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考试A卷
A.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方向及参考书目
考研方向:以唐代文学研究为龙头,别集研究、地域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并重,带动其他文学研究协调发展。要重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整合运用,将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突出文学资源的属地特色,强化资料库建设,将丰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新著)》 章培恒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王运熙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等 北京三联书店
6、《现代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 上海文艺出版社
7、《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8、《论汤显祖及其他》 徐朔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9、《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0、《乐府诗述论》 王运熙 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意:具体的参考书目还要根据院校的专业要求来选择。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可报考研究生考试的学校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南开大学
中山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B. 古代戏曲小说专题考试试卷和答案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名词解释1、三言:“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辑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对拟话本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2.脂评本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的版本系统,这个版本系统共八十回,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因此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对批注者脂砚斋的身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的评论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二、简答题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关于爱情婚姻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即“情”与“理”的矛盾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3、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具体见教材第263—266页)4.试分析《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意义。作者极力把花妖狐魅人格化,把冥府、龙宫、仙界等幻想世界社会化,通过人鬼之恋、人狐之恋、鬼狐之恋、鬼鬼之恋,与花木虫鱼等精灵的恋爱,深刻地反映现实中的冲突,同时,充分利用花妖狐魅和幻想世界所提供的超现实特点,突出地表现作者理想中的人物和生活境界,讴歌了纯净的精神追求和美好的爱情,给好人以美好的结果,给恶人、坏人以应得的惩罚。(以小说中的故事为例)5.晚清谴责小说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1)数量相当可观。(2)小说的主流,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些重要特点,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露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黑暗,成为晚清小说的主要内容。(举例略)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时曾说:“戚而能谐”,试谈谈你对此的理解。讽刺的作法有多种,比如钱钟书的《围城》就是相对地坦率刻薄的。而《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却不是剑拔驽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以含蓄、委婉的笔调来叙述故事,描写人物。也就是人们说的“亦婉亦讽”。而具体说来,如下一些手法在小说中是很明显的:第一,据实摩写,情伪毕现。就像第十七回,一群斗方名士辩论做官与做名士孰优孰劣,作者写来,无一贬词,却把当时文士们内心的空虚和生活的无聊揭露得十分深刻。第二,运用对照法,把人物前后相悖的语言行为相对照,在不经意中显现其真面目。如范进打算考举人时,胡屠户先是训斥范进为“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赖蛤蟆想天鹅屁吃”,后来范进中了举,则又称之为“贤婿老爷”,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第三,点破法。顺其所始,攻其所弊。如十二回,张铁臂虚设人头会,作者一方面写张在屋顶上“行步如飞”,另一方面又“忽听房上瓦一片声的响”,这就一下子揭穿了这个假侠客的真面目。第四,合理的夸张。如周进的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而手隐隐作痛,弯不拢来,严监生临死因点了两根灯草而不肯断气等,都通过合理的夸张,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2、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第三,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C. 福师10春学期《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在线作业一、二答案,8小时之内,过时不侯!
中国历史太久 文学一本书概括不了 <人间词话>不错 以下是在网上找的 文学史及总论 1.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2. 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3. 郭丹《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上下册)学林出版社,2005年7月。 4. 林传甲,朱希祖,吴梅著《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本书辑录早期北京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三种,即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朱希祖的《中国文学史要略》以及吴梅的《中国文学史》,感性而全面地呈现出20世纪初出现的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文学史以及首开文学史教学的北京大学的风貌。 5. 游国恩《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本书是作者20世纪40年代在武大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时的讲义。全书共分4卷,包括:周前、周、秦、两汉、三国和宋文学。 6. 李中华《中国古代文学风貌与文学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本书包括学术思潮与文学风貌、封建政治与文人遭遇、宗教民俗与文学蕴含、文学观念与时代精神、文学体式与考证等五部分。 7. 李定广《古典文学新视角》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本书是用当代新理论、新视角来研究、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系列成果结集。作者特别注意采用中西结合的理论观照,其文章大都有新颖的观点,或推翻前人成说,或发前人所未发,或解决旧问题,或提出新主张。既新人耳目,又言之有据。 8. 汪小洋、孔庆茂《科举文体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3月。科举文体,即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使用的文章体裁、体式。作者从这一角度研究科举制的内涵、科举取士的观念及科举制下文学的发展。 9. 陈飞主编《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 10. 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 11. 熊礼汇《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本书共分三编,主要介绍了两汉散文艺术嬗变论、略论魏晋文风嬗变的文化动因、韩愈古文艺术精神论、论曾巩古文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等。 12. 胥洪泉《中国古代散文简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中国古代散文简史》郭预衡编,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13. 谭家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重庆出版社,2005年6月。本书作者集研究中国古代散文40多年的结晶,既吸纳海内外的不同学术见解,又独抒己见,从先秦到近代,客观地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流变的总体趋势和轨迹作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其论述范围的阔大宽广、艺术剖析的色彩和意境、文献注释的丰富考究,较之以往的同类出版著作更为可观。 1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本书是对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年版陈玉刚等主编的《中国翻译文学史》的修订。将原书时间的下限从原来的1949年,扩展到2001年,并且特别增添了目前资料较少的港台文学翻译的情况。 15. 李生龙《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岳麓书社,2005年5月。本书作者从事道家研究20多年,1992年出版过《无为论》,1998年出版这本《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200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道家演义》。岳麓书社再版《道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时,作者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使之进一步完善。 16. 孙昌武《诗苑仙踪:诗歌与神仙信仰》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7. 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18. 赵敏俐《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经〉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本书从照顾各时代特点出发,从艺术生产的总原则出发,每个时代分别选取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能更好地反映各时代艺术生产特点,反映中国古代歌诗艺术生产内容的丰富性。全书共12章,导论和结语各一,以时代划分,从《诗经》至元曲,分别探讨了各时代歌诗艺术的成就和特点。 19. 胡晓明《万川之月:中国山水诗的心灵境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0
D. 求助 考西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哦,我看了两份资料上有出入,有一份写了古代文学有一个是古代文学史。
招生简章上是中国古代文学。你描述的很正确~
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综合二(含古代文论、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
政治英语什么的自己找吧,一般是任汝芬和考研真题之类。
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
参考书目:
1.《先秦文学史》,褚斌杰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代文学史》(上、下),乔象锺、陈铁民主编;
3.《宋代文学史》(上、下),孙望、常国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4.《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四册),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
可以到学校研究生招生网上找信息,每年变化不大。
http://yjs.nwu.e.cn/article/list.php?catid=37&page=0
我看了一下除去保送生,招18到23个,09年和10年分数360以上的有面试资格。
无限祝福。
大纲不好找,你可以找往届的试卷,主要内容差不多就知道了。工科的考研卷是每年变化不大,不知道你们的怎么样。
E.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考试书目
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考试书目:
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在1997年出版
2、《中国文学纲要》褚斌杰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在1999年出版
3、《中国文学史》章培恒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在1997年出版
二、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1英语一
3、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4、821中国古、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
三、研究方向:1、先秦两汉文学
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
3、宋元文学
4、明清文学
四、课程设置
中国诗学研究 、古代小说研究、东汉文学研究、唐诗艺术研究、唐诗文论研究、文人话本研究、《诗经》研究、《楚辞》研究、文心雕龙》研究、红楼梦》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F. 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是什么书,里面考的是什么内容
这是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选学科目,主要研究古代名著中小说的艺术成就,是一本关于古代小说研究的理论专著,理论性很强。主要是针对四大名著研究展开的。
G. 中国古代小说分为哪两大类
中国古代小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史志子部小说,一类是白话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二十五史《艺文志》著录的小说,通称史志子部小说;一类是流行于民间的通俗小说,也称白话小说,一般不入二十五史《艺文志》。
这里所说的二十五史,是学术界对历代官修正史的统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
另外,还有《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而《艺文志》则创始于《汉书》,著录当时传世的汉及汉以前文献,《隋书》和《旧唐书》则称《经籍志》。在二十五史中,虽有部分正史未设《艺文志》或《经籍志》,但清代学者都做了补辑工作。
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的简介:
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主要采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强调小说的故事性和虚构性,因此,不少中国史志小说未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甚至有人根本不承认它们是小说。中国史志小说的文献整理编纂与研究也就不可能全面展开,许多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喜爱,中国学者的文化本土意识和学术本位意识也日益增强。
H. 福建师范大学主考的, 0422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使用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这本教材
是的
( 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齐裕琨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2年版 )
在自考网 标明的 网址http://www.fjzk.com.cn/portal/html/193/20081202000001.html
I. 15号就要参加湖南省的汉语言文学本科的自考考试,其中的一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心理很没底啊
我考过了,因为是选修学分课程,市面上确实很少有相关辅导资料,而且教材内容较丰富,难以自学到很有底气,但实际上题目不很难,主要是掌握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基本脉络和主要经典小说分析研究即可,刘上生版教材是同时适应自考和专业研究的,有些章节完全可以不看。书中前面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