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金圣叹点评出的十本中国古代小说

金圣叹点评出的十本中国古代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4-06 10:00:18

A. 中国古代小说四大点评本

四大名家批注评点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古典小说。

B. 金圣叹的小说理论

二、金圣叹小说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对水浒思想情感内容的评价
同他的复杂的思想一样,金圣叹的情感世界也值得探究。评点中时而哀伤时而得意,主体性色彩鲜明,展现出生动而丰富的个人形象。艺术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便是“爱”,在金圣叹看来,爱是一种油然而生的、不计代价的付出。而且“爱的给予是人的自身心理的必须,是自我的展现,它与索取爱之回报不是一条线上反向运动的过程。”这里的爱不仅仅指男女之间的爱情,还泛指相知相契的所有情感,包括父子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等。《水浒传》第六十一回,金圣叹对燕青给予卢俊义的无私无悔的爱进行了论议:
“夫我之知人,是我之生平一片之心也,非将以`为好也其人而为我所知,是必其人自有其人之异常耳,而非有所赖于我也。若我知人,而望人亦知我,我将以知为之钓乎必人知我,而后我乃知人,我将以知为之报与夫钓之与报,是皆市井之道以市井之道,施于相知之间,此无党自好者之所不为也。”
爱的过程中,对付出和所得太在意,难免心里不能平衡。在金圣叹看来,爱不是期望得到回报而付出的一种情感,他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给予的必须,并不对受给予者产生要求。他不能认同这种对爱之平衡的追求,认为那是一种受市井文化污染的等价交换。也许正是因为金圣叹和其友人感情笃深,所以男人之间的那种因理解和尊重而产生的不图回报的爱,才被金圣叹如此用心地品味和感叹。
(二)金圣叹小说观念
金圣叹将《水浒传》、《西厢一记》与早己被主流文化认可的《庄子》、《离骚》、《史记》及杜诗并称为“六才子书”,至此中国文学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终于并列汇集。这一做法无疑用更为正面而有力的方式将小说打入人们的视野,为之后深入探讨小说内部规律,繁荣小说创作,提高小说的文学史地位形成了条。应该说,“从小说观念的发展历史来看,金圣叹是小说文体自觉的旗帜。这面旗帜上最醒目的两行大字是`事为文料'与`性格'。”
(三)小说艺术技巧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里列出《水浒传》不容忽略的十五种文法,从小说的结构安排、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角度详细阐释了该作“非他书所曾有”的写作技巧。而结合这些技巧对叙事的作用,同类相并后大致可分为五组。其中,倒插法和夹叙法可看作一组,都是通过特殊的叙述顺序,引起读者的注意。倒插法与倒叙法有所不同,前者是将与情节有关的之后的某个重要人物或情节先行提示,而后者是将事件的结果先呈现而后交代情节发展的过程。金圣叹举出的例子之一是王婆。她在迷惑潘金莲、撮合其与西门庆的不正当关系以及鸿杀武大郎等事件中都占据着穿针引线的重要地位,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而草蛇灰线法和大落墨法划为一组,分别以一暗一明的叙述方式来交代情节的发展。草蛇灰线法是“作者通过在其作品中反复而又不露痕迹地使用某一关键的意象或象征,成功达到某种和协和效果”屹。绵针泥刺法与背面傅粉法分为一组,都是通过对比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绵针泥刺法举出的两例的主角都是宋江,是金圣叹对宋江抱有成见的例证。弄引法和獭尾法,一个可看作情节的前奏,一个可看作是尾声。正犯法和略犯法,两者区别不大,都是作者故意选取相似的话题来写,却能“犯中求避”。正犯相似度更高,场景、情节都几乎相同,如金圣叹所举的林冲起解和卢俊义起解。极不省法和极省法,两者都是作文中结构安排的基本技巧。前者所描述的是重要情节重要人物,所以需要层层铺写,细细交代。而欲合故纵法、横云断山法和莺胶续弦法则是对小说情节设置上更高层次的要求。金圣叹在《读第五刁`子书》中总结的一些创作技巧,很大程度上对之后的小说创作与批评产生了引导性、决定性的影响,是文学自觉的重要产物。
(4)审美心理
鉴赏中的情感交融过程,是读者和作品间直接作用的结果,也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间接作用的结果,即“共鸣”。金圣叹对鉴赏的主观性有着明确的认识,在判别《西厢记》是否为淫书的论断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者见之谓之文,淫者见之谓之淫耳。”《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之二》
金圣叹有自己的一套鉴赏理论。他重视悬念叙事,偏爱惊险情节所产生的刺激的艺术效果。第三十六回回评对宋江发配江州府一路的遭遇议论道“节节生奇,层层追险。节节生奇,奇不尽不止层层追险,险不绝必追。真令读者到此心路都休,目光尽灭,有死之心,无生之望也。”

C. 金圣叹小说批评的基本内容

水浒传(上下册)——金圣叹批评本

简介 :

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首先当然是这些名著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所致,但是也与这些小说刊刻之后,一大批眼光独到的小说批评家们极力批点评说有极大的关系。像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密切相连的。他们不仅开创了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的新局面,也使更多的读者通过他们的批评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说法,自从金圣叹推出他的贯华堂本《水浒传》后,有近两百年人们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百回和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传》。自郑振铎们挖掘出所谓全本《水浒传》后,金圣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又很少有人见到其庐山真面目了。那么,金圣叹的批评本《水浒传》是不是被腰斩的,他为什么要腰斩《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和金圣叹的批评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所批评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究竟有没有独特的魅力。这些问题,相信读者在读完这个批评本之后会找到答案,也会由衷地佩服金圣叹的胆识和才华。而金圣叹那些见解独到、语言独特的批评文字,也会让读者耳目一新。他所提出的人物"性格"说,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D. 金圣叹点评的中国古代十大小说佳作的合称是什么

十才子书。

E. 金圣叹如何评点《水浒传》

金圣叹评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以其精细的艺术分析和优美的文字鉴赏,掩盖了此前的所有版本,成为三百年间唯一流行的版本。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套装共10册)》,是浙江古籍出版社于2012年6月1日出版的一本书,作者施耐庵、金圣叹,成书于元明之际的《水浒传》,进入明中期以后开始在社会上风行,胡应麟、沈德符、李赞、叶画等人对此书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进行了研究。

相关信息: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明清两朝,出现了多个版本的《水浒传》续作,另有很多小说、戏剧等以《水浒传》中的故事为素材,比如明朝的世情小说《金瓶梅》就是从《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情节发展而来的。

另外,《水浒传》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在国外很多国家流传开来,如18世纪流传到日本、朝鲜,朝鲜最早的小说之一《洪吉童传》和日本曲亭马琴的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的创作,都受到了《水浒传》的影响。

F. 金圣叹点评过哪些书

楼上的摘抄的不错,不过好像连最基本的三国给忘记了吧,如果不是他的评论三国就没有这么出名了吧,可惜最后还是免不了被杀头,书评多了,得罪皇帝了,唉

G. 金圣叹评点过哪些书

金圣叹(1608—1661年)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名采,字若采,明以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吴县(今属江苏)人,明诸生,入清后以哭庙案被杀。少有才名,喜批书,他所批《水浒传》成书于崇祯末年,把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打方腊等内容删掉,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捕杀的情节以结束全书。只因这一腰斩,加上他评点此书所持奇谈怪论,金圣叹遂成一时风流,声满天下。是怪杰,还是人杰?是始作俑者,抑或是敢为天下先?是非功过自有评说。《传世名著百部》在此将《金圣叹评点< 水浒传> 》全文送呈广大读者,并稍加解读,希图抛砖引玉,引出无数个敢发奇谈怪论的金圣叹。
金圣叹一生批了很多书,是位很有名的人物。
一天,他到西湖灵隐寺去见老方丈,要批佛经。老方丈说:"佛经是不能批的。"后来,他又向老方丈要佛经看一看,老方丈不给他看。为这事他俩争吵起来,一直争论到半夜。老方丈说:"我出个上联,你对得上,就让你看佛经;对不上,佛经你就别看了。"金圣叹一想:对对子,那不是锅底下掏窝窝,手到擒来,有什么难处,就点头答应了。老和尚当场出个上联:半夜二更半。
这还真把金圣叹难住了,左思右想怎么也对不上,只好离开了灵隐寺。
后来,金圣叹因抗粮哭庙一案,被判了个杀头的罪。临刑的那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他猛个丁地想起了灵隐寺对对子的事,同时也想出了对句。他自言自语地说:"我金圣叹临死之前,总算对上了老方丈出的那个上联,在文字上不欠什么账啦。"说完,就在狱中写了下面的对句:中秋八月中。
他拜托狱卒将他的下联送交灵隐寺老方丈。老方丈收到金圣叹的对句一看,连声称赞:"对得好!对得好!只是这人狂妄自大,不和一般人交往,这大概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吧!"
《水浒传》不愧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奇书,因而"水浒"问世本身就是中国文坛的一大盛事。但尽管它是奇书,却又不是名正言顺的奇书,因为中国的奇书天经地义地被认为是儒家"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再就是充满道学气、儒家气的以"载道"、"传道"为宗旨的诗文词赋,小说不过是"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乃引车卖浆之徒之所操"。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它既然有存在的理由,也必然会去争取发展的权利。《水浒传》亦是这样,它既然敢于问世,就敢于让世人去接受他。从李卓吾拍案高呼"水浒"乃发愤之作,到叶昼的不同凡响的评点,再到金圣叹颇具真人气息的奇谈怪论,《水浒》这部野语村言真是越来越奇,越来越怪,怪到须由政府封杀,列为禁毁一类,且倡言"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毫无疑问,金圣叹读批《水浒》是中国文学史最具特色的评点之一,由此而招致的赞誉、诋毁也可谓铺天盖地,对于其是非功过的争论丝毫不亚于高鹗续《红楼梦》。金圣叹读批《水浒》在以下几点令人赞叹不已。
首先是批文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惊世骇俗的思想见解。这些思想见解具有鲜明的近代甚至现代意义和特色,因而在暮气十足的晚明清初,不愧开风气之先,说他超越时代也毫不过分。金圣叹一生大半在晚明,这时是中国反理学的异端思潮泛滥时期,李卓吾、叶昼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生性好奇的金圣叹对李卓吾的学说是来者不拒、兼收并蓄,他的处世为人与李卓吾也颇有几分相似,说他们是同一道上的人,相信不会有什么疑义。基于此,金圣叹身处物换星移、改朝易代之际,饱尝家国不幸之痛,又遭遇文化的转轨重建,旧有的文化模式面对着怵目惊心的社会政治风暴,必然要接受严峻的挑战。
作为思想上的先驱者和文化上的敏感人,金圣叹与同时期的顾炎武、黄宗羲不约而同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弊病,倡言隐约朦胧的民主理想。他的思想与顾炎武的恢复清议、黄宗羲的学校议天子是非鼎足而立,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金圣叹在《水浒传》第一回里批道:"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乱自下生出;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臣民"的家天下时代,这句"乱自上作",无异于石破天惊的一支利箭,猛烈地射向道貌岸然的统治阶层。老百姓并非是祸乱天下的根源,而"居庙堂之高"的王侯将相们才是祸国殃民的始作俑者。
结合后面卢俊义惊恶梦,梁山泊头领全部被捕杀的金氏式的结尾推理下去,乱自上作,官逼民反,而后是被迫铤而走险的草民被始作俑者捕杀,这又何异于齐宣王念"无罪而就死地"而"以羊易之"。前后一联结就不难得出封建专制的家天下是"驱民之死"的万恶之源。金圣叹暗藏玄机的奇谈怪论,正是他思想敏锐、智慧超凡所在,这并非是那些说卢俊义惊梦是金圣叹认为造反的盗贼必然没有好下场所能明察的。不仅如此,金圣叹还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阶层,乃至孤家寡人:"小苏学士、小王太尉、小舅端王(即宋徽宗)。嗟乎!既已群小相聚矣,高俅即欲不得志,亦岂可得哉!"(第一回),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本身就是个小人集团,腐朽不堪,糜烂至极,上梁既已不正,下梁岂有不歪之理,故"欲民之不衅,国之不亡,胡可得也。"
(第五十一回类批),于此可以肯定,说金圣叹仇恨农民起义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
金圣叹思想上所散发出的异端色彩不仅仅在于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祸乱之根,万恶之首。更表现在他对虚伪的圣贤之道的挞伐,孔子曰:"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而金圣叹则抓住要害说这不是议与不议的问题,而是敢议不敢议的问题,他在《水浒传》第一回的总评中批道:"记一百八人之事,而亦居然谓之史也,何居?从来庶人之议,皆史也。庶人则何敢议也?庶人不敢议也。庶人不敢议而又议,何也?天下有道,然后庶人不议也。今则庶人议也,何用知其天下无道?曰:王进去而高俅来也"。封建专制压制群众言论自由,使百姓"道路以目"、缄口不语、而又大言不惭地谓之为"天下有道"。很明显金圣叹抨击圣人之道,主张"庶人之议"已经和我们现在所说的言论自由、舆论监督很相近,而且谓之为"史",这就使得这一思想具备了鲜明的近代、现代意识和特色,也可以看作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早期萌芽。金圣叹在倡言言论自由的同时,也主张文人的创作自由,即"操笔政"。
他在读批《水浒传》中借司马迁作《史记》大发议论"......下笔者,文人之事也。以一代之大事......供其为绝世奇文之料,是文人之权矣,君相虽至尊,又乌敢置一末喙乎哉?!"将文人的创作自由与言论自由凌驾于君王将相之上,如此犀利的笔触,畅快淋漓的见解,从古至"金",可谓绝无仅有。这种非君非圣思想与同时期黄宗羲那种金刚怒目式的批判君主专制的言论并驾齐驱而当之无愧,说金圣叹是反专制斗士、民主先驱也并非言之过激。
金圣叹思想的离经叛道还在于他对通俗文学地位的尊重,他不认为儒家的"四书"、"五经"就是圣贤至尊、天经地义,他把《左传》、《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合称"七才子书",并对"水浒"、"西厢"进行颇具真人气息式的评点,让人耳目一新,境界开阔,领略了一片新天地。这样做仅仅靠善于发表奇谈怪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勇气去冲破世俗的偏见和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事实上金圣叹所承受的舆论压力是常人所不敢想象的,就连归庄这样的狂狷之士尚且不与他同伍,攻击他"尝批《水浒传》名曰第五才子书......余见之曰:"是倡乱之书‘。未几又批评《西厢记》行世,名之曰第七才子书,余见曰:"是海淫之书'......以小说、传奇跻于经,史、子、集,固已失伦......"并主张将其作为"邪鬼"而诛之,"虽死而罪不彰"。由此可见金圣叹在当时各界舆论攻击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状,然而其孤军奋战而又孤掌难鸣的窘境又何尝不是"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金圣叹读批《水浒》除了其思想锋芒令人刮目相看外,其对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贡献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圈可点的。
中国古代对小说的评点虽不始自金圣叹,在他之前已有李卓吾、叶昼畅发其端,并已有成就,但金圣叹对小说的评点超过了在他之前的任何一位先行者,特别是他在小说创作上发表的许多真知灼见大大提高了对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和创作规律的认识、把握,其价值远远超过对《水浒》这部书的阐释、评论。
难怪清人冯镇峦在《读< 聊斋> 杂说》中说:"金人瑞批"水浒"、"西厢",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确乎其然。
在金圣叹《贯华堂水浒传》之后,即有毛宗岗父子读批《三国演义》,张竹坡批《金瓶梅》,且都能另辟蹊径,成一家之言。
金圣叹在小说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他比较周密、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文学特征,颇具先锋美学意味。由于中国的小说与史传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史传文学的发展,讲史、话本的繁荣促成了小说的产生发展。早期小说大都附着于历史,《三国演义》是据史而演,《水浒传》也是对大宋宣和遗事的生发,在前人的头脑中总是把小说当成历史的分支,名曰:"稗史"。金圣叹批《水浒传》于首尾两回的总评中,都着重说明探究是否实有其人、实有其事之实无必要,他说:"若夫其事其人之为有无,此因从来著书家之所不计,而奈之何今之读书者之惟此是求也"?
他指出历史与小说的区别在于:
"《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谈第五才子书法》)
金圣叹认为小说创作贵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必拘泥于事件的真实与否,一切细节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即使是《史记》这样的史传文学也不是对生活的照搬照抄,"有事之巨者而隐括焉"、"有事之细者而张皇焉"、"有事之缺者而附会焉"、"有事之全者而轶去焉"、是"无非为文计,不为事计也"。史传文学尚且离不了简化、夸张、虚构,作为以塑造人物、揭示矛盾冲突以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则更应该普遍采用这些手法,融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鉴赏性、娱乐性于一体,造就雄深博雅、四海流传的好作品。
金圣叹进一步强调小说既然不同于史传文学,那么就不能以纯叙述的笔法来写小说,为着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需要,恰到好处的描写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对《水浒传》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情节和细节,大都作了鉴赏性的评析,总括为一点就是作者体察入微,用笔至细,写得如真有其事,深切入理。如第十五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写挑酒汉子(白胜)走上岗来,装着"我自歇凉,并不卖酒"的样子,还与杨志发生了一段斗嘴,做出偏不肯的姿态,终于逗引得押生辰纲的众军汉上钩,金圣叹评之曰:"绝世奇文",就是因为这段文字写得极为生动,如果直写白胜骎骎相就,惟恐不得卖的样子,那就显得白胜太笨拙,不似用心智取,文章就显得索然寡味了。正是从这等细节描写里,金圣叹揭示出了小说胜于"只为事计"之文的美学特征。他评第二十七回武松受施恩款待说:"凡此等事,无不细细开列,色色描绘。尝言太史公酒肉帐簿为绝世奇文,断惟此篇足以当之。若韩昌黎《画记》一篇,直是印板文字,不足道也"。又评武松去打蒋门神一路上不断喝酒一节说:"此者是此篇之文也,并非此篇之事也。但曰事而已矣,则施恩领武松去打蒋门神一路吃了三十五六碗酒,只依宋子京例,大书一行足矣,何乎又烦施耐庵撰此一篇也哉!"这两则评论说明如果只限于干巴巴地叙事,而没有对"事"中的人物行为和与之有关的事物、景象的具体细致的描绘,写不出真切生动的生活之形色、意趣,那就不是小说,而成为史书和纪实之文了。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金圣叹对此极为赞赏,他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说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了两个也是一样","盖耐庵当时之才,吾直无知其所际也。其忽然写一豪杰,即居然豪杰也;其忽然写一奸雄,即又居然奸难也;甚至忽然写一淫妇,即居然淫妇;今此篇写一偷儿,即又居然偷儿也。"(第五十回总评)这些评点极为精当,虽然在金氏之前叶昼已有类似的评点,但金氏与叶昼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十分注意人物刻画的共性与个性的水乳交融,使其栩栩如生,正所谓"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所以评论《水浒传》写人物的成就,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便成了金圣叹评点的重点内容。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触及到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诸多方面,如注重情节与性格的关系,小说语言的准确性及其表现力,创作的灵感与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很多有关小说理论的东西,金圣叹在批《水浒传》中已经涉及到了。
正因为金圣叹批《水浒传》所体现出来的上述思想艺术光芒,广大的普通读者自然要对其另眼相看,他的《贯华堂水浒传》一问世,就以所向披蘼的气势战胜了明代丛书关于"水浒"的一切本子,流行有清一代,在近300 年的时间里独占鳌头,成为广大读者案头必备的奇书之一。

H. 最能代表中国当代文学水平的十本书是什么

写在前面:私以为有几位作家是不得不提的,但是如何挑选一部最佳之作是难上加难,以下是个人的一点拙见。

当代文学自建国起至今日,经历了一段起伏、变异期后迎来了复归与发展,在现代化的道路中,百年中国文学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其中不乏佳作,个人浅薄,许多作品仍未曾拜读,下面就个人了解简单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十部优秀文学作品。

十、《马桥词典》韩少功

用一个个生动的方言词条拼接出血肉充盈的乡村图景,形式上是《哈扎尔辞典》的仿作,没有运用连贯的情节和人物的逐一描述,而是像拼图一样穿插对比,十分新颖也不觉琐碎,是当代文学必读之书目。

洋洋洒洒写了大篇,分享了十部十分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当然文学宝库中仍有许多作家的作品十分突出,路遥、陈忠实、张玮、残雪、马原、格非、毕飞宇、金宇澄、梁晓声、王小波等等大家的作品都十分上乘,在此仅分享个人看法。

I. 古代小说评点家,及评点作品

金圣叹---末清初的著名文学评论家,曾经点评过“三国”、“水浒”。

J. 中国古典名著(小说类)有哪些

有如下这些:
一、《三国演义》
1、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2、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二、《水浒传》
1、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2、《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西游记》
1、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2、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四、《金瓶梅》
1、也称《金瓶梅词话》,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
2、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恶霸 、富商三种身份的封建时代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揭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
五、《聊斋志异》
1、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2、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热点内容
白鹿小说全文免费 发布:2025-02-05 03:56:26 浏览:287
武侠言情小说投稿去哪里 发布:2025-02-05 03:39:44 浏览:718
武侠小说jj长小齿 发布:2025-02-05 03:39:41 浏览:784
都市有个精灵之心的小说 发布:2025-02-05 03:29:34 浏览:224
类似灿白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2-05 02:42:14 浏览:303
重生姐弟恋古代小说 发布:2025-02-05 02:00:36 浏览:928
文笔好剧情佳的高质量言情小说 发布:2025-02-05 01:25:03 浏览:748
都市小说创世中文网 发布:2025-02-05 01:10:33 浏览:916
好看的抗战yy小说完本推荐 发布:2025-02-05 01:08:53 浏览:591
姐姐比男主强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2-05 00:43:29 浏览: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