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小说 » 武侠小说中教育

武侠小说中教育

发布时间: 2023-07-29 11:02:53

❶ 关于辩题“武侠小说是否应该进课本”

好的文章成千上万,但是中学课本的容量毕竟有限。金庸的武侠小说情节动人,作为消遣读物休闲时刻读一读倒也无妨,但其思想性尚未优秀到可以担当“课本读物”的重任:因果报应、以牙还牙思想的宣扬,也与现代法治格格不入。因此不应该进入中学课本。

A组初赛第3场: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

A组的最后一场初赛,今天在澳门大学和东吴大学之间展开。

本场比赛的辨题是:金庸小说应不应该进中学课本。赛前,即有评论指出,辩题中“中学课本”的定义范畴有待讨论——毕竟华语组的6支队伍分别来自不同地区,所用的中学课本也不尽相同。若不明确对象,则难于构筑起辩论的交锋阵地。

比赛的过程基本演绎了这种预测,双方在此问题上避实就虚,从概念而非现实的层面展开探讨。相较之下,澳门大学更受到大众评判团青睐,以9:6获得支持,可谓险胜。而4位评委仿佛也颇感为难,两队票数以2:2平分秋色。

因此,大众评判团的“关键一票”首次发挥威力,可谓险胜!本回合也是总决赛开赛以来比分最接近的一场。

尽管东吴大学唯一的一位女辩手王樱儒吸引了不少场下观众的眼球,但三辩“型男”刘立超最终赢得了评委的首肯,拿下本场最佳辩手。

赛后通过15位大众评判团成员表决,新加坡国立大学辩论会尽管在初赛中败北,但凭其优秀的表现,高票赢取最后一张进军A组半决赛的入场券。

各领风骚,同是辩坛霸主

在华语组初赛最后一场相遇的,是来自中国澳门的澳门大学和代表中国台湾参赛的东吴大学。海峡两岸,都有辩论传统,却有不同路数。

澳门大学辩论队的历史可追溯到80年代,当时的澳门大学辩论队获邀参加首届亚洲大专辩论会。1988年后,澳门大学辩论队因故暂别了华语辩坛。现在的澳门大学辩论队正式成立于2001年,在2003年和2005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都挤入了八强。

而来自中国台湾的东吴大学代表队,则是今年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的冠军。在比赛中他们先后战胜了南京大学代表队、复旦大学代表队和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实力不容小觑。

澳门大学和东吴大学面对的,是“金庸小说应不应该进入中学课本”这样一个话题。金庸小说从评委到观众,肯定都不陌生。而中学课本虽然只是薄薄一本,但却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知识体系构建,乃至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金庸开辟了武侠小说的崭新境界,但其作品是否能够作为课文进入中学课本,尚有争议,这也正是赛前最令人期待的论辩焦点。

风格迥异,一样赏心悦目

比赛开锣,双方刚刚自报家门,已是杀机隐现。正方澳门大学在一辩陈词中紧扣中学课本的“内容”必须精挑细选,注重“文化性”、“思想性”。

东吴大学也不甘示弱,直击“不能仅以文章内容的好坏来评判是否得以进入教材”。因为教育的本质乃是“让学生对原本不那么感兴趣的作品产生兴趣”,犹如良药苦口。而课本,则意义重大,“是知识的媒人”。

自由辩论阶段,双方继续围绕课本的本质属性、选取文章应当遵循的标准等问题展开。对于金庸作品的涉及,仿佛被泛化和弱化了,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而双方也都不曾深入地分析金庸小说的文本,这不得不说是辩论场上的一点遗憾,也为后面的评委点评埋下伏笔,留好“口实”。

一方面,正方力主金庸小说应该进入中学课本,强调兴趣是学习的良师。针锋相对的是反方观点,强调中学课本篇幅有限,传统文化例如古文亟待保护,在“薄薄一册”的现实情况下,应该保住阵地。辩论战场从而由“内容”转向“篇幅”等“技术层面”。正方就此展开攻势,号召兼容并包地选用,不论古文还是金庸,都大可以节选之以达最优化的配置。

经历了“放”的你来我往,双方“收”得也算是自如干脆。总结陈词阶段,澳门大学和东吴大学不约而同回归对教育的讨论,也把论辩推向了更高思想性的层面。

澳门大学作为“挺金派”,认可教育和课本的多元化,好比“淋上了巧克力汁的花椰菜”——既补充了营养,也让小童易于接受。东吴大学三辩则巧用生活作比喻,直陈没有哪个母亲会如此养育,“你喜欢吃的在外面总不会少食,回到家里,妈妈当然还是要给你补身子”。

教头出招,评委施展绝技

这是一场特殊的辩论赛,说起特殊,不仅因为辩题的生动趣味,也不只言其高潮迭起的场上局面和戏剧化的娱乐性辩论效果。这一番交手,不仅是澳门大学对东吴大学,场上选手对场上选手的比拼,也把教练和评委拉了进来。难怪赛后有评论说:“评委点评比辩论精彩,教练出招较辩手好看”。

在评委提问环节,面对已经问过正方的问题,东吴大学一辩王樱儒在回答对金庸小说的了解程度时,引发全场爆笑。“男看金庸女看琼瑶,不男不女看三毛”,这个形容自己“个头小小志气高,机智爽朗爱俏皮”的政治学专业五年级女生,一指自己队中二、三辩两位男生,“他俩不男不女……所以评委老师,我们对金大侠恐怕都不大熟悉”。

真正的技惊四座,还在评委印象点评环节。

评委老梁不仅张口便是金庸小说人物,更连背两段原文,仿佛信手拈来,可见功夫之深已入无人之境。而最后的“教头对决”,更是把辩论与武侠之妙融会贯通。正反双方带队教练走上台,模拟一对一陈述、对攻,在年轻辩手基础之上再深入剖析。不论教育、读书还是立人层面,终于道出了金庸作品之最核心,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八个字,或许也是辩论所执着追求的理想。

❷ 中国武侠的精髓究竟是什么

1、中国武侠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武侠的精髓就是“以武行侠”,他主要成于战国时期,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记载,他的方式是记载的个人传记;较早的小说有三侠五义,之后一直流传到今天。
2、中国武侠为什么西方人接受的程度比较低?
西方的游侠来自于骑士精神,他和中国的个体式的游侠不同,骑士最尊贵的是荣誉,体现在个人则是人性的尊严,而武侠讲求的是个人的精神追求,具有浓重的个人色彩。
3、中国武侠的情感、武器、招数一般如何表达?
早期的武侠类似于纪实,从三侠五义开始,成为了小说的一种模式,成为了对当时种种对政局或经济状况不满的宣泄,在个人英雄的情怀下解决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和聊斋志异类似。近代的武侠从金庸开始开创了武侠文学的新纪元,将历史的背景和个人追求融为一体,融国家、民族大义于一身,有了重大的突破,而且《鹿鼎记》这部不像武侠的“武侠”已经脱离了“武”的方式,而追求一种草根在大时代的参与和对历史的影响。
武器因为受文学影响,必须要有一种兵器体现武侠的精神,因此将古代主要作装饰用的剑作为了重要的兵器,但是不同的作者显然在武器上追求差异化,如古龙写了七种武器,顶级的武器是拳头。但是古龙的作品中主要的人物是用刀。
招式在传统的武侠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主要是中国武术流派源远流长,门类众多,随便一本拳谱都可能变成一本武侠小说。在金庸的小说中,招式重要的,而且经常失传,这样造成一代不如一代,因此上古的拳法成为了争夺的核心。武功的等级经常象征着权力,而得到权力之后追求的就是利益,是金庸的特色。古龙因为不擅长招式,而将速度作为了重点,还有另外的流派是讲求精神的修炼,气势则是竞争的重点;现在黄易的小说采取了这种方式。
玄幻将兵器和招式进行了拓展,以想象力替代了现实的东西,只是斗争的方式变化了,其斗争的本源-权、利、人的尊严、自由、情感等核心的东西没有变。

❸ 孩子读小学迷恋武打小说,我该如何去教育他呢

不拘一格、相信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相信做最好的自己一定吸引来最好的别人。身边人的言传身教,还有一个就是来自于看过的书。所以小时看什么样的书还是很重要的。也下了几年苦功。但是为了工作,生活,只好停下来了。那时,想要靠武术养家是困难的。怎么都不理解近视眼和老花眼:怎么会看不清楚呢?对于因为近视而得到额外关照坐到前排的同学也会心生羡慕。

在这个过程中,唯一的收获就是写作水平有了提升,也许,看小说也是有一定作用的。琼瑶、芩凯伦这几位作家的小说真的是看的爱不释手,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都是书不离手啊却原来行侠仗义不是口头禅,一句话的事,行侠仗义,你必得先有背景,你才有保护自已的资本。

❹ 金庸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探究 研究性课题

金庸的出现,无疑对中国主流文学界构成了严峻挑战.然而,无论是接纳还是拒绝金庸,研究者们都很难跳出雅与俗、精英与大众等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即使是接纳金庸的学者也是把收编金庸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来衡定金庸雅俗兼具、模糊二值判断的武侠小说无疑是削足适履的.金庸小说事实上已对20世纪建立起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史观念体系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跳出这种二元思维设定的框架与模式,调谐接收金庸作品的文学研究频道?本文试图依托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及社会资本联动的文化研究理论,探寻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创意经营.
一、文化资本:在当代思想给养中运作中国传统文化
布尔迪厄认为,资本可以表现为三种基本的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可以直接转换成金钱,它是以财产权的形式被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在某些条件下能转换成经济资本,它是以教育的形式被制度化的;社会资本是以社会义务(联系)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它是以某种高贵头衔的形式被制度化的.文化资本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具体的状态、客观的状态和体制的状态.文化资本的积累集中体现在我们所称的文化、教育、修养之中,文化资本的经营是对累积的文化资本的现实运用与转化,这一过程表现为投资者的辛苦劳作,显现为经营者各个时期劳动力的变化,这种文化资本的自觉经营,为“文化资本”整合其他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获取高额回报提供基础核心,并且在社会结构的再生产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金庸成长过程和小说显现的人的教养、德行、人性,经由创办报纸、撰写时评与创造小说,表现为一种努力摆脱功利主义、物质主义对个体精神羁绊的努力,尤其是撰写时评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一个政治学出身的文化经营者那份“超目的的合目的性”追求,为他赢得了更多的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经营空间.在小说创作中则体现为他自觉地以更多的时间投入以剖析人性与体悟生命.
金庸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对待创作的认真态度,是他的文化资本的重要构成部分.金庸以严肃认真的艺术态度对待武侠小说创作,精心建构武侠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高度自觉地承传中华文化的价值,是金庸自觉经营文化资本并以此为核心整合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起点.
让传统文化运行于当代思想提供的给养中,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保存.沉淀于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被从历史深处打捞起来,集聚在与当代文化共同运行的思考之中,这种深入到历史深处的思考,不是要复活传统文化曾有的样子,而是要使曾经鲜活的传统文化精神气韵在当代文化土壤滋养下,依然保持它曾经存有的鲜活.
金庸成功地融会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精神,将武侠小说提升到新的境界,其创作一方面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大量的营养,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智慧、灵感、想象和才情综合运用传统文化资源,从而构成他小说的独特的文化资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或许是良莠兼具,但在社会的特定发展时期,金庸小说文化资本运营,为社会开辟了一个广泛的市场,为不同的读者群提供了各取所需的文化资源.中华文化精神也在文化资源的现实转化中,着陆生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
对金庸如何在小说中充分激活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效地转化为小说的文学性资源,许多研究者都有精彩而充分的展开,不再作添足之论.本文重点旨在论述金庸的文化资本经营在当下语境中的功能与意义.
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着眼,形式上借助武侠小说这种传统文化体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适合最广大华夏子孙的再创造.金庸利用的是传统的武侠小说形式,在承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赋予小说以现代的思想,即以当代的文化滋养中华的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一道运思,创造出有别于传统的新武侠小说.
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缺乏好的创意和再造能力,致使传统文化资源不是闲置浪费,就是大量流失,或为外国文化所利用.众所周知,《花木兰》和《宝莲灯》这两个在我国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美国好莱坞把它们拿去加以文化与技术的改造,拍成动画片,通过全球的销售网络广泛传播,从而创造了惊人的票房和影响,这就是好莱坞对传统中华文化的改造,我们除了焦虑却无所作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仅仅倡议“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口号,对民族文化的国际化推进并没有什么切实的作用与意义.我们可以蔑视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将目光仅仅投放在最没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功夫”上,也尽可以蔑视好莱坞的中国面孔拼贴的仅仅是中国文化的边角余料.但是,如何遏止好莱坞的文化影响和意识渗透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大,这才是中国人自己的使命,如果忽略这一点,那才是最可悲的了.

❺ 金庸小说的文学价值如何

武侠小说的价值

----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

武侠小说是从我国颂扬狭义精神为主的各种形式的小说发展而来。武侠小说作为中国小说类型中极为重要的一大类别,长期以来受到了诸多的非议。特别是现代武侠小说,是在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它曾在文坛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这可以说明武侠小说有其自身的价值和魅力。本文以金庸小说为例,分析武侠小说的“文化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

一, 文化价值

金庸,无疑是现代武侠小说的泰斗。从五六十年代至今,金庸这个名字更是家喻户晓。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深受读者的喜爱,以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更是数之不尽。从金庸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武侠小说的文化价值。“侠”文化的精神被武侠小说继承了下来,在金庸小说中,比如郭靖、乔峰等人身上就有着“狭”的品质。金庸把儒家的进取精神,道家的自在旷达和佛家的修身自律引入武侠世界中,处处渗透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天龙八部》渗透着佛的精神,《神雕侠侣》体现道家的冲虚淡泊和直面生死。小说中渗透着大量的“出世、入世、无为”的思想,这体现着中国的哲学思想。金庸武侠交织着对历史的反思。如《碧血剑》以明末农民战争作为背景,深刻揭示出中国历史的一些特点:“鸟尽弓藏”;“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金庸的小说中,我们读到了历史、哲学、古人的文化价值观。

二, 认识价值

武侠小说虽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可它的认识价值却不减。我们能够从武侠小说中学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在《书剑恩仇录》中,阿凡提借驴子讽刺那些带官帽的人,其实也告诉世人,为官之人不要总想着骑到人民的头上,否则迟早会被人民拉下来的。《鹿鼎记》又是对中国官场斗争的险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不遗余力的揭露,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再看《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她为得到张无忌的爱情而不折手段地迫害别人,注定她的爱情是不长久的;这也告诫人们,与人为善,真心实意的爱,才会有回报。

三, 审美价值

武侠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进行了雅俗融合。武侠作者广泛汲取了戏曲、电影、文学等多方面的特点,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审美特征。从叙事技巧来看,金庸跳出情节模板的约束,成功地运用现实主义辨证地处理人物与情节关系的经验,以性格发展变化作为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其结构宏大严谨,一气呵成。如《神雕侠侣》,以宋朝为大背景,以杨过的成长为线索,表现杨过性格、价值观的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环环相扣,构成宏伟的社会画卷。从小说语言来看,金庸小说用词凝练、典雅、清新,融入了大量的古典诗词。此外,爱情在武侠小说中站了很大比重。金庸小说也以爱情作为主旋律贯穿始终《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与喀丝丽的爱情,《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读来让人荡气回肠。作者推崇的这种性灵之爱,抛弃世俗之利,以情义为尊的思想带给人们美的感受。

武侠小说的魅力是不可低估的,武侠小说深受各种人的喜爱。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很多武侠小说以影视的形式出现,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在武侠小说发展的过程中,但愿它不失去自身的精神才好。

❻ 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和四大名著相提并论吗

我认为金庸的小说是可以跟四大名著相提并论的。金庸的小说基本上都发表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庸小说的风靡也大概从那个时代开始,最先开始是风靡于台湾,香港,后来是东南亚,改革开放之后,金庸的小说传入大陆,也深受大陆的年轻人的喜爱,后来金庸的小说也不断地改编成各种版本的电视剧电影,得益于当时香港繁华的电影产业。使金庸的小说进一步的走入了人们的视线。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庸的小说,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从以上3点得出结论,金庸的小说是可以跟四大名著相提并论的。金庸曾经为他笔下的人物写过一句话,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以看出金庸小说的教育内涵,也完美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教育内涵,所以我认为金庸的小说从这一点出发,也可以跟四大名著相提并论。

❼ 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侠”之文学、思想价值是什么

文学的目标, 是用文字创造一些从物、故事或情感来表达某些美的、善的、纯真的感情或价值。这些感情或价值, 在人生中本来就有的。文学不是不表达思想, “诗言志”一直就是中国文学的传统, 关键是看怎样表达才能让读者心悦诚服, 不是在文章中讲道理, 或通过故事中人物之口来讲道理, 而是通过感人的故事或戏剧场面或激动人心的诗句, 使得读者或观众接受作者的感情, 而且是热血沸腾、热泪纵横地接受。那么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侠”之文学、思想价值是什么?

热点内容
粉言情2015年连载小说 发布:2025-01-12 02:37:47 浏览:215
总裁的公主情人小说在线阅读 发布:2025-01-12 02:37:46 浏览:424
现代古武战争类小说排行 发布:2025-01-12 02:35:35 浏览:672
主角有异能系统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12 02:33:50 浏览:891
古代重生女同完结小说推荐 发布:2025-01-12 02:32:36 浏览:818
穿越言情分娩小说全集 发布:2025-01-12 01:56:04 浏览:412
封神级别的科幻小说 发布:2025-01-12 01:54:24 浏览:898
写古代架空背景小说 发布:2025-01-12 01:26:16 浏览:109
全本都市系统流小说排行榜完本小说 发布:2025-01-12 01:20:54 浏览:984
有关玄幻之家经验成神的小说 发布:2025-01-12 00:49:56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