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武侠小说评书谁讲得好
一)金庸
成名比梁羽生晚,而盛名却远远的超出了其余的三位,其之大成。
1、小说中吸收了大量的古典文化的精髓也兼容吸纳了西方小说的一些思想与流派;其对武侠小说最大的贡献是将中国的古典文化完全融入了武侠小说中,其中最出色的是金庸先生所创造的武功招数,在金庸之前武功的名称单调而重复,但是在金庸的手下却一改旧风,将琴(笑傲江湖),棋(天龙八部的逍遥子)、书(神雕侠侣的朱子柳)、画(笑傲江湖的丹青子),甚至创造了例如百花错拳,黯然销魂掌这些心情武功套路,而且对于过招的描述更是让我等看的如痴如醉。
2、故事情节盘枝错节,神来之笔层出不穷,往往金庸的小说起首皆看似普通,平平无奇,越是到后面越是纷繁复杂,情节变幻莫测,峰回路转,看得不忍释卷。代表作木莫过于射雕三部曲以及天龙八部。
3、对于情感的描写与心理的描写登峰造极,金庸的小说中有不少的古文诗词,其中也有一些是金庸个人自己填词之类的,这些辅助的运用对于情感的描写与烘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神雕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这句词也恰恰是因为金庸的小说而广为流传。如果留心的话,应该读读天龙八部的四十回目,金庸的写情之老到与毒辣,无人能比。
4、不断的求新求变,许多人对古龙,温瑞安的求新求变颇为肯定与赞赏并视为对武侠的最大贡献,而实际上我对此观点不以为然,真正对武侠小说的求新求变功劳最大者乃金庸,须知道,古龙与温瑞安对于武侠的求新求变只是流于文字的写法上,而对武侠这个主题并无多少实质性的贡献,这点从两位的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大量雷同可以看出,而今用对于武侠的求新求变确实从武侠这个词语本身来入手并经入佳境的,如果把金庸的作品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的话,应该有这样的印象,从早期的《书剑恩仇录》的正邪对立并以汉族的代表人物陈家洛作为主线的情节,到中期的《天龙八部》的契丹族的萧峰作为歌颂并赞扬的对象,到后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杂种韦小宝这个绝世大英雄作为主角,金庸不断的在摒弃狭隘的民族观,从《飞狐外传》中的江湖恩仇到《射雕》中的民族抵抗,今庸在不断的诠释与修正“何为武侠”这个词语的概念与范围,而这两点正是金庸书最大的魅力所在。而早期的一些武侠小说对于武侠的定义就是江湖恩仇与厮杀,而金庸向我们展示了武侠世界不仅仅是血腥的厮杀,更多的是一些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心动的元素。
5、对于武侠故事的定位,早期的武侠小说对于主人公的武功总是这么几个套路,要么误服千年灵芝,要么被退隐江湖的武林怪杰输入一身内力而猛然傲视武林,更有多个美女投怀送抱,最终大仇得报,美女得抱,爽哉爽哉,此类小说看得最多的是“几甲子功力”“俊朗”这类的单词,而在金庸梁羽生时代对这个情况一扫而空,尤以金庸作品中对于爱情坚贞的这个定义最为催人泪下,唯一例外的是韦小宝这个家伙,得到了七个美女老婆。
(二)古龙:
对于古龙的喜爱虽然远远比不上对金庸的喜爱,但是按照武侠四大家来说,古龙还是一直在我的心目中排名第二的,古龙作品对于武侠的贡献应该莫过于他出色的借鉴了西方侦探小说的理念以及***一些武侠小说的意识流(如果有心的话可以看看***有一本武侠小说《宫本武藏》,这本小说中可以发现与古龙好多的写法类似的地方),对于武功的描写独辟蹊径,古龙对于过招过程的描写并不擅长,但是他巧妙地利用了一种古龙式的过招场面来获得新的高峰,古龙笔下的武侠场面几乎没有多少过招的写法,而是把过招前的环境渲染得淋漓尽致,双方心理的描写,双方外部的描写,风雨欲来,乌云压城一样的紧张,而真正过招的时候,古龙创造了武侠的一个名言:“真正的高手之间的过招往往只需要一照就足够了,任何一点点地错误都可以造成致命的失败。”这种手法把武侠推向了另外一座巅峰,其中代表的莫过于小李的飞刀,西门吹雪的剑,陆小凤的灵犀指,楚留香的轻功.....
古龙对于武侠的另一个贡献是古龙体,这种题材被后来大量的仿制抄袭以至于泛滥成灾,但是古龙创造了这个,并在他的手中将这个手法发挥的极致,古龙的早期作品大多平凡无奇,唯有《护花铃》初显风范,可惜被代笔者把结局写的一塌糊涂(所以现在的护花铃甚至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无结局的,一个是有结局的),到了《铁血大旗》《綩花洗剑录》《情人箭〉开始为一个代表期,这段时期的主角大多丰满,故事情节复杂,而到《楚留香》看是,古龙体开始显露出王者风范并在楚留香这部作品中发挥的酣畅淋漓,(后期的陆小凤与楚留香比起来,似乎抄袭了不少),这个古龙体正是古龙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也是古龙真正成为武侠大家的一个标志。
不过古龙与金庸比起来差距是:古龙的英雄人物中大多雷同,机智与运气是几乎他作品中所有英雄都具备的两个元素,而且古龙的小说中对于女性的不尊重,古龙的笔下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女性,正是这些的大量被运用复制,使得古龙的小说影响力的长久性比不上金庸。但是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古龙当仁不让的走在了金庸的后面而俯视群雄。
不过古龙却有一点是金庸所没有尝试过的,那就是现代武侠小说,提到古龙,不能忘记《枪手·手枪》这部现代感的小说,也许有人说这部小说更像一部侦探现代小说,而实际上古龙是运用武侠的元素将现代故事采用武侠的手法来写,这部小说如果是古龙的爱好者的话一定都会看过。
许多人说古龙的小说千篇一律,到了后期越看越没劲,确实古龙的作品从楚留香开始慢慢的陷入了一种模式,这是古龙的悲哀,也是读者的悲哀,对于市场的妥协以及古龙的性格所致,后来的武侠小说雷同的很多,但是这点并不是说明古龙就放弃了蜕变,又必须提到古龙的最后一部小说《猎鹰赌局》,这部小说在古龙的小说中是为数极少的短篇武侠,而两个短篇所组成的小说开始采用的大量的新鲜的语言,古龙开始在修改自己的风格,并努力创造新的一种武侠小说的写法,实际上这部小说也确实慢慢的显露出了一种新的写法。这部小说中古龙很少采用了以前那种叙述的风格,而变得冲淡平实了(可能与古龙那个时期刚刚出院有关),可惜就在这个转折点上,古龙死了.........
也许是失去了一位大家,但我心痛失去了一种对武侠的新的贡献。
(三)梁羽生
梁羽生可以用一个“四平八稳”来形容他在武侠中的地位,不可否认,梁羽生对于新派武侠的贡献功不可没,他的龙虎斗京华的问世开始改写了武侠小说从环珠楼主,平江不肖生时代所缔造的武侠神化,把武侠小说的人物平民化,真实华,这点影响了后来的金庸以及所有的武侠小说作家,这点上梁羽生功劳是很大的。
梁羽生的作品在早期的人们读来赏心悦目,但是对于我这样年龄的人读来却不是很吸引,我认为的主要缺陷有:
1、梁羽生作品中的人物正邪十分明显,不管是名字,擅长的武功都一眼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正邪。
2、故事情节的拖沓性,梁羽生的故事往往大量的延续并展开,从爷爷写到父亲写到儿子写道孙子写到重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初看还觉得新鲜,看到儿子辈的时候就有点忍不住了,看到重孙子都出来的话更是怒火攻心了,梁羽生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其父辈或者师傅大多在上一个故事都是作为主角来写的,这点上早就了梁羽生小说的永远无法大气的一个缺陷。
3、叙述的历史化,同样的借鉴历史作为武侠的辅助,金庸对于历史的借鉴总是采用一分实,九分虚,却让人读来颇为相信,但是梁羽生对于历史的借鉴却采用的是五分实五分虚甚至更多的实更少的虚,让人读得时间长了觉得像在看历史小说一样,这点正是梁羽生小说致命的缺陷。
4、写外过多,写内过少,在梁羽生的小说中,很少能看到大段大段的内心描写,而对主人公的行为以及语言却倾注了大量的笔墨,要知道,缺乏内心描写的文字远远没有内心丰富的来得更能感染读者,这点上与金庸对比起来,差距十分的远。这也是梁羽生虽然成名早于金庸但是盛名远远不及金庸的原因。
梁羽生像一个武夫,而金庸如同一位儒者,两者区别可见一斑。 15回答者:
② 作为武侠小说写得最好的两位大作家,古龙和金庸,谁的武侠小说更好看
回答这个问题,先说说古龙和金庸小说的不同:
(1)关于写人物
金庸是个传统的人,写小说也是中规中矩,书中的许多人物都是从小写起的,经常是让读者在薄脆的纸页中,注视着一个不谙世事的纯真孩童渐渐成长,历尽艰难困苦,终于成为绝世英雄。一本书读完,仿佛是经历了一场人生。
古龙是一个反传统的人,他笔下的人物,没有童年没有来历没有背景没有师傅,即使有,也只是在某一章的某一页,好似不经意地写上简约的一两笔,剩下的,就由读者自己去联想分析。于是,古龙描写的人物有一种神秘感。
(2)关于写爱情
金庸写下的爱情是初恋,纯净透明仿如水晶,还浪漫的少年情怀。
古龙笔下的爱情是深沉凄婉的成人惆怅。
(3)关于写友情
金庸的小说充满了民族国家大义,但是很少提及友情,唯一例外的是韦小宝还讲点友情,可也算不上是个纯正面人物。
相对于金庸,古龙的友情就写得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甚至在他的笔下,友情已升华到一个无人可以超越的高峰,比如李寻欢和阿飞。
“朋友一生一齐走,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4)关于写江湖
金庸的江湖,是群体的江湖,大气的江湖。
古龙的江湖是自己的沙场,他不写大时代,不写大英雄,他只写人,正如他自己所说,“人性”才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如果搞清楚了以上四件事情,读者就会发现,要对古金作出所有人都以为公正的比较,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个比较公平的结论是,
按照一般武侠读者的视角,在大部分方面来看,金庸占有优势,但是从长远来预测,古龙对于后世创作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
金庸那种侠者气质更让人敬仰追忆,而古龙的悲剧气氛则给人更大的震撼。
【这是我所欣赏的一句概括语,也是我个人的体会,供您参考。】
③ 谁介绍几部好听的有声小说
男女双人播讲有声小说:
草样年华
穿入聊斋
此心无垠
盗情
恶魔法则
妃池中物-不嫁断袖王爷
和校花同居的日子
和空姐同居的日子
绝世唐门
落花时节又逢君
梦落芳华
且试天下
秦时明月
三生三世枕上书
天配良缘之商君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何以笙箫默
清空万里
寡人有疾
鬼魂在身后之猎灵人
狼性坏坏老公:只疼迷糊小甜妻
请你听我碎碎念
岁月是朵两生花
我的青春从爱你开始
玩转王子学院
要有多勇敢才能念念不忘
宝珠鬼话
浮世浮城
茅山后裔
三千鸦杀
我的星上人
小魔妃
无门囧事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蓝色生死恋
作茧自缚
窗子里的脸
绿红妆之军营穿越
末路相逢全集 (播音:AMY )
看完烟火再回去
放弃你是我做过最勇敢的事
末路相逢
打字不易,请您珍惜我的劳动成果,我为满意答案,~您对我的采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④ 谁讲的武侠评书好听
田连元,诙谐幽默,表演能力强,无论动作,还是声音都很好。语言、语气夸张而不讨厌,模仿能力强,恰到好处,不过现在很少能听到他的评书了,有很多网上都没有,可能就辽宁电视台才有吧。
⑤ 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的小说各有什么特点,其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呵呵,楼主 权威答案来也
摘之:古龙作品全集序:江湖一怪侠
1,金庸:射雕三部曲 天龙八部
2,古龙: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小李飞刀系列
3,梁羽生:女帝奇英传 七剑下天山 江湖三女侠
4,卧龙生:金剑雕翎 岳小钗 飞花逐月(特点:擅长心理描写 尤其是女主角刻画突出)
重点是 四大天王中 金庸、古龙、梁羽生小说各有什么特点:(摘之:古龙作品全集序:江湖一怪侠)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法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
,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
有明显差别 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
围 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
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寞。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
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 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
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
。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
。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
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
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 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
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面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
杂、矛盾性格,面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话本身的复杂、矛
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
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
、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
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实话。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
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 自
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
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
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
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知此呼彼应。梁羽生武快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
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谈,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庸武侠小说恰恰相反
,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 主干巍峨
,枝叶繁茂 宏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
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
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
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合巧 偶然中有若必然 事事不可料
,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
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 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续密无隙又
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 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
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 紧
张激烈,夸节有致。粱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
邪派武功 正派武功力道柔和 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
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 如修罗阴煞功
、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馒,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
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 贻害终身。凡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
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 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
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 九官八卦,医道
,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
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
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道理
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还有一个特点,就
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 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
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 如《边城刀声
》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
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
力量 ’。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土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
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
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
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
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
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
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
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
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
还表现出一种境养—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的是忘
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 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
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
,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
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
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 一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
武功’有这些 “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 简短有
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
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
语点缀其间 ,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 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
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
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 文笔俊爽、潇
洒、谈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
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
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
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
,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
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
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糠概多气,又浓谐幽默、
妙语解颐,挥洒肄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
物 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 逞才搞藻,笑傲“江湖”,力求新
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⑥ 梁羽生和古龙相比,谁才是更出色的武侠小说作者,为什么
上世纪50年代,在香港因为武术比赛催生出新派武侠,其中以古龙、金庸、梁羽生三人为翘楚。
读起来如此,翻拍电视剧依然,你偶然间拍一个,他们的主要人物和故事还得前后剧里面找,但是一个剧组没办法完成,这样的结果就是整个故事读者群不多。
也造成了他名声不如金庸古龙的结果。
⑦ 古龙和金庸的武侠小说谁的好看啊我喜欢武侠小说和评书!!
说谁的好看真的很难评价,金庸出的书比较少,相对都是经典的,晚年都有去整理修订,所以留下的都是非常好的作品,情节很细腻。而古龙一生仅仅在大陆发行的书就有64部之多,远高于金庸的15部,但其次品比较多,且晚年没有整理修订,情节很跳跃,有现代意识流的写法。喜欢这两个人的人估计非常多,但若武侠小说的老大,非金庸莫属,其蕴含的内容都有较深刻的意义,打字慢哦,就这么多好呢。。。。。。。
⑧ 四大名著的评书分别都是谁说的好呀如《三国演义》是袁阔成说的经典、最好,那《西游记》、《红楼梦》、
西游记的话,建议听听曹灿的。水浒传是田连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