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星際穿越硬科幻小說

星際穿越硬科幻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2-07 07:02:30

㈠ 《星際穿越》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有什麼觀後感

片中給出的核心危機是:地球的所有糧食因為一種枯萎病減產,恐養不活所有人,而且植物的減少會導致氧氣含量下降,憋死所有人。片中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要移民太空,移民太空就需要控制重力的方法,要解一個有關空間的方程,這個方程已經被基本邁克爾凱恩扮演的老教授解出來了,就差一組數據,這組數據叫做量子數據,只存在於黑洞的視界內部,按照現有理論這組數據無法取出。這是plan A,是為了解救全人類。還有plan B,就是通過蟲洞,把人類的火種:五千個受精卵發射到遠方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這相當於拋棄大部分現存在地面上的人,只留下人類的文明火種。由於糧食不夠吃,所以政府關停了任何太空探索計劃,NASA變成了地下組織,專門干這plan A和plan B,拯救地球的事情。

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槽點太多,首先是糧食不夠吃,把全人類搬上太空算哪門子解決辦法?太空中哪裡有空間種糧食,其成本比在土地上種高太多。再說了,地面上的枯萎病不會被帶到太空中去嘛?至於植物的減少會憋死人,同理。太空中也沒有氧氣,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就算是要去找什麼宜居星球,改造一個陌生星球的環境會比改造跟來就有有自愈功能的生態圈的地球更容易?那個行星還是在黑洞旁邊啊。。所以plan A想達到的,解救全人類的目的,只能靠治療植物的枯萎病解決,而不是飛向太空。如果用航天技術去解決人類存亡的問題,那麼只有plan B是說得過去的:送一小撮人,或者一小撮受精卵去別處尋求生機,拋棄地球及其人類。然後就是主角拚死撲進黑洞利用隱喻發給她女兒的,用在解空間方程中最重要的量子數據,到了我也沒發現這玩意兒是幹啥用的。按片子所說的,這個數據可以用來解一個方程,解出來然後,然後呢?為什麼好像等主角回到地球,一切生存危機就都被解決了?諾蘭試圖做出一副硬科幻的派頭,扯了很多黑洞,空間,時間的幌子,結果主要危機落腳在生物學上,最後把觀眾的注意力用父女關系吸引過去,而把一開始設置的劇情沖突——植物都要死了——的解決辦法這么不負責任地就掃到地毯下面去了。沖突是這樣層層被轉移的:植物都要死了>解方程需要數據>主角掉到了黑洞里回不去,一切都完了>數據拿到了,傳回去了,危機解除!

有人可能會說,科幻片就是這樣,不需要什麼邏輯。在虛構作品中追求合理性的人都有病。首先,真正好的硬科幻不是這樣的,2001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裡面的科學技術硬傷非常少,是因為有Arthur Clarke把關的結果。其次,邏輯硬傷出現在最主要的戲劇沖突之上,這跟科不科幻已經沒什麼關系了,這是編故事的問題。如果講一個這樣的故事,還要我們不去關注最主要的沖突點,核心的科幻點子站不住腳,整個片子的邏輯地基就根本不存在,那這個片子不就只剩下情懷了么,情懷值幾個錢?考慮到大部分人沒有看過太多科幻作品,沒有形成硬科幻的審美概念,再加上沒有理工科背景的話,電影說啥他們就認為是啥,所以他們對邏輯漏洞的感受還不是很強烈,導致現在這個電影評分很高。我在看這個片子的時候,特別是在後半段,是很痛苦的,因為我喜歡裡面的特效,喜歡演員的表演,看著他們被這樣的故事邏輯糟蹋,很不開心。

而且,有一點讓我難受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又一次遭到了扭曲。理論計算很容易,在白板上chua chua chua幾下就能算出來,所需的數據用莫爾斯碼就能傳輸完畢,航天技術跟開賽車差不了多少,科學家宇航員的身份抵不過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情人。我敢說,憑著從電影里的來的印象,大眾才在一定程度上有這樣的想法:科研經費給的太多了,都被科研人員拿去吃喝玩樂中飽私囊了。憑什麼給你們那麼多錢,你們動動腦筋就能有吃有喝,這對你們還不夠好嗎。這個往偏執了去說就是影片對於科研工作的極端不尊重了,不過反過來想,人家這么花大價錢炫酷化科研工作者,倒也挺享受的。沒錯,我們正在造的便是那毀天滅地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指哪兒打哪兒,無所不能。有一次我們實驗室說要停電,我們就開動加速器,撞了點裂變元素出來點燈用。是的,我們就是這么野。

我試圖用類比的手段表達一下這種難受,因為可能我受不了的一些設定硬傷,在別人看來不太影響他們的觀影體驗。想像一下,你在看的片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馬修麥康納的國家正在遭受懶癌疫情的威脅,所有人都懶在家裡不上工,市場停擺,金融垮台,眼看著所有人都要餓死了。馬修麥康納原來是一名政客,因為疫情的原因,開始當一名快遞員,給患了懶癌的人挨家挨戶送吃的用的,維持他們的生命。因為大家懶,所以政府關停了金融機構,因為反正也沒有交易了。在全人類都快要懶死的危機之下,馬修麥康納發現了隱秘在叢林之中的紐約交易所,他們在密謀兩個計劃,plan A是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盤活整個金融體系,以拯救全世界,plan B是派一小波人,去尋找一片未被懶癌污染的潔凈市場,帶著貨幣的概念,到那裡去創造新經濟體系。馬特達蒙作為先遣隊,搶先來到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叢林中的一個野人部落,向馬修們發信號,說那裡的市場特別干凈,特別適合重建一個市場經濟體系。結果馬修麥康納放棄了別的幾個先遣隊發來的市場化信號,和馬特達蒙會和,結果發現馬特達蒙所在的野人部落早就英特納雄奈爾了,市場毫無立足之地。這邊廂,邁克爾凱恩在執行plan A的過程中,一直困擾於計算大量資金注入之後會導致什麼後果,算到最後一步,發現需要一組數據,那組數據描述的是,看不見的手能產生的推力上限。而這在理論上是不可能取到的,所以邁克爾凱恩隱瞞了這個事實,讓大家意味方程仍在計算當中。最後的最後,馬修麥康納主動跳入一個市場內部,利用看不見的手,讓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正在幫助邁克爾凱恩計算的他的女兒感受到了這股異樣的市場波動,從而將看不見的手的推力上限數據傳送給她的女兒,一舉解決了那個方程,大量資金注入市場之後的結果能被成功預測。大家終於團圓了。劇終。

什麼嘛。懶癌呢?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嘛。

這個想像中的片子的一個場景:馬修麥康納的女兒皺著眉頭計算方程式,收到了他爹發給他的看不見的手的數據,眼中閃過智慧的光芒,在白板上計算了起來:「不不,我們一開始的假設都錯了,這是一個e的負指數函數,所以積分沒有上限,而應該有一個下限,也就是說,看不見的手應該有最小推力而不是最大推力!我解出來了!Eureka!!!!!」然後把白板從陽台上扔向陽光下的普羅大眾。

其實這個片子中的確有很不錯的地方,比如一開始造出的末世氛圍,沙塵暴和植物枯萎,政府的反智政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講故事的環境。只是諾蘭為了要給觀眾營造視覺奇觀,生拼硬湊起來一個有關蟲洞之類的劇情。我非常喜歡一開頭馬修麥康納開著破吉普捕獵無人機的橋段,原始的追獵,和高科技的獵物組合在一起,美得人肝兒顫。馬修麥康納駕駛著陸器入大氣層的螺旋式下降,是曾經太空梭重返大氣層的減速招式,只不過電影做了酷炫化處理。方方正正的極簡主義機器人也特別萌,我不知道這個機器人的外形設計是否參考了2001里黑方石碑的設定,其行為和性格設定是否參考了銀河系漫遊指南里馬文的設定。每次那幾台方機器人的出場都會讓我特別開心。以及片子最後的殖民衛星。在高達中有著經典地位的圓筒形殖民衛星終於出現在了大熒幕上,不得不讓人感慨。這個圓筒狀殖民衛星的點子最初也來自於Arthur Clarke。

最後列舉一下其餘對主要劇情影響沒那麼大的硬傷

1.開頭離開地球的是分級助推的大型火箭,後來在1.2G的星球上,一個登陸艇靠自己的引擎就上軌道了,那一開始地球上用那麼大的火箭是為啥?

2.枯萎病滅了小麥,現在開始滅玉米,據說最後能毀滅所有植物。真的有這種病可以傳染不同種屬的植物?

3.先遣隊去的幾個行星都是在一個巨大的黑洞附近,那麼這個體系應該是以這個黑洞為中心,行星繞其旋轉。那麼沒有恆星的行星系統,怎麼可能適合人類居住。在幾個行星的地表場景中,可以看見大氣的散射光(明顯是在地球上取景),說明有恆星存在,那麼恆星在哪兒?

4.如果這個太陽系確實有一顆恆星,那麼這個恆星有較大可能和黑洞組成雙星,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繞這個雙星系統的行星的軌道會較大程度地偏離圓形,行星與恆星的距離波動會很大,氣候會非常不穩定。再考慮到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恆星被黑洞擋住,就更加劇了行星的氣候波動,地表存在液態水的幾率非常小。這樣的行星適宜人類居住,說啥都不信。

4.5.說道那個有水的行星,為什麼海那麼淺(片中角色站在水中,海水到腰),能有幾十米高的浪?那麼高的浪,行進在淺水中,會形成拍岸浪,就是在海邊見到的,浪尖捲曲向下拍擊的浪,拍完之後大浪就消失了。而片中那個浪經過主角們就直直的繼續前進了。

(有人說是引力引起的潮汐浪。潮汐的波長是半個行星周長,你不可能看見一堵水牆沖過來,你只能看見水位上升和下降)

5.另外一個問題,據片中展示,黑洞周身環繞著發光氣團,如果這是黑洞捕獲的恆星物質,那麼這些恆星物質因為角動量守恆會形成一個圍繞黑洞旋轉的圓盤,而不是像片中那樣像條哈達一樣繞得哪兒哪兒都是。在黑洞捕獲恆星物質的時候,會放出極高強度的X射線和gamma射線。這些輻射在主角兒們能看見黑洞的時候就把他們輻射死了,飛船幾毫米的鋁板(片中原話)根本不可能擋住這么強的輻射。

(關於黑洞吸積盤的問題,就是黑洞吸引恆星物質產生的光帶,確實應該是平面。但我在看片子的時候忽略了黑洞的引力透鏡效應,處在黑洞後面的吸積盤的像會被彎折,看起來像是從黑洞的上下兩方向探出頭來。

㈡ 有哪些好看的英文科幻小說可以推薦

威爾斯這部發表於1898年的科幻小說《世界大戰》,被斯皮爾伯格搬上大熒幕。小說對外星人的外貌特徵進行了直接描寫,這也成了後來20世紀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一大特徵。

㈢ 星際穿越原著是哪三部

《星際穿越》的原著就是電影《星際穿越》,只有一部。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

《星際穿越》一開始是基於諾蘭的一個想法,並交給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2007年斯皮爾伯格邀請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編寫劇本,不過由於斯皮爾伯格忙於《機器人啟示錄》的進度和預算,因此無力再參與《星際穿越》之中。

最終兄弟倆還是決定自己來做。不過故事最初的概念,是來自於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基普·S·索恩,他針對理論蟲洞和時間旅行的潛在可能性做了許多令人驚奇的研究和工作,而他對劇本的參與也令影片增添了不少的「真實感」。

諾蘭在解釋《星際穿越》的創作初衷時說得很清楚,「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對未知有一種狂熱期望。但後來幾十年中這些熱情已經退散。希望我們這次能夠開啟向外延伸的新時代」。

(3)星際穿越硬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星際穿越》演員表

1、馬修·麥康納飾演庫珀

1969年11月4日出生於德克薩斯州,美國男演員。2005年,馬修·麥康納攜手佩內洛普·克魯茲出演了科幻災難片《撒哈拉》。2006年,他又出演了《發射失敗》。

2012年,馬修·麥康納在電影《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中扮演一個吸毒的癮君子,為符合角色而在短時間內暴減約13公斤。

2、安妮·海瑟薇飾演艾米莉亞

1982年11月12日出生於紐約州布魯克林,美國電影女演員。1999年,17歲的安妮·海瑟薇在電視劇《Get Real》中初次登台,與傑西·艾森伯格合作,盡管該劇一季便被砍掉,但安妮卻被當年的青年藝術家獎提名為最佳表演獎。

2000年,在《公主日記》試鏡時,安妮意外地從椅子上摔了下來,結果反而被導演一眼相中,得到了扮演主角米婭的機會。

㈣ 《星際穿越》一部讓人看哭100次的科幻片,算不算科幻片之首

我覺得《星際穿越》,說它是科幻片之首可能有些誇大,但它絕對是科幻片中的佼佼者。
一邊太空冒險,一邊是通俗情感戲。無論外表多硬科幻:蟲洞、黑洞、太空冒險、多維空間……核心仍是親情與愛。科學理論都是為感情服務的,用很硬的外殼包裹最柔軟的情感。也因為此,它不會是2001那樣嚴肅偉大的科幻片,但是卻有更飽滿的感情,以及淚點。
它的好,絕對不是因為探索未知世界與對人類未來的思考,也不是因為很硬科幻很有親情和愛的溫暖。最主要的,是它真的很美!一種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的純粹自然的美!

㈤ 《星際戰爭》丨科幻小說史上公認神作,講述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長

這樣的故事是我家小朋友喜歡看的電影的開場,坐在電影院中,每次的星際穿越這類的大片的開場白似乎都是類似的橋段吧……

早在1897年,和凡爾納並稱「科幻小說之父」的英國科幻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就在連載科幻小說《星際戰爭》的開篇有類似的猜想:

環境惡化的火星不再適合居住,火星人在生死存亡的關頭開始尋找新的家園,「要麼侵略,要麼滅亡, 別無選擇」。

可以說這也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大部分科幻小說的架構,也就是開篇就提出地球的難題,在簡單地提及道德的話題後,小說就會很快轉入了完全私人的視角,開始回答這樣兩個問題——也就是災難發生時,人類的家園(或者說英國的鄉村和城市)會變成什麼樣?人類會變成什麼樣?在這樣的鋪展中,涉及到問題解決過程中的人性和心理活動,輔之以星球之間的大背景,這樣科技的大規模的創新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一個亮點。

可是我們別忘了,威爾斯創作這一系列小說時是1895年開始,到技巧成熟期的1897年,他的井噴一樣的小說就是最初的科幻小說經典著作,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閱讀威爾斯的科幻小說你還是會很容易就沉浸在他營造出來的世界中難以自拔,這真是一大奇跡。

你當然可以設想自己在那個情境當中,忽然得知鎮上的騷亂是因為火星上的生物體砸到了地球上。你是親眼所見的當事人,然而當你述說這個情景給別人時得到的都是質疑和嘲笑。想想看,日常的社會秩序和顛覆一切的異常事件共存,卻無法讓沒有經歷過那個目擊現場恐慌的人們相信,你會怎麼辦?

我猜,現在更多的人熟悉的星際穿越之類的科幻小說是劉慈欣的《星際戰爭》,然而劉慈欣本人也說威爾斯的創作在他童年和少年閱讀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見威爾斯的科幻小說在作家科幻創作的啟蒙上起到了很難想像的巨大作用。

威爾斯的《星際戰爭》中,作者借用豐富的細節,描繪了極為混亂的末世景象。這種混亂的本質,可以看成是人類社會內部的秩序變化。窮人和富人一起逃難,車站幾乎全面癱瘓,男人開始搶劫女人……原本怡然自得,甚至不易動搖的社會秩序,在一夜之間崩潰。看到這里,是不是也有一些讀者會自動腦補看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船出事,甲板上的亂況,男人、女人,紳士和無賴,那些面對災難顯現的本能和品質一覽無遺,這種對文明關系的思考,在威爾斯的小說中常常見到甚至是貫穿著整部小說。

試想一下,當一向以為自己代表著文明水平的人類,變成了任由火星人奴役的低等群體。會怎麼樣呢?小說文本中的想像和推演藉由炮兵來看:「在這場大戰中,人類……一定學到了憐憫,憐憫那些被我們主宰,受我們折磨的沒有智慧的生物。」

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既生動又有趣,在他的文字里,這些人們面對災難的不一樣的想法也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當然我們閱讀時會感覺這個認知和當事人的格局相關,可是看著那些文字還是會有很強的代入感,會忍不住設想自己在那個環境下的作為。

除了火星文明和人類文明,小說還有一個埋伏在暗處的角色,那就是微生物。微生物在情節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類肉眼無法觀察到的世界,並不代表它不存在,並不代表它不重要。

可以說在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星際戰爭》中,最早提出了火星文明,詳細描寫了外星文明入侵地球的景象,因此成為這一科幻類小說的經典之作。(完)

㈥ 《星際穿越》按照雷教授對硬科幻的要求怎樣解釋

我覺得雷教授也是雙標大神,寫個硬科幻真的要把各種數據都算準嗎?已有理論的數據就不能有偏差了嗎?未知理論都可以加進來,怎麼已知理論就不能誇張一點了?


4、落入黑洞後金屬材質的飛船都撕碎了為什麼人沒撕碎?為什麼頭盔玻璃也沒碎?落入超立方體的庫珀跟超立方體外的AI怎麼通信?高維里貌似傳不了電磁波吧?不然電磁力早傳出去了,就不會現在在三維里這么強了。三維膜里所有信息都落向奇點了,怎麼傳過來的?庫珀用手指操縱引力撥動手錶指針這怎麼實現?手指動作在四維里能產生多大的引力波?引力波能撥動手錶指針嗎?能讓指針轉一直不停地跳嗎?這符合什麼科學原理?

5、未來人類是怎麼升維到五維時空的?符合哪部分已有理論?

6、女主角布蘭德乘坐的空間站在失去燃料被黑洞引力彈弓彈飛向目的星球後是怎麼減速並安全降落的?

㈦ 除《三體》外,還有哪些比較著名的科幻小說

有好多啊,比如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阿西莫夫還有《機器人》系列也是名列前茅,是科幻小說的三巨頭。基地系列分別是:《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

銀河帝國已有一萬二千年悠久歷史,一位心理史學家卻作出驚人預言:帝國即將土崩瓦解,整個銀河註定化作一片廢墟,黑暗時期將會持續整整三萬年!著作逾身的艾薩克·阿西莫夫無所不寫,但不論他自己或全世界的忠實讀者,衷心摯愛的仍是他的科幻小說。

講述的是一支星際遠征隊迫降到一個直徑1.9億英里形如呼啦圈的人造行星上。倖存者必須與最初建設者留下的蠻族後代作戰。這些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長篇科幻小說,都是由國外著名的科幻小說家寫的,內容情節豐富多彩,故事環境設定良好,思想積極,寫作方式新穎,讓讀者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

㈧ 《星際穿越 》軟科幻和硬科幻的差別到底在哪裡呢

軟科幻和硬科幻的差別到底在哪裡呢?根據維基網路英文詞條「Hardsciencefiction」的解釋,軟和硬原來其實就是「偏社會科學」和「偏自然科學」的俚語化表達罷了,無非只是作品的側重點不同,跟作品在科學上嚴謹不嚴謹沒有關系。可是現在大部分時候在用軟和硬這兩個詞時,我們指的是作品是否有一個科學焦點,或者是否遵守現有的科學事實。這最後半句,其實就是按照科學上是否有現實合理性為標准,把科幻作品安放在了一個從「比較軟」到「比較硬」的坐標軸上。對《星際穿越》是否真的夠硬的批評很多時候就是基於這種「現實合理性」。比如」就拿「智力提升」這個常見的科幻題材來說,「如果一個只用了10%潛力的大腦被開發出剩餘的90%潛力」這個假設就是偽科學。人腦目前被開發出來的潛力根本就不是10%,正好相反,人類對大腦的使用可能已經逼近了某種極限。因為大腦演化到目前這個程度,需要付出一個巨大的代價:智能越強,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我們大腦的重量只佔全身重量的2%,但即便是休息時,它所消耗的能量也佔到人體總耗能的20%。大腦可以說是身體里的「能耗大戶」。它在能量消耗水平上可能已經逼近極限。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如果大腦容量繼續變大,智力層次可能也會更高,但是大腦就會消耗更多的能量,讓已經難以負擔的能量供給更加捉襟見肘,而能量供給的不足又反過來使大腦的運行速度變慢,拉低了智能。

㈨ 《星際穿越》算不算科幻片之首

不算,科幻片之首是《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是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里程碑」。

影片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獲196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



(9)星際穿越硬科幻小說擴展閱讀

《2001太空漫遊》主要劇情:一塊大黑石樹立在史前人類的面前,他們剛剛開始認識工具,進入到進化的里程碑。同樣的黑石還在宇宙多處出現,它們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帶著某種神秘的寓意。

現在的時間是2001年,為了尋找黑石的根源,人類開展一項木星登陸計劃。飛船上有冬眠的三名宇航員,大衛船長、富蘭克飛行員,還有一部叫「HAL9000」的高智能電腦。HAL在宇宙飛行過程中發生錯亂,令到富蘭克和三名冬眠人員相繼喪命,剩下波曼和這台電腦作戰。

從死亡線上回來的大衛一氣之下關掉主腦系統,HAL徹底失效。現在,茫茫宇宙中只剩大衛一人,向木星進發。穿越瑰異壯觀的星門,大衛彷彿去到一個奇特的時空,那裡有人類無盡的生死輪回和宇宙的終極知識。

㈩ 《星際穿越》結局為何找布蘭德

因為布蘭德在一個陌生的星球,哪裡很有可能是人類的宜居地。

《星際穿越》的結尾,男主庫鉑駕駛飛船前往尋找女主布蘭德,此時的布蘭德已經抵達艾德蒙斯星球,我們從畫面中看到布蘭德摘掉了頭盔,環顧四周說明這個星球具有氧氣,並且氣溫合適,很可能就是宜居星球。

影片信息:

《星際穿越》可以說是一部科幻小說,而不是太空舞台劇。它不光是未來派的幻想,而應該理解為「科幻小說」這個詞語就是為它而創造的。該片提出了一個具有可行性的未來和太空旅行,雖有可行性,但是卻充滿了危險和不確定性。

宇宙飛船不單是從一個星球飛到另一個星球那麼簡單,這里沒有發射激光或導彈,它為了穿越遙遠的距離而使用危險和不可預測的方法來進入黑洞。

熱點內容
另類校園x愛事件小說 發布:2024-11-29 11:43:20 瀏覽:445
穿越玄幻電視劇類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4-11-29 10:03:31 瀏覽:106
高中短篇言情小說 發布:2024-11-29 09:47:18 瀏覽:330
遇見王瀝川電視比小說好看 發布:2024-11-29 09:45:40 瀏覽:538
進男校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4-11-29 09:37:01 瀏覽:285
校園爆發喪屍小說 發布:2024-11-29 08:49:46 瀏覽:795
網路小說家游戲下載 發布:2024-11-29 08:05:26 瀏覽:383
樂視手機小說閱讀 發布:2024-11-29 07:54:58 瀏覽:950
有聲聽書大王饒命 發布:2024-11-29 07:31:02 瀏覽:436
科幻小說流浪地球語錄 發布:2024-11-29 05:51:34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