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对武侠小说赏析的感想

对武侠小说赏析的感想

发布时间: 2023-08-17 05:30:14

① 对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大家都有什么看法

梁羽生是所谓新武侠小说的鼻祖,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对武侠界的贡献是伟大的。正是他一举从段白羽,王度庐等人的素描式的纯朴写实主义和还珠楼主等人的神话式的魔幻主义的框框中彻底挣脱出来,并彻底摆脱了狭隘武侠的观念,将人物放到更为残酷复杂也更为紧张刺激的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的背景之中,以更高的视点和更宽的视角来展示丰富多彩恢宏壮丽的武侠世界,使武侠小说第一次跳出了世俗的范畴,进入高雅的境界。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梁羽生第一次将浪漫主义的思想放进武侠作品之中,这一思想在此后的数十年中一直是武侠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可惜梁羽生毕竟是从旧时代走出来的人,他的创新虽然是巨大的,但是在人物的刻画上却未能跳出旧思维的束缚。他笔下的人物一如白纸黑字一般,好坏分明,好的好得不得了,坏的也坏得不得了,实在平淡如水。这当然也是一种不真实,但是这种不真实已经沦为虚假,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他没有给我们留下甚么可资回味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在武打描写上那种脱泥带水,毫无想象力的风格也是导致他未能取得最大成功的原因之一。

② 你是怎么看待武侠小说的怎么看待金庸先生作品

武侠小说算是中国的本土文学,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有人把中国的武侠文学和西方的骑士文化归为一类,其实是不对的。
中国的武侠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墨子的非攻兼爱,儒家的五德,道家的无为,佛家的万法皆空。而西方的骑士受命于国王和宗教,并不是老百姓的。而中国的武侠确是为人民说话的。
金庸先生的作品算是对武侠一种新的诠释和书写。最早的武侠,是唐代的虬髯客传,言简意赅,但剧情人物环境都入木三分。金先生算是把武侠一门发扬光大,属于武侠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将历史融入武侠,把人物的命运和整个历史社会联系到一起,如张无忌乔峰等。同时又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观点。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后来他也在反思武侠中的构成元素。武功,这个武侠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金先生作了大胆的尝试,最后的鹿鼎记中,韦小宝手无缚鸡之力却玩转于朝堂和江湖中。射雕三部曲奠定了金先生武学宗匠的地位,而鹿鼎记则是将他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鹿鼎记中,武功只占很少的份额,但你又不得不说它是一部武侠小说,而且很出色。
我个人没完全看过金庸先生的书本小说。只是在书店的时候站着看了一些。但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人物性格鲜明生动,情节峰回路转。
总之,武侠小说是中国的特色小说之一。而金庸先生,则是以为当之无愧的武侠宗匠,因为是他把武侠推向了世界。

③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非常喜爱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古龙的作品

人们都想成为自己的英雄,生活中的失意也好,挫折也罢,都丝毫不影响自己在武侠小说里畅游,做心目中的强者和勇士,而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在本行业中可谓龙头

武侠小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里面有侠肝义胆,有英勇无畏,不经意间就会让看小说的人设身处地,尤其是金庸和古龙的作品,不仅代入感极强,还在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刻画上不由得让读者产生共鸣并不由自主的将一些情节映射到一样“舞刀弄枪”的生活中。

其实,无论是金庸还是古龙,武侠小说的目的都不单纯的只是小说,对大多数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而言,它们的存在更像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④ 金庸武侠小说的价值及意义是什么

个人看法:文学价值,史学价值,艺术价值都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低。。。
有意义的地方大概就是 塑造的人物性格 能让读者 更懂些人性吧

⑤ 语文武侠小说人物心理鉴赏研究性学习学习心得

研究性学习?这得要多少字的论文。。。
建议研究人物:
小李飞刀--阿飞
性情中人,智商、情商都极高,这从他年纪轻轻就能玩弄各大江湖高手于手中即可看出。情商,他不低,不要因为他被女人欺骗就认为他情商低。阿飞的特点:简单而直接。简单但不愚笨,简单是一门学问,美国品牌苹果就是这一学问的代表。简约而不简单,只因已做到极致,便可找出事物最重要的点,并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致。阿飞的武学、苹果的理念就是这么样的。

天涯明月刀--傅红雪
对武功的修炼可以用粗糙来形容,因为他只练一招,拔刀。他的拔刀任何人都看不见,看见的人都死了。把一招练到极致,破会百招的高手。但傅红雪又是个矛盾的人,他赖以生存的拔刀技是他母亲从小用鞭子把他逼出来的,因此他还得了怪病,也许他只想过最平常的生活,可惜他不能。

⑥ 如何评价武侠小说中侠义的元素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提高,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只为了饱腹而活着,人们也开始逐渐追求物质以及精神上的享受。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武侠小说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其中武侠小说中狭义的元素更是让人们十分喜爱。那么对于武侠小说中狭义的元素正确的解读是怎样呢?我觉得应该是“侠、义、情”相结合。

第三,生而为人,必会有情。

无论是一个非常平凡的老百姓,还是高高在上的令世人所瞩目的一名大侠,他一定是要有情的。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情也就会失去了判断的能力,那么他是不能够成为一名大侠的。因为失去了情感,那就和机器人没有什么区别了,还怎样对是非进行判断,还怎样去帮助弱者、匡扶正义的。

⑦ 求金庸武侠小说研究性学习的心得八个和论文1篇

从金庸小说的流行现象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

如果说有水的地方一定有华人,那么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句话并非是金庸小说爱好者的夸夸其谈,而是铁一般的事实。自从金庸在 1955年创作《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写完《鹿鼎记》为止,他总共创作了14部武侠小说(不包括短篇小说《越女剑》)。在近50年中,这14部武侠小说一直在华人世界流行不衰,并且是通过小说、漫画、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媒体流行开来。进入90年代以后,金庸小说更因互联网技术的面世而上了网,使全球懂得中文的网民得以“一睹尊容”,其流行面之广、其影响力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金庸小说为什么会如此得到全世界华人读者的垂青和喜爱?根据金庸本人的看法,这是因为“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实际上,真正流传下来的中国艺术传统,就好像国画那样,是根据唐、宋、元、明、清一个系统流传下来,和外国画完全不同……在中国小说方面,自五四以来的小说都不是传统的中国小说。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武侠小说会这么受欢迎?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不过,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而中国人当然喜欢看中国形式的东西”。如果纯粹从文学的角度来理解,金庸的解释是有一定的合理性,颇能令人接受。问题在于,金庸小说在华人世界的长期流行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象,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文化现象呢?试想,金庸小说从问世以来,先是在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及欧美的华人世界流行开来,接着又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挟雷霆万钧之势打入大陆市场,俘虏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心灵。90年代后,欧美华人移民日益增加,金庸小说在他们当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且从流行小说的层次晋升到学术殿堂讨论的严肃课题--1998年5月17至19日,美国洛矶山麓的科罗拉多大学就以“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题,举行了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收获颇丰。这恐怕也是美国大学首次为一位仍然健在的中国作家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

与会学者在这次学术会议上,从方方面面触及了与金庸小说有关的多个课题。尽管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同金庸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占有显赫的地位。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客席研究教授刘再复就认为,“我们有理由相信,缺少充分评说金庸作品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残缺不全的文学史。如果我们能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变迁史的大背景下看金庸的作品,如果我们不囿于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般解释去看金庸,如果我们能够不带偏见看问题,就会看到金庸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真正继承并光大了文学剧变时代的本土文学传统;在一个僵硬的意识形态教条的无孔不入的时代保持了文学的自由精神;在民族语文被欧化倾向严重侵蚀的情形下创造了不失时代韵味又深具中国风格和气派的白话文;从而将源远流长的武侠小说传统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另一位与会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则认为,金庸小说之所以有吸引力,在于“金庸武侠小说里的江湖世界包含两个成分:一是为了补偿现实的遗缺,而在想像中创造(幻化)出彼岸的、超越的、理想的乌托邦境界;另一组充满杀机(危机)的世界,这是现实世界的折射,是此岸世界对彼岸世界的侵入。两者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从而在世俗社会与理想境界之间,在此岸与彼岸的联结中,实现了文学的审美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类似宗教的作用’”

从刘再复和钱理群的发言内容可以看出,他们都给与金庸小说极大的评价,都认为金庸小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奇葩,而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看法,例如中国电影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墨就主张“重写一部‘破除偏见,树立正见’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让金庸在文学史中占有他应有的地位。

问题在于,他们都没有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现代中国人(包括世界各地的华人),无论是处在什么社会发展阶段--前现代(中国农村和乡镇)、现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是后现代(新加坡、香港、台湾和欧美),竟然都会迷上在形式上和古典的章回小说无甚差别,在内容上也不脱志怪传奇、才子佳人的巢臼的金庸小说?从西方文学的发展史看,现实主义艺术、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是有明确的分界线的。不同时期的艺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截然不同,一目了然。套句卢卡契的话说,这是一个“要托马斯·曼还是卡夫卡”的问题。事实上,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理论,就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这一对矛盾的基础上的。无论是作为西方现代美学先驱者的斯宾格勒和齐美尔,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巨匠大家如卢卡契、阿多诺、本雅明等,或者是其他的现代主义理论家,尽管理论出发点不一,学术派别也不同,都认为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一对不可通约,也无法协调的矛盾。但是,从辨证法的角度来看,任何矛盾都是会转化的。因此,美国文艺批评家菲德才会在五十年代现代主义强弩之末时,高呼“跨越边界,填平鸿沟”,预示着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

可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甚至二十世纪的中国美学,走的却不是同一条道路。尽管在本世纪初,中国文化界的精英们,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傅斯年、钱玄同等,也曾经痛心疾首地声讨过传统文化,其语气之激烈实不亚于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家。不过,他们当时提倡的却不是现代主义,而是为当时西方学界所唾弃的现实主义。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所说的“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实际上就是一纸倡导建设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宣言。

与此同时,当时的另一批新文化运动巨匠,如鲁迅、茅盾、巴金、曹禺、郭沫若、沈从文等,也开始创作了一大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把中国文学史带进了崭新的、有别于以文言创作的古典文学的以白话文为文字载体的现代文学阶段。

可是,这批五四新文化运动巨匠所创作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却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今,它们除了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而被供奉在文学殿堂内,让中文系学生 “瞻仰遗容”以外,恐怕已经没有多少读者了。然而,应运而兴的却不是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它们至今仍然打不进中国文化精英的圈子,也没有产生过任何足以夸耀的经典作品。

相反的,像金庸、张爱玲等接着明清旧白话文学传统创作的作品,却越来越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成为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界的一个奇特现象。无独有偶,唐浩明的《曾国藩》三部曲、二月河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等章回小说体的历史小说,也开始大行其道。其中,《雍正皇帝》还被改编成电视系列片,据悉这也是九十年代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不仅是小说,即使是其他文学形式如诗歌,五四新文学运动所建立的新诗传统,也始终无法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蔚为大观。北师大教授郑敏就持这种看法:语言主要是武断的、继承的、不容选择的符号系统,其改革也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此缺乏知识的后果是延迟了白话文从原来仅是古代口头语向全功能的现代语言的成长。只强调口语的易懂,加上对西方语法的偏爱,杜绝白话文对古典文学语言的丰富内涵,包括杜绝对其中所沉淀的中华几千年文化精髓的学习和吸收的机会,白话文创作迟迟得不到成熟是必然的事。事实已证明,胡适、陈独秀以及鲁迅、周作人在创作实践上,每逢要表达深刻的内容或追求艺术效果时,总是仍然求助于他们在理论上痛斥的古典文和诗体。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五四以来,不加思索、囫囵吞枣地把西方文学形式强行移植在中国文学园地上的做法,是根本行不通的。同样的,任何尝试把西方现代文艺美学理论生搬硬套地用来解释中国文学现象的努力,恐怕也会是徒然无功的。换句话说,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有它自己的模式,也有其独特的现代性。金庸小说的流行就是实证。

笔者认为,金庸小说的流行及有如此坚韧的生命力,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武侠小说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俗文学的延续。中国的传统俗文学世界,原本就是以志怪类、公案类、传奇类和侠义类为主流的。自六朝志怪开始,到唐代传奇,到宋元话本,到明清小说,无不按照这个脉络发展着。到了五四时期,由于种种时代原因,这个主流遭受到了一批在当时来说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给拦腰截断了。这些知识分子以西方的小说理论和创作方法为经典,批判甚至否定了传统俗文学的价值。可是,这毕竟是知识分子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群众所喜闻乐道的毕竟还是在传统俗文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本土文学。

二、武侠小说是民族精神的支柱。自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们出于时代要求的缘故,拼了老命的反传统,结果矫枉过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出现了断层,造成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恶性循环,也就产生了民族精神普遍失落感。整个民族缺乏了一种统摄族魂的维系力量。武侠小说塑造了一些“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英雄形象,如王重阳、洪七公、郭靖、凌未风、吕四娘等,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炎黄子孙心仪的英雄人物。大陆开放之后,武侠小说就成为了当地再版了又再版甚至盗版再盗版的畅销书,恐怕就和上述的民族精神普遍失落感有关。

三、武侠小说是现代仙话。人类的心灵是需要彼岸的,民族心灵也不例外。中国人的传统彼岸就是道教的神仙世界。传统中国人习惯于通过对虚幻神仙世界的追求,来超越现实人间世界的苦难。这就是所谓的儒道互补心态。现代社会的大工业生产形式,已经把人沦为机器的婢女。在这样的情况下,武侠世界自然就会成为了缺乏宗教精神的现代炎黄子孙的彼岸世界。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九十年代是中国人正式跨入现代化社会门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也面对了本世纪初西方人的精神困境,因此急需一个精神乌托邦来调剂出于极度紧张状态的心灵。不过,肩负起这个重任的却不是像西方先锋派类型的那种现代艺术,而是立足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的,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新本土文学。

进一步地说,中国的现代性也是有别于西方的。无以名之,就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而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也必定是立足于传统同时又有别于传统的。也许金庸所创作的武侠世界,就是此种独特的现代性在文学彼岸世界中的折射。

限于篇幅,本文不准备展开讨论这个课题。仅以两位新儒家学者杜维明和林安梧对传统和现代的精辟见解,作为本文的终结:寻根意愿和全球意识表面是两种决然不同的思潮。一种是因工业文明发展到了某一极点以后,因人类面临了毁灭边缘而引发的反思;另一种是原来认为经过现代化洗礼后便逐渐消失的传统积淀,但面向二十一世纪,传统的生命力不仅没有被消解,反而在现代化的后期、工业文明达到高峰的社会里发挥了非常大的力量。

传统是在时间的赓续性所成的历史之流逐渐刷汰累积而成的,当它作为一个与启蒙相对的词来看,特别强调的是以往的累积已难以消融而逐渐僵化成教条,并从而使自身丧失了生机力,生命变得暗淡无光,衰颓破败。但果真传统就是这样的吗?启蒙者往往重新点燃了自己生命的亮光,重新去审视传统,掘发传统的生机,再造新局。当然启蒙者或许挥刀斩乱麻的想告别传统,但可能传统之水仍就浩浩荡荡望前流去。启蒙,或如康德所说“是人之超脱与他自己原先的未成年状态”,但并不意味得毁弃其自己未成年的身躯。启蒙是生命力之再现,是生命之成长而不是告别。亦惟有在其赓续性(Continuity)中才能护守住自己的同一性(identity),才能吸收、融化、望前迈进。

⑧ 看了金庸写的武侠小说后,对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非常喜欢金庸笔下的小说,金庸笔下共计15部小说,连起来一副对联,自然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越女剑》。这些小说一直影响着我,从小我便喜欢金庸小说,梦想仗剑天涯,从此成为一代大侠。

读金庸小说还让我学会很多东西,那就是应该更加勤奋,而不是懒惰,因为金庸作品中,这些人物主角身怀盖世武功,但绝非一朝一夕练成的,想要练成盖世武功,就应该更加勤奋,生活中我们也是一样,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而不是选择逃避。除此之外,我们做人还应该更加谦虚,这样才能够不断的进步,读金庸小说能学会很多东西,这其中的道理,我们应该慢慢的摸索不断的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⑨ 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想传达怎样的侠义精神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不仅仅关注于“武”与“侠”,同样在其中融入了自身对于社会的探讨,让整个武侠世界的意蕴更为丰富,《连城诀》对人性的刻画深入人心;《笑傲江湖》又表现出对于政治的关注;而最后的《鹿鼎记》又将社会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侠义精神的流露之中,金庸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体为:责任精神、宽恕精神以及自由精神。

一、责任精神

侠客在文化的演变之中逐渐被赋予了关怀天下的责任精神,脱离了单纯为了儿女情仇的“小侠”,而贯彻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

三、自由精神

最后的一种侠客精神与其本身极为契合,这种对于自由的向往正是侠客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侠客的终极追求。它是一种与封建礼教的对抗,是一种对思想禁锢的反叛,是一种个性人格的高扬,杨过、令狐冲......都蕴含着这样一种理念。

热点内容
小时候看的小说言情书 发布:2025-01-11 17:26:25 浏览:158
郭敬明青春校园小说分析 发布:2025-01-11 17:26:23 浏览:5
YY现代小说吧 发布:2025-01-11 17:14:23 浏览:647
科幻小说鬼域之城 发布:2025-01-11 17:12:00 浏览:770
架空小说完本排行榜完结版 发布:2025-01-11 17:10:25 浏览:348
起点系统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11 16:31:21 浏览:545
古代异能女穿越到现代一女多男小说 发布:2025-01-11 16:25:31 浏览:580
关于重生之类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11 16:18:15 浏览:618
新欢旧爱小说现代篇 发布:2025-01-11 16:16:43 浏览:552
仙侠小说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11 16:12:56 浏览: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