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玄幻小說 » 科幻小說中的能量物質化

科幻小說中的能量物質化

發布時間: 2022-12-28 10:02:23

1. 科幻小說中從虛空中獲得無限能源的技術

1.《雌蜂帝國》一書
後期出現了這樣的技術,一本很不錯的小說,裡面最終的BOSS正是使用這種無限能源,作者設想這種裝置能在平行宇宙中竊取能量,使得能量「無中生有",在由地母神的發射裝置以貝斯波的方式發射到單兵作戰裝甲上。
詳見小說 第五卷 第二十三章裡面提及的『對稱宇宙流動環』(如果喜歡此書,建議由開頭開始看起)
2.現實當中也有類似的技術在研發,不過原理完全不一樣,稱之為「零點能」(一種由於真空零點電磁漲落產生的作用力)
3.還有《重生之超級戰艦》裡面的後期7級文明掌握的空能公式達到的空能轉換(空間轉換為能量)也是類似的技術!

以上本人手打整理!

2. 一些科幻小說中的等離子武器,比方銃夢里弒古斯的等離子分身和等離子魔球等是什麼原理。

首先等離子的原理是如果溫度不斷升高,氣體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科學家告訴我們,這時構成分子的原子發生分裂,形成為獨立的原子,如氮分子會分裂成兩個氮原子,我們稱這種過程為氣體中分子的離解。如果再進一步升高溫度,原子中的電子就會從原子中剝離出來,成為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和帶負電荷的電子,這個過程稱為原子的電離
當電離過程頻繁發生,使電子和離子的濃度達到一定的數值時,物質的狀態也就起了根本的變化,它的性質也變得與氣體完全不同。為區別於固體、液體和氣體這三種狀態,我們稱物質的這種狀態為物質的第四態,又起名叫等離子態。
等離子態下的物質具有類似於氣態的性質,比如良好的流動性和擴散性。但是,由於等離子體的基本組成粒子是離子和電子,因此它也具有許多區別於氣態的性質,比如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特別的,根據科學計算,等離子體的比熱容與溫度成正比,高溫下等離子體的比熱容往往是氣體的數百倍。
所以等離子武器的威力往往在於其高溫,及一些附屬效應。又由於其形成原理,決定了其必定是帶電的。所以要受磁場作用,所以電磁網就可以破解它。
畢竟用來加速等離子武器就是用的電磁設備。
望採納,謝謝。
解答團隊:動漫東東

3. 科幻小說是用什麼的形式表現人類在來世界的物質精神

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其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一般認為英國詩人雪萊之妻瑪麗·雪萊(1797--1851)的《弗蘭肯斯坦》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法國作家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我國高士其等也寫過不少優秀科幻小說。
中文最早也有譯作科學小說。雖然從科幻史的角度來看,暫時還沒有一個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認的定義標准。在科幻愛好者中盛傳的一則「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是這樣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里。這時響起了敲門聲······」可以說,這比一個精確的定義更能概括科幻小說的特質。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布哈伊·哈桑曾說:「科幻小說可能在哲學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簡單的,在美學上是有些主觀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觸及了人類集體夢想的神經中樞,解放出我們人類這具機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說也是通俗小說的一種,與一般的傳統小說不同,其特殊性在於它與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但它又是一種文藝創作,並不擔負著傳播科學知識的任務。
從抒寫幻想的方式來看,它應歸屬於浪漫主義文學的范疇。一些優秀的科幻小說也像優秀的浪漫主義作品一樣,紮根於社會現實,反映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問題。其中某些傑出的科幻小說,往往能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參考價值的預見。有時,某些科學發明尚未出現,科幻小說里則已經進行生動的描繪,如潛水艇、機器人、宇宙航行等。

4. 物理學家首次發現光子轉化為物質

朋友們,大家好!

光轉化為物質, 這原本是科幻小說里常見的創造物質的方式。 誰曾想到,如今人類距離 這個夢想是越來越近了,因為一個核物理科學家小組設計了一個終極轉化實驗,可以把光轉化為物質。

事實上,相對於浩瀚的宇宙而言 ,人類生活在一個極其渺小的 行星 上,圍繞著一顆毫 不起眼的 恆星旋轉,但卻有機會 探索 宇宙。

是的,浩瀚的宇宙和人類周圍的世界處處充滿了神秘和未知。起源於超新星核心的原子構成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但人類對宇宙的理解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憑借目前的 科技 水平就算藉助最先進的設備,卻只能窺探到它極其微少的一部分。

如今,一項新研究成果似乎將改變這一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物質是由光子碰撞產生的。如果兩個光子碰撞得足夠強烈,那麼就可以產生物質:正負電子對,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將光轉化為物質,這種現象被稱為 Breit-Wheeler 過程。

Breit-Wheeler 過程是將 光轉化為物質 的最簡單的反應。

1934 年,科學家 布雷特( Gregory Breit ) 和 惠勒( John A. Wheeler ) 為兩個光子碰撞中產生正負電子對的過程提出了理論,並在 科學期刊 《物理評論快報》 上發表了這一發現。

遺憾的是,盡管科學家們的發現令人驚訝,但這一切還 只是處於理 論階段,純光變物質的布雷特-惠勒(Breit-Wheeler)正負電子對從未在實驗室里被觀察到過。 這是因為在那些年裡,根本沒有辦法為光子激烈碰撞提供足夠強大的能量。

盡管該過程是質量和能量等價原理的表現形式之一,但 一組科學研究團隊 在 2014 年得出結論,由於難以聚焦 逆行 伽馬射線,因此在實踐中從未觀察到Breit-Wheeler 過程。

事實上,直接觀察僅涉及兩個光子的純現象仍然非常困難,主要是因為光子 一直在非常活躍的運動 ,而科學家們沒有製造伽馬激光的技術。但是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們表示,他們通過相對論的重離子對撞機 (RHIC) 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換句話說,就是通過這個方法可以讓大家能夠觀察到 Breit-Wheeler 過程。

實際上,物質和反物質粒子—— 正負電子對 ——可以通過碰撞高能光子產生,這些光子是光的量子「包」。 光子轉化為物質,這是愛因斯坦公式 E = mc² 的理論,它顯示了能量和物質的互換性。

正如重離子對撞機的名稱所暗示的那樣,重離子加速是失去電子的原子核的加速。由於電子帶負電而原子核內質子帶正電,因此 Breit-Wheeler 過程會留下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元素越重,它包含的質子就越多,生成的離子的正電荷就越強。

在研究過程中,科學家們使用了含有 79 個質子和強大電荷的金離子。當金離子被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時,它們會產生一個圓形磁場,其強度與對撞機中的垂直電場一樣強大。在它們相交的地方,這些相等的場可以產生電磁粒子或光子。

這里就是發生魔法的地方:當兩個離子剛剛相互碰撞時,它們的兩個光子雲可以相互作用和碰撞。雖然無法檢測到碰撞本身,但可以觀察到由此產生的正負電子對。然而,發現正負電子對顯然還是不夠的。

問題在於,在 對撞機(RHIC )實驗中, 電磁相互作用產生的光子是 虛擬光子 ,它們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並消失,並且與「真實」對應物的質量不同。但現實是,要觀察 Breit-Wheeler 過程,必須要兩個真實的光子碰撞,而不是虛擬的。

但在相對論速度下,虛擬粒子可以像真實光子一樣表現。幸運的是,科學家們現在可以確定在 Breit-Wheeler 過程中形成的正電子對:他們分析了 6,000 對電子和正電子,這些電子和正電子是在對撞機 (RHIC) 中金原子核碰撞過程中形成的。物理學家還測量了整個系統所有的能量、質量和量子數的分布狀態。

目前, 該項工作的研究成果還是 非常令人信服,至少它表明了該領域的研究人員已經走在正確的軌道上。與此同時,他們將繼續進一步觀察物質的產生過程,一起拭目以待進一步的驚人發現吧!

總結:

看到這里,肯定又有些看官又不屑一顧了,說這些基礎研究的本質就是噱頭!殊不知,近代西方國家的快速崛起,與開展大規模的基礎科學研究息息相關。

與西方國家相比,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中國現在還處於追趕態勢,必須加大這些方面的投入, 提高我國原始性創新能力、積累智力資本,才能躋身世界 科技 強國。這才是建設 創新型國家 的根本 動力 和 源泉 。

(本文完結

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寫下來。謝謝!

5. 科幻小說中的【著名猜想】

「邪典」「怪異」「驚爆腦神經」普通人勿進!本文全程高能!

上圖「貞子姐姐」

盯住它10秒……

上期很草率的講了一下科幻小說的發展,經過深思熟慮,筆者決定把【科幻小說】分五期詳細講完。分別是本期的【著名猜想】和後面的【怪誕風格】【賽伯朋克】【末來的科幻】【前世今生】這幾期打算在一星期更完。

聲明:本期所有理論猜想有98%現實生活中存在的!

倒計時10秒

10

9

8

7

6

5

4

3

2

1

開始!

        一.「恐怖谷」定理                   

  這個理論由日本一個姓森的人提出,它的最早定義是人對機器人的認知差。機器人因為行為和人很像,人難免會對它產生一些好感,機器人突然出現了一個非常細微的變化或異常,人對它的感覺就會變化,就會對它產生不安,人的恐懼值就達到頂峰——這.就是恐怖谷的谷底。後來,恐怖谷多了一個義釋:人對非人事物的改變的恐懼。這聽起來很費解,但恐怖谷出現20年後,出現了一批經典恐怖來源。這也許你就聽懂了。從科學怪人到喪屍,從異形到哥斯拉,從鬼娃回魂到克蘇魯神話…這些書中的影視中的經典,都是恐怖谷的合理應用,可以說,沒有第二個義釋,各位都沒有機會卧在被子里看《X檔案》——後者都是非人的東西變成的。

下圖即恐怖谷理論,經典角色我就不放了,怕嚇到你們。

對了,那個日本人叫森政弘

恐怖谷一般出現在風格偏詭異的作品中,如《遺落的南境》(電影《湮滅》就是改編自它)《迷霧》《環界》《球狀閃電》等。

回到圖一,那口井肯定讓你慌的不行,你又期待又緊張,其實它啥也沒有,只是一口井罷了。你的心理變化正是恐怖谷理論所說的——對未知的恐懼。

這時引出了第二個理論——黑暗森林中的猜疑鏈。

                                                      二.猜疑鏈

先說黑暗森林。

這個詞出現在劉慈欣的《三體》中,故事情節里是被羅輯一人發現並完善的,大意指宇宙是一座森林,有億萬個文明,每一個文明都是持槍的獵人,一旦發現其他文明,開槍消滅。《三體》說這是對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科學上,費米悖論的內容十分矛盾:外星文明即可存在也可不存在,也許已經來過地球,也許還在地球上,也許已經滅亡。黑暗森林對費米悖論的解釋已接近完美——它同費米悖論一樣,提出了兩個詞「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在一場空戰中,兩架飛機遇上了。其中一駕飛機的駕駛員無法判斷對方是敵是友,另一駕同樣。他們只能向對方發信號,接收到的是友機,接收不到是敵機,確認後,再行處理。《三體》中也舉了一個例子,但是環境不一樣。黑暗之中,你能確定對方是敵是友嗎?在浩瀚宇宙中,同樣這個道理。一個文明無法確認另一個文明是否善意,出於安全,只能毀滅。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對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認為自己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無法判斷另一個文明判斷自己對她是善意或惡意的;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善文明還是惡文明;

一個文明不能判斷另一個文明是否會對本文明發起攻擊。這就是猜疑鏈。正如那句話:黑,真他媽黑。

                                      三.維度問題

如果有四維高階生物存在的話。

他們是不是可以直接看到我們由生到死的一生?

我們在高階生物眼中,彷彿就是一本書一樣,它們可以任意翻閱我們。這個想法是決定論的想法,和幾維無關,比如四維生物在五維生物眼中也是一本書,一直到無窮維。如果是非決定論,無論幾維的生物未來都可以是未知的。他們(四維生物)不需要回到過去,也不需要預知未來,因為我們的過去和未來就在他們的眼前,他們只需要抬眼看看,就能看到我們人類歷史的一切。

四維生物不是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就是空間意義上的第四維。四維不是三維空間+一維時間,在數學上時間的緯度是獨立於空間之外的,像人類這種三維生物的視覺是二維的一樣,四維生物的視覺僅僅是三維的。

打個比方:比方蝙蝠通過聲波反饋,把它周圍的地形在它們大腦里的呈現出來(類似人類電腦建模,不過這個過程在它的腦袋裡直接進行了)的【立體圖像】, 是不是【四維】, 那麼蝙蝠這種,或者類似蝙蝠的生物,是不是就是四維生物了呢?

其他的生物並不是靠【視覺】去感受維度... 或者是靠一些其他的器官或者手段。 人類依靠光(在視網膜上呈像)感覺維度。 有些動物依靠聲波感受維度,還有的靠氣流? 或者是氣味? 換個維度的話... 可能這世界就是另一副樣子? 之類的?

四維的東西我們很難理解,僅僅可以猜測幾個結構簡單的存在,比如:超立方體,及四維的立方結構,我們可以研究或理解這東西的方法:平面多次投影法:將四維物體多次分不同角度投影位三維物體,可以獲得一個四維物體在三維的可能展現的樣子,但對其邊角關系不明確。

關於維度,我不想多說,說了太多人還是聽不懂。更多的自行網路。

  四.量子糾纏

這是一個很詭異的存在。大家知道,我們習以為常的手機是通過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那麼量子通信是用量子來通信的嗎?你或許會問,量子到底是個什麼鬼,它是一種類似於電磁波的東西嗎? 其實量子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粒子,它只是一種基本的物理概念。在微觀世界裡,一個粒子可以由更小的粒子構成,比如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中子和質子構成。物理學家認為如果一個粒子小到不能再細分了,那麼它就是最基本的單位,我們稱之為量子,比如電磁波的載體就是光子,而且光子並不可再分,所以光子就是量子,也就是光量子,為了簡單起見,我們稱光量子為光子。所以很多種基本粒子都可以稱之為量子,典型的就是光子,電子,中微子等等。實驗告訴我們,如果兩個光子一開始被糾纏在一起,那麼它們便會組成一個糾纏系統,即便彼此相距多麼遙遠,兩者都會同時感應到對方。最常見的實驗便是,當科學家把一對糾纏光子的其中一個進行測量,如果發現它的自旋向下,那麼另一個糾纏光子的自旋必然向上,而且這種糾纏速度至少是光速的四個數量級。但是我們並不能把二進制的信息刻錄到量子糾纏上,因為對糾纏光子的測量,導致的自旋結果都是隨機的,我們並不能刻意控制糾纏光子的自旋方向。

在量子力學中,微觀粒子具有疊加態,也就是說一個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兩種疊加的狀態,在宏觀上的解釋就是薛定諤那隻半死半活的貓。只有當我們去觀察測量粒子時,這個粒子的疊加狀態就會塌縮掉,就確定成一面性了。也就是說當我們打開盒子觀察那種貓時,才能知道貓到底是死是活?如果沒打開盒子,那麼貓就是既死又活的,這種現象很是顛覆我們的常識,但卻在微觀世界真實存在著。

五.布萊曼極限

布萊曼極限。由於任何計算設備、計算手段的計算能力都是有限的。因而超出其能力極限的復雜性實際上是不可計算的。這種不可計算復雜性是相對於特定的計算手段而言的,一種極限情況的計算設備是把我們的地球設想為一個量子態計算機,漢斯·布萊曼(Hans Bremermann)1962年就給出了這樣的推測:「不存在其執行速度超過每秒鍾每克質量2×10^47比特的數據處理系統,無論是人工的還是生命系統都如此。」而地球的估計質量為6×10^27克,年齡為10^10年,每年約3.14×10^7秒,這樣地球這個假想的計算機不能處理大於2.56×10^92或10^93比特的信息,10^93這個數通常稱為布萊曼極限。可見,能力有限的計算手段是個不可擺脫的伴隨相應不可計算復雜性的制約因素,寄希望於能力更強的計算手段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布萊曼極限10^93標志著我們知識的基本界限,10^93這就是我們的信息世界,超越其外的東西是不可認識的。

六.戴森球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采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聚變反應堆。戴森球[2] 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由弗里曼·戴森先生提出。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2] 從那時起,各種各樣的設計,包括建造人工天體或一系列這樣的結構以便包圍太陽,便不斷地由一些狂想的工程學家或科幻小說所提出,並冠以「戴森球」之名。這些後續的設想沒有僅僅在從太陽能收集站上止步-許多工程設計還包括建設人類殖民地和工業基地。

七.引力跳板 編輯在藉助行星引力改變軌道的同時,又獲得更大的速度,使探測器飛向目標行星,就可以減少飛行時間。這種藉助行星引力支援的飛行,通常稱為引力「跳板」。這就是說,在星際航行中可以利用行星的引力作用改變探測器的日心運動速度,從而可以在沒有任何動力消耗的情況下對探測器加速,最終縮短星際航行的時間。還有一個引力彈弓,引力彈弓就是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場來給太空探測船加速,將它甩向下一個目標,也就是把行星當作「引力助推器」。利用引力彈弓使我們能探測冥王星以內的所有行星。在航天動力學和宇宙空間動力學中,所謂的引力助推(也被稱為引力彈弓效應或繞行星變軌)是利用行星或其他天體的相對運動和引力改變飛行器的軌道和速度,以此來節省燃料、時間和計劃成本。引力助推既可用於加速飛行器,也能用於降低飛行器速度。

八.灰霧。納米技術「灰霧」是一個術語,用於描述一種假定情況下我們星球上的生命,自我復制機器人或者毫微級計算機不再受人類的控制,並且開始將人類的生命耗盡作為它們自己的能量需要。外國科幻小說常出現。

九.真空衰變

科爾曼和德盧西亞用數學方法對真空衰變進行了模擬,以找到這種現象出現的方式。他們發現,衰變開始出現時的空間位置是隨機的,它表現為一個「真」真空小泡,四周被不穩定的「偽」真空所包圍。這個小泡一旦成核,就很快的膨脹,膨脹速度迅速趨進光速。越來越大的偽真空區域被它所吞滅,同時轉變成真真空。這兩種狀態的能量差也許會達到非常大的程度,它集中在泡壁上,並掃過整個宇宙,同時也把它在前進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事物統統毀滅掉。

一個經典的場論具有兩個穩定的基態,其中一個是絕對的能量最低態。如果把這個場論量子化以後,那麼能量相對較高的基態可以看成一個偽真空,由於量 子隧穿,這個偽真空是不穩定的。這個偽真空會衰變到真正的真空,如果考慮引力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我們會發現跟我們當初想像的不一樣,引力的效應通常是不 可以被忽略的,尤其是在衰變結束的時候,會變的非常重要。這個重要的工作是 S. Coleman 和 F. D. Luccia 完成的。偽真空的衰變非常類似於統計力學中的結核相變過程。衰變過程開始時,偽真空的背景中產生了真空(我們把真實的真空稱為真空)的泡泡,就像水沸騰的時候產生了 許多氣泡一樣,在這里這是一個量子隧穿過程。當真空泡泡物質化以後,它的膨脹速度漸近趨向於光速,整個偽真空被覆蓋成為真正的真空。當然在半經典極限下, 單位時間單位體積內,發生這種隧穿過程的幾率是被指數壓低的。

小說中的出現:

《朝聞道》在劉慈欣所著科幻小說《朝聞道》中曾經出現,在這篇小說中一旦利用高能粒子加速器將粒子加速到10^20電子伏特的能量就會觸發真空衰變,並以光速向宇宙擴散。真空衰變的能量集中在擴散邊緣,毀滅一切內容物。

十.拉格朗日點 (平面圓型限制性三體問題的5個特解)

又稱平動點,在天體力學中是限制性三體問題的五個特解。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於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這些點的存在由瑞士數學家歐拉於1767年推算出前三個,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於1772年推導證明剩下兩個。1906年首次發現運動於木星軌道上的小行星(見特洛依群小行星)在木星和太陽的作用下處於拉格朗日點上。在每個由兩大天體構成的系統中,按推論有5個拉格朗日點,但只有兩個是穩定的,即小物體在該點處即使受外界引力的攝擾,仍然有保持在原來位置處的傾向。每個穩定點同兩大物體所在的點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

尾聲

6. 科幻小說中有關精神能者和精神大師的說法來自哪裡

並非只有科幻小說中才有精神能力者之類的說法
玄幻小說亦是如此
這兩種可以分開來看,也可以達成一個統一
先說玄幻
這類源自於從古代回傳下來的宗教、神話傳說
西方我不是了解,但我認為希臘神話還有上帝天使什麼的,至少我,只是看到了神位傳承和力量

東方的話舉個例子
《道德經》曾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於道。其名詞為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後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
現在網路上盛行的修真小說中修煉者就是用精神力量來操縱法器、引導法術的,法力之類不過是能量,就像電源中的電而已。
再說科幻

科幻是人類基於現有的科學水平對於未來的合理想像
也就是說,科技只要發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辦法來強化人類的肉體甚至精神,並運用精神力進行某些行動
以下網路原文
精神異能:又稱為靈魂異能或者念力。是人類普遍最為接受的一種未知的精神思維超能力,是最有可能實現卻比物質異能更加艱難的群體,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意念移物」「隔空取物」和不為人們所知的「思維操控」「能量操控(又稱共鳴操控)」以及「預知」
顧名思義以生物思維為目標的異能力,以控制占據人或動物、昆蟲精神達到目的加以幫助或者傷害,針對能力者本體實現個體或大規模的「思維侵佔」,可能實現使人類思維癱瘓或退化。(最簡單的治療型思維操控:「思維暗示」法已被人類發明-「催眠」)
意念移物就是這類異能,精神系異能中最常見也是最具備殺傷力的,通過與非生命物質進行原子交流產生共鳴從而指揮其根據自己的想法移動,無法對生物精神或自然界能量物體(例如火焰、雷電、空氣等)加以干馭卻能對生物的身體造成毀滅性打擊。是非常危險的群體。
精神系異能的最高境界,這種能力幾乎沒有在任何小說中以主角中出現過,由於人類崇尚「現在主義」以眼前之事為目標所以「預知」被稱作是上帝的能力,這種異能及其復雜,大腦以及人類個器官網路都必須及其敏感,身體、大腦的個個網路通過對周圍的感覺,大腦對過去的了解從而計算出未來短時間內可能將要發生的事情,而預知出的事情還受到時間的制約,個體的改變等改變,人類稱這種現象為「命運自我化」就是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所以這種能力的准確率在人類身體條件的約束下只有7%的准確率。(沒有代表角色,曾真實相信過的人只有:阿道夫·希特勒)
以上
但是無論是科幻還是玄幻,都是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對自身的發掘,二者實際上是相同的目的
並非兩種對立的體系,既然你把這個問題分類到動漫,那我就要提到《魔禁》了
——當科學與魔法交織之時,故事即將開始

7. 當今科幻小說最熱門最炫酷的暗物質,到底是個啥

如今雖然天文知識沒有普及,但是天文中的很多詞彙已經被各大科幻愛好者和漫畫作者小說編輯用的爐火純青,比如說暗物質吧,在很多作品中,那些來自宇宙中的特別厲害的高級文明就跟暗物質有著各種各樣的關系,巨人一拳超人第1季中的boss波羅斯,就是「暗物質海賊團團長」

於是有一位天文學家大膽設想,提出了星系中可能還存在著大量如同雲霧一般彌漫著的物質,它們只提供引力,將這一假設帶入模型進行計算機模擬後我們發現,這可能是最接近正確答案的假設了。

開始主流科學界是不承認這種東西的。因為在科學中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奧卡姆剃刀,就是說如果這個東西不是一定要存在的話,那麼就千萬不要把它確定為存在的。

比如我家廚房裡的咸魚不見了,可能有兩種可能性:

第1種是鄰居家的貓把咸魚給偷走了。

第2種則是從太空來的外星人,為了研究地球魚類的生理特徵,恰好落在我家窗邊,然後又恰好進入了我家廚房,發現了我家的砧板上放了一塊乾燥好的咸魚標本,於是欣然接受,並且留下了一封感謝信,只不過因為是外星文字寫的我看不見。

那麼根據奧卡姆剃刀原則,我們肯定會選第1種,因為第2種是完全沒有必要存在的,第1種就可以簡單明快的解決當前我所需要的問題。

不過現實就是這么神奇,也有一句話說過:排除掉一切的可能性,剩下的一個再怎麼看起來不可能,它都是唯一的答案。過了很長時間再也沒有比暗物質理論更能更好解釋星系運行的規律的理論了,最後主流科學界終於接納了暗物質存在的這一事實。

所以所以暗物質並不是什麼稀罕玩意兒,因為我們地球在銀河系中,而銀河系也含有大量的暗物質,所以它充斥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它唯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明明無處不在卻又從來沒有被我們發現過。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文明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平時,可以將暗物質之中的力量為自己所用,不過這也是下一個故事了

8. 科幻小說里的宇宙飛船用什麼能源驅動比較合理

1,無限非概率驅動飛船《銀河系漫遊指南》,啟動非概率驅動模式,飛船變為量子態,可大約控制在宇宙中任何一點的出現概率,超距傳輸進化版,理論上可一月內橫跨宇宙;

2,超空間躍遷飛船《基地系列》,尤其在基地中期後,可全息多維模式輸坐標自動制定航線不用再繁瑣計算,大為實用省力,進入躍遷模式可在超空間(可能是穿越當時假想的空間超膜)跳躍至目標,而目標所在的坐標及超空間區域已有記錄。也算超距傳輸,跨越銀河僅需半月,銀河帝國建立的基礎;

3,量子波飛船《黑太陽》,同樣使飛船進入量子態,但是隨後以波的形態傳播,直到遇到大質量物體吸引恢復正常態,有可能掉入黑洞,飛行期間所有人都是量子波無意識,真正意義光速飛行,風險大可行性低;

4,空間曲率驅動飛船《三體第三部》扭曲時空曲率驅動飛船,其效應相當於無限質量物體造成的引力加速度,飛船被加速至最大速度光速飛行,無限接近光速的飛行,相對論效應下可在有生之年穿越宇宙但外界已過萬億年;

5,反重力飛船(多種小說素材聯想整理),改變引力子自旋實現引力子之間的排斥和吸引。太空中可改變所有方向引力為一個方向,從而引力驅動飛行,理論可達光速;

6,反物質飛船《反物質飛船》飛行時搜集太空中的ct反物質和正常物質凐滅驅動飛船,最大限度接近光速;

7,核力驅動飛船(大部分小說)核聚變下最快可達光速的四分之一,飛行時最好不斷搜集虛空的氫原子維持燃料供應,幾乎所有飛船都以核力驅動為基礎,維持正常飛行。

PS:當然所有技術兼備的飛船才是最好的。畢竟是吹牛不怕吹破天,由此筆者還構思了:1,維度飛船,飛船進入高維度模式可穿越維度,比如我們可以直接穿破一張紙到另一面不用走完二維路程,同理,效應大概相當於躍遷飛船;2,熵率驅動飛船,在前方構建負熵值區域,飛船自主向無序態飛行。

9. 能量在什麼條件下會轉換成物質為什麼

可以,但它需要和它的兄弟——反物質相遇。關於反物質,有件很神秘的事:它的實際存在量比理論上要少得多。讓我們先看一個迄今最著名的物理學方程:E=mc^2。它主要是說,質量是濃縮的能量,質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轉化,就像兩種匯率差距巨大的貨幣。1克質量相當於90萬億焦耳的能量。但我具體該如何將能量轉化為質量?關鍵是:能量密度。

10. 能量實體化

看你怎麼理解咯,電場也是物質,也有能量,產生一個電場也叫做能量「實體化」啦。
要是那種能量轉化為現實中的物質也是有的,對於核反應,一個放出能量的核反應其質量是虧損的,但是對於一個吸收能量的核反應其質量是增加的,這個算不算是能量轉化為質量,也就是「實體化」呢?
至於科幻小說中用那種神乎其技的能量實體化能不能做到就不是我這種普羅大眾所知的了,也許美帝有可能?但是宏觀物質的實體化可以說是不現實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支持合成宏觀物質的能量實體化實驗所需要的能量,就算合成1克物質,假設實驗提供的能量中的百分之五能轉化為物質(核反應的能量轉化率也不過百分之二三),那麼就需要1.8乘十的十五次方焦耳,也就是5億千瓦時的能量,相當於三峽一天的發電量。而且剩餘的能量不變為物質而是作為熱能溢出,那麼就是超級核彈的威力了= =所以這對於一個實驗是難以想像的。

熱點內容
關於校園霸凌的小說題目 發布:2025-01-20 19:03:33 瀏覽:833
男主在日本校園小說下載 發布:2025-01-20 18:36:18 瀏覽:800
重生古代架空yy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20 18:11:44 瀏覽:8
小說txt電子書免費下載 發布:2025-01-20 17:54:49 瀏覽:863
下載免費全本完結小說下載 發布:2025-01-20 17:49:59 瀏覽:466
好用又免費的小說app前十 發布:2025-01-20 17:24:41 瀏覽:931
無敵之英雄系統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1-20 17:18:49 瀏覽:481
她四處相親他大怒小說書名免費看 發布:2025-01-20 17:18:48 瀏覽:870
玄幻小說完本七界仙尊txt下載 發布:2025-01-20 17:08:25 瀏覽:991
魔女的誘惑的小說閱讀 發布:2025-01-20 17:08:24 瀏覽:689