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关于江南的描写
❶ 描写江南生活的小说
丛立杰【江南水乡】
邹汉明《江南词典》
节选以下:
瓦
瓦是江南的黑眉毛。
在一个优美的弧度里,江南的娟秀,江南的妩媚,随着木格子花窗里一个眼神的流转,江南的性格就在高处的一片瓦楞上一览无遗了。粉墙黛瓦,原本就是江南的老底子,江南的主色调,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变更过。黑与白,再加上大红,就是民间江南一年四季的脸色。瓦的黑眉毛,配合着白粉墙那张光泽细腻的脸,就显现着一种古老的朴素--这种朴素庇护着幅员辽阔的水乡的居民。这样的色调最是适合回忆--江南也只有在回忆中才容光焕发。眼前的江南,这道弯弯的眉毛在一种怪异的时尚中已经被拔得差不多了。江南只剩下一堵单调的白粉墙,仿佛是民间文化近一百年里受尽惊吓后的一个惨白背影。
没有瓦的江南,还算是江南吗?江南的瓦,就是标有江南日期的一个邮戳。老底子江南的瓦,是土窑里用稻柴烧制出来的。我小时候,为了一点微薄的报酬,曾去大队的土窑上劳动--扒开码得整整齐齐的瓦面上的稻柴灰,我将它们自土窑里取出,搬到场地上。这是我与瓦有过的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我得感谢江南的瓦,感谢那些瓦的碎片。我的少年时代几乎是相伴着一堆碎瓦片长大的。我家门前不远处,有很大的一堆碎瓦,据说是开挖河道时堆成的,平时,这堆碎瓦成了我玩乐的对象。我将它们一片片取出,对着平静如镜的水面一一削去。瓦片跳跃着前进,水面上顿时出现一连串的波纹。这种游戏乡下叫做削水漂--我玩削水漂玩出了精。长大后,在城市里,我看到成人的另一种削水漂方法,并由此发明了一个隐喻,将大把大把的钱扔进某个地方,没了,就说打了水漂--看来,玩乐也是有它一成不变的主题的。且说这一堆瓦片,也让村里的蛮横少年吃足了苦头,他们时常成群结队来欺侮小他们几岁的我。更多的时候,我捡起这些碎瓦片当武器,奋力掷到他们的脑袋上……对于瓦,我因此有了一种本能的亲近,因为它曾经庇护了我孤单的童年,捍卫了我小小的尊严。
时间渐渐地远去了,仿佛那些碎瓦片,沉到了水底,又被淤泥覆盖。但是每到梅雨季节,我仍会对着镶嵌在天空里的一片瓦楞发愣--黑色的瓦楞上不时会看到颤巍巍的小植物--这就是瓦楞花,纤细得须凝神才能看清楚,孱弱得仿佛是诗人呼出的最后一口精气,风一来就会吹走。还有,长夜漫漫的日子,雨滴聚集在瓦楞沟里,形成江南的檐雨。檐雨滴答,孤寂的神经被一条怯生生的水线拎着--这情景,这声音,如果让嘉兴南门东米棚下的赢弱少年朱生豪看到,听到,怕又要做梦,又要失眠--“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信,如今成了两人合葬墓的墓志铭)檐雨清脆的滴答声,徒增少年的孤寂。现在好了,这样连成一片的瓦楞在江南已经见不到了。雨声已经没有了依傍,不知道一位罕见天才的孤独还在不在,不知道那根失眠的神经是不是还垂直在天地之间。
我有时候会傻傻地思量:没有了瓦,寒冬腊月里,江南的白雪下到什么地方去呢?天上的雪,原是为了瓦在地上千年的等待应约而来的。瓦于我,是一份眷恋。瓦与雪,一黑一白,共同构成了江南最初的诗意--或许还是最饱满的诗意。
弄堂
弄堂是时间这把铁锹固执地挖向空间的一条通道,是躺在地上的一口井,不过井水早已经干涸。弄堂的左右两面是青砖砌就的白粉墙,透过坚硬的白粉墙,是歌哭生聚、仍将绵延下去的日常生活。给弄堂垫底的是平平仄仄的青石板,青石板上的凹痕和蚀迹是岁月来过又离去的见证。
这是弄堂的三个现实主义的方面,这三个方面为弄堂赢得了古老和幽深的美名。这也是三张沉重、盛衰交替、岁月沧桑的脸孔。但是且慢,弄堂还有极其浪漫主义的一个方面--它的顶部是蓝天,是想象力飞去的空阔和苍茫,是心灵翕然张开的一个去处。正是有了这浪漫的第四个方面,弄堂的性格变得复杂起来--既有了阳光的朗照,也有了雨雪的滋润;既有了宝石般耀眼的蓝,也有了遗老般的阴郁。在一条小小的弄堂里,一个立体的江南就这样横躺在你的面前了。
在弄堂里,追逐一只狗是一桩有趣的事情,俗语说“狗急跳墙”,可是,弄堂两边的墙太高了,再强壮的野狗都无法跳得上去,狗就只好向前猛冲,身体、尾巴都绷得笔直笔直。狗的头却不断地弯向后面,在惊魂未定的逃窜中,恐惧地回过头来打量追它的那一个地煞星。与狗在弄堂里绷得笔直的恐惧不同,猫却是另一种经常在弄堂口出没的动物。猫可以轻松地从一堵墙蹿到另一堵墙,猫总是优雅地左右瞧一下,身子往后一缩,就“嗖”地一声冲过横在面前的长弄堂。倘若猫和狗在同一时间里一纵一横穿过弄堂,那真是有趣的现象。不过,这场景比九大行星运行到了同一条直线上恐怕还要来得稀少。
在弄堂里,最活跃的当然要数风--每一阵吹来的风,总是或快活或悲哀地呜叫。风在弄堂口拐弯,风仿佛在提醒并告诉人们,它的存在并不全是虚无的。不独是风的声音,弄堂里,所有的声音听起来都有一点狭长--大概是声音也懂得了谦让。然而弄堂偏是制造各种声音的地方。一年365天,它被各种各样的声音灌满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弄堂最是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了--一阵狗吠,一声猫叫,劈柴生煤炉的声音,捣衣声,呼儿唤女声,小竹椅吱嘎吱嘎的叫唤声,女人的高跟鞋笃笃轻敲着青石板的叩问声,那是生活里各种声音的聚会。
当然,弄堂里可能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阳光在静静地吸收木格子花窗上的潮气,只有一个老人躺在藤榻里打发他多余的辰光,只有带着霉迹的青苔在默数时间的流逝……只有--白粉墙上风剥雨蚀的小青砖露出一个调皮的玩笑,缕缕炊烟捎给苍穹一个沉默的问候……
稻草垛
深秋,收割后的水田,有点荒凉。水田里,唯余一片伤口般的稻根,等待着在以后的时光里静静腐烂。往年的时候,我会带上一个自制的竹篓,一把铁锹,去干涸的水田里挖泥鳅。这个季节的泥鳅出奇的肥壮,算得上是餐桌上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这个时候的水田里,还有一样奇异的景观,是我最最乐意看到的--农人将稻子脱去谷粒后,扎成一小捆一小捆的稻柴,小山似的堆成一堆。光秃秃的水田里,这些零零落落的稻草垛特别醒目,仿佛大地上的一个个句号,一个个惊叹号,预示着农忙季节已经结束,土地进人了休眠的阶段。这稻草垛的搭建还是有些讲究的,一般按着一个圆圈依次垫高,要搭得滚圆而且结实。顶上,一律制作一个伞形的尖顶,便于雨水往下流。
此地的稻草垛,大多凭空矗立在田野里,在浓雾弥漫的时日,颇有点像神话中的小木屋,有着别样的风味,特别惹人喜爱。但是,如果一路往南去,走到江南以南,就会看到稻草垛的搭建又有些不同了。有人告诉我,南方的农家喜欢攀缘着一根电线杆或者一棵并不十分粗壮的水杉树搭建,这样的稻草垛还真有点儿傍大款的意味。远望经霜的小水杉,仿佛稻草垛头上刚长出来的一簇新潮的头发。紫红色的头发,在风中飘拂。不过,我仔细一想,便明白那样搭建的原委了。南方风大,稻草围着依傍之物,大致不会坍塌。而我们这里,冬天很少起大风,就不用费力气挪动成堆的稻草,哪儿方便就可以搭在哪儿。稻草垛是农民劳动之余的结果,是他们无意中用最普通的材料创造的一个“造型艺术作品”。
当然,它们不像沙滩上一座座有明确创作目的的沙雕,是经过艺术家缜密的构思之后创作的。稻草垛纯属农民即兴之作。农民创建它们的目的要原始和朴素得多。它大概是游戏精神和实用美学的结合。稻草垛随意地撒落在干涸的水田里,唯其随意,便越发显得自然,与周围的环境相匹配。在荒凉的田野里,它们就像一个个原始的图腾,在大地上显现着--沸腾的劳动冷却之后的一个奇迹。稻草垛矮矮胖胖,远看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农民,穿着棉衣棉裤,双手相拢在袖管里,在阳光的漂洗和雨水的浸淫下,一派随和安详、忍耐知足的模样。
我喜欢稻草垛的形状、颜色,以及安稳地蹲伏在大地上的那个壮实的姿态。它让我想起绵延了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的最后一个温暖的音符。唯一可惜的是,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了像莫奈一样的艺术家,可以花上整整一天以至一个月的时间,在各种光线里打量一个稻草垛,直到它从这个具体的稻草垛里抽象出来,成为永恒之物。
(以上选自《江南词典》,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版)
❷ 武侠小说中有哪些非常精彩的情色描写
6.杯雪小椴的写作功力之深让我击节叹赏,能够把“侠”“义”二字写到这种程度,就这一点而言,即使是金庸也难以望其项背。《杯雪》始终能够扣住读者的身心,使人随着情节发展而或喜或悲。耿苍怀的光明磊落,睥睨天下的气概让人热血沸腾;骆寒与易敛到目前为止始终没有见面,但是三年又三年,一个个木杯中饱含的知己之情又是多么惊天地,泣鬼神!这才是真正的“天涯一旦成知己,沧海他年见此心”!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份这样的知己之情,《杯雪》才让我们产生了共鸣,内心深处那份炽热感情的共鸣。文章气势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情节之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小说的人物刻画要有个性,人物的言行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点《杯雪》做得相当不错。然而我映像最深的应该是袁老大,他还未出面作者就已经通过不少侧面描写把人物给勾勒出来了,像宁道奇一样令人向往。最精彩的莫过于骆寒对袁老二那一战,诡异莫测的“子母三剑”(姑且这样叫吧)犹如神来之笔,看惯了武侠决斗的我也感到有了些新意,眼睛一亮。当然,《杯雪》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最明显的就是朝代写的不伦不类,明明是宋朝,写得却像明朝。可能小椴历史知识方面的欠缺吧,即使是宋朝,情况也不是像书里面那样糟糕的,宋朝的经济比较唐明两朝来说还是比较发达的,另外宋朝江南也没有因为发生蝗灾而民不聊生。不过武侠小说不是历史小说,不尊重历史在我看来还是小问题。小椴是真正的集几家之长于一身,在《杯雪》里面的骆寒身上有一股冰冷肃杀之气,我打不过你,但是我可以杀你,有温瑞安的味道;而千军万马之中取敌人首级的那一剑则是古龙风格的再现;整个文章的构思布局,主干巍峨,旁支繁茂交错,结构严谨,实在不容错过。 7.英雄志这是一部史诗般的巨作。孙晓以四大主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发展为明线,以朝代的兴衰成败,政局的动荡变化为暗线,成功地刻画了四位个性鲜明的主人公:“圣光”卢云,“修罗王”杨肃观,“魔刀”秦仲海,“真龙”伍定远。除了主角以外,很多配角也是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如“昆仑剑出血汪洋,千里直驱黄河黄”的卓凌昭,“长胜八百战,武艺天下尊”的宁不凡。作者的成功之处最明显的是把武侠作品的深度和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特别是对卢云等人的写实风格,紧密联系社会背景的手法十分高明,人物的互动极为巧妙。孙晓笔下的卢,秦,伍,杨分别是义侠,豪杰,好汉,枭雄。人物个性极具代表性,写情方面也是妙笔生花,简单朴实的语言勾勒出的情感感人至深,英雄人物性格更为复杂和深刻,情节延展更为广阔,从这一点上是超过了金庸,不过文笔功力比金庸逊一筹。书中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对侠和英雄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定。说英雄,道英雄,但到底谁是英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孙晓的《英雄志》写了四个主角,可能他认为四人都是英雄。但是在我看来,卢云虽然行事颇有侠义之风(尤其是救伍定远那一幕,那是自杀行为),但是可能是因为原先是书生,身上至始至终都有一股酸儒味,拖泥带水而又不知权变,所以他是义侠。伍定远空有“披罗紫气,真龙之体,却遇事不明,眼界狭窄,以及后来对卢云的所作所为有失厚道,非真英雄。那么就剩下秦仲海和杨肃观了。杨肃观称:“当今天下英雄,唯有你和我!”杨肃观善权术,有机变之能,更有“大轮回”的野心,秦仲海乃“业火魔刀”有颠覆天下之志,真英雄也!正应了曹孟德那句话“所以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8.蝉翼剑如果每本书里的主人公都是英俊潇洒,文武双全,机智而且人品冠绝天下,以救天下为己任,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大英雄、大豪杰,那我们还看武侠干什么?所以就有了《蝉翼剑》这一另类。何子丘的写作功力自是不用说的,文章布局方面处理得很有意思。《蝉翼剑》起初还不是很吸引人,但是你越往后看就会发现越好看,就好像两块磁铁,越靠近一点,越深入一点,就越有吸引力。章节的题目也多是很平实的,不耸人听闻,不哗众取宠,而以深厚的功力慢慢布好局,读者逐渐被吸引进去,最后手不释卷,欲罢不能了。看这部小说就好像喝祁门红茶一样,有一种独特的味道,像春风夹着不知名的花香拂过脸庞,一股清新自然的感觉,仔细品味,却发现还有好几种不同的香味在里面呢…… 9.江山如此多娇《江山》文笔优美,叙事流畅。此文是继《十景缎》之后又一部较有影响的传统武侠色文。其文与一般武侠小说不同,加入了古代生活化的描写,江南的人文风物,特色小吃,风俗文化;展现一副色彩浓郁的《清明上河图》,展示大明王朝的强盛,显示泥人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人物的描写上,玲珑的骄憨,萧潇的温柔,无暇的温情,魏柔的孤傲,解雨的刁蛮,无一不印象深刻,当然这些红粉佳人都凸现了主角王动形象更为丰满。在情色描写上,无暇与王动的乱伦情爱,使人印象深刻。与东瀛日文乱伦突出**情节描写不同,作者加强了无暇这一角色的人物描写,特别是无暇性格分裂和其转变,使读者不仅对其遭遇表示同情,也对其情爱转变,最终展开了对王动的不伦之恋表示理解。可以说泥人在无暇与王动的情爱关系上是颇费笔墨的,使这种乱伦情爱第一次超越于社会道德之上,予以认可。但随着故事深入,或许考虑到全文的严谨,王动这一人物略显僵化,与最初潇洒不羁,狂放无行的淫贼不同,官场如履薄冰,沉迷于闺房画眉的平凡人物。 10.落日风雷首先要说一声“好!”。这是在绝大多数网络武侠,不论好的还是差的都半途夭折的情况下,对一个完整作品的由衷称赞。虽然结尾略嫌仓促,主人公角色变化之易令人瞠目结舌,但是不管怎么说,它都是一个完整的作品了,就这一点,它就比没有写完的作品强得多。因为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没有写完的作品就是有缺陷的作品。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说作品本身,这部小说的构思非常奇特,主角到后面既能居庙堂之高,又能处江湖之远,真是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者的文笔功底也很不错,从一开始李天赐和好友的对白就能看出来。结婚虽然有点俗气,但是妻子教夫君武功让人莞尔。而随着剧变主角踏入江湖,“神箭天王”的绰号不胫而走,于是震动朝野,得见皇帝,更是因缘际会取而代之,一切的一切虽然离奇而不切实际,但是我们看武侠书不就是求个“爽”字吗?天赐做了我们一直想做的事,一统天下却又笑傲江湖,何其快哉!
❸ 急求金庸哪部小说江南风味最明显
《天龙八部》
姑苏慕容,燕子坞。都是江南
❹ 求古风小说达人!!!!急急急急急!!求描写古代战场(边塞)和江南水乡的片段!
关于边塞,这里推荐鼠七里的《风吹不散长恨花》,这是一片较短的小说,具体章节来说有很多处,不过由于小说本身不长,所以应该能够看完。此外还有沧月的《飞天》,也是一篇很棒的短篇小说。
至于江南,想来你也有所涉猎了,这里推荐一个西失、苏镜 合著的《逆鳞》(虽说洛都按理不属江南,然其行文用法却颇得江南繁华气韵,故妄举此例)、乐小米的《美人如玉剑如虹》还有金寻者的《大唐乘风录》。
为了保险起见,我稍后还是会把具体的章节发送到你的邮箱,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❺ 收集武侠小说中景色的描写
嵩山
嵩山北依黄河,南临颖水,东西横卧,故有嵩山如卧之说。《笑傲江湖》有嵩山派,嵩山掌门左冷禅是金庸笔下比较有名的主人公。《天龙八部》中,乔锋幼时在嵩山少林寺受业于玄苦大师。少林寺武功号称天下武学正宗,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倚天屠龙记》第一回,小东邪郭襄到达少林寺后,有一段风景的描写:“这时置身处已高于少林寺所有屋宇,但见少林寺层崖刺天,横若列屏,崖下风烟飘洌,寺中钟声随风送上,令人一洗风俗之气。”
钱塘潮
钱塘潮与亚马孙河入海口的涌潮齐名,为世界少有的自然奇观。《射雕英雄传》从牛家村开始,牛家村就在钱塘潮边。《倚天屠龙记》借武当七侠之一的俞岱岩之眼写到了钱塘潮。不过,《书剑恩仇录》描写钱塘潮最为细致了:“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烽,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霎时之间已将白振全身淹没波涛之下。但潮来得快,退得也快,顷刻间,塘上潮水退得干干净净。”
洞庭湖(岳阳楼)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金庸小说多次写到洞庭湖,《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去铁掌山途经洞庭湖,有一段景色描写:“上得楼来,二人叫了酒菜,观看洞庭湖风景。放眼浩浩荡荡,一碧万顷,四周群山环列拱屹,真是渺渺峥嵘,巍乎大观。”在七月十五丐帮大会上,由于一连串误解,郭靖、黄蓉也被擒到了湖中的君山之顶。《神雕侠侣》中,黄药师隐身江湖,自得其乐,曾在洞庭湖赏月。金庸江湖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很好地体现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名言。
雁门关
《天龙八部》中,雁门关是一个发生悲剧的地方。萧锋的父母在此被中原群豪阻杀。这一事件是全书重要的逻辑起点,萧锋的人生悲剧由雁门关这次意外开始,以雁门关悬崖自杀而结束。萧锋眼中的雁门关:但见东西山岩峭拔,中路盘旋崎岖,果然是个绝险的所在,心道:“雁儿南游北归,难以飞越高峰,皆从两峰之间穿过,是以称为雁门。”当下从关西的高岭绕道而行。来到绝岭,放眼四顾,但见繁峙、五台东耸,宁武诸山西带,正阳、石鼓挺于南,其北则为朔州、马邑,长坡峻阪,茫然无际,寒林漠漠,景象萧索。山道数步之外,下临深俗,但见云雾封谷,下不见底。顾严武曾写道:雁门重关,山峦在(yan音演),霞飞云举,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飞雁出于其间。
泰山
泰山号为五岳独尊,古人说泰山如坐。在金庸江湖中,泰山大多是一处武侠门派或草莽强梁盘踞之处。《侠客行》中提到了泰山掌门卢十八,《天龙八部》写到了泰山五雄,《笑傲江湖》中有泰山派。而描写泰山最详细的要数《碧血剑》第十一回,借群豪之眼观泰山日出:“这时山谷间忽吐白云一缕,扶摇直升。良久,东边一片黑暗中隐隐朱霞炫晃,颜色变幻不定,或白或橙,缓缓地血线四映,一喷一耀,转瞬间太阳如一大赤盘踊跃而出。下面云影被日光一照,奇丽变幻,白虹蜿蜒。”
❻ 武侠小说中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江南在地理上广义上是指江苏、浙江,更广一点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狭义一般是指浙江(太湖一带)
❼ 求金庸小说中很江南水墨味的片段
射雕裏面的很多片段都很符合你的设想
譬如江南七怪和丘处机一开始冲突的片段
譬如18年后嘉兴烟雨楼之约的一段
譬如郭靖与黄蓉在太湖上遇到陆乘风的那一段
总之很多很多啦
❽ 江南的所有武侠小说
江南的武侠很多都是短篇,像《春风柳上原》,《地狱道为君杀人》,《儿女心事谁可怜》、《二人江湖》《枫红幻想》《何乃太多情》《红楼奇剑录》《茧》《江湖儿女》《烈火焚琴》《京》《紫微劫》《烟水如梦》《小船》《小聂》《中间人》《长沙绞风》《月刀相思红豆》《云水深处》《佛心红颜》《兄弟诀》等等,长篇的有《光明皇帝》是个大坑,慎入~
江南的奇幻写得也很好,九州缥缈录,还有一些散篇,《商博良》《刹那公子》也很好看
还有《刺客王朝》《荆棘王座》等,这些都属奇幻了
❾ 武侠小说《情断江南》
http://author.readnovel.com/novel/27683/3.html
这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