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短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
『壹』 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是哪部书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先秦的寓言故事,也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这一时期的小说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多截取人物的只言片语,被称为笔记小说。
唐代,这时期写小说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他们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被称为唐代传奇。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唐代传奇大都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结构完整,文辞华美,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即民间说话人所用的故事的底本。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话本比以前的小说有许多新的发展,故事性强,情节动人,结构精巧,着重人物行动和对话的描写,并开始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环境描写真实生动,语言通俗、朴素、幽默。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拟话本的题材更加广泛,情节更加曲折,描写更加细腻。
明清时代,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高峰,产生了一大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贰』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其中聊斋是指什么志是指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名>记事的书或文章,“异”<名>奇特的东西;特殊的本领;特别或意外的事。
『叁』 我国古代短片小说的顶峰之作是什么
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由清朝(吴敬梓)编著。古代优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由清朝(蒲松龄)编著 被称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史上的“最后一座高峰”
全书想象丰富,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学过的课文有《王冕学画》《临死前的严监生》
收集白话短篇作品较多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肆』 中国古典知篇文言小说的顶峰之作是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文言小说的创作推上了顶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
『伍』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是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是清代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短篇小说集,作者为蒲松龄。《聊斋志异》共四百九十一篇,大都为妖狐神鬼故事。一类揭露社会黑暗,鞭挞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疾苦,如《促织》、《席方平》。二类为爱情题材,多为书生与化为美女的狐狸精的恋爱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礼教的反抗,如《红玉》、《婴宁》、《小翠》、《连城》、《鸦头》。三类抨击科举制的腐朽,如《叶生》、《司马郎》、《王子安》。其他题材有《画皮》、《崂山道士》等。《聊斋志异》想像丰富,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书中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极富戏剧性,语言是经过提炼的文言,又吸收了口语,精炼含蓄。
『陆』 我国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什么
《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聊斋》四百九十一篇作品,可分为长篇的传奇,短篇的志怪,及短篇的散文特写三类,其中以长篇的传奇类成绩最好,最受传诵。
关于其中的内容,《漫稿》有详细的分析举例,包括:—、对贪官污吏及黑暗政治的批判:二、对科举制度的抨击;三、婚姻爱情问题的剖析。本文对此作了补充。如第一点,蒲氏反贪官不反皇帝,所以很多问题都可以由最高统治者来解决。第二点,蒲氏反考官而不反科举制度,他认为令士子得不到公平评定成绩的原因是考官的无能和收贿,他没有想到要废除科举。第三,他既歌颂人鬼之间真挚的爱情,写出了不少可爱可敬的女鬼狐狸精。但他也要求妇女守寡,守节,要准许丈夫纳妾,把不准纳妾的妻子写成悍妇。他在这方面的思想是有矛盾的。
至于《聊斋》的其它作品,如讽刺人性的《劳山道士》,告诫世人要认清事物本质的《画皮》,以及写冤案的《胭脂》等作品,也是值得一读的。
在写作技巧方面,本文补充了鲁迅《史略》所说的两点:一是它用传奇的写法,“描写委曲,叙次井然”;二是故事“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在人鬼之间,真假之间,处理得恰到好处,既能反映现实,又有离奇浪漫的色彩。
从题材内容来看,《聊斋志异》中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反映社会黑暗,揭露和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罪行。如《促织》、《红玉》、《梦狼》、《梅女》、《续黄粱》、《窦氏》等;
第二类:反对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争取自由幸福而斗争。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青娥》、《鸦头》、《瑞云》等;
第三类:揭露和批判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种种弊端。如《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类:歌颂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如《种梨》、《画皮》、《崂山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
除此之外,本书中所书故事提醒人们要弃恶从善,讽贪刺虐,善待众生,诚信待人。
『柒』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蒲松龄《聊斋志异》
四大吝啬鬼:
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
夏洛克 《威尼斯商人》
阿巴贡 《悭吝人》
泼留希金《死魂灵》
四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
马克.吐温
欧亨利
契诃夫
『捌』 为什么说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书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但又简洁,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虽为文言,但凝练之外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而且语言利落直观明了。三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历久不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这部短篇小说集在他创作之初便有人传抄,成书之后流传更加广泛。十九世纪中叶传播到国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聊斋志异》在叙述、描写人和各种灵异之物的交往时,往往按照同类相应、同气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节。同类相应、同气相求是一种古老的观念,指的是同类事物能够彼此趋近,产生感应,实现生命层面的沟通。《聊斋志异》的许多就是以同类相应、同气相求为契机而发生、延展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玖』 我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高峰之作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高峰之作.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
『拾』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是谁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是谁
解答:干宝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作者简介
干宝(?~336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启《海盐县图经》云:“父莹,仕吴,任立节都尉,南迁定居海盐,干宝遂为海盐人”。又云:“干莹墓在澉浦青山房。”明董谷《碧里杂存》云:“干宝……海盐人也。按武原古志云,其墓在县西南四十里,今海宁灵泉乡。真如寺乃其宅基,载在县志,盖古地属海盐也。”据史料记载,自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干宝初仕盐官州别驾(刺史的从吏官),后因刘聪、石勒之乱,西晋亡,东晋立,南北对峙,干宝举家迁至灵泉乡(今海宁黄湾五丰村与海盐澉浦六忠村的交界处)。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阳,干宝为父守孝。至三世时,迁至梅园(今海盐通元),自此,海盐成为干氏子孙繁衍的居住地。
名称由来
《晋书·干宝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
内容
《搜神记》为东晋初年史学家干宝编撰,全书凡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作者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就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故《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文章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鬼神信仰”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它与山川祭祀、祖先祭祀并列。自商周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亲登祭坛祭祀,而记载神鬼传说的典籍。除《楚辞》、《淮南子》外,《搜神记》称得上其中的集大成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书为我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材料,是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及神话不可多得的收藏珍本。标注读音,文中生僻字词标注,读音,让读者无查阅之苦。增加译文,让文字变得通俗易懂,易于为读者接爱。图文并茂,一百余幅古代珍稀版画,营造情境和氛围。
《搜神记》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有神仙术士的变幻,有精灵物怪的神异,有妖祥卜梦的感应,有佛道信仰的因果报应,还有人神、人鬼的交通恋爱,等等。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优美动人,深受人们喜爱。神话,如卷十四的"盘瓠神话",是关于古时蛮族始祖起源的猜测;"蚕马神话"是有关蚕丝生产的神话。历史传说,如卷十一"干将莫邪"讲述的复仇故事;卷十六紫玉传说,讲吴王小女的生死爱情。民间故事,如卷十一"东海孝妇",讲孝妇周青蒙冤的故事;韩凭夫妇的传说则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卷一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也是如此。这些故事是《搜神记》的精华所在,历代长传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