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武侠小说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天龙八部》想象力汪洋恣肆,场面宏大,剧情诡谲,我认为是金书第一
射雕三部曲,金庸巅峰的开始,使他从当时一众武侠小说家中脱颖而出,真正的使武侠小说登堂入室,成为小说的一个流派,无论是《射雕》里互补和谐的郭黄、还是《神雕》里天残地缺的杨龙,抑或是《倚天》里的一票明教英雄,都算得上是武侠小说技巧的一个巅峰
《鹿鼎记》,融史于书,金庸的最后一部作品,与其说是武侠小说,毋宁说是一部历史小说
《笑傲江湖》,金氏三奇峰之一,但我个人不是太喜欢
后面的就不细分了
如满意请采纳,营造良好问答环境,谢谢:-)
② 金庸武侠小说
总诀:
归妹趋无妄,无妄趋同人,同人趋大有。甲转丙,丙转庚,庚转癸。子丑之交,辰巳之交,午未之交。风雷是一变,山泽是一变,水火是一变。乾坤相激,震兑相激,离巽相激。三增而成五,五增而成九……(共三千余字)
总决式:种种变化,用以体演总诀。共有三百六十种变化。
破剑式:用以破解普天下各门各派的剑法.破剑式虽只一式,但其中于天下各门各派剑法要义兼收并蓄,虽说“无招”,却是以普天下剑法之招数为根基。
破刀式:以破解单刀、双刀、柳叶刀、鬼头刀、大砍刀、斩马刀种种刀法。讲究以轻御重,以快制慢。
破枪式::包括破解长枪,大戟、蛇矛、齐眉棍、狼牙棒、白蜡杆、禅杖、方便铲种种长兵刃之法。
破鞭式:破解解钢鞭、点穴橛、拐子、峨眉刺、匕首、斧、铁牌、八角槌、铁椎等等短兵刃
破索式:破解长索、短鞭、三节棍、炼子枪、铁链、渔网、飞锤流星等等软兵刃
破掌式:破解拳脚指掌上功夫,长拳短打、擒拿点穴、鹰爪虎爪、铁沙神掌诸般拳脚功夫
破箭式:破解诸般暗器,须得先学听风辨器之术,不但要能以一柄长剑击开敌人发射来的种种暗器,还须借力反打,以敌人射来的暗器反射伤敌。
破气式:对付身具上乘内功的敌人而用,神而明之,存乎一心
九剑其实不是一般概念中的剑法招式,而是一套武学理论,所以风清扬会说要看悟性,因为这不是动作有多难,难到做不出来,而是脑袋想不想得到,基本上用禅宗顿悟的模式就比较容易理解。
九剑到底是什麼?根据风清扬说的原文推测,他应该是把人能做的动作,全部拆解,透过分析对手的目前姿势,他能做的动作有哪些?对手哪个部位、哪条肌肉有动作徵兆,推算他下一步只可能是什麼招式?这就是风清杨一再强调的「料敌机先」,也就是九剑的真正精髓(并非是破招)!
有了「料敌机先」的能力后,九剑基本功就算完成,个人推测,这主要是「总诀式」的内容,到这里只要努力就可以练成(或说理解、背熟…),要看悟性的地方在於,知道对手动作之后,要怎麼处理?把主要常见的动作、情形,归纳成几个公式(或说是套路、围棋定式之类的东西),这就是后面八式,所以才会说,用总诀式种种变化来体演整个剑式。
从名称编排,破剑、破刀之后直接「破枪」、「破鞭」、「破索」,明显是刀剑最多人用,最常出现,所以最先创出,而从「破剑式」的变化会影响到「破刀式」来看,明显是刀剑有部份动作是重复、类似的,破解方法当然也相类似,到后面直接统整所有长兵、短兵、软兵乃至于拳脚、暗器。
当你理解、消化、超越了这些公式之后,不管用哪家的招式、甚至像「吴天德」一样乱七八糟的动作,都能拿到理想的战果,令狐问说:「怎么这些变化都是进手招?」当然是因为,独孤求败,个人武学风格便是如此,总结出来的应对方法当然是这样,学懂了「总诀式」的原理,可以把它用成有进无退,当然也可以只把剑摆在那等人撞上来,就像是下围棋时,先堵在你认为对方十几二十步后,会下的位
----只攻不守
令狐冲道:“是。”闭上眼睛,将这一晚所学大要,默默存想了一遍,突然睁开眼来,道:“太师叔,徒孙尚有一事未明,何以这种种变化,尽是进手招数,只攻不守?”风清扬道:“独孤九剑,有进无退!招招都是进攻,攻敌之不得不守,自己当然不用守了。
----要旨在于"悟性"
风清扬道:“你倒也不可妄自菲薄,独孤大侠是绝顶聪明之人,学他的剑法,要旨是在一个‘悟’字,决不在死记硬记。等到通晓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便是将全部变化尽数忘记,也不相干,临敌之际,更是忘记得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来剑法的拘束。
----精微奥妙达于极点
----与"无招胜有招"剑理相辅相成
令狐冲跟风清扬学剑,除了学得古今独步的“独孤九剑”之外,更领悟到了“以无招胜有招”这剑学中的精义。这要旨和“独孤九剑”相辅相成,“独孤九剑”精微奥妙,达于极点,但毕竟一招一式,尚有迹可寻,待得再将“以无招胜有招”的剑理加入运用,那就更加的空灵飘忽,令人无从捉摸。
----内力到了独孤九剑之下,尽数落空
那人见令狐冲剑招层出不穷,每一变化均是从所未见,仗着经历丰富,武功深湛,一一化解,但拆到四十余招之后,出剑已略感窒滞。他将内力慢慢运到木剑之上,一剑之出,竟隐隐有风雷之声。
但不论敌手的内力如何深厚,到了“独孤九剑”精微的剑法之下,尽数落空。
----敌强愈强
----极大一部分依赖使剑者的灵悟
黄钟公自不知对令狐冲的剑法却也是高估了。“独孤九剑”是敌强愈强,敌人如果武功不高,“独孤九剑”的精要处也就用不上。此时令狐冲所遇的,乃是当今武林中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武功之强,已到了常人所不可思议的境界,一经他的激发,“独孤九剑”中种种奥妙精微之处,这才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孤求败如若复生,又或风清扬亲临,能遇到这样的对手,也当欢喜不尽。使这“独孤九剑”,除了精熟剑诀剑术之外,有极大一部分依赖使剑者的灵悟,一到自由挥洒、更无规范的境界,使剑者聪明智慧越高,剑法也就越高,每一场比剑,便如是大诗人灵感到来,作出了一首好诗一般。
----不受内力束缚
令狐冲不敢稍有停留,自己没丝毫内力,只要有半点空隙给对方的内力攻来,自己固然立毙,那婆婆也会给他擒回少林寺处死,当下心中一片空明,将“独孤九剑”诸般奥妙变式,任意所至的使了出来。这“独孤九剑”剑法精妙无比,令狐冲虽内力已失,而剑法中的种种精微之处亦尚未全部领悟,但饶是如此,也已逼得方生大师不住倒退。
----要点在于剑意
。“独孤九剑”本来便无招数,固可使得潇洒优雅,但使得笨拙丑怪,一样的威力奇大,其要点乃在剑意而不在招式。
----乘虚而入,后发先至
“独孤九剑”的要旨,在于一眼见到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便即乘虚而入,后发先至,一招制胜,但在这漆黑一团的山洞之中,连敌人也见不到,何况他的招式,更何况他招式中的破绽?处此情景,“独孤九剑”便全无用处。
----施展开来,天下无敌
这“独孤九剑”施展开来,天下无敌,令狐冲若不容让,那婆婆早已死了七八次。又拆了数招,那婆婆自知自己武功和他差得太远,长叹一声,住手不攻,脸上神色极是难看。
令狐冲也曾问过风清扬,若两个剑法无招的人对战,何者为胜,风清扬也说不知道。令狐冲只有三次在使独孤九剑时心惊胆战。
第一次乃遭遇武当派的太极剑法:太极剑法乃圆融循环,以剑光藏住中心破绽,最后令狐冲凭推测冒险往中心一刺,令武当派掌门冲虚道长不得不退,侥幸获胜,但因此在武功上大有进益,明白了:“敌人招数中之最强处,竟然便是最弱处,最强处都能击破,其余自是迎刃而解了”。
第二次是与东方不败的对战:后者使用葵花宝典中武功,出招极快,破绽一闪即逝,令狐冲纵能视出东方不败破绽亦不及攻击,与任我行等人陷入苦战。
第三次是在华山山洞中,因眼不见物,无法找到对手破绽,最后意外靠魔教十长老的腿骨中的磷光得以见到对手武功,才得以施展剑法
③ 金庸一系列武侠小说背景年代
1、《书剑恩仇录》——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创作年代:1955年。历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公元1753年—1759年
2、《碧血剑》创作年代:1956年。历史背景: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或顺治元年,公元1633年—1644年
3、《射雕英雄传》此为“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创作年代:1957年—1959年。历史背景: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199年—1221年
4、《神雕侠侣》——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创作年代:1959年—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理宗绍定五年或六年—开庆元年,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5、《雪山飞狐》——《雪山飞狐》《飞狐外传》是金庸现实主义最强的小说
创作年代:1959年。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6、《鸳鸯刀》——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历史背景:约公元1644年—1796年
7、《白马啸西风》——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历史背景:清初顺治年间
8、《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前传
创作年代:1960年—1961年
历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9、《倚天屠龙记》——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公元1262年—1363年
10、《连城诀》
创作年代:1963年
历史背景:清朝,由书末“反清复明”推知
11、《天龙八部》创作年代:1963年—1966年
历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绍圣元年。公元1090年—1094年
12、《侠客行》
创作年代:1965年
历史背景:明朝中叶
13、《越女剑》
创作年代:1970年
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时期
约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14、《笑傲江湖》创作年代:1967年
历史背景:明朝
15、《鹿鼎记》——金庸封笔之作,亦是他的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创立“反武侠”情节,被称为“中国的《堂吉诃德》”,武侠史首次以诙谐、反讽、批判观写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创作年代:1969年—1972年
历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附:其中《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连城诀》《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说中没有指出明确年代(表示没有历史背景,类似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这几部小说年代是从书中的一些细节推断的。
④ 金庸武侠小说所有的名字
《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飞狐外传》、《白马啸西风》、《鸳鸯刀》、《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连城诀》(原名素心剑)、《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越女剑》。
这些作品初于报刊连载,即甚受读者欢迎;经作者集结修订单行出版后,在华文圈广为流传,尤以长篇作品更为畅销。其作品大量并多次由台湾、香港、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地的影视集团改编摄制成电视剧和电影。
陈世骧曾说:“金庸武侠小说可与元剧之异军突起相比。既表天才,亦关世运。所不同者今世独见一人而已。”
总览金庸的几部成熟武侠作品,除融合了武术、气功、悬疑、言情、历史等常见风格以外,还加入了很多古代文艺,以及天文地理等知识性元素。他的小说中塑造了新的武侠形象,打破了主人公必英俊潇洒,聪明正直的传统模式,亦展现出他对种族仇杀的负面态度。因此,金庸被一些评论者称为“侠之大者”。
(4)金鹰武侠小说扩展阅读:
金学
由于金庸小说深受欢迎,不少文字工作者都提笔撰写感想、书评,而真正“研究”金庸小说,倪匡乃第一人。倪匡提出了“金学”一词。不过金庸本身对这名称有点抗拒,认为有高攀专研《红楼梦》的红学之嫌。现在大多统称“金庸小说研究”。
当台湾远流出版社取得金庸小说版权后,随着台湾解严,一直被认定为禁书的金庸小说随之出版。在1980年,远流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由沈登恩主编的“金学研究丛书”。
“博益”及“明窗”亦出版了一系列名人谈金庸的丛书,当时任职《明报》督印人、前香港立法会议员吴霭仪亦写了《金庸小说的男子》、《金庸小说看人生》、《金庸小说的女子》及《金庸小说的情》,杨兴安的《金庸笔下世界》。
当金庸小说在中国大陆正式授权出版后,“金庸小说研究”更为热闹,除小说内容、人物、历史背景之外以至武功招式及饮食菜谱等不一而足。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别更是研究的重点。现时陈墨和潘国森依然经常评论金庸小说。
⑤ 金庸的武侠小说有哪些
1、《射雕英雄传》
这是一部大气磅礴的武侠小说,无论是格局,还是故事情节,那都是非常的饱满,读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在这部小说中,很多的人物,那都是描写的极为生动,写得也很顺畅,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尽管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也就20年的样子,从郭靖出生,到整个结束,差不多就这么20年的时间,可是金庸写得很有气势。
2、《天龙八部》
人世间的欢喜和悲苦,在佛教中通通认为一切皆苦,所有人无不痴迷争斗,但总是失意无奈,痛苦相伴,最终还是要在这苦难中寻求解脱。
3、《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不仅写出了爱恨情仇、武侠争斗,更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现实、人生哲理,是金庸武侠小说的颠峰之作。
4、《鹿鼎记》
关于这本书的争议很多,韦小宝根本不是侠,也不会武(只会那套逃命步法,还要铁甲护身),他机灵百变,油嘴滑舌,识得察颜观色,溜须拍马,简直是坏了武林的规矩,却让许多人喜欢。韦小宝确实已经写活了。
5、《神雕侠侣》
《神雕》主要讲杨过和小龙女天地为之动容的爱情故事,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人类理性的矛盾,不过这点也导致了很多人不喜欢杨过,倔强、叛逆、偏激、报复心重、有时狂得不分是非对错。
6、《倚天屠龙记》
全书以四句倚天屠龙歌谣贯穿始终,引申出俞岱岩的悲剧,又有张无忌幼年受伤疑问,海岛迎谢逊的小船迷团,紧接王盘山屠龙刀大会,张无忌出生冰火岛,光明顶明教恶斗六大门派,灵蛇岛苦战波斯三使,少林屠狮大会,这些悬念一环扣一环,让人读不释手。武打情节更是精彩纷呈,气势惊险。
⑥ 有一部武侠小说书名是金鹰啥的
大漠金鹰
⑦ 金庸写的所有武侠小说的先后顺序
1955 《书剑恩仇录》
1956《碧血剑》
1957《射雕英雄传》
1959《神雕侠侣》《雪山飞狐》
1960《飞狐外传》
1961《倚天屠龙记》《鸳鸯刀》《白马啸西风》
1963《连城诀》《天龙八部》
1965《侠客行》
1967《笑傲江湖》
1969《鹿鼎记》
1970《越女剑》
1972《鹿鼎记》连载完毕,宣布就此封笔不写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一、越女剑-春秋
二、天龙八部-北宋
三、射雕英雄传-南宋
四、神雕侠侣-南宋末
五、倚天屠龙记-元末
六、侠客行-明中
七、笑傲江湖-明中
八、碧血剑-明末
九、鹿鼎记-清康熙
十、书剑恩仇录-清乾隆
十一、飞狐外传-清乾隆
十二、雪山飞狐-清乾隆
十三、白马啸西风 ----大致应该是乾隆或嘉庆
十四、鸳鸯刀-清
十五、连城诀-晚清
⑧ 金庸武侠小说排名
1.《鹿鼎记》(倪匡称之为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
2.《天龙八部》
3.《笑傲江湖》
4.《神雕侠侣》
5.《雪山飞狐》
6.《倚天屠龙记》
7.《射雕英雄传》
8.《书剑恩仇录》
9.《连城诀》
10.《侠客行》
11.《飞狐外传》
12.《碧血剑》
13.《鸳鸯刀》
14.《白马啸西风》
⑨ 金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哪一部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著于1955年。小说描写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武林帮会红花会为反清复明,与清廷浴血奋战的故事,也是这本小说把研究乾隆是否汉人一事,推到了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