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拳脚比武器厉害
A. 为什么练武功的越来越弱
人就是这样,有些事情总觉得越古的越好,越神秘。这种潜意识无形中就渗透到文学小说里面去了。而且越古老的东西越无据可查,可以大肆吹嘘,大肆渲染,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再还有一点就是古代武器落后,大多靠拳脚,当然武功也比较厉害。而越往后走,科技水平越来越高,武器也越来越发达,再厉害的武功也没火枪厉害吧,自然武术也越来越失传了。武侠小说虽然夸张,但也是以现实为基础来渲染的,有意无意都遵循着这一规律。
B. 为何古龙小说中那么多冷门兵器是因为他不擅长描写拳脚武功吗
俗话说:兵器越怪,死的越快。但是事实如此吗?古梁镛认为这个说法有点武断,相对于金庸武侠小说比较单调的兵器而言,古龙武侠小说中的兵器可谓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在古龙武侠世界,我们不能轻视任何古怪的江湖人士,更不能轻视这些使用奇门兵器的人。
何谓“奇门兵器?”顾名思义,这类兵器奇就奇在造型奇特,功能奇特,比如有的兵器专门对付长剑,在与人交手的时候,可以锁住别人的长剑进而夺取别人的兵器。有的兵器专门以柔克刚,有的兵器主打暗杀,因此在古龙武侠小说中,五花八门的兵器更加真实。
C. 金庸各部武侠小说里牛逼程度好像都不同啊
众所周知,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按年代的进步成退步趋势,即:北宋》南宋》元》明
》清。
先温习一下各个作品的时代背景:
天龙八部——北宋
射雕英雄传——南宋
神雕侠侣—南宋
倚天屠龙记——元末明初
碧血剑——明末
鹿鼎记——清代康熙年间
书剑恩仇录——清代乾隆年间
飞狐外传——清代乾隆年间
雪山飞湖——清代乾隆年间
《笑傲江湖》等有意不点明时代背景的作品不在此讨论。有人硬将《笑傲》的背景考证
为明或清,已是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根据公认的金庸武功第一定律,武功越高,对于兵器的倚仗程度越低。
在《天龙》(北宋)、《射雕》(南宋初)中,第一流的高手都是空手过招,只有二
、三流人物(如全真七子,江南七怪)才整天把兵器带在身边。到了明末之后, 《碧血剑
》、《飞狐》等书中的第一流高手,手里有没有兵器,底气完全不一样。胡斐在父母的墓
前本来被田归农逼到走投无路,突然得到一把冷月宝刀,战斗力指数立马飙升,居然反败
为胜。这要放到《射雕》的年代,只怕给郭靖那些人提鞋子都不配。
从这一定律来看,从《倚天》发生的明初到《碧血剑》发生的明末,武学的衰退尤其
严重。
再来比较《天龙》的武功和《射雕》三部曲(指《射雕》、《神雕》、《倚天》三部
)的武功。神雕与射雕基本在一个年代,以“五绝”的武功为最强(包括新“五绝”中的
郭靖、杨过),而《倚天》中冠绝当时的张三丰,自认为还比不上当初的郭靖大侠,我们
姑且认为老张是在谦虚,他的武功与郭靖为代表的五绝应该在伯仲之间。可见,五绝代表
了《射雕》三部曲武功的最高水准。
《射雕》五绝与《天龙》中群星璀璨的高手相比,又如何?
根据公认的金庸武功第二定律,内力为王。内力越高,通常武学的修为越高。第一流
的高手,是无招胜有招。有深厚的内力为基础,任何平平无奇的招式都能发挥巨大的威力
。《神雕》末章,西域高手潇湘子偷袭少林和尚觉远,觉远虽不懂武功却内力深厚,结果
纯用内力便将对手反震成重伤。
由于有“北溟神功”这样神奇武功的存在,《天龙》中的虚竹,一人身兼逍遥派三大
绝顶高手近两百年的内力,这等修为,试问“五绝”中有哪一个能及?
更不要说那个终极pk王—--少林扫地僧了。他的内力之强,已经强到超过肉体的束缚
,可以在身体周围构成自动防护的气场,连穿墙破铁的电磁脉冲武器(鸠摩智的无相劫指
)都无法穿透。匪夷所思,真正的登峰造极。
可见,金庸小说中的武功,由北宋到南宋,再到元明清,的确是在代代衰退。
金庸武侠世界中的武功,为何会出现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违反进化规律的怪现象?
金庸对中国历史是深有了解的。到了晚年,他还跑到剑桥攻读博士学位,方向是中国
古代史。其武侠小说的背景,按照上面的排列,实际上是一条线贯穿了自宋到清的中国史
。如果他想在这条线上加进一点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是很可以理解的。我愿意穿凿附会地
解读一番。在此声明,这仅是我本人一厢情愿的理解。
金庸很喜欢宋代的中国。他曾在一次公开的演讲中提到,宋代中国的科技、经济、文
明都大大超越了当时的欧洲。宋朝在军事上屡屡不得志,以致有“弱宋”之称,这是大部
分人对宋朝的直接印象。南宋是受了一次大的外来打击之后偏安一隅,而北宋主导中原力
抗强敌,是否“弱”就大大值得商榷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战略学专家曾瑞龙先生对北宋的
军事有着深刻的研究。他认为面对天生善战并且占据幽云十六州扼守有利地势的游牧民族
,北宋尽管有诸多的先天劣势,依然依靠顽强的弹性防御在大多数时间让敌人知难而退。
两宋所面临的外敌既多且强,包括人类史上穷凶极恶的蒙古骑兵(想想蒙古人的西征分队
把中亚和东欧搅成了什么样子),仍然坚持了三百年,并且开创了为后世景仰的政治文明。
金庸在演讲中同样提到,中国的落后始于明代的政治专制、思想禁锢和海禁。我们暂
且不论明代的海禁是否真的造成了闭关锁国的局面。单单注意到他对宋的褒和对明的贬,
这就很有意思了。
从《天龙》到《书剑》,武功代代衰退,主要表现为内力的没落,而内力的没落,又
首先表现为精神上的没落。《天龙》的主人公萧峰长于北宋,是一个有着契丹人血统却高
度汉化的“混血儿”,爱恨分明,敢作敢担,慷慨悲歌,叱咤风云。《射雕》中的主人公
郭靖生于南宋,是顶天立地、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到了以明清为背景的《倚天》和《书
剑》,主人公都变成了优柔寡断的小白脸,哪有前辈的英雄气慨?
我一直觉得,这样的安排,有意无意地隐喻了一种历史观。如果要比较宋元明清这几
个朝代的“内力”,那么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便是这并非虚无缥缈的“内力”的主要组成
部分。鉴于金庸写小说时有意忽略了元代。我们便以宋、明、清三个大一统王朝为例。
宋朝良好的政治生态一直为后世知识分子追思。开国皇帝宋太祖三条遗训的其中一条
就是不杀文臣。君臣之间相互信任为两宋的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政治基础。与之形成鲜
明对照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经常污辱打击文人的气节,滥杀文武大臣,仅胡、蓝两案,就
牵连诛杀四万之众。到了明晚期,政治生态更是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皇帝和大臣谁看
谁都不顺眼,以致末代皇帝崇祯自杀前留下遗言:文臣个个可杀。崇祯自杀前身边无一文
臣,仅有一名太监跟随,这与南宋大批文臣跟随末代皇帝一同滔海殉国的壮烈情景相比,
反差何其大。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费尽心思,设计了一套看起来万无一失的政治制度。历代导致
亡国的因素,如外戚篡权、大臣专制、藩镇内乱等,在明朝的政治体制设计上都被最大限
度地防范了。就是这样一个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相当详尽的帝国,却在后期患上了无药可
救的癌症,并首先从内部土崩瓦解。
十年砍柴总结,明的覆灭恰恰源于这种控制术太严,为了政权的稳定,最大限度地扼
杀了体系内一切可能出现的变数,那么必然造成整个政治体制的僵化,进而必然会影响到
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效率。
然而真正将这种“专制”推上顶峰的,还是满清。这似乎是一条没有回头路的死胡同
,是中国封建时代政治体制--皇帝制度的宿命。朱明的专制已经比赵宋严密了许多,然而
满清却将明朝政治中专制的因素和自身部落统治的专制因素,杂交在一起发挥得淋漓尽致
,催生出更加专制和等级森严的政治体制。明朝直到晚期仍不乏逆龙鳞的大臣,满清一朝
则皆为奴臣。乾隆大言不惭地直告天下:本朝不需要名臣。宋朝的大臣上朝时是站在皇帝
的面前,明朝时大臣是跪在皇帝的面前,清朝时汉人官员甚至要向同级的满人官员行下跪
礼。随着专制制度对社会控制得越来越严密,它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也越
来越严重。
赵宋宽厚开明的政治体制开创了有宋一代高度发达的士人政治,并造就了一个中国历
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朱明私天下的气度和格局造就了一个虽高度成熟却日渐僵化的政治体制,尽管中途形
成了皇帝与文官集团的动态平衡式“共治”,也曾有过改革中兴的名臣时代,却由于先天
存在的病灶,终于在后期越来越无法应对经济层面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纠错机制越
来越迟钝,最后竟然逆向运行,完全无法应付内忧外患。
满清更加专制和威权的体制使得中国社会万马齐喑、死气沉沉,从上到下,都烂熟而
开始腐朽。清初开疆拓土的辉煌武功与所谓的“康乾盛世”,只不过重复了所有新兴王朝
都有过的“前三板”冲劲。当这股冲劲释放完毕,需要靠后续的内力来维续发展,满清便
显得力不从心了。
这是政治文明的衰落,也是王朝“内力”的代代衰落。
作为帝国“内力”的另一方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宋明清的意识形态。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
徒”。立国的意识形态—儒家学说汲取佛学的营养,推陈出新,获得大发展。宋朝的学术
自由带来的是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由此释放了整个民族的创造力。王国维认为:“天水
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转折点出现在理学兴起。理学在宋朝兴起,但是始终没有取得统治地位,却在明朝获
得独尊地位。理学具有务虚不务实的致命缺点,自我更新的能力不足,始终未能替政治改
革提供思想资源。到了明后期,张居正改革失败之后,任何寻求进步的改革都遭到僵化的
儒学意识形态的坚决抵制,大明王朝等于自废武功,焉有不江河日下的道理?
清朝之初,一道剃发令首先对儒家知识分子从精神上进行了残暴的集体阉割。明代晚
期民间兴起的思想解放嘎然而止,文字狱闹得人心惶惶,读书人私人信件中出现的“敏感
词汇”都可以成为判刑的依据。清朝皇帝通过八股文和文字狱,最大限度地完成了对全民
思想的禁锢。明朝尚能孕育出王阳明这样的大思想家,满清则一个都没有。
宋的弱点,与《天龙》中的段誉类似,内力高强,拳脚功夫却没练到家。一碰上打架
的事,六脉神剑时有时无,不免要吃苦头。明朝练的内功,似乎是《葵花宝典》,练到最
后才发现:倘若自宫,必不成功。满清孔武鄙陋,领会不到精妙心法,练的内功自然更为
不入流。
穿凿到此,发现居然也能自圆其说。一位深谙古代历史、总爱将武侠故事依附到真实
历史中去的作家,有意无意之间,将武功代代退化的安排,作为其个人历史观的隐喻,我
觉得,这样的解读,或许歪打正着。
D. 为什么有人认为武侠小说里厉害的武功都是内功
首先说一下鄙人的对武学的理解: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所谓无坚不摧,是说任何防御都有一个上限,只要能够使用出超越这个上限的力量,就能够将其打破。所谓唯快不破,是说不论对方力量有多么强大,只要打不着你,那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因此,武侠小说中,修炼过内功的武者往往是有着全方位的增益buff,这也就让内功在武者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E. 拳怕少壮,但武侠小说里为什么越老越厉害
都说拳怕少壮,那是对普通没有内功的人而言的;因为在平民百姓当中,真正懂内家功夫的人寥寥无几;而在乡间孔武有力、五大三粗的年轻人却成为了武力值最强代表,但是这些人一是天生有力、二是根本没有窥探的武学的门径,只能在平民百姓当中逞威风,如果遇到真正的武林高手,只有被秒杀的份。
而元神的炼化亦如婴儿的状态,给外界的形象却如孩童一般,如天山童姥李秋水和极乐真人李静虚等。
F. 武侠小说中最厉害的心法 剑法 刀法 枪法 拳法 掌法 指法 腿法等名称
心法:九阴九阳 易筋经 纯阳玄功 离合神功 先天功 混元一气功
剑法:独孤九剑 东方第一剑 离门剑 太极剑
拳法:七伤拳 太极拳 空明拳 光明拳
掌法:降龙十八掌 金刚般若掌 化骨绵掌 白虹掌力 大力金刚掌 般若掌
指法:天罡指 无相劫指 一阳指 六脉神剑 摩诃指 灵
G. 为何武侠小说中掌法要比拳法厉害
拳这个东西,套路就是格,驾,找到空门一拳打上去,靠冲击伤人。掌这个东西,可以说掌法里单纯的靠掌杀伤的部分很小,通常他都是带着擒拿,指法的套路在里面,不是说靠冲击力把人打趴下。之前跟人聊铁砂掌这玩意的时候当时那人就跟我说你听听就得了,掌再怎么练也不如拳头冲击力大,面大,力量就分散。单纯为了冲击力不如练铁砂拳。另外说一下,掌打法很多但是论冲击永远不如拳,有人说掌应该怎么发力如何如何,都对。但是问你个事儿,你知道凤眼拳吗?实际上掌的用途更多的是拍到身上感觉,应变。比方说我一拳打在肋条上,就是打上了没法张开手掌,来不及,等你张开对面肘子已经打脸上了。掌拍在肋条上,感觉自己能掐住肋条缝,指头一伸,扣进去,更疼,对面身子一虚整个就软了。掌跟对方身体接触之后,可以顺着走。拍在哪,顺着找关节,找穴位。比如说拍在胳膊上了,拳头拍上就是拍上了,掌拍上之后顺着捋,捋到手肘,抓内抓外看自己想法,手肘上有一个穴位,叫做清灵穴,这块是神经交汇的地方。所谓点穴,没武侠小说那么神,没有哪个穴位点上了这人躺那动不了,就是抓这些敏感点,抓住了特疼或者用不上力。捋到手腕,抓手腕,太渊穴。如果胆子大一点,手段高一点,往肩膀上捋,捋到腋下,这块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穴位,叫做渊腋穴,就是咯吱窝。只要在这里一把抓牢了,一只膀子算是废了。就算没那么大的手劲,撑住了往对面身后绕也行。拳法要打到这些穴位是很难的,但是掌法打偏了,还能调整。所谓的高手过招,大致上就是一上来大家互相“点穴”,让你一个个关节用不上劲。
H. 武侠小说中最厉害的武功和武器
最厉害的武功是:九阳神功!(练过这个武功,连100年功力的张三丰都打的过!)…
。。。最厉害的武器:倚天剑!(倚天一出,谁与争锋!)
I.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比较有名的掌法有哪几个
降龙十八掌,郭靖靠此功夫大败各路高手,成为据守一方的英雄豪杰。黯然销魂掌,杨过后期自创的掌法,可以媲美降龙十八掌。
J. 在武侠世界里,高手都有极其高深的内功,现实中内功是否存在呢
导语: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很多人都曾幻想过,成为那武功高强,身怀武林绝学,拯救黎民百姓的大侠。
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武侠小说中,有轻功与内功,还有拳脚招式,刀枪剑戟等等的武器绝学。
所以要注重内在气的休养,在武术中分内家与外家,外家练硬功与气功,但也是内练,练的是中气,五谷杂粮之气,将此转化为气血之中,便是所谓中气十足。
还有就是内家功夫,练得是肾气,还有五脏六腑的机能,当五脏六腑的机能养好,精气神便足,力也会足,所以内功便是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