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杨过
A. 杨过的同人武侠小说!完本!谢谢!
女主同人,男主是杨过的,切莫辜负好韶光、春草年年绿、马口夺食、郭家有芙蓉、芙面桃花。有的完结了
B. 找一本主人公叫杨绝的武侠小说他是杨过的后人
这本书呢,好像是叫《绝地惊艳》,
杨过与小龙女在抗元的大战前,把他们未满周岁的儿子托付给一个老道,那老道好象很厉害,当时说了句“待看百年之后……”
后来把他儿子托付给了个在福建沿海的一个农家
杨续很平庸,取了个民妇,最后还是死在出海打鱼的暴风雨中
周伯通在那本书中还没死呢,不过他觉得倒练9阴真经很有趣,结果走活入魔,最后被人救好,却丧失记忆和武功,只会摆阵
杨过的孙子杨绝,才是后来的武林好手
是在雁荡山中的一个洞穴中,被周逼着吃了朱阳果,功力徒增,但是就不能跟女人ooxx了。后面忘记了,我也没看全当时。现在找不到了…………
C. 杨过这个人物出自金庸笔下哪部武侠名著
杨过,字改之,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之意。名字是郭靖所取(广州版金庸修改为:杨过的名字由黄蓉所取)。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内人物,是杨康与穆念慈之子;十三岁时拜为因逆练《九阴真经》走火入魔而发狂的西毒欧阳锋为义父,又曾拜全真派门下。几年之后,因打伤同门师兄逃走,被住在终南山古墓的孙婆婆救出,并拜古墓派的小龙女为师,同住古墓之内。逐渐与小龙女渐生情愫,却因二人为师徒关系,加上种种原因而生重重波折。
杨过在书中外貌俊俏,倜傥不羁,受众女子所倾慕,郭芙、公孙绿萼、郭襄、陆无双、程英等都在不知不觉间对其倾心;但杨过对小龙女却始终如一。杨过被任性的郭芙断去右臂,却能在武功上更上层楼。后来小龙女堕入绝情谷,杨过苦候十六年。其间与一神雕行走江湖,凭玄铁重剑、黯然销魂掌行侠仗义,被称为神雕大侠。在最后的华山论剑中,取代欧阳锋,称为“西狂”。
在小说第一版中,秦南琴是杨过之母。
在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郭靖重【礼】,杨过重【情】,张无忌重【义】;但是相较之下,杨过的情只限于小龙女一人,不像郭靖和张无忌一般有著大仁大义的胸怀;但是杨过却是这三部曲中,最有个性的一个主角。
D. 武侠小说杨过的女儿叫什么名
杨过的儿子叫杨羽帆,那个黄杉女子叫杨思怡,是杨羽帆和史萍萍的女儿,萍萍是我的右边史火龙的大女儿,早就死了,后面史火龙又有了史红石这个小女儿。
E. 关于金庸武侠杨过的评价
一、杨过的“狂”是金庸对人物的塑造
金庸曾经说过:“中国古典传统小说大致是以人物为主。我个人写武侠小说的理想是塑造人物。武侠小说的情节都是很离奇的、很长的,要读者把这些情节记得很清楚不大容易。我希望写出的人物能够生动,他们有自己的个性,读者看了印象深刻。同时我构思的时候,亦是以主角为中心,先想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如何,情节也是配合主角的人性,这个有怎么样的性情,才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
因此,杨过的性格很可能在金庸写小说之前就已经基本确定下来,那就是“狂”。杨过叫“西狂”,跟“东邪”“北侠”“南僧”齐名。这四绝之中只有“西狂”“东邪”两个是依据性格命名的。而“北侠(丐)”“南僧(帝)”却是依据身份来命名。而一个人物的称号体现他的性格的,做这本书的主角,必然是性格十分的鲜明饱满。
《神雕侠侣》是的主线是杨过从一个小顽童成长为神雕大侠。无论杨过的性格在成长中发生的哪些变化,但是都脱离不了一个主旋律,那就是狂!
二、杨过的“狂”既是他的优点又是他的缺点
“狂”在字典里面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有积极的有消极的,有褒的有贬的,有好的有不好的。正好一一对应杨过的优点缺点在不同环境时的表现。“狂”的丰富含义直接体现在杨过的性格鲜明饱满。因为杨过的狂,让他成为武功高强的一代大侠,同样也因为杨过的狂让他饱受挫折大悲大苦。“狂”是形容程度强的形容词。如果优点是正数,缺点是负数,“狂”是一个大于一的正数。如果一个人性格中带有狂的因子,优点缺点都乘以“狂”这样这个人的优点缺点都会变得相当突出。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与狂相对的就是狷,两者之间就是中庸。真正能够中庸之道的人在现实中是很少的。所以孔子才说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奉行中庸之道就能消除人性的很多缺点,却连很多优点也一并让其消失了。变成了一个既没有什么突出优点又没有什么突出缺点的一个人,完完全全就把人平庸化了。有突出优点的人必然有突出缺点,常常突出优点在换一个环境换一个场合换一种情况就会变成突出缺点。金庸在塑造郭靖这样理想化的大侠之后其塑造人物变得更成熟塑造出一个优点缺点都相当鲜明突出的大侠杨过。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文学作品上,我们都常常为那些性格优点缺点非常明显的人物所吸引所打动。他们都是性情中人,坚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不为时移世易。这样的人最能吸引人打动人。他们的性格中的优点使得他们埋向成功,同样,因为时世的改变,他们原本的优点已经不适应时世的变化发展,而变成缺点,使得他们面临失败。项羽就是这样的例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的个性成败深深打动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为他写下这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
同样,杨过也是性格鲜明,优点缺点非常突出的人,杨过的优点使他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功,使他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成为一代大侠。同样,杨过性格中的缺点使他饱受辛酸大悲大苦,回想起来不禁为年少狂妄胡闹差点误入歧路而暗自心惊。
优点缺点都突出的人更能让人对其产生爱怜,爱其优点怜其缺点。这正是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爱情天残地缺感天动地的重要原因。
三、“狂”的丰富含义决定杨过丰满性格表现
“狂”有很多种不同的含义,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所作为。结合在杨过性格方面就是有所表现。狂首先是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 有些喜欢杨过的人不能接受杨过的狂其中有“精神失常”是“疯癫”的。很简单,想象一下,你深爱着的人突然离开你了或者遭遇难以面对的现实问题,你会不会精神失常或者发疯发狂?“狂妄” ,杨过的性格带有狂妄好理解。杨过从小就性格刚烈争强好胜,当他的武功越强本事越大,有了狂妄的资本,又怎能不狂妄一回呢?“你既知我是神雕侠,怎地对我的说话不加理睬?”这种狂妄,更多的是体现的是杨过的霸气。“狂放”杨过是狂放不羁、任性放荡。他自小爱逗人为乐,生性颇有几分流气,对于男女大防,杨过并没有任何理会。陆无双初遇杨过是一个“肮脏猥琐的一个牧童”,杨过装疯卖傻,多次轻薄于她,使得她赌咒发誓:“明日待我穴道松了,定要在这傻蛋身上斩他十七八刀。”郭芙当初问过杨过,武家兄弟究竟是谁比较好,杨过笑道:“倘若他二人好了,我杨过还有指望幺?”郭芙从来没有听到过有人对她说过一句轻薄之言,她受不了别人对她轻薄。杨过此言一出,就为他日后被砍断右臂埋下了伏笔。
狂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思,就是猛烈、强烈。因此,杨过的笑是狂笑;杨过的哭是狂哭;杨过的怒是狂怒;杨过的喊叫是狂叫狂喊;杨过的啸是狂啸;杨过的奔跑是狂奔.......杨过的情感是:爱是狂的,情是深的,正因为有狂,杨过大悲大喜大苦大乐。
杨过的“狂”更是突显其保护女子的男儿本色,杨过拜师的时候发誓要保护小龙女足见其狂。正是因为杨过的“狂”促使他对小龙女的身份认同的变化,练玉女心经的时候就“只觉小龙女是个依赖自己保护的小妹子,更不当她是姑姑师父”。更加令到小龙女“不自禁生出依赖顺从之情,师尊的架子尊严忽然尽去,两人目光偶尔相对,一个怜惜回护,一个仰赖求助,突然间心灵相通。”
杨过的“狂”更加体现在他的武功修为方面。杨过的性格是“狂”,而武功是跟心境紧密相关的,杨过的“狂”也是跟武功一脉相成的。书里面有这样的描写:杨过想把他所学的各家门派武功结合成一门自己独创的武功,“心中如乱丝般绞成一团,再难支持,仰天摔倒,昏了过去。 达尔巴遥遥望见他疯疯癫癫,指手划脚,不知干些甚幺,突然见他摔倒,大吃一惊,要去相救。”金轮国师笑道:“别去拂乱他心思。只可惜你才智平庸,难明其中道理。”更是交代了杨过修炼武功常人难以理解的疯狂。
杨过的“狂”还体现在长啸上。“一人内功练到一定境界,往往会不知不觉的大发异声。后来明朝之时,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这是史有明文之事。此时杨过中气充沛,突然间难以抑制,作啸声闻数里。”
杨过集百家之长结合自己悲苦人生自创的黯然销魂掌更是只有在狂悲的心境中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必须在悲痛欲绝的时候才能发挥惊人的威力。
“狂”在古代是指不拘一格,气势猛烈,蔑俗轻规。古代有作为的文人大多是狂士。“狂”同智者相联,是种可贵的精神力量。没有“狂”,就没有突破常规的勇气。 文武虽然不同,但是在精神境界方面是统一的。“狂”同勇者相联,是种创造历史改变历史的力量。杨过智勇双全武功高强,正是因为他的“狂”使得他有一种开拓进取的冒险精神,先是出奇制胜带领众豪杰把蒙古兵左右两翼前锋全军覆没,再把郭靖曾数次遣兵袭击始终无功的蒙古大军的南阳粮草一夕之间放火将它烧了。在襄阳大战中杨过更是勇猛果敢,冲进敌方千军万马,击毙蒙古大汗蒙哥挽救了襄阳。是“狂”成就了杨过神雕大侠的美名。
可见杨过的“狂”是有很丰富的表现的,曾经有人问过我:“难道疯疯癫癫就是杨过的狂吗?”我想,我现在可以回答他,“疯疯癫癫”不是杨过的“狂”,而是其中一方面的表现而已!杨过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
四、为什么大家叫杨过做西“狂”
西“狂”,这个“西”就不必讨论了。关键就在于这个“狂”字。
在华山之颠,黄蓉赠杨过一个“狂”字。黄药师首先叫好,说道:“东邪西狂,一老一少,咱两个正是一对儿。” 杨过道:“小子年幼,修为日浅,岂敢和各位前辈比肩。” 黄药师道:“啊哈,小兄弟,这个你可就不对了。你既居了一个‘狂’字,便狂一下又有何妨?再说以你今日声名之盛、武功之强,难道还胜不过老顽童吗?”黄药师知道女儿故意不提周伯通,是要使他心痒难搔,索性挤他一挤。杨过也明白他父女的心意,和小龙女相视一笑,心想:这个“狂”字,果然说得好。
黄蓉赠杨过一个“狂”字一下子就得到黄药师叫好,紧接着杨过夫妇二人都觉得这个“狂”字,果然说得好。 首先从黄蓉的角度看,为什么叫杨过做“狂”。“狂”首先有“邪”。黄蓉在在教杨过读书写字的时候就觉得杨过跟她父亲很像。杨过记诵极速,对书中经义却往往不以为然,不住提出疑难。黄蓉常自觉得:“这孩子读圣贤书,有些想法跟我爹爹十分相似,如我爹爹教他,二人谈起来倒必投机。”“狂”跟“邪”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离经叛道厌恶世俗礼教的条条框框。而“狂”更体现的是激进的反抗。礼教大防那章杨过要娶师父小龙女而跟郭靖发生的激烈冲撞把杨过的“狂”表现到了极致。“狂”会让一个人失去理智,不辩利害,几乎完全受自己的情感控制着行动。当郭靖用死亡来威迫杨过认错的时候,杨过宁愿死也不认错,激烈的情感冲击,这就是“狂”。绝请谷断肠崖前,黄蓉看到杨过知道小龙女又一次离去后,是如此的痛不欲生,失去小龙女后的发狂......这让黄蓉觉得杨过的性格就是“狂”,而金庸正是通过黄蓉之口点出杨过的性格就是“狂”。
黄药师眼中杨过的“狂”:当听到杨过说“偏要她既做我师父,又做我妻子。”黄药师鼓掌笑道:“好啊!你这幺想,可又比我高出一筹。”杨过不但邪得可以,狂也狂得可以。杨过提出传扬邪名不一定要做黄老邪的徒弟,结拜兄弟也可以。着实让黄药师见识了杨过少年的狂妄。如果说黄药师的邪隐藏得深不可测,而杨过的狂却是锋芒毕露表露无遗,却有无法猜测。当知道世上并没有南海神尼这个人时,杨过脸色大变呆立不动,一颗心便似欲从胸腔中跳将出来,仰天一声长啸,震动屋瓦,双目中珠泪滚滚而下。也难怪黄蓉猜不透杨过的心思,杨过的“狂”是不完全遵循常规的。黄蓉就是觉得没有小龙女在身边,杨过发狂起来,谁也猜不到他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从小龙女的角度看杨过的“狂”,杨过的“狂”是狂热,热情如火。也只有杨过火热的性格火一般的情感冲击之下才令到小龙女那冷若冰霜的外表彻底融化,沉睡的情感在杨过的活泼的童心呼唤下苏醒。
“狂”是杨过的无悔选择,正是因为“狂”,才有大苦大甜,杨过认为:“大苦大甜远胜于不苦不甜。我只能发痴发颠,可不能太太平平的日子。”
五、“狂”的变化发展
幼而狂,杨过从小就很“狂”。从他跟完颜萍谈起父仇就可以可看出,杨过从小就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对于一个从小没有爹的孩子,受尽歧视,是多么渴望自己能有一个爹爹。当杨过的妈妈临死之前劝杨过不要为爹爹报仇,少年杨过大声喊道:“我不答应!我不答应!”这是杨过少年的“狂躁”“冲动”,少年人有点冲动是很正常的。书里面有杨过跟郭芙都蟋蟀的情节:郭芙见自己的无敌大将军一战即死,很不高兴,转念一想,道:“杨哥哥,你这头小黑鬼给了我罢。”杨过道:“给你幺,本来没甚幺大不了,但你为甚幺骂它小黑鬼?”郭芙小嘴一撇,悻悻的道:“不给就不给,希罕吗?”拿起瓦盆一抖,将小黑蟀倒在地上,右脚踹落,登时踏死。杨过又惊又怒,气血上涌,满脸胀得通红,登时按捺不住,反手一掌,重重打了她个耳光。 郭芙也有不对的地方,但也不可否认,少年时期的杨过的确是冲动暴躁了点。
当杨过长大了点,这种少年的冲动暴躁才渐渐地消除。原著中有这样的描写:小龙女但觉如此安稳过活,世上更无别事能及得上,但想他向往红尘,终难长羁他在荒山之中,说道:“过儿,咱俩的武功虽已大非昔比,但跟你郭伯父、郭伯母相较,又怎地?”杨过道:“我自然还远远及不上,但你跟他们大概各有所长。”小龙女道:“你郭伯父将功夫传了他女儿,又传了武氏兄弟,他日相遇,咱们仍会受他们欺侮。” 一听此言,杨过跳了起来,怒道:“他们若再欺侮我,岂能跟他们干休?”小龙女冷冷的道:“你打他们不过,那也枉然。”杨过道:“那你帮我。”小龙女道:“我打不赢你郭伯母,仍然无用。”杨过低头不语,筹思对策。沉吟了一会,说道:“瞧在郭伯伯的份上,我不跟他们争闹就是。”小龙女心想:“他在墓中住了两年多,练了古墓派内功,居然火性大减,倒也难得。”其实杨过不过年纪长了,多明事理,想起郭靖相待自己确是一片真情,心下感激,甘愿为他而退让一步,何况与郭芙、武氏兄弟也无深仇大恨,只不过儿时为了蟋蟀而争闹揪打而已,此时回想,早已淡然。
因此,从杨过成长来看,“狂躁”“冲动”不能就说是杨过的“狂”,而是杨过的“狂”在某一成长时期内的表现。
随着杨过的不断成长变化,“狂”也在变化。在绝情谷剑房里面,杨过接过君子剑笑称自己是“浪子”而非“君子”。浪子是无所约束的,而君子却是有所约束。杨过那时的确不能算是君子,可是自从杨过得到那君子剑以后就在自己的脑里面形成了一个君子准则。小龙女叫他抱郭襄去换解药为他所拒绝,理由就是如果这样做了,又怎么能配得上用这把君子剑呢?这正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杨过的成长也包含了从浪子向君子转变的过程。但是杨过绝对不是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杨过的君子更多地体现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所以到后面我们看到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杨过。英雄大侠都给人一个好印象就是不近女色,杨过也的确是做到了这点。书里面这样说道:杨过少年时风流倜傥,言笑无忌,但自小龙女离去之后,他郁郁寡欢,深自收敛,十余年来行走江湖,遇到年轻女子,他竟比道学先生还更守礼自持,生怕再惹起风流罪过,对人不住。在女色方面,杨过从“狂”到“狷”,狷者洁身自守,反映出了杨过成长为无论从武功还是人品都同样优秀的一代大侠。
六、“狂”的爆发
人们常认为悲剧结局更能赚眼泪,可是有时候喜剧结局也能赚取眼泪。十六年后,杨过跟小龙女终于在绝情谷底重逢了。
杨过到后来热血如沸,拉着小龙女的手,奔到屋外,说道:“龙儿,我好快活。”猛地跃起,跳到一棵大树之上,连翻了七八个斤斗。
这一下喜极忘形的连翻斤斗,乃杨过幼时在终南山和小龙女共居时的顽童作为,十多年来他对此事从来没想起过,那料到今日人近中年,突然又来这幺露了一手。此时他轻功精湛,身子在半空中娇夭腾挪,使出小龙女当年所教的“夭娇碧空势”。小龙女纵声大笑,甚幺“少语、少笑、少喜、少乐”的禁条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是杨过跟小龙女重逢后杨过喜极忘形翻斤斗表达自己心中狂喜的描写。这个细节我以前看小说的时候忽略掉的感动情节。后来看了电视剧后才提醒了我重新注意一下这个细节。正是金庸写情最传神的地方。一切能够表达情感的动作都可以称为舞蹈,这是广义上的舞蹈。古人说,言之不足当歌咏,咏歌不足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切言语都无法表现杨过此时的狂喜,惟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想想为什么杨过会如此地喜极忘形的连翻斤斗的时候,不禁想起那十六年零一日的漫长煎熬,漫长等待。这是一种苦尽甘来,最后虽然以喜剧收场,可是让我觉得比悲剧更要来得打动人。一想到杨过这一朝狂喜是那十六年零一日的漫长悲苦累积的喷发,不禁潸然泪下......
F. 求金庸小说中杨过这一人物的赏析1000字,不要百度的。谢谢
我不是金庸迷,也不怎么看武侠小说,但金庸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曲《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我却都仔细地拜读过,都说金庸的书,此三本足矣,犹如神助,我正好读的是它们!很惭愧,我发现自己竟然庸俗到不爱天龙,不爱笑傲,偏最爱神雕,难道就因为它所代表的缺憾美,因为它满足了我对大义与爱情的幻想!
我想那只是一个方面罢,因为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多少都有些杨过情节的。众所周知,杨过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少年,也绝非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更不是人们单一理解下的“邪狂”青年,说形象点,他其实是一个情感极端的人,永远与中庸无缘分,永远都是那么爱憎分明,非常时刻甚至不择手段。但他同时也是个拥有自由灵魂的大侠,敢于挑战传统道教,为义赴汤蹈火,为情而走天涯……
杨过一直认为自己担不起“大侠”这两个字,可他的所作所为正是大侠的风范——古来忠臣将相有之,但真心痴情者少;侠之大者可求,至情至性难得,“真心痴情、至情至性”也许才真正体现了金庸先生的武侠观,于是他才造就了杨过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成就了《神雕》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杨过的精神实质即使是放在今天,放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也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所以,一直想系统的总结一下这个人物,在这过程中,看过许多分析杨过的好文章,实在感觉精彩的观点就直接引用过来,也许见解十分肤浅,只是一叶障目,还请各位一笑而过,只当是茶余饭后的无聊消遣罢。
(一)杨过的人格基调
首先,其实杨过谈不上是位侠,反倒是在一般印象中更像一个普通的、具有强烈逆反心理和叛逆性格(主要是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人。这是杨过的基本人格基调,而正是这种色彩使得杨过具有一种中国文学史上罕有的光辉的人格形象。
杨过的三个人格基调:
一、恩仇:他最开始是嫉恨郭靖身怀绝技而不肯亲自教他武功,包括嫉恨黄蓉始终以心机对他,在这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他所要求的不是是否存在不公平,而是“我”想要做什么而“他们”不让“我”做,这于“我”是不能接受的。
二、父仇:他后来实际上已经不太相信郭靖与他有什么“杀父之仇”,他之所以要杀郭靖,竟然是有很多细小的侧面原因在刺激他,而他心底里最想要做的竟然是像郭靖那样的与他有“杀父之仇”的人,这令他极度困惑,而同时郭靖一再表现出他的宏大胸襟气度,令他自惭形秽,这于他是一种极大的恩惠,他很清楚。
三、礼法观念阻挠他与小龙女的结合:这使他再一次强烈感觉到“我想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让我去做”的情绪,而另一方面郭靖又要斩断郭芙的手臂来补偿他的手臂,又一次令这个敢想敢做的狂妄小子不知所措。在这些过程当中,“我想做什么”和“我应该做什么”这两个题目形成了一对强烈的矛盾,而事实上是后者站了上风,是郭靖对他的影响站了上风,使他后来在人格上逐步接近于另一个郭靖。
(二)杨过的处世哲学
一、杨过与道义
杨过自幼父母双亡,他只有对其父的英雄式幻想(而这一幻想也最终被打破)和回忆中母亲的一张泪盈盈的脸。他无以为生,只得行乞,过偷鸡摸狗的日子。在他的心里,善恶、公理不是有人教的,而是他在人生的坎坷中一步步感受而来。
再说说他的成长。他上了桃花岛,以为可以有人疼有人教了,可不成想,他父亲的罪过也要他来承担。黄蓉对他的排斥,只教他念书而不教武功,害他受尽欺负,让他的自卑感日益深重,在这样的境遇下,要他去学习什么是道义,我不认为杨过的智商有够高到这种程度!也难怪他会认为疯颠的欧阳锋才是好人,他也不会单一的凭什么道义去区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可是杨过天生的傲骨,少有的赤子情怀,你对他坏,他便偏不在你面前示弱,你对他好,便掏心窝子的对你好。这样的孩子遭受不公平的对待,当然是偏激得要命,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杨过从来不曾自以为多了不起,从来不曾自以为孤高绝世,他在世上要寻找的,只不过是别人平等、坦诚的相对。
我碍着谁了,我又害了谁了?这种质问便是杨过的处世基础;我既没害人,我做什么都是我的自由,这就是他狂的所在。杨过对小龙女的至情至性不仅来源于他本性,更是他的际遇造成的,诺大的世界,只有姑姑一人对他是真正的好,而且跟姑姑的结合还意味着跟抛弃他,鄙视他的那个世界作彻底对立,狂傲如杨过,当然要至死坚持。
二、杨过的“自私”
杨过没有一个形成他忧国忧民大侠胸怀的环境,而他自小也不曾感受到国家的存在,祖国是个什么概念,他很难理解,十六年的行侠仗义和最后的襄阳血战,于他而言,他对社会的责任也到此为止,单以贡献索取来讲,他既不曾从这社会得到多少关爱,他做多做少也就无可非议。
杨过的经历使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没有人怜惜我们,关心我们,那我们干嘛还要顾及世人?”于是,他对于世俗中的人自有一种距离感,他没有什么民族观念,他不认为各个民族有什么不同,所以对于战争,他没有什么与自己有关的感觉。
大宋朝何其有幸,最后有了一个“神雕大侠”,杨过终于认识到了爱国胜于爱家,他的这种胸怀的最后的形成是因为在襄阳亲眼看到双方交战的现实而萌发的,他的犹豫,在于是舍“情”还是舍“侠”。其实,以杨过的经历与由此而产生的性格与人生观,他能在襄阳萌发出那种胸怀已属不易。相对于郭靖的侠义而言,杨过的侠义其实更加难能可贵。因为前者是从小就有的环境造成的,而杨过却是自发的,而且是在生命与侠义的选择中选择了后者,以他这种从小一切是非标准与人情事故均靠自己学习和体会而形成的性格与人生观而言,他的选择无疑是更难得的。
(三)杨过与自由主义
一、杨过是个自由主义者者
杨过天生是个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的含义是尊重个体自由,以一种理智的态度对待社会问题。“在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只想做一个人”,如果杨过会写诗,这就是他的心里话。乱世出英雄,可杨过不想做什么英雄,他只想做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够在世上自由的活着的人。然而,他不知道,适合英雄生长的年代,并不适合做人。
所以与人生与社会与专制的抗争,充满了杨过的一生。杨过有一腔悲楚,是个孤臣孽子的形象,追逐自由而自由不可得,追逐个性解放而被世人当成狂悖。他的人生在悲苦中度过。杨过有两把大刀,这两把大刀也是他能够活下去的两大精神支柱,一把叫做复仇,一把叫做爱情。这是作为一个“人”的所具有“天赋的人权”,是他最充分也是唯一的个人权利。
二、复仇的那把刀断了
无论是复仇还是爱情,郭靖始终是杨过心理上的最大障碍。郭靖这个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思想上专制保守,但是富有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自由主义者杨过内心深处受到震撼以后,放弃了复仇的理念。在耳闻目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行为后,产生了第二次转变,可以说完成了一次人格上的涅槃,但这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断臂,他的一把大刀断了。精神上的代价和肉体上的代价都付出了。天地间留给杨过的,只有爱情了。
三、杨过回归传统
杨过曾经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是个性情中人,是个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的人,从山谷里面出来以后,彻底变了。神雕大侠放弃了自己曾经追求的自由和不受约束,与此同时,开始利用自己的权力干涉他人的“自由”。因为他老人家最恨负心薄幸之人,所以煞神鬼多娶了几个老婆,就被他老人家割了耳朵。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杨过已经变了成了神雕侠,如同专制的郭靖一样,不但一定要别人容忍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还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这其实是一种妥协,妥协之后杨过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还有强大的武力支持。由此可见,杨过彻底放弃了朴素的自由主义立场,回归了传统。
(四)为什么喜欢杨过
女孩喜欢杨过,是因为杨过是她浪漫的梦想。男孩喜欢杨过,却是因为杨过是他逃避的借口。
当你脖子上暴起青筋和老师吵架的时候,你自以为是杨过;当你的父母反对你和女朋友谈恋爱的时候,你自以为是杨过;当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你自以为是杨过;当你不想承担你对社会和家庭应尽的责任的时候,你自以为是杨过;当你的生活充满了杨过一样的苦难的时候,你自以为是……等一下,你真的承受过那样的苦难吗? 所以,杨过叛逆、真诚的性格和成长际遇容易引起年轻人共鸣,这跟青年人处于思想发育期很有关系,他们同杨过一样寻求归属感,寻求属于自己的路。
金庸小说写的虽然都是成长故事,但时光流逝的痕迹,从来也不曾有哪个人像在杨过那里,烙印得这样深。喜欢看十六年后,那个居然变得“比道学先生持重守礼”的杨过。不是因为这样的杨过才可爱,而是为了这种性格的变化,让人甚至感觉到一种恍如隔世般的凝重感。有人说,金庸先生本来的意思,是要写杨过与小龙女同丧于谷底,这才是悲剧的精神。我觉得其实没这个必要。人生的沧桑变化到了这一步,悲怆的况味实在已经是过于浓了。就算是重逢,那时的杨过,也如月光下的雪峰,看起来孤独而冷清。
刻意的给一个死亡的结局,只是煽情的故事。怕的是在似乎美满的此刻,心中却满是前尘的不堪,前途的空虚,然而我们只有作幸福的笑。
G. 谁知道 有一本武侠小说 写的是关于杨过和小龙女后代的事,开头记的是 写两个小孩子的 或许是别的
可能是旁人冒名金庸写的《风流老顽童》,写的是杨过的义子杨思望的事。
H. 金庸笔下的杨过,有谁知多少
杨过,字改之。名字是郭靖所取,因为杨过的父亲杨康,认贼作父,卖国求荣,不是好人。杨过自“……左手提著一只公鸡,口中唱著俚曲,跳跳跃跃走过来……脸上贼忒嘻嘻,说话油腔滑调”出场以来,一直是杨过,没有改什么。当然杨过有改变,他的改变,是为了对付加在他身上的种种压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抗过程中,他变得更成熟,反抗的决心也更强。杨过的一生,是对抗压力的一生。
杨过在出现之前生活如何,不得而知,但是看他住在窑洞时,日子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他手里提的那只鸡,多半是偷来的。
作为一个孤儿,和生活的压力对抗,已足以养成他日后对抗其他压力的本能。杨过在被郭靖收留之后,日子不会比自己住窑洞更好。武氏兄弟和郭芙欺负他,黄蓉歧视他,人家习武,他要学子曰诗云。郭靖的性格和杨过根本格格不入,而且一副要杨过作圣人的期望,使得杨过几乎无时无刻都要反抗,才能生存下去。杨过在这时候,虽然遇到过欧阳锋,教他“蛤蟆功”,但欧阳锋是一个失心疯,杨过在他那里,绝对得不到什么感情上的慰藉。接下来,杨过到了全真教之中,遭遇更是苦不堪言,受尽了欺负,终于逼得杨过,从心理上的反抗到行动上的反抗,出手伤了鹿清笃。
杨过在全真教中的那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极惨痛的日子,一个生性高傲的少年,处身于一群不知所云的道士之中,受到歧视,其惨痛可知。所以后来杨过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孙不二想借剑给他用,杨过连看也不看,便自拒绝。多少年以前的一口气,到今日才得吐出来。杨过可以借这个机会和全真教修好,但稍有个性的人,必不肖为,宁愿得罪到底,而杨过正是天下第一有个性之人!何况其中还有孙婆婆的恩怨。
杨过一生之中,直到见到了孙婆婆,才知道什么叫著人类的温情,而孙婆婆偏又死在郝大通之手,这对杨过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孙婆婆是一个极度热心的人,小龙女是极度冰冷的人,但是杨过在她们处得到了温暖,孙婆婆死后,杨过心目中只有小龙女一人,在感情的发展上,完全可以理 解。
杨过日后,在神雕处得到了温暖,在郭襄处又得到了温暖,终其一生,和小龙女是分不开的。小龙女的恬淡和杨过的激烈,恰成对比,小龙女的不通世务和杨过 的洞察世情,也成对比。
正因为两人性格上有这样大的距离,所以当两人携手对抗社会压迫努力之际,也格外惊心动魄,精彩纷呈。杨过和小龙女的名分是师徒,但他们硬是非结成夫妻不可。在杨过的心中是这样想:你们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在小龙女的心中是这样想:这又没有什么不对,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两人要做一件事的目的相同,但是想法各异。小龙女只是迷惑,杨过却是有意识的反抗,但却又配合无间,终于使得各色人等,全败下阵来。小龙女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她和香香公主截然不同。在未曾遇见杨过之前,她已经不动心,决不是“天真纯情”,她另有自己在古墓生活的一套观念。小龙女的这种形象,是接近神仙境界,而不是接近白痴。这其间的分别,十分微妙,所差也不过一线而已。
I. 无限武侠小说中收了杨过与陆无双为徒得剑仙称号的小说
没收杨过只收陆无双的有漫步在武侠世界,挺赞的一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