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
❶ 如何评价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与“侠”
武与侠是技与道的表象,侠是民族大义与江湖道义的精神,是贯穿小说的灵魂所在,是道之所存。武侠小说传播的是民族大义、江湖正义,其一是关乎国家民族的至高无上的大义,其二是关乎社会秩序、行业自律、家族教化、民间道德的江湖道义,这些都与家族、个人的荣辱、利益和生死息息相关。
要维护民族大义与江湖正义,武艺是最好的手段,是工具,从属于人的道德。武艺如果从技术层面达到一定高度,能够上升到道的境界;换言之,如果为大义和正义所用,其境界则会迅速提升。
侠上至高无上的道,武是道的体现;没有武技,侠只能是空谈;没有侠义精神的武技,则会为恶人所用,沦为恶人的帮凶。武技是基础的修养,是技术水平的修炼和提升;侠是主导灵魂的精神,是精神层面的修养。在金庸小说中,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与佛、道、儒诸家的修养是相通的,济弱扶倾、济世救民的宗旨是一致的。由于小说常常处于历史架空的格局中,没有了朝代特定的政治影响,侠义这种与个体相宜的精神,更易于操作。
❷ 金庸武侠小说中那几个可以真正称得上大侠请详解
首先当数郭靖,按照金庸先生书中所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郭靖毫无疑问应该算是最大的英雄。
但我却更欣赏萧峰,萧峰的悲惨的身世已经注定了他这一生的悲惨 命运,如果阿朱不死,也许他的命运会稍微改变也说不定。
郭靖的汉人身份和母亲的教诲已经决定了他将来为国为民的人生使命,他的人生轨迹总的来说是平坦的,而且有女中诸葛-黄蓉终生相伴,他的运气可说不错。
而萧峰身为契丹人,而且是汉人杀了他母亲,可以说害的他家破人亡,虽然成为丐帮之主,但是杏子林一役,他的地位一下子由统率群豪的大侠沦为人人不齿的契丹人,人生际遇转折之大真是无以复加,唯一的红颜知己还死于他手。在这种情况下,萧峰还能以德报怨,阻止耶律洪基侵宋,最后为了黎民自杀身亡,这种情怀,我想金庸武侠中无人能及。
至于令狐冲,袁承志,我认为都不能和他们两人相比。令狐冲喜欢的是率性而为,远远说不上为国为民;而袁承志虽然小时候立志为父报仇,但后来真正谈到他为国为民的笔墨却不多。但我认为他比郭靖理智,郭靖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以郭靖虽深知大宋官僚腐败,仍会对杨过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袁承志帮助李自成对抗明朝,而后来夜探满营,发现多尔衮深谋远虑,他也为之赞叹。而他最后和温青青远走海外,也是厌倦了江湖纷争,同时对李自成感到失望。所以,我认为袁承志的思想更为开放,他不在乎什么人做皇帝,认为只要是对百姓好就行了。同时,我认为他的性格中更像张无忌,而不是郭靖,他身负绝世武功,但更容易原谅别人,立场也不坚定。
虽然我认为郭靖的“忠、侠”有时候很不值得,有点“愚忠”但我想,正是由于袁承志等人的映衬,才更显得郭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情怀。
❸ 金庸武侠小说里能称为大侠的有哪些人
巨侠(大侠中的大侠):乔峰、郭靖
大侠:杨过、令狐冲、张无忌
民族英雄:陈近南
❹ 金庸武侠小说中,谁才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
金庸的小说里面有很多为国为民的大侠角色。比如说郭靖乔峰这些都是为国为民的英雄。比如乔峰为了使得契丹不再对于宋朝抱有侵略的态度,毅然决然的和自己的族人反目。来保护这个曾经伤害过他的宋朝。而郭靖更是非常的突出,而且他在襄阳也守护了宋朝非常多年。而且面临的是当时蒙古非常强有力的进攻,甚至最后战死沙场。
当然最后郭靖夫妇他们两个人战死,也为这部小说增添了非常悲凉的色彩。当然这也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因为当时宋朝被蒙古打的节节败退,然而却有不少的英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土,纷纷选择站了出来抵抗强大的蒙古部落。
❺ 金庸作品 中 到底什么是 侠
什么是侠?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释。 金庸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成就,就是提出“侠之大者”的概念,义分浅重,侠有不同。舍身取义的义首先该是明是非的正义的义,能够舍身取义自然皆可以侠论之。 侠是茫茫人世中一道迅疾无比的耀眼的闪电。 侠是明月清风。 侠是落在夜行者肩头的星光。 侠是“慷慨重诺,赴义轻死,重民族气节,对爱情坚贞,行为疏放或诙谐随便,有叛逆性”——1980年,香港导演张彻在所拍的一批新派武侠电影被人讥为“武而不侠”后,曾深刻反省并对侠作了如上认识。 侠是心,武是剑,以心驭剑,剑无不胜。侠也可以像无量山剑湖宫看剑的段誉那样手无缚鸡之力。反过来,力敌万夫如欧阳锋任我行者也不一定称得上侠。 侠是十五岁的胡斐在商家堡直斥南兰无情的那一声怒叱;侠是陈家洛为反清复明大业牺牲的对香香公主的爱情;侠是胡一刀苗人凤斗杀前相互托付后事;侠是赵半山万里追杀奸人,又赦免奸人;侠是汪剑髯率万余丐帮弟子奋力抗金;侠是乔峰力敌中原三百余好汉的一套太祖长拳,和刺入自己胸口的两截短箭;侠是张三丰为救张无忌不惜一代宗师身份上少林寺低声下气求人;侠是萧中和自宫以图手刃满清皇帝;侠是曲洋刘正凤衡山城外合奏《笑傲江湖曲》。 侠是金庸济世理想最高也最完美的展示,因为他的政治抱负和人道主义高度,必须借助“侠客”这一介乎人神之间的特殊群体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因此可以说,侠是作者拯救世俗人生秩序的一种浪漫手段。 侠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物质形式。 侠是轰轰烈烈的,手提白刃,快意恩仇。侠也是寂寞孤独的,苗人凤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尚有胡一刀可堪匹敌。屠龙刀号令天下,倚天一出就可与之争锋。而独孤剑主人面壁数十年,苍苍云海,茫茫人世,寻一对手尚且不得,更何况知己良友乎?于是只好将名字改作独孤求败。“一览天下小”,“高处不胜寒”。 侠是乔峰负阿朱求医的重重艰险,是杨过在郭襄十六岁生日那天送上的那三件特殊礼物,是少室山头与胡人萧峰共生死的段誉虚竹,也是胡斐与无尘道长北京陶然亭畔快刀快剑战上的那三百个回合。 山之大者,泰山昆仑,侠之大者,胡斐乔峰。 侠是金庸为在机械文明的挤压下丧尽英风豪气的现代人打的一支精神强心针,也是为庸琐生活中日渐消磨的一代知识分子所立下的人生价值、正义、理想、道德的标尺。现代人多的是韦小宝,少的是郭靖张无忌,即使令孤冲、田伯光这样放浪形骸又大节不移的人物,也难觅如白云黄鹤。千载悠悠,思之潸然。 侠是如虹的长剑对法制与民主的频频呼唤,只有在一个政治制度尚不健全的社会里,侠才横空出世,并被渴盼与膜拜。侠担负着昏馈社会里以个人力量(武功)谋求公正与道义的重任,正如号称“包青天”的包拯在开封府里同样以个人力量(智慧)担负着这种重任一样。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回首。 侠之大者胸襟如光风霁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是闪电,因此侠不可能被控制和挽留。 侠是青铜内部的泪水,因此侠也不可能被说出。 侠最后将被打倒,不是死于物质的长剑之下,而是死于俗世的唾沫之中。 侠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时至今日,在任何一个艺术门类中,任何一部艺术作品中,只要提到“侠之大者”,人们就想到金庸。 任何想超越金庸的武侠小说作者,不在于他们写了多少个逍遥之侠,而在于有没有这种大智慧,可以写出这样的侠之大者。 侠—《侠客行》(1965年)
❻ 对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是如何理解的
金庸的小说对于“侠”的阐述可谓是淋漓尽致,写出了“侠”的方方面面,写出了“侠”的伟大同时也阐明了“侠”的局限性。
第一方面
“侠”的伟大
代表人物 郭靖 胡斐 萧峰
这类顶天立地的侠客们为国为民可以做任何事,并把行侠仗义当做一种事业来对待,在百姓心中和读者心中的光辉形象无可比拟,充分表明了侠义精神的伟大。
第二方面
“侠”的自由性
代表人物 令狐冲 杨过 张无忌
这类人物在金庸的小说中虽然是主角,但更多的是属于被配角推着前进的人物,他们生活中放浪不羁,感情上无视正邪之分,不理会社会评价,不拘泥于江湖规矩,凡事但凭随心所欲,大有“我欲为之便为之”的狂傲成分在其中。这类人物阐述了侠客们的自由狂放,不受拘束的特点。
第三方面
“侠”的局限性
代表人物 袁承志 陈家洛 陈近南
这类人物在金庸的笔下显得性格比较死板,人物丰满程度也不够,他们自认为为国为民,做事“循规蹈矩”(江湖规矩)。凡事都计划的天衣无缝却最后都一事无成,而其中与其对立的角色们做事就显得不择手段但往往无往不胜,比如袁承志,一身天下无敌的武功和盖世的豪气,却最终被多尔衮利用,落得个与一个并不真心相爱的女人隐居孤岛的无奈结局。
陈家洛更是文武双全,张的更是一表人才,带领的红花会原本拥有武力铲除满清的实力却因为并不想用流血的手段而使人民陷入战乱的愚蠢想法而去幻想去策反乾隆,结果反被乾隆算计,不但喜欢的女人死了,而自己也亲手扼杀了完成复汉逐满的希望。
陈近南更悲催,江湖传言“为人不识陈近南,称做英雄也枉然”这样一句话,可见陈近南在江湖中的地位。但是这个人人品武功样样俱佳的一个人物却从未做成过什么事,甚至在小说中几次出手虽然都是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却从未真正赢过,不是手下留情就是被人暗算,而相反他的徒弟韦小宝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常常取胜,无论面对多么诡诈强大的对手甚至是鳌拜和神龙教主这样的绝对强者也战无不胜。
通过这几个人代表人物的失败和他们的对立的角色相比较,金庸先生充分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一些现象,人们用光明正大的手段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一些走后门、背后搞小动作和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都可以达成目的。这不正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问题么?金庸通过描写这些人物揭示了这种社会风气同时也深刻的意识到了侠客之路有着重大的局限性和缺陷。
以上是本人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的理解。纯属个人见解,望勿喷之。哈哈
希望帮到你了。
❼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哪位英雄的侠义精神是最足的
私下,金庸14小说,塑造了无数英雄,但如果他们被金勇先生所定义的,那么,只有乔峰和郭静只是乔峰和郭静。
《天龙八部》这本书是金庸先生的国家意义的斗争和探索。乔峰是契丹人,但是被宋朝人养大,并且到自己30多岁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那么,乔峰的心里到底认为自己是宋朝人还是契丹人?当两国发生战争,乔峰应该站到那一边?在宋朝人眼里,契丹人是狗,在契丹人眼里,宋朝人是猪,那在乔峰眼里,谁是谁,自己又是谁?实际上,在书中第16回·昔时因,金庸先生就开始对这些问题展开了思考,并且有了较为清晰的立场,他借用赵钱孙的口说了出来:赵钱孙冷冷的道:“那又有什么稀奇?野兽的亲子夫妇之情,未必就不及人。辽人也是人,为什么就不及汉人了?”丐帮中有几人叫了起来:“辽狗凶残暴虐,胜过了毒蛇猛兽,和我汉人大不相同。”赵钱孙只是冷笑,并不答话。
❽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哪些潇洒侠客的一生是比较成功的
金庸武侠小说四位最潇洒的侠客,如果让你选,你会选择哪位的一生?
1、杨过
《神雕侠侣》主要是讲爱情,这个应该没有太大争议吧?
杨过可以给女人提供极为优质的恋爱体验——这是在说他的能力。
杨过对小龙女忠贞不移 ——这是在说他的性情。
我们看惯了古龙笔下那些可怜虫:李寻欢、孟星魂、傅红雪、谢晓峰、李坏,甚至叶孤城、原随云、公子羽,我们看着他们忍受着无人领会的孤独感,于是我们觉得,经历了金庸笔下繁华过境,原来我们需要古龙这一方冷清。
4、田伯光
田伯光是《笑傲江湖》中的邪派人物,人称采花大盗,人倒不坏,与令狐冲斗了几场,武功虽胜过令狐冲,却不比之过甚,亦能识得令狐冲是英雄,颇有惺惺相惜之意,可谓是竖子可教也。古怪的是田伯光掠了仪琳姑娘,既是采花大盗,不但没采了这朵花,反让令狐冲从中搅弄得倒认仪琳为师父,后来又认仪琳其父为太师父,再后来做了不可不戒和尚。能解开这古怪事之迷的就是田伯光的痴情。
田伯光痴情处是,自己痴得连自己都不知道。为天下第一糊涂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