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如何评价武侠小说
① 如何评价金庸的经典作品《射雕英雄传》
在金庸所做的众多武侠小说作品里中,《射雕英雄传》这部作品足以称的上是金庸先生的巅峰之作。
和众多作品一样,《射雕英雄传》这部作品里同样含有着江湖儿女的气节以及人物的相知相恋的爱情描绘。但是这部作品里对爱国主义的英雄气节的描述和重点渲染是最为吸引人的。通过人物的人生选择的对比和不同发展历程 ,也能够轻易让读者看到人生百态,领略到更多做人的哲学和道理。
评价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说,可是我认为金庸先生从小家到大国的描写是最值得评价的,毕竟这些忠君爱国的思想可以塑造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品格。
② 如何评价金庸
关于金庸先生的作品,我最先看的是《书剑恩仇录》,应该是在初一的时候,当时被骆冰迷住了。
有骆冰出场的情节,差不多一定令人看得痛快,她个性爽朗,好动爱笑,恩怨分明,从不婆婆妈妈。骆冰号称“鸳鸯刀”,除了使一长一短的一对刀外,还擅长放飞刀,金庸说她“纤手执白刃,如持鲜花枝”,风致嫣然。
《天龙八部》是最后读的。初读时觉得金庸在这本书里一度失去了对创作的控制,后来知道有部分是倪匡代写。但从文学性角度看,天龙八部是最接近文学作品的武侠小说。虽然情节支离破碎,可想象力弘大跳跃,命题深度也远超其他作品。
我认为他长篇里最失败的是《笑傲江湖》。政治寓言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虽貌似犀利,可终归格局太小,情节情怀都受命题限制,机巧设计有余,却经不住时间的检验。令狐冲是个完全不可信也毫无意思的人物,除了他,整部作品里也几乎没有一个令我觉得可爱和有趣的人。
金庸的确非常有才华。其史观、政治观、价值观、两性观都有可取之处,也给我一定的影响。
但是金庸笔下的英雄包括坏蛋,都非常脸谱化,来回来去就是这么几类。要不就是换个名字在另一部作品里出现,要不就是每种各取一部分合成一个新人物,排列组合。除了韦小宝,他作品里每一个主角其实都可以用一个人扮演。
他笔下好多人物的行为逻辑,哪怕放在武侠小说里都非常怪诞,甚至可以说弱智。一个人的武功可以上天入地,但理性和情感还是得可信。但金庸小说里大量的情节推动和人物塑造是心不在焉的。
③ 金庸是怎样评价自己的武侠小说的
我写的武侠小说长篇共十二部,短篇三部。曾用书名首字的十四个字作了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最后一个不重要的短篇《越女剑》没有包括在内。最早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于一九五五年,最后的《越女剑》作于一九七○年一月。十五部长短小说写了十五年。修订的工作开始于一九七○年三号,到一九八○年年中结束,一些是十年。当然,这中间还做了其他许多事,主要是办《明报》和写《明报》的社评。
遇到初会的读者时,最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你最喜欢自己哪一部小说?”这个问题很难答复,所以常常不答。单就“自己喜欢”而论,我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笑傲江湖》。又常有人问:“你以为自己哪一部小说最好?”这是问技巧与价值。我相信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所进步: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不过许多读者并不同意。我很喜欢他们的不同意。
④ 如何评价金庸的作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武侠小说已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主角在那个世界中提着剑行走天涯,历经种种磨难,最终站在高山之巅,成就自我,笑傲江湖。
读者们的心绪则跟着其中的主角不断起伏,我们会将自己代入其中,幻想着自己也成为一个拥有壮志豪情的大侠,在腥风血雨的江湖中用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心中的正义。
金庸的武侠小说无疑占据了中国武侠世界的半壁江山,在武侠小说已备受冷落的今天,我们还是能看到他的作品一遍一遍被翻拍成影视剧,以另一种方式流传于世,充满生命力。金老的小说缔造了无数人的武侠梦,更是无数人的青葱岁月。
金庸探索至此终于明白,“完美”的侠并不能安然地行走于世间,只有像韦小宝这样披着“侠”的外衣的流氓,才能一生安然无恙。到此时,金庸也不再追求武侠精神的完美,而是深谙现实的一切讽刺,并将其付诸纸笔,为那个曾经给了无数人美好幻想的世界画上一个休止符。
也许像顾彬先生所说,金庸的写作并不是一种文坛的一种飞跃,但我们还是很感谢,金庸带给这个世界的侠骨柔情,即使那些武侠梦最终都会成为泡影,但我们偶尔还是会念起酒、剑和天涯——那永远都是一方美好的风景。
⑤ 名人怎么看金庸武侠
金庸武侠,就其受众而言,上至学者教授,各界名流,下至平民学生,都有攘括,堪称华文之冠。喜欢的人很多,抨击的人同样多。就我所知,狂人李敖,明星教授易中天,著名作家王朔,都不喜欢金庸武侠小说。
一,王朔看金庸王朔表示金庸武侠小说不入流,他认为媚俗的成分居多。
王朔在《我看金庸》里论述金庸,语言相当犀利,被金庸认为是对其武侠小说创作的“第一次猛烈攻击”。不像李敖,牵涉人品,王朔是就小说评小说,不夹带私货。 王朔对金庸武侠提出了哪些质疑呢?起码有这几点:
三,贸然称金庸为“文学大师”实在不妥,说是“营销大师”更确切。因为金庸武侠首先拯救的是他的《明报》,“金学家”们应该研究的是金庸当年如何把市场做大,把份额占足,把钱赚够,而不是谈什么金庸武侠的文学水平与艺术创造。
因为金庸武侠并没有多少新的东西,最多只是改头换面。这方面,易中天认为古龙比他强。古龙不掉书袋,不谈似是而非的哲理禅学。古龙也很坦诚,写武侠小说就是为了换酒喝。反倒有了别样的洒脱与魅力。
易中天老师说,写作累了的时候,我会翻一翻古龙的书。
⑥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获得极高的评价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武侠小说作为“写梦的文学”本不以写实见长,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写作传统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它不直接来源于现实。而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并借助独特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让我们作了一次堪称壮举的乌托邦飞翔。于是,我们才无法忘记令狐冲、杨过、郭靖、小龙女、乔峰、韦小宝、赵敏、黄蓉、任盈盈、郭襄、胡斐甚至是李莫愁、岳不群、欧阳峰、东方不败、灭绝等等栩栩如生的人物。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侠谱”才会比那首“笑傲江湖曲”更令人荡气回肠、不知肉味,才会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酿更醇香无比。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理也使得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另外,金庸的武侠世界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侠”,郭靖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地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金庸侠义英雄的民族大义,是秉承汉魏以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的。一部中国历史,其实就是汉民族和周边民族互相争斗、交融的历史。民族间的矛盾来源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也源于不同的信仰和教化。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民族气节从来都是放在首位的。在国家敌对中,政府的软弱格外刺激民间的信心,而作为民间力量的精英,侠便理所当然地承担了民众和志士仁人的理想。 侠的民族大义表现在为国御敌——这本是军人的本份,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布衣之侠”,更是责无旁贷。
民族大义的本质是一种忠诚,是对历史、对社会的忠诚,扩大开来,也是对家人对朋友的忠诚。一个侠士若不具备这份起码的忠诚,就丧失了自己所赖以寄身的 基础。
⑦ 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会那么受欢迎
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人,不是一个卑鄙肮脏的小人。要在他们身上找到哪怕是一个污点都很难。这一点,金庸显然是成功的。而且,他的小说导向正确,有良好的价值观,告诉人们心中要有正气,不要 "叛逆"。相比之下,这个比 "仙岩武侠小说家 "还要强的白胜不知强了多少倍。
金庸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物被巧妙地安排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中,并辅以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兴衰和其他激烈的冲突。大侠用一身武艺救人于水火,楼台会倾。他们从不为钱发愁,似乎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银行供他们使用。然而,完成任务后,英雄们往往乘兴而退,他们靠什么生活?留下一片空虚和寂寞,这时也是一些人沉迷于童话故事该醒悟的时候。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⑧ 在金庸心中,他的武侠小说应该如何排名
金庸先生曾经用一副对联来概括他创作的十四部武侠小说,道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对于这个排名榜,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欢迎各抒己见!
⑨ 征询关于金庸武侠小说的评价
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
⑩ 金庸古龙让武侠小说兴盛,却又写尽了武侠,他们对武侠究竟是好是坏
凡事皆有两面性,金庸古龙让武侠小说兴盛,却又写尽了武侠,这对于武侠来说利大于弊。现在仙侠玄幻小说盛行,却鲜有人写武侠小说。不仅是因为金庸古龙金玉在前,后人很难超越。也因为主流多是市场的选择,时代在发展变迁,不能把原因都归结到金庸古龙身上。
武侠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走向没落也是历史的必然,会有新事物逐渐取代。在金庸古龙最盛行的那个年代,信息和科技还不够发达,人们对于力量的理解和想象也不够高。而现在人们的知识水平,科技实力,网络信息的发展程度都远远超过了当年,世界体系变更了。在人们了解了更高深的科学和更强大的武器后,对于力量的追求自然也就更高。武侠世界的体系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人们对力量的追求,这不能算是金庸古龙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