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中的正派的僧人有哪些
『壹』 中国小说中最有名的会武功的和尚是谁
《水浒传》人称花和尚的鲁智深是也。
『贰』 中国古代十大高僧都有哪些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盛行,历代名僧无数,有以佛教为主闻名(译经、讲解、取经、传法之类),也有以非佛教为主闻名(比如道佛结合、诗书画、科学、政治之类)。本博文为大家讲述我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名僧。
1.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
支遁(314-366年),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本姓关。陈留(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至建康(南京市)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注《庄子·逍遥游》,见解独到。后于剡县(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其他著作有《释即色本无义》等。
2.取经第一,佛教革新——法显
法显(334—420年),俗姓龚,平阳武阳(长治市襄垣县)人,东晋高僧,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法显六十多岁的高龄,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结伴,从长安出发西行。至张掖,又遇见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共进至敦煌。敦煌太守李浩,供给法显等五人渡流沙河,经鄯善,至乌耆国。与法显同行的僧人,或至高昌,或至罽宾,法显与其他三人则渡过葱岭,到达北天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3年,于义熙九年(412年)归国。
3.译经大师,三论之祖——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344-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新疆库车县)。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另说还有义净(635—713)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并精通汉语,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受瞩目和赞叹。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姚兴派人迎至长安(西安西北)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维摩诘》、《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百》、《十二门》和《大智度》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由于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著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时称“四圣”。
4.一世祖师,传奇人物——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536年),简称达摩,南北朝时人,佛教中国禅宗初代祖师,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于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相传达摩是《易筋经》的撰写者,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的布道者,拥有诸多神奇传说的人物,中国佛教的一世祖师。
5.智者大师,天台创始——智顗
智顗(538~597年),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湖北潜江)人。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因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亦称为法华宗。十八岁投湘州果愿寺法绪出家,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并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一心三观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隋炀帝授予智者之号。世称“智者大师”或“天台大师”。着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二十卷及四教义等传也,生前度僧四千余人,传业弟子三十二,以灌顶、智越等最著名。
智顗大师,在中国素有“小释迦”的尊号。智顗一生力弘法华精神及龙树教学,并以中国独特的形式加以体系化。他所提出的“五时八教”,综合佛陀的教法思想和经典内容,在判释经教上被视为最具代表性,而奠定天台宗教观基础。此外,智顗修正南方“轻禅重讲”与北方“轻讲重禅”的弊病,倡遵“教观双运”、“解行并进”的教学,独创依禅观而修行的止观法门,消溶中国几百年来南北方佛教的偏颇。由於他博识善辩,深达禅观,陈、隋两朝都对他相当尊重,陈宣帝甚且敬称他为“佛法雄杰,时匠所宗,训兼道俗,国之望也。”
6.饮誉华夏,西游美名——玄奘
玄奘(602-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至天竺学习佛教。太宗贞观三年(629年,一作贞观元年),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明·吴承恩《西游记》等,均由其事迹衍生。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
7.名扬海外,禅宗六祖——惠能
惠能(638—713年),俗姓卢,唐代岭南新州(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祖籍河北范阳(定兴县),其父行瑫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被贬官流放至新州为民,寓于新州南夏卢村,后与朗传奇村女子李氏结婚。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惠能诞生,开元元年(713年),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六祖圆寂的国恩寺成了禅宗顿教三大祖庭之一,有“中国禅宗发源地”与“岭南第一禅宗圣域”之称,名扬海内外。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中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惠能,中国古代有这么一名僧人,他和孔子、老子一起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又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这已够传奇的了;更奇的是,被称为大圣人、大思想家的他竟然目不识丁,是个文盲。这样的奇人,开天辟地以来,全世界唯此一人!
8丈量地球,密宗领袖——一行
一行(683~727年),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河南省南乐县)人。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直到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去接,他才回到长安。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9.僧界狂人,草书之圣——怀素
怀素(725-785年),唐时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怀素既是狂僧,又是醉鬼,更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有如疾风中的劲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是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艺术的杰出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
10.和尚军师,袈裟谋臣——姚广孝
姚广孝(1335~1418年),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幼名叫天禧,字斯道。祖籍河南汴梁(今开封),曾祖父随宋室南渡时逃到江南,落脚在长洲相城(苏州)。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诗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明成祖即位后,赐名姚广孝。
明朝洪武末年至永乐年间,在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上,姚广孝若隐若现,神出鬼没,他身披袈裟,口喧佛号,是地地道道的和尚;他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是货真价实的军师。他最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城却敌,在明成祖朱棣夺取江山的斗争中,他是第一功臣。但他恰如一条神龙,见首不见尾,使人感到莫测高深。他实在是一位神秘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腥风血雨的朝代更迭中,计定江山的谋略家灿若繁星,不可胜数。这也不足为奇。但能够将超凡脱俗、四大皆空的和尚和积极用世、竭精殚智的谋臣集于一身者,却极为少见。而姚广孝就是这样一位神秘的和尚军师,一位身披袈裟的政治家和谋略家。
『叁』 金庸笔下五位来自西域的僧人,他们的武功该如何排名
金轮法王第一,鸠摩智第二,随后是血刀老祖,桑吉,灵智上人。熟悉武侠小说的朋友可能都会知道,著名武侠作家金庸,是一名货真价实的佛教信徒。这可能会和很多人对他作品的印象相反:他书中的僧人,往往都是心性品德不那么好的邪派大和尚,要不就是伪君子。特别是他笔下的五位西域高僧,几乎人人都不是好人:金轮法王,鸠摩智,血刀老祖,桑吉,灵智上人。这五个人的武功又该怎么排名呢?
综上所述,这五位西域和尚的排名是:第一金轮,第二鸠摩智,第三血刀老祖,第四桑吉,第五灵智上人。
『肆』 金庸和古龙的小说里有哪些有名的和尚
古龙的和尚多是独行侠,如无花和尚;金庸的多来自某寺庙,如少林寺空字辈等
『伍』 金庸小说中最厉害的僧人有哪些
天龙八部:扫地僧、玄慈、虚竹、鸠摩智,还有段誉后来也出家了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觉远、一灯、金轮法王、慈恩(曾经的铁掌帮帮主裘千仞)、还有空见、空闻、空智、空性,后面四个跟前面的应该没的比,不过在当时也是还可以的
笑傲江湖:方正大师,没有具体描写武功,不过教了令狐冲《易筋经》,在当时的武林又德高望重,应该武功也还可以的
鹿鼎记:到鹿鼎记里,武功跟前面的都没法比,不过在当时,澄观的武功应该还是不错的,胖瘦头陀也还好,但都绝对比不过前面天龙八部和射雕三部曲的。
另外,李自成兵败后,在金庸小说里也做了和尚,法号奉天玉和尚,虽然武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但闯王的号召力和政治影响力都是蛮强的。
『陆』 少林派是金庸小说中第一大门派,除了扫地僧还有哪些高手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少林寺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就连普普通通,不起眼的一个扫地僧都是武功高人,而在金庸所写的天龙八部中扫地僧,就是武林天下第一的高手。但是除了扫地僧,金庸笔下还有很多不起眼的武林英雄。例如火工头陀,他是在少林寺里面担任后厨烧火的僧人,后来偷学武艺,成为武林高手。
三、人不可貌相金庸将这些不起眼的人物描述成武林高手,其实也蕴含了人不可貌相的伟大思想。而且能力越突出的人,越不显山显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道家的哲学思想大隐隐于市。真正厉害的人不管身处什么地方都能有突出的表现和贡献。
『柒』 为什么金庸小说里,扫地僧、挑水僧之类的总是很厉害
因为少林武功,本来就要以佛法为基础。佛法越高明,武功修为越深不可测的僧人,他们往往不屑于去争名逐利,抛头露面;所以,少林寺那些看起来牛气哄哄的首座,方丈,往往不是真正的绝顶高手;反而扫地僧,跳水僧,伙夫的武功都一等一的厉害。
我们都知道,禅宗少林,乃是金庸世界中,正道武林名副其实的“泰山北斗”,实力浑厚,堪称深不可测。从当年初祖达摩一苇渡江,将佛法东传,创建少林道统以来;少林寺已经在中原屹立千年不倒。
少林神功,本来就要以佛门修行为基础。佛法修为越深厚,越明白“普度众生,圆满自在”的僧人,修炼武功往往水到渠成,轻易就能成为震古烁今的大高手;
但是,这些高手深明佛法,又不喜欢在世人面前显露本事,争名逐利。因此,才造成了这种怪圈!
『捌』 古代武侠小说中比较有名的和尚
段智兴,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是为“南帝”,天龙八部中主角段誉的后人。以大理“一阳指”自成一派,武学修为登峰造极,“天下五绝”之一。
少林扫地僧或称无名老僧,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武功极高的高僧,隐居于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是扫地。在少室山上的武林大会上,轻松收服萧远山、慕容博,并且能识破各人练功的破绽,虽因攻击萧远山而被萧峰的降龙十八掌全力一击打后退,有失绝顶风范,但能一击秒杀慕容博和萧远山,更有三尺气墙的雄厚内力。且在被萧峰击伤断肋吐血后,仍能以深厚内力救治假死的萧远山和慕容博而全然无事。(可对比段皇爷救治重伤的黄蓉后却五年内功力尽失)被视为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第一高手,武功已臻化境。
于《天龙八部》第四十三章登场。
『玖』 小说中有名的和尚
老实和尚(古龙《陆小凤传奇》)
古龙说,老实和尚从不说假话。但不说假话的和尚照样会嫖妓,会杀人。有时候觉得
这个和尚实在让人不可思义,写他的古龙也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他比无花更吸引我,陆
小凤的故事里他的每一次出场都带着神秘色彩,我实在找不到比他更有趣的和尚了。
恒山不戒(金庸《笑傲江湖》)
姓甚名谁不可考,师从不可考。一生经历奇特,原本是屠夫,为追求一个美貌尼姑出
家为僧。如愿以偿后生了个漂漂的女儿。其妻却因吃醋离家出走。于是满江湖寻找,并将
女儿留在恒山出家为尼。并收了一个采花贼作徒弟,法名不可不戒。原是江湖一无门无派
的野和尚,后因大侠令狐冲的缘故,入恒山。
金轮法王(金庸《神雕侠侣》)
蒙古国师,身负十层“龙象般若功”,《神雕侠侣》中第一反派。其人虽然老而瘦,
但无论胜负,气势不倒,是金庸小说中最具威仪的和尚兼反派。但三败于杨过,最后更死
于杨过之手。令人扼腕。
抱残(温瑞安《神州奇侠传》)
抱残不是一个人,应该是五个人,“风花雪月残”,“怀抱天下”五神僧。是当时少
林掌门天正大师的师叔。五人合力使出“怀抱天下”绝世神功,曾击败武林第一燕狂徒。
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使他们能在这武林十大名僧榜上留名。但他们以垂老之躯,打破门
第之见,融合少林武当心法,创出“五指连心,五瓣成莲!”却着实了不起。
玄慈(金庸《天龙八部》)
少林寺第三十五代掌门。精通少林“大金刚掌”,“袈裟伏魔功”等绝技。年青时听
信奸言,以带头大哥的身份曾误伤大侠萧峰之母。又与江湖四大恶人之二“无恶不作”叶
二娘结下孽缘,生下儿子虚竹,隐瞒数十年。后被萧远山揭穿,为正少林声誉,坦然受杖
刑,后自尽。但于群雄掩护他的身份而纷纷被杀时不闻不问,被揭破奸情又无勇气对叶二
娘与虚竹负责。中下人物而已。十大名僧,居末。
鸠摩智
大雪山,大轮明王
【
在
xxl
(小鹿)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实和尚(古龙《陆小凤传奇》)
:
:
古龙说,老实和尚从不说假话。但不说假话的和尚照样会嫖妓,会杀人。有时候觉得
:
这个和尚实在让人不可思义,写他的古龙也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他比无花更吸引我,陆
『拾』 《西游记》主要人物简介
1、唐僧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早在西夏时期的敦煌壁画,就有唐僧取经故事,唐僧、还有人相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后来不断演绎,就有了《西游记》。
实际上三藏法师是一种敬称,指精通佛教圣典三大类别「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
2、孙悟空
孙悟空,祖籍东胜神州,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因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尊为 “美猴王”。后经千山万水拜须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变、筋斗云、长生不老等高超的法术。
神通初成的孙悟空先大闹龙宫取得如意金箍棒,又大闹地府勾去生死簿,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管理蟠桃园。
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唐时更名两界山)下五百余年悔过自新。
后经观音点化,被唐僧救出,法号行者,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降妖除魔,不畏艰难困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嫉恶如仇,在民间文化中代表了机智、勇敢。自唐代出现西游传说,一直延续至明清,明代出现这些传说的集大成本《西游记》。孙悟空在历代的这些民间神话里,被中国人奉为神明。
3、猪八戒
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属于嫦娥中的一员,《西游记》中“嫦娥”意指月府仙女。并非民间传说里的后羿之妻姮娥。 )被逐出天界,却又错投猪胎。
唐僧和孙悟空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在云栈洞与孙悟空大战,听说唐僧之名,前去拜见。从此成为唐僧的弟子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
4、沙僧
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他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徒弟。原是天庭中的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盘踞在流沙河,杀人吃人为业。成为唐僧徒弟之后与师傅、师兄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白龙马一起赴西天取经。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功德圆满,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原著小说中使用的武器是降妖宝杖。
5、白龙马
小白龙原来是西海龙王敖闰殿下的三太子。龙王三太子纵火烧了殿上玉帝赐的明珠,触犯天条,犯下死罪,幸亏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幸免于难,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经。
无奈他不识唐僧和悟空,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锯角退鳞,变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取经路上供唐僧坐骑,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终于修成正果,取经归来,被如来佛祖升为八部天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