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成就
⑴ 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个人,谁的武侠小说成就更高
各有各的成就吧,文学作品真的很难进行比较,每个人看书的癖好不同,喜欢的类型也各不相同。
按照网络上介绍,梁羽生先生是新武侠的开创者,金庸先生是发扬者。
以上三位的小说,金庸古龙的小说我是看全了的,但梁羽生的仅看了白发魔女和七剑下天山。就我个人而言,最喜欢的是古龙的小说,那种古龙式的装13风,真是让中二患者久久难以忘怀。
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已经将门派、武器、功法划分得相当详细,详细得让我觉得看小说光是记武功名称就耗费了大量脑细胞┓( ´∀` )┏而古龙先生那种有形化无形的描写,更加能戳中个人的点。
如果非要进行排名,按照身边朋友对三人的了解程度,应该是金庸>古龙>梁羽生吧。而且十分令人遗憾的是,最近的年轻人,似乎都不看武侠小说了。
当然,其实我是个古龙粉~回答问题只是想安利一下古龙而已(笑)
⑵ 金庸小说中武学成就最高的人是谁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学成就最高的人是《天龙八部》中的逍遥派祖师逍遥子。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逍遥子创造出了能令人长生不老的《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第二、逍遥子创造出了能吸取别人功力的《北冥神功》;第三、逍遥子拥有的神功数量最多。
三、逍遥子拥有的神功数量最多最后,逍遥派祖师逍遥子除了《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和《北冥神功》外,还拥有很多其他的顶级神功,例如轻功类的《凌波微步》、暗器类的《生死符》、内功类的《小无相功》、掌法类的《天山折梅手》等,如此丰富又顶尖的武学恐怕连黄药师和张三丰看了都会自愧不如吧,所以逍遥子是当之无愧的金庸小说中武学成就最高的人。
⑶ 武侠小说作家中谁的成就最高
金庸,武侠小说家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风靡世界,令亿万读者爱不释手、沉醉其中
⑷ 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体现在那些方面
金庸武侠小说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通俗而不媚俗.他的小说透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描 绘,深入地写出了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
⑸ 当代港台武侠小说的文学成就以及传播方式
近几十年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港台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虽有革变,然而影响不是很大。 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在1969年《鹿鼎记》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九阴真经》叛变出桃花岛。曲灵风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郭靖与杨康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恋,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一硬伤,除此之外上再无大错。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剑海鹰扬》这部超卓巨著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笔名所撰《强人》系列作品。当时诸绿叶代表作有卧龙生《仙鹤神针》、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司马翎《剑气千幻录》、独抱楼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剑》、萧逸《七禽掌》、云中岳《古剑歼情记》、丁剑霞《神箫剑客传》、柳残阳《玉面修罗》、独孤红《雍乾飞龙传》;还有“鬼派”——书名、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动辄就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陈青云《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灯》等。尚可一观。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唯一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但业绩平平,其间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潜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后,让人耳目一新。但风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澜。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特别是1967年所撰的《铁血传奇》(即我们常说的《侠盗楚留香》或香帅传奇),内杂武侠、文艺及现代心理分析,特别是西方推理小说的架构。读之如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后来古龙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由此起,古龙武侠小说即脱胎换骨,迈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殿堂。但古龙之变并非到此为止,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看。其后他陆续完成《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兼有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之美。
70年代初开始,古龙首写《萧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剧本、后来才有小说)的启发,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强肢体语言和场景烘托。从此古龙的变成了一种似诗、类俳句、非散文的怪异文体。可能古大侠觉得此种方式最能表达他的思想,同时又能最大化的挣到稿费。如《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仅有六种)以及《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无一不是用电影分镜、换景的手法来写小说。这种简单直接、动漫化的妄举,对于中国文字是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间的古龙小说却“一枝独秀”,以至于他成为同辈名家及新进作者模仿的对象。 但同时他也害死了这些没有他那般天纵其才的跟风作家。火红了十年后,古龙1975年以后的作品每况愈下,也许是被称为每部作品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女主人公和无数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过《护花铃》等他的半部作品后,深深地理解在后期他江郎才尽后酗酒的痛苦。从一个构思或几千字的开头就可以换来巨额的金钱和合同,到后期读者逐渐冷落、出版商追稿时的无情。英年早逝也许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结局。1985年古龙在肝硬化的剧痛中走完了他绚烂的一生。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虚幻色彩甚浓;而《碎梦刀》、《侠少》、《杀楚》等书,更有许多“诗歌化”的语言文字,耐人寻味。但由一九八七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请》、《力拔山河气盖世·牛肉面》、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云。且内容横七竖八排列,以示其“现代”,以此突出视觉效果。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就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小说,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彻底“异化”掉了。
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影响了大批的武侠小说作者,开始转入玄幻武侠的创作。而黄又变,反而回到正统武侠的路子或者说“异侠”更妥当。其后陆续推出的《破碎虚空》、《翻云覆雨》均引起强烈反响。《大唐双龙传》更是因为互联网而广为传播,让黄易的名字传遍华人社会。目前国内多家网站正在连载其新作《边荒传说》。黄易深受司马翎的影响,首重气势,如果说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后大多数人的武功已成定势,丘处机奈何不了梅超风,那他永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场华山论剑后,敌我双方的争斗就变成算术题般简单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着挨扁吧!人的潜力一无所知,而中华武术重视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当黄易在其中加入了时间、体力、精神状态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可信度。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短短的几年时间,武侠小说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很多,具备与梁、金、古、黄比肩潜力的也就仅仅几位。其他如老猪的《紫川》(军事历史小说)(确切的说,紫川是部大杂烩,并非严格意义的架空历史),贾羽的《入世龙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错。具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围内进行的斗争。那应该划入另一个讨论的课题。现代武侠小说是纸上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参考:http://ke..com/view/2629.htm?fr=aladdin
⑹ 金庸写了那么多小说,他的文学成就如何
金庸的文学成就,在近代文坛也是鲜少有人能够与之匹敌的,堪称“大宗师”。谈及武侠小说作家,我们心中第一个想到的,没有别人,必然就是躬耕武侠创作事业一生,著名的金庸大师。
纵观他的创作生涯,着实撰写了不少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武侠小说。像《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这些长篇作品,更是影视界改编,翻拍的常客。金庸小说,已经成了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回忆。
在世界文学殿堂中,必然有通俗文学的一席之地;在通俗文学的殿堂里,就必然有金庸的一席之地。世界上的作品,就表达人世间苦难的,自然也有武侠这种体现出我们的幻想和追求的。
因此,我认为金庸所取得的成就,可以和法国的大仲马媲美。他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大宗师。
⑺ 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
金庸武侠小说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通俗而不媚俗.他的小说透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描 绘,深入地写出了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网友 消失在视线
不能笼统地下定义。就大部分而言,是一儒学思想的中庸宽容之道,中国传统国学道家思想,纯中国的佛家精神及属于金庸自己的"侠义精神",用紧凑生动的故事情节,集中暗讽当代社会中的丑恶人性和丑恶社会现象,并极力号召人们以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为榜样约束自己言行,达到改良社会风气的目的。其中又以《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和《连城诀》表现得最为突出。
《鹿鼎记》是一部较特殊的作品。金先生原本的目的是要塑造一个社会低层的流氓型人物在机遇巧合下误入社会高层后发生的悲剧的人物形象。但笔不随意走,到后来发现竟然难以将这个人装以悲剧的结果,所以有了现在我们眼下的韦小宝。但其中也不乏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由于不想复述情节,所以由你自己将情节与现实相套吧,呵呵)。 ——网友 糊涂的贝克街
⑻ 金庸、古龙和梁羽生,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的武侠小说成就更高
他们都是真正的大师和领袖,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们都是剑侠小说的代表人物。
金庸的小说风靡全球,古龙和梁羽生的小说也很受欢迎。也许我们不必去评判谁高谁低,就这样沉浸在他们为我们创造的武侠世界里,享受这美妙的盛宴,不也是一件好事?
金庸就像大海一样,他的小说内容往往能与现实区分开来。
金庸对梁羽生的描写更细微,更有现代感,而文革后饥肠辘辘的中国人却将其视为天书。
古龙》继承了现代文学根植于人性的讨论,开辟了剑客小说的新领域,真正让人感到这还是文学,而不是不思进取的娱乐小说。
金庸的武侠小说,博大精深,兼容并包,涉及到了算术、医学、天文等等复杂的知识,是对侠者知识渊博的巨大考验,而且主角也大多亦正亦邪挣扎中。
而古龙先生的作品,重在无招胜有招,以正义无敌的精神精胜,人物也极具独特的人格魅力,快意恩仇。
⑼ 为什么很多认为新派武侠小说中,金庸的成就最高
我国内地的武侠小说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改动之后,便在内地销声匿迹。但是后来却在香港地区得到了繁荣发展,形成今天我们所说的新派武侠小说。新派武侠小说的鼻祖,我们一般认为是梁羽生,但是成就最高的却是金庸。其原因是金庸的影响力在整个新派武侠小说当中是最高的。
三、金庸的武侠意义
金庸自1955年便开始写书,第一部武侠小说是书剑恩仇录,此后便一直写到1972年鹿鼎记正式封笔。这期间他一共创作了15部小说,这些小说在世界引起了深远影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