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古代小说的巅峰
㈠ 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历史上的最高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像一位杰出的统帅登坛布阵那样,调遣得宜,安排有节,把几百个人物和纷繁的事件组织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把小说艺术推向了新的阶段,是高度艺术性和深刻思想性的完美结合,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历史上的最高峰。
㈡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的世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环绕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大大小小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姿容和性格的几百个人物,以及他们互相之间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所发生的依存和矛盾的关系,环绕着贾、林、薛的爱情婚姻像辐辏式展开的众多事件,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勾连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都像是天然浑成,一点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
《红楼梦》写人物完全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法,他写的人物都植根在社会生活环境和各自具体境遇之中,都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其性格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包含着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但是这种性格的多样性又有机地统一在主导方面;这样与环境交融的性格不会是凝固的,它在主导方面的支配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着。
《红楼梦》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式结构,它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贯串线索,但作者不像通常的单线结构方式那样把与中心情节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弃置不顾,专一去描写中心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中心的人物和事件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线索齐头并进,并且揭示出中心情节和其他各种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红楼梦》展现的情节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㈢ 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
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1]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红楼梦》变相地反映了现代人的交际能力。
关于红楼梦旨义思想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鲁迅定义为“人情小说”,脂砚斋《凡例》评: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则简。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红楼梦》一书与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胡适《红楼梦考证》:《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揭清之失,悼明之亡。
㈣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
说起中国古典小说集大成者,我们认为非《红楼梦》莫属。“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且不说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这份心血精力,单只看书中令人拍案叫绝的伏笔暗喻、让人潸然泪下的爱情绝唱、使人扼腕而叹的如花女子,也让人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旷世巨作。
西方有莎士比亚,中国当推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引得无数“文人”尽折腰,中国
的红学,自清朝光绪初年就已出现,一直发展到现在,愈加壮大。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等,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为对《红楼梦》的文本和作者的研究和考证。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历史上,都没有对一本书、一个作者建立过如此庞大的研究派系。着迷于红学的知名作家有胡适、周汝昌、张爱玲、王国维、刘心武等,足可见《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前几年百家讲坛推出的系列节目“揭秘红楼梦”
,更是将《红楼梦》推向了一个全民热议的高峰。
究竟为何,一部残书竟能具有如此大的生命力和魅力,吸引古往今来如此多文人墨客沉
醉其中,又是为何,中国那么多文坛权威研究多载也无法彻底分析明白?
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
《红楼梦》具有历代古典小说不可比拟的思想高度性。众所周知,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总体上来讲,《红楼梦》反映了清朝末期的社会现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曹雪芹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故事内容上,《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它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被誉“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
《红楼梦》的思想高度性是历代古典小说的高峰,它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百姓民主思想
的觉醒。这已不单纯的是一部小说,它上升到政治层面、制度层面,它所蕴含的思想和精华,早已不是区区几百页薄纸所能承载的了。许多伟人都曾赞誉过《红楼梦》。毛泽东就曾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
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红楼梦》是尊重女性的。”
《红楼梦》的思想高度性自不必多言,它在中国文坛上彪炳千古的第二个重要原因便是它的艺术高度性。例如其语言文字的精辟生动,故事情节的曲折丰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伏笔暗喻的精妙绝伦,等等。它就像一颗多面的钻石,每一面都能折射出闪动人心的光芒。
鲁迅评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
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
“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中国小说史略》)周汝昌曾评: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这部书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显得更为亲切、生动、绘声绘影,令人如入篇中,亲
历其境,心领其意。”王蒙认为“最动人的还是石头的故事”。刘心武对红楼写作上的评价
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红楼梦》的艺术性之高可说是毋庸置疑的了。
更有诗曰:中华文化竟如何?四库难知万卷书。孔孟不如曹子妙,莲花有舌泪凝珠。中华文化此中含,含笑悲欢味自耽。若能获麟同绝笔,春秋舌拙色应惭。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书中宁国府中的一副对联。书中描
画众生百相,可谓写尽了“世事”“人情”。使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贾宝玉和大
观园中那些如花般的女子。贾宝玉原是一个“怪胎”。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
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这种惊世骇俗的思想和行为在封建社会可算得上“异类”。而那“金陵十二钗”,那十二个个性鲜明、集万千灵气于一身的艳丽女子,更是写尽了世间女性之才情美妍,她们的才学、智慧、气度,甚至令当世男儿也自愧不如。在大观园这座象
牙塔里,她们绚烂绽放,诚如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般之绚烂”。但她们的结局却又
如此悲惨,令人痛心扼腕!凋零干枯的花瓣,身陷泥淖的美玉,徒留大观园满地的萧
索荒凉。
《红楼梦》是探索者的殿堂。此为《红楼梦》光耀千古的原因之三。通俗来讲就
是它有太多“谜”。流传在世的《红楼梦》是一部残书,曹雪芹写了前八十回。虽然他在其中对每个人的结局有很多暗示和伏笔,但人们对后四十回的猜测和探究一直不曾停歇,而且至今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说法。
张爱玲曾说过:“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
,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反观之,残缺也是一种美,正是因着这四十回的缺失,才为《红楼梦》添上一抹神秘的色彩,吸引着无数人的追寻探索。关于这后四十回,有人说,在民国时期最后一本全本被一个老秀才卖给了收废品的人,自此世间不复存在。也有人说,曹雪芹所著全本现在在一个日本人手里。还有一个大学教授说他上中学时在中学的图书馆曾读到过全本。此类传言,可信度自然不能保证,但这份追索探密的热情和乐趣,几乎已经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了,当然,这也可算历代中国人对《红楼梦》侧面的盛赞了。
关于红楼梦的“谜”还有千千万万,且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三杯两盏淡酒,真真假假莫辨,与友对月浅酌时,万事尽付笑谈中!
㈤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18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著,它不仅是中国文学之林的珍奇瑰宝,而且也是世界文学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部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它描绘的社会现实,波及封建社会的官场、家族、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它描叙的爱情悲剧,不知使多少读者为之一掬同情之泪。《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鲁迅认为它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王蒙则称"《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迄今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并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扬!国外学者把"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的"显学"。国内有人把"红学"与"易经"一起称为两门"玄学",甚至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够得上专学之格的,仅一部红学而已"。《红楼梦》以其内涵的丰富和艺术的精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品。《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成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主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成就了它永久的艺术魅力,使之卓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万古长新。有人说,一个女人若没读过《红楼梦》的话,简直罪不可恕,理由很简单,只有看过《红楼梦》,才会明白原来女人可以这样哀婉动人,这样仪态万方,这样楚楚可怜,这样冰雪聪明……身为女人,不可不读《红楼梦》。一卷在手,曹雪芹会熏陶你如何成为女人中的女人。豪迈如史湘云,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聪慧如薛宝钗,也有花间扑蝶的雅气;也惟有幽怨如林黛玉,才有掩埋落花的闲情……《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做"水做的骨肉"。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八面玲珑、处变不惊还是值得今天的女性学习的。
㈥ 简答为什么说红楼梦达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巅峰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红楼梦》变相地反映了现代人的交际能力。
㈦ 结合红楼梦的特点说明它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因为《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为一部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ps:还有专门研究这个的组织“红学”呢
㈧ 为什么《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这么高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㈨ 为什么四大名著里《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艺术成就最高而且还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木石斋 于 2004-05-04 发表在 学术研究 古代叙事艺术在经历了六朝鬼神志怪书、唐人传奇、宋元话本之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三部长篇名著相继于明代问世,从此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新时代。在古典小说创作的这个转型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便是印刷术的推广与出版业的兴盛。技术因素往往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契机,刻本小说的出版与发行,使小说艺术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产品,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市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同时,由于读者特定的阅读方式以及出版业的商业化趋势,这些因素又反过来改变着作者的写作形式与内容。 作为文人小说,“三大长篇名著”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写作——阅读”方式, 但在素材来源方面, 仍带有“集体性”,整个创作过程是漫长的,它们都是在宋元话本和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最后定型的。而文人小说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创作,大约要到《金瓶梅》时代才出现。《金瓶梅》的出世与先前“三大长篇名著”时期相比,显然是小说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因为《金瓶梅》的创作很可能是古代“个人化写作”的先例,它开始摆脱历史和传奇的影响,去独立处理一个属于自己的现实世界,从而拉近了与现代意义的小说创作的距离。与前三者不同的是《金瓶梅》在素材选择上有了新的突破,它基本上取消了原始素材积累与口头流传的话本阶段,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 “二度创作”,《金瓶梅》更多地继承了《水浒传》的遗产。《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作为一个“片段”被《金瓶梅》移植和放大,虽然表面上与前者仍保持着某种直接的延续性,但在本质上却是一种公然的反叛与否定,作者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与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同时也改变着大众的欣赏趣味。 应该说,《金瓶梅》的问世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而另一个更大的奇迹则是问世于清代的《红楼梦》。正如《水浒传》预示了《金瓶梅》的出世,《金瓶梅》也同样预示了《红楼梦》的诞生。这三部宏篇巨著无疑是代表着古典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就明清两代五部长篇经典小说的主旨而言,粗落地可以概括为“言德”与“言性”两大范畴。《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应当属于“言德”(忠与义)的范畴;《西游记》是言“心性”(佛与魔),《金瓶梅》是言“身性”(肉欲),《红楼梦》是言“灵性”(情欲)三者应当同属于“言性”的范畴。“德”与“性”两个概念无疑是整个传统文化的两个核心,具有丰富的含义,而二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几乎构成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 作为一般读者,我们总是孤立地看待一本书籍。但事实上,任何一本好书或被称作经典的书,它都是“历史”地存在着。它有一个文化渊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受到先于它的作者与书籍的影响,然后,又对后来的作者与书籍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这是一个学习与创新的历史过程。于是,文学作品就具有了某种“生物链”的特征,它们陈陈相因就象星系点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文化的夜空之上。美国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诗学”与“修正理论”(注1)就是在此背景中产生的。在布鲁姆的批评理论中,有这样一些概念如:“正典结构”、“影响的焦虑”、“强力误读”、“对抗”、“偏移”、“转义”、“碎片”、“由高到低”等等。这是后来者在自己的创作中,面对传统必然要采取的有效措施。而在我们的文学史中,小说创作的经验在《三国演义》那里表现得尤其明显。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对比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某种“修正”与“偏移”,小说从史实中挣脱出来了。这是一种蜕变,这种情形就象刚出土的蝉甩掉蝉衣获得新生一样。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裨官与史家的关系先是暧昧模糊,但注定要分道扬镳。《水浒传》虽然早于《三国演义》出世,但它的创作却是“强力”的,“讲史”的成分在这里已经有意识地被削弱,市井与平民的成分则明显地增加,语言更趋于通俗化,因而更易于让百姓接受。而真正的反叛与创新则来自于《金瓶梅》,作为《水浒传》的外典,它的创作首先是以对《水浒传》的主要情节与人物的“真实性”(注2)公开地质疑和歪曲为起点的,这是“有意误读”。然后,从题材到人物,从主旨到风格,作出了全面的否定与颠覆,这种创作的变异是“从高到低”下降的过程。至于《红楼梦》,虽“脱胎”于《金瓶梅》,本质上更是反叛和对立的,它完成的是一个“从低到高”上升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