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接种小说
『壹』 请问古代没有污染,所用食物全是纯天然,为何古人的寿命低呢
说到古人寿命,很多人都觉得在纯天然的自然环境里,古人应该很长寿,在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彭祖活了800多岁呢。不过这在科学世界里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后来有学者认为对彭祖的年龄计算采用的是“小花甲计岁法”,在这种算法里,一年也就是60天,可是即使这样算来,彭祖也活了130岁。130岁对于现今的平均寿命来说也是相当厉害了,那么古人是不是都很长寿呢?一般情况下能活多少岁?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生病。话说生病了去找医生就好了,但是在古代一般人可是看不起病的,医疗费用很高。清代小说《红楼梦》中讲医生上门看一次病的费用就要一两银子,而一两银子就相当于寻常人家的半个月开销,这还不算给你开药治病等后续费用。所以在古代普通人是看不起病的,能看得起病的一定是官宦有钱人家。因此,民间产生了许多偏方,甚至有许多穷苦百姓偏方也买不起,全靠身体扛过去,抗不过去就只好等死。
看病贵,话说回来,即使有钱看病也不见得就好,因为在古代的医疗水平实在是有限,有时候不仅看不好病,甚至还会用错药加重病情。许多在现今看来无关紧要的病,在古代可就是重疾,比如疟疾、感冒等。
『贰』 一本小说,忘了叫什么了,前面是女主帮好友接种生子,没想到自己…后来她怀孕了,跟男主结了婚…
不知道。。。
『叁』 历史上古代人是怎么接种疫苗预防疾病的
天花疫苗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疫苗,可以追溯到11世纪,是宋代中国人发明的疫苗,叫做“痘苗”。清代医学家朱纯嘏的《痘疹定论》载:“宋仁宗时丞相王旦,生子俱苦于痘,后生子素,召集诸医,探问方药。时有四川人清风,陈说:峨眉山有神医能种痘,百不失一。不逾月,神医到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于次日种痘,至七日发热,后十二日,正痘已结痂矣。由是王旦喜极而厚谢焉。”这也是史料记载的最早一次天花疫苗接种。不过朱纯嘏将“宋真宗时”误记成了“宋仁宗时”。
清代的官编医书《御纂医宗金鉴》也说:“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究其所源,云自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
最早的天花疫苗接种方法,是利用天花患儿身上的痂或脓汁直接作为痘苗,吹到接种者的鼻孔内,使之感染天花病毒,出一次症状略轻的痘,从而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这一种痘法也叫做“人痘法”,跟后来的“牛痘法”相区别。作为痘苗的痂或脓汁,叫做“时苗”,跟后来的“熟苗”也不一样。
可以想象,用“时苗”接种的人痘法,一开始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跟被自然传染了天花几乎没什么差异,“苗顺者十无一死,苗凶者十只八存”,接种的致死率约20%。后来,医生发现,如果对痘苗加以筛选,选育六七代之后,痘苗的毒力就会大大降低,几乎不再致死。这种选育出来的痘苗,就是“熟苗”。清代医书《种痘心法》称:“其苗传种愈久,则药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若时苗能连种七次,精加选炼,即为熟苗。”
“熟苗”的安全性如何?另一本清代医书《种痘新书》提供了一个数据:“种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致死率降至0.33%。
按有史料可证的说法,这种比较安全的“熟苗”最早出现在明代隆庆年间。此前,明朝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天花瘟疫:“嘉靖甲午年春,痘毒流行,病死者什(十)之八九。”致死率竟然高达80%以上。这场天花的流行,也促成了种痘法的推广:“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宁国府太平县,由此蔓延天下。”正是在这次接种痘苗的过程中,明代医生发明了“熟苗”接种法。
当时许多医生家中都保存有“熟苗”:“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近日溧阳人窃而为之者亦不少。当日异传之家,至今尚留苗种,必须三金,方得一枝丹苗。买苗后医家因以获利。时当冬夏种痘者,即以亲生族党姻戚之子传种,留种谓之养苗。”北宋的峨眉山神医既然“能种痘,百不失一”,我估计家中也保存有筛选、改良过的痘苗。
入清之后,由于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康熙对天花的传染非常警惕(康熙本人也得过天花),下令推广种痘法:“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边外四十九旗以喀尔喀诸藩,俱命种痘,凡所种皆得善愈。尝记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朕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者,岂偶然耶?”
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17世纪下半叶,清代康熙年间),中国的种痘法传入俄罗斯,然后经中亚传至土耳其。18世纪初,英国驻土耳其公使的夫人蒙塔菇又将种痘法从君士坦丁堡带回英国,英国很快成为欧洲的人痘接种中心
~
『肆』 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表
公元前2500年
-2500.00.00?中国已有酿酒活动,并出现大量的陶制专用酒器,古字中的医字从酉字,酒与医相联系
-2000.00.00?中国的甲骨文中关于王制叙述中提到"病小臣",视为医疗行政之始
-2000.00.00?中国的甲骨文中已有人体解剖部位名称和多种疾病的描述,并有除虫、沐浴等记载
-2000.00.00?中国的仓颉整理象形文字,以鸟、兽、虫、鱼为偏旁规范生物名称,初具生物分类思想
-1500.00.00?中国的《尚书•说命》对服药后的反应与疾病关系进行了论述
-1500.00.00?中国的商都设有下水道,已知住宅、身体、饮食清洁,并出现专门的卫生和医疗用具
-1000.00.00?中国《周礼》《礼记》对四季气候变异引起的多发病与疫病流行已有一定认识
-1000.00.00?中国出现"凌人",专管藏冰,用冰防腐
-1000.00.00?中国的《周礼》划分医学为食医、 疾医、疡医、兽医,为医学分科之始
-1000.00.00?中国设立医官掌管医药卫生,年终统计医师治愈或死亡人数并予奖罚,为医疗考绩之始
-1000.00.00?中国文献记载的生物名称已有1000多种,并分为草、木、虫、鱼、鸟、兽六类
-700.00.00?中国的管仲提出生命起源的气化论,认为生命是由气本身的自然变化而产生的.
-580.00.00?中国的医缓提出治疗疾病的"攻、达" 两种方法, 并认为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为不治
-556.00.00)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狂犬之为害
-541.00.00)中国的医和倡阴、 阳、风、 雨、晦、明 "六淫致病学说",为最初的病因理论
-500.00.00?中国描写人体解剖与生理的《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问世
-500.00.00?中国的《尔雅》出现类和属的概念,植物区别为草本和木本,动物分为虫、鱼、鸟、兽、畜
-400.00.00?中国的扁鹊诊病时,已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已用针灸、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
-400.00.00?中国的简帛医书《十一脉灸经》记载详细的经脉学说,已有汤、散、丸、药酒等剂型
-400.00.00?中国的简帛医书《五十二病方》详实叙述各病症状,其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丰富多样
-400.00.00?中国简帛医书《导引图》为现存最早的医疗体育图
-300.00.00?中国的《内经》论述了脏腑、经络、营卫气血以及疾病认识、治则治法、养生保健等
-300.00.00?中国的《山海经》记载有关药物百余种,并叙述数十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300.00.00?中国的魏襄王使用玉唾壶,说明此时讲究个人卫生,已用唾壶收拾痰涎
-220.00.00)中国的政府专设有“疠人坊”,收容流落到社会上的麻风病人
-220.00.00)中国湖北的秦简较详细地记载了有关法医学的内容,包括活体及现场和尸体的勘查等
-220.00.00)中国咸阳的阿房宫安装了五角形直径60厘米的下水道管,并配有浴池、冰库等设施
-213.00.00)中国的秦始皇下令焚诗书百家,惟医药、种树之书不在禁书之列,得以幸免
-206.00.00)中国的湖南湖北的汉墓葬式说明尸体防腐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150.00.00?中国的医师淳于意针对汉文帝诏问所述之25例病案,汇集成《诊籍》(最早的医案.00.00)
-26.00.00)中国的侍医李柱国校方技书, 有医经7部,经方11部
公元1年
5.00.00)中国政府设"本草待诏" 一职, 征集国内通晓方术、本草的学者,为《本草经》创造了条件
16.00.00)中国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同解剖尸体 "度量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其终始,云可以治病"
25.00.00)中国朝廷置太医令,掌诸医,下设员医 293人,员官19人。另设药丞、方丞各一人
27.00.00)中国的《论衡•解除篇》中提出蚤、虱有吸血之害
60.00.00?中国民间倡导跑步、气功等健身运动
100.00.00?中国的《神农本草经》成书
125.00.00?中国郑玄释“五毒攻之”为用瓦罐将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烧之",即以升华法炼制外科用药
162.00.00)中国陇右军中大疫, 死者十之三四,军中设庵卢收治病人,此乃野战传染病院之始
186.00.00)中国毕岚创造翻车渴乌(洒水车),用洒南北郊路。乃城市用洒水车以保持卫生之始
190.00.00?中国的《难经》 约成书于此时
190.00.00?中国的《治百病方》约成书于此时
190.00.00)中国的华佗应用酒服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在麻醉下施行开腹术
190.00.00?中国的华佗提倡医疗体育法,创模仿虎、鹿、熊、猿、鸟动作的"五禽戏”
200.00.00?中国的张仲景完善中医辩证施治理论
210.00.00)中国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临床诊治体系
250.00.00?中国的王叔和著《脉经》,是中国第一部切脉诊断专书
250.00.00?中国的王叔和将《伤寒杂病论》 分为专论伤寒之 《伤寒论》与专论杂病之《金匮要略》
256.00.00)中国的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300.00.00?中国的葛洪撰《肘后方》首次描述了天花的流行,预防恙虫病及防治狂犬病发作的方法
307.00.00)中国的出现一系列脚气病诊疗技术专著
350.00.00?罗马君士坦丁帝改信基督教,迁都拜占庭,下令在东方大城市兴建医院
356.00.00)中国发现多处流行疾疫,故实行人群隔离措施,如染疫朝臣百日不得进宫等
392.00.00)中国有例唇裂修补手术取得成功
420.00.00)中国的胡洽编著了《百病方》,其中载有用水银制剂作利尿药
479.00.00)中国的雷斅编成药剂学专著《雷公炮炙论》
491.00.00)中国的南方发大水,有人立廨收养贫病人,此为私立慈善医院的最早形式
499.00.00)中国的《刘涓子鬼遗方》论述了金创、痈疽、疮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500.00.00)中国的陶弘景编撰《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后百一方》等书
500.00.00)中国葛洪的《肘后方》传入日本
514.00.00)中国的针灸传至朝鲜
518.00.00)西亚各国开始与中国通商, 所产多种药材如薰陆、郁金、苏木、青木香等传入中国
533.00.00?中国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作物与环境的关系、作物的特性等
550.00.00)中国针灸传至日本
552.00.00)中国的梁元帝萧绎以《针经》赠日本钦明天皇
562.00.00)中国的知聪携《明堂图》等 160余卷医书至日本
570.00.00)中国已经使用汞锡银合金作为齿科的填充剂
608.00.00)日本派药师惠日、倭汉直福因等人来中国学医
610.00.00)巢元方等编撰《诸病源候论》,为中国第一部病因病理学专著
610.00.00)中国的《诸病源候论》中载有肠吻合术、网膜结扎切除术、血管结扎术等方法
624.00.00)中国在首都举办太医署,设两级四科,是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医科大学,师生340多人
629.00.00)中国颁令各州、府设立地方医学校教授医学
641.00.00)中国的汉人大天、藏人达马郭夏把大批中医药书籍译成藏文,开始了藏汉医学交流
645.00.00)中国的玄奘由天竺等地收集大批医药文献回长安。对中印医药文化交流产生影响
652.00.00)中国孙思邈的临床医学网络全书《千金要方》成书,首次绘制彩色经络穴位挂图
659.00.00)中国的苏敬等人对前代本草著作进行修订,所撰《新修本草》由政府颁行全国
682.00.00)中国孙思邈所撰的《千金翼方》公布于世
693.00.00)中国医学教育制度传入朝鲜,朝鲜置针博士,教授中国医学
700.00.00)中国的比吉•赞巴希拉汉翻译《医学宝鉴》、《尸体图鉴》、《甘露宝鉴》等西方名著
700.00.00)中国的汉人摩诃衍和藏人毗卢遮那共同编译成《月王药诊》,为最早的一部藏医文献
700.00.00)日本引进中国医学教材和教育制度,设医师、医博士、医生、针师、针博士等
713.00.00)中国孟诜所撰《补养方》经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
739.00.00)中国的陈藏器撰成《本草拾遗》,创 "十剂"(方剂)分类法,并载"罂粟"入药
750.00.00)中国各地的医家已广泛应用海藻、昆布、海蛤等制成丸散,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
752.00.00)中国的王焘撰《外台秘要》,集医学之大成,记有金针拨内障法及白帛浸尿法等技术
754.00.00)中国鉴真和尚抵达日本,传授中国科学文化与医药知识
762.00.00)中国的王冰重新编释《内经•素问》
800.00.00?中国藏人宇陀•宁玛元丹贡布等所撰的《据悉》(四部医典)成书
800.00.00?中国回鹘(维吾尔族)医学文献在此时大量涌现
820.00.00)中国唐代诗话中,载有眼科医生能为患者装假眼, 以珠代之
841.00.00)中国道人蔺某撰《理伤续断方》,其手法、手术复位及夹板固定的方法都有很科学
847.00.00)昝殷著《经效产宝》,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
919.00.00)中国籍的波斯人李珣著《海药本草》
936.00.00)中国的和凝父子撰著《疑狱集》,为法医学之始
937.00.00)中国此时已经能够以刀针割治瘿瘤(甲状腺肿)
947.00.00)中国的契丹主患热病,以冰罨贴胸腹四肢,为中国冰罨疗法之始
951.00.00)中国此时的临床使用已经出现鼻饲给药法
950.00.00?中国的北方已将过去用杨枝作刷清洁牙齿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出现植毛牙刷
973.00.00)中国的刘翰、马志等人修改国家药典《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
974.00.00)中国的李昉等重新校勘《开宝新详定本草》,为《开宝重定本草》
978.00.00)中国政府设立翰林医官院,组织编撰《太平圣惠方》等
992.00.00)中国的王怀隐等编成《太平圣惠方》,颁诸州,设医博士掌之
998.00.00)中国的四川一些医生开始为群众施行种痘术
1000.00.00?阿拉伯的阿维森纳吸收希腊和东方医学传统,建立阿拉伯医学体系(《医典》)
1026.00.00)中国的王惟一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造等身针灸铜人两具作为针灸教学模型
1045.00.00)中国的《续资治通鉴》载此时依据解剖刑犯内脏,绘制出《五脏图》
1057.00.00)宋代创设"校正医书局",校正了《神农本草经》等历代医学经典著作,并刻版印行
1060.00.00)宋代官办医学校“太医局”,学生300人分习产、眼、疮肿、口齿及疮肿等九科
1061.00.00)中国的苏颂主编成《本草图经》,系第一部由政府编绘成的刻版药物图谱
1068.00.00)中国的医官马世辰应邀前往高丽国(今朝鲜)治病
1075.00.00)中国的《苏沈良方》首载秋石制取法, 为最早的性激素制剂
1076.00.00)中国的官方改革医学教育,采用"三舍法",重视临床实习考察,令学生分习各科
1076.00.00)中国在太医局设官营药铺卖药所,即熟药所,实行国家专卖,此后推行全国
1082.00.00)中国的慎微编撰《证类本草》
1086.00.00)中国开始注意镀金工人为水银所熏引致头手俱颤,及采石人为石末伤肺等职业
1106.00.00)中国的杨介与画工解剖死刑后的人体,校以古书,编成人体解剖图谱《存真图》
1114.00.00)中国将合药所改为医药和剂局,卖药所改为医药惠民局,实行药政管理
1117.10.01)中国政府公布次年《运历》,警示民众提前预防疾病
1130.00.00?中国首都已经建立每年春季沿门清理地沟,每日扫除垃圾及清除粪便等公共卫生制度
1130.00.00)中国窦材的《扁鹊心书》首载山茄花(曼陀罗花)和大麻花作全身麻醉剂
1144.00.00)中国的成无己撰《注解伤寒论》
1149.00.00)中国陈旉编撰的《农书》中有关于垃圾粪便合理处理和利用的记述
1170.00.00)中国的洪遵刊《洪氏集验方》,首次记述同种异体骨移植术
1200.00.00)中国的张杲已能鉴别天花和水痘
1220.00.00?中国的《圣济总录》成书,颁行全国
1232.00.00)中国的药肆中始有"饮片"之名
1237.00.00)中国的陈自明撰著《妇人良方大全》,为中国最早的妇科专著
1247.00.00)中国的宋慈撰成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1268.00.00)中国政府颁布卫生法规,设官医提举司掌医户差役词讼,由儒吏执掌卫生法规
1285.00.00)中国形成各路医学教授学正,训诲医生每月朔望到指定处交流经验的制度
1292.00.00)中国元朝政府在首都和上都(多伦)各设回回药物院
1300.00.00)中国的滑寿发现小儿麻疹之粘膜疹
1307.00.00)中国邹鈜续增陈直的老年病专著《养老奉亲书》,更题为《寿亲养老新书》
1316.00.00)中国政府规定医生必须精通十三科之一方能获准行医
1330.00.00)中国蒙古族的忽思慧撰《饮膳正要》,为中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1331.00.00)中国的李仲南撰《永类钤方》,首次提出"俯卧拽伸"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1337.00.00)中国的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首创"悬吊复位法" 治疗脊柱骨折
1400.00.00?中国蒙古族的沙图穆苏(一说回族)撰成《瑞竹堂经验方》
1403.00.00)中国的明朝政府编成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其中收载有明代以前的大量医书
1513.00.00)中国的李濂撰著了《医史》
1550.00.00)中国的沈之问撰著了《解围元薮》,为中国第一部麻风病专著
1554.00.00)中国的薛铠著《保婴撮要》,创用烧灼断脐法预防婴儿破伤风
1567.00.00)中国《痘科金镜赋集解》载,安徽以接种人痘法预防天花,后逐渐传至全国
1567.00.00?中国安徽太平县的医生发明了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
1568.00.00)中国的徐春甫等在直隶顺天府(今北京)组织成立"一体堂宅仁医会"
1575.00.00?中国的王向撰著《眼科龙术医书
1578.00.00)中国的李时珍撰著的《本草纲目》成书,1593年于金陵首次印行,世称金陵刻本,该书明确提出部、类、种三级生物分类程序
1600.00.00?中国蒙古族的占布拉著《医法海鉴》,记述蒙古医治疗各科疾病的方药
1601.00.00)中国的杨继洲撰《针灸大成》
1602.00.00)中国的王肯堂著《证治准绳》
1617.00.00)中国的陈实功《外科正宗》中记述设计精巧的鼻息肉摘除术、气管缝合术等
1617.00.00)中国、朝鲜联合举行医学疑难问题讨论会,会议纪要名为《医学疑问》
1620.00.00)中国的武之望著《济阴纲目》
1625.00.00?中国的土茯苓输至印度、土耳其、波斯等国。被视为治花柳病良药
1632.00.00)中国的陈司成撰《霉疮秘录》,为中国第一部梅毒病证治专著
1642.00.00)中国的吴又可著《温疫论》,论述传染病传染途径、病源及特异性等
1642.00.00?中国的吴又可撰写流行病学专著《温疫论》
1650.00.00?中国藏族的德西•桑吉嘉措著《藏医史》
1675.00.00)中国的渔阳天花流行,有人设坛厂,购求出痘夭亡儿尸火化,以控制传染
1681.00.00)中国政府诏令全国推广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之流行
1683.00.00)荷兰东印度公司的W.T.瑞尼把中国的针灸术介绍到欧洲
1688.00.00?中国的“人痘接种法”已经开始向欧洲传播
1704.00.00)根据《四部医典》和《月王药诊》内容绘制的藏医学系列挂图共79幅全部完成
1717.00.00)中国人痘接种术传入土耳其,随后又由英国公使夫人M.W.蒙塔古传入英国
1721.00.00)波尔斯东在美国首先推广中国人痘接种术
1723.00.00)中国蒋廷锡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内有《医术典》(医部全录) 520卷
1742.00.00?中国的俞茂鲲在《医宗金鉴》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接种方法
1742.00.00)中国的吴谦等编撰《医宗金鉴》刊行
1742.00.00)中国的叶天士著《温热论》,门人集其医案撰为《临证指南医案》
1757.00.00)中国的张宗良著《喉科指掌》
1759.00.00)中国的赵学敏撰《串雅外编》、《串雅内编》
1772.00.00)中国政府编辑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录医书97部,存书目94部,附录 6部
1787.00.00)中国藏族的蒂玛•丹增彭措撰《晶珠本草》
1792.00.00)中国的唐大烈主编《吴医汇讲》,为中国最早的医学期刊
1798.00.00)中国的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及门人整理之《吴鞠通先生医案》
1800.00.00)中国蒙古族的洛•索勒日哈木著《脉诀概要》《巴莎木制药法》和《药物识别》等
1800.00.00?中国蒙古族的堪布-伊舍巴拉吉尔撰《甘露医理》、《甘露诊疗》等
1820.00.00)真性霍乱(俗称吊脚痧)传入中国
1822.00.00)《太医院志》载, 清政府下令在太医院内废止针灸科
1828.00.00)中国的汪期莲辑《瘟疫汇编》,记载苍蝇为瘟疫(霍乱)传染之媒介
1830.00.00)中国的王清任撰成 《医林改错》,纠正前人在人体解剖中的某些谬误
1830.00.00?中国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纠正许多解剖学与生理学的错误认识
1838.00.00)中国的郑宏纲著《重楼玉钥》
1848.00.00?中国的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述了植物1714种,绘图精审,有的可据以定科或目
1864.00.00)中国的吴尚先著《理瀹骈文》
1872.00.00)中国新疆的拜德热丁•苏皮阿匐撰著《验方锁要》
1875.00.00?中国的蒙人占布拉道尔吉著《蒙药正典》
1884.00.00)中国的唐容川先后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中西汇通" 之名目此始
1898.00.00?中国的严复译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介绍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思想
1900.00.00?中国的库西卡编著《蒙医验方集》,初并附有蒙、藏、汉、满四种文字的蒙药名录
『伍』 中国古代的种痘之术
关於实施种痘免疫的最早记载是在什麽时候呢
明末喻昌《寓意草》(1643)对顾諟明的二郎,三郎在北平种痘医案的记载,较为具体一些:"顾諟明公郎种痘,即请往看.其痘苗淡红,磊落中含水色,明润可爱,且颗粒稀疎,如晨星之丽天门下,医者先已夸为状元痘."42清初董含《三冈识略》记载安庆一姓张医师三代所传种痘术,更为具体:其法取患痘者的稀痘浆,贮於小瓷瓶内,埋於土内待用.其用法:将所贮痘浆染衣令小儿穿著,则三日萌芽,五日痘长,十日痘萎.这是清代文献关於种痘的最早记载.1681年,清政府曾专差迎请江西医张琰,为清朝王子和旗人种痘.据张琰《种痘新书》说:"经余种者不下七,八千人,屈指记之,所莫救者,不过二,三十耳."可见种痘术医术已相当高.
对於种痘术的发明时间,地点,人物,医书有不同的说法.除了前引清董玉山《牛痘新书》所称"唐开元间,江南赵氏"之说,并有清代医家张璐(1617-1700)於康熙三十四年(1695)所撰《医通》说:"迩年有种痘之术,始自江右,达於燕齐,近则遍行南北."书中记有痘浆,旱苗,痘衣等种痘法.康熙52年(1713)朱纯嘏著《痘疹定论》卷二"种痘论"说,宋真宗时(11世纪)宰相王旦请峨眉山女神医到京为其子王素种痘.这是医典对种痘起源的最早的详细描述,尽管是以带有神话色彩的文本出现.
1727年清初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中则把发明人痘接种术确定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闻种痘法起於明隆庆年间,甯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家之传,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称是由安徽太平县人发明并传之天下,但未具姓氏.书仲介绍了四种种痘法,即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1742年成书的《医宗金鉴》也记有四种接种人痘的方法,清代朱奕的《种痘新法》则描述了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其苗传种愈久,药力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符合现代疫苗制备的灭活原理.
张琰在《种痘新书》自序中说:"余祖承聂久吾先生之教,种痘箕裘,已经数代."可知张琰之父善种人痘,传自其祖父,其祖则称传自聂久吾.聂久吾(尚恒)生於明隆庆(1567-1572)六年(1572),而现存聂久吾著《活幼心法》等医书中均无种痘内容.按张琰自序的说法:"宇内方书总无种痘之说,岂治痘之方则宜传之於世,而种痘之术不可向人言乎 盖秘其诀而不肯笔之於书,私其技而不欲公之於世也.余今乃洩人之所未洩,传人之所不传".清伍士山在《种痘新书序》言其曾问张琰:"公家既有秘传,曷不公之於世,普利群生 "张琰叹曰:"医书充栋,惟种痘之术不传,盖术家欲专其利,故秘其术以自私也.余行术数十年,……今余年将就衰,欲将其术传之天下,故纘述遗篇,详加参考,且将祖父秘传一一书之於册".由此可见,种痘之术确曾长期在极少数方家内部秘传,不为世人所知;就连张琰本人也是在"行术数十年"之後将其书之笔端,公诸於世. 《医宗金鉴》说种痘"此诚去险履平避危就安之良法也.然种痘一科,多口传心授,方书未载,恐後人视为虚诞之辞,相沿日久,无所考稽,使至理良法竟置无用之地,神功湮没,岂不大可惜哉!今将种痘一法细加研究,审度精详,纂辑成书,永垂千古,庶为种痘之津梁,咸登赤子於夀域也."其所谓"口传心授",确实是种痘术自从发明直到明代一直未被公开的原因,这或许也是古代"医道不分"且医家在某些秘术传承上深受道教秘传传统影响的表现.事实上,一般的痘疹治疗,同样存在著秘传的现象,明孙一奎《赤水元珠》卷二十七上"痘疹心印小引"曰:"专门者以痘为秘术,为禁方,固不道其道,心其心,各师其见,各颛其法,而不思融洽众理以契所归."
清黄百家曰:"痘疹不知起自何时,相传在晋宋之间.数千年来,毒痡极矣.天道好生,物极必返.迩乃有种豆之仁术.康熈戊申,余读书甬上,有曁阳某者,挟此术至,吾友陈夔献笃奉之,号於同志.余时卽欲学焉,而未暇也.岁辛酉,余以试事在省家,大人以帖谕云:'痘疫盛行,余方日夜恐恐,适浦阳有傅啇霖者,以种痘术抵吾里,孙軰七人俱得安全,其未信者邻里同舍多罹此厄.'余益感而愿得之.今年夏,啇霖过访余,与之促膝连床,啇霖亦不惜,尽倾底蕴.余时适往昆山,未得竟业.政初,啇霖之兄也,文誉斐然,本其家授,兼以此术济世,葢自明初,其远祖窦继先生从戴原礼游,卽精於医,传至其曽祖思川,祖岐山,始以种痘术闻逺近,父希成,叔希美,为格等继之,而政初集其大成. 其为符咒,可废乎 曰不可.痘疫时行,实有邪祟,且忌诸犯触,非此无以发人之诚信耳,故古有祝由科,非无谓也.因与政初诠次増定其家传之本,为《天花仁术》一书,总种痘时痘为十卷,公之同好,所谓父不哭子,其利漙哉!政初更善针术,其经络补泻,悉本灵素,与今所行世者逈异,此其一端云."
亦有人提出人痘法发明於清初.民国13年恽铁樵著《保赤新书》卷二"鼻苗":"我国当清初时代,曾有人发明种痘之法,用出天花小孩的痘痂,研碎了和在新棉花絮裏,搓成小团,塞在婴孩鼻孔之中,谓之鼻苗."作者此说亦无证据,不过作者接著说:"在发明这鼻苗的人,理想极通.天花既是外感,食积,惊恐为诱因,病源复杂,传变自然厉害,若用痘苗引痘,那就纯粹的内因,病源单纯,自无危险,岂不是极通极通麼.……详究其源,云是玄女降乩之方,转取痘气薰蒸,发胎毒於安宓无病之时.……原其种痘之苗,别无他苗,惟是盗取痘儿颗粒之浆,……据此在发明之人,恐不能取信於大众,却要托之玄女以自重,在医家之评论,全不计其发明之功,反要科其盗窃之罪.这就是中国医学不发达之原因了." 清初痘疫大流行,确实给人提供了某种历史心理学的背景.但毫无疑问清初发明种痘之说不合历史事实.
李约瑟《中国与免疫学的起源》一文及其《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认为,1549年刊刻行世的明代医家万全所著《痘疹心法》中,首次提到种痘.又有研究者认为"基本可以确定种痘始於明隆庆年间(引者注:隆庆1567-1572),即16世纪中叶";"种痘术最初於晚明出现在皖南和江西的弋阳等地,大约在清初传入江南";"人痘术在明隆万年间已在皖南和江西等地出现,而且至迟到18世纪中叶,江南的人痘接种术已在全国居於领先地位."
然而进一步的考证表明,1523年去世的明郑善夫的《少谷集》卷二十中,最早提到种痘之事.该书卷二十•书四"与应南洲"曰:"春间得越中二手教,继得显仁济上种痘事;近又得二兄宦迹,皆好音也.善夫入秋,病稍去体,然神思大减,眼就花,齿半揺动,百年未中,而衰飒如此,不肖可言耶.白下之命,於病躯散才甚称,且得以暇日,求吾斯未信处,窃自慰也.石龙兄此时想履任相聚之喜,良莫可喻."
文中提到的"显仁",在卷十八《寄应南洲》一信中又曾提及:"显仁亲事,尚尔优游",可知"显仁"其人时当在冠龄之下.而"济上"则是地名,卷二十五《病中懐郑继之二首》诗句"卫川分手去,济上寄书来"即其证;又按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七"济上:济水之上."综上,"显仁济上种痘事"是说显仁在济南完成种痘之事,从信中提到的"白下之命"(指嘉靖元年即1522年明朝南京朝庭的诏命),及文中"石龙兄此时想履任相聚之喜,良莫可喻"一句,可知此信写於嘉靖元年(1522),那一年他被荐任南京刑部郎中,不久改吏部,而不应是翌年上任途中罹病返家之後去世之前所写.
由此可见,目前所知最早关於种痘之事的记载是在1522年.
(五) 988-989年:峨眉山顶女神医始传种痘术
清抄本《正一道门庆麻痘娘科》和抄本《痘门拜娘娘诰全科》都提到"戊子己丑行正令"这个时间点,值得注意.这种长久流传於民间社会的宗教科仪文本,往往用秘言诀语的方式,流传著某些鲜为人知的重要资讯.
《正一道门庆麻痘娘科》:"拜请天宫天姆娘,功德齐天不可量,戊子己丑行正令,普天伐土布恩光".《痘门拜娘娘诰全科》:"拜请天宫天姥娘,功德其大不可量,戊子己丑行正令,遍游天下种痘疮,是男是女赖清吉,或老或少得安康".显然"戊子己丑行正令"是指在"戊子己丑"年裏传布这神圣的种痘术.那麼"戊子己丑"是指何年代
根据这些经书拜颂的天姥娘娘乃指向峨眉山上传播种痘的神医,参之以朱纯嘏《痘疹定论》对该女神医为王旦(在世时间是957-1017年)之子王素(在世时间是1007-1073)种痘及及传播种痘术的事迹,"戊子己丑"当指宋端拱元年(988)和二年(989).因为在女神医为王素种痘前,种痘术已在峨眉山地区传播,只是因为方坤撰《全闽诗话》卷七明•郑善夫:"其赴召也,便道游武夷,深入九曲,绝粮抱病,放舟南下,抵家而卒,年三十九,其徒髙瀫傅汝舟为庀棺敛,太守汪文盛葬焉."
宰相之子王素种痘始闻名於世而已.按《痘疹定论》,王旦生子而伤痘,命人为寻名医,於是"时有四川人做京官者,闻其求医治痘,乃请见而陈说种痘之有神医,治痘之有妙方,十可十全,百不失一.王旦知之,喜相问曰:'此神医是何姓名,何处居住也 汝即知之,为我请来.'彼应之曰:'此医 环峨眉山之东西南北,无不求其种痘,若有神明保护,人皆称为神医,所种之痘,称为神痘.'"乃请神医."不逾两月,敬请神医到汴京.见王素,摩其顶曰:'此子可种.'即於次日种痘."此其证.
又,经中描述"峨眉山上三大娘",乃"身穿泗州绫罗缎,八副罗裙凑地装,头戴金钗玉霞帔,足踏系鞋三寸长, "可见经传认同天姥娘娘乃小脚"三寸长",无疑裹足,乃为五代以後的人物特徵,决非唐或唐前.当然也不排除是清代的时代特徵渗入道教话语演变过程,尽管娘娘本非清代人物.
『陆』 哪本小说是说女主为了接种,逃婚到美国,男主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是外国人,女主在酒店看到男主,便把原先
我也再你找到没有找到了,把书名告诉我呀,拜托,拜托!
『柒』 世界范围内出现过哪几次的传染性疾病的大爆发
天花(Smallpox)
早在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殖民者和征服者还没有进入新大陆之前,美洲大陆上已经居住着将近1亿名土著居民。但在随后的100年内,传染病的爆发使人口骤减为500到1000万。虽然其中有些原住民,比如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已经开始修建城市。但由于时间短暂,他们还没有大量驯养动物,也尚未滋生出侵扰欧洲人的许多病菌。但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许多土著居民无法抵挡的传染病也随之来到了新大陆。
这些传染病中最严重的天花。天花病菌已经在人类社会传播了数千年,其中最厉害的疾病会导致30%的死亡率。天花的症状包括高烧、全身酸痛、皮疹、水泡和永久性伤疤。这种疾病一般通过与患者的皮肤或体液直接接触传播,但是封闭环境中也会通过空气传播。
尽管在1796年天花疫苗已经出现,但是天花病毒仍在继续传播。甚至在1976年,天花还造成了2万人的死亡和全球数百万人的恐慌。同一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推行大规模接种天花疫苗。1977年,天花病例彻底消失。如今,这种病毒除了实验室外,在自然界已经不见踪影。
西班牙流感(Spanish influenza)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全球有3700万人在战争中丧生,数百万士兵开始返回家乡。这时一种新型疾病出现了,有些人称之为西班牙流感,或者世纪大流感和1918流感。这场灾难在几个月内带走了2000万人的生命。在一年的时间内,流感继续蔓延,死亡人数十分惊人。估计全球范围内有5000万到1亿人死于此疫。这场流感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瘟疫。
西班牙流感与我们现在每年都会遇到的常见流感不同。那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被称为H1N1禽流感病毒。科学家们怀疑这种病毒是一战前从美国中西部地区的鸟类传染给人类的。后来在西班牙造成800万人死亡,这次流感因此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人类对这种病毒完全没有抵抗力,正如同1550年阿兹特克人面对天花时的困境。大规模的运输部队和补给部队使病毒向其他地区的传播更为快速。
1918年流感同样有普通流感的典型症状,比如发烧、恶心、腹痛和腹泻。同样,病人脸上经常有黑斑出现,肺部充满液体,很容易导致缺氧,该症患者往往死于肺部充液。
随着病毒的变异和向非致命方向的转变,这次流感一年之后慢慢消失了。对于我们而言,由于基因与部分抗体的遗传性,对H1N1家族的病毒均有一定的抵抗性。
黑死病(Black Death)
车上堆满尸体,木板上摆满死去的家人,贵族和农民齐声哀号,希望进入天堂得到解脱。这就是黑死病,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黑死病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1348年的欧洲,有一半人死于黑死病。当时,中国和印度也有不少人因此而死。黑死病沿着战争和贸易的路线不断传,沿途的城市和乡村完全毁灭,全球的政治、经济受到致命性打击。
黑死病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流行性鼠疫,通过老鼠身上的跳蚤和空气进行传播。但最近的研究对此提出质疑。一些科学家认为黑死病可能是类似于伊波拉病毒的一种出血性病毒。科学家正在研究疑似鼠疫受害者的遗骨,希望发现一些遗传证据来证实这一理论。
如果说黑死病是鼠疫的话,那么现在还仍然存在。由耶尔森氏杆菌引起的鼠疫如今还会在一些老鼠泛滥的贫穷地区发生。但只需在发病的早期阶段进行一些简单治疗,就能大大减轻病情。这种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淋巴腺肿大,发烧,咳嗽,血痰和呼吸困难。
疟疾(Plague)
疟疾并不是什么新型传染病。最早关于疟疾的记载出现在4000年前,当时的希腊人就记述了疟疾的破坏性影响。最早关于蚊子传染疾病的说法出现于古印度和中国的医书上。即使是现在,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很多疾病跟蚊子有关。
疟疾一般是由蚊子和人类身体上的虐原虫微生物引起的。当受感染的蚊子停留在人类皮肤上开始吸血时,疟原虫微生物就会进入人体。一旦进入血液,就会在血红细胞内生长并最终摧毁红细胞。症状有轻有重,典型症状是发烧。发冷,出汗,头痛和肌肉痛。想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疟疾的发病原理。
古时候疟疾传播的情况现在已难以考证。但是我们仍然能在一些疟疾肆虐的地区看到它惊人的破坏力。1906年,美国政府招募了26000名工人建造巴拿马运河。其中的21000人后来因为疟疾住进医院。
战时的士兵受疟疾的伤害最大。据报道,仅美国南北战争中就有1316000人感染疟疾,其中约一万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士兵饱受疟疾之苦,长达三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非洲和南太平洋的驻军中有60000人死于疟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试图清除疟疾病。他们首先使用了现在已经禁用的滴滴涕(DDT)进行大规模杀蚊,然后全民预防蚊虫滋生。在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宣称疟疾已经在美国绝迹后,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根除疟疾。但是,随着抗药性疟疾及蚊虫的出现,花费了巨大人力和财力的消灭疟疾行动被迫搁浅。
如今,疟疾仍然还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肆虐。特别是在没有推行世界卫生组织清除疟疾行动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每年都有将近3亿5千万到5亿人口感染疟疾,多达一百万人因此而死去。即使在美国,尽管之前进行过大清除,每年也有超过1000个病例,还有少数人死亡。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简称TB)
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肺结核就存在于世了。古代小说详细记载了肺结核患者死亡的过程。人们甚至在在古埃及的木乃伊中发现了肺结核病菌存在的DNA证据。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在人群中依靠空气传播。感染者呼吸时细菌随之而出,然后再进入其他人体内。病菌一般直接攻击肺部,导致患者胸部疼痛、体弱无力、体重下降、发烧、夜间盗汗和血痰。有时也会影响到大脑,肾脏或者脊柱。
从17世纪开始,肺结核就在欧洲大陆流行了将近200年,感染者中近1/7死去。肺结核在美洲殖民地更是常见。即使是在19世纪晚期,美国每年死亡人口中仍有1/10是因肺结核而死。
1944年,医学界发明了抗生素来治疗肺结核,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经历了5000年的折磨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摆脱这种被古埃及人称为“死亡之病”的传染病了。
虽然有现代治疗手段的帮助,但如今每年还有将近800万人感染肺结核,而其中200万人死去。
由于预防和治疗手段失效,全球性贫困状况,以及抗药性结核病菌的出现,这种疾病在上世纪90年代卷土重来。此外,艾滋病病人因为身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所以更容易感染肺结核。随着艾滋病的传播,肺结核也开始死灰复燃。
霍乱(cholera)
古代印度已经有霍乱病例存在,但直到19世纪,世界其他地区才出现了类似的病例。在19世纪,商人在各地进行贸易时,霍乱病毒随着他们进入了中国、日本、北非、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城市。六次大规模霍乱爆发,夺取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霍乱是由一种叫做霍乱弧菌的肠内杆菌引起的。轻度感染病例十分常见。5%的感染者有可能会严重呕吐、腹泻和腿抽筋,甚至严重脱水和休克。大多数人的免疫系统都能抵抗住霍乱,前提是您能熬过长时间的脱水状态。直接接触患者通常会感染病毒,但是霍乱病毒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进行传播。
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期间,霍乱病毒被贸易商们带到了欧洲那些拥挤和肮脏的商业城市。医生们把霍乱流行的原因归咎于严重的空气污染,他们倡导清洁的生活环境和增加污水处理系统。这对霍乱的流行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虽然医学界最终认定霍乱并非由空气传播,而是受污染的水源引起,但是霍乱病例的确因城市清洁计划大大减少了。
在上个世纪,人们始终认为霍乱不过是18世纪的陈年旧事,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霍乱病毒早被根除。然后,就1961年,一种新型霍乱在印度尼西亚爆发,并最终蔓延到全世界。这场流行性霍乱一直持续到今日。1991年,30万人感染了新型霍乱,4000人被夺去生命。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简称(AIDS)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艾滋病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灾难,从1981年至今,大约2500万人因此丧生。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3320万人是HIV携带者,仅2007年就有210万艾滋病患者死去[资料来源:Avert]。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引起的。这种病毒通过人体的血液、精液和其他体液进行传播,直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免疫系统被破坏的人对各种病菌都没有抵抗力,也称为机会性感染(Ols)。如果人体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HIV就变成了艾滋病。
科学家怀疑艾滋病毒是20世纪中期由猴子和类人猿传染给人类的。20世纪70年代,非洲人口急剧增长,战争,贫穷和失业困扰着非洲各国。卖淫和吸毒泛滥,艾滋病毒也通过不安全性交和污染的针头得以传播。即使在医院,针头的重复使用和不安全的输血也给艾滋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很快,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大规模肆虐,很多贫穷国家的劳动力因此而死去,成千上万的儿童成为孤儿。
虽然有些药物可以抑制艾滋病携带者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但目前尚无药物能够完全根治这种疾病。很多团体和组织都在开展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正如上文所说,艾滋病病毒一般通过不安全性交和重复使用的输液针头传播。因此医药部门一直在号召使用避孕套和一次性针头来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若想了解更多有关艾滋病的信息,请查看什么是艾滋病(AIDS)。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了解一种更为严重的传染病——黄热病,它曾经打败了拿破仑的大军。
黄热病(Yellow Fever)
当欧洲殖民者把大批非洲奴隶运往美洲的时候,很多新型传染病也被带了过去,其中就有黄热病。黄热病,又称“黄杰克”,在殖民地地区广泛传播,大批农场因此消失,一些主要城市也受到毁灭性影响。
1803年,拿破仑派遣33000人前往北美洲的法国领地去镇压当地起义,军队登陆后不久,29000人就感染黄热病死亡。巨大的损失迫使拿破仑放弃了那块领土。随后,法国把这块领土卖给了美国。这就是史书记载的路易斯安那州事件。
黄热病和疟疾类似,都是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典型症状有:发烧、发热、头疼、肌肉疼痛、背痛和呕吐。严重感染时会导致出血,休克、肾和肝功能衰竭,有致命的危险。肝功能衰竭会导致黄疸病或者皮肤发黄,这就是它被称作“黄热病”的原因。
尽管开展了接种疫苗、改善生活环境和大规模清除蚊虫等活动,黄热病现在依然在非洲和南美洲肆虐。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了解到士兵在战场上不仅仅要躲避子弹,还要防止流行性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scrubtyphus)
很多人挤在一起,环境肮脏,每个人都不停地用手抓身上的虱子。自古以来,露宿战场的士兵不仅要时刻防备敌人,还必须面对寄生虫和病菌的威胁。一种名叫普氏立克次氏体的微小病菌曾经导致了世界著名的瘟疫大爆发,那就是伤寒病。
由于它经常在驻军里爆发,又被称为“露营热”或者“战争伤寒”。在欧洲30年战争期间,斑疹伤寒、瘟疫和饥饿夺走了1000万的生命。有时候,斑疹伤寒的爆发会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资料来源:Conlon]。
1489年,在西班牙军队围攻摩尔人的大本营格兰纳达时,一场斑疹伤寒爆发了,西班牙军队由25000人骤减为8000人[资料来源:Conlon]。由于斑疹伤寒的破坏,西班牙人只能等待下个世纪,才能把摩尔人驱逐出西班牙。一战中也有类似事件,伤寒使数百万的俄罗斯、波兰和罗马尼亚士兵死去。
斑疹伤寒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食欲不振、疲倦和体温急剧上升,并迅速转为发烧,同时伴随着发冷和恶心。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伤寒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斑点坏疽、肺炎和肾功能衰竭,随着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导致精神错乱,昏迷和心力衰竭。
如今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斑疹伤寒逐渐减少。二次大战中斑疹伤寒疫苗的使用和DDT灭蚊行动的开展,使得斑疹伤寒在发达国家已经销声匿迹。但是在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斑疹伤寒仍然没有得到消除。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看到随着卫生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因病瘫痪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了。
脊髓灰质炎(polio)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疾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上千年,导致成千上万的儿童瘫痪或死亡。在1952年,仅美国就有约58000个脊髓灰质炎病例,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瘫痪。在这些病例中,更有超过3000人死亡。
这种疾病是由破坏人体神经系统的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myelitis)引起。它会通过粪便传播,经由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扩散。初期症状包括发烧、疲劳、头痛、呕吐、身体僵硬和四肢疼痛。大约每200个感染者中,就会有一人瘫痪[资料来源:WHO]。虽然麻痹症状主要集中在腿部,但有时也会蔓延至呼吸系统的肌肉组织,从而导致患者死亡。
脊髓灰质炎患者大多是儿童,所以也被称为小儿麻痹症,但成人同样会感染此症。这主要取决于患者头一次接触病毒,也就是初次感染的时候年龄多大。在青少年时期,人体免疫系统对脊髓灰质炎的抵抗力更强。所以说,初次感染时患者年纪越大,瘫痪或死亡的危险性就越大。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早在人类世界中传播了千百年。如果在幼年时期接触过脊髓灰质炎病菌,人体自身抵抗力就会相应提高。但到了十八世纪,我们的医疗手段得到长足发展。这限制了疾病传播,同时降低了人们在幼年时期接触病菌的机会。结果越来越多的患者要到年长一些时,才会接触到脊髓灰质炎病菌,因此在发达国家,脊髓灰质炎导致瘫痪的比例直线上升。
目前还没有针对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医学界研制出了完美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从那以后,这种疾病在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控制,只有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才会出现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性大爆发。人类是这种病菌的唯一携带者,而广谱疫苗几乎可以保证让脊髓灰质炎从此绝迹。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全球脊髓灰质炎根除计划,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捌』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到的26项发明是哪些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灿若星辰,对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的贡献巨大。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为什么是26项呢,王渝生说,那是因为李约瑟用完了从A到Z排序的26个字母,所以是26项技术;美国学者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领先于世界"、"西方受惠于中国"的中国古代100项技术发明。
王渝生说,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他们与四大发明、新四大发明具有同样的意义。弘扬中国古代文明,通过研究历史、科技史发掘更多的古代发明,意义在于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服务现实,创造未来。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
夏朝发明了干支纪年,出现了十进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测日影来确定季节;春秋时期确定了二十八宿;后期则产生了古四分历。
中医中药、十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
中国是数学古国,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古代世界各国曾经有十、十二、二十、六十等多种进位制,现在统一使用十进位值制。王渝生说,中国是世界最早采用十进位制的国家,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和百、千、万等字的合文来记数,最大的记数有二万多,记录了战争中歼敌、俘虏人数,以及牛羊头数。后来发展成筹算和珠算的逢十进一的十进位值制,是对记数和计算的革命性发明,其沿用至今。
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中国古代天文计算采用的赤道坐标已经为现代天文学所采用,中国成为领先世界采用赤道坐标的国家。古代天文学家在进行天文计算时分别依照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和公转的黄道平面确定坐标系,中国古代天文计算采用的是赤道坐标,以赤道二十八宿为准研究日、月、五星的运动,西方则按黄道坐标,有所谓黄道十二宫,这是两种不同的坐标体系。中国现存的古代观象仪器,像北京古观象台攀龙附凤的多种观象仪,采取的都是赤道坐标。现代天文学研究证明,赤道坐标优于黄道坐标,现代天文学已经用赤道坐标系统替代黄道坐标系统。
中国古典诗歌
国风、楚辞、汉乐府、魏晋风骨、北朝民歌、南朝吴歌西曲、南朝宫体诗、唐诗、唐五代词、宋诗、宋词、元曲、明曲、明山歌、清词、清诗
中国古典散文
先秦散文、汉赋、六朝骈文、唐宋古文、明清小品
中国古典小说
先秦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戏剧
汉代百戏、元代杂剧
其他主要的文学体裁
唐宋随笔、明清戏曲、明清对联等等。
中国古典哲学
中国古典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兵家、名家、杂家、禅宗、密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唯识宗、律宗、理学、心学、道学、回教、妈祖崇拜等等。
中国古典音乐
中国古典音乐包括宫、商、角、征、羽、箫、笛、唢呐、埙、笙、芦笙、筝、古琴、扬琴、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锣、鼓、板、梆子、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等等。
中国古代游戏
角力:角抵、相扑、拔河、斗鸡、斗牛、斗蟋蟀、斗鸟、
竞技:击壤、投壶、蹴鞠、击鞠、步打、木射、秋千、毽子
斗智:九连环、七巧板、围棋、象棋、
猜射:射覆、藏钩、谜语、酒令
赌博:骰子、六博、樗蒲、双陆、五木、投琼、彩战、牌九、天九、麻将
纸牌:叶子戏、马吊牌、默和牌
中国航海史是世界第一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
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没有像西方的航海那样承载了侵略和殖民的任务。
中国的发明还远不止以上所说:
人痘接种———现代免疫学
北宋丞相王旦的长子死于天花,王丞相不希望别人再染上这种病,就从全国各地请来名医、术士,试图发现某种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一位从峨眉山来的道姑献出一张处方:将一种毒性减弱了的人痘痘苗,通过鼻腔黏膜为健康人“接种”,从而使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能力。
“公元10世纪,种痘技术起源于中国,16世纪,人痘接种普及,18世纪末,欧洲将此技术用于种牛痘和其后的现代免疫学中。今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合力研制SARS病毒的疫苗,打的也是现代免疫学中的一场硬仗!”
被中香炉———现代平衡环
一个铜制的容器,里头放入火炭,置于被中,就成了中国古代用于冬天取暖、薰香的“被中香炉”。奇处就在这铜制容器上:不论香炉在被子里怎么翻滚,香炉四周的环形支架都能保证香炉呈水平放置,丝毫不用担心火炭会倾覆。何其妙哉!
“你看,这不就是现在航空、航海中广泛应用的万向支架吗?现代航船上的指南针、飞机上的导航仪,在颠簸中能保持平衡,靠的就是中国古人取暖的一个‘小玩意儿’!”
记里鼓车———现代Taxi
汉代有种马车,车上站有木人,手中握有鼓棰。马车每驶至一定里数,木人就会挥动鼓棰,敲响前方的小鼓,古代称之为记里鼓车。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木人手上有线连着一个齿轮,齿轮又连着另一个齿轮,形成一套减速齿轮组,最后连着车轮。车辆启动,车轮就带动齿轮组,齿轮组带动木人,木人则敲起锣鼓。
“这下你知道了吧?现在满大街跑的Taxi,它的计程方式和记里鼓车没有本质区别。”
秋石———现代性激素
这是一种外形颇似秋天白霜的晶体。
公元前2世纪,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首先使用“秋石”一词,来指称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出来的性激素。公元11世纪,张声道在《经验方》中又确切记载了秋石的制法。
“今天,从人的尿液中提取性激素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方法。在欧洲,直到上世纪20年代才发现尿液中有性激素。”
国外版“中国发明”
“其实,丝绸、瓷器、金属冶炼、农业技术上的精耕细作,哪样不是响当当的中国发明啊!”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1900 -1995 )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书中一一列举了中国向西方世界传播的26项技术,除传统的四大发明之外,还有鼓风机、帆车、船尾舵、马挽具等
《中国科学技术史》全书共七卷(原版分为二十分册出版),李约瑟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证据,全面而又系统地阐明了四千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展示了中国在古代和中世纪科技方面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所做的贡献。
第一卷,主要评介中国文献、地理、历史、交通、中西科技交流,包括全书规划等;
第二卷,评介影响中国主流文化的四大家,即儒、道、墨、法,中国科学基本思想,伪科学和怀疑论传统,中西方的社会法则与自然法则;
第三卷,研究中国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地图学、地质学、地震学、矿物学;
第四卷,研究中国的物理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技术;
第五卷,研究中国的早期化学、炼金、制药所用器具和理论根据、内丹、造纸、印刷、采矿、冶金、陶瓷、火药、火器、盐业;
第六卷,研究中国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物技术如营养、发酵、农业、医药、医疗、解剖、胚胎、针炙、麻醉;
第七卷,中国的社会与经济。
http://form.nlc.gov.cn/sino/show.php?id=8
具体是那26项,抱歉!没能找到!但这些也足以说明我国的历史是多么的辉煌灿烂!!
『玖』 中国古代发明
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日月星辰——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法著作——《太初历》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星群的观测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子午线的测定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郭守敬的《授时历》
周公观景——天文台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
精推细算——《九章算术》
运筹帷幄——零与筹算
十进制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术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算盘的故乡
磁石的魔力——指南针的发明
《墨经》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香炉与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神秘的倒影
奇异的镜子——透光镜
世界最早的潜望镜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鱼
杰出的机械——指南车
火药的发明
火柴的发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气
会燃烧的石头——煤的开发和利用
张衡的地动仪
最早的测风仪
云向西 雨没犁——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温度观测仪和降水观测仪
天气预报
古老的物候历
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泾往洛—一郑国渠
贯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我国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鱼
我国最早的潮汐图——窦叔蒙《涛时图》
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青铜时代——铜矿开采
煮海为盐——盐卤开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状》
草木鱼虫鸟兽——动植物分类
举杯邀明月 把酒问青天——制曲和酿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矿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特色鲜明的《王祯农书》
精耕细作五谷丰登
茶的种植与茶文化
鲁桑百丰绵绵——桑蚕技术
济世之谷——豆类植物的栽培和豆类食品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善其事 利其器——铁犁的发明
蓄力播种机——三角耧
扬场工具——扇车
水利灌溉机械——龙骨水车
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栽培技术
地下渠道——坎儿井
望齐侯之色——中医的诊断术和治疗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神农尝百草——中草药治病
伏羲制九针——针灸疗法
华陀麻醉术——麻沸散
免疫法——种痘术
养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铁的冶炼技术
百炼成钢——多种多样炼钢技术
黄铜和锌的冶炼
中国银——含镍白铜的冶炼和西传
水法冶金——胆铜法
三大铸造技术
粮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记录里程的车辆——记里鼓车
纵横驰骋——蹄铁术与马蹬的发明
鲁班与锯刨伞的发明
巨龙横卧——万里长城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
巧夺天工——风格独具的桥梁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隋大兴城
宫殿建筑的瑰宝——故宫
最高最占老的重楼式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不沉之舟之奥秘——水密隔舱
运河船闸
大风起兮车如飞——风帆和帆车
飞行者的至宝——降落伞
凌波之至宝——舵
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
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风筝
天文与地文航海技术
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骑士阶层”的大敌——火药及火药武器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战车战船
异彩纷呈的冷兵器
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造纸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术
木活字印刷术和检字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我国最早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纺织技术
手摇脚踏纺车
织机和提花机
染料和染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最早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我国古代最大的网络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与金文
秦代标准字体——小篆
今文字的开端——隶书
笔势飞动 直抒性灵——草书
点画萦带 体势流美——行书
结构完美的字体——楷书
我国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作——《说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房四宝
石窟艺术与敦煌壁画
唐代杰出的艺术品——唐三彩
形式整齐 声调和谐——律诗
婉约豪放说宋词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乐器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
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
我国第一部介绍戏曲作家 作品的专著——《录鬼簿》
生旦净丑——中国的传统戏曲
元曲与关汉卿
中国古代保健体操——五禽戏
中国功夫——武术
中国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类运动——中国象棋
奥妙无穷的黑白世界——围棋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水运仪象台建于北宋末年,由吏部尚书苏颂主持建造,是一座大型天文仪器,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就。
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及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
黑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人类文明的曙光——火
人类最早的远程武器——弓箭
人类最早的工具——石器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
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
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
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24节气堪称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两个黄金时代。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仅唐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龙首渠、京航大运河等。隋朝兴建的京杭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航行运河。这些工程无论在建筑规模、技术水平 还是在农业灌溉、航行、运输的获益等方面都是中世纪欧洲无法比拟的。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了点、线、 方、圆等几何概念。《周髀算经》已有勾股定理的运算方法。成书于汉代的 《九章算术》共收有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46个,内容十分丰富,在算术、代数 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别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远远胜过古希腊的数学 体系。祖冲之用“割圆术”求出的圆周率十分精确,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 的地位。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突出贡献—“四大发明,它 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指南针发明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人们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形, 放在光滑的平面上,使之指出南北方向,这种指南仪被称为“司南”。北宋时 已用人工磁化方法制造指南仪。曾公亮1044年编辑的《武经总略》一书记载 了“指南鱼”的制造方法。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进一步说明了 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指南针发明不久,被用于航海,它指引着中 国远洋船队航行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并在十二世纪传入阿拉伯,以 后传入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劳动人民从漂絮和沤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始于西 汉。新疆罗布卓尔汉烽燧遗址出土的西汉古纸,都是植物纤维纸,质地还比 较粗糙,东汉主管御用手工作坊的蔡伦,他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在总结工 匠经验的基础上,以破布、树皮、旧麻为原料,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一批 质量比较高的实用纸。造纸技术首先传到朝鲜和越南,七世纪传到日本,八 世纪传到阿拉伯,十三世纪传到欧洲。
印刷术的发明,大体经历了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两大阶段。大约在隋代, 人们在印章石刻的拓印方法启示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北宋时期(约在 公元1041-1049年),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它用胶泥制成 活字,然后排版印刷,既经济又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是印刷史上的一次 大的革命。元代王祯又研制成功了木活字,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火药的发明始于炼丹术。炼丹士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点燃硝、硫、木 炭为主要原料的混合物,会引起燃烧和爆炸。火药发明后,被用于军事,结 果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正如马克思所说:“火药把骑士 阶层炸得粉碎”。在北宋的抗金战争中,宋军使用了“霹雳炮”、震天响等杀 伤力很大的火药武器。宋代后期,又发明了火药砂枪、火药炮。火药大约于 1225至1248年,由商人传入印度和阿拉伯,以后传人西方。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们对 我国祖先科学创造、发明的揭示与探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启迪广大青少 年勤奋好学、开拓进取之心。
历史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声光电的影像时代,知识信息的传播,形象、直 观。本书选用“图话”的形式,以“图”展现历史风貌和各种形象,以“话” 叙说史实,图文互补,有景有情地向读者展示了祖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累累 硕果。
本书虽名为《中国古代发明图话》,但是其中的一些条目并不是严格意义
的发明,如一些天文现象,是我们祖先最先观测到的,是属于发现方面的内 容,但由于对社会生产实践和人民日常生活起过重要作用,意义重大,又有 开创性,我们也放在本书中一并讲述。
再如,有些学术著作,对某一领域里的发明创造作了真实、完整的记录和 描述。历史上的科研成果,主要是靠著作才得以总结、流传下来,如《周髀 算经》、《王祯农书》等。我们也收到本书中。对同一学科,内容相近的学术 著作,我们只选择撰写年代比较早的,加以介绍、讲述。
本书没有采用编年史的框架,基本上按天文、历法、物理、化学化工、地 学、生物学、农学、医药学、轻工、冶金机械、建筑、航行航空、军事、文 化艺术的顺序编排,但又未作严格的分类有些条目在内容上有交差,如:四 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火药的发明中作了介绍,在火药武器中又有涉及;再如种桑养蚕,在桑基鱼塘中讲述,在纺织的有关条目中又进一步阐述。我们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照顾叙述上的方便,而且也是为了使读者更加全面、
准确地掌握有关知识。并且在条目内容有交差的同时又有侧重。
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厚、绚丽,有许多文献典籍流传下来。以往的同类出版 物只介绍科技领域里的发明发现,其实,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我们祖先同样有 独特的发明创造,如:汉字、诗词歌赋、音律和古代乐器等等。它们都是人 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发展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为此,我们增加了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有关条目,这是本书的独到之处。
在图片的选用方面,除了展示器物以外,我们还注意表现古代科学家在著 述、发明时的情态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向读者展示百折不挠的科学巨匠 在发明创造过程中,一个个奇特有趣的感人故事,以增强历史感和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进一步体会到发明者的艰辛。
『拾』 牛痘苗接种法的发明者是()A.李时珍B.华佗C.弗莱明D.詹
A、李时珍是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撰《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等,《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A错误.
B、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是中国医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杰出外科医生之一.B错误.
C、亚历山大?弗莱明(公元1881-1955年),英国细菌学家,是他首先发现青霉素.C错误.
D、爱德华?詹纳 (Edward Jenner) (1749年5月17日-1823年1月26日),亦译作爱德华?金纳或琴纳,又名:安特?爱德华?詹纳,是一名英国医生,以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防止天花而闻名,被称为免疫学之父,并且为后人的研究打开了通道,促使巴斯德、科赫等人针对其他疾病寻求治疗和免疫的方法.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