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中的民间信仰
㈠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小说是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小说:《说唐》、《东周列国志》、《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
《说唐》:
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共68回,简称《说唐》。后与《说唐后传》、《说唐三传》合刻,改名《说唐全传》。著者不详。这一类著作多本正史纪传,益以唐宋杂说,形成一种系统。而《说唐演义全传》虽与《隋唐演义》、《隋史遗文》、《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等小说梗概略同,却独能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书中的多数内容无史可考,李元霸、宇文成都、杨林、伍云召、伍建章等人物也是杜撰的。
《东周列国志》: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杨家将演义》:
一部较优秀的通俗小说。书中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原型,在《宋史》都有传。杨家将捍卫边疆,抗击入侵者的英雄业绩在宋代已经流传。杨业死后六十多年,杨文广还活着的时候,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写道:“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另一文学家苏辙在出辽国,经过古北口杨无敌庙时,写下“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的诗句。
《说岳全传》:
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成书于乾隆九年,作者为清代人氏钱彩、金丰,题“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但钱、金二人生平均不详;全书共二十卷八十回;此书于清代乾隆年间被查禁,又金丰序标年为甲子,清代在乾隆以前,“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或乾隆九年(1744),故此书大约是康熙至乾隆时期的作品;全书在元、明以来有关岳飞的民间说唱和戏曲、小说的基础上,加以重新编定,是“说岳”系列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且有多个同名连环画作品问世。
㈡ 为什么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有些迷信
首先和时代有关,在封建社会,对君王的崇拜,对天地的敬畏,人们对不能理解的肯定要归结于这些东西。另外,如果一个君王要死了或者被推翻,继任者肯定也要创造一些符合自己上台的东西来神话自己。这样是为了让自己的上台名正言顺,同时也用鬼神、天象来威慑百姓。
其次,为了创造神秘氛围,吸引读者。
最后,这种东西也可算作作者的一种创新吧,虽然思路都一致,都爱写这些东西,但就看是谁写的要更吸引人了。
总而言之,看历史要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思考。
㈢ 古典文学名著中的民间信仰 以《西游记》为例
古典文学,在明清对民间信仰的吸纳和影响的主要有《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小说中的神祗绝大多数都来自於中国的民间信仰,并且,这些神祗被小说的创作者以某种方式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神祗谱系,展现出一幅较为完整的民间信仰图景。这个信仰谱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西游记》这部伟大的小说。
《西游记》确立了一个东西方相对的世界格局。这种格局不同於自古以来以中土为最上的观念,它实际上颠覆了中国居於世界的中央这个古老的观念;造成这个结果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佛教传入中国以後带来的崭新的世界觐的冲击,令古人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更为合理地解释这个世界的构成的说法,尤其是对於接受或认可了佛教信仰的人而言。《西游记》将中国的传统信仰世界与佛教的信仰世界整合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当中,东西方的神只是并存的,并对神只的地位等进行了较为粗略的排序。--当然,这种排序一部分来自於佛教、道教的神只排序,而另一部分则纯粹属於吴承恩及当时民众对於神只世界的认识。
这样一种信仰体系的成型,意味在小说影响下产生的信仰体系的骨架的完成,剩下的事情只是不停地吸纳各种神只到这个体系当中。《西游记》这部小说自身已经对众多的神祗进行了一个粗略的排序,西方的最高神是如来,东方的最高神则是玉皇大帝,这两位最高神分别统领着东西方两个世界,而其间又是有所交错的。如来这一方主要是佛教内部的管理,而玉皇大帝则统治着天上地下的所有一切。
《西游记》当中,在西方世界的众神当中,观音菩萨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位。对观音菩萨的信仰早在唐宋时期已经盛行於中国民间,并且其形象也由早期的男性形象转变成为了目前常见的女性形象,《西游记》无疑是吸纳了女性观音的形象来进行创作,探讨了《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与佛教观音形象的差异以及其信仰流行的原因,指出由於《西游记》这部文学作品的影响,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观音的信仰甚至超越了对佛教最高神释迦牟尼的信仰,而观音信仰在某些地区也脱离了佛教而成为一种纯粹的民间信仰。
通过对《西游记》中神祗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东方世界的神祗构成尤为复杂,有相当数量的神只是来自於佛教的,比如托塔天王李靖父子、四大天王等,而另外一部分则来自於道教或者中国本土的民间信仰,如三清、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嫦娥等。这些神只谱系是按照传统的三界观念来进行分布的,三界分别是天界、人间界和幽冥界。天界诸神中出现了中国道教中的三清、四御、二十八宿、四值功曹等等,但是却并没有完全按照道教对众神的排序来进行安排,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及其手下的文武众臣形成了一个类似於人间宫廷的王朝。因此,在《西游记》当中呈现出来的神祗排序,实际上是基於中国现世宫廷的,小说中的多处对天庭的描写都表现出了这个特点。
㈣ 民俗文化是古代小说中的重要内容,请根据自己阅读过的古代小说作品,分析民俗文化在其中的巧妙作用。
晕,同道中人呀,河北科大的……
㈤ 古代神鬼志怪小说有哪些!
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
《归藏》
《黄帝说》(40篇)
《汲家琐语》
《穆天子传》
《山海经》(郭璞注)
《禹本纪》
《伊尹说》(27篇)
……
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
《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
《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志》
《列仙传》
《神仙记》
《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
《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
《玄黄经》
《虞初周说》(943篇)
《异闻记》
……
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
《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
《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
《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
《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
《博异志》
《补江总白猿传》(1卷)
《传奇》(裴铏著)
《独异志》
《古镜记》(王度著)
《河东记》
《集异记》
《秦梦记》(沈亚之著)
《湘中怨》(沈亚之著)
《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
《异梦录》(沈亚之著)
《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
《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
《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
《周泰行记》(韦瓘著)
……
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
《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
《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
《乘异记》(张君房著)
《括异志》(张师正著)
《洛中纪异》(秦再思著)
《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
《睽车志》(郭彖著,5卷)
《夷坚志》(洪迈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记》
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闻夷坚续志》
《诚斋杂记》
《续夷坚志》
《子不语》
……
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异记》
《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
《后西游记》(6卷40回)
《剪灯新语》
《剪灯余话》
《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
《涉异志》
《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
《松窗梦话》
《西游补》(董说著,16回)
《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
《续西游记》
《庚巳编》
《语林》
……
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
《幽冥夜谈》余问天
《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
《遁窟谰言》(王韬著,12卷)
《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
《耳邮》(俞樾著,4卷)
《后聊斋志》(王韬著)
《蕉轩摭录》
《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31篇)
《里乘》(许奉恩著,10卷)
《六合内外琐言》(黍食余裔孙,20卷)
《觅灯因话》
《平妖记》
《三异笔谈》(许元仲著,4卷)
《淞滨琐话》(王韬著,12卷)
《淞隐漫录》(王韬著,12卷)
《挑灯新录》
《闻见异辞》(许秋垞著,2卷)
《昔柳摭谈》(冯起凤著,8卷)
《洗愁集》(邹弢著,8卷)
《谐铎》(沈起凤著,10卷)
《新齐谐》(袁枚著,24卷,续10卷)
《夜谭随录》(和邦额著,12卷)
《夜雨秋灯录》(宣鼎著,16卷)
《翼驹稗编》(汤用中著,8卷)
《蟫史》(屠绅著)
《印雪轩随笔》(俞鸿渐著,4卷)
《萤窗异草》(浩歌子著,3编12卷)
《影谈》(管世灏著,4卷)
《右合仙馆笔记》(俞樾著,16卷)
《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纪昀著,《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聊斋》。
㈥ 古代武侠小说中比较有名的和尚
段智兴,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是为“南帝”,天龙八部中主角段誉的后人。以大理“一阳指”自成一派,武学修为登峰造极,“天下五绝”之一。
少林扫地僧或称无名老僧,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武功极高的高僧,隐居于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是扫地。在少室山上的武林大会上,轻松收服萧远山、慕容博,并且能识破各人练功的破绽,虽因攻击萧远山而被萧峰的降龙十八掌全力一击打后退,有失绝顶风范,但能一击秒杀慕容博和萧远山,更有三尺气墙的雄厚内力。且在被萧峰击伤断肋吐血后,仍能以深厚内力救治假死的萧远山和慕容博而全然无事。(可对比段皇爷救治重伤的黄蓉后却五年内功力尽失)被视为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第一高手,武功已臻化境。
于《天龙八部》第四十三章登场。
㈦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特点
中国古代宗教跟天有关。
中国古代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天”主宰的,天被称为“昊天皇上帝”,或简称“上帝”,经过孔子等哲学化,简称“上天”或“天”。上天拥有绝对的权威。上天管理的世界称为“天下”。
上天委派自己的儿子来管理天下,这就是“天子”。这其实是皇帝给自己找的权利来源。
因此,皇帝必须向上天负责。皇帝的重要政治活动之一就是“祭天”。也就是向上天汇报工作成就以及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或错误。
但上天如何来回应天子的工作报告呢。那就是用各种非常的天文或气象事件来提示天子。例如超新星、彗星、日食月食等,都是天子对皇帝工作好坏的评价,天子必须做自我检讨等,改正错误等。
因此天文学在古代中国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天子信奉上天,不能说是“迷信”,而是中国特有的宗教信仰。
由天子信奉上天而产生的天文学,则是由宗教产生科学的一个表现。
㈧ 中国古代小说几种重要的民族特色
人物重于故事.
传神重于写形.
小说追求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