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大咖

科幻小說大咖

發布時間: 2023-03-16 21:53:21

⑴ 寫得勤的都很有潛力(跟大咖學寫作系列69—倪匡)

- 01 -

倪匡現代著名作家。與金庸、黃沾和蔡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寫作范圍很廣,一套145本的《衛斯理系列》以及三百多個電影劇本及數不清的涵蓋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等各種類型的創作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地位。更為難得的是,他只有初中學歷,幾乎完全靠自學成才。

- 02 -

——我小時候並沒有願望想當作家。從小學到中學,我立志要當旅行家,或者你也可以叫作旅遊作家吧。那可能是受到李時珍和徐霞客的故事所影響。小時候我讀過《徐霞客游記》,就很想出遊。我寫作的動機,一是謀生;二是為興趣;三是因為我沒別的本事,寫作是我唯一的謀生才能。

- 03 -

在沖虧被問及如何可以成為暢銷小說家時,倪匡很隨意地說道——道 理十分簡單:開始寫呀。即刻寫,不斷地寫。只要開始寫,就會越寫越好。也很常被問到,當今的科幻作者誰最有潛力,能寫到像我這樣的成績,答案也是一樣的:寫得勤的都很有潛力。

- 04 -

——稿量最多的時候,我同時要寫十二篇武俠小說,在牆上拉一個繩子,拿小夾子把每個要寫的故事夾在繩子上。今天該寫這個了,就把這個摘下來,一口氣寫上十二天;明天該寫那個,就把那個摘下來寫上十二天,每次寫大概不到兩萬字。散猜神我寫二萬字不用五個小時,很輕松,還可以有空搓麻將牌。我也不知道怎可每天寫這么多,這是我唯一吃飯的本事。一般來說我一個小時可寫九張五百字的稿紙,除去空格標點,最多三千字。最記紀錄是一小時四千五百字,那是所謂「革命加拚命」的速度。

- 05 -

當然,和每個成名的作家一樣,倪匡雖然學歷不高,但也愛書成痴——我從小就很活潑,也合群,會跟朋友到處去,打彈子、鬥蟋蟀,但因為我極不喜歡受約束和跟人爭勝負,所以從小就不喜歡參加團體活動,尤其是競爭性的活動,所以有空的時間便只好看書,不知不覺就愛書成痴。我最喜歡看小說。起初看通俗小說,像《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那種;後來看各種類型的民間故事;之後是中國傳統小說。我差不多在十二歲以前就看遍中國傳統小說。在小學時期,《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我都看了;看《聊齋志異》時完全不明白,就選一些最短的來看;《紅樓夢》也看了,但是看不明白。我在當兵的時候看得最多的是《紅樓夢》,也看研究紅學的著作。總之好看的小說我便看,一本書頭一千字不好看我就不繼續看了。

- 06 -

——外國的小說我也看,中學時已經看很深奧的翻譯小說。可以說你說得出來的好看的外國小說,我幾乎都看過了,不論是英國作家的、法國作家的、美國作家的,甚至俄國作家的,我都看,而且很多都看過幾遍。《福爾摩斯》我看了很多,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小說我也看了不少。我最喜歡普希金,他的短篇小說寫得很好,寫得比韋斯利還傳奇。 有很多書我年年都看一遍的,包括金庸小說、《聊齋志異》、《水滸傳》、《紅樓夢》等,溫故而知新,每次都可以有收獲。

- 07 -

—— 我有一種特別的技能:不知從何時開始,我看小說的時候,那些文字會在我的腦海中化為畫面,所以一邊看書,就好像一邊在腦中製作電影畫面那樣,十分有趣。我寫小說時,其實就是把那些腦海中的畫面描述出來。 別人寫「連作小說」,因為採用相同的主要角色來寫故事,或者會顧及到不會讓故事之間出現矛盾,我卻不會。在我不同的小說中提出之見解,很多並不一致的,我認為並不是問題,我只是在不同故事中寫出不同的可能性而已 ,歸根究柢,小說寫得好看才最重要。

- 08 -

——我認為小說只分兩種:好看的和不好看的。 好看的小說,一定要有豐富的情節和鮮活的人物。小說倘若寫得不好看,即使裡面有再多的學問、道理或藝術價值都沒用。一名作家的責任,就是要寫出讓讀者廢寢忘餐的作品。 我自認為自己寫的小說是很好看的小說,否則不會幾十年來,我的書一直有人看,而且不斷有新讀者加入。 我的小說,至少做到三點:氣氛逼人、情節詭異、構思奇巧。 我寫小說時又會不時喃喃自語,把書中的對兆和白念一遍,而且是用國語講,不是用廣東話,目的是要看對白說起來是否通順。有些小說的對白,根本不像是人說的話, 我寫對白時則是會代入那個角色、那個環境才構思,所以才能寫得生動。對白生動,小說的情節才容易推展,容易吸引人讀下去。

- 09 -

—— 我認為,好小說應包括生動而有性格的人物、曲折的情節、淺白的文字,加起來便可以成為吸引人的故事。 具體地應如何寫作呢? 我可以分享一個寫小說的簡單方程式:「頭好,中廢,尾精」,即是文章開頭要精彩,引起注意;中段可以盡是廢話;結尾要精彩絕倫,留給讀者好印象。結尾盡量圓滿,不能圓滿也罷; 只賣數十元的一本書還苛求什麼?我寫稿並非文藝創作,只是為了滿足副刊的需要。

- 10 -

——關於「寫廢話」,有一次「香港作家協會」舉辦了個小說訓練班,要我擔任講師,我跟那些學生說: 「每個人都想知道小說應該怎樣寫,其實寫小說容易得很,只要有大量沒意思的話。」 結果被大喝倒彩。那是事實,我告訴他們,他們又不相信。 若完全沒有沒意思的話,任何復雜的橋段,三言兩語都可以交代了,小說還怎麼算是小說?只是個大綱而已。 我最不會寫大綱了,當年寫電影劇本時,羅維請我寫電影的故事大綱,讓他拿去找老闆投資開戲,我也告訴他不懂得寫。我不擅於說故事,只能透過文字表達。

- 11 -

——我寫劇本沒有周詳計劃,跟導演喝一兩次茶聊聊天,談了大概的構思,把摘要記在香煙包裝紙上,便回家去寫了。寫小說我也從不打腹稿,不過開始故事之前,大約的情節總是有的,只是到了正式寫作時便會起了變動,有時候簡直會變得面目全非。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湖水》了,那是一九六九年的作品,一開始是打算寫一個關於「鬼上身」的故事,後來因那樣的想法實在不能為當時社會所接受,硬把事件扭曲說成是人為,便變得不倫不類了。﹝在《湖水》之後,相隔十年,我寫了《木炭》,切切實實地在故事中承認靈魂的存在,是因為期間我親身經歷了至少兩件鬼魂事件,都是沒法子用任何的科學角度解釋清楚的,不由我不信。﹞

- 12 -

寫作的靈感當然是每一個作家都關心的事情,關於這一點,倪匡也大方得談了許多他的心得—— 書籍、報紙、雜志、電視、電影都是我的靈感來源。通常不必搜集,有趣的資料自己會跑出來。我常常是看到某篇報導很有趣,才根據其中的內容構思故事。例如《聊齋志異》中便有很多可供發展成科幻小說的素材,撇開迷信,加上科學化解釋,便可以寫成科幻小說。

——「韋斯利故事」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一個地方》,但說到最滿意的,《尋夢》故事既曲折又離奇,結局亦出人意表,始終是我最滿意的一本。《尋夢》的靈感是來自我自己的遭遇,我從小就常作一個同樣的夢,後來索性用該個夢當開場,編出《尋夢》中那個完整的夢境。

——從小到大,我一睡著就做夢。我的夢很奇怪的,帶有連續性,有時整個星期就做同一個夢的連續段落,而且半夜醒來一陣子,再入睡又能再繼續本來的夢,像看連續劇一樣。那些夢內容多到記不到,但真正精彩的會立刻記錄下來,當成寫作的素材。我的小說中至少有百分之二三十是由夢中取得靈感寫成的。

——故事中連我的主觀願望投射也極少,唯一的一個例外,是《一個地方》,書中所寫的便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國度。使用聲控計算機寫作並不比我之前使用紙和筆寫稿快,因為我要多花不我的見聞倒是許多故事的意念來源。我所見過的聽過的,只要能帶給我啟發和聯想的元素,都可能在小說中採用。例如當年在大興安嶺林區我遇上過一個被熊舔傷了半邊臉的人,他的造型我印象極深刻,後來在《木炭》一書中,便寫了一個造型差不多的角色。我在一九五一年春天在蘇州住過三個月,當時的一些見聞,後來也寫了到《蠱惑》書中;而在當地「玄妙觀」內見過一個體型極胖、能一人占滿一條長板凳的婦人,便是後來創作溫寶裕媽媽的原型。

——我又有過很多玩物喪志的嗜好,例如養魚、種花、搜集貝殼、木工、烹飪、古典音樂等等,而且都是由迷轉痴,由痴變狂。我是貝殼專家﹝我曾以原名倪聰的名字和盧爾德先生Mr Rick Luther 合著了一本學術專書《香港之寶貝與芋螺》,一九七五年由香港「新昌印刷公司」出版﹞,便寫了一個叫《貝殼》的故事。想到寫透明人,因為養魚時看到俗稱「玻璃貓魚」的透明魚。我喜歡玩音響,忽發奇想,便寫了一個古代聲音偶然留傳到現代的故事,叫《古聲》。

——我的小說常常融合歷史

事件。我認為只要用心去了解一段歷史,用心揣摩當時的人、地、事、物,寫出的故事自然令人信以為真。有些情節,讀者以為我是虛構,其實也是寫實的,例如《背叛》中那場關鍵的小戰役,就是歷史上真有的,名字叫做「孟良崮戰役」。

——另一個我寫的小說可以令人信以為真的原因,是我喜歡寫我熟悉的東西。曾經有人說過,我寫鄉野傳奇風格的小說寫得最好,因為那些故事背景就是我從小熟悉的,寫出來自然生動了。這或者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寫時裝故事比古裝故事好,以及為何我不喜歡看那些發生在遙遠的外星、遙遠的未來的科幻故事。

——說起來真是巧合得很,我的小說在報紙上刊登,試過多次當連載至中途,現實生活中便發生一些事,和我的故事所講吻合的,我把那些新聞也寫到故事中,應該也讓故事的真實感提高了。我記得的例子,便包括《原子空間》、《換頭記》、《後備》、《天人》等。

- 13 -

關於其他:

——衛斯理的那些故事,我自己從來沒有說是「科幻小說」的,不過出版社一定要說是科幻小說,我也不反對。出版社給我出書,封面如何設計、採用什麼顏色等等我一概不理。理會這些事情干什麼?人家要看的不是封面,而是內容;小說最重要的是好不好看,是不是科幻並不要緊。我很少看科幻小說。中國的科幻小說並不多,外國的又不好看,像艾西莫夫,人稱「科幻小說之父」,我卻覺得作品沉悶得要命,哈哈哈哈!

——當初寫「衛斯理故事」是無心插柳的,後來出版單行本也是如此。當時我只是以寫武俠小說為讀者所熟悉,大部份出版社對出版科幻小說都沒有興趣,後來是「明報出版社」的負責人突然想到他們有一批廢棄的紙張沒用,扔了太可惜,就拿來出版我的科幻小說,想不到銷量不錯,愈來愈多讀者看我的科幻小說,我便也開始與科幻結下不解之緣。

——在把舊版修改成新版時,我最主要都是採用「刪減法」,盡量地把不必要的情節或對白刪去。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故事的主線才是最重要的,副線或許在連載的時候可以讓讀者看得更津津有味,但是結集成書時,便會令到全本書的節奏不夠明快了。

⑵ 現在我國科幻小說環境怎麼樣很多作家不容易賺錢

整個科幻圈受到主流人群的關注度非常的少,而且內部最近一年也是有一些分類上的爭論(並非鐵板一塊),所以雖然整體還是良性發展,但是也可以說是龜速發展,原創作者非常少(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人),有不少邊緣作者甚至只能自費出書。但是好處是很容易出頭,畢竟沒什麼競爭。
而且圈子裡配套的其他職業,也非常少(比如編輯、市場、營銷、活動組織者等等),所以科幻圈一直號稱用愛發電。並且發電量普遍不夠使用。(你知道有多少科幻圈的人,去成都、重慶參加個圈子裡的活動,都需要坐綠皮火車嗎?真的沒錢買飛機票)
而且因為受到的關注少,所以掙錢的機會就少,大部分的科幻作家都不是專職作家,都是兼職的(大劉當年也只能在電站崗位上摸魚寫書)。
為了更好地改善科幻的生存狀態,一些有志之士(幾位大咖和發展的不錯的組織),最近在開展科幻寫作班、科幻評論推廣等等工作,希望能夠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現,也希望有人能夠推進科幻的知名度。
目前領軍人物大劉(劉慈欣)本身工科男+直男,讓他去參加各種秀,擴散知名度太難了,上次在節目中他自己爆出當年摸魚寫書(三體就是摸魚寫出來的)的事情,還被國家有關部門在微博上點名批評了,從那之後他就很謹慎,大劉是目前中國科幻最大的IP。
如果對現在的科幻圈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草根科幻,或者今日頭條--搜索草根科幻,也行。各種科幻小說的推薦,八卦介紹,絕對包你滿意。

⑶ 《十二個明天》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十二個明天》(劉慈欣)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W0rOfW1aQfnj26WxkjMaBQ

提取碼:nvct

書名:十二個明天

作者:劉慈欣

譯者:陳楸帆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8-8

頁數:410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劉慈欣新作《黃金原野》中文版全球驚艷首發!一本帶你解鎖未來的硬科幻巨作,劉宇昆、尼迪·奧科拉弗等13位星雲獎、雨果獎得主聯袂巨獻。雷軍、韓松、吳甘沙、余晨、周濤、陳學雷、尹燁、朱進、張鵬罕見同頻推薦!

如果有⼀天,人⼯智能像《機械姬》情節中的那樣,將你囚禁50天

如果有一天,你能夠通過深度腦刺激升級自己,但很有可能喪失本性

如果有一天,你的未來都在無人機的監督下,生不如死,只想逃離

如果有⼀天,一個28000歲的人⼯工智能開始像哲學家⼀樣思考孤獨

科技到底是人類未來的堡壘,還是牢籠?

《十二個明天》是劉慈欣、劉宇昆、尼迪·奧科拉弗等13位榮獲過星雲獎、雨果獎等獎項的全球科幻大師聯手奉獻給全人類的硬科幻小說集。在這本書中,沒有龍,沒有魔法,沒有時間旅行或曲速飛行,所有的場景都是你當下正在經歷的未來——人工智慧、虛擬現實、腦植入、區塊鏈、智能代理……先人一步,解鎖被科技顛覆的12個未來,其場景設定熟悉到足以使你產生聯想,但又會陌生到讓你輾轉反側、坐立不安!

《十二個明天》不僅是一本「科技內核」夠硬的「硬科幻」小說集,還是一本足以喚醒「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未來啟示錄!通過12個場景展現科技對社會帶來的沖擊與變革,讓你對科技,對社會,對人性和自身的處境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思考。如果你關心人類命運,也曾在某個深夜對科技的未來充滿擔憂,那麼你該仔細研讀下這本書:解決之道,就在其中。

【編輯推薦】

科幻巨匠劉慈欣新作《黃金原野》中文版全球驚艷首發!

劉宇昆、尼迪·奧科拉弗、伊麗莎白·蓓兒等13位全球著名科幻大咖同台競技,為你呈現一場不同風格與流派的科幻閱讀盛宴。

一本帶你解鎖未來的硬科幻巨作,比《黑鏡》更離奇、比《西部世界》更引人深思!

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得主、「中國的威廉·吉布森「 陳楸帆領銜翻譯,用愛與追求原汁原味的偏執,從一個術語到一句笑話,都確保最大限度地還原作者的本意,同時又不失流暢與優美。

繼《三體》之後,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推薦的第二本著作。劉慈欣、韓松、吳甘沙、尹燁、余晨、周濤、陳學雷、朱進、張鵬等來自科技界、科幻界、人工智慧界的11位大咖重磅解讀。人工智慧萌妹子微軟小冰有感而發以新詩解讀!《科幻世界》主編姚海軍、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姬少亭同頻推薦!

《十二個明天》第1次收錄了一篇美漫作品,這也是科幻史上的第1次。作者是一位物理學家,其用粗暴的筆觸、細膩的線條、強烈的視覺對比,為你呈現一次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

台灣新銳插畫師楊佳運特別繪制10幅筆鋒銳利、視覺沖擊的白黑插畫,用視覺藝術方式呈現故事中驚奇、復雜而迷人的世界。

湛廬文化出品。

【各方推薦】

《十二個明天》的故事更像是建立在現有科學之上的增強現實,告訴我們,即將進入新的時代,它是「人性的自然延伸,是我們從未想像過的維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貼合地結合在一起」。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是什麼讓當下與過往的時代變得不同,我們會走向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在此變化中我們會受到何種影響。——雷軍

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十二個明天》是一部頗具創意的小說集,展現了科幻文學最積極、最本質的一面。十二位世界一流科幻作家為我們描繪的未來,極具誘惑力。——姚海軍

《科幻世界》主編

科幻的能力不是預測未來,而是尋找無數個未來,這里有其中十二個未來,十二顆高速運算的頭腦,供你窺見時間線中的一簇。——姬少亭

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劉慈欣

著名科幻小說家,中國科幻第1人, 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九屆銀河獎得主。《地球往事三部曲》第1部《三體》獲得2015 年度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第三部《死神永生》獲得2017 年度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

劉宇昆

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和世界奇幻獎獲得者,代表作有《蒲公英王朝》 (the Dandelion Dynasty ) 系列,該系列包括《國王的恩典》(The Grace of Kings)、《風暴之牆》( The Wall of Storms) ,其中《風暴之牆》更是一部極負盛名的絲綢朋克史詩。他的作品還包括選集《折紙及其他故事》(The Paper Menagerie and Other Stories)。目前,他定居於波士頓附近,同時是一名律師和程序員。

尼迪· 奧科拉弗

美國著名科幻作家,作品包括《誰怕死》(Who Fears Death)、《本蒂》(Binti)、《鳳凰書》(The Book of Phoenix)、《阿卡塔鬥士》(Akata Warrior ),曾獲雨果獎、星雲獎和世界奇幻獎以及著名的沃爾·索因卡文學獎。

韋德· 勞什

獨立科技記者和音頻製作人,常居於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他曾在《科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Xconomy》和其他出版物上擔任記者、作家和編輯,並為WBUR 和WHYY 製作廣播故事。非常關注人們如何塑造科技,以及科技如何塑造未來。

【譯者簡介】

陳楸帆

知名科幻作家,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世界科幻奇幻翻譯獎得主,以現實主義和新浪潮風格著稱,被視為「中國的威廉·吉布森」。

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藝術學院,曾任職於谷歌、網路、諾亦騰,現為傳茂文化創始人,專注於開拓中國原創科幻文娛產業。

代表作品有《荒潮》《未來病史》《後人類時代》,並將在2019年出版《荒潮》英、西、德文等海外版。

⑷ 原石希望作品有哪些

韓松的《逃出憂山》、劉洋的《火星孤兒》、馬傳思的《螻蟻之城》、蕭星寒的《紅土地》和灰狐的《固體海洋》。首屆中國科幻電影「原石獎」在此前徵集中一共收到了300餘部參評作品,由51名初評委、9名復頌讓評委、9名由科幻界、電影評論界權威學者選出了最終獲獎的10部作品。這10部作品包含5部最有希望雕琢成瞎談科幻電影的劇本和5部科幻小說。同時據組委會介紹,為了確保權威性,9位終評委也是聚集了眾多科幻界大咖。比如評委會主席就由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岩擔任,終評委成員還包括了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兵,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嚴鋒,《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輯姚海軍等。野神局

⑸ 時光球原創少兒科幻小說適合孩子看嗎

適合孩子看。
適讀人群:8-12歲這里有經久不衰的科幻話題,也有時下流行的新興元素;這里有國內一線的科幻大咖,也有能量迸發的科幻新秀。

⑹ 你喜歡科幻小說嗎,丹寨小鎮有什麼值得探索的奇妙之處

我是非常喜歡科幻小說的,丹寨小鎮值得探索的奇幻之處,應該就是建築物非常的奇特

⑺ 你覺得科幻作品中最能啟發你的是什麼

1、看待世界的視角可以超越"人"而變成"人類"。將自我從個體的喜怒哀樂痛中解放出來,上升到對文明與文明之間、人類與宇宙之間關系的思考。科幻作品中的異星文明接觸、太空擴張、人工智慧、賽博朋克、時空旅行等題材,都能帶來這樣的啟發。

2、要保持憂患意識。在災難類的科幻作品中,往往都是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生存環境在短時間內突然受到威脅,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氣候巨變、病毒稱霸、超級武器、人類滅絕、文明退化、外部入侵等,在這個意義上,杞人憂天不再是一個貶義狀態,而是警惕我們不要沉迷於現有文明的舒適狀態,提早為可能到來的地球級甚至宇宙級災難做准備。

3、科學精神的重要性。那些一流的科幻作品,不止有天馬行空的想像、性格迥異的靈魂人物、不同主體之間的劇烈沖突、對復雜人性的呈現,還處處閃耀著科學理性的光芒。面臨遇到的重大問題,故事往往藉助豐富的科學知識、較為嚴謹的邏輯推導去推進解決。

⑻ 《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第二輯:中國太陽》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第二輯:中國太陽》(劉慈欣)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d3sr

書名: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第二輯:中國太陽

作者:劉慈欣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5

內容簡介:

劉慈欣給孩子的經典科幻!

《流浪地球》電影美術組原班人馬加盟!

導演郭帆、張小北、兔子瞧、未來事務局等眾多科幻大咖傾情推薦!

帶你一覽散落在「三體」之外的劉慈欣宇宙世界!

為孩子種下科學的種子!

「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系列」第二輯均為劉慈欣的經典作品,其中多篇小說曾榮獲中國科幻「銀河獎」,代表了作者創作的極高水平,很多作品中能看到後來《三體》的影子。作者重新對這些作品進行調整和修訂,使之適合少年兒童的閱讀心理和接受能力,兼顧文學性與科學性,對於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激發其想像力、拓展視野和知識面,都有所裨益。本輯共五冊:《流浪地球》《中國太陽》《天使時代》《贍養世界》《全頻帶阻塞干擾》。

《中國太陽》:劉慈欣在這篇小說中提出了許多對未來獨特的猜想。一名來自貧困鄉村的小夥子帶著人類的夢想和使命把人類的目光重新引向宇宙深處。中國太陽將飛出太陽系,成為恆星際飛船,去探索遙遠而未知的太空深處。

作者簡介:

劉慈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曾連續九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首位獲得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的亞洲作家,中國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家,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其作品兼具科學探索與人文關懷,在世界科幻文學中樹立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幻文學樣式,其「三體三部曲」被認為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級的高度。

⑼ 科學家驗證「平行時空」:科幻情節真要走入現實世界|新京報專欄

自由中子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穿越到鏡像宇宙?科學界不拒絕哪怕最離奇的猜想,但要通過檢驗之後才能成為科學理論。實際上,科學家們也不抱樂觀態度。

電影《降臨》劇照

文 |孫正凡

在科幻小說和影視文化里,網友們有一句吐槽非常生動形象:邏輯不通,平行時空;編不下去,量子戰衣。就像滅霸打一個響指就能毀滅世界,重新loading進程一樣,平行時空、量子不確定性,這些令人難以捉摸的科幻設定,讓科幻故事主角擁有了「超能力」。

可是你知道嗎?平時嚴謹到一絲不苟的科學家們,被科學難題逼到百般無奈之時,也會祭出「平行時空」這樣不那麼靠譜的設定,希望能解釋在前沿科學里困擾科學家們數十年的不解之謎。

近日,據《新科學家》雜志(New Scientist)報道,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橡樹嶺是人類 歷史 上第一枚原子彈的誕生之地)的物理學家利婭•布魯薩爾(Leah Broussard)和她的團隊,試圖在實驗室里檢測鏡像平行宇宙是否存在,來解決在中子衰變研究領域已經存在了40年的一個難題。

用科幻設定來解決科學問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什麼是鏡像平行宇宙

其實,所謂科幻設定,本來就是用來進行科學發現。比如鏡像平行宇宙,實際上涉及兩個基礎量子物理學概念,宇稱(鏡像對稱),以及概率解釋延伸出來的「平行時空」。

在我們生活里,可以看到很多簡單鏡像,也就是左右對稱的圖形。經典物理學領域,左右方向也是完全一致的,鏡子里的世界跟鏡子外的世界都可以完美地存在。但在量子力學領域里,這種對稱性被楊振寧和李政道發現的「宇稱不守恆」打破了,從而揭開了當時著名的「θ-τ之謎」,即在弱作 用力 (四種基礎作 用力 之一)參與的核反應過程中,宇稱是不守恆的。

不僅如此,楊、李還設計出了實驗來證明這種不守恆導致的效應,華人科學家吳健雄女士很快做出了其中一個實驗,從而證明楊、李的理論是對的,推翻了長期以來默認的「宇稱守恆」,震驚了物理學界。——在量子力學里,鏡子裡面的世界,跟鏡子外面的世界,竟然是不一樣的。

所以,楊振寧和李政道在1956年10月發表了論文,吳健雄隨後給了實驗驗證, 諾貝爾 獎委員會立刻在1957年把 諾貝爾 獎頒給了當時只有35歲的楊振寧和31歲的李政道。

至於平行宇宙,科幻迷已經很熟悉了。在量子的概率波解釋里,關在箱子里那隻可憐的「薛定諤的貓」,在被觀測之前,既是死的,也是活的,是兩種狀態的疊加態。在被觀測之後,把它理解變成只有一種狀態,要麼是死的,要麼是活的。

那麼,另一種狀態哪裡去了?有一種解釋認為,另一種狀態依然存在,是我們的宇宙發生了分裂,在平行時空里,那隻貓變成了另一種狀態。量子世界的這種變化和解釋,跟我們生活經驗、經典物理是完全不一致的。可量子世界的規律恰恰如此,對於這種「平行宇宙」解釋,同意者無法證實,反對者也無法證偽。那就……隨他去吧。看看,我們熟悉的科幻假定,竟然來自科學家最初的異想天開。

電影《星際穿越》劇照

中子衰變難題40年,逼出了「鏡像平行宇宙實驗」

報道中的主角利婭•布魯薩爾(Leah Broussard)在著名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中子物理。中子,就是幾乎所有原子核里都存在的那種不帶電的粒子。它有一種奇特的性質,在原子核里它性質很穩定,可以長期存在,雖然有時候也不老實,會發生衰變,從中子變成質子,順便扔出來一個電子和一個中微子(讓楊、李替華人拿到第一個 諾貝爾 獎的,就是這樣一種核衰變)。

可如果中子一旦獲得了自由,它們立即進入衰老期,發生衰變,每過大約15分鍾就會損失一半(這個時間叫做「半衰期」)。

問題就出在對自由中子「大約15分鍾」的精確測量里。中子物理學家們有兩種方法來測量它,一種方法是將它們隔離在一個「瓶子陷阱」中,讓它安靜地待著,自由衰變,過一定時間後在數一數剩餘的數量;另一種方法是從核反應堆里取出一束奔跑的中子,在奔跑路線上設卡計數,數中子衰變之後產生的質子數。可這兩種方式得到的半衰期結果總是大同小異——前者為14分39秒,後者為14分48秒。也就是說,大約900秒的時間,兩個結果差了9秒鍾。

無論是原子彈誕生地的科學家,還是其他國家的科學家們,無數次重復這兩類實驗,差異總是存在——不是哪個科學家粗心弄錯了,或者是實驗儀器的問題。40年來,中子物理學家們絞盡腦汁想弄清楚,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導致這種結果不一致——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都向我們拍著胸脯保證過,無論是安靜的、還是奔跑的粒子,它們的規律應該是一樣的啊。

就像在科幻故事裡那樣,面對在我們這個世界,按照嚴謹的科學邏輯打死都無法圓上的「情節」,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利婭•布魯薩爾和同事們被迫祭出了科幻作家常用的法寶:平行時空,而且是鏡像的。

這個解釋就是,可能真的存在鏡像平行宇宙,在奔跑的中子束里有1%的中子,擁有穿越到鏡像平行宇宙的能力,它們也發生了衰變,只是不是在我們這個宇宙發生的,那些衰變出來的質子就丟了,觀測結果就「顯得」半衰期長了一些。(這個猜想,是在2012年一篇論文里提到的。)

實驗尚未展開,結果並不樂觀

怎麼證明「中子穿越到了鏡像平行宇宙」呢?布魯薩爾的實驗設計看起來有些「異想天開」:她設想的是讓中子重新穿越回來。為此,要設置一堵厚牆,這堵牆是我們這個宇宙里的中子無論如何無法穿透的。

可按照「鏡像平行宇宙」假設,那一束奔跑的中子束里,有些中子無須陷在牆里,在其他中子迎頭撞牆,陷落在牆里的時候,它們到另一個宇宙去逛了一圈,相當於繞過了牆,然後穿越回來,出現在了牆後面。

所以,科學家們的想法是在牆後面設置探測裝置,抓住這些利用鏡像平行宇宙成功翻牆的「狡猾」中子。這樣一來,兩種測量中子半衰期的實驗就可以獲得一致結果了。

不過目前來說,做出任何評價都還為時過早。因為這個實驗設想雖然完成了,何時開展還需要等待另一個前期實驗的結果分析。而主持那個實驗、還在分析數據的科學家說:「盡管得到任何成果的可能性都很小,但這是一次簡單且並不昂貴的實驗,如果一場物理學革命中可能會產生好的結果,那麼我們必須嘗試。」

聽聽,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那麼為什麼還要做這些實驗呢?因為「簡單且並不昂貴」。也就是說,因為中子物理學家們對這個問題已經 探索 了40年,結果絕望地發現,其似乎在我們這個宇宙里根本找不到答案,所以,那些帶有科幻色彩的想法就進入了科學家們的視野。又因為成本實在便宜,這樣腦洞大開的設想才可能被付諸實施。

也就是說,它可能是一次改變科學進程的偉大實驗,但概率實在太小,更可能是若干年後我們開科學家們的玩笑才會想起來的趣聞而已。

如何理解科學家檢驗「科幻設定」

愛因斯坦在他的科普著作《物理學的進化》里,曾把科學研究比作一個偵探在破案。但是,跟一般偵探小說不一樣的是,科學家們不可能先翻到結尾去看最後答案。在破案過程當中,沒有任何人能夠事先知道最終答案是什麼,什麼時候才會出現。甚至更為尷尬的是,像霍金這樣的科學家還認為,我們未必能夠有最終答案。

然而,在一個所有人都束手無策的科學難題上,科學家們不會拒絕任何的可能性,哪怕是「鏡像平行時空」這樣連設計者都未必真正相信的解釋。但是,科學家們也不會停留在科幻設想上,要想承認或者否定(證實或者證偽),就必須尋找能夠說明問題的實驗證據。

實際上,這個事也可以幫我們理解,科學裡面的理論解釋和實驗驗證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科學里,科學實驗是為了檢驗(證實或者證偽)某種科學理論猜想。也就是說,任何科學實驗在執行之前,都必須要有足夠的依據說明,它才是有價值的。像這樣的鏡像平行時空的假設,從理論上而言,是並不太靠譜的,但是這個實驗設計有一個好處,就是他的成本非常低,技術都是現成的,所以這個實驗才得以順利地進入到實施階段。

另一個啟發是,科學實驗設計的結論必須是開放的,任何一位科學家都必須要接受科學實驗所給出來的任何可能的結果:證實或者證偽。如果這個實驗在「不可能穿透的牆」後面真的探測到了中子信號,那麼,想必物理學家們會大吃一驚,會有更多的同類實驗進行檢驗,也會有大批理論學者們對平行時空假設進行熱烈的探討,掀起一場物理學新革命。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也就是連設計者都認為的,就是這個實驗並沒有探測到任何中子信號。也就是說,至少這個實驗會降低「鏡像平行時空」這個假設存在的可能性——以後的科幻作家用起這個概念也會更謹慎吧?

當然,這種雙重可能性恰恰是科學實驗最具有魅力的地方。對於很多世界著名的大科學裝置——比如,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一些科學評論寫道,如果它能夠按照理論預期,做出一些科學發現,我們可以歡呼,這是現代物理學的偉大勝利。

但是,科學家們內心深處,可能更期待它們給出不一樣的結果。這會讓科學家們更為興奮,因為這意味著實驗指出了現在的科學物理模型存在的問題和缺陷,迫使物理學家們超越它,在更深層次上對現代物理進行革命。

但是,未來的答案究竟在什麼方向?連最前沿的物理學家們也並不知道,所以人人歡迎哪怕是最神奇的想法。當然「誰主張誰舉證」,提出想法的人必須像這位科學家一樣,提出最好比較成本比較低的檢驗方案。我們也必須承認,最終答案在哪裡,我們依然不知道。也可能在多少年之後,人們回過頭來看 歷史 ,發現即便是現在科學家們最狂野的想像,也顯得過於保守了。

□孫正凡(天體物理學博士)

新京報·新聲代第一屆中學生寫作創造營啟動!

寫作即創造。那寫作何為?是為了「用文字腌制時間,煮字療飢」,還是「坐在浴缸里橫渡大西洋」?我們認為,寫作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而年輕世代的所思、所見與所寫,尤其值得被看見。

大賽將分三輪,最終選出 30 名創造營的學員,獲得最後的夏令營資格。劃重點!這是一次公益性活動,全程不收取任何報名費與評審費,學員參加夏令營的食宿全包!

夏令營期間,我們將開設專業的寫作訓練班,由 熊培雲、蔣方舟、楊慶祥 等大咖親自授課;寫作夏令營期間,學員作品還將有機會刊登在新京報各大內容平台,包括新京報報紙、 APP 、 公號 ,並實現全平台分發,讓你的作品得到百萬、千萬加的曝光。一塊送上的,還有榮譽證書、神秘禮包。

⑽ 如何評價高澤龍的小說《元宇宙2086》

誕生於1992年科幻小說《雪崩》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12]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元宇宙一詞誕生於1992年的科幻小說《雪崩》,小說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用數字化身來控制,並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現在看來,描述的還是超前的未來世界。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2021年12月,入選《柯林斯詞典》2021年度熱詞;12月6日,入選「2021年度十大網路用語」。12月8日,入選《咬文嚼字》「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
關於「元宇宙」,比較認可的思想源頭是美國數學家和計算機專家弗諾·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說《真名實姓》中,創造性地構思了一個通過腦機介面進入並獲得感官體驗的虛擬世界
對於元宇宙最早的定義在1992年,美國著名科幻大師尼爾·斯蒂芬森在他的小說《雪崩》中提出元宇宙並且如此描述元宇宙:「戴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確實是非常難回答的!3月13日網上一篇題目為「這家中國公司吃到了『元宇宙』紅利:語音社交有多少潛力尚未挖掘?」的文章,應該算是很早提到元宇宙的了。3 月份「Roblox」在紐交所上市了,一個游戲平台上市首日市值 380 億美金,這引起了一些中國關注和討論。編輯5月7日,刊載在騰訊的一篇文章,「接下來會怎麼發展?區塊鏈大咖高澤龍帶你全面研判深度解讀」。這個應該是較早的,除了財經媒體以外,真正的行業專家對於元宇宙的可能是第一次發聲。元宇宙概念真正的在全國火爆,迅速被很多人討論是在七月底或者八月初,包括中國元宇宙的圖書也都是那個時候發布的。編輯高澤龍還提出了,人類將進入高度虛擬化的世界,因為未來虛擬與現實高度融合、對應,以至於我們將難於分辨虛實。高澤龍策劃並且舉辦了中國第一屆中國NFT及元宇宙線上論壇於8月18日晚成功舉辦,高澤龍在線分享了其觀點:編輯他認為元宇宙概念其實幾年前就有,這次之所以爆發,區塊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的VR AR、體感互動等提供了硬體、技術和內容,但是缺少經濟體系,也缺少與現實關聯的連接器。區塊鏈的出現和應用改變了以往純粹娛樂、簡單社交、並不實用的局面,開創了與現實強關聯、強社交、真有用、能得利的新的局面。但不管是元宇宙、還是區塊鏈(NFT)的發展肯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會經歷反復和挫折。NFT作為一種技術將進入各行各業,包括身份證件、房產汽車、奢侈品、生物基因、票據合同等,NFT可能將會是區塊鏈真正成為通用技術的開始。元宇宙也是一種技術(或思想),初期可能是娛樂、社交為主,將來也會應用到各行各業。高度發達的文明,會實現高度的虛擬化和數字化!編輯早在2018年,高澤龍就動筆開始寫中國第一部融入了區塊鏈和「元宇宙」概念的科幻小說,盡管當時還沒有元宇宙的概念,但是其寫的高度沉浸的網路,未來的游戲,未來生活工作的場景等各種先進科技均已經將「元宇宙」淋漓盡致的展現。 該小說《元行者》曾經獲得多個獎項,並且應邀出席中國科協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科幻大會進行了分享和交流。目前該小說已經簽約中國出版傳媒集團,即將正式出版。編輯2021年10月29日,中國政協報「今日民營」聚焦版頭條刊發了文章——「元宇宙」:有多少可以期待。該報道中有大量篇幅是對於區塊鏈及元宇宙專家高澤龍的采訪。編輯10月30日,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元宇宙工作委員會揭牌儀式順利舉行。高澤龍受聘擔任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元宇宙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

熱點內容
古龍有哪些小說拍成電視劇好看 發布:2025-01-18 03:16:52 瀏覽:305
古代有現代科學小說 發布:2025-01-18 03:15:10 瀏覽:72
古代言情經典牡戶小說 發布:2025-01-18 02:41:59 瀏覽:376
戰斗極強腦洞超大的科幻小說 發布:2025-01-18 02:27:31 瀏覽:528
阿離小說男主古代文 發布:2025-01-18 01:58:52 瀏覽:608
好看的校園肉文小說 發布:2025-01-18 01:53:02 瀏覽:264
最感動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1-18 00:23:13 瀏覽:340
都市系統類小說2018 發布:2025-01-18 00:17:29 瀏覽:217
對科幻小說采訪 發布:2025-01-17 23:52:14 瀏覽:310
手機免費下載小說的軟體 發布:2025-01-17 23:22:52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