这部不朽之作,是值得每个人去读的,其伟大之处,便是你投入多少功夫,也必将获得多少教益,不会落空。晋陶渊明曾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认为这应是我们去读这部不朽之作所应持有的态度。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很有道理的,不是吗?
尤其,当你、当我、当他,在人生路程上,碰到了碧落黄泉的反差时刻,碰到了意兴阑珊的怅惘一刹,这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书,那些你再也熟悉不过的人物、面孔、性格、遭遇、情节、故事,也许会从正面、反面给你一些启示、一些教益、一些道理、一些思考,而豁然开朗,而幡然彻悟。
曹雪芹,他是昨天的,也是今天的。
这亦是《红楼梦》永远能够具有青春活力的最根本原因。
他,和他的书,将与我们同这个现实中进展的世界,一路同行地走下去!

三、2 关于古本《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二百多年来,无数红学家倾尽毕生心血研究《红楼梦》,我没有资格说自己在做什么研究,只能说作为一名红迷,我想更了解我所热爱的《红楼梦》,我想认识真正的《红楼梦》——古本《红楼梦》。
像张爱玲所说的一样:“红楼梦未完。”我和所有喜爱《红楼梦》的红迷朋友一样,叹息于它的残缺,我们并不满足于狗尾续貂的通行本,迫切希望阅读到原笔原味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以,在这里我根据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简要介绍一下数十种古本《红楼梦》版本及影印出版情况。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对中国古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致敬所作。希望借此能普及红楼梦古本常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红楼梦》,了解中国古文学史上这一巅峰之作。
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红楼梦》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读曹雪芹的《红楼梦》要读古本《红楼梦》。
那么,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古本《红楼梦》,究竟有多少种呢?
大体而言,基本可信的古本《红楼梦》,有下列数种:
(1)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存一至八、十三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回。原清同治间大兴刘铨福藏,后1927年为胡适所得,后藏于美国康奈尔大学,2005年7月由上海博物馆购回国内。
(2)蒙古王府本清代钞本
因在第七十一回回末总批后有“柒爷王爷”字样,故称王府本,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系120回本,但明显可看出,原书前七十四回是根据一种脂本钞录的,而后四十余回系以后补抄的。早期钞本中,王府本与戚序本最接近,行款相同,批语和正文亦较少差别。其脂批同样也经过整理,有些还不是脂批,除第六十七回外,皆有回前总批、回目总评,四十回前有双行批注,另有700多条夹批。
(3)戚序本
. {- c. K2 n) o5 E7 B% J大碗茶论坛即戚蓼生序本现存戚沪本(半部40回),戚宁本,上海有正书局据戚沪本摄影制版石印的“大字本”及经剪贴整理后重缩印的“小字本” 。不过“小字本”因错误甚多,无甚参考价值。除第六十七回外,戚序本的正文,批语和行款几乎和王府本相同,说明它们可能来自同一祖本。戚序本字迹工整,清楚有条,便于阅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脂评系统的流传本。它整理的底本可能不止一种,因此别本残缺之处,皆已补齐。汇集的批语也比较多,有不少是他本所缺的。此外,在正文、回目上,也时有特色,值得研究。此本的缺点,是经过整理后,文字不免有改动和失真之处,批语也有不少移动位置,比如把眉批、旁批都改成了双行夹批或回前回后批,并删去了原署的年月、名号,失去了本来的面目。
(4)已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冬月定本)
原残存三十八回,后又得三回又两个半回,现共有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原为董康所藏,后归陶洙,现由北京图书馆入藏。近年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则仍由原发现单位历史博物馆收藏。
(5)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月定本)
即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七十八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本八十回,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一九五五年影印时所缺两回据已印本补入。但已卯本这两回也是后人据程高系统本抄配的。
(6)杨藏本
即梦稿本1959年春发现、后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收藏。收藏者杨继振于卷首题云:“兰墅太史手定红楼梦稿百二十卷,内阙四十一至五十卷,据摆字本抄足。继振记” 。
(7)俄藏本
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1832年由曾到过中国的俄国传教士带回国。钞本无书前题页,各回所题书名作“石头记” 。钞本用薄竹纸抄写,在收藏者加以修补装订时,将清高宗《御制诗》第四、五集作为页间衬叶,因《御制诗》第五集刻于1795年,表明钞本重订应在1795至1832年间。书是四种不同笔迹抄写的,缺第五、六两回。列藏本的批语极少,全书七十八回只有九十多条批语。批语的分布也很不均匀,只十六回有批语,单第十九回就有批语四十二条。列藏本有七十多条批注,其中有三条为列藏本所特有,其余则跟庚辰本的批语相同。此外,列藏本还有些眉批、夹批、特批,但经鉴定,系后人所批。因有的批语混人正文,又删去批注,说明列藏本出现的时间较晚。
(8)舒序本
即舒元炜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序本《红楼梦》。原本八十回,存一至四十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吴晓铃藏。在诸钞本中,此本是唯一可确定过录年代的本子,但文字又是一个拼合本,因原底本仅53回,其余23回是据其它本子配就。实际上,此本的文字状况要复杂得多,其中,若干回比较接近庚辰本,而也有若干回又比较接近梦稿本。但各自又分别与这两个本子有相当大的差异,而且此本还包含有曹雪芹初稿的某些痕迹,相当有研究价值。
(9)梦觉本
即由梦觉主人于甲辰(1784)作序的八十回《红楼梦》,系脂本系统中较晚的本子。也是第一次以《红楼梦》作书名的八十回钞本,此本正楷大字精抄,但与早期钞本比较,正文删改甚多。甲辰本有回前总批4条,批注198条,但批语分布相当不均匀,而且还有误把正文提出来当作批语的几处。而与甲戌本的回次相同的那些批语,则大半与甲戌本的相同,说明从批语看,甲辰本应属甲戌本系列。(10)郑藏本
即原郑振铎藏残钞本《红楼梦》。存第二十三、二十回两回。虽然只有薄薄的一册,正文仅60页,万把字,但却与其他早期钞本有较大的不同。俞平佰先生就曾指出,书中有些人名给改了,第二十三回末缺黛玉听《牡丹亭》曲一段,比庚辰本少271字,第二十四回末又少介绍小红一段的二百多字。因起用《红楼梦》作书名,表明是较后期的钞本。
(11)程甲本
一百二十回本,清乾隆五十五年辛亥(1791)萃文书屋活木字本。由程伟元印。初版称“程甲本” ,重排版称“程乙本” ,两本文字颇有不同,但都是删去批语,却又有相同的少数混入正文。另还有在台湾发现的再印本“程丙本”等。因为程甲本前八十回系以比较接近庚辰本的某种脂批本为底本,所以扩大化一下,也就勉强将之列入脂本系列。程印本在保证红楼梦文本的固定和稳定,特别是后来的普及和广为流传方面立下了大功。。
[结论与讨论]
经过我们小组近一年的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上,我们总结出从周到清的历代文学发展特点,各大代表人物,各大派别,以及代表作品。得出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走向,历代各种文学体裁的不同发展及原因,梳理了文学发展的脉络。并且在“桃花源真的是虚构的吗?”,“复古文学中的女性美”和“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主要采取搜集资料并整合,利用自身感触及兴趣
在几方面作更细致的研究,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自己撰写文章,亲身体会,得出有自己的创新成果的研究报告。
[引文与参考资料]
1、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62。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上海,1963。
3、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63。
4.《刘心武揭秘古本〈红楼梦〉》

⑷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1.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2.中国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泥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不过中国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3.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小说初步形成的时期。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似相通的。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年时期的特点。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 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4.“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5.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6.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的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时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伟》、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孙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闻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编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7.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8.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9.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把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 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韬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之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10.我们再从宋代谈谈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语)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中,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话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11.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称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话”(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种》、《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12.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当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笔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13.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多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耳目”。(孙楷第语)
15.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传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作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16.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又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17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中国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有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几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18.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在。”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梦》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 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 (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⑸ 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是什么书,里面考的是什么内容

这是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选学科目,主要研究古代名著中小说的艺术成就,是一本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理论专著,理论性很强。主要是针对四大名著研究展开的。

⑹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并举出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作品

1、起源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

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代表人物作品:刘义庆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2、发展阶段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

代表人物作品: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等。

3、转化阶段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代表作品:《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等。

4、成熟阶段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清代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成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

代表人物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

(6)中国古代小说回目研究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

1、《西游记》: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还有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2、《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直到现在,三国都是一部在文学界上享有盛名的历史小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

3、《水浒传》: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综合”,以它杰出的艺 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

《水浒传》的社会意 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 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 反”。另外一个就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时代敢于“现实”和文学相结合的写作是“作家”人格的一种突破。

4、《红楼梦》:是集讽刺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古代罕见名著。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网络全书风范的长篇小说。

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⑺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首先,从文化学角度关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显示出宏观论旨和对古典小说研究把握的新角度、新立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运用繁新的研究方法对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进行全新的观照,已经成为该研究领域的主流趋势。文化学的概念由德国学者皮格亨于1838年首次提出,主张建立专门学科进行文化研究;英国学者泰勒于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是文化科学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正式开辟了人类文明的又一全新的研究领域。但是西方文化学研究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大多是原始部落及原始文化。因此,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引进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也有了充分的证据和理由:即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分析,从中探析文化的本体存在,以及文化生成之后的发育、发达、变异、衰落的运行轨迹。正如杨义先生所说:“世界上没有真空状态的文化运行。”它的运行和操作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媒介作为依托和载体,这种依托和载体除了历史典籍之外,剩下的就是古代文学作品;当然,古典小说就是其中之一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史论》不仅将文化学方法带进古典小说研究领域;并且,文化有着传承的生命过程,小说范式也会在不同的时代发生大幅度的实质性的转型,通过对小说创作历史的研究,渗透对中国文化传承的相关性研究,揭示中国文化在小说中的张力和表现。再加上论著的从点到面,再到发展脉络的网状构图的写作形式,为该书的论旨增添了厚度和底气,体现出作者学识渊博的一面。

其次,从叙事学角度关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显示出该书对小说作品本身的结构和审美观照。热拉尔·热奈特《叙述话语》列出五种重要的叙述分析门类,包括次序、延续、频率、心境和语态;兹韦坦·托多罗夫《叙事作为话语》一书将话语手段分成三个部分,即叙事时间、叙事语态和叙事语式。以前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研究并没有涉及到上述叙事学的各个方面,足见研究领域的单调性和传统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小说没有这些方面开发的潜能和优势,这在杨义的这本著作中就得到充分地体现:对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性作品的叙事方式、叙事谋略、叙事智慧、以及叙事的审美功能等都作了或宏观、或微观的阐述和解析,足以让中国小说叙事学大放异彩,让读者大开眼界。很难想象作者对每部涉及的小说作品的叙事形态所表现出的高度把握的智慧以及对小说叙事本身做出的审美妙悟,都体现出游刃有余的研究和著作的功力。

⑻ 求:历届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的试题或者是练习题

去书店买

⑼ 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体小说,每一章(回)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章(

示例一:《孔雀东南飞》刘兰芝为深情甘愿赴黄泉 焦仲卿守誓言决然弃尘世
示例二:《鸿门宴》项羽鸿门盛设宴 刘邦虎口智脱身示
例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建功业 廉将军负荆请罪传美名
示例四:《诗经·氓》负心氓违背誓言行暴虐 痴情女哭诉身世勇决裂

热点内容
小说推荐玄幻魔法 发布:2024-11-16 12:20:23 浏览:485
虐恋小说现代七年感情 发布:2024-11-16 12:13:05 浏览:506
鬼缠人有声小说阅读 发布:2024-11-16 11:32:01 浏览:410
免费小说不良王妃让爷贱笑了 发布:2024-11-16 11:30:32 浏览:149
写了科幻小说不知道往哪投稿 发布:2024-11-16 09:01:09 浏览:812
女主是高冷明星的现代小说 发布:2024-11-16 08:54:59 浏览:955
有关于科幻小说的知识 发布:2024-11-16 08:24:57 浏览:111
大宋海盗有声小说排行 发布:2024-11-16 08:23:24 浏览:258
校园暴力的出版小说有哪些 发布:2024-11-16 08:22:40 浏览:273
小说推荐言情好看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11-16 08:13:54 浏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