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香港武侠小说里两座高峰

香港武侠小说里两座高峰

发布时间: 2023-10-15 12:28:04

❶ 古龙的小说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读

按理说,阅读顺序这种事情,根本没有追求的必要,只要想到,只要喜欢就去看好了,然而鉴于古龙小说不像金庸的少而精,而是在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充斥着篇幅长短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的几十部作品。基本上除了狂热的古龙迷,通常不需要将其所有作品都读过一遍的。所以综合了质量、兴趣、风格和境界等因素,还是说一下:

再往后就是C和D,其实就质量来说,无所谓了。

❷ 古龙小说中,都有哪些死得特别冤屈的高手

让陆小凤最头疼的木道人,智商、武功、谋略都很高,本来还与西门吹雪约了一战,没想到莫名其妙就被自己女儿背后捅一刀就死掉了。

❸ 传统武侠小说的特点,分类,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传统武侠时期】

一、港台武侠时期
即所谓的“新武侠”时期或者大武侠时代。20世纪50年代,武侠在港台的商品化和通俗化潮流中形成。它是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代表的写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指新文化运动后,武侠小说在新文学的影响下,开始白话创作后新一种的文学样式。这个时代名家辈出,梁羽生为开端,金庸为高潮,温瑞安为第二次高潮。金庸、古龙、梁羽生还并称为“新武侠三大家”。
关于此时武侠中“侠”的定义,梁羽生讲“旧武侠小说中的侠,多属统治阶级的鹰犬,新武侠小说中的侠,是为社会除害的英雄;侠指的是正义行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行为就是侠的行为,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此时武侠大多突破了民国武侠小说的剑仙斗法、门派纷争、镖师与绿林仇杀的题材范围,较多表现人民群众的斗争。着重人物性格描写,兼用中西技法,突破了旧武侠小说的窠臼,剔除了旧武侠的鬼神色彩,要求故事中的奇迹严格限制在“人体潜能”的范围内。新武侠的缺陷在于侠客英雄超人化,他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包打天下。缺乏现实主义的深度,屈从于商业需要,稗出赘附,故事套路化。
1、第一时期,梁金时期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2年生,广西蒙山人)在1954年发表的《龙虎斗京华》,以口语写作,所述史实,所绘山川,均经严格考据,人生性格与心理活动刻划入微,文笔细腻而有文采,旧武侠小说难以与其比肩,从此奠定声名,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发动之作。梁羽生国学根底深厚,他的武侠小说带有许多自己作的诗词,每每传诵一时。他的小说每一部都有明确的历史背景。1956年,梁羽生开始写《七剑下天山》。梁羽生一直写作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武当一剑》初刊于1980年5月9日的《大公报》上,完结于1983年8月2日。代表作《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塞外奇侠传》、《龙虎斗京华》、《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传》。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3年生,原籍浙江海宁)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作于1955年中。《射雕英雄传》写于1957年至1958年之间,是金庸的第四部武侠小说。“射雕”奠定了金庸的武林盟主地位,是公认的经典名著。金庸用十七年写完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又用十年把这十五部小说全部重新修订了一遍。金庸写作至1972年文革未结束封笔。
2、第二时期,古龙时期
古龙1960年开始尝试写武侠小说,初期的《苍穹神剑》等都十分幼稚,及至1964年才以《浣花洗剑录》等声名鹊起。1965至1966年间是他创作的丰收期,他写作了《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1967年创作的《铁血传奇》(即楚留香系列)及以后一直写了六十一部共计28册。古龙其人才华横溢但用心不专,从他的小说就可以看出来。但他妙在有急智,每在关节处突出奇兵。早年古龙并没有自己特出的风格,在台湾的武侠圈子里不算太耀眼;至于他在七十年代的晚期作品,那已明显是江郎才尽、力不从心了。
3、第三时期,温黄时期
温瑞安(出生于马来西亚),1973年作《四大名捕会京师》,1981年作《神州奇侠》、《血河车》等重要作品。八十年代初金庸、梁羽生相继封笔,1985年古龙去世之后,港台武侠小说一片凋零。出于“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心理,温瑞安从1986年底开始大力倡行“超新派武侠”,或称“现代派武侠”,把大量主流文学的东西引入了武侠小说。曹正文在1989年将其列为第三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而与第一代的金庸、梁羽生,第二代的古龙并称。
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1989年黄易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90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1991年成立黄易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大唐双龙传等作品。黄易的作品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让人叹为观止。只是在武打招式的描写上显得过于草率,说服力不足。另外,黄易作品往往直接融入一个历史大时代,而不是将历史作为背景。这是其优点,但也受到了历史的限制。
港台武侠时期港台的其他作家于香港方面有:蹄风、金锋、张梦还、牟松庭、江一明、避秦楼主、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台湾方面,有:郎红浣、成铁吾、海上击筑生、伴霞楼主、卧龙生、司马翎(即吴楼居士)、诸葛青云、孙玉鑫、龙井天、墨余生、天风楼主、醉仙楼主、独抱楼主、蛊上九、陆鱼、上官鼎、东方玉、曹若冰、南湘野叟、武陵樵子、慕容美、萧逸、古如风、向梦葵、陈青云、柳残阳、司马紫烟、独孤红、奇儒、秋梦痕、于东楼、东方英、雪雁、秦红、墨余生、丁情等。但其中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武侠作家极少。

❹ 怎么评价古龙的文笔

古龙先生,是江湖文豪、武侠浪子,他不拘泥于守旧的俗套,剑走偏锋,独具一格,融散文、诗歌、推理于一炉,形成丰富多彩、优美动人的“古龙体”,凭借其卓越天资与深厚文字功底,终于成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之一”。他的小说,情节奇诡多变,高手层出不穷,爱恨交织,浪漫温情,深沉似海,有简洁的精美语句,也有深刻警醒的至理名言,总之,社会风情,世事沧桑,尽在他的笔下显露无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所描写的万千人物中,有的孤高冷傲,有的纯真善良,有的奸诈阴险,也有的悲凉无奈…“爱,勇气,侠义和宽恕”,是古龙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每读到他小说中的生死别离之处,而总会隐约间看到有一丝丝的希望…或许,这正是古龙先生的不忍。

我是更爱读古龙小说的,它更有诗意,更浪漫,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你如一旦读起来,就想一口看完,因为那故事实在太精彩,连人物也是性格分明 ,我想这必是古龙小说的魅力所在。

❺ 武侠世界,金庸古龙梁羽生三峰挺立,各擅胜场,却不知谁高谁下在下愚昧,请各方英雄不啻指教。

(一)金庸

成名比梁羽生晚,而盛名却远远的超出了其余的三位,其之大成。

1、小说中吸收了大量的古典文化的精髓也兼容吸纳了西方小说的一些思想与流派;其对武侠小说最大的贡献是将中国的古典文化完全融入了武侠小说中,其中最出色的是金庸先生所创造的武功招数,在金庸之前武功的名称单调而重复,但是在金庸的手下却一改旧风,将琴(笑傲江湖),棋(天龙八部的逍遥子)、书(神雕侠侣的朱子柳)、画(笑傲江湖的丹青子),甚至创造了例如百花错拳,黯然销魂掌这些心情武功套路,而且对于过招的描述更是让我等看的如痴如醉。

2、故事情节盘枝错节,神来之笔层出不穷,往往金庸的小说起首皆看似普通,平平无奇,越是到后面越是纷繁复杂,情节变幻莫测,峰回路转,看得不忍释卷。代表作木莫过于射雕三部曲以及天龙八部。

3、对于情感的描写与心理的描写登峰造极,金庸的小说中有不少的古文诗词,其中也有一些是金庸个人自己填词之类的,这些辅助的运用对于情感的描写与烘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神雕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这句词也恰恰是因为金庸的小说而广为流传。如果留心的话,应该读读天龙八部的四十回目,金庸的写情之老到与毒辣,无人能比。

4、不断的求新求变,许多人对古龙,温瑞安的求新求变颇为肯定与赞赏并视为对武侠的最大贡献,而实际上我对此观点不以为然,真正对武侠小说的求新求变功劳最大者乃金庸,须知道,古龙与温瑞安对于武侠的求新求变只是流于文字的写法上,而对武侠这个主题并无多少实质性的贡献,这点从两位的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大量雷同可以看出,而今用对于武侠的求新求变确实从武侠这个词语本身来入手并经入佳境的,如果把金庸的作品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的话,应该有这样的印象,从早期的《书剑恩仇录》的正邪对立并以汉族的代表人物陈家洛作为主线的情节,到中期的《天龙八部》的契丹族的萧峰作为歌颂并赞扬的对象,到后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杂种韦小宝这个绝世大英雄作为主角,金庸不断的在摒弃狭隘的民族观,从《飞狐外传》中的江湖恩仇到《射雕》中的民族抵抗,今庸在不断的诠释与修正“何为武侠”这个词语的概念与范围,而这两点正是金庸书最大的魅力所在。而早期的一些武侠小说对于武侠的定义就是江湖恩仇与厮杀,而金庸向我们展示了武侠世界不仅仅是血腥的厮杀,更多的是一些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心动的元素。

5、对于武侠故事的定位,早期的武侠小说对于主人公的武功总是这么几个套路,要么误服千年灵芝,要么被退隐江湖的武林怪杰输入一身内力而猛然傲视武林,更有多个美女投怀送抱,最终大仇得报,美女得抱,爽哉爽哉,此类小说看得最多的是“几甲子功力”“俊朗”这类的单词,而在金庸梁羽生时代对这个情况一扫而空,尤以金庸作品中对于爱情坚贞的这个定义最为催人泪下,唯一例外的是韦小宝这个家伙,得到了七个美女老婆。

(二)古龙:

对于古龙的喜爱虽然远远比不上对金庸的喜爱,但是按照武侠四大家来说,古龙还是一直在我的心目中排名第二的,古龙作品对于武侠的贡献应该莫过于他出色的借鉴了西方侦探小说的理念以及***一些武侠小说的意识流(如果有心的话可以看看***有一本武侠小说《宫本武藏》,这本小说中可以发现与古龙好多的写法类似的地方),对于武功的描写独辟蹊径,古龙对于过招过程的描写并不擅长,但是他巧妙地利用了一种古龙式的过招场面来获得新的高峰,古龙笔下的武侠场面几乎没有多少过招的写法,而是把过招前的环境渲染得淋漓尽致,双方心理的描写,双方外部的描写,风雨欲来,乌云压城一样的紧张,而真正过招的时候,古龙创造了武侠的一个名言:“真正的高手之间的过招往往只需要一照就足够了,任何一点点地错误都可以造成致命的失败。”这种手法把武侠推向了另外一座巅峰,其中代表的莫过于小李的飞刀,西门吹雪的剑,陆小凤的灵犀指,楚留香的轻功.....

古龙对于武侠的另一个贡献是古龙体,这种题材被后来大量的仿制抄袭以至于泛滥成灾,但是古龙创造了这个,并在他的手中将这个手法发挥的极致,古龙的早期作品大多平凡无奇,唯有《护花铃》初显风范,可惜被代笔者把结局写的一塌糊涂(所以现在的护花铃甚至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无结局的,一个是有结局的),到了《铁血大旗》《綩花洗剑录》《情人箭〉开始为一个代表期,这段时期的主角大多丰满,故事情节复杂,而到《楚留香》看是,古龙体开始显露出王者风范并在楚留香这部作品中发挥的酣畅淋漓,(后期的陆小凤与楚留香比起来,似乎抄袭了不少),这个古龙体正是古龙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也是古龙真正成为武侠大家的一个标志。

不过古龙与金庸比起来差距是:古龙的英雄人物中大多雷同,机智与运气是几乎他作品中所有英雄都具备的两个元素,而且古龙的小说中对于女性的不尊重,古龙的笔下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女性,正是这些的大量被运用复制,使得古龙的小说影响力的长久性比不上金庸。但是对于武侠小说的贡献,古龙当仁不让的走在了金庸的后面而俯视群雄。

不过古龙却有一点是金庸所没有尝试过的,那就是现代武侠小说,提到古龙,不能忘记《枪手·手枪》这部现代感的小说,也许有人说这部小说更像一部侦探现代小说,而实际上古龙是运用武侠的元素将现代故事采用武侠的手法来写,这部小说如果是古龙的爱好者的话一定都会看过。

许多人说古龙的小说千篇一律,到了后期越看越没劲,确实古龙的作品从楚留香开始慢慢的陷入了一种模式,这是古龙的悲哀,也是读者的悲哀,对于市场的妥协以及古龙的性格所致,后来的武侠小说雷同的很多,但是这点并不是说明古龙就放弃了蜕变,又必须提到古龙的最后一部小说《猎鹰赌局》,这部小说在古龙的小说中是为数极少的短篇武侠,而两个短篇所组成的小说开始采用的大量的新鲜的语言,古龙开始在修改自己的风格,并努力创造新的一种武侠小说的写法,实际上这部小说也确实慢慢的显露出了一种新的写法。这部小说中古龙很少采用了以前那种叙述的风格,而变得冲淡平实了(可能与古龙那个时期刚刚出院有关),可惜就在这个转折点上,古龙死了.........

也许是失去了一位大家,但我心痛失去了一种对武侠的新的贡献。

(三)梁羽生

梁羽生可以用一个“四平八稳”来形容他在武侠中的地位,不可否认,梁羽生对于新派武侠的贡献功不可没,他的龙虎斗京华的问世开始改写了武侠小说从环珠楼主,平江不肖生时代所缔造的武侠神化,把武侠小说的人物平民化,真实华,这点影响了后来的金庸以及所有的武侠小说作家,这点上梁羽生功劳是很大的。
梁羽生的作品在早期的人们读来赏心悦目,但是对于我这样年龄的人读来却不是很吸引,我认为的主要缺陷有:

1、梁羽生作品中的人物正邪十分明显,不管是名字,擅长的武功都一眼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正邪。

2、故事情节的拖沓性,梁羽生的故事往往大量的延续并展开,从爷爷写到父亲写到儿子写道孙子写到重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初看还觉得新鲜,看到儿子辈的时候就有点忍不住了,看到重孙子都出来的话更是怒火攻心了,梁羽生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其父辈或者师傅大多在上一个故事都是作为主角来写的,这点上早就了梁羽生小说的永远无法大气的一个缺陷。

3、叙述的历史化,同样的借鉴历史作为武侠的辅助,金庸对于历史的借鉴总是采用一分实,九分虚,却让人读来颇为相信,但是梁羽生对于历史的借鉴却采用的是五分实五分虚甚至更多的实更少的虚,让人读得时间长了觉得像在看历史小说一样,这点正是梁羽生小说致命的缺陷。

4、写外过多,写内过少,在梁羽生的小说中,很少能看到大段大段的内心描写,而对主人公的行为以及语言却倾注了大量的笔墨,要知道,缺乏内心描写的文字远远没有内心丰富的来得更能感染读者,这点上与金庸对比起来,差距十分的远。这也是梁羽生虽然成名早于金庸但是盛名远远不及金庸的原因。
梁羽生像一个武夫,而金庸如同一位儒者,两者区别可见一斑。

❻ 如何评价金庸的小说

问题一:金庸是怎样评价自己的武侠小说的 我写的武侠小说长篇共十二部,短篇三部。曾用书名首字的十四个字作了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最后一个不重要的短篇《龚女剑》没有包括在内。最早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于一九五五年,最后的《越女剑》作于一九七○年一月。十五部长短小说写了十五年。修订的工作开始于一九七○年三号,到一九八○年年中结束,一些是十年。当然,这中间还做了其他许多事,主要是办《明报》和写《明报》的社评。
遇到初会的读者时,最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你最喜欢自己哪一部小说?”这个问题很难答复,所以常常不答。单就“自己喜欢”而论,我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笑傲江湖》。又常有人问:“你以为自己哪一部小说最好?”这是问技巧与价值。我相信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有所进步:长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后期的比前期的好些。不过许多读者并不同意。我很喜欢他们的不同意。

问题二:金庸哪部小说受到评价最高?如何评价? 无疑是天龙八部,天龙八部这部作品无论是从创作年代,写作目的,以及内容方面,都达到了金庸所有武侠小说的最高高度,它将射雕三部曲中一直贯穿的民族主义及爱国思想,深化到了各民族的角度进行剖析,不但是汉族,契丹,吐蕃,摆夷包括金人都有着他们的爱国爱族思想,由此,金庸提出了一个千古以来大家一直讨论着的问题:“ *** 究竟是不是上等民族,难道除了 *** 其他人都是夷狄禽兽?”答案当然是不,为了地位,为了权力,长时间以来在中国,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可谓不计其数,所以,金庸就提出了“神武不杀”,宣扬和平,主张民族大同,各文化交融的方针,这不但增强了小说的文学价值,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易换世风的作用,而且天龙八部一书的脉络结构以及写作手法,都达到了近代武侠小说的一个巅峰,所以说,天龙八部是金庸武侠小说的巅峰之作“北乔峰,南慕容”,这就是江湖上盛称的两位青年才俊。两人都有高超的武艺,有着各自的追求。然而,两人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乔峰有着豪迈豁达的气质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魄,又有强烈的民族气节。上至王侯,下至普通的江湖人物,都对他无比尊敬。而为了救阿朱,大战聚贤庄,更是动人心魄。当智光和尚问他对当年武林人士雁门关大战契丹的态度时,他说:“但乔某纵然无能,却也是一个有肝胆、有骨气的的男儿汉,于这大节大义份上,决不致不辨是非。我大宋受辽狗欺凌,家国之仇,谁不思报?倘若得知这项消息,自当率同本帮弟兄,星夜赶去阻截。”“诸位前辈英风侠烈,乔某敬仰得紧,恨不得早生三十年,得以追随先贤,共赴义举,手刃胡虏。”然而,他或许做梦都没想到,他所敬仰的这次义举,却是一次误杀,并且,杀的是自己全家。他也不会想到,他自己原来就是他所仇恨的胡虏。从此,他踏上自己的悲剧之旅。为了报仇,一掌误杀了自己的爱侣阿朱;为了对自己民族、君主的忠诚,一剑刺死了自己。“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剑,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自己的心口。”一掌使得“塞上牛羊空许愿”,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爱情,从此走上了灵魂无法拯救的痛苦深渊;一剑“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掌一剑,成了萧峰生命中永远不可言说的伤痛。其悲剧起源于多年前的雁门关大战,而直接的导火索却是一个女人的嫉妒。“马夫人微笑道:‘我还想要什么?乔峰,我恼恨你不屑细细的看我,以致酿成这场祸事,你要我告知那带头的大哥的名字,那也不难,只须你将我抱在怀里,好好的瞧我半天。”世间之情事,多种多样。嫉恨对方,不惜把对方往悲剧的路上牵引,为的竟然就是让他能抱着自己看一眼。慕容复为贵族的后代,虽然没落,但却依然有着雍容华贵的气质。为了复国的理想,他能舍弃一切,包括爱情。他心中始终想到的是他父亲对他的叮嘱:“除了中兴大燕,天下更无别般大事,若是为了兴复大业,父兄可弑,子弟可杀,至于男女情爱,越加不必放在心上。”尽管在旁人眼里,他的这种追求是很愚蠢的。正如王语嫣说的:“是的,他是燕国慕容氏的旧王孙。可是已经隔了这几百年,又何必还念念不忘着祖宗的往事?”他不学中国字,但是也不懂祖宗的鲜卑文。他就那么固执地一如既往地,为着心中的一个遥远的梦与理想去追求。即使,到最后,他所有愿望在现实中都破灭了,自己也疯了。在疯中,他仍然执著地实践着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个为自己的理想,近似自虐的形象。不能简单说慕容复是一个贪恋权势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以及最后的悲惨结局,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种权力意志的毁灭。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从表面症候来讲,他与抱着街上走过的一......>>

问题三:如何评价金庸先生的小说? 作者:曹正文 《鸳鸯刀》是金庸小说中别具面目的艺术作品,它以趣动人。在这幅“江湖谐趣图”中,武林英雄、江湖好汉,个个妙趣横生。武侠小说中文字之调侃,非《鸳鸯刀》特有。但同篇皆有喜剧的色彩,这在武侠小说中实属罕见。 《鸳鸯刀》的缺陷是:表现“武”与“侠”的场面不够淋漓尽致,情节中巧合太多,作品缺乏思想深度,人物感染力稍逊,结尾又落入“大团圆”的窠臼。 作者:曹正文 《神雕侠侣》的主题是一个“情”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说明金庸小说除了表现传统武侠小说“忠奸”、“恩仇”的主题外又有了新的变化。金庸塑造了社会叛逆杨过与任情而为的小龙女(这是武侠世界中的两个艺术典型),并通过杨过与郭靖的矛盾冲突,去表现社会与人的本性不可调和。就主题而言,《神雕侠侣》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佳作。 但我因为,在《射雕》三部曲中,它还排在最末。它既没有写出《射雕英雄传》中气势宏伟的场面,其人物典型也不如《倚天屠龙记》那么丰富多彩。 它的弱点还在于写几次战争都有点松散,其中的主角杨过与小龙女,也不十分可爱。书中的配角如郭靖、黄蓉,失去了他们在《射雕英雄传》中的魅力。 令人难忘的郭襄又出场太晚。只有她姐姐郭芙尚不失为成功的艺术典型,虽然她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女人。 作者:曹正文 《鹿鼎记》是金庸小说的封笔之作,也是武侠小说中的“四不像”作品。倪匡称它为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应为武侠小说中的极品,又断言称得上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在金庸小说中,理所当然排名第一。 持倪匡兄这种观点的人可能不少,但也有不少武侠小说爱好者对此持截然相反的观点。据我(指曹正文)所知,有人(包括武侠小说研究者)至今未读完《鹿鼎记》,理由是读不下去。 一部小说能引出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至今说明《鹿鼎记》的长处与缺陷是明显存在的。 文学是人学。《鹿鼎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大胆的创新与突破。韦小宝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他的机智、油滑以及无赖的本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从妓院走向宫廷的无赖(完全不懂武功),居然成为武侠小说中的第一主角,这是金庸的一大创新。 金庸以韦小宝作突破其实是要突破武侠小说的传统格局,并深化武侠小说的主题。《鹿鼎记》超出了江湖恩怨、武林夺宝的旧模式,通过壮阔的画面与多彩的人物个性,运用调侃的语言,去表现中国“国民的悲剧”与“文化的悲剧”。这种立意是相当成功的。 但不像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是否真的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我以为大可商榷。 《鹿鼎记》至少有三个弱点:第一,结构松散。故事情节缺少一个整体的框架。 第二,太少武侠味。除了海大富与太后比武一节极为精彩,其他武打如同儿戏。 第三,全书中缺少一个可爱的正面艺术典型。 从我个人爱好来说,我不喜欢被美化的小人(韦小宝)与被美化的皇帝(康熙)。 金庸从写好皇帝起笔(《书剑恩仇录》),又以写好皇帝收笔(《鹿鼎记》)。这是他写武侠小说的一大失败。
求采纳

问题四:如何评价金庸作品的文学造诣 金庸纯“讲故事”的通俗小说成就,如《射雕三部曲》,至少不下司各特之于英国、大仲马之于法国。考虑到大仲马无可争议的大师地位,金庸的大师地位毋庸置疑。
而另外三部,我认为完全可以当作“文学作品”,超出“讲故事的通俗小说”。即:
《天龙八部》被夏济安、陈世骧两位先生盛赞,认为有悲天悯人的古希腊悲剧色彩。这两位先生都算学术宗师,眼光品味远在我之上。
《笑傲江湖》作为政治寓言的伟大小说,个人认为品第甚高,历史地位至少不该低于《镜花缘》。
《鹿鼎记》对中国武侠作用,大可以当做《堂吉诃德》之于骑士小说。
金庸在传统叙述方面,华丽多样。比如《射雕》里密室疗伤一段,纯是希腊剧格局。其故事讲述技巧绝对大师级。然后文本中的文化意味,比如诗词、器物、书法、政治、音乐等,繁杂多样。丹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一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在故事的广阔时空方面,金庸是史诗级的。虽无法作为《金瓶梅》级别的历史风俗剧,但单把他作为一个“时代剧作者”,也可以是马洛级的――哪怕够不上莎士比亚吧。
故此,我倾向于认为,金庸之于中国,至少不下于大仲马之于法国,甚至可以推到狄更斯之于英国的地位。《天》《笑》《鹿》和《射雕》单拿出来,哪怕不能说齐平四大名著,至少可以压倒《儿女英雄传》、《镜花缘》、《海上花》、《三言》这一流作品。论结构,金庸的相当一部分小说可以压服《儒林外史》(其实等于短篇小说串联)及以下级作品。

问题五:如何评价金庸先生小说里的少林寺? 少林寺有戏份的金庸小说主要有:《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鹿鼎记》
此外,《书剑恩仇录》里出现了南少林。其他小说中可能出现过少林弟子、少林武学,但都没有正面写少林寺。
这样一来问题的答案就不难得出了,只需看看这几部小说中少林寺做了什么即可。
《笑傲江湖》:囚禁任盈盈
《倚天屠龙记》:驱逐觉远张三丰师徒、争夺屠龙刀、囚禁谢逊
《天龙八部》:错冤乔峰、惩罚虚竹
《鹿鼎记》:接收韦小宝修行
《书剑恩仇录》:阻拦陈家洛查档案
综上,除了《鹿鼎记》以外,少林寺总是站在主角的对立面上。实在是让读者喜欢不起来。
不过少林寺作为名门正派也自有其好处,就是讲规矩。比如《笑傲江湖》中与任我行等约定三局两胜,《倚天屠龙记》中与张无忌约战金刚伏魔圈,《书剑恩仇录》中与陈家洛约定闯五关。即使是驱逐觉远师徒、惩戒虚竹,也完全是按规矩办事。少林寺永远不会像旁门左道一样不择手段。
而且,在金庸小说中,除了郭靖等个别墨守成规老成持重的之外,大部分主角都代表着革新的力量,少林寺相比之下当然就显得迂腐守旧。

问题六:怎么评价金庸小说里的三观? 恕我直言,你要把金庸的三观当做正能量,当做标准来看,你这个人就彻底的废了。
我们就来评价一下金庸典型的三观。个人作为射雕某人物迷,主要用射雕举例子了。
第一,漠视法律法规。先不说武侠小说杀人不犯法,害人不犯法。就比如说杨铁心和郭啸天,他们和朝廷要犯丘处机认识,朝廷派兵捉拿,他们竟然拒捕,最后还被美化成英雄形象。实在令人恐惧。希望搞清楚,一个越是文明的社会,法制越是应该高于人治。你可以说宋朝 *** 昏庸,但是郭杨没有离开宋朝的土地,认为自己是宋朝子民,当然应该按照法律法规做事。罔顾法律,暴力抗法,还能给洗白,这个问题就很可笑。你不管对方是出于好心还是坏心,难道你有自以为正当的理由就可以抗拒执法了么?
第二,金庸里婚姻价值观清奇,切勿模仿。比如说包惜弱知道杨铁心死了,所以改嫁给完颜洪烈,丘处机知道她失节竟然要杀死她,这个就是明摆着三观有点问题。还有瑛姑出轨以后,生了个小孩,要让段皇爷喜当爹,人家拒绝救小孩,她竟然对段皇爷屡加报复。这种女人比马蓉还恐怖
第三,残害无辜。这个例子很多啊,比如阿紫残害游坦之,黄蓉割管家的手,偷鸡摸狗一类的。有一些人,你觉得他做的不对,你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你也可以先劝诫,而且很多被伤害的人本身行为没有太大问题,更没有构成应该被人割胳膊耳朵的程度。这些自诩正义的武林人士呢,竟然对这些人的人权进行践踏,这种故意伤害罪,甚至把人家搞成伤残,简直是令人发指!
第三,颠倒历史,颠倒黑白。一些历史人物,比如韩腚姓飧雒髅魇歉鲋髡脚桑不知道金庸为啥把他写成主和派,还有尹志平这个好像是个历史英雄啊
第四,女人无人权。鹿鼎记里韦小宝有 *** 犯的罪行,竟然给他当主角,也没受到制裁,被害者还爱上了他,简直就是有点可笑。
第五,民族主义过于浓重。射雕这部书读下来给我一种感觉,只要金人就是坏的,就是该杀死的。金人当年是侵略了宋朝,有些不仁不义撕毁合约的行为,可是全民族把金人当做没有人权的民族,尤其是对女真人已经上升到了民族歧视的高度!文中只要杀金人,害金人,捉弄金人,就全是正义的。我的天,金人也不全是坏人好吧?宋人这么做和金人迫害汉族有什么区别?简直就是愤青不带脑子的爱国。还好后期金庸把这一问题给弱化了。
第六,运气论。这个神话武侠都有,主角总是有奇遇,自己给人感觉却没有努力去向那个方向努力。很多作品的通病。

问题七:现在文坛怎样评论金庸 高建群:金庸塑造了一批大奸大恶、大善大邪、大俊大美的人物形象,编写了一些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出大入的故事情节,风靡数十年,影响数亿人。因为种种原因,20世纪中国作家的作品一般都飞扬不起来,但金庸使中国作家的作品飞扬起来了,这难能可贵。 贾平凹:我从1992年开始接触金庸的武侠作品,此后我收集了很多金庸先生的作品,其中对《笑傲江湖》特别感兴趣,也有许多感慨。我很喜欢金庸小说中弥漫的那种气氛,感觉就是在读一幅中国山水画,那些景色是扑面而来的。金庸小说写作方法独特,有高超的想象力,读金庸小说,使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从中汲取了不少写作方法。作为报人,他的小说站的角度很高。金庸小说写的是江湖和武侠,但其作品却透出金庸写作时代的现实背景。他把国与国之间的对峙,把政治矛盾都写进了江湖中,显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宏大而又深刻的感知。这种感觉在《笑傲江湖》里很明显。(金庸插话:当时写《笑傲江湖》的时候,正是“文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每天都要在《明报》上写评论,当时情绪很激动,于是在小说中也不由自主地渗透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借此纾解内心的不平之鸣。) 魏明伦:我多次说过,《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就是《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但小燕子与韦小宝又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因为作者的思想境界不同。金庸是清醒的,他看到了韦小宝人性中的某些缺陷,向年轻读者清楚地表明小说中的一些东西是不能模仿的。因此,韦小宝虽然家喻户晓,却没有人把他当偶像学。而琼瑶却缺乏金庸先生那种清晰的责任感,用欣赏的眼光把小燕子的坏毛病更加张扬,形成了所谓的小燕子现象,许多孩子把她当作偶像来模仿。 费勇:金庸小说是中国文化从古典转向现代的作品,形象地说,是对古典中国做了一次细致的回望。读金庸小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通过回忆古典中国,反思中国从“五四”以来的种种社会事件。金庸小说的写作地点在香港,流行于五十年代至今。与金庸差不多时代的还有余光中、白先勇,还有“新武学”。这里面有作者的文化背景,表明了海外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民族文化的相融相从。 汤哲声:我国的文坛对武侠小说和金庸小说一直争议不断。前不久,在北京现代文学研究院的一次会议上,金庸小说又一次引起了争论。我个人认为,对金庸小说无原则地贬低和无意义地吹捧都不是健康的文学批评。以学者的眼光看,金庸小说并不是孤峰突起。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金庸小说已经是第三座高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武侠小说的第一个高峰,平江不肖生写的武侠小说第一次将武侠带入了江湖;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是武侠小说的第二个高峰,武侠小说又走进了历史,使江湖与“江山”相结合;金庸小说则是第三个高峰,他继承了武侠写江湖、写历史的传统,又创造性地使武侠小说走进了人性阶段,创作了人性化的武侠小说。金庸先生塑造的人性,与“五四”以来塑造的人性有些不同,金庸小说中更多的是传统的东西。 肖云儒:金庸作品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是不登庙堂之高却有方间和山林的侠义,显示了“止戈为武、信义至上”的信念,是将民族文化转为了可感知的故事。金庸小说是现代平民的神话,在他的小说中,中国民间的人性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小说人物可以随心所欲,敢说敢笑敢爱敢恨,当不能取得功名利禄时,就从侠,信守道义,重信守诺,甚至可以弃官从友,真是潇洒人生。 李震:金庸小说是现代平民的神话。在他的作品中,平民已不是国家机器的螺丝钉,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拥有巨大潜能的主体,他们勤劳,善良,一旦遇上奇迹,就有可能成为英雄,就可以勇往直前。这种平民神话比现实主义作品更注重人性内涵,对认识现代人具有重大意义......>>

问题八:名家对金庸小说的较高评价 小说评论
金庸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项目”的“奥运冠军”,其超凡的功力在于他通过浪漫叙事构造的侠谱。武侠小说作为“写梦的文学”本不以写实见长,其人物创造主要来自作者想象和写作传统,写作传统中的程序化因素是另一回事,作者的想象主要偏重寓言化和象征化,它不直接来源于现实。而金庸小说作为一种经典就恰恰在于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致等本属于中国古典文化要求的东西表现了出来,并借助独特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让我们作了一次堪称壮举的乌托邦飞翔。于是,我们才无法忘记萧峰和阿紫这一对主角情侣。也因此,金庸塑造的“侠谱”才会比“天龙八部”更令人荡气回肠、不知肉味,才会比那些在地下深藏百年甚至千年的佳酿更醇香无比。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理也使得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出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到如今,金庸小说的流播已经冲出华人世界,走得更远。但是,研讨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时,要一时说清却是很难的,在这里,我无意谈论金庸小说的所有艺术特色。前辈说书人常说“花开两朵,先表一枝”,我觉得用这一想法作为指导思想来切入金庸作品涵盖乾坤的殿堂无疑是有效的。
评论一
在杜南发的访谈录《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里有几段被人引用过多次的对话,金庸在里边提到了两个很耐人咀嚼的话题:“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无论是巴金、茅盾或是鲁迅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中国的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有人常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那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小说。”“不管是武侠小说还是爱情小说、侦探小说或什么小说,只要是好的小说就是好的小说,它是用什么形式表现那完全没有关系。武侠小说写得好的,有文学意义的,就是好的小说,其它小说也如此。毕竟,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①这是两个多么矛盾的话题,但却同时存在于一个对话录里,还被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当成文艺理论一般引用!于是,文学的形式问题便成为了一个焦点,到底该如何看待文学的形式?又该如何理解这两个话题所传达的意思呢?
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即写作传统,通常包括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和与此相连的读者的视野期待。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式问题的解决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别人,而是金庸。
首先,金庸小说作为武侠小说,它承袭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金庸在创作过程中保持了武侠小说复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典型的创作了繁复多变的武侠文学。武侠小说在旧中国小说里是文学流派的一个大的分支,它与传统小说一样也是由评话、弹词、说书等演变而来的。在内容方面,与武侠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扯到三部;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江湖恩怨、门派斗争、武林纷争、男女爱恨、兄弟情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显扬的主题,它的复杂变化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正如金庸所说:“武侠小说所继承的,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就内容而言,武侠小说和《水浒传》差不了多少,当然写的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形式是中国的形式,是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所以,鲁迅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也得提到《七侠五义》和《儿女英雄传》,而鲁迅若再生,他也必须得提到金庸小说、古龙小说、梁羽生小说。一个真正的思想的巨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是不带......>>

问题九:如何评价金庸的《碧血剑》这部小说? 《碧血剑》是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于1956年(丙申年)的第二部武侠小说。已经过三次修订,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本书讲的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及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故事。
金庸在创作《碧血剑》时,已在寻求一个新的突破,他这部小说采取了一种特异的结构。书中真正的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一个在书中没有正式出场的人物,一切活动,只在倒叙中出现。而另一个摆出来一本正经是主角的人物袁承志,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所以,金庸在金蛇郎君和袁承志双线并叙的时候,虽然只是一线出色,还有可观之处。到了金蛇郎君那一线告一段落之后,就有溃崩的迹象。尤其是到了末段,是金庸小说中最差的一段,可称败笔。
那一段败笔,在金庸重新修订他的作品时,几乎整个改写,改写之后,自然比前次发表时变好得多,但在金庸作品中的“劣品”地位却不变。
在《碧血剑》中,金庸首先向正统的是非观念挑战。金蛇郎君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物,而金庸肯定了他的个性,将他写得极其动人、可爱。
《碧血剑》的另一个特色是金庸采真实的历史和虚构情节的揉合发挥得更成熟,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可以在江湖上行走。这都是虚构和真实的揉合,真真假假,成为金庸小说的一大特点,而到了《鹿鼎记》时,更是发挥到了淋漓殆尽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碧血剑》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最乏善可陈的一篇,其地位、排名在第十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版《碧血剑》的单行本中,有一篇附篇:《袁崇焕评传》。
这篇评传,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写袁崇焕,对于明末的历史,做了极详实的叙述,也写出了一个历史上英雄人物,因为性格而铸成的悲剧的那种悲壮而无可奈何的境况,令人阅后沧然。
这篇文字中,对于群众的盲目性,虽然没有什么严重的字眼加以谴责,但是非议之意,跃然纸上。

问题十:如何评价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与“侠”? 武与侠是技与道的表象,侠是民族大义与江湖道义的精神,是贯穿小说的灵魂所在,是道之所存。武侠小说传播的是民族大义、江湖正义,其一是关乎国家民族的至高无上的大义,其二是关乎社会秩序、行业自律、家族教化、民间道德的江湖道义,这些都与家族、个人的荣辱、利益和生死息息相关。
要维护民族大义与江湖正义,武艺是最好的手段,是工具,从属于人的道德。武艺如果从技术层面达到一定高度,能够上升到道的境界;换言之,如果为大义和正义所用,其境界则会迅速提升。
侠上至高无上的道,武是道的体现;没有武技,侠只能是空谈;没有侠义精神的武技,则会为恶人所用,沦为恶人的帮凶。武技是基础的修养,是技术水平的修炼和提升;侠是主导灵魂的精神,是精神层面的修养。在金庸小说中,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与佛、道、儒诸家的修养是相通的,济弱扶倾、济世救民的宗旨是一致的。由于小说常常处于历史架空的格局中,没有了朝代特定的政治影响,侠义这种与个体相宜的精神,更易于操作。

❼ 当代港台武侠小说的文学成就以及传播方式

近几十年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港台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小说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虽有革变,然而影响不是很大。 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在1969年《鹿鼎记》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九阴真经》叛变出桃花岛。曲灵风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郭靖与杨康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恋,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一硬伤,除此之外上再无大错。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小说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小说。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剑海鹰扬》这部超卓巨著为武侠小说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笔名所撰《强人》系列作品。当时诸绿叶代表作有卧龙生《仙鹤神针》、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司马翎《剑气千幻录》、独抱楼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剑》、萧逸《七禽掌》、云中岳《古剑歼情记》、丁剑霞《神箫剑客传》、柳残阳《玉面修罗》、独孤红《雍乾飞龙传》;还有“鬼派”——书名、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动辄就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陈青云《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灯》等。尚可一观。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唯一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但业绩平平,其间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潜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后,让人耳目一新。但风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澜。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特别是1967年所撰的《铁血传奇》(即我们常说的《侠盗楚留香》或香帅传奇),内杂武侠、文艺及现代心理分析,特别是西方推理小说的架构。读之如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后来古龙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小说的影响。由此起,古龙武侠小说即脱胎换骨,迈入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殿堂。但古龙之变并非到此为止,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来武侠小说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看。其后他陆续完成《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兼有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之美。
70年代初开始,古龙首写《萧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剧本、后来才有小说)的启发,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强肢体语言和场景烘托。从此古龙的变成了一种似诗、类俳句、非散文的怪异文体。可能古大侠觉得此种方式最能表达他的思想,同时又能最大化的挣到稿费。如《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仅有六种)以及《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无一不是用电影分镜、换景的手法来写小说。这种简单直接、动漫化的妄举,对于中国文字是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间的古龙小说却“一枝独秀”,以至于他成为同辈名家及新进作者模仿的对象。 但同时他也害死了这些没有他那般天纵其才的跟风作家。火红了十年后,古龙1975年以后的作品每况愈下,也许是被称为每部作品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女主人公和无数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过《护花铃》等他的半部作品后,深深地理解在后期他江郎才尽后酗酒的痛苦。从一个构思或几千字的开头就可以换来巨额的金钱和合同,到后期读者逐渐冷落、出版商追稿时的无情。英年早逝也许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结局。1985年古龙在肝硬化的剧痛中走完了他绚烂的一生。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还珠小说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虚幻色彩甚浓;而《碎梦刀》、《侠少》、《杀楚》等书,更有许多“诗歌化”的语言文字,耐人寻味。但由一九八七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请》、《力拔山河气盖世·牛肉面》、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云。且内容横七竖八排列,以示其“现代”,以此突出视觉效果。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说:“武侠小说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就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小说,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彻底“异化”掉了。
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影响了大批的武侠小说作者,开始转入玄幻武侠的创作。而黄又变,反而回到正统武侠的路子或者说“异侠”更妥当。其后陆续推出的《破碎虚空》、《翻云覆雨》均引起强烈反响。《大唐双龙传》更是因为互联网而广为传播,让黄易的名字传遍华人社会。目前国内多家网站正在连载其新作《边荒传说》。黄易深受司马翎的影响,首重气势,如果说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后大多数人的武功已成定势,丘处机奈何不了梅超风,那他永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场华山论剑后,敌我双方的争斗就变成算术题般简单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着挨扁吧!人的潜力一无所知,而中华武术重视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当黄易在其中加入了时间、体力、精神状态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侠小说可信度。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短短的几年时间,武侠小说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很多,具备与梁、金、古、黄比肩潜力的也就仅仅几位。其他如老猪的《紫川》(军事历史小说)(确切的说,紫川是部大杂烩,并非严格意义的架空历史),贾羽的《入世龙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错。具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围内进行的斗争。那应该划入另一个讨论的课题。现代武侠小说是纸上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参考:http://ke..com/view/2629.htm?fr=aladdin

❽ 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有哪些

1、金庸(1924年3月10号-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最香港高荣衔“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



2、司马翎

本名吴思明(1933----1989),广东汕头人,台湾“综艺侠情派”武侠小说代表作家, “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将门之后。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文艺基础深厚。

1947年举家移居香港。1957年到台湾,就读于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系,而始终不能忘情于武侠小说,大二时试作《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

3、古龙

古龙,原名熊耀华,著名武侠小说家。约1937年生,祖籍江西,幼年迁居台湾。父母离异后,古龙以半工半读和朋友资助的方式读完了中小学,后肄业于淡江大学英文专业。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纯文学作家,但最终却走上了武侠创作的道路。

4、温瑞安

温瑞安(1954年1月1日-),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美罗埠火车头,武侠小说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肄业。有小说、诗、散文、评论各类著作100多种。1973年赴台湾留学,1976年其创立的社团遭检举“为匪宣传”,拘留3个月后,被台湾政府驱逐出境。

5、梁羽生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中国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成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❾ 金古梁温黄 ,这是怎么个由来

金古梁温黄分别是指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黄易这五位武侠小说大家。当时小说作家众多,被人们认可的写武侠的宗师只有五位,他们每一位都创作了大量的武侠作品,虽然写作风格不一样,年代也不一样,但都是经典,被人们尊称金古梁温黄。

1、古龙

古龙,原名熊耀华,新派武侠小说泰斗。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在台湾去世,终年48岁。代表作有《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英雄无泪》等。古龙把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2、梁羽生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梁羽生摒弃了旧派武侠小说一味复仇与嗜杀的倾向,将侠行建立在正义、尊严、爱民的基础上,提出“以侠胜武”的理念。

3、黄易

黄易,原名黄祖强,1952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作家。2017年4月5日中风,于医院病逝,享年65岁。代表作有《大唐双龙传》、《寻秦记》等。他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一心专注写作的黄易,1989年辞去丰厚工资的工作,隐居大屿山专心从事创作。终于在九十年代,作品风靡港台地区。

4、金庸

金庸,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代表作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等。

金庸所创作的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对历史意义及价值的探寻。他通过在小说中塑造武林门派之间、人与人之间、宗教与世俗之间、正教与邪教之间、国家民族之间以及朝代与朝代之间的恩恩怨怨,最终造就了不同个人、门派、国家、民族、教会、朝代的各种悲剧。

5、温瑞安

温瑞安,原名温凉玉,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刀丛里的诗》、《布衣神相》等。他在新马以文学评论和散文起家,在台湾地区以诗人著称,小学时已在港台地区发表诗作、评论,20世纪70年代已写玄幻、惊悚、推理、心理、现代言情小说,但在内地则以武侠小说著称。

(9)香港武侠小说里两座高峰扩展阅读

武侠小说是中国旧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以金庸、梁羽生、古龙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造就了不少金庸迷。

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

香港是新派武侠小说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小说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小说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小说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小说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小说作家是不幸的。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小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小说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小说界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小说,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1970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

但由1987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从此武侠小说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或者说科幻小说,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小说时代。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小说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现代武侠小说是纸上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热点内容
恋恋红尘小说免费 发布:2025-01-10 12:33:03 浏览:981
穿越玄幻小说黑域 发布:2025-01-10 11:44:41 浏览:996
好看的豪门女主小说 发布:2025-01-10 11:17:56 浏览:929
斗帝传奇小说免费阅读答案 发布:2025-01-10 10:51:09 浏览:287
藤萝为枝作者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1-10 10:03:32 浏览:185
关于杀手女孩的现代小说 发布:2025-01-10 09:30:12 浏览:80
现代文女主诱惑男主小说推荐 发布:2025-01-10 09:15:33 浏览:881
桃花转小说免费 发布:2025-01-10 08:36:49 浏览:850
好看的都市小说不种马 发布:2025-01-10 08:36:49 浏览:42
霸道总裁nuexin言情小说大全 发布:2025-01-10 08:17:51 浏览: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