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人小说对古代神话继承
Ⅰ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为那2大类
鲁迅最早将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1、志怪小说
在魏晋南北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佛道方术思想盛行,由此发展而形成了以记述有关神仙鬼怪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主的文学作品,称之为志怪小说,
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沿着《山海经》专记绝域殊方的山川物产,一个沿着《穆天子传》专记神仙灵异之迹,并新增一些炼丹成仙普渡人间之作。
其构成复杂,糟粕部分纯属宣扬迷信思想,而其精华部分则曲折的反映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和要求,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以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幽冥录》为代表。志怪小说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唐传奇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沈既济的《枕中记》源于刘义庆《幽明录》的《焦湖庙视》。在中国小说史上,说狐道鬼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造于这时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2、志人小说
或称轶事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内容主要记述了人物的轶闻锁事,言谈举止,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志人小说在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志人小说对古代神话继承扩展阅读:
志怪小说代表《搜神记》:
《搜神记》的作者是东晋时期的干宝。干宝字令升,河南新蔡人,年轻时勤学博览,喜欢阴阳术数之类的东西,因为才名出众,被朝廷召为著作郎。
他对经史之学研究很深,但所著的书都已经失传,只有《搜神记》流传下来,此书以写鬼神为主,而且借写鬼神为由,演绎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寄托作者的人生体验。
《搜神记》是较早集中记述神话传说,俗闻逸事的专书,黄搜集故事464篇。书中故事大都源于神话传说,宗教演绎和民间传闻,虽然虚妄荒诞,却也各有理寓。
讲忠孝节义的,反映儒家观点;讲神仙术数的,植根道教思想;表现因果报应的,源于佛学思想;劝善惩恶则是三教殊途同归的目的。撩开其鬼怪世界的神秘面纱,可一窥民俗风情,可了解世道人心。
《搜神记》中还有不少优美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董永》、《嫦娥奔月》、《弦超》、、《河伯女》等。这些故事情节曲折、描写细致,已经是比较成熟的短篇小说了,对唐代的传奇和元明两代的戏曲都有较大的影响。
Ⅱ 什么是志人小说什么是志怪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其中“志人”这个名称,是鲁迅从“志怪”推衍出来的。“志人”这个名目,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设立,与“志怪”相对而言。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2)志人小说对古代神话继承扩展阅读:
志怪小说相关典故:
1、东海孝妇
叙一孝妇为冤狱所杀,精诚感天,死时颈血依其誓言缘旗竿而上,死后郡中三年不雨。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即以此为蓝本。
2、《幽明录》
亦久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二百六十多则。它和《搜神记》不同之处,是很少采录旧籍记载,而多为晋宋时代新出的故事,并且多述普通人的奇闻异迹,虽为志怪,却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氛。
其文字比《搜神记》显得舒展,也更富于辞采之美。这和宋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一致。
Ⅲ 什么是志怪小说,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其中“志人”这个名称,是鲁迅从“志怪”推衍出来的。“志人”这个名目,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设立,与“志怪”相对而言。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3)志人小说对古代神话继承扩展阅读:
志怪小说相关典故:
1、东海孝妇
叙一孝妇为冤狱所杀,精诚感天,死时颈血依其誓言缘旗竿而上,死后郡中三年不雨。关汉卿的名作《窦娥冤》即以此为蓝本。
2、《幽明录》
亦久已散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二百六十多则。它和《搜神记》不同之处,是很少采录旧籍记载,而多为晋宋时代新出的故事,并且多述普通人的奇闻异迹,虽为志怪,却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氛。
其文字比《搜神记》显得舒展,也更富于辞采之美。这和宋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一致。
Ⅳ 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哪些影响
我国古代神话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字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
1、神话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中国神话以其广博精深的意蕴,生动活泼的表现力,为后世文学奠定了基础。神话除了被后人直接载录外,还为各类文学作品提供素材,经文学家发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神话作为原始先民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先民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和感受,包孕着浓郁的情感因素。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神话原型的作品,都可以把作者或读者领入先民曾经有过的那种深厚的情感体验中,从而缓释现实的压力,超越平凡的世俗。
经历千年的磨练,中国神话散佚严重,主要原因有:1、时代久远;2、儒家的排斥态度,致使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
记载神话的文献资料有: 1、诗歌:《商颂·玄鸟》、《大雅·生民》和《楚辞》,尤其是《天问》。2、史书:《左传》、《国语》、《逸周书》等,《穆天子传》。3、诸子:《庄子》援引神话最多,《孟子》、《墨子》、《韩非子》等亦保留一些。4、《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后者相当宏富。
Ⅳ 求有关于中国古代神仙鬼怪等神话传说的书,最好是古代典籍,不要聊斋。
《西游记》、《山海经》、《封神演义》、《搜神记》、《博物志》等。
1、《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西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中外学者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3、《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明代许仲琳(存在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
《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写武王伐纣的故事。前三十回着重写纣王的暴虐,姜子牙归隐,文王访贤,得姜子牙之辅佐,武王才完成讨伐纣王的大业。
后七十回主要写商、周两国的战争,并且掺杂有宗教的斗争,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该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
4、《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
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了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一十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5、《博物志》
《博物志》,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232~300)编撰,分类记载异境奇物 ﹑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
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也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
还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等等,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
Ⅵ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有哪些类型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古代小说的发展情况,我们把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
1、准备期(从远古至先秦两汉):我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如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等,虽然不是小说,但从思想上、题材上、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上为古代小说的发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2、成熟期(魏晋至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小说是中国小说的雏型。但他们仍然没有摆脱依附历史著作的状态,作家也不是有意为小说,形式较简单,只是“粗陈梗概”而已。
唐代古代小说开始成熟,形成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小说,作家开始有意为小说。唐传奇是我国文言小说的一座高峰,对后代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转变期(宋元):宋元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从短篇向长篇、由史传体向说唱体的发展和转变。小说创作群体扩大,题材增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经典的长篇小说就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经过世代积累由文人加工而成的。
4、繁荣期(明代):明初,古代小说发展处于停滞阶段。明嘉靖、万历年间到明末,小说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是《西游记》、《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白话短篇小说集。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成为小说的主潮。这一时期,小说作家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小说从描写历史、英雄转向描写市井细民;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向典型化过渡。长篇小说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发展。作品风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繁荣阶段。
5、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清初,《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小说的又一座丰碑。接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小说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铸在艺术作品中,从对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转向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认真反思;人物形象达到高度个性化。出现了反映个性解放思想的新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带有更浓重的感伤和困惑情绪。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近代小说尚未出现,这一时期兴盛的公案侠义小说和狭邪小说是古代小说的余波,所以也在高峰期介绍。
6、演进期(1895-1911):是近代小说时期,也是古代小说终结演进为近代小说时期。小说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斗号角,大量繁荣,近代小说从内容上反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倡改良主义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艺术上在继承古代小说传统的同时,逐渐接受西方小说的影响,人物、结构、语言方面都有重大的变化。
Ⅶ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并举出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作品
1、起源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这些小说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只是“粗陈梗概”。
描写人物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形象,所写故事,大多是实录性质,缺乏艺术上的虚构,作者们只是搜奇记轶,而不是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但它对后世小说戏剧的影响是巨大的。
代表人物作品:刘义庆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干宝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2、发展阶段
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人小说有长足的进步,有意识地做小说,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造和提高。
代表人物作品: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等。
3、转化阶段
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小说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作品描写的对象由封建士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
代表作品:《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等。
4、成熟阶段
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体制、形式创作的小说。明代是白话小说蓬勃发展的时代,清代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成低谷状态,至晚清才又繁荣起来,晚清长篇小说有一千种以上。
代表人物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
(7)志人小说对古代神话继承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
1、《西游记》: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还有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2、《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直到现在,三国都是一部在文学界上享有盛名的历史小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
3、《水浒传》: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综合”,以它杰出的艺 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
《水浒传》的社会意 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 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 反”。另外一个就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时代敢于“现实”和文学相结合的写作是“作家”人格的一种突破。
4、《红楼梦》:是集讽刺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古代罕见名著。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网络全书风范的长篇小说。
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Ⅷ 举实例分析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神话是我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的源头,新颖、奇特甚至不可思议的幻想是其浪漫主义手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巨大的影响。
首先,古代神话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中国文人特别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家,他们丰富多彩的作品多来自上古神话。如中国第一位著名文学家屈原采撷上古神话的一些情节,创作了千古奇文《天问》、《九歌》、《招魂》等充满奇特幻想的诗篇。我们从屈原的作品中重温了上古神话的许多故事,可以说没有上古神话,就不会有屈原那些瑰丽警拔的诗篇。陶渊明的《读〈山海经〉》组诗,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诗人与统治者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唐代诗人取材于古代神话的创造,更是蔚为大观。柳宗元、刘禹锡等都曾用神话题材写诗,尤为著名的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李白诗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继承了上古神话的传统。他的诗中有大量神话典故,如: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女娲,射九日的后羿,撞折天柱的共工,以及嫦娥、修蛇、烛龙等等,其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描绘了一个活生生的神话天地,构成一种奇幻神妙的图景。诗人引用一系列神话故事,旨在发其神思,畅舒现实,发挥神话的积极战斗作用,从而也形成了其汪洋恣肆的风格。
李贺的名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正是引神话入诗,情景交融,美不胜收,成为千古绝唱。
唐代,不仅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离不开神话,现实主义诗人也把神话作为作品的不可或缺的素材,如大诗人杜甫出入四川的若干诗作,便把大禹的事迹当成吟唱的对象。
鲁迅先生曾指出:小说发端于街谈巷语,“探其本根……在于神话与传说。”①又说:“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②我国最早的一部神话小说是《穆天子传》,该书的重要情节就是利用上古神话传说写出的。当神话演变为仙话之后,出现了魏晋志怪小说。究其本源,志怪小说仍脱颖于中国古代神话,并由此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成为中国小说史前列的篇章。可以说神话开创了小说的神怪题材,没有神话便不会有后来的志怪小说。神话关于神灵变化的观念和表现形式,为志怪奠定了幻想基础,对志怪不仅起着启示作用,而且直接为志怪所吸收。志怪小说中的神仙妖怪等都同神话中的各种神人神兽在表现上有渊源关系,只是它们的人格化程度提高了,体现着新的审美观念。神怪的变化愈来愈成为情节构成的重要因素,这些变化仍以神话的变化为基础。
其次,上古神话所开创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给后世文学家、艺术家开辟了一条大道,从此,浪漫主义就成了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中国民间文学的成长,诸如历代的歌谣、神话、史诗、传说、寓言、故事,莫不继承发扬了上古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及其创作技巧,如白描,人物性格主体化,故事化等,都成为中国文人在塑造人物形象及构造故事情节时认真吸取的经验,形成了中国文学积极浪漫主义的洪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浓郁的奇异色彩绘出了自己的作品;唐代大诗人李白以雄壮豪放的艺术风格构成了他的传世之作;清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光怪离奇、璀璨瑰丽;现代的鲁迅、郭沫若异峰突起,他们的作品都以奔腾澎湃的气势,大胆新奇的想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再次,上古神话表现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精神,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后世作家进步的世界观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