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的創意模式
⑴ 科幻小說的構思
你在寫小說之前先模擬好大體的劇情,設計好主人公的形象和特點以及主人公的身世等。設計好背景,最好是模糊些的,讓人有想像的空間。發展想像力,多增添一些搞怪的東西,如果太沉悶沒人會看的。寫科幻小說雖然科幻但也別跑得太遠了,否則會讀者接受不了,別搞跳躍性思維。一定要有一定的科學基礎,最好多上網看看科學知識類的節目。堅持寫作,是人都會有瓶頸出現的時候,不要著急。那時候要放鬆心情,不要強迫自己。最好是在你名聲在最高峰的時候建群。
科幻小說要靠你自己的想像力,如果你有足夠的把握能夠寫好,這篇小說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建議你要把情節盡量寫的跌宕一點,人物性格要鮮明突出,情節生動,也可以加入一些搞笑情節。這些東西都很空洞,你可能也不一定真正明白,簡單點說,就是在前一章的時候,為下面的內容埋下伏筆,讓人又想翻頁看下一章,如此循環往復,你的點擊不就高了嗎?當然,在好的想像力背後,也是需要一點科學基礎滴,不能寫不科學的東西。
宇宙飛船不一定總要是飛船機甲滿宇宙飛的那種【我指的是數量,有些作品裡,飛船戰艦就好像不要錢似的,動輒幾萬、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不止。】
幹嘛一定老要開飛船戰艦?也可以設定成人類通過早期艱苦的征服戰爭,訓化了一部分可以在宇宙飛行的昆蟲,然後通過改造,可以搭載士兵作戰。戰艦退居二位。
望對你有幫助!
⑵ 淺談創作科幻文學應具備的思維能力
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說白了還是小說。只是將故事的背景搬到了科幻的舞台上。因此,科幻小說也同其他類型的小說一樣,它的側重點還是在人物塑造和情節編排上。看過克里斯托弗·諾蘭的《星際穿越(interstellar)》都知道,這部電影所講述的就是即使有星際之隔,仍然斬不斷Cooper父女之間的親情紐帶。最終偉大的親情超越時間和空間,進而拯救全人類的故事。我一直都相信在浩瀚的宇宙中,沒有比愛更偉大的力量了。而我們偉大的諾蘭兄弟真的把親情放到了宇宙這個維度當中了。《星際穿越》說是科幻電影,不如說是發生在太空背景下的親情故事。跟《星際穿越》具有相同「父愛」主題的,還有一部迪斯尼的動畫電影《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故事講述的是小丑魚爸爸馬林Marlin 在兒子尼蒙nemo 被潛水員抓走以後,尋遍整個大海在各種魚的幫助下,終於找回兒子的故事。這兩個電影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故事背景的不同。一個發生在星際間,一個在大海里。相信很多看過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foundation》的人都知道小說里的銀河帝國的原型來自於歷史上著名的古羅馬帝國。所以,當你靈感枯竭的時候,可以試著將演過的故事更換一下背景。例如,喬納森·諾蘭和J·J·艾布拉姆斯的《疑犯追蹤(person of interest)》,古代俠客行俠仗義的故事可能已經讓大多數觀眾審美疲勞了,但故事背景更換到高度現代化的紐約大都市,就會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再比如發生在太空中的逃難故事《火星救援(martian)》這部電影講述了宇航員馬克mark被孤身一個留在火星上,為了生存頑強與惡劣的火星環境做斗爭的故事。頗有幾分火星版《魯濱遜漂流記》的味道。
但是這種背景的轉換,並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這就要求創作科幻文學的人必須要有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這是創作科幻小說的先決條件。因此,記憶能力是創作科幻小說必備的思維能力之一。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在擴充知識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不然你很有可能在學習量子力學的基礎知識時,昏昏欲睡。我認為即使理科成績不是非常高的人也是可以嘗試創作科幻小說的。畢竟我們是利用科學知識寫小說,而不是利用科學知識解題。你只要知道根據動量定理月球每年以4厘米的距離,遠離地球,並創作出《到月亮的距離》(為義大利小說家所著,小說里的遠古人類可以通過梯子等工具,在地球和月球之間來去自如。後來因為月球不斷遠離地球,而不得不在地月之間作出選擇的故事),而如何通過動量定律演算出這個結果,是科學家要做的事情。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豐富的科學知識也是科幻作家的靈感源泉之一。
詩人通過意象的使用和意境的塑造來表達思想,傳達感情。而評論家則通過論證和論據來驗證觀點。而講故事的人只能將他們對社會、自然和人心的鮮活洞察化為故事。而他洞察後得出的結論就是一個故事的主題。這就要求寫作的人要有非常強有力的分析能力。
在科幻劇集《真實的人類》里編劇們就拋棄了人類與機器人大戰的舊套路,改走現實主義的路線,情節和題材主要集中與機器人的出現給社會,家庭和人的精神狀態帶來的影響,以及人類和機器人的關系和他們之間關系的變化。電視劇以Joe Hawkins因為妻子Laura Hawkins總出差,他自己一個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顧3個未成年的孩子,忙不過來。於是決定購買機器人來幫忙料理家務事為開頭。他的妻子回到家來,看到機器人Anita每天忙著給孩子做愛心便當,晚上在孩子睡著後去查看孩子,不由得對Anita產生了深深得敵意。她認為這是剝奪她做母親的權利。她覺得這不僅僅是一種家務勞動,更是母愛的體現。要寫出這樣的情節就要對家庭生活有充分的了解。然後就提到了由機器人的介入所引發的婚姻危機和倫理問題,在劇中Joe Hawkins就因為和妻子賭氣,從而與機器人Anita發生性關系。這樣疑問就跟著來了,已婚人士和機器人發生性關系,到底算不算出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是不是等於變相承認機器人和人類無異了呢?而且在第二季中也描寫了機器人和人類之間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愛情,因為他們既不能生養子女,就不能一起變老。
再者就是機器人給人類的內心世界造成的影響。劇中就有學生因為了解到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工程師能在幾天之內,讓機器人掌握某個領域行業的全部技能,而自己則要通過數十年的學習才能做到,就不願意努力學習了。在第2季中也出現一些想要成為機器人,把自己裝扮成機器人的人類,並且假裝自己就是他們。劇中心理學家將其定義為一種心理疾病。也難怪畢竟人最大的悲哀之一就是不想做自己。說道這里,就不得不提有關克隆人的科幻文學。克隆人身份的認定,一直是科幻文學中常見的題材。設想一下,如果你是按照你父母死去的孩子的克隆出來的人,你覺得你和他是同一個人嗎?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這也說明科幻作家對自我意識等心理學知識有著非常充分的理解。
在有些科幻劇集中,科幻早就化作表現主題思想的外衣了。畢竟小說的任務之一,就是通過某種形式將人的內心世界表現出來。而在電視劇《黑鏡》里,科幻已經徹底變成反映人性陰暗面的一種形式。這部電視劇講述的內容就是人性是如何被科技異化的。例如《黑鏡》第一季第3集人類在安裝上記憶晶元,擁有過目不忘的記憶後,變得更加猜忌多疑。最後還導致男主人公妻離子散的悲慘結局。如果說,外因只是給事物發展變化提供條件,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真正原因。那麼,《黑鏡》里的黑科技只是給人性的扭曲提供了條件,就像一面照妖鏡一樣,最大的問題還是出自人性本身。這就體現出編劇對人性有著深刻的觀察與思考。
再者就是根據已知的內容進行推論的能力了。人類自己不能說6000種語言,卻能製造出能說6000種語言的機器人。這不是很奇妙嗎?如果人類真的製造出有上帝職能的機器,或者機器人,到時候人類和機器人的關系會是怎樣的?這也牽扯出宗教的問題。有些量子物理學教授,就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神,人類自己就是神,但是他也認為人類這個新神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技術不毀滅自己。在電視劇《疑犯追蹤》就有類似的情節。男主人公Harold Finch就因為害怕自己製作出的計算機的力量,因而給那台計算機設置了自動刪除了「記憶」的程序,以防止其不斷自我更新,從而發展出難以掌控的能力。
以上這些思維能力,都只與科幻故事背後的思想相關聯。但是不論是科幻文學還是其他文學形式,最重要的都是如何將你的思想轉化成故事。我覺得一個作家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如何處理好故事與思想之間的關系,不在於他所創作的文學樣式。故事的講述是對真理的創作性論證。一個故事是一個思想的活證據,要完成思想到動作的轉換。故事的事件結構是一種手段,你通過它來表達你的思想,並隨後將其證明,而且絕不採用任何解釋性的話語。故事的類型有很多種。要給他們詳細准確地分類,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大體上可分為寫人的和寫事的。小說是寫給人看的。小說的內容是人。小說寫一個人,幾個人,一群人或成千上萬人的性格和感情。他們的性格和感情既能從環境和遭遇中反映出來,也能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關系中反映出來。關鍵在於怎樣將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某種形式表現出來,前面提到過。什麼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觀的剖析,或者是客觀的敘述故事,從人物的行動和言語中客觀的表達。例如,美國動畫《馬男波傑克bojack horseman 》里就是靠出自傳的情節形式,來塑造男主人公bojack horseman的形象。當然你也可以構建出一個新的模式。這就需要想像力和創造力了。對於文學創作來說,永遠不能有公式化的創作指南,而且有些靈感確實需要本能的天賦。
對於一個好故事來說,擁有一個富有感情的靈魂,是至關重要的。那些只憑一個有趣的主意就撐起一個故事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現今的讀者希望能通過作者塑造得豐滿的人物,並跟隨他們一起去經歷。所謂角色演進,是指人物在經歷了矛盾沖突之後,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勇敢,更加正直的過程。再或是變得更墮落,更可惡,更邪惡。前幾年,在美國大熱的《絕命毒師》就屬於這個類型。相信這部劇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劇之王。男主人公Walter White從好人轉化成惡魔的過程,就是這部作品的精髓。而電視劇的情節則完全成為造成角色演進的環境。觀眾之所以感到強烈的震動,就是因為讀者閱讀一本小說,就是將小說的內容與自己的心理狀態結合起來。讀者的個性和感情與小說中所表現的個性與情感想接觸,產生了「化學反應」。據說大多數的美國人過得生活,就是化學老師沒販毒之前的那個樣子。
但是對於幻想故事來說,一個好的創意是必備的。這也是這類作品得以流行的原因。而文學之所以具有審美的屬性,就是因為它是人精神力量的本質體現。就是因為我們知道有些東西是不容易被想出來的,我們才會去感嘆作者的想像力。就像我們感嘆諾蘭兄弟在電影《盜夢空間inception》里所構建的那個有關夢的宇宙。科幻文學,基本上就可以歸類為寫事的故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確實需要點天賦。但也不是無跡可循。要想寫出好劇本,多看是必須的。你可以准備一個專用的筆記本。每次看完小說或者影視作品以後,都將故事的梗概寫一下。分析一下它的優缺點,然後再將這部作品和其他同一類型的作品相比較,有比較才有鑒別,當然了你最應該做得是找到他們的共性。然後,就像其他的工作就交給潛意識吧。阿基米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我在此也不多加贅述。或許有一天靈感就會從腦袋裡蹦出來。靈感可不是什麼詩神附體。你的想像力也超不出你的認知水平。在靈感來臨之前,需要很長時間的醞釀過程。所謂厚積薄發,就是這樣的道理。
靈感來臨以後,你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靈感轉化為故事。故事就要有沖突和懸念。這里確實可以總結出一些定律給大家參考的。大多數理論家都同意戲劇沖突是戲劇的特徵。沖突早已被公認是故事的引擎了。沖突是指兩個以上勢不兩立的方面之間的矛盾沖撞,其中一方必須是人,也就是說,這一方必須擁有實施有意識的意志的能力。而懸念來源於沖突。懸念是指任何在故事裡未經釋放的張力,它讓讀者渴望看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說道懸念就涉及到死亡。死亡可分為3種:肉體的死亡,職場的死亡和心理的死亡。你的小說必須呈現其中一種以上的死亡。敘述一個人如何應對即將來臨的死亡,並且讓讀者得到情感方面的滿足。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這么創作。我也比較認同貝克的觀點,他認為動作和感情是戲劇的要素,而不是戲劇沖突,但他並不否認沖突包括在大多數的劇本里,雖然不是全部。
沖突(馬上面臨死亡的可能性)
情節(避免死亡的具體措施)
+ 懸念(與情節有關的,未經釋放的張力)
情感上令人滿足的體驗
就像Illumination的《歡樂好聲音sing》,一個講述動物好聲音的故事,這也符合開頭講述的背景轉換的創作方法。創作這個故事肯定不是把人物都換成動物,那麼簡單而已。這部電影很明顯要比我們在電視上或者手機上看到得選秀節目,有更多的戲劇沖突。例如,Mr.moon能不能順利渡過財務危機,拉到贊助商,並發選秀節目順利辦下去。大象mina能不能克服舞台恐懼症。大猩猩John的歌唱事業能不能得到父親的認可。這個故事化的過程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經過練習,我相信每個都能做得很好。
小說是藝術的一種,主要形式是廣義的美,美學上的美。它所涉及的思維能力非常之多。很難在一篇文章全部表達出來。所以,怎樣才算是有文學天賦,也是很難定義。非要說的話,應該分為故事天賦和語言天賦兩種。說到語言的使用,就涉及到語言是否有表現力和感染力,以及潛台詞的設計,甚至是人物名字的起法。自此就不詳細說明了。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有些是個人所悟,有一些是摘抄自相關書籍。如果是有建設性的的批評意見,我是可以接受的。
⑶ 科幻小說如何寫 (具體方法) (中型的,約2000-3000字)
我總結有幾點!
結構,題材,內容,
結構上整篇設計2、3個主線,有的是分情節也就是故事主線,感情主線,矛盾主線,時間主線,地點主線!全篇敘述一件事,同時中間有關鍵人物的感情變化,時間推移,還有地點的變化。再由不同的若干小矛盾去積累成大矛盾。
結構是否協調,可以畫一個小進度圖。從激烈和安穩的角度自己看看是否是很和諧的波浪狀!
最好是先建立一個結構的大框。主要人物姓名,個性區別,甚至是在故事裡的習慣兩點,就像電影里人們一聽某個音樂,或者看見某個道具就知道在映射某個人的出現。也包括人物之間的關系。
框架中可以實現設計好科幻社會包括,科技程度,在這個虛擬社會中建立符合生產力和關系的法則,
框架中還包括關鍵事件的發展對與全文的關系。
然後說題材:科幻小說的題材非常廣闊。世上所有事物的硬體升級,都可以變成科幻紅樓,科幻三國,科幻水滸,科幻夢里知多少,科幻……
把以上這些豐滿起來就是第三點內容了。
如果是2000到3000字的小說,行文用詞要簡練,因為體積比較小。情節需要節奏快,痛痛快快的7分鍾讓人看完很過癮。
用幾百字的小情節,可以是對話,可以是景物描寫,或者其他方式讓人知道這是科幻。同時這一段要引起讀者的興趣!可以是懸念,可以是伏筆,可以是倒敘,第一段的作用非常重要。
然後我的建議是可以參考一些電影的構架,讓人讀起來有代入感!這里的構架是骨架,各部分的文字分配,而究竟要寫什麼內容由你自己來定。
構架我覺得《記憶碎片》這個電影的構架比較不錯。你可以總結出一個迷你版的它的構架,行文的節奏啊,讀者在看到哪個部分你想給他什麼心理引導,然後用接下來的的內容去滿足讀者這個心理,同時再給他一個慾望,然後再滿足,直至最後。
還有一些建議:
寫之前,好好想想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脾氣,讓文字帶有你自己的色彩。
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一個完整的音樂是有一個嚴謹的邏輯!
科幻的關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嚴謹。一個由你自己建立起來的世界!有血有肉。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174800726我的QQ,互相學習,歡迎討論!
⑷ 科幻小說寫作技巧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說中,以物、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情況,某種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復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復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復線、明暗復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圍繞主人公皇埔林展開的故事是主線,其餘是復線。劉慈欣的《地火》是時間上主次復線的典型。劉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氣實驗上主線。一百多年後一個初中生體驗前輩采礦生涯的內容是副線。而他在《鄉村教師》里,更是運用復線式結構的佳作。一方面是極端落後的鄉村學校環境,一方面是先進得無法理喻的銀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戰。兩條線索最後交匯到一處,取得一種奇特的美學效果。金·凱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門的世界》則是明暗副線的典型。主人公被製片人操縱的生活是明線,製片人的活動是暗線。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圍繞著主人公的明線,直到內容過了一半才進入另一條線索,揭開謎底。 三,散文式結構。這種結構打破了情節核心,以作者希望創造的某種意境、氛圍、情感為結構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員臨死前的樂觀主義精神為結構中心。國內作品採用散文式結構的有劉維佳的《黑太陽升起來》、凌晨的《燃燒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張卓的短篇科幻小說等。散文式結構較易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不過,由於沒有情節線索,讀起來不太有趣,散文式結構的小說是那種提供給知音細細品味的作品。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輻射式結構。在這種結構里,情節從一點發散開,向不同的方向輻射。王晉康的《解讀生命》也運用了這種結構。在這篇小說里,外星人來到地球,並且在與人類的沖突中被殺死。然而它們那種奇怪的死法最終沒有得到解釋。父子兩代科幻作者就根據這種死亡現象,虛構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這里,小說從外星人死亡這個事件開始輻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線索。與其它結構方式相比。輻射式結構過於復雜,適用范圍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亂不堪的結構方式,卻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題。比如,賽伯朋克流派的開山之作《神經漫遊者》,被譯成中文後,許多讀者無法接受那種天上地下的隨意式結構。但作者運用這樣的結構方式,正是為了表現網路世界裡人們支離破碎的生活特點。 上面這些結構方式,主要談了小說的主幹部分。小說的開始和結尾也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五個自然段里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而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楊平的小說《黑客事件》的開始一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計算機技術的讀者一下子就知道,這是一個數字虛擬世界的故事。而對計算機技術了解不多的讀者也會產生疑問:什麼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這個優秀的開篇一直為科幻愛好者稱道。王晉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個歌舞昇平式的開端:人類終於消滅了天花,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來到最後一個天花病人那裡,想取些樣本,卻得知已經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樣本。這個很喜氣的開始卻為後面的悲劇故事埋下的伏筆。 出色的結尾在科幻小說中也屢見不鮮。在克拉克的《與拉瑪相會》中,外星人的巨大飛船絲毫不理會人類的一番折騰,從太陽中得到能量後,轉頭高速飛走。星河的《殘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棄了躲避地球磁場變化的機會,讓女友進入隱蔽所,獨自去面對危險的未來。這些結尾都把充分的想像空間留給了讀者,同時又結束了整個故事。 不過,對於不少作者來說,寫小說開頭時還很有創作沖動,寫到結尾時可能就會煩了、倦了,於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這種情況,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視結尾的構造。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還是我,接上個回答)
⑸ 科幻小說有沒有以經濟學作為科幻創意的
經濟學科幻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創意,我也一直在尋求與此有關的(包括所有以社會科學及交叉學科為基礎的)科幻構想.
像是阿西莫夫的《基地》於帝國三部曲中的《星空暗流》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經濟學,而海因萊因的《銀河系公民》也滲透了這一點,
但這些都比較膚淺,只體現了市場經濟或經濟對社會的作用這些比較淺顯的議題。
而以經濟學中的概率論為主體的科幻小說可就多了,如《櫥窗里的荷蘭賭徒》等等,但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經濟學科幻。
雖然我不能肯定是否世界上還沒有真正以經濟學為主體的科幻面市,但我相信這是一個一定會被寫到的主題,我們也可以發揮想像,自己提出一些構想嘛。
PS:很高興有人能對科幻的創新作這么有創見性的思考,我再回到你的問題本原說一說吧。我想你應該十分關注科幻的「預見」這一功能吧。如果說預見金融危機,太多的書都或多或少地提到過(反烏托邦小說中設想的各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崩潰;各類經濟學書籍中對未來經濟危機的預測),不過「預見」只是科幻的一個功能,而非特徵,往往也不是目的。科幻中的「預見」都不是針對於某一事件的,只是按其對未來社會走向的構想自然推理而成的產物,而後真正發生危機時,人們將小說中的描寫一套,發現很像,不過是證明了小說在科學推理上的嚴謹性於在幻想上的切實性罷了。預見的真正目的在於警示,所以我相信近幾年一定會有以科幻小說為形式的描寫金融危機的書問世,因為此時的人們,太需要警示。
⑹ 科幻小說的寫作特色
你是想要寫作指導還是俗套橋段集?
下面是寫作指導,正統奇幻的,不是網路上流行的垃圾小說的。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⑺ 介紹一篇科幻小說有哪些切入點
科幻小說題材所涉及的范圍相當廣大,以至於難以列出單獨的清單——除非另開一本網路全書。以下將粗疏地對主流的科幻小說主題做一個簡單羅列。所提供的例子並非全部曾有單獨成篇的作品,更常見的情況是在同一個作品中便牽涉兩到三個主題,比方說在時間機器中對主角所旅行到的未來世界的描述,就有文明崩壞的味道。如果你有一個科幻類的自認為嶄新的點子,不建議你在下表當中尋找有無類似的,這很可能讓你喪失創作熱情;不過當你想要尋找靈感時,倒可以瀏覽下表追循前人的足跡。社會形態 因為某種理由,故事背景所在的未來、或者一個曾有先進遠古文明的架空世界,明顯曾發生文明崩壞或倒退。常見的理由例如過度污染使自然環境惡化產生巨大天災、大規模毀滅兵器、星際戰爭、人口過度膨脹資源供應體系崩潰造成的大規模滅絕、瘟疫、超科技失控(例如奈米機械)。 烏托邦。作者基於自己的一種創見,描述未來或似未來架空世界的人類,怎麼利用更高的科技或其他層面的應用技術消弭高科技的副作用,達成和諧的生活。
比方說針對燃油車的污染問題,科幻小說家曾提出反重力運輸設施之類的構想。 反烏托邦,尤其是其中抓緊近代技術濫權疑慮的塞伯朋克。所謂的技術濫權疑慮,是指近代新生的專利權概念,卻可能支持一些掌握尖端科技的人可不受監督的運用這些科技、從而以曲折手法達成極權目的。在這類小說中最常見的邪惡勢力角色由托拉斯扮演。其他的反烏托邦,則是更廣泛地針對某種被作者認為有害的高科技、或者太天真的理想主義,進行渲染並反諷。自然被過度壓縮,人類傲慢征服一切的未來社會或似未來架空世界。可能對這種社會的病態現象也備有一些陳述,但活在那個世界的人似乎都已經習慣了。對人工智慧或其他高科技過度依賴的病態未來社會或似未來架空世界。有時這些高科技也會產生人類似的野心,而開始或試圖進行它們的極權統治。
⑻ 寫小說如何寫出創意
1.發散類:
如果God is a girl(上帝是個女孩),會怎麼樣?
請寫出你的設想,越多越好。注意,在寫的時候,不要一行一行的寫。請使用思維布贊術的方法:
在中間寫上你要想的主要想法(main idea),然後拉出線,寫出你的想法,參考下面這個草圖。
這個方法叫做科幻小說式訓練法,它的基本公式是:如果……會怎樣?你也可以自己想一些「如果……會怎樣?」來訓練自己的創意。
這個訓練法的原理是:當有了一個不可能的假設後,人們就可以突破常識、常規、常理,而有些超乎尋常的想法!
與之類似的訓練方法還有托氏訓練法 - 空鐵罐的用途:寫出關於空鐵罐的各種可能的用途,越多越好。
在寫的時候,請用上面所提到的那樣的草圖的方法,每個想法拉出一條線。這個項目的四個評分標准:
流暢性——想出大量點子的能力,也就是一共想出多少個?
靈活性——不同類型的點子,也就是空鐵罐的不同類型用途,如當容器、當玩具、當通信器材等涉及到這樣不同的類型。
原創性——如果總是想到空鐵罐的典型用途,就得不到這個分數。
衍生性——你果你的點子是需要把空鐵罐熔化、磨成粉末、塗上油漆或與另一個罐子組合起來,才得到這個分數。
發散過後還有,奧斯本檢核表法,通過9大問題來發散思維,檢驗創意是否全面。
基本做法是:首先選定一個要改進的產品或方案;然後,面對一個需要改進的產品或方案,
或者面對一個問題,從下列角度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並由此產生大量的思路;第三,根據第二步提出的思路,進行篩選和進一步思考、完善。
一.可以引入嗎?是否能夠從其他領域、產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新的材料、新的造型、新的原理、新的工藝、新的思路,以改進現有的方案或產品
二.可以替換嗎?是否能夠用其他東西或替代現有的產品、方案或其一部分
三.可以添加、增加、擴大嗎?是否能夠增加一些元素,或者使現有的元素的數值增加,比如新的材料、色彩、加大
四.可以減少、縮小嗎?是否能夠通過縮小某一要素的數值,比如長度、體積、大小、容量,或者減少一部分成分,來實現改進
五.可以引出嗎?可以將該產品或方案的原理、結構、材料、成分、思路等用於其他地方嗎?
六.可以改變嗎?可以改變該產品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屬性和特徵,以實現改進嗎?
七.可以逆反嗎?能否在程序、結構、方向、方位、上下、左右等方面逆反,以實現更好的效果
八.可以組合嗎?能否把現有的產品或方案,與其他產品或方案組合起來,以形成新的思路?
九.可以用於其他領域嗎?本產品或方案,能否用於其他領域,擴大用途,或者稍作變化後用於其他領域或其他用途
利用奧斯本檢核表法,可以產生大量的原始思路和原始創意,它對人們的發散思維,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2.聯想類:
電影後想法
看完一部電影,和朋友相互提問,關於一些關於畫面上很細節的問題,看看自己能記得多少。每部電影都可以這樣來訓練和溫習,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首先,我們需要細節,因為細節是創意的材料。而且,細節往往是畫面思維,而不是文字思維所能提供的。
因此,這樣做可以不斷訓練你對畫面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為創意積累原料,等到創意時就有源源不絕的素材啦:)
電影前想法
電影前想是我發明的一個有趣的創意訓練方法,具體的做法是:找一部你沒看過的影片,這部影片你聽說過它的名字就可以,
你也可以了解一下他的導演和相關報道,然後根據你手上的信息,寫一下你對這部電影的猜想。最後再拿自己的猜測和該電影對比一下,看看誰的構思更歷害。
這個創意訓練法的好處就是利用別人已經創意好了的故事,我們首先可以猜測,其次可以對照,以此發現自我的不足,不斷的改進和提升。
詞的接力法
我們玩過接力賽,接力唱歌,其實創意里詞語也可以接力。
黑色——頭發——洗發——溪水——鵝卵石——魚——大海——帆船——哥倫布——土著……
「其實每個人寫的都會不一樣,這就提供了創意的很多切入點,你可以寫很多,按這種細索寫幾條,結果就有很多變化。
如果產品的賣點是『黑色』,那你可以在任何一個聯想到的詞那裡找到切入點,而不是總在原地打轉……」
1.發散類:
如果God is a girl(上帝是個女孩),會怎麼樣?
請寫出你的設想,越多越好。注意,在寫的時候,不要一行一行的寫。請使用思維布贊術的方法:
⑼ 被吹爆的《三體》到底有多好看呢書中講述了哪些人類無法想像的科幻創意
《三體》作為一部科幻小說,獲得了雨果獎。雨果獎也是一個全球性的獎項。它和星雲一樣著名,被譽為科幻小說中的諾貝爾。最好的小說是最重要的獎項之王。這是第一次來自亞洲的獲獎者站在最高領獎台上。圍繞幾個概念展開,分別是技術爆炸、懷疑鏈、黑暗森林。這三個概念貫穿整部作品,並不是出於大腦,而是從現實中提煉出來的。首先是技術爆炸,這無疑是工業革命的變種。
“三日凌空”的灼熱,“三飛星",大撕裂”的嚴寒,“三日連珠”造成的引力疊加災難。這種晝夜不規律交替的階段稱為“混沌時代”,而恆溫、晝夜平衡的階段稱為“恆定時代”。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玩家們貢獻了“宇宙橄欖球”、“進化演算法”、“人類計算機”等手段,但無解。三體人只有依靠“脫水”和“泡水復活”的功能來適應這種多變的環境。在每一次工業革命中,人類都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創造了更多的財富,當然也創造了殺傷力更大的武器。從步槍和大炮的普及到絞肉機機槍在凡爾登,的應用它們是來自至廣島和長崎的核彈然後還有氫彈、高斯槍、中子彈.人類在死亡的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