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古武侠小说特点

古武侠小说特点

发布时间: 2022-04-16 14:40:26

1. 中华武侠小说特点及其文化分析

中国武侠和外国的武侠小说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中国武侠小说注重社会关系的建立,道德水准在特定历史阶段的被认可,而外国武侠小说的内容建立在对帝王的尊重和纯粹力量的对比上。在《史记·刺客列传》(不好意思,我一直将这部分当武侠看)以及我们所知道的《虬髯客》、《大铁锥传》(这两部出自那里我忘记了)还有《七侠五义》等等都比较注重当时的特定历史时期被公众认可的道德准则,这种状况在可能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5、60年代,从司马麟的武侠小说就可以看出来。外国武侠小说从《奥赛罗》、《三个火枪手》(在以前的我没有看过了)那样的作品来看,大多比较注重力量的对比,纯粹是一种为贵族服务的小说和戏剧,可以认为它们是文字角斗场,但是随着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在商业上价值激增在19世纪、20世纪的欧美武侠(甚至于不能叫武侠只能叫侠客小说)小说最具代表性的我看要属《佐罗》了,《佐罗》的受欢迎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殖民主义的衰落使得象美国那样的文化逐渐占据了美洲大陆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文化逐渐走向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局面,东方的文化受到了很多西方文化的影响(《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活托托的一个奥赛罗)。西方侦探小说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武侠小说的作者逐步将在西方小说中的逻辑推理等人所众知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因素加入到小说当中(如古龙的《陆小凤》、温瑞安的《四大名捕》),更有甚者看到了由于美苏太空争霸而引发的太空争夺战在商业上的利用价值,在国外他们着重探险,在中国我们着重和外星生物的争夺,或者根本就把战场开辟到太空上去。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武侠的概念已经很广泛了,特别是中国的武侠的概念。

中国的武侠有三层含义:一是孔武有力,身手敏捷,格斗技术高超;二是在某一特定的道德标准下被广泛接受的道德体现的精华(如郭靖之守襄阳不若文天祥乎?);三是,个人修养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这比较符合中国近5000年的文化的遗传,这一点在武侠小说中不是以某一个主角体现出来的,而是由一部书中的一个群体体现出来的——个人认为这一点个人认为梁雨生做的很不错——所以中国的武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个人认为广义上讲武侠小说应该包涵所有那些反映通过武技来体现人类潜能的小说,不知大家是否同意。 抽空我会看看有网友所说的那部《狞皇武霸》的,但是就中国的文化含义来说,最孔武有力的人并非是武功最强的人:) 另外,小李飞刀,我一直认为那是暗器:)所以在刀的评论里面我没有考虑他,有句话我很赞同就是“刀的好坏还是在于用刀的人”(燕南天之剑可比倚天、青虹更利乎?)
武学至上境界,乃即武学而超武学之境界,武学与非武学,本性一如之境界。如此境界,无佛家武学,无道家武学,亦无俗家武学,无佛家、道家、俗家分别之相,乃至亦无无分别之相,佛陀所言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是也,亦可谓真如自性,大道之实性,此为一切武学非武学之源,不可思议,妙不可言之境界也。此不可言说,假而言之,曰武学之无极境界可也。对应于非阴非阳或无剑境界。

此无上妙境自性起用,自体自然生发而分别生出三相,即通常所谓佛家武学、道家武学与俗家武学是也。此三相初生,故尚未分离,分而未分。三相即一相,一相即三相,三而一,一而三,介于无与有之间,武学之太乙境界也。具体而言,九阳真经、九阴真经、独孤九剑[木剑境界(草木竹石皆可为剑)的系统化]即此境界也。九阳真经是佛而非佛:佛,是因为此武学圣典乃从佛学至上大乘禅宗正宗真传达摩祖师所传之无上佛法而化来,故一切佛门武功皆归于九阳真经;非佛,是因为此武学圣典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佛家武学也。九阴真经乃道而非道:道,乃由于此武学圣典为道家大宗师黄裳由道学渊薮道藏中化来,故一切道家武功皆归于九阴真经;非道,乃由于此武学圣典亦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道家武学也。独孤九剑则是俗而非俗:俗,是因为此武林绝学乃俗家千古奇人独孤求败以易经为总根源而化来,故一切俗家武功皆归于独孤九剑;非俗,是因为此武林绝学亦含摄、超越天下一切武学,不止限于俗家武学也。故天下一切武功皆以万流归宗之势融汇于以上三大武学,此三大武学又以九九归一之势归于自然无为的绝顶境界。故三大宗师,达摩祖师、黄裳真人和独孤大侠,虽假借佛门武学、道家武学和俗家武学之方便,而实际心中并无佛家、道家和俗家武学之分也。

三大宗师之分别:就最终意义而言,独孤大侠,黄裳真人,达摩祖师三大宗师当究竟无别,皆可称绝顶境界,然细论仍可分出高下:达摩祖师当下直承,纯以自心为源而生无上武学,武学只是明心见性之方便,也就是说, 达摩祖师对武学的境界是本来超越,本来无武;黄裳真人是假借道藏为缘,以自心为因而生至上武学之果,终究有所凭借,故虽最终超越了武学,尚非本来超越之境界,不过极其接近此境界,独孤大侠则经过一生极其艰苦的修习之后,直到最后才超越了武学,踏入武学和人生乃至天道证悟的至上境界,比之于以上两位稍逊一筹.达摩祖师乃无为境界,黄裳真人乃类于无为境界,独孤大侠则是由有为而归于无为的境界.达摩祖师是当下无极,黄裳真人是由太乙而无极,独孤大侠是遍历一切有形而无极[基本上经历了剑道修习过程中的所有阶段,经历最全],不过最终无异,都是体用一如之境界:达摩祖师以真如为体,以博大无边的无量武学为用;黄裳真人九阴真经上卷明大道微妙本体,下卷为破尽天下一切武学之法门;独孤大侠的无剑境界,既是内力的无所施而不可,又是剑招的变化无穷。

2. 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各自有哪些特点

金庸笔法精炼老到,故事架构大气磅礴,文字朴实厚重,情节流畅自然,古意盎然,不失风趣。他笔下的人物大多痴情,所以他描写的爱情也令人沉醉,也令人神伤。

古龙小说新颖奇特,故事诡异森奇,文字飞扬跋扈,情节高潮迭起,对话幽默,潇洒随意。他笔下的人物大都多情,多情而好酒,好酒而重义,他笔下的人物也都很怪,至少名字就很怪:李寻欢;花满楼,胡铁花,西门吹雪。这些人大都是浪子,他们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爱美人,醉烈酒,杀豪杰,名天下。“生尽欢,死当睡。”就是他们一声的写照。

梁羽生小说平淡无奇,行云流水,文字古朴,诗词俊秀,但故事情节相对淡薄,类似许多古典小说,就是为了讲故事而写故事。既没有古龙的神龙俊逸,也没有金庸的大气磅礴,对于人物的描写也如青菜豆腐,无甚滋味。但他的武侠小说却影响了很多人,至少金庸写武侠就是在他之后,我曾读过金庸《书剑恩仇录》的较早版本,处处都是模仿梁羽生的痕迹,但随后的几部,他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3. 金庸,古龙和梁羽生的作品在风格上各有什么特点

简单的说,金庸的小说是历史小说,武功不过是调料,梁羽生的小说则是旧武侠小说的延续,武功。门派有脉可循,武功招式一板一眼。而古龙的小说走的是公案小说的路子,以推理见长,情节诡异,语言跳脱张扬,武功招式信手拈来,绝不循规蹈矩。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
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情、经历有关。
==小说情节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
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枝叶繁茂,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
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服。
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小说武功的描写
至于小说武功的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
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凡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
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 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
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
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 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的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小说的语言技巧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
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
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
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4. 古龙的小说特点是什么。。

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而且古龙笔下强调的是 邪不胜正 的精神,已经不仅仅是招式武功了,比如李寻欢的武功本不如上官金虹,楚留香的武功也不如石观音,却都因心中的正气而取胜,乍一看不可理喻,实则情理之中,令人有感。
我并不认为古龙的小说有歧视女性,他说了女人的种种不好,多嘴,等等等等,不过是以恶写美,笔中透露 的,依旧是喜爱,他笔下的女子,风四娘,朱七七,藏花,双双,哪一个不是写得至善至美,令人动容,敢问一个歧视女性的作家,怎能写出这么许多风华绝代丝毫不比男人差的女人?

总之,古龙写的是一种理想的精神。

5. 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的小说各有什么特点,其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呵呵,楼主 权威答案来也
摘之:古龙作品全集序:江湖一怪侠
1,金庸:射雕三部曲 天龙八部
2,古龙: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小李飞刀系列
3,梁羽生:女帝奇英传 七剑下天山 江湖三女侠
4,卧龙生:金剑雕翎 岳小钗 飞花逐月(特点:擅长心理描写 尤其是女主角刻画突出)
重点是 四大天王中 金庸、古龙、梁羽生小说各有什么特点:(摘之:古龙作品全集序:江湖一怪侠)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法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
,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
有明显差别 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
围 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
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寞。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
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 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
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
。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
。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
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
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 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
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面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
杂、矛盾性格,面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话本身的复杂、矛
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
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
、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
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实话。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
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 自
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
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
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
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知此呼彼应。梁羽生武快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
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谈,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恰恰相反
,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 主干巍峨
,枝叶繁茂 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
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
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
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合巧 偶然中有若必然 事事不可料
,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
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 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续密无隙又
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 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
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 紧
张激烈,夸节有致。粱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
邪派武功 正派武功力道柔和 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
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 如修罗阴煞功
、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馒,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
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 贻害终身。凡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
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 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
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 九官八卦,医道
,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
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
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道理
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还有一个特点,就
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 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
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 如《边城刀声
》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
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
力量 ’。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土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
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
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
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
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
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

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
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
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
还表现出一种境养—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的是忘
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 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
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
,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
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
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 一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
武功’有这些 “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 简短有
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
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
语点缀其间 ,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 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
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
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 文笔俊爽、潇
洒、谈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
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
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
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
,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
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
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糠概多气,又浓谐幽默、
妙语解颐,挥洒肄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
物 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 逞才搞藻,笑傲“江湖”,力求新
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6. 传统武侠小说的特点,分类,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传统武侠时期】

一、港台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新武侠”时期或者大武侠时代。20世纪50年代,武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写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指新文化运动后,武侠小说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白话创作后新一种的文学样式。这个时代名家辈出,梁羽生为开端,金庸为高潮,温瑞安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龙、梁羽生还并称为“新武侠三大家”。
关于此时武侠中“侠”的定义,梁羽生讲“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多属统治阶级的鹰犬,新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为社会除害的英雄;侠指的是正义行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侠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此时武侠大多突破了民国武侠小说的剑仙斗法、门派纷争、镖师与绿林仇杀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着重人物性格描写,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旧武侠小说的窠臼,剔除了旧武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迹严格限制在“人体潜能”的范围内。新武侠的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他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现实主义的深度,屈从于商业需要,稗出赘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时期,梁金时期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2年生,广西蒙山人)在1954年发表的《龙虎斗京华》,以口语写作,所述史实,所绘山川,均经严格考据,人生性格与心理活动刻划入微,文笔细腻而有文采,旧武侠小说难以与其比肩,从此奠定声名,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动之作。梁羽生国学根底深厚,他的武侠小说带有许多自己作的诗词,每每传诵一时。他的小说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开始写《七剑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写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武当一剑》初刊于1980年5月9日的《大公报》上,完结于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塞外奇侠传》、《龙虎斗京华》、《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宁)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作于1955年中。《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1958年之间,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侠小说。“射雕”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认的经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写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又用十年把这十五部小说全部重新修订了一遍。金庸写作至1972年文革未结束封笔。
2、第二时期,古龙时期
古龙1960年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初期的《苍穹神剑》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剑录》等声名鹊起。1965至1966年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1967年创作的《铁血传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后一直写了六十一部共计28册。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特出的风格,在台湾的武侠圈子里不算太耀眼;至于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显是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了。
3、第三时期,温黄时期
温瑞安(出生于马来西亚),1973年作《四大名捕会京师》,1981年作《神州奇侠》、《血河车》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继封笔,1985年古龙去世之后,港台武侠小说一片凋零。出于“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心理,温瑞安从1986年底开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侠”,或称“现代派武侠”,把大量主流文学的东西引入了武侠小说。曹正文在1989年将其列为第三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而与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龙并称。
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1989年黄易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90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双龙传等作品。黄易的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让人叹为观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写上显得过于草率,说服力不足。另外,黄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个历史大时代,而不是将历史作为背景。这是其优点,但也受到了历史的限制。
港台武侠时期港台的其他作家于香港方面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台湾方面,有:郎红浣、成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即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陆鱼、上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独孤红、奇儒、秋梦痕、于东楼、东方英、雪雁、秦红、墨余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武侠作家极少。

7. 著名小说家古龙都写过哪些作品他写的作品有何特点

古龙从1958年左右开始写武侠小说,在25年的时间里创作了大约90多部小说。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有:《苍穹神剑》、《孤星传》、《飘香剑雨》、《历劫江湖》、《金剑残骨令》、《河洛一剑》、《游侠录》、《失魂引》、《月异星邪》、《剑毒梅香》等等。

中期主要有:《武林外史》、《浣花洗剑录》、《情人箭》、《大旗英雄传》、《绝代双骄》、《江湖人》等等。

但真正能够代表古龙水平的还是他后期的作品,有《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楚留香》(包括《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蝙蝠传奇》《桃花传奇》)、《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大人物》、《边城浪子》、《七种武器》(包括《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拳头》《离别钩》《霸王枪》)、《剑花烟雨江南》、《七杀手》、《九月鹰飞》、《陆小凤》(包括《大金鹏王》《凤凰东南飞》《决战前后》《幽灵山庄》《银钩赌坊》《隐形的人》)《天涯明月刀》、《三少爷的剑》、《白玉老虎》、《英雄无泪》等等。

我将从3方面说说古龙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

古龙还吸收了西方推理、侦探小说的某些因素,使小说在结构上又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的紧迫感。他往往叙述一件阴谋被某位大侠(或几位)最后揭露并制止的故事,他精于构思,苦心经营于情节的安排,力求引人入胜。故事的发展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读者带入扑朔迷离之中,但几经周转,奇峰突入,结果是那样出人意料,使人震惊,但细细琢磨又合情合理。

至此,古龙武侠小说的特点可作如下概括:人物个性鲜明,具有组合性特征;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具有侦探、推理性;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具有哲理性;武功描写注重快、准、狠,摆脱了一招一式的束缚,具有现代性,而且所论武学通于佛学禅理,以禅学至理参悟武学,使“武”这一武侠小说中的彩色外衣具有了通俗的哲理性。

8. 武侠小说名家的作品中的特点有些什么(如:人物的性格特点,侠义精神)

古龙小说情节跌宕,人物性格丰富,亦正亦邪,语言简练而有特色。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独行奇侠。
金庸小说寓情节于历史但有大量改动和创作,人物大气磅礴,正邪分明,语言规范。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大侠(“侠之大者”)。
梁羽生小说也寓于历史事件之中但创作之处少,人物正邪分明,性格单一,语言有古典风格。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少侠。
温瑞安小说奇幻而绚丽,但血腥味太浓,过于惨烈。少年人莫读!!是武侠小说作家中的刀客。

9. 简单说说金庸武侠小说特点

首先,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
其次,金庸小说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
再次,金庸小说潜移默化的借鉴了一些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视觉与心觉的堂皇运用等。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

10. 武侠小说的特点

梁羽生:历史性较强,人物性格较清晰,正就是正,邪就是邪
金庸:历史性一般,但故事较精彩,有些人亦正亦邪
古龙:基本没有历史性,有些天马行空,还有些虎头蛇尾

热点内容
一对一玄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02 08:20:24 浏览:424
主角修炼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2-02 08:09:01 浏览:228
找一本校园小说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发布:2025-02-02 08:07:28 浏览:867
腹黑会长是头狼全文免费小说 发布:2025-02-02 07:50:10 浏览:351
有没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02 07:17:05 浏览:540
俞静雅叶北城小说的名字 发布:2025-02-02 07:08:23 浏览:854
科幻小说起什么名字大全 发布:2025-02-02 06:43:40 浏览:48
2017完结网游类小说排行 发布:2025-02-02 05:59:23 浏览:586
凤栖梧桐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2-02 05:54:54 浏览:549
校园男主混混成长小说 发布:2025-02-02 04:55:53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