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中對宇宙的描寫

科幻小說中對宇宙的描寫

發布時間: 2021-06-18 15:13:14

① 有關於宇宙科幻的作文500字

《小孩子的星球》

「小主人,快起床,局部宇宙爆炸將在四小時內開始!包括我們這里!」這是我的電子和平鴿在叫我。「啊!」我顯得有些驚慌失措。因為即使走最近路線,乘我的超光速飛碟也只能在四個半小時之後飛出這片地區。就算現在趕緊准備,也來不及了!
宇宙大爆炸開始了。我們的地球在這片區域的邊境,所以,我被甩出了這片區域,落在了一個叫做「孩子星球」的水藍色星球上。
我住在一位好心人的家裡。時間長了,我發現,這個星球上的全體居民都是孩子,他們都永遠長不大。這些孩子來自各個星球。雖然是孩子,但是樣樣都不比大人差。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把「孩子星球」建設得處處都達到了現代化的水平。
「孩子星球」的工業非常發達。星球上有成百上千家工廠,有紡織系統的,有食品工業系統的……工廠里全都是自動化的,僅靠幾台電腦和幾個智能機器人控制。例如,「孩子星球紡織廠」,這里的紡織小工人們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在幾台機器中間來來回回地檢查了,代替他們的是一個個智能機器人。一旦有了故障,機器人會簡單而又迅速地處理一下,如果故障太大,智能機器人處理不了,它就會發出「嘟嘟嘟」的急促尖叫,提醒小工人馬上去處理。
「孩子星球學校」的課程十分有趣。學校里的孩子們在玩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許多知識。例如「孩子星球學校」的語文閱讀課,一個班的同學同時閱讀一篇文章,之後根據文章內容製作動畫。每個同學再把文章讀一遍,錄下來,根據文章的意思插到相應動畫中。再調整一個適當的語速。同學們都做完自己的動畫時,機器人老師輪流放映每一個同學的動畫。同學們在觀看動畫成品的同時,許多同學都已經能把課文倒背如流了。這里的同學都很愛學習,成績也都很好。從這里出來的學生,個個才高八斗,都是受重用的人才。
「孩子星球」上的蔬菜和莊稼長得令人吃驚。走進農田,放眼望去,只見一片片蔬菜和莊稼的「森林」展現在你的面前。向日葵高得像一棵小樹,葵花盤大得似雨傘。麥粒兒大得像一顆顆紅棗,柿子大得像南瓜。如果把柿子掛在商店的門口,有些人很可能誤以為它是燈籠呢。在這里,時令蔬菜應有盡有。這里農田裡的果實為什麼這么大呢?原來,這是利用失重條件種植的,再加上沒有狂風暴雨的襲擊,陽光充足,養分適中,植物可以充分生長,所以果實才大得驚人。
「孩子星球」上雖然沒有大人,但是孩子們照樣把星球建設得富饒、發達。理所當然,我希望大家都來「孩子星球」上參觀、訪問,長一長你們的見識。贊同8| 評論(1)

② 寫科幻小說,如何描寫裡面的高科技、未知文明

我覺得如果是想寫警世的科幻,大可不必追求技術方面的描寫。很多精通於這方面描寫的科幻小說作家都是醉心於世界或者文明的架構,如阿西莫夫所架構的機器人世界,基地世界,平行宇宙世界;哈里·哈里森的恐龍文明及其所構想的一系列生物工具等等。但是這樣的構思是非常花時間的,而且要寫到使人信服更是很困難,因為內部邏輯關系稍有不慎就可能錯亂,所以這類比較硬的科幻寫起來是相當死腦細胞的^_^
所以如果摟主想寫些關於外星球或者尖端科技的東東,完全可以簡略的帶過,不需要給出其技術支撐,不用動不動就拋出個普朗克常數啥的,自己如果不懂就不用寫了。或者可以用輕松的語言帶過,甚至可以略帶調侃的說:這玩藝就是這樣,至於怎麼運作的,主角才不知道!
不過如果能想出來些不錯的點子,還是寫進去一些好,但是要注意不要寫得太幼稚或者在賣弄,不然讓人覺得是在侮辱讀者的(這種小說我看了很多……)在世界架構上,一定要多想想,如果自己是一個非常挑剔的讀者,自己會怎麼從這個架構中間挑刺?要從各個方面抨擊自己的架構,進而修改,使之變得在邏輯上越來越無懈可擊(當然100%完美是不可能的,大體看上去差不多就行了)
其實,好的科幻小說不一定要這些細節技術描寫,科幻小說的目的在於以一個虛構的背景道出作者對現實或對未來的看法和觀念,真正重要的是其核心情節的安排處理和對人物性格的描寫,而非起輔助作用的技術描寫,畢竟,科幻小說家不一定要是科學家;同時,並非所有科學家都能當科幻小說家的
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hi我交流交流,呵呵

推薦:(有點多……)
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及他的平行世界系列,代表作《神們自己》,機器人世界,代表作《我,機器人》,《鋼窟》。這三個世界架構宏大而且嚴謹,情節安排極度強大,看完後應該會心潮澎湃……
奧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系列」:《安德的游戲》《死者代言人》《安德的影子》《屠異》。這個系列世界架構不多,但是對外星文明探討得很好。
弗蘭克·赫伯特「沙丘三部曲」:《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這個系列……額……無敵了……雖然有點老……
金斯坦利羅賓遜的《綠火星》《藍火星》《紅火星》,寫改造火星的,具體是什麼不太記得了……
哈里·哈里森的《伊甸之西》《伊甸之冬》《重返伊甸》,寫恐龍文明如果沒有滅亡而統治人類雲雲,裡面有很有意思的生物設定,還有兩個文明的沖突。

再推薦些我個人比較喜歡的:
羅伯特海因萊茵的《異鄉異客》《星船傘兵》《雙星》《嚴厲的月亮》
洛伊斯比約德的「邁爾斯系列」《戰爭學徒》《貴族們的游戲》《鏡舞》《記憶》《科瑪》《外交豁免權》《無盡的邊界》《西塔甘達》
邁克爾斯萬維克的《地球龍骨》
羅伯特索耶的《金羊毛》《星叢》《計算中的上帝》《終極實驗》
阿爾弗雷德貝斯特 的《被毀滅的人》
小瓦爾特米勒的《萊伯威茲的贊歌》
拉里尼文的《環形世界》
凱特威爾黑姆的《遲暮鳥語》
弗諾文奇的《深淵上的火》《天淵》
撒繆爾狄蘭尼的《通天塔-17》

③ 關於宇宙的科幻小說

《沙丘》三部曲(經典!),《遲暮之戰》,《安德的游戲》,《不銹鋼老鼠的宇宙冒險》(語言很風趣,值得一讀的反叛英雄小說),《童年的終結》,《2001太空奧德賽》……先列這些吧,都是科幻大師的作品哦。要看短篇的話建議看《科幻世界》雜志。

④ 科幻小說中描寫的三體宇宙在現實中存在嗎

一提到科幻小說《三體》,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三體人生存的星球附近有三顆恆星,他們的運行軌道極其不規則無法預測。也因為如此,三體人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在他們的文明遭遇數百次的毀滅與重生之後,他們准備逃離這個鬼地方。正在這個時候,接收到了來自地球的信號,於是三體人侵略地球的故事就此展開。那麼,宇宙中是否存在類似三體的星球呢?


不管如何,希望科學家盡快調查清楚這顆行星的詳細情況。這不僅有利於科學的發展,也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人類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獨的”這個謎題也將得到解答。

⑤ 小說中宇宙黑洞的描寫

根據最新的兩飛宇宙論
黑洞論,黑洞也是個有體積的天體,相對於太空,地球何嘗不是黑洞。人為什麼不能在黑洞里生活呢,相對於太空,我們地球何嘗不是黑洞。我猜不用200年,我們就能發展到並進入發現的這幾個黑洞,到裡面探知。因為我們的科學發展速度幾乎到以次方計算,就是越來越快。就相當於建造第一台大屋電腦難以評估到我們2012掌上電腦一樣。

⑥ 求大神給我推薦幾段科幻小說中描寫未來航天設備,或者未來飛船,未來星際空間站之類的太空建築的場景!謝

太陽帆 航行

⑦ 科幻小說為什麼總喜歡向描寫未來宇宙,而非向微觀世界

因為微觀世界不好發展劇情。盡管如此,微觀角度探索人體和其它場所的作品也是有的。覺得科幻動不動就是外太空,只能說明你看的太少。
如果單純的描寫電子圍繞原子核轉
或者細胞的有絲分裂 這叫科普 不是科幻
我們生活在宏觀世界,只有微觀世界發生了對宏觀世界影響才能寫成小說(比如生化危機)
或者說這個微觀世界本身包含著一個宏觀世界。

⑧ 各小說中關於混沌宇宙的描寫

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總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對於這一體系的整體解釋構成了宇宙論。近數世紀以來,科學家根據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建立了關於宇宙的現代科學理論,稱為物理宇宙學。根據相對論,信息的傳播速度有限,因此在某些情況下,例如在發生宇宙膨脹的情況下,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區域中我們將只能收到一小部分區域的信息,其他部分的信息將永遠無法傳播到我們的區域。可以被我們觀測到的時空部分稱為「可觀測宇宙」、「可見宇宙」或「我們的宇宙」。應該強調的是,這是由於時空本身的結構造成的,與我們所用的觀測設備沒有關系。宇宙大約是由4%的普通物質(包括我們人類和地球)、23%的暗物質和73%的暗能量構成。

《文子·自然》: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屍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在這種觀念之下,「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間,「宙」代表古往今來,即所有的時間,「宇」:無限空間,「宙」:無限時間。所以「宇宙」這個詞有「所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與時間和空間聯系在一起,認為無古無今,無始無終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獨特智慧。
「宇宙」兩字連用,最早出自《莊子》這本書,同時,《莊子》一書還給出了一種更抽象的宇宙定義,他說:「出無本,入無竅。有實而無乎處,有長而無乎本剽。有所出而無竅者有實。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現代學者張京華將其譯為:「有實體存在但並不固定靜止在某一位置不變叫做宇;有外在屬性但並沒有固定的度量可以衡量叫做宙。」此種宇宙定義與時空無關,與現代宇宙觀有相似之處。但長期未被人們熟知

現代科學所講的混沌,其基本含義可以概括為:聚散有法,周行而不

保守系統中的混沌
殆,回復而不閉。意思是說混沌軌道的運動完全受規律支配,但相空間中軌道運動不會中止,在有限空間中永遠運動著,不相交也不閉合。渾沌運動表觀上是無序的,產生了類隨機性,也稱內在隨機性。渾沌模型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傳統科學中的周期模型,用渾沌的觀點去看原來被視為周期運動的對象,往往有新的理解。80年代中期開始渾沌理論已被用於社會問題研究,如經濟學、社會學和哲學研究。
大自然並不缺少混沌,現代科學重新發現了混沌。以渾沌理論為標志的非線性科學強調自然的自組織機制,強調看待事物的整體性原則,與古代哲人所說的「前現在渾沌」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常常被後現代主義者看好。
探求渾沌的科學定義,追索渾沌古義,被認為是渾沌語義學、非線性科學史、後現代主義科學觀研究等必須認真對待的一門學問。
古人面對浩渺陌生的宇宙萬物與今人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現象,情景大概是一樣的。在古代,為捕捉外部世界,幾乎所有民族都構造了自己的渾沌自然哲學;今天,為理解宏觀復雜性,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並肩奮戰,創立了具有革命性的渾沌新科學。這門新科學展示了一幅恢弘的科學世界圖景,也暗示了一種新的自然哲學。
從更大的范圍看,渾沌研究只是復雜性科學中的一支,新的自然哲學必然建立在整個復雜性科學的基礎之上。匆忙從整體上進行全面的概括,為時尚早。

⑨ 求關於宇宙的短篇科幻小說!急!!!

作者;星河 找他寫的

⑩ 求一本描寫人類探索宇宙的硬科幻小說,尋找未知的探索類小說

尋找人類,這部小說比較接近你的要求。

書的簡介如下:

根據自然的法則,越高等復雜的生命越是不堪一擊。根據自然的法則,越自以為是的智慧種族越是容易被毀滅。災難終於發生了。
地球爆發了前所未有規模的災難,幾乎所有的物種都被毀滅殆盡,少數倖存下來的生命也失去了穩定遺傳的能力,包括人類。從此,人類生活在一台可以預知未來的電腦的庇護下,並通過克隆的方式來繁殖後代,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早已經不存在了,根據自然的法則,不能夠自然繁殖後代的動物不算是物種。
關於大災難的說法也很多。有種說法是核戰爭的後果,但是核戰爭並不能夠使生命基因變得如此混亂;有人說那是太陽爆發了異常強大得磁風暴,但是磁風暴同樣不會傷害到人類,也有人說是宇宙射線……
人類的未來也被關注著。在某一天,一群人發現了一個遠古時代的飛船,先進的令人無法想像,飛船中的屍體居然也是人類的。人類產生了希望,踏上了尋找人類,尋找穩定基因的道路。與此同時,他們並不知道,一艘編號為「第七觀察站」的薩爾摩爾人飛船正在地球上方默默的觀察著……
到底大災難是怎麼產生的?薩爾摩爾人是敵是友?人類是否能找到自我?

熱點內容
這個世界沒有人比我更愛你小說閱讀 發布:2025-01-13 16:09:59 瀏覽:359
男主是女主監護人現代言情完結小說 發布:2025-01-13 16:08:22 瀏覽:772
男女厲害的現代小說 發布:2025-01-13 15:51:44 瀏覽:376
帶點黃的現代官場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13 15:09:47 瀏覽:819
古代宮女酷刑小說 發布:2025-01-13 14:34:46 瀏覽:368
古代勇士人高馬大小說 發布:2025-01-13 14:34:00 瀏覽:217
讀網路小說弊的例子 發布:2025-01-13 14:21:12 瀏覽:617
穿越武動乾坤免費小說 發布:2025-01-13 13:57:57 瀏覽:270
穿越古代被賣的小說 發布:2025-01-13 13:26:36 瀏覽:171
科幻小說奇才閱讀答案 發布:2025-01-13 13:20:53 瀏覽: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